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调控措施

第1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中应该是一种择优选用的原则,应该帮助消费者和产业者知道新形式下的最好的技术、生产渠道、发展模式或者是调高效益的方法。我们的国家由于名族众多,地域广阔,可用于发展的艺术和文化底蕴也是最多的,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和心里下,其经济行为和协调关系也不一样,因此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会对艺术与文化认知的意识形态产生差异,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有三种模式(图1)。一种是以个人或者是团队合作形式的自由经济模式,通俗地来说自由经济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治与国家行政规范的指导下,对社会人文与艺术传统因素的个体经营模式,特别是在艺术与文化产业集聚区,此种模式尤为明显。其实早在19世纪后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有了类似的手工艺作坊,并由此而孕育出了各种行会经济体制,自由经济模式的有事在于其调节市场经济的转变作用,同时实现各民族歌地域之间历史、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上,起到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杠杆行为作用,并对社会储蓄与保险承担责任。另一种是企业的集体职能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可以理解为集体协调市场经济的行为,艺术与文化可以使个体的发挥,也可以使以集体为载体的创造性经济活动。现在各种以高校为载体的产业园、高科技软件应用;以艺术文化娱乐中心为载体的影视、动漫、展示;已消费为主体的各种民族旅游、映像互动等等。这种集体协调可以使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可以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而由此形成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与艺术历史文化的演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政府经济宏观计划的协调、艺术与文化产业金融系统、企业模式、劳资关系都十分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第三种是国家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和政府在行政市场体制中起指导性调控行为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有法律规制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的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新加坡模式。由功能完备的职能部门来控制投资和艺术产业的发展,这种宏观经济的调控无论是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宣传传统与道德界面,更加具有充实性,且具有长久发展的潜力。

二、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

(一)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为特征艺术与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性意识形态产业,首先需要的是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指导,从当今世界关于文化产业的实践经验来看,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于艺术与文化创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1997年的“创意英国”全球推广计划,在税收、出口计划、财政支出所给与的发展战略计划,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国民消费意识的增长。其次艺术与文化的行为特征需要受到规范的约束和保护,艺术和文化从意识层面上来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更是政府职能机构对于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学之父霍金斯就曾经提出,文化与艺术需要有传承的载体,这种载体是一种价值,体现在知识的民族性、文化的差异性、对社会的贡献性上面,所以要有完备的法律和宏观的政策去促进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创造活动才有价值。第三,个体与团队的作用在往往可以创造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在绘画、设计、电影与时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我们的将来都会给予深刻的影响,而艺术与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创意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只有激发出这种行为才能促进社会的共同繁荣和文明的进步。第四,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为需要产业经营的主体,只有通过市场的运作与开发,才能够在市场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桥梁,这些产业经营的主体利用资源和环境,提高全民整体素质,这不仅是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社会整体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从来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备受关注,近50年来似乎没有一个国家做的能比中国更出色,如果让我们穿越到从前,以一个历史者的眼光来看中国现在的复兴,不难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在于宏观调控下渐进式的市场导向,改革开放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之道,经验告诉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局部性的市场导向与改革往往是在取得成功之后再随之推广。而现在的中国经济又处在转型期,艺术与文化的创意与发展也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机制的中“微观先行”的思路,现今中国的高储蓄额对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如果不考虑到社会消费能力以及社会主动投资的可能性,那么中国经济也可能会出现高储低开的局面,只有通过刺激消费与改变投资方式,促进资本积累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以江苏省为例,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前兵,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每年的增长率超过25%,高于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速,据统计2011年,江苏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占GDP比重的3.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0.7个百分点(表1)。从诸多数据可以看出,现在中国经济宏观调控重点已经从开放投资转向了扩大内需、增强消费的理性控制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投资一度出现过热的现象,导致了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统制模式走向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在是由国家宏观控制供需比的单一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可以预期的是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一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需求和消费比率,但是由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所遗留下的高储率以及银行投资贷款项目过热的问题,会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在现有的经济体制转型中不能以主力军的姿态出现,但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经济转型期的文创产业在当前进出口投资疲软,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作为改变现有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影响近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GDP平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但是从社会经济内外平衡的研究来看,现在的经济体制构架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态。就国内而言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国民经济的内部吸收成分,即消费投资额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很低,国内的经济增长都是政府企业在投资涉外进出口项目或者是基础设施中体现出的价值逆差;从外部环境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把其纳入国家经济宏观协调的范畴中加以深化,以美国为例,其创意产业早已成为国家最大的出口产业,好莱坞影视、迪斯尼主题公园、第五大道等等。据统计,2011年,仅美国的知识产权产业就约占国家生产总值的5.24%左右。在美国艺术与文化创意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成为其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当前的世界经济已经不在是资本积累初期的意识形态了,多元化、金融性、创造性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对艺术与文化创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上升到战略高度,这不仅对社会繁荣稳定、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增加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就业率,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一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增长与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有所不同,现有的快速经济模式并不适合于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短期的经济增长是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所不能带来的,它需要资源配置循环利用,需要先发展后规范进而边发展边规范,并逐步转向先调控后发展的过程,利用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转向,同时依靠新技术改善结构的优化整合,影响体制改革,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能体现当前社会对于知识价值体现的一种新形式,兼顾传承与中国的没学道德,同时体现地投入高回报的经济增长特色。在这里可以运用经济学GNP的模型修订指标来衡量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性,即GNP=GNP-Dm-Dn+A,其中Dm代表人力资本的折旧,Dn表示资源配置的折旧,A表示折旧资本的再利用。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是在中国现有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宏观调控下,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率等因素,考虑进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艺术与设计创新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当前中国社会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思维能力,而艺术与文化不仅可以使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向。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构架模型

(一)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因地域而异,人文风情也不经一样;由于历史原因、民族传统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国家在对待文创产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要有不同类型与之适应。大体上来说,一类是投资性财政政策或者是激励政策模式,在鼓励和帮助的机制下,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各种规费和地方性税收,以刺激需求和吸引外部资金流动。另一类是有计划财政支出政策,提高税率,控制需求平衡。利用激励模式促进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消费水平,提升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对于那些需求过度,供需比不平衡,财政支出过高的要采取稳定有效的措施,一切从有利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出发,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二)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对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特别需要对社会资源的有利分配,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应该按文创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通过再分配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收支水平,计划协调好资源的社会供需比,既要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要对资源的分配所带来的风险和回报率做好预判。国家宏观调控文创产业的手段一般由税收来调节社会、地区间的极差水平,同时通过转移支付调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比,还有最为关键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作为调节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产权与国家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经济体模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系统中法律规范的约束和保护,因此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目的,而对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宏观调控还应该有另一个层面的内容即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创意的产业政策对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并不是一味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强调经济增长实际上不能忽视艺术品和艺术家在创造精神财富时的不确定性,需要在宏观经济体制调控中加以体现,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市场消费水品,同时增加教育投入和素质培养,例如美国国家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设计中心等艺术文化中心占城市公共服务的比重有87%以上,免费对外开放以及参观的几乎占95%以上,城市基础文化建设的比重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47%。依据经济最优投资模式主要受国家就业率增长的驱动原理,目前的中国实际处于经济投资过度,未来就业率水平下降的经济过渡期,我们在文化基础建设投入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经济政策上应该有“倾斜”的政策,要有合理的维护和适度的竞争机制,不能盲目的追求规模经济。

(四)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机制下的构架图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政策的引导,而有利的经济增长点;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都能让中国的经济摆脱过渡依赖对外贸易的被动局面,减少外部需求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但是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性边界十分模糊,因此需要从经济学宏观控制的角度来量化分析,给出了关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机制下的构架图(图2)。从构架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模式对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构成了一个外循环的过程,如果单从国家GDP即国名生产总值上来看是不能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社会艺术文化教育水平、创新科学技术等诸多相关因素的,但是从构架图上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文创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国家宏观调控机制起到深刻影响作用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不足,特别是社会储蓄率过高而物质消费水平偏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和制造投资比重太大,而对文化、素质、教育、艺术等公共服务投资严重失衡。从构架图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应向着有利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宏观经济调控下的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抓住机遇和挑战,依据地域文化以及科学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自身产业模式,从长远的角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宏观科学的市场经济体制。

四、结论及补充

第2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企业

一、引言

我国在进行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创新时,要紧跟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时代背景。对于宏观经济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和调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企业市场进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中,要以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作为依据。以市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动力,提升企业发展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二、宏观经济管理阐述

对于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经济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宏观经济管理强调政府和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以达到对于市场经济出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各个方面的弥补和调整。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进行经济调控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因素,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经济管理通常被划分出宏观、微观、中观等三个层次。而宏观层次上的经济管控主要强调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经济、政治、法律等政策对于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期达到某种目的。这样能够通过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关的计划和规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通过上述的描述,经济管理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利益的行为。目前,市场经济逐渐向深入化发展,国家对于市场经济不光进行调控和改进,其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在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方式进行国家经济的管理。政府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对于企业的销售和生产通常进行硬性指标的管理,这对于经济的整体管理有很多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的竞争急剧激烈化,企业若想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屹立不倒,就应该积极地对于自身进行发展和壮大,切实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宏观角度充分对于自身的发展进行经济上的管控,从而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促进,因此,应立足于现代宏观经济调控理念之下,对于市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在企业内部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措施,这样才能够推动市场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国家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且平稳地继续运行下去。

三、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分析

1.完善市场经济

对于市场的调控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市场中的产品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需求从市场上的产品中得不到满足,这就会出现市场经济在分配的过程中出现异常,还有可能出现垄断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市场的自行调节和取消将会无法正常进行,社会经济无法进行平均分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经济问题无法得到协调和解决。如果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生产力一味地进行盲目的追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在管理思想中出现问题,例如,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思想膨胀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急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良好的控制。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还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之中,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健全,在进行市场经济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相关的问题。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这不管是对于国家的影响,还是企业的影响,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完善是极为必要的,这对于整个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建设的阶段,对于市场的运行和政府的体制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健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在进行调节时,对于进行经济把控的相关调节手段还不够健全,对于市场秩序的恢复极为不利。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宏观调控对于经济把控难以应用进来,同时,在经济把控中的作用也不甚明显。通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就目前而言,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所以政府应对宏观调控的手段加以重视,通过运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来弥补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于公有制经济体制进行切实的加强,通过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对于市场的自我调控功能进行良好的改善。同时,政府应对宏观调控制度进行切实的加强和完善,从根本上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四、宏观市场经济的目标

1.经济性和综合性

对于开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达到某种目的,进行宏观经济的管理也同样是这样。而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目标之一的经济性目标就是对于某种经济性质的达到。比如,平衡供给与需求的目的,推动国家经济能够得以稳步、良好地发展。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性目标就是通过进行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对于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最终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但是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达到国家经济平衡、稳步的发展。宏观经济的中介目标就是具有中介性质的目标,强调工作人员设立的带有这种性质的目标以便对于某种目标进行实现的目的。对于中介目标应强调相关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对于中介目标能够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对于最终目标进行实现。

3.总体目标

在进行总体目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总体目标与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存在着一些相似性。但是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常要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设立出一个经济方面的总体目标,同时再对于多个具体目标进行设立,这样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对于工作进行开展,使经济的管理得到阶段性的良好成果。对于相关手段与政策的出台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实施。具体目标能够使整体目标在进行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使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更具有方向性。

五、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体现

1.从市场背景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社会化的生产支持是离不开的,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进行调节和社会的分工进行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向共同竞争以及相互依存的良性竞争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言,能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行发展,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其在进行一些解决措施的设立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探讨。对于按劳分配制要进行严格的贯彻实施,使市场的竞争更具有积极性和有序性。为了能够使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地发展,就不能仅仅对于市场经济和价值的规律方面入手进行控制和约束,这样是完全不够的。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出现,还会出现企业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会导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导致质量与国家规定要求的标准不相符合。这就强调政府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效地调控国民经济的命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为协调。在这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对于资本的管理不应只着眼于单个行业,要加强由单个企业之间所建立出的联系,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从大局出发,以免造成调控时出现进行混乱的情况。

2.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体制的建设对于整个市场建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很多经济进行市场经济方向的变革。比如。国有企业采用职权分化的手段进行市场的竞争,这种手段能够促进经营活动和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市场的管理方式更为贴近。从政府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国计民生的相关经济行业和经济体制进行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这对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选择相对合适的方案。这就需要对于市场经济的供应和分配进行有效的决定。市场经济也就从中体现出来。当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的不断发展之中,市场经济就能在这种情况之下得到极为良好的发展,并且在管理中不断进行调整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如果政府赋予市场竞争情况缺乏切实的管控,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市场竞争呈现恶性循环发展。这时再进行市场方面的调节,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对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缺陷一定要得到及时的认知,并且能够对于干预措施的提出较为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平稳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3.从对市场缺陷的完善进行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中,政府进行职能上的控制是十分常见的。但是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控制,应强调其不能够对于市场的状况直接进行干预,对于经济发展的调控要采用相应的政策进行,对于调控方案的出台一定要极为慎重,一旦调控方案不够完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经济出现紊乱的情况,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市场缺陷进行完善时,要着重对于经济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这样才能对于因市场缺陷出现的重要危害得到极大程度上的降低。通过宏观层面对于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市场经济得到更为有序的调控。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之中,在市场上竞争中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下的商业垄断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政府在进行管理时应在商业垄断尚在可控的范围内就进行及时的宏观经济上的管控处理,对于经济垄断和市场混乱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市场的竞争得以恢复正常,这已说明了恶性竞争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要对于恶性竞争尽可能地进行避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和不可预见性,市场调节对于这些状况的调节效果不甚明显,所以就需要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以免出现了市场经济混乱的情况。对于市场经济加强管理,能够使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对于市场内部出现的各种状况得到有效的解决,全面推动了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状态的进展。

六、结论

从上文中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进行宏观经济上的调控是市场经济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极为强力的效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要充分对于我国的国情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考虑,制定出相对应的、量身定做的措施方案,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也能给我国的经济贴上新时代的标签,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第3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一、着力加强价格监测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和价格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一是认真做好全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价格依据。认真做好全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工作,建立了象山市场等市直监测点26个,监测人员坚持实地采价,认真汇总分析,严格审核把关,努力做到上报价格的真实、准确、及时,上报监测数据、上报信息和采用信息综合考核得分全省第一。2008年共上报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18973条,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价格依据。

二是切实加强节假日和异常波动时期的价格监测工作,及时预警预测,稳定市场物价。近几年来,我们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稻飞虱”、“冰雪灾害”、5・12地震等“战役”和液化气、粮油、猪肉等价格异常波动中,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整体联动,加强应急监测。与此同时,加强节日期间价格监测工作,加大液化气、成品油、粮油肉蛋菜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的商品价格监测频率,安排监测值班,节假日不休息,向市委、市政府、省物价局上报价格应急监测数据15664条,并及时预警预测,为平抑市场价格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是在全省率先建立地域性商品和常用药品价格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县市区监测网络的作用。从2004年起,荆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地域性商品价格监测制度,县市区建立价格监测点近百个,每月二次监测上报54种主要商品、15种农副产品、16种地产品、11种特色农产品价格,年上报地域性商品价格2436条,市物价局价格监测科进行汇总、分析和,做到资源共享,并对价格数据和分析材料上报情况进行季度考评通报,调动了基层物价部门价格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从2005年起,我们对老百姓大药堂等5个药品经销点经营的28种常用药品价格和10种销量大的药品价格每月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并在“荆价网”进行公布,指居民民购药,平抑市场物价。

二、着力加强价格信息工作,为平抑市场物价和服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把握宣传导向,平抑市场物价。我们加强价格信息和价格监测宣传工作,在报刊等媒体上价格信息和宣传报道价格监测工作690篇,把握宣传导向,引导消费预期,平抑市场物价。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我们加强调查研究,形成《2005年棉农将有一个好收成》、《荆门市成品油经营情况及建议》、《水泥市场价格监测情况分析及预测》、《浅议液化气市场价格监管问题》和《荆门市2008年物价走势分析及2009年物价预测判断》等35篇监测分析报告被上级刊物采用,其中有7篇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是广集价格信息,领导充分肯定。我们广集价格信息,编发物价信息248期,各级领导对我市价格监测信息工作作了21次批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领导来荆调研后认为,荆门市价格监测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工作实、效果好、地市不多见。”

三、着力加强网站维护工作,为宣传价格政策和价格信息提供平台

荆门价格信息网(jmpic.省略以下简称“荆价网”)2000年10月开通。2004年8月监测机构成立后,我们把“荆价网”作为物价部门的窗口和品牌来办,对网页进行精心设计、策划和全新改版,在《荆门日报》、《荆门晚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宣传,印发“荆价网”名片,与全国价格信息网站及有关单位进行了交流,并在“价格服务进万家”小册子上对“荆价网”进行了宣传。同时,我们通过对“荆价网”每天第一时间更新、对上千条价格咨询投诉及时回复、明确科室及二级单位的职责等措施,充实上网内容,提高了“荆价网”的点击率和知名度,目前访问量突破88万人次。

第4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分析

1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依据研究对象来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研究经济资源最佳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以及研究经济资源最佳使用的宏观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型学科,宏观经济学一般情况下是会将整体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角度是整体经济运行,因此其所研究的领域当中包含的是,长期经济稳定以及持续增长问题,短期经济波动问题、就业问题以及通货膨胀问题等,比方说贸易问题、国际收支问题以及汇率问题,因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有关于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以及银行信贷总额等国民经济领域当中发生比较大变动的法则,宏观经济理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可以让各项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具体措施是政府在对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措施加以一定程度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财政、货币以及产业等宏观经济政策,来让整体国民经济运行得到优化调整。

2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的产生,是为了让人类自身需求无限性和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其所面对的两个问题较为严重:第一,人类的需求及欲望具有无限性。第二,资源具有一定稀缺性。不断发生变化的欲望和需求重要程度不同,相对来说稀缺性比较强的资源也有被选择的特征,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形成原因,而是在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影响下,出现的资源选择及配置问题,极为有效的资源应当得到正确的应用以及有效的配置,以便于可以让人类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经济学应当站在资源稀缺性的角度上,研究怎样才可以让稀缺性比较强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此情况下就将经济学划分为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应用两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分别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将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当成是前提条件,致力于研究现有的资源为何难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并逐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找寻出来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应当让三个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充分就业这个问题,因此资源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产量是否可以达到最大数值,怎样才可以让资源闲置以及浪费问题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劳动力是否充分。第二,通货领域中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问题,货币实际购买能力发生的变动,会对资源的配置以及应用造成一定影响。第三,经济增长问题。和经济增长因素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是经济资源投入量以及生产率,也就是让经济资源得到动态合理的配置以及应用,以便于可以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及合理性做出保证,逐步在国民经济领域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在此情况下,宏观经济学自然应当将国民经济当成是研究对象,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决定国民收入的问题作为中心问题进行研究,也应当在整个经济运行流程当中涉及的各个经济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具体一些来说,就是针对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以及投资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也应当针对经济资源应用问题衍生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出可行性比较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一定保证,这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以及任务。

3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逐渐进入到中国社会,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在这期间,经过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借鉴应用等适应阶段,之所以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十分曲折。第一,以前,中国经济将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及理论基础,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后进者”,如果想要在整个经济学领域当中得到认识与接受,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第二,以前,中国施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之后,虽然逐渐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但是经济转型需要一定适应时间。第三,从本质的角度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其实具有双重性质,既具备宣传资产阶级意识的形态性,又具有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总结性。针对宏观经济学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特征,应当秉承的是否定态度;另外,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领域当中有一定共同点,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做出的总结,可以将经济社会客观存在这一个现实呈现在人们眼前,逐渐演变为应当吸收和借鉴的内容。当然在对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进行借鉴的时候,不应当完全照搬,应学习并消化有效性比较强的部分,争取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才可以让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得到适当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市场经济运行性质的角度上分析问题,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其实都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通过施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性做出保证,与此同时让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优化调整,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些作用之外,也可以对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一定保证,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云.宏观经济预测理论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

[2]黄如祺.经济大萧条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5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与过去两年相比,2011年我国经济一方面要维持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压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结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我国出口的稳定和扩大;引发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剧了稳定国内物价的难度。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中隐藏着难以预见的风险,使得明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的定位,亦体现了对以上大背景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确定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性的压力。应对措施之一是,控制货币投放数量,加快现有市场流通货币的回笼速度。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旨在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通过机智、灵活的政策组合达到多赢的调控目标;通过营造良好货币环境,减少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合理控制通胀预期,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就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加强金融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总体稳健,就是要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在“适度宽松”态势上有所“收缩”,在具体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同时,审慎严格的调控也将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调节有度,意味着2011年M2和新增信贷将得到合理把握。结构优化则意味着,具体执行货币政策时,将根据产业结构、区域不同有所差异,向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涉农领域、文化产业倾斜。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让货币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既要管理好泛滥的流动性,也要以信贷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以此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第6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特点是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按照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2005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为9.8%、9.9%。和9.8%,预计全年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0全年上涨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二者差距较上年缩小1.2个百分点;全年煤炭产量18.2亿吨,发电量2.4万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0.7%和13.3%,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趋缓。国民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平稳运行的良好局面。

从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来看,2005年经济增长仍处在经济周期整合上升阶段。自2001年出现了7.5%的增长拐点之后,2003年出现了宏观经济过热的势头,至今已经经历了不到4年的上升阶段,根据以往每5年一个短周期的变化规律,2005年处于我国经济经历3年上升期后的一个整合阶段。作为调控指标的货币、信贷的增长,2005年上半年一直在政策调控区间(12%--20%)的下限附近;工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在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由于时滞效应,其名义增长在2005年2月达到15.8%的峰值后,逐渐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l)在2004年三季度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年底两项指标都已降到2%左右。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总体判断:目前仍处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已转入温和调整期,经济软着陆基本完成。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效果

在“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目标的指导下,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全部免征农业税、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房地产、钢铁等企业贷款资本金条件,以及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严格土地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对加强宏观调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判断宏观调控效果的两个关键指标GDP和CPI来看,宏观调控政策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1、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降。由于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首要因素是食品价格,随着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下降,物价水平有所回落,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也相应降低。而且随着宏观调控的到位,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总需求下降,非理性繁荣得以遏制。此外,由于政府仍然控制着一些服务性收费价格和基础性产品价格,比如居民生活用水、电、煤气等,考虑市场的社会承受力,2005年调价力度不大,所以,物价水平趋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2、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钢材品种结构继续优化,电解铝淘汰落后自焙槽生产工艺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全部水泥产量的比重增加,一批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

3、三次产业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出现解决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农业基础加强,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在几个重点调控领域中,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并呈逐月递减趋势;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回归到较为正常的状态。受其影响,一些相关行业的调控成效明显。

4、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趋于协调。投资在降温,消费稳中趋活,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上半年比2004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继续加强,一些盲目扩张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减缓,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趋于合理。

三、宏观调控呈现的新特点

1、从总体上看,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结构性调整。党的十四大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宏观调控,以往的几次都是在宏观经济出现问题之后,才制定相应政策,力挽狂澜。而此次宏观调控是在经济生活中的若干矛盾刚刚暴露,经济过热苗头显现初期,尚未影响全局经济发展之时,通过科学分析,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加强调控力度,使投资过热、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控制。这次宏观调控不是全面的紧缩,而是微调。在整个调控过程中,适时适度、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在经济过热的相关领域重点调控,注意力度的把握,使经济实现软着陆。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在经济尚未全面过热、通货膨胀尚未发生之时予以遏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大大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成本。

2、经济手段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单纯运用经济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轮经济调控之初,就遭遇了这样的困难,一些经济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各地并不重视,依然我行我素。中央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了收紧银根、强制性关停若干项目的措施。进入2005年,经济类宏观调控措施逐渐成为调控主要措施,中央政府出台了提高贷款利率抑制商品房需求过剩等措施;地方政府则采取了通过税收政策打击商品房投机行为,以经济手段引导地方投资方向等措施。这充分说明本轮宏观调控正朝着更加合理的调控方式回归。

3、此次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标本兼治。既注意解决浅层次的矛盾,又注重深入研究,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深层次矛盾的缓解上,对金融体制、土地制度、政府的行政管理、财政税收制度等矛盾根源与制度缺陷进行了体制上的完善与深化。而且此次宏观调控不是简单的总量性的调控,而是从总量人手,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一方面着重于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煤电油运、社会发展(包括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等)薄弱环节的发展;另一方面着重于解决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对投资总量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性紧缩。这样在整体上没有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同时在结构上更趋于合理。

4、地方政府成为本次经济调控的积极参与者。在现行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利益上存在一定冲突。这一利益格局决定了地方政府往往是宏观调控的被动执行者,有时地方政府甚至会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消解者”。而2005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当多的经济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多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相一致。这表明,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宏观调控措施不仅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利,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不无裨益。但在某些方面,地方政府出台的调

控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地方还不符合全局利益。

5、2005年宏观调控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前提下,在相关方面,尤其是土地管理方面采用了严格的行政措施。土地调控是本次宏观调控的最大特点,国家依法对土地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推行所有经营型商业、住宅项目用地一律实行公开的招、拍、挂的土地政策,并逐步推广至工业用地项目,有力地改变了土地价格过低、滥用土地的问题,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我国宏观经济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

1、企业效益下滑,行业分化突出。2005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46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0.1%,增速下降了1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844亿元,同比增长58.5%,提高了49.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09亿元,增长95%,提高了9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变化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开采、钢铁、煤炭、化工、纺织业五大行业,亏损主要集中在其他行业;二是上游行业尤其是资源开采行业利润持续高速增长,而下游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行业效益迅速分化,有经济周期导致上下游产品比价关系调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资源约束和行业垄断。利润集中和高速增长的行业基本都是垄断性强的行业,利润下降的基本都是竞争性的行业。由于下游行业在投资和就业中占据了主要比重,它们的效益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并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2、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初显不足。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动力,作为先行指标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不同程度地下降,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已经初显不足。2005年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3点,与2004年相比有所回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评价的满意指数从6月份的93.8点回落到92.8点。其中,认为目前是轿车购买适当时机的消费者只有10%,认为目前是商品住宅购买适当时机的消费者只有16%。 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并不十分看好,这必然会影响到消费预期。居民在购车和购房方面持等待心理,既和汽车、住房价格下降(或涨幅下降)有关,更和收人预期下降有关。此外,2005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6,比2004年同期下降5.0点。从行业看,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略有提升,其他行业均为下降;从企业类型看,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提升,其他类型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下降12.9和2.0点,小型企业提高2.0点。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差异与不同行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基本吻合。作为先行指标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不同程度地下降,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已经初显不足。

3、金融机构资金宽松,但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渠道明显收窄。自从银监会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在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要求后,因贷款规模的扩大会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放贷速度普遍减缓。2005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人民币各项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仅为9.3%左右,为历史较低水平。目前,金融机构资金非常宽裕,但通过借贷市场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渠道明显收窄,大量资金涌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连续几个月的资金供过于求使收益率出现“透支”现象。金融机构的资金宽松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紧张形成鲜明对照。一方面,金融机构因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而出现不惜成本地追逐债券,导致市场利率大幅走低,大量资金需要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部门资金来源十分紧张。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有限,股票市场为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事实上已经暂停新股发行和增资扩股。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尚未打通,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收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下降,致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短缺局面。

4、外需强劲,人民币依然面临升值压力。我国2005年贸易顺差的增加,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内需降温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仍然居高不下。外需占经济新增需求的比重偏大,一旦国际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或其他贸易条件发生变化,外需的波动容易造成经济动荡。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改革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人民币仍呈现强势,人民币远期市场依然存在升值压力。此外,美国为改变其进出口贸易现状,一再对我国施加压力,而且2005年年底对我国征收27%以上的关税,以迫使人民币升值,打压中国经济发展。

5、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体制性束缚。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微观主体,既有在旧体制模式下运行的,也有在新体制模式下运行的,还有处于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不同的模式,使不同的微观主体对调控的反应程度不同。由于宏观调控难以对不同的微观主体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因此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效力。

经济结构失衡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拉动因素和投资拉动因素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加大了调控难度。

五、政策建议

1、在体制性束缚的约束下,构建理性宏观调控体系。首先在确定宏观调控目标时,要分清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现象和经济转轨中的体制束缚。如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失衡、失业等问题,其实质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体制性现象,而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现象。只能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中加以消除。宏观调控只能为体制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平稳的宏观环境。其次,对市场的主体行为的调控,不能运用旧体制时期惯用的行政干预的方式,以免造成市场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以及市场机制向旧有体制的复归。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要注意适度把握,以免影响市场主体的预期偏离调控的目标。再次,要对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的合理化和法制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推动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尽快完善,以提升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绩效。

第7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三种不同的税率

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在计算税款时采用比例征收的方式进行计算,比例税率的比例有高有低,不同的税种、不同的征收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比例。它的特点是比例固定、计算方便。例如,流转税大多采用这种税率。

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的量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税款的计算和征收,税款幅度是累加的。制定累进税率时,针对不同的课征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累进幅度。其特点是计算复杂,税收调控目标明确,对经济的调节功能较强。所得税主要采用这种税率。

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采取固定额度征收的征收方式,征收额度的大小与税收课征对象有关。其特点是计算简捷,征收方便,针对性较强。调控目标明确的税种多采用这种税率。

为什么进行税率选择

经济的运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平稳发展是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的目标,运用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进行经济调控是不可缺少的。税率的不同选择是运用税收这一宏观调控工具进行调节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税率

在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行业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税率的不同选择与调整可以有效地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国际贸易的经贸往来中,税收起着重要作用,税率的不同选择可以左右贸易顺差或逆差的产生。例如,当国家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时,可以对发展落后的地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选择低税率,以便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对于出口产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降低税率,可以有利于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公平原则需要选择不同的税率

在税收实践中,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横向公平的原则要求相同行业或相同类型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税负的税款。纵向公平的原则要求具有不同能力的纳税人应当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税率的不同运用可以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的基本职能需要进行税率选择

聚财职能是税收的基本职能,这一职能的实现可以有力地为国家进行各方面的有效管理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因此,选择适当的税率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选择税率

不同的税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具体运用中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效果,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果,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进行税率选择十分重要。

实现调控职能的税率选择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体是由各个不同的行业组成的,它们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所占的比重和它们各自运行的周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使用税收这一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对不同行业进行适当调整很有必要。当某一行业在经济运行中出现过热现象时,在追求利润的动机下,热钱就会向过热行业集中,过热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就会逐渐加大,该行业内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增长,使用税收进行调控很有必要。针对过热行业的不同发展情况,应当选择不同的税率。当该行业处于可控阶段时可以选择比例税率;当该行业的过热现象处在上升阶段时可选择累进税率。对于国家扶持的行业也可以使用税收进行调控。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替代效应”经济规律。它是指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都不是唯一的,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替代产品,替代产品之间会产生竞争,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吸引消费者追求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替代效应由此产生。税收可以通过对扶持行业降低税率或对于需要抑制的行业提高税率,以达到进行经济调控的目标。这时的税率选择,大多是比例税率。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原则,需要对税率进行选择

税收有着对国民收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这个职能主要是对征收上来的税款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再分配。例如,有着累进税率特点的个人所得税就具有这一职能。

聚财职能的实现,需要对税率进行选择

税收有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聚财职能,这个职能的实现,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它是税收的基本职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为全体国家成员服务的。因此,税款的征收应当体现出它的公平性,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对税率的选择是宽税基低税负,也就是说征税对象要广,税率要低,选择税率较低的比例税率是体现横向公平的最优选择;纵向公平对税率的要求是应税所得越多纳税越多,也就是说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越多,其缴纳的税款越多,税率越高,选择累进税率是体现纵向公平的较好选择。公平的税款征收可以将征税阻碍力降到最低,可以有效地降低征税成本。

其他职能的选择

税收有一个特殊的职能,即经济惩罚职能。它是对经济生活中既不违法,又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的企业可以采取的一个有效措施。例如,惩罚性关税就是这样的一个税种。这种税种的特点一般是税负固定,征收持续,不因企业的存在而提高税率。因此,这一类税种的税率大多是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的选择

定额税率是指针对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进行税款征收的一个税率。它是一个功能奇特的税率,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适用于特定的征收对象

在经济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纳税人,它们的经营范围非常独特或者经营环境非常独特,税务机关出于进行经济调控的目的或者征收方便的目的,有时会采用这种税率。例如,对酒类产品的征收,适用的就是这一税率。又如,对于在边远地区、不具备查账条件的纳税人,为了征收方便,降低税收成本,税务机关也可以采取这种税率。

适用于不具备建账功能的纳税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纳税人,他们虽然经营状况尚好,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设置账簿的能力,因此,不能准确核算其应纳税款。税务机关为了便于税款的征收,可以采用这种税率。

第8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盖尔・D・福斯勒女士,现任“世界大企业联合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并曾任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经济师。《华尔街日报》曾两次将她选为美国最准确的经济预测者,由于在过去4年准确预测了经济走势而于近日荣获著名的“年度蓝筹经济预测奖”。日前,她就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谈了自己的看法。

福斯勒认为,世界经济不久将全面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20年来,在经历了很低的通胀后,世界经济结构有了很大调整,如印、巴等国。很多国家从全球规模看,由于资源需求大而造成了全球的通胀压力,而同时很多年来世界各国在资源领域的投资不足,如石油等,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应,使得通胀的压力增大。她预计如果不加控制,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会继续走高,有效控制增长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并不容易。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在3.5%左右,今年世界经济会以超过5%以上的速度增长,美国现在上升的势头很快,将达到5%―6%的增长率。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会比去年高,因此中国若要降低它的增长率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因此,中国政府面临的宏观经济调控,从手段和措施上讲难度超过以往和其他国家。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金融衰退,现在则是经济的过快增长。

福斯勒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在8%比较合适。中国发展潜在能力表现在劳动力(贡献了2%的增长)和生产效益(贡献了6%的增长),这两个方面加起来正好是8%,正好是中国GDP增长的速度。现在中国将2004年的GDP增长率调低到7%,反映政府对增速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清醒认识。但是,过去相对封闭时控制较容易,但在中国越来越趋于开放,外国投资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调控相对变得困难,因为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上。她认为中国目前的调控政策有所促进,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利率,利率有双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习惯了低的利率,调整利率的话,反应很难预测,但必须信贷是合理的分配,而且在得到信贷分配的环境里,资信强的企业户得到贷款。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也会带来风险,因此,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十分重要。

福斯勒认为,中国目前经济有过热现象,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热。在传统经济学定义上,过热与信贷、供求有关联。她担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投资过多,现在中国500亿美元的外资投资占GDP的5%,太高。要探讨工业区的投资贷款来源,现在国际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宏观调控如果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而没有很好的投资目标的话,企业和经济经不起利率增长的折腾。从长远看,利率调整早一点比晚一点要好。中国的资本成本要提高,准备金率要提高,政府开支需要减少。

第9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地产经济 市场化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呈现出非理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非理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偏离了市场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土地的选择、规划等应该由市场需求来调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地块的选址、规模、时机等都由政府的供给决定。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实施所谓的“筑巢引凤”的政策,提前将交通、住宅等基础设施都预先规划和建设,然后通过一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吸引投资者和购房者。这种做法明显偏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这种做法虽然也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成功,但是大多数地区都以失败告终,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就土地的性质而言,它并不是商品,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其价格应该是由投资收益率决定的,但也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明显不成熟,现有的地价计算方法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在实际运作中,土地价格的确定缺乏相应的指标,在价格确定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现行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

第三,土地市场中出现寻租现象。寻租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导致的土地市场非常态的竞争现象。这种不良竞争有可能导致所有经营主体都获取暴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市场平衡。寻租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

要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促使房地产经济向着市场化和成熟化的方向发展。在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总体上而言,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不成熟。从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实力现状可以推断出,只要经济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那么房地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尽管如此,但是为了更好地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经济职能,对房地产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调整,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化和稳定化。

(二)创新管理体制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不正当干预有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寻租现象就是不正当竞争的一种表现。但是要遏制寻租现象,还是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在具体干预过程中,要实现对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创建一个有效的市场保护机制,维护市场秩序。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健全城市基准地价和地价公示制度,给市场交易提供数据参考,将交易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还应该建立健全价格评估制度以及住房销售网申制度,确保住房价格的合理性。在充分调查土地价格和交易状况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交易价格的有效监督和控制,限制优惠政策获得土地的再交易。

(三)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在城市经营管理工作中,实现对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城市用地,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带去巨大的利益,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都缺乏科学性。部分经营者认为城市土地的价值就在于买卖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非常愚昧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给城市带去的利益是一种长远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提高城市形象。要实现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就必须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转变管理方式,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和成本之间关系的协调。另外,还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规划,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的市场需求。可以说,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因此,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之以宏观调控。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包括了规划、计划、行政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等,实现对房地产行业中不正当价格的调整,使住房的价格趋于合理化,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想要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必须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宏观检测体系,实现对全国房地产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及时地分析房地产交易现状,预测房地产价格走向,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

(五)完善我国的金融系统

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关系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想要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利用一切手段,实现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在我国当前房地产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结构的调整,促使房贷结构和相关比例的规范化。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有效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房地产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