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儿童故事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故事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故事作文

第1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笋牙儿的童话故事

宜昌康小 指导老师 刘崇

笋牙儿被春雨呼唤着,被雷公公呼唤着,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对她说:“别看我比你高,你长大以后会更高。”柳树也说:“你长大后也会像我一样长很多树叶。”小笋牙儿说:“哦,真的!” 小燕子说:“别看我能捉害虫,其实你长大了以后,会有更多作用,可以净化空气、编竹篮、造房子......,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小笋牙儿说:“哦,原来我长大了以后可以干这么多的事情呀!太好了。”

一天、两天、一年......小笋牙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

第2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三到六年级,小学生要写很多种作文,看图作文、编写童话、写小动物、写小物品、写信、写景、写事、写人、写新闻、写报告、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读后感以及扩写改写等。学生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捂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新东西还散着新气儿,又来一个新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有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桌球、乒乓球、橄榄球、手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球类也多,学打球也没有人说,要从“篮球”到“高尔夫球”,所有的球通学一遍。爱读书,好事;你若想,古代的、现代的、流行的、经典的,还有黄皮肤、白皮肤与黑皮肤作者的书,全不放过,通读一遍,哪有那么傻的人。

作文,真要学那么多、学那么全吗?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姚明如果要从“篮球”打到“排球”、“排球”打到“橄榄球”、“橄榄球”打到“羽毛球”,一轮下来,估计姚明该宣布退役了,想必,那个姚明也没资格宣布退役。琼瑶不会放下自己的爱情小说,去学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金庸不会放下自己的武侠小说,去学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点”,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想要同时“开花结果”,那人就不是“人”,是“树”了。

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一个一个地“结”。难的是开出第一朵“花”,结出第一个“果”。第一朵“花”开了,“果”结了,第二朵、第三朵,也就容易了。那些大师,既是文学家,又是评论家、哲学家,然而,他们不是一下子成就的,大都是一个一个地成就的。孩子练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姚明、易建联,一看那“海拔”,打篮球的料,“挖”篮球。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孩子学作文,不要在形式上折腾,外在的形式折腾不出什么;要在内在的“核”上折腾。不管练啥“拳”,少林拳也好,武当拳也罢,都得练桩功、掌功,那是“核”,谁都丢不开。

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儿童最基础、最重要的作文能力。故事力,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各种文体,好比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三年级作文,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四年级五年级,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打好“写故事”的底。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好办。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我不担心他不会描写,不会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封信没什么难的,不清楚格式,好办,拿样本看着写,错不了。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新闻一搜“新闻写作格式”,三下五除二入门了。有了“故事”,写童话,好办了;有了“故事”,看图作文,好办了;有了“故事”,写“人”,好办了;有了“故事”,写“动物”,也好办了……

故事力,作文的童子功。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好、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看到孩子哭了,没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会说:“孩子乖,妈妈给你读一段马斯洛的人本哲学。”也没有一位妈妈会说:“乖孩子,不哭,妈妈给你读一段朱光潜的《谈美学》。”那样的妈妈不止会把孩子吓住,也会把老公吓住。妈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故事,就是儿歌、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那儿歌、那童谣,90%以上具有故事性。

识了字,能读书了,儿童读的第一本书99%是个故事。走进教室,有孩子正读课外书,你借来一翻,99%是讲故事的书。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沈石溪,那些炙手可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都是写故事的高手。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儿童喜欢故事。你给学生讲道理,他不听。你讲故事,道理藏在故事里,他要听了。不管你讲什么,最能吸引孩子的,大都是有“故事”的那一段。有了故事,孩子便被你抓牢了。

小的时候,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故事连播”成了我的最爱。听“故事连播”不够过瘾,又听评书、评弹。儿童天然地具有倾听故事的欲望。现在,电视机取代了收音机,孩子喜欢动画片,每一个吸引孩子的动画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有的制片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故事”。

第3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一、抓住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关注生活创写童话

童话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是幻想,而少年儿童恰恰最喜欢幻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幻想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从实际生活捕捉材料,编写童话,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让他们在编写童话的世界里受到高效教育,得到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位小同学,看见班上大多同学都很爱护公物,用了两年多的课桌仍光洁平滑,但也有个别同学用指甲抠桌子,用刀刻桌子,结果桌面油漆脱落,出现印痕,于是他就写了一个童话故事《桌子和椅子》。这个童话故事赞扬了爱护公物的行为,批评了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大家读了很受教育。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启发他们想象和思考,他们创编的灵感就会“泉涌”而出,都能即兴创编故事,并在结尾处说出一个简单道理,使作文不仅成为思维、表达能力训练的窗口,而且成为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根据儿童喜欢玩具的特点,巧用玩具编写童话

对于儿童来说,玩具是他们的宠物,是他们的上帝。他们为了得到喜爱的玩具会想方设法,为了保护自己喜爱的玩具更是绞尽脑汁。他们为了某一喜爱的玩具,有时甚至会跟同伴吵闹乃至打架。我们几乎没有看见过哪个小朋友不喜欢玩具的。喜爱玩具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比较孤单,一个人在家有时会抱着玩具玩上一整天,有时会把玩具当小孩、当病人……总之想法稀奇古怪。如果能根据他们的这些爱好,引导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他们是乐意的,是有极大兴趣的。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习作就是两个相同的熊猫玩具,只不过是一大一小而已。同学们读了书上的例子后想象力可丰富了:有的想象大小熊猫在讲故事比赛,有的想象小熊猫不讲卫生,大熊猫妈妈教育小熊猫等等。当老师要求学生把从家中带来的玩具和同桌一起编写童话故事时,课堂的气氛可活跃了,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思路之后,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使你简直不能相信是从十来岁的孩子想象出来的。

三、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紧扣范文仿写童话

模仿是儿童的最初学习形式,任何人的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学写童话作文也不例外,初学习作的低中年级的儿童正是扶栏学步的阶段,指导学生作文从仿写童话起步,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此逐步过渡到独立作文。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我们提倡儿童仿写童话,用意不在刻意模仿,而在于加入儿童的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例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课后,让学生再想想,除了在瓶中放石子外,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瓶里的水呢?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踊跃,有的说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吸水;有的说乌鸦可以将瓶子斜靠在旁边的大石头上,让水流出来;还有的说乌鸦可以找一片叶子,把瓶里的水倒在叶子上喝……学生在改编童话的过程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口头练说之后,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加以整理写下来,初步学会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转换的训练。起初阶段,可能有个别学生会出现大同小异或雷同的现象,这也不足为怪,不能因此而责怪学生,这就像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一样,在最初的发芽阶段,都是两片叶子,天长日久,他们吸收了阳光雨露长大后,就会千姿百态。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兴趣,敢动笔,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最高的奖赏。

四、结合儿童好奇、爱问的天性,围绕课文续写童话

苏教版中年级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小稻秧脱险记》《蒲公英》《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一定的哲理,童话因素多,富有情趣,结尾又往往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孩子们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深深吸引。此时,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想象力特别丰富,我们可以为他们架起一个支点,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趁热打铁地进行续编。学完一个童话故事后,我让学生再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去编一个故事,故事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也可以借助童话故事书,让自己所编的故事中的“人物”上天入地,让故事中的“人物”说同学们想要说的话,第二天,利用时间对学生所编的童话进行检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小组讲、同桌讲、前后桌讲、好伙伴讲……教师对于讲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结合习作进行教学,让他们在习作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只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潜在的潜能,训练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4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儿童 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说现象学是一切近代哲学最为隐秘的憧憬。“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和特殊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方法与自然的方法即实体主义的方法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方法正是超越外在实体,而对绝对被给与的内在性领域的把握。其本身蕴含的现象学还原,中止判断,本质直观,意向性分析,回归生活世界,交互主体等方法成为我们审视最为体现儿童本身的作文教学的依据。

现在就让我们来观望现象学方法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恢复作文教学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随着康德从“认识能否可能”到“认识如何可能”的思维态度的转变,主体性问题突出。胡塞尔接受了康德转变。从此,胡塞尔开始了他的通向先验主体性的探索。

笛卡尔“中止判断”的方法给了胡塞尔“认识批判”的开端。“悬置”一切论断,只留下自明性的人本身。胡塞尔对其评价是“开始了一种哲学研究的全新方式”,这种哲学研究的全新方式就是要在“主体性”中寻找客观科学的最终依据。从这开始,胡塞尔找到了通向先验现象学的开端。通过“中止判断”在对“自我”进行先验还原,胡塞尔的现象学最后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了意识内的“先验自我”,回到了纯粹的意识领域。所以,现象学方法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使得我们闻到了现象学所散发的人道主义气息。在现象学面前,我们找到了形象丰满的,生动活泼的“人”。所以站在现象学立场,我们呼吁:归还小学作文教学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作文是儿童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进行主体自由交流的活动,是儿童用童心在生活世界中给与万物意义,发现意义的活动,是最体现儿童主体性的教学实践领域。在这个实践领域,儿童拥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他们用一双好奇的眼、一颗好奇的心,在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到处充满好奇和意义的世界中他们的思想少受束缚,他们的肺腑之言却比成人急于表达。儿童心中的情感会以物喜、以物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性格、教学只有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去询问、发现、欣赏,才能使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关照这种生命主体性,让儿童成为自由表达的主人,要走出教师的作文教学“套路”与“模式”,取消教师的话语垄断权,“中止判断”一切固有话语和信仰,让儿童只剩下一颗自由且充满探求的心灵。

怎样去探求与发现?怎样表达?现象学告诉我们:只要本质直观。本质直观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由本质直观,胡塞尔找到了真正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胡塞尔认为,知觉和想象都是直观。虽然想象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但是想象更重要,正是通过想象的不断变更,一般性的东西才能被直观把握。因此现象学的直观理论也为儿童的主体性凸显提供了理论依据,即直接的知觉体验和充分的想象。体验我们暂且不论,放在下一节论述。这里只关注直观中的想象。新课程标准中在写作方面增加了想象的内容:“写想像中的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这样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让儿童恢复自然感性,不断生长属于童年的精神气质。”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保护儿童的这份天真的童趣,因为在儿童的眼中,花鸟虫鱼会说话,世间万物都是同自己一样的生命,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儿童充分想象,鼓励儿童写想象作文,让儿童放飞想象的翅膀,为每个儿童留下天真烂漫的童年。

接下来我们看体验,现象学的体验就是对生活世界的体验,正如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将自己研究直接命名成为:生活体验研究。他说:“现象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得对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本质或意义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后期研究的主题。在胡塞尔“意向性分析”之后,这个具有构造功能的意向活动将现象学再次真正拉入主体领域。每个意向体验的“视域”变连接成了生活世界。正是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我们探寻着一切现象的意义。

二、回归儿童生活世界,关注儿童生活体验

胡塞尔将“生活世界”描述为直接体验的世界,范梅南说:“现象学并不能提供给我们解释或控制世界的有效理论,而是提供给我们可能的洞察力,以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直接。”这种洞察力就是对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的意义的关注,使得“我们理智的从非逻辑中找到逻辑,从想当然中找到理所当然。”这就是要我们关注直接的生活体验本身,通过对体验的反思洞察,寻找体验的意义。

这样,我们受现象学生活体验的启发,关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体验。首先,小学作文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的多姿多彩生活成为作文的来源。儿童写作的过程,是从外界汲取素材的过程,这种汲取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发现世界与自我的意义连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那么最能让儿童进入“物我交融”的心理状态的体验就是游戏。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一旦这身于他们身心和谐的真实环境中,他们体内的一些出人意料但又清楚无误的活动就似乎在复苏了。这样,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创设课堂情境,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儿童不受任何束缚的体验游戏过程,关注由此产生的心理、情绪体验,注意观察体验反应,进行想象。这样的课堂,找到了儿童的兴趣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儿童参与的欲望,积累了素材,拥有了儿童的情感支持,作文不再无话可说,生编硬造了。其次,就像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总结的那样,儿童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来自于自身直接体验,也可以是来自于别人的体验的间接体验。范梅南将文学中的生活体验描写作为资料来源,儿童的生活体验也可有文学故事获得。范梅南说:故事带给我们可能的人类经验;故事能使我们经历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经历的生活情境、感觉、情感及事件;故事可以借创造一个肯能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阅历;故事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使我们身临其境;等等。而故事对于儿童来说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也发现儿童在读故事时会笑,会叫,儿童也发生了“现象学式的点头”。同样,范梅南的现象体验还可以来自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儿童的写作资源也可以来自教师领导下的参观、访问等活动。最后,现象学生活体验描述法给了我们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一切洞察到的突发涌现的事件活动等统统转化为儿童写作的资源。

那么在现象学的视野中,教师到底是什么一种地位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胡塞尔“交互主体”概念。交互主体性改变传统认识论:主体-客体的关系变为主体-主体的关系,从“单数主体”到“复数主体”,从“先验自我论”到“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因此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说:“我们成为与别的主体的开放领域相统一的、有着生动作用的主体。”这样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必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交互主体性”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认识论主体彼此平等,这对探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示作用。儿童不再是按照教师作文教学套路和模式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而是变为和教师平等交往的主体。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和儿童一起去体验、一起去表达、一起去探讨、一起去评价、一起去积累、一起去亲历感受、一起去反思。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经历、共同享受的过程。师生共同创造写作的鲜活素材,共同享受自由表达,抒发心声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4.

[2]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4]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4.

第5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 写话兴趣 口头作文 写作习惯 观察想象 生活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呢?

一、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夯实写话基础

低年级学生虽是六七岁的孩子,但他们在入学以前,就已从日常生活环境中获得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且读过幼儿园、学前班,口头表达具有一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语言优势,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说话训练,为学生进行写话做好语言准备。

首先,应以听引说。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讲话,听清别人讲的意思,能边听边想,提出不懂问题,想想自己的感受,听后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除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听与说的训练外,应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通过讲故事、说说我知道的新鲜事等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以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其次,要以图引讲。教科书上安排了很多情景图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在指导让儿童仔细观察图片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明显特征,按一定的顺序,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说出图片呈现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编成一段好听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再者,要利用晨会、夕会等形式,为学生多多搭建说话的舞台,组织并启发学生讲述课外活动的过程、看图说话、讲所看动画片的内容与感受等。为了激发儿童说的激情,教师要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精心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先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玩的痛快,而后才能说得淋漓尽致。

另外,学校还要争取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家长高度重视与孩子的对话,引导鼓励孩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多说话,说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感受。家长耐心听完后,应适时点拨。这样,学生在学校、家庭两种环境中进行有序地训练,就会逐渐地爱说了,也会说了。说得多了,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写就比较容易,其作文意识和兴趣就会逐渐增强了。

二、紧抓日记不放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日记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随时写下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梦到的事和物,体验与感受。让儿童坚持写日记,不仅能有效地拓展他们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思路,使儿童“腹中有货”,有话可说可写,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儿童的写作意识、敏锐的写作目光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他们能写、会写、想写。另外,由于日记的内容、题材、形式、篇幅不限,格式灵活,写作没有压力,所以比较受儿童喜欢,很适应写“放胆文”,以拓展写作思路。训练时可以从几句话到几段话,再到完整的文章,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只规定日记的篇目与篇幅,除此之外,不再作任何规定。也就是说,日记日记,必须一日一记;写啥都行,但要达到一定的字数要求。 三、狠抓观察能力训练,练就儿童敏锐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通过观察,可以训练儿童敏锐的知觉,积累写作材料。在引导儿童观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器官灵敏度的训练,刻意培养儿童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精确性,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水果的色、形、味等方面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而后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要求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名称、品种形状、大小、色泽、味道的情况。学生会观察了,自然就有话可写了,写出的内容也就丰富了。

四、放飞奇思妙想,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人类先有想象,而后才有发明创造。儿童富于想象,奇思妙想经常涌动。我们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无拘束地异想天开,鼓励儿童采用个性化的语言“瞎编乱造”。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编写离奇故事,改写童话寓言,续写故事,仿写课文等。

五、注重趣味性实践活动,丰富儿童亲身经历

要知道梨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趣味横生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培养儿童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尽可能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欢乐愉快中观察、想象、体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亲近昆虫,是儿童的共同爱好。鼓励儿童走进大自然,观察昆虫的形状、种类,探秘昆虫的生活习性、主要特征等。在探秘活动中,要求学生确定探究目的,仔细观察研究,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秘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写成科普小资料。游戏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摇篮,他们百玩不厌,乐此不疲。在课间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后,回忆游戏的过程,这也是一种享受。正因为回忆快乐是儿童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在回忆中他们的思维就很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其语言表达也就有血有肉,十分顺畅。

六、在作文评价上大做文章,激发儿童写作情趣

第6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自改作文 能力

过去,我在语文教学中,只注意了指导学生写作文和批改作文,其结果是出力不小,效果不好。指导学生写作文需下劲,批改学生作文比前者更费力。改到好点的眉开眼笑,犹如品尝着一盘味道鲜美的菜肴;改到差点的愁眉苦脸,好像咀嚼着难以下咽的又苦又涩的糊锅饭。责任心驱使着自己,于是眉批、行批加总批,一小时却改不了几本,白天改不完,晚上接着改。作文本发下,批语好的打开一看,面带喜色,本子一合放在书包里;作文差的,打开一看,脸一沉,嘴一噘,本子一合,塞到了书包里。由此看来,教师费心费时的批改,只是批在了孩子们的本子上,没有批在孩子们的脑子里。这好比一位傻妈妈,只顾一勺一勺地喂孩子饭,却不管孩子往肚里咽没咽。这种重指导学生写作文和教师批改作文,忽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好像一位腿残的人,背着沉重的包袱,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艰难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向着小学阶段的总目标(词运用正确,句子连贯通顺,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突出主要内容,明确中心思想,内容具体,思想健康,文风端正)移动。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些尝试,现谈一下,我是如何根据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

一、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许多心理学家,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证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信心成正比例关系。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得出:科学家的某项科学成就和他孩提时对这项科学的兴趣有着莫大的关系。有人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对小学生尤其是如此。在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激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呢?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到了高年级抽象思维的能力虽然发展了,但具体形象思维还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特点,需要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其修改作文的兴趣。

1.列举病句法。“李(礼)白(拜)天,老师让我去大街卖(买)大棍(楷)本。”“胖胖很咬(教[交])我,把我咬(教)会了己(已)经大(六)点种(钟)了。”“爸爸上吊(调)了,妈妈专(转)政(正)了,过年买的肉狗(够)吃了。”“哥哥,我和老大狼(娘)睡在一个坑(炕)上。”“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儿童(不)幸福吗?”通过这些生动的病例,使学生从笑声中认识到写错别字、漏字的危害性,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讲故事。讲正确使用标点的故事。如:旅客巧加标点住进旅店和长工在地主大门的对联上改标点捉弄地主的故事;还讲了贾岛推敲词语的故事。……使学生们认识到,正确使用标点和准确用词的重要性。讲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我国秦汉时期很有名的两部书——《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刚写成时,挂在城门上,以“改动一字,赐给千金”的重赏征求意见的故事,和现代作家赵树理,让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还讲了列宁几次修改文章题目和托尔斯泰多次修改文章的故事。……故事中的名人,作家是孩子们修改文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修改文章的兴趣。我还让学生学了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来激发孩子们修改文章的兴趣。

二、遵循知识迁移规律,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我国心理学教授章志光,在他的心理学中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由此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他还说:“知识的迁移有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新的能力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能力基础上。”根据此规律,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按照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结构一步一步地指导。

1.修改错别字。学生在三年级时,我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让学生自改,互改如遇到有的字不知对错,可争论,查字典,问老师,切不可模棱两可地写下去。

2.修改病句。我不断地从学生的造句片断、作文中挑出病句指导学生修改。从具体的倒子中,使学生知道病句的病症(有错别字、标点不对、用词不准、词语搭配不当、重复罗唆、前后矛盾、词序排列混乱等)及其修改方法(改、换、增、删等)。

3.指导学生修改病段。学生有了修改病句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修改病段就容易了。需要侧重指导学生修改句序排列混乱的病症。也就是让学生注意正确层次逻辑顺序。

4.指导学生修改全文。由指导学生修改病段过渡到修改全文。修改全文除了要修改前边提到的病症外,要侧重于文章的条理性,内容是否合乎题目要求,中心是否突出,思想是否健康,主次是否分明,内容是否具体,结尾是否有力等。有些内容同样需要分步进行,根据题目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这是一种修改文章综合性练习,难度较大。

第7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 普通话 孩子 方言

21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习惯的影响极大,越晚学习普通话就越难。所以,从小学习普通话、培养孩子的语言表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培养。

众所周知,方言区的普通家庭和老百姓平时说话交流大多用方言或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甚至学校、幼儿园的老师说话也带有方言腔,因此,方言区的大多数孩子由于模仿了不标准的普通话,所以,普通话都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可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如何让处在方言区的孩子学会普通话呢?

一、正确认识普通话

要学好普通话,首先要正确认识普通话,而在认识普通话之前先要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说话?说话其实就是唇、齿、舌、牙、颚器官的运动。犹如走路是大腿的运动,游泳是全身肢体器官运动一样。那什么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定义告诉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规范用语。这就从器官运动的角度告诉我们:普通话就是以北京人说话的口腔动作为标准的说话。为此,要学会普通话就是要学会北京人说话,按照普通话的器官运动的标准动作说话。

现在很多孩子普通话不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唇、齿、舌、牙、颚的动作不标准、不正确,就是没有学好标准的声韵母,就是老师和家长的普通话声韵母不标准。也就是孩子身边没有普通话标准语言动作环境。孩子天生就会模仿,他要长大就要说话,没有标准普通话的环境,就只好模仿不标准的普通话或方言,这是造成普通话不好的直接原因。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普通话就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二、多听磁带和CD里的故事

给孩子创造普通话环境,让孩子说普通话,首先要让他听普通话。孩子的天性就爱听故事,所以,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这里所说的多听故事,不是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跟孩子面对面讲述的,而是给孩子多听由正规播音员和普通话很好的演员和老师朗诵的故事。这是因为,往往方言区的亲人讲故事时,普通话大多不标准,这就造成虽然故事记住了,但也记住了不少不标准的普通话。

如果让孩子多听磁带和CD里的故事,不仅能记住故事,更可以让孩子记住普通话的读字发音,这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普通话的环境,事实证明,只有大量的接触普通话,才能说好普通话。让孩子听故事一定要有选择,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要选一些短而有趣的故事,因为故事短,孩子就容易记得。选择故事一定要选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最好是中外经典故事,一定要把每个故事多放几遍,只有多听,孩子才能记住,也就听能模仿说了,而让孩子自己说故事就是语言锻炼的开始,大多数孩子会按照他所听的故事的读字发音来说故事,这样,他就在听故事中学说普通话了。

三、让孩子养成听故事讲故事的习惯

既然听故事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普通话环境,家长就要给孩子养成听故事的习惯,尤其在幼儿阶段养成。多听故事不仅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普通话环境,还能积累生活感知,丰富孩子的想象,好的故事还能培养孩子爱憎分明的品格,一般多听故事的孩子语言都好,因为他们的脑子积累了很多故事和词汇,所以,爱听故事的孩子,一般能说会道,所以越小养成听故事的习惯越好,一般女孩比男孩爱听故事爱看书,这就是为什么女孩的语言比男孩好的原因,男孩喜欢玩、喜欢动,如果能让男孩养成听故事的习惯,那么,男孩的语言也会好。

我们所说的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是让孩子模仿磁带和CD里的故事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模仿就是孩子学好普通话的最好方法!大多数的孩子在儿童阶段模仿记忆极强,多听磁带或CD里的故事,孩子会自觉的模仿故事里的老师说话。孩子模仿阶段就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宝贵阶段,即使语言环境不好的家庭,如果给孩子多放磁带和CD里的故事,鼓励孩子模仿磁带和CD里的故事,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模仿时,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并要求他和磁带和CD里讲得一模一样,这样坚持让孩子模仿讲故事就能很快的学会普通话。

四、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素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孩子们的作文就是最简单的文学。没有语言就没有作文,最好的作文就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没意识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作文不好是孩子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其实错了,作文不好的本质是语言不好,故事积累太少,所以让孩子打好语言基础是写作好的前提。

让孩子多听多背儿歌、寓言、故事、童话,多朗诵诗歌、美文等儿童经典作品。这是学习的语言的最好办法,也是丰富词汇、丰富生活、丰富作文素材的最好的办法。只有语言丰富了,作文才能真正写好。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源泉。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多听由普通话朗读的儿童经典作品――从幼儿开始循序渐进背诵儿歌、诗歌、寓言、故事、童话等。背诵的越多不仅普通话容易学会,而且写作文也会好。

第8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童书阅读 儿童习作 影响

一、对内容的影响

童书是充满真善美的作品,阅读童书能让儿童习作回归童年,促进精神成长。

1.丰富儿童习作的生活素材。小学生习作的材料来源,除了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阅读。如《月球秘密》《企鹅世界》等科学文艺作品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对科学的认识;《手斧男孩》《蓝色的海豚岛》等作品则是对人类冒险经历的描述……小学生积累的知识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深刻了,就能为作文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可以解决学生在作文中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东拼西凑、内容贫乏、人云亦云的问题。

2.开阔儿童习作的想象空间。语言文字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如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童话故事《女巫》,这是一部以最荒诞和最曲折的故事来讲述最深和最真的爱的作品。这本书讲述的是“我”与女巫们作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多让学生阅读科幻童话,多让学生写科幻作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对形式的影响

1.感悟表达的丰富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大量阅读童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儿童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儿童可以在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作品中,尽情地吸取丰厚的养分,深化、美化他们的语言表达。如阅读台湾诗人林武宪的《阳光》:阳光,在窗户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这精心组织的一组诗句,可感、可思、可咀嚼,流动着的阳光和洋溢着的母爱互相辉映。学生平时注重阅读,学习文中好的词语、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2.领悟构思的巧妙性,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会使读者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表达图式,在写作上会有意无意地借鉴模仿,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广泛阅读优秀童书,使他们领略到文章构思的巧妙,结构的千变万化。在他们自己进行作文构思、谋篇布局时才会突破旧的模式,实现习作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如《我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智障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揭示了智障儿童这个群体的内心。这个世界因为特定的透视而变得简单而单纯。对于正常人来说,是失败的、也是痛苦的。而对于来说,正常人的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如书中记叙的彭铁男虽然是一个所谓的“”,但他是个好孩子,他会为了和“跛脚”的友谊,一直陪着“跛脚”慢慢跑。“”每门功课都是“鸭蛋”,唯一能及格的就是体育了,然而,他为了朋友,他选择了陪跑,最后比别人多跑了一圈,他却说这一圈是送给“跛脚”的。老师忽然笑起来,摇摇头:“你真是……”他没有再骂“”。这本书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叙述,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也是难得一见的创意。

3.领会文体的多样性,丰富习作的表达方式。课标指出小学生要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创新表达形式的,只有从小广泛阅读各类文体的作品,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会讲究形式的创新。

三、对感情的影响

1.激发儿童习作的情感。童书描写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个性鲜活的人物性格,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写作是阅读下的蛋。”阅读对写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如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2.绽放儿童习作的童真。童书是为儿童而创作的,表现的是孩子们的童情、童趣、童心。简单、直率、明朗是一般儿童文学的情感特征,这与儿童的纯真、率朴、明朗、欢快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例如谢武彰的短诗《着急的锅子》写道:“只有妈妈最辛苦了,还不停地忙着,急得脸上都是汗,我赶快来帮忙。打开锅子一看,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这首诗的比喻太有情趣了,水蒸气竟然成了小作家眼中的—— ‘满头大汗’”。让孩子可以想想在什么地方见过“满头大汗”。孩子们写道:(1)清晨,花儿见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急得满头大汗。(2)我倒了开水,刚盖上盖子,盖子就被闷得满头大汗。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实独特的感受,真正使儿童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童心的情。

参考文献:

第9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教学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85-02

作者简介:许平伟(1981―),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浙江杭州市学正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习作能力能够具象地体现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有效的习作指导能使学生的观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反观当下的教学实践,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课堂上的集体习作,常规操作为:教师命题,泛泛指导,学生习作,之后批改,最后是讲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但学生总体上还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被动接受,训练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另一种是把作文指导让位给课外练笔,课外写作练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写作中的表达技巧或者文章的构造模式,但这种习作练习中学生就像被赶着推磨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到头来还是在原地踏步。两种倾向皆因无“生”气而导致教学过程无“朝气”,儿童作文无“灵气”。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采取可行性策略,给予学生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让他们的习作有“规”可循,有“径”可走。

一、生本命题,贴近儿童的心灵世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若缺乏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中学生很难拥有创新与联想的能力。再则,学生作文往往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作文命题的触发性就是要使这种不自然的事近于自然,化被动为主动。[1]恰当的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热情、欲望,便于教师对其加以训练,提高其写作水平。所以作文的命题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要应儿童心灵之所需,面向儿童的生活,满足学生精神、情感、思想发展的需求。

比如让低年级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进行描写,并写一写他们与玩具之间的动人故事,教师可提供的参考题目有《我的宝贝玩具》《可爱的洋娃娃》等。针对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有《第一次洗书包》《那一次,我真的生气了》《第一次洗碗》《我与同学的一次争吵》等,启发学生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年级作文题目《大嘴美食家》,让学生围绕“吃”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美食,写写自己有关吃的经历,“尽兴地海吃”“吃不到的遗憾”“尴尬的吃”等。这样的作文题目立足于学生普遍却又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能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学生习作自然能够具体而鲜活。

二、情感诱导,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促使学生进行写作的酵母。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思维训练、情感诱导和语言文字创作三个组成部分。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当学生心中的感想像潮水一样奔涌,当孩子们的喜悦像泉水似的涌溢,当某一件事感动或震撼着他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活跃兴奋起来,随之他就会调动自己相关的生活储藏,他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他要追求最好的表现形式,他要寻求最生动、最贴切的语言,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比如让三年级学生写《我最想做的事情》。教师用较短的时间给孩子们看看同题绘本,在画面冲击下教师小结:“现实是一座盐巴山,苦涩的,现实是日夜劳作,艰辛的。现实是家徒四壁,贫困的。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小男孩却坚持要做一件事情――阅读。阅读成了照亮他未来生活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在贫苦岁月里能乐观坚强地活着,为了梦想而继续努力。”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老师的深情讲述,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梦想的力量,进而会反观自己的心灵深处,思考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让四年级学生写《无声世界里的别样精彩》。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看一段《千手观音》舞蹈视频,然后和学生聊聊舞蹈中站在最前面的演员――聋哑人邰丽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桑兰……不管是《千手观音》中演员那恬静的笑容,手指间勾勒出的诗画般的语言,还是对海伦・凯勒故事的回忆,对孩子的心灵世界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当学生进入“情动辞发”的状态,习作就可能变得更加主动,写的文字也会更加真切灵动了。

让六年级孩子写《我的成长故事》。教师利用课件先呈现一组配有文字和音乐的图片,呈现一个孩子婴儿时的胖嘟嘟的可爱表情,然后是幼儿园时从滑梯上滑下来的动作特写,然后是初入小学时的好奇、期待,成为少先队员的郑重其事,还有海边的嬉戏,还有军训时的认真,让学生感悟到时间飞逝、一路成长的历程。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让他们和自己的同伴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在教师的精心铺垫下,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会像串串珍珠在记忆的沙滩上闪耀起来。童年的美好、幸福回忆会让他们笔下生情,进而写出生动细腻的文章来。

三、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创作的“现在进行时”

一般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所要写的事未必都有真切感受,即使有强烈感受,也已是“过去进行时”,而适当地进行情境的模拟,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体验“现在进行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有预设地将作文情境、作文创作的过程进行夸张、放大、切割、分析,在体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够帮助他们调集贮存于他们大脑中的所有语汇,更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来自实践的真实感受。

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写《泡泡飞起来》。教师先让孩子们看看各种各样的泡泡,然后发给孩子们吹泡泡的工具,让孩子们现场吹一吹,观察自己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观察其他同学是怎么吹的。吹完之后,聊一聊看着泡泡会产生什么样的幻想。

比如让中年级学生写《上课吃东西》,可以让学生现场吃一次盐津枣。吃之前让他们描述一下外形,吃第一粒之后让他们说一说你尝到的味道,多吃几粒时让他们观察一下周围同学吃的场面,再请一名学生上前一下吃很多粒,其他同学观察一下他(她)的表情变化……

比如让高年级学生写《比手劲》。在作文之前,先请两个学生现场比一比手劲,其他学生观察“比手劲”的过程,比赛前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比赛开始后观察选手各自的动作。再让他们猜猜“比手劲”的学生的心理活动,说说自己观看时的心情。

作文教学是开启儿童语言世界和心灵世界的一扇窗。传播、整理、储存信息只是一种手段,把知识信息转化为听、说、读、写作能力,凭借这些能力创造出再生信息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2]而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理性地思考、组织教学,要用科学的训练设计去激发其习作热情,帮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唤醒他们的文字表达潜能,进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切实提高。让孩子们笔下的文字燃烧着思想的火花,让习作的心情像风儿吹过一样轻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