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 course of basic application, disciplin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teach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 for non-accounting major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 and raised measures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质量
Key words: non-accounting major;financial management;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21-02
1 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1.1 基础应用性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管理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内容包括企业的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及对这些管理活动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为实现公司的理财目标,需要对每项财务活动建立决策模型计算评价指标或模拟现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具有很强操作性。[1]
1.2 学科融合性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了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会计学、税法等相关学科知识,是一门学科交叉型的操作性管理课程。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3 开放创新性 财务管理课程又是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又不断吸收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增加了知识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了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一个以计算机和数量分析为辅助手段的更加科学的新阶段。
2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2.1 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基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财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专业思维的熏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课程期末考核成绩不理想;
②知识运用不熟练。
2.2 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财务管理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企业四大财务管理活动和七大财务关系处理,涵括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各个方面,需要足够的课时来保证课堂讲解和课后巩固。但是,实际情况是,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财务管理》的课时往往比财会专业的学生少很多。[2]这样就必然导致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赶进度或是人为给课程内容“缩水”;另一方面,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全面、不通透。
2.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财务管理课程虽然是经济管理类非财会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本身严谨、理性的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要么在课堂上不听讲,要么就是干脆不来上课,逃课现象较为常见。这样恶性循环式的学习气氛一方面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教师积极性受挫又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现状的成因分析
3.1 课程安排不合理 《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型课程,内容与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密切关联。这就要求培养方案的拟定要全面考虑各学科间的前延后续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专业各个学期的课程。但从实际来看,许多高校的非财会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安排上比较随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缺乏前后连贯性。比如《财务管理》一般应紧接着安排在《会计学》之后,但是,很多学校往往在《会计学》学完之后的第二个学期才安排《财务管理》,这样人为地拉大了课程之间的时间差,不利于知识的连贯和巩固,加大了教学和学习的难度。二是,课程学时安排不充足。为了保证非财会学生本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其《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受到了限制,往往不足以将课程内容讲授完整。
3.2 学生基础薄弱 公司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会计体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要求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必须以扎实的会计学知识为前提,比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但是,非财会专业的同学,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理念和专业学时的影响,往往只是粗糙地接受了一些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财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学生丧失学生目标,缺乏学习信心和激情,最后甚至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3.3 教师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知识的巩固与更新,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多数仍然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从教材到教材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及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和魄力,放纵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4 缺乏实践环节 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总学时不够,实训课程无法开展,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体会不到课程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缺乏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目前许多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实践经验,自身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给学生适当、合理的引导,降低了教学质量。[3]
4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4.1 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 教学主管部门要建立定期与教师及学生交流座谈的机制,了解教师及学生对于课程安排的意见和看法,根据各个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梯次及课程的学时学分,依据专业需要适当安排后续课程,以巩固财务管理知识。如《酒店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等。同时,高校的培养方案更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真实的经济生活挂钩,做到培养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设置更具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4.2 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财务管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更应注重对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方面,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加大案例的比重。可采用“先案例后理论”的顺序,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映像。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邀请实践经验丰富或知名企业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开展专题讲座,介绍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深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4.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授课教师要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不断强化和更新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讲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要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为课堂讲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第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了适应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教师要尽可能地参加财务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业务操作的水平,为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提升教学技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学习困难,打破师生之间的禁锢,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效果。
4.4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很多公式、法规、计算,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愉快、灵活地学习。[4]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列举学生熟悉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4.5 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只会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的大学生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基础牢固,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5]在这样的形势下,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也不能只停留在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上,应更加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应将考核总成绩分成笔试成绩与实践成绩两部分,各占50%的比重。笔试重在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成绩重在考核财务管理理论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熟练程度。如,旅行社管理专业,可以考核财务管理知识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 结束语
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认识到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运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财务管理》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霍振芳,边丽洁.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师院学报,2006,(5).
[2]罗富碧.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7):152.
[3]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25.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9-03
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和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应当是培养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一种立足地方、区域经济,直接面向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岗位需求,以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问题的分析技能和财务知识的反求能力。但是,这种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以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就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希望有效的驾驭所学知识并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增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要想发展必须创新。各类组织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唯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创新能力同样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面对的可能是教师事先拟定好的教学场景,但更多的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环境与条件,唯有思考、学习、创新,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3.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管理、协调能力等。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师资队伍的薄弱主要体现在“少”和“差”上。“少”指的是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少。实践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收集一手资料且具备相当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相比之下,教师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容易出成绩的理论教学中。
“差”指的是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质量差。诚然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然而,在绝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承担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他们的职业经历大多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出于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所以,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节不完善
大部分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了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缺乏总体规划,无法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相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专业认知实习方面,由于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有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即便是学校安排学生到单位进行认知实习,但也是实践仓促,属于走马观花式,很难达到专业认知实践教学的目的。二是专业综合实验,实验形式单一,基本上是进行上机操作或者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单一,大部分是写实验报告。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但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三是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或根本没有进行毕业实习,而是利用实习时间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实习期结束后,编造一份实习报告,在这种无监督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材质量不高
财务管理侧重于“管理”,所以预测和决策这两项管理的基本职能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就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理财决策环境。这也是编写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材比会计专业的实践教材难度大的原因。从目前国内发行的几种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来看,普遍存在着案例质量不高,相关案例难以更新、实践工具简单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亲身经历,难以获得一手资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解的案例缺乏一定深度和广度。二是大部分的案例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及时获得更新。三是实践的工具大多是Excel软件,只是对已有的数据建立简单的模型。显然这种“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实践相差甚远。
4.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
校外实习基地的应用收效甚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初衷是更好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的理财环境,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可能的条件下参与或协助企业进行财务筹划活动。然而实际情况是校外实习基地绝大多数是“徒有其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是财务与会计机构合并,这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在其实习期间只能接触到皮毛。与财务管理学中主体财务活动并不相关,因此难以实现实习的要求。其次,由财务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在实习期间内很难遇到有相关的业务的发生。最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单位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使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导致实习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指校内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验室结构较单一,多是以电脑为主,使用的教学软件基本上是Excel软件。很明显,不能突出财务管理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而且专业实验室的数量较少,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实践教学需要。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大多数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不够,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手段单一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对实践教学改善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手段单一,检查范围片面。当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手段是一种事后管理手段,主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各系部检查上学期所规定完成的实践课程项目完成情况,其对象有学生和教师,学生方面:主要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实践报告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方面:主要检查实践教学文档完整性(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计划及实践总结等)、对学生实践报告批阅痕迹。二是,绝大多数高校用试卷考试代替实操考试。主要是由于试卷考试能有相应的量化分数,而实操考试,具体的考核标准难以掌握。显然,这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手段与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三、改善实践教学工作的构想
1.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高校要为实践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并相应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办法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调动实践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把这项工作当成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培养工作。其次,在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尽可能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再次,各高校能否考虑把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样分开教学,重点突出,责任明确,更有利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项目的建设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实践教学的比重日益增加,这是大势所趋。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构架一座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桥梁。笔者认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础,科学合理的实践项目是关键。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将其落实在一整套行动方案上,具体来说,首先应通过细致的研究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探讨实验层次的划分、确定实验的组织与进度安排。其次,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指导书中应包含实践教学的原则、教师配置、教学环节、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内容。以目标为导向,指导书为载体,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3.把实践教学的重心从校外移至校内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固然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专业实习,校内模拟实践室是仿照一般企业的财务部门,然后根据实践要求将企业特定的业务照搬到实验室内,让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物力,在保证基础训练、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充分开展的情况下,在实践室建设的前瞻性、持续性原则的指引下,形成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环境,在校内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科学的实践教学项目,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难的现状。
4.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率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克服校内模拟实践室存在的真实性不足、工作程序化等缺陷,因此,深入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无论在接纳能力,还是在业务范围、业务量及业务复杂程度上都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校企之间应签署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并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为了稳定实习基地,可采用优势互补的方法,通过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觉自愿为学校提供实习条件,真正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率。
5.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
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目的在于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水平。以往的能力评价模式主要是事后评价,但是这种事后评价已不能科学的反应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应从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重点在事前检查环节,如对教师设置的实践项目和实践环节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事前评价和事中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训能力的考核,教师在检查实习作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对实习成绩进行评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操作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考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和评价、通过社会调查或反馈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进行。
6.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重要的,它是职业能力的证明,是进入某一行业的入门凭证,是用人单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尤其在目前人才供大于求、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有了文凭证书,再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对求职就业极为有利。从长远看,国家实行“双证书”就业制度,也要求每个求职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做法也符合国际惯例,当前许多外企在招聘人才时,也将职业资格证书做为前提条件。所以,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如果能适时、适机、适量的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制度的话,无疑会增加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值。笔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的建立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又一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曹 建.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剖析与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114
2 章文波.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老区建设,2008(20):60
3 袁江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63
4 温 辉等.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2):197
关键词:人才培养 问题 建议
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近几年财务管理类人才市场就业持续低迷,一些院校(尤其是会计、财管类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除了受社会宏观环境影响外,财务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陈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校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灌输比较多,与实务联系不够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主动求新、求变、适应市场、调整教学方法的少,大部分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依赖性强。导致学生毕业后走上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进入角色。
2.教学课程设置不当。主要包括总学时过多,理论课学时过多,实训、实习类课程学时过少,开设了一些财务人员非必须掌握的难度较高的计算机类、管理类课程如运筹学,而财务专业的重要知识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金融工具等课程没有开设。而且培养方案过分强调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业区别,开设的会计类课程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毕业后感觉“会计不懂,财务也不精通”。
3. 教材重理论、轻实务,缺乏针对性、缺少创新。目前我国使用的财务管理类教材共同特点是重理论,理论部分阐述过多,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占用篇幅过大,而对于实务中能运用到的知识介绍得较少。偏重学科体系,内容深,难度大,忽视了职业教育强调的“用什么学什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特征”。教材编写者的目标没有充分体现这一层次学生的要求,没有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这门学科的应用性。教材的排版形式呆板、僵化,重文轻图,因而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到“枯燥、乏味”。书中的一些例题都是几年前的“老面孔”,编写的例题反映不出实务的内容,没有把目前发生的大量财务管理案例列入其中。其根本原因是教材的编写者只有理论知识而鲜有实务经验,理论知识与实务缺少“链接”,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没用”。学了几年什么都不知道。
4.教学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目前我们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培养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过去的五年中,上海经济社会和财务管理学学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对我们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进一步明确并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建立起“以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本框架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改革,使我们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5.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目前大部分院校也比较重视,先后建起了模拟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模拟实习训练,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与实务仍有距离;二是模拟实验中的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一人完成,缺乏实务中的分工、制约程序;三是实习指导老师仅仅就现有的实训资料指导学生,根本没有对有关内容进行拓展、深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指导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真正在企业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的较少,实际操作能力差。此外还有教师对会计实践教育内容、方法等研究较少,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育方法。
6.在实践环节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的平台以提高学生利用现代软件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
1.改变原办学理念,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应力图建立一个将以往教师主导的灌输式主题教学(SBL),向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PBL)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将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建立起了以双语教学、案例教学为基本手段,包括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课程单元实验教学、综合项目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实习、毕业论文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加强“学术性”和“实践性”的师资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学院内的教师无疑是教学的主体,但由于不少课程是实务类课程,因此教这些课程的老师仅仅有很高学历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引进部分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外,还在一些课程如财务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评估与管理、基金管理、房地产评估与管理等课程教学中邀请有实务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课堂,为学生介绍行业该领域的一些发展动态和具体的实务操作,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加强了学校师生和实务界的联系。
3. 实施“基础教学+专业模块”的专业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不匹配的问题。
4. 减少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包括《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增加专业实习课,并将专业实习设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内容包括财会实务、银行实务、税务管理、人际关系学、管理沟通等;开设实用性公选课,如《纳税策划》、《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会计职业道德》、《ERP软件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从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出发,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缩减部分课程、降低教学难度或调整教学方向,包括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等。
5. 课程设置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要求。特别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岗位一般不可能太细化,往往是财务与会计合二为一,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上应该体现这一要求,课程中财务管理与会计类课程应同样重要。加强实践环节,不但应该增加实训、实习类课程,而且应该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加一些财务案例分析课、财务分析与诊断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
6. 根据经济环境设置课程。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增加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金融工具、金融学等课程等。
7. 加强与专业协会的联系。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财会人士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3+1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专业课程可以穿插聘请企业管理高端人才进行讲座培训。
参考文献:
[1]姜友文.贵州省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式探讨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0,5
[2]丁菊霞.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3]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3
[4]陈育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问题探析[J].财会月刊,2006,26
关键词:学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在名义上有财务管理制度,但只涉及到少数的报销费用和审批流程,以及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与职责要求,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办法。部分学校财务人员管理观念意识淡薄,执行时不能够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完全按程序办事,对各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执行过程中的事中控制
很多中等专业学校在预算编制时,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预算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往往简单地在上年预算的基数上,增加一定的数额,编制预算收支不准确。部分项目支出缺乏足够的论证,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距,出现超支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与预算标准差异过大的问题,也未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存在违纪问题
一些学校的财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相关职务没有分离;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没有严格按规定范围列支现金,存在坐收坐支的行为;银行账户开立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办公用品及实习材料的申请、购买、领用手续不健全,造成办公耗材及实习材料的浪费。有些学校未设内审机构,缺乏严格的内控,学校内部出现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的不正常现象,致使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得某些人利用管理上的漏洞牟取私利。
二、加强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为科学、合理进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账务的处理,规范中等专业学校的财务行为,中等专业学校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法规、制度的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预决算执行情况考核办法、现金管理条例、票据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财务分析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资产物资管理等多种制度、办法,认真实施,并不断完善,使中等专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防止资金支出过程中的浪费。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加强控制,细化责任。不相容职务分离,保证资金安全。定期核对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中等专业学校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
中等专业学校财务预算是学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资金筹措、支出控制、效益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内部控制的“前沿”和“关口”。 中等专业学校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方针,科学测算和编制收支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严明预算纪律。一是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根据物价部门批复的收费标准及学生人数,科学测算学校当年的所有收入,全部纳入学校总预算;做细支出预算,按部门、按用途、按标准进行细化,为各部门提供具体明确的经费控制目标。二是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下达,就具有约束力,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未列入预算又非办不可的项目,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三)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中等专业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约束、互相监督。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力度,加强对费用报销、应收应付资金等薄弱环节的控制力度,细化工作内容,尽力消除隐患,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控制现金使用范围。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管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开户和收支事宜,不出借出租账户,不公款私存。票据由会计人员负责购买、保管,不使用不合规票据。加强对办公耗材及实习材的料管理,完善办公耗材及实习材料的申请、购买、领用手续。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依法赋予和保障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支持内审机构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另外,要充分借助财政、审计、纪检等社会监督力量,指导规范中等专业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督促改进内部控制措施,提高控制质量和水平。
(四)夯实财务基础,加强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中等专业学校财务人员少,工作量大,职责大,政策性强,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学习和及时掌握有关法规、制度。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依法理财,廉洁自律,自觉遵守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学校财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培养财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建立财务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取得突出成绩的财务人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违法乱纪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中等专业学校财务人员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还要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据相关统计,截止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已经突破1000万家,占全国所有企业的比例的已超过99%,对国家GDP的贡献在60%以上,实现了50%的国家税收,创造了7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以及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其已经成为县、镇、乡等行政单位的主要财政来源。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无论是对创造就业还是发展经济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比较小、技术和资本门槛比较低、政策和资源变化对其影响比较大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和企业发展、市场环境等不能适应的情形,造成其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中有点力不从心。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许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十分严峻:接近80%的中小企业在3至5年内倒闭,接近20%的中小企业,其生存期不过5到10年,坚持超过15年的中小企业只占总数的5%左右。在2009年《UPS亚洲商业监察》公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发表了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关门的中小企业超过40%。因此,研究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如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就很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债权风险、工商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的中小企业将直接与国外的跨国企业进行竞争,如果缺乏一套健全适用的财务制度,则不可能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在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中,资本、决策、风险管理权力通常集中在一个管理者手中,企业这类组织架构虽然能够形成直接的约束与激励效应,决策及时,应对灵活,管理成本不高,但是财务管理的成效局限于这个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很少带来能力效益。此外,管理者要么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并没有进行一定研究,观念过时,要么仅仅为了企业生存,以增加产品销量、扩大业务范围作为运营目标,而忽略财务管理本应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所起的核心参谋作用,这在“能人治厂”的中小企业表现特别突出。而企业管理者通常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指导作用,出现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等行为。可见,中小企业管理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有效的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中,不能体现其专业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从发挥。
(二)融资困难、投资能力差 现阶段,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构建起了运行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困难依旧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其最难突破的瓶颈。理论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及靠企业自有资金积累三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力薄弱,固定资产较少,很难取得在全国性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资格。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国家近年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一直将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对担保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很难提供银行所需的抵押、质押物,则很难取得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通常只能从银行取得生产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而靠企业留存利润和举债融资基本上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却很难满足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全部的资金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形下,如何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此时管理者能力与投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这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表现在:一是投资具有盲目性,管理者难以把握投资方向,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缺乏严格的投资决策程序,投资决策方法单一,过程草率,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效益;二是投资没有战略眼光,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其开展的长期资产投资仅是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无法体现其与企业长远战略计划的关系,从而导致投资浪费;三是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做不到投资人员合理配备,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将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下;四是投资风险比较大,中小企业通常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投资的随意性比较大,从而造成其投资的项目风险比较高。
(三)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营运资金的概念是流动资产除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提供企业经营活动使用的资金部分[7]。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管理营运资金的方法,而营运资金管理关系着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若没有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则必然影响到及时支付当期费用、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声誉。营运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很少制定现金计划,对现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控制最佳现金持有量,常常出现现金闲置或者现金不足,增大了现金管理成本;二是信用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严格的信用政策,即没有制定具体的赊销政策,对于加快收款、延期付款等没有具体的激励与惩罚措施,缺少有效的催款办法,最终造成呆账和坏账,这些都对促进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存货控制能力薄弱,造成资金占有浪费,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存货采购计划,没有严格的存货控制制度,产品销售对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从而使期末存货占用资金比较多,造成资金周转失灵。中小企业这些对现金、收付款以及存货管理行为的不妥,使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能快速回流,轻者限制企业发展规模,重者造成企业瘫痪,甚至企业破产。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完善 大型企业财务部门设置齐全、分工细化,一般由专人负责税务会计、报表会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底子较薄,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更倾向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并没使用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由会计顺带承担财务管理职能,其身兼登账、工资发放、成本核算、报税和提交财务报表等多项工作。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以上特点,因此其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现实问题是,受地缘、亲缘、友缘、业缘关系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与管理者有亲朋关系的非专业人员担任。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性教育,往往连会计核算等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都不能胜任,更无法胜任搜集、分析和处理财务信息的管理会计的职责。这些财务人员处理财会事项比较随意,导致手续不全、账目不清、核算不细、填报不及时等。尽管部分企业管理者也愿意招聘能力较强的专业财务人员,但是由于工资薪酬、发展前景的原因,中小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远比不上大型企业,从而造成财务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发生。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更有甚者其财务制度基本上是空白。其不仅在定额管理、原始凭证登记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极其重要的财务部门职责权限、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以及稽核检查制度等方面也没有规定。此外,部分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查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财会信息质量较低。而企业自身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立也形同虚设等。
(五)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政策不配套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分散,政策之间没有连贯性、无法形成结构体系,甚至互相矛盾;很少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即使有,也主要针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二是政府的财政扶持注重“抓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较大的政策优惠。虽然部分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的不惜促使银行为其发放贷款,但是因为不重视营造经济制度等外部环境,且不努力维护银行的债权,反而破坏了银企合作的信用基础,最终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化。三是还没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没有得到必要的法律支持,不能实现服务中小企业与防范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业务开展太过慎重,审批条件太过严格,审批程序繁杂漫长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强化科学理财行为 具体为:
(1)观念革命是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管理者为企业付出了大量的资本、智慧和心血,而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有3至5年,站在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角度思考,观念革命是其维持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管理须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积极接受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根据企业状况适当引进能力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继续培养和再选择现有财务人员。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大人才投入以及强化现有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时,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利用亲自参加培训班或自学等方式,主动充实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严格财务内控制度,并采用设立决策型董事会、加强管理会计作用等措施来改进财务决策机制。
(2)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中小企业选择融资方式要立足于自身战略规划,着眼于实际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用途,分别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规模,以避免融资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利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加强直接融资,确保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由于优先股可以取得固定的股息收入但无表决权,因此其既能够吸引稳健型的投资人又能够确保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会旁落。二是积极展开合法的民间融资,通过发挥地缘优势来缓解当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如果有健全的股权融资私募机制来提高社会整体的股权融资的比例,从而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只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以后,其才有可能利用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三是目前的信托、融资租赁等产品主要是针对特定对象开发的,青睐有较大风险承受能力的高端客户,换言之,目前其仅适用于中小企业中财力雄厚的企业。但随着信托、租赁等公司逐渐发展成熟,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逐渐增强,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法制监管逐步健全,信托、融资租赁等也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3)加强运营资金管理,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要完善营运资金的归口管理责任制,并采用与责任、绩效挂钩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营运资金的占用,加快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例如对现金管理可运用最佳现金持有量法和现金收支预算法;对收付款管理可运用销售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一定的现金折扣;对存货管理可运用ABC分类管理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等。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具体为: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与胜任能力,绝不可以任人唯亲;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分不同岗位和不同业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多层次的培训,使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提升业务技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并且严格遵守上述制度与流程,营造一个较好的内部环境,降低其面临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从而使管理出效益。中小企业应完善财务核算方法,可从基础财务工作入手,根据各项制度的具体要求,真实、客观、准确、及时、明晰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各种财务信息。中小企业还应依法设立财务部门,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突破家族管理模式;同时,应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职能。此外,中小企业应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并且把审计部门和其它管理部门独立开来,成为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汇报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强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职能。
(三)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具体为:
(1)健全法律法规。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与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专门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统一财会行为的法律法规建设,运用立法明确财会主体和法律责任,增大惩罚违纪、违规行为的力度。
(2)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可以分为特殊用途基金、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和互助基金等,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入会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入会费,在基金管理上实施封闭运作,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相应扶持。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促进中小企业改变信用观念,提高信用评级,为本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但是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目标必须是建立在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进行盈利之上,而其从中小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用不应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进程中,可以考虑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与建立其它社会服务体系(如中小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和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服务机构等)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各种服务内容。
(4)强化中小企业外部监督。一方面应督促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财会核算制度和核算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监督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它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为做好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企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现将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295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做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转发文件中第五条涉及企业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的有关政策问题待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的有关住房补贴政策出台后按规定执行。
二、企业出售现住公房所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单独核算,同时在售房收入中扣除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剩余资金应主要用于单位发放职工住房补贴。
(一)培养目标设置上的缺陷
培养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定向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采用教学方法直至确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指导目录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也不够准确,存在以下缺陷:1.目标设置过于笼统,不便于分层掌握和操作。2.不利于学生树立合理择业观念。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误以为自己经过四年大学学习,就是高级专门人才。选择职业“就高不就低”,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状态不合理。3.将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技术目标相混同。大学是一种素质教育、通才教育,而非职业或成人教育。4.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尽管我国已向市场经济转轨,但培养目标错位,导致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素质得不到快速提高。授课内容,不能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实际,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更差。
(二)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缺陷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地理与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等。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
1.重技术教育,轻素质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比例失调,很少有开设“职业责任”之类的课程。2.主干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3.重实务类课程,轻理论类课程。本科教育是奠定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而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不同层次教学内容衔接差,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潜能。高校选用教材未能区别本科生与夜校,与研究生的层次;教学方法上是满堂灌”;教学手段上较少用电子化教学设备。这些都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会计课程,恰恰财务管理与某些会计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从内容到方法体系存在着边界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这种局面不利于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优化,导致资源浪费,给教学带来困难。降低学生的专业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例如,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仍是“黑板加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深入系统地研究该专业的改革问题是我们作为财务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确立科学的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反映本科教育特点、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此,财务管理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素质、广博和精深知识结构及全方位能力结构,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应具备三个特点:其一,提倡全面素质教育;其二,在就业导向上提倡实务工作、教学、科研三者兼顾;其三,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正确界定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1.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表现为财务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的资本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2.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会计是对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3.财务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进行配置和利用的资本运作活动。4.财务管理与财政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价值管理,而财政学是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宏观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价值管理中的基础环节。5.明确界定: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将财务管理分为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门课,这在各高校基本已形成共识。但是,如何界定这三门课的具体内容,还是没有定论。有关这三门课的教材很少,即使有些学校出了教材,但在内容上也是各式各样。特别是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划分较为模糊,如何既避免相互重复,又要能体现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很难把握。笔者认为,这三门课程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又要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1)初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入门课,应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学习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应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不应过于深入和具体,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财务管理概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财务管理体制等。②财务管理环境,介绍企业组织类别、金融市场一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与信息对称性问题、企业税收制度等。
③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详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系统讲解单项资产风险与收益、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④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阐述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简单应用。⑤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概括描述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筹资类型、资金成本、资本结构;投资环境、投资决策的分类、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现金流量的计算等。
(2)中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基础上,更深入、系统、全面地介绍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为详细地阐述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资金分配管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①资金筹集管理,详细阐述权益资金筹集、长期负债筹资、租赁筹资、流动负债筹资等各种筹资方式的特征、具体操作过程并对不同筹资方式加以比较和评价。②资产管理,系统介绍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各种方法。③投资评价,系统讲述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及案例运用,通过计算证券投资价值对证券投资进行评价。④股份公司盈利分配,主要包括:各种股利形式的比较、股利政策、股份分配理论、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等内容。
(3)高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开设的较高层次的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并对财务管理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使同学们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有更深的认识。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管理应有以下内容:
①资本市场下的财务理论综述,系统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主要财务理论,如有效市场理论、现值分析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学说等;②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提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③财务管理的特殊问题,着重介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购并财务管理、所有者财务、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作流程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86-02
在企业中凡是涉及预算、支出等问题均属于财务管理范围,资金支出、应用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懂得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内容广泛,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要确立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次就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相应岗位上的作用。工作流程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意识到自身教学的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基于其重要作用,提倡高职院校加快教学改革速度,促进其发展。
1 财务管理教学的作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均不能脱离财务管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管理占据着首要位置,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均离不开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要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先从高职财务管理在教学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1.1 财务管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专业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而财务管理作为其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系统的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三大类。财务管理教学作用的发挥在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由于专业基础扎实而就业,由于实践能力强而受到公司的认可。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在很多企业中甚至将财物管理细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需求培养专业型的和综合型的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保证学生的基本财务技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高职财务管理的优势所在。
1.2 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财务支出和管理,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致力于专业课程的实现。对企业而言,资金的筹集是首要问题。而资金的运用则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3 财务管理技能是经济类学生的必备技能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变革,而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不变,为企业带来利益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项目,对高职经济类学生而言,或多或少要懂得财务知识,从工作流程角度看,懂得财务管理有助于工作合理性和日后的管理能力提高,有助于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策略。从教学角度看,很多高校已经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并要求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书,而在工作中,很多企业也要求学生持证上岗,并且要具有相关技能。因此我们说,财务管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在会计师的考核中,不同级别的会计师的学习内容不同,要求教学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基于工作流程的财务管理要具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弱的现状。当然,财务管理与学生的生活也不无关系,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理财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学会理财将使学生生活更加理想,因此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财务管理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财务管理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其实效性。
2 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问题处理能力。对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大问题就是忽视教学实践。我们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专业的划分不明确。教学内容多年来未发生变化,教在教学中多强调技术的计算,并未结合工作实际,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并且能力有限。而事实上,繁杂的内容未必是学生日后工作中的重点。财务管理课程在于理解与实践,缺乏这一环节,学生的能力很难提高。另外,在内容上理论内容占据了大部分,而实践实习部分则多集中于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很难直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职业能力,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不利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人才的获得。
其次,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师队伍中,很多是来自于理论团队,他们能成为优秀的教授,但未必能成为较好的实践带队教师。很多学校文科专业缺少专业的实践带队教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在职培训不重视,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3 基于工作流程视角下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3.1 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人才是必需的人才。从这一点上,高职在人才输送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且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与现实需求不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教材进行核查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教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制,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在新教材中要大量运用现代化的实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职业化能力。当然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了解财务管理,将其分为筹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等多个子项目,通过细分后的教学内容配置来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促进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 更新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对现代财务管理而言,之所以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还在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通过生硬的方式将基本内容教给学生,学生习惯了背诵概念,计算复杂的财务数据,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几乎为零,而对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财务管理的作用,善于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在让学生了解价值风险的课程中,可以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将概念性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后,采用项目列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发表个人意见,熟悉自己处于该种工作情境下该如何处理。指导学生从入门到了解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不可否认,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之后才是其他课程,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于采取正确的教学顺序。可以在教学中引进经典案例,结合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完成资本的筹集与计算这对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的校企合作
对高职教学而言,要集中解决实践缺失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可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好的高职院校都具有与之合作的企业。但未来,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这部分教学,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且实习不能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当然,这就需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性,毕竟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定岗实习需要为企业创造利益才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与企业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学方法要在内容合理的基础之上。对目前而言,主要需要改革的教学内容包括现金管理、财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企业存货管理3个方面。在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必要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只要是一般企业能够涉及的内容,在基础课教学中都可有所提及,但问题在于分清何为基础,何为技能的高级阶段。总之,职业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从多个角度,尤其是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4 结语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我国高职教学而言,无论是内容的更新还是方法的合理性上都存在不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就成为必然。而要进行改革,首先就要了解为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事实上,在教学中多年的财务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一点上应基于工作流程需求对其进行改革。我国高职院校正不断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其财务管理这一重要专业进行改革,而如何提高改革效率,真正促M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人员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华.“问题式”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22-123.
[2]李咏梅,陶春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34):83-85.
[3]刘广雄.模拟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理论探讨,2011(3).
[4]赵艳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110-112.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医院随之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要合理配置好医院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快速、准确的找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医院的管理工作的提升和医院未来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医院运营的过程中,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医院进行成本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环节。医院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比较医院在实际运营中的成本与预算,由此计算出差值,并分析产生差值原因,进而对相关成本控制问题予以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普遍存在看重实际收益而忽略成本控制的错误财务管理思想,医院的成本费用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医院,成本的增加必然导致收益的下降,这对于医院来说十分不利。而医院的成本核算中的问题主要在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大多自行设置,在成本核算方面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思想作为支持,使成本核算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医院在成本核算中的随意性和无规范性是医院成本管理中尤为常见的现象。
(二)财务管理制度跟不上实际管理需求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继续运用的是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新的问题用旧的制度进行管理,很明显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与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需求不相符,严重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管理制度跟不上实际管理需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制度更新慢、制度不完善两方面。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进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延用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人员应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予以改革和创新,及时解决财务管理制度更新慢、制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以此促进医院良好、快速的发展。
(三)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根据职业的特性,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深入了解此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的能力以及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难以达到标准和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出现工作不到位、操作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整体控制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了医院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控制
构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在具体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切实根据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环境、新条件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剔除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制度和规范;其次,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和完善符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管理制度,让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跟上管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进一步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医院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医院预算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做好成本预算的工作。具体而言,要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性、综合性的对医院的财务方面进行科学管理,避免资金的浪费,合理调度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实现医院对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应成立相关的预算部门,专门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工作,通过直接负责的管理方式,达到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的目标,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总体上来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对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应当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定期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训练,增强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继而在面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灵活的予以处理,并且准确把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映给上级部门,切实增强自身工作的规范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医院还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奖惩机制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拔晋升制度,鼓励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激发出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由此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增强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应当尽快的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时的发现并处理财务管理问题,并且全面改革医院财务的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从而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合理化、科学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医院的作用,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医院财务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杨超华.浅谈医院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