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企业的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制度建设

第1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建设

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夯实基础管理必不可少。想要发展,必须强化聚焦基础工作,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落实长期抓的措施,形成大抓基层、抓实基础的浓厚氛围,实现基础管理全面规范、全面过硬。而规章制度管理是一个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升一个企业精益管理能力的抓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制度有效性评价,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并不是束之高阁的天花板,一个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后必然要执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现场生产业务如果没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肆意而为,那么安全事故必然会发生。同时,国家法律也规定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生命至上”,并不是一句空口号,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需要各个企业制定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安全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安全规章制度既能保障生产顺稳,又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需要。

2.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基础管理有待夯实,需要用精益管理的手段,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夯实基础、制度先行。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谁制定谁负责,谁制定谁培训,谁制定谁检查,谁制定谁改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执行力更强,形成制度优势、体系优势,转化为管控能力、系统能力。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专项风险治理和流程改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只有规章制度的基础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这座高楼大厦的根基才算是筑牢了,企业才能把大楼建的更高、更好。

二、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

1.部分规章制度缺失,业务缺少指引

企业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导致企业某部分规章制度的缺失。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引与规范,造成工作混乱、无章法。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失了规章制度的指引,业务缺少指引,企业员工仅凭经验工作,由于每个员工的个性认识不同,对同一项业务不能形成规范性的业务流程,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出错几率升高;且没有规章制度的规范,企业员工工作没有限制,还容易缺失公平、滋生腐败;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因为没有规章制度约束,或者不遵从规章制度约束而犯错误的人,可见规章制度的构建及遵守的重要性。

2.规章制度管理混乱、不具有系统性

我国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缺乏层次及体系。首先,从公司层面讲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监管部门,缺少对规章制度的统一备案及管理,这样就导致公司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出台对本部门内有效的规章制度;由于各部门出台规章制度时与公司没有沟通,极有可能与公司其他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或者重复,造成制度混乱;且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效力范围仅适用于本部门,不能对全公司适用,且有可能与其他部门规章制度冲突,这样就造成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混乱。其次,公司内部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层次划分,造成全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性。例如:总则性文件与细则性文件不分,公司级文件与部门级文件不分。公司内部对各级制度缺少归口管理、动态管理,没有公司级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部门级的规章制度缺少指导,造成各部门无所适从,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系统性。

3.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

规章制度作为一个企业的“内部法”,按理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执行性,但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处于“休眠”状态,执行力低。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一个制度的生命力在哪里?执行力!不被执行的规章制度,属于空中楼阁。有的企业是规章制度有规章制度的规定,线下执行有自己的执行准则,或者肆意执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闲置的状态,其执行力完全等于零,等同于没有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对规章制度是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想吻合的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不吻合的部分不执行,不能严格全方位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低下。

4.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

企业或企业内部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后,缺少对制度的宣传操作,导致制度制定后,只有制定人知晓,其他人员对规章制度并不知晓,这样会导致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制定后,缺少制定人对相关人员的讲解,会导致其他人员要么不知道有这项规章制度,要么对规章制度规定的内容理解不到位,造成规章制度执行困难和偏差。

三、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措施

1.提高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由上到下、全员参与的活动。一个企业想要强化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企业要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首先,从公司层面讲,公司主要领导首先要树立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的观念,公司领导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开始推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所有员工都要根据公司的风向标,强化制度建设意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应树立制度建设的理念,形成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的良好风气。

2.规范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公司级、部门级等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首先,公司应建立专门负责全公司规章制度归口管理的部门,对全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掌握和备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管理的文件,发全公司执行,同时通过对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备案了解,避免各部门之间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发生冲突和重复;其次,从公司到部门,规章制度应具有体系性,例如,从适用范围来讲: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等,部门级、班组级制度不能违背公司级制度的原则。从制度级别来讲:可以分为一级制度、二级制度、三级制度,同样,二级、三级制度也不能与一级制度相冲突。

3.规章制度制定实行全员参与、集体决策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实行一言堂,需要由具体使用该规章制度的人员来参与制定,因为只有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业务人员对工作流程和规范最清楚,有实际执行人的参与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是单独某一个人来制定的,需要与该项业务有关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规章制度的公平性。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通过征求基础员工的意见、领导的意见、专业的意见后,按照公司规定的制定流程,集体决策并。

4.强化规章制度宣贯工作

一项规章制度制定后,想要充分发挥其基础管理的功效和作用,首先就要对规章制度在相关部门进行宣贯。全公司、部门等要对涉及到该规章制度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宣贯,宣贯要全面,不能有死角。宣贯不是简单地传送文件的过程,文件下发后,要对使用部门及员工进行培训讲解,使该文件的使用人充分了解该规章制度,为该项制度今后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及考核措施

制定制度的最终目标为按规章制度办事,也就是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需要所有员工遵循。首先,要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各个部门对规章制度落实的压力,在全员范围内建立“有章必须守”的理念;其次,对规章制度执行力不足的,要建立责任追究、考核机制,在全员范围内建立“失责就要究”的理念;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保证规章制度活力,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王乙.关于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考[J].人才开发,2017,(18):170-171.

第2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存货 内控制度 内控建设

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项业务和事项,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存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和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供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燃料、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由于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品种多、受市场因素和生产经营计划影响较大,而且流动性强,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和重置中。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产,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在正常销售情况下能转变成货币资产和其他资产,给企业带来利润,但如长期积压将降低其价值,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建设显得特别重要,它是科学高效管理存货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存货控制和管理,会使濒临绝境的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反之,则会使充满活力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为了保证存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正常需要,降低其相关成本,就必须加强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才能对存货实施有效的控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加强完善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制订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其次,制订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再次,制订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单位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单位文化。为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董事会和单位负责人起着关键作用。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它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如:存货采购时就要正确评估市场风险和内部生产等风险,以免造成存货较大的减值。控制活动是单位管理层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是内控的重点。如:存货的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它要求财产记录与实物相符,定期盘点核对账实,严禁无关人员接触存货。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与外部之间进行了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所以,存货内控制度的建设应根据企业具体的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存货内控制度,并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内控制度构成五要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一整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层面、各环节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第二、 加强对存货业务实物流的控制

企业存货的内控制度建设重点在实际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控制是否到位,为了加强控制,针对存货具有实物流和价值流的特殊性,分别对其进行控制。存货的实物流环节主要包括:存货预算、岗位分工控制、存货的采购、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与处置等环节。

1、实行存货预算管理,加强存货计划控制。预算必须报最高管理层审核批准后实施,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批准。具体要求是:

(1)存货品种的预算控制。采购预算部门应根据客户的销售订单、生产对存货需求的预测和仓库储备等情况,分析和制定存货的品种和规格。

(2)存货数量结构的预算控制。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确定不同存货储备量的高低。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生产经营用料的数量、量保证的均衡程度、存货本身特点、运输条件和存储能力,来决定存货的数量和结构。一般,货源充足,供货均匀,生产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那么储备定额就可以低些;存货本身贵重的、不易储存的、体积较大的存货,储备额就应相对低些;供需双方距离越近,交通越方便,运货限额越低,储备定额就可以越低;被储存存货的不同品种,根据其相关性判断在出现短缺的情况下,是否可相互替代。若不能则应考虑该种存货的充足储备量问题,以免造成停产。

(3)存货采购批量的预算控制。正确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和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采用公式来计算经济批量和各种存货平均日周转额、周转天数,使订货费用与存储费用两者之和为最低,存货资金占用最少。

(4)存货投入量的预算控制。投入量应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标准、存货保管的要求,可以采用分批、限量或一次性投入的方法。

2、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以及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存货的全过程业务。实行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规定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的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并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3、加强存货取得、验收与入库环节的控制。企业应对采购方式的确定、供货单位的选择、验收及入库的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与验收入库过程公开、公正、公平。

(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报管理层审批批准,凭请购单进行采购。

(2)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由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办理请购手续。

(3)存货采购的控制。首先确定采购方式,企业根据物品或劳务的性质以及供应情况等确定是采用定单采购还是合同订货或直接采购。然后选择供货单位,采取由相关部门共同对各供货单位的信誉和财务状况、供货条件、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运输能力及售后服务等进行比较,按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来确定供货单位,采取相应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4)存货验收的控制。建立健全验收制度,仓库保管员应根据制度按合同或订货单的要求验收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尤其是货物的质量是否达标。严格验收并出具验收单据或验收报告。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度,验收过程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查明原因,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接受投资者投入或抵顶债务等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批准,其实有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经过评估或符合双方协议。验收过程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填制多联入库单据。

4、加强存货仓储与保管环节的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销售、生产、采购和资金筹措等计划,在存货数量结构的预算控制范围内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存货的库存数量和结构。

(2)加强存货日常管理,严格专人保管,建立仓储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存货的安全与完整。

仓库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仓储规章制度进行作业,建立完整的台账和详细的实物卡片,对存货进出业务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存货的安全与完整负责。在日常管理中,仓库保管员对仓储存货负有科学管理的责任,一要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同时协调好物品的数量,为节约成本保持最低的必需限度。二要对库存商品日结存量进行动态分析,以确保储备量的安全,发现短缺品种应及时汇报以便采购补充。三要追求仓储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仓库空间达到最大的存储量以降低成本。四要定期清仓,对呆滞和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理。

(3)建立存货按ABC分类的管理制度。企业对存货以其重要性、价值大小、耗用量多少和订购难易程度等将库存存货划分为ABC类分别进行管理;尤其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殊控制措施。

(4)建立健全存货盘点制度。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专人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以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如发现盘盈、盘亏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编制盘点报告,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5、加强存货的领用、发出与处置环节的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健全存货领用、发出与处置的审批制度。企业应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根据生产需要填制材料领用单报主管生产领导审批。销售产品发出存货应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填写发货申请单报主管领导审签。对外捐赠存货、对外投资投出存货,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签订相应的协议或合同。

(2)加强存货领用、发出的内部控制。仓库保管员要严把存货出库环节,认真审核领料单和发货单,以保证存货领用、发出无误,手续齐全。存货出库时,仓库保管员和领料人双方要仔细检查数量和质量,准确无误后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交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

(3)存货领用、发出内部稽核的控制。存货稽核员为保证存货安全、记录准确,做到账实相符,应审核领料单或发出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账,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存货稽核员应检查存货盘点表,核对各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4)建立存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存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6、加强存货领用与发出的退回环节控制。无论是材料退回还是产品退回,先应填写退货申请单报生产质检部门检查退回原因,报主管领导审批,再交仓库保管员及时入库,填制退货单,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第三、 加强对存货业务价值流的控制

存货的价值流环节主要包括:存货的采购付款、存货领用的核算、存货的成本会计控制和存货的销售收款等环节。

1、严格存货采购付款的内部控制。财务部门在接到已审批的付款通知单时,要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和采购合同等原始资料,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业务,做到货款支付正确、合法、合规。同时,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已到期的应付款项经批准后办理结算与支付。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发生采购退货的,及时收回货款。

2、加强存货领用核算的内部控制。为了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品种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正确计算材料成本。

3、建立存货成本会计控制制度。财会部门根据本企业存货的特点从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成本控制。制定计划、定额或标准成本,对各领料单位实行有效控制,财会部门通过成本核算查找实际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存货销售收款内部控制。企业采购并生产存货,目的是为了销售,获取利润最大化,所以要严格存货的销售收款控制:①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现金。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有关决策机构,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发生的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收回已注销的坏账应及时入账;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③加强对应收票据的管理,其取得和贴现必须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书面批准。

第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存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为了使存货内控制度能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建立并健全对存货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由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存货业务的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收发和保管制度、处置制度等的执行情况。

第3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控制度;建设;原则;措施 

        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贯彻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制约机制。

        一、当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方面。任何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必然受到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组织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内控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的企业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负责人超越内控制度控制行使职权 ,使内控制度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是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有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全或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新业务已经开展,但相应的制度未建立;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和缺乏严格的检查。有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

        三是在管理人员素质方面。有的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在技能上不能达到实施内控制度的基本要求,对内控制度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意识偏差,会导致内控制度局部形同虚设,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四是缺乏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有的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二、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原则

        “不相容”原则。企业在设计、建立内控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授权审批的层次、授权审批的程序、授权审批的责任。企业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控制“人的行为”原则。人是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既要制定完善符合企业价值理念和经营管理实际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考评办法,又要制定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

        还要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和经办分离制度,使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同时还要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1.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对内控制度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应在宏观层面要做好内控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内控制度要涵盖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统。此外,内控制度还要随着新的业务和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

   2.加强内控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内控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因此,对内控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有效宣贯内控制度。对内控制度的宣贯工作还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贯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3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明确,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控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内控制度本身又是一种监督制度,不但要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控制,还需对内控部门本身实施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真正发挥作用。要提高领导意识,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控制环境。

        4.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控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负责的、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或起反作用。要注重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内控人员应该是企业中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执行规章制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观念,使内控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

第4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机构企业;采购环节;管控措施;制度建设

引言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采购工作,而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就要加强采购环节的管控与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加强采购环节及各个方面工作作风建设与管理,采购环节中的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可能会遇到各种社会影响或干扰,故要加强这个方面的管控,不要弱化或忽视,这样对企业提质增效大有裨益。企业在采购环节的时间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营等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企业资金链、物流链的连续性、稳定性问题,故企业需要加强采购环节的管控和相关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达到做强企业的目的。

1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1.1采购部门、人员工作作风不良

采购部门或采购人员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采购部门或员工可能在采购过程中“吃回扣”,或者存在慵、散、懒、怠、贪等行为。

1.2采购环节中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内部控制散乱

在大批、大量、大金额采购行为(可以分批交货及分批、分期付款)中,如果不引入竞争性采购或招标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难以下降,采购质量难以提高,滋生腐败,使采购行为处于被动,局面不好控制,还可能造成签订的合同技术指标及原料交付时间(及时性)较难达成等情况。公司存在对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应用不足、流程不清、意识不强等问题。

1.3采购时间内部控制不科学

由于供货商、运输管理、采购方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采购到货时间延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运营等造成负面影响。

2采购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或危害

2.1采购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于“吃回扣”及不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作贡献,而用慵、散、懒、怠、贪等对待工作的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对企业及国家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了解、忽视或者漠视;②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行为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漏洞、不合理、不严密及执行不力或者操作性不好;③对企业相关制度或国家相关规定、法律法规的宣贯不到位,没有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④没有对违规人员进行恰当惩罚或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优秀人员适当奖励,奖惩没有起到“罚一儆百”或树立标杆典型的作用。在采购工作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的要求、号召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没有入心入脑,更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采购相关规定置若罔闻。企业应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不顾公利、公义而为个人逐利如蝇嗜血的行为与采购人员要加以惩戒,否则会造成企业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平,还可能导致其他人员愤怒,造成大量人员跟风、跟进及塌方式腐败行为发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甚至动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2.2采购环节处于被动局面

对于大批、大量、大金额采购行为不进行竞争性采购或招投标等措施会造成被动局面,采购价格较高,质量较差的原因:与单个供应商谈判,竞争性较差,讨价还价较艰难,历时较长,效果较差,可能导致货品交付时间不及时,或者付款方式不利于采购方。以上这些情况的危害在于采购成本较高,合同中关于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对采购企业不利,合同较难谈判,费时费力,效果不好,造成采购企业处于不利、被动局面,企业成本难以控制,企业成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不好,利润较薄,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2.3采购的时间管控不足

采购到货时间延迟的原因:采购的时间较晚,采购申请批准时间过长,供应商发货时间过晚,供货商生产出现问题,货物在路途中耽搁时间过长,运输货物时间过长,交通运输工具或货物运输管理存在问题,或者与运输部门的协商与沟通存在问题等。采购到货时间延迟的危害: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到货时间严重延迟还会影响年度企业生产效率、生产进度及年度生产计划、销售业绩,甚至影响企业订单交货期、声誉与利润等。

3加强采购环节管控的措施

3.1加强采购环节工作作风建设与管理

(1)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宣讲与培训,运用相关人员容易入脑入心的语言认真宣贯,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2)针对违规、违章、违反制度等行为,制定易于操作、执行且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3)对违规人员进行适当惩处,对优秀人员加以褒奖,既要有精神上的奖惩方案、措施,也要有物质上的奖惩方案、措施。对优秀人员加以宣传,让优秀成为一种文化。适当惩罚有过失的当事人,但处罚、宣传不能过度,否则易导致恶性事故发生。

3.2改善竞标、评标或招投标措施与制度

对于大批、大量、大金额采购的各种材料、原料、设备、装备等,可以采取竞争性采购、招标等方法,在招标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承诺满足企业技术要求的产品,并作出保证,签订合同,并承诺如果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交货时间延迟等违约行为需向采购方赔偿违约金。可以采取招投标后再签订合同,确定数量、质量、时间等,再分批交付货品,以及分期、分批付款,以减轻交货、支付压力及节省投入生产的时间。采购方采购数量、金额不大及采购能力不充足时,可以与有相同采购需求的公司(本公司与此公司没有竞争或者轻微竞争、良性竞争)进行联合招标,通过量大优势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当然,联合招标要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审查,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根据审慎原则与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后再联合招标,最后分别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包括提出供货时间、付款方式、供货数量及质量等要求)。

第5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秋林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2011年4月秋林集团爆出未经过董事会决议原董事长私自低价出售固定资产一案,一方面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秋林集团内部治理的混乱。在此就这次事件为切入点,对秋林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解剖,并提出建议。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于秋林集团披露。相信秋林集团只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一个较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此次分析能使更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更加客观对待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公司简介

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该企业创建于1900年,先后由沙俄资本家、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前苏联政府经营,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秋林接收经营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进行了4次扩建改造,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的大型商业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公司下属秋林食品厂、秋林糖果厂等企业;在哈尔滨市南岗商业圈拥有两座商业大楼,经改建后老营业楼营业面积由原来的2.1万平米扩大至现在的3万平米;而经过重新装修设计的秋林时代购物广场也于05年重新开业。目前公司商业零售业务总营业面积已达6万平米。

二、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1年4月14日,秋林集团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传票》、《状》及区法院《民事裁定书》。内容显示,原告黑龙江博瑞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公司)状告秋林集团董事长蒋贤云与哈尔滨秋林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先勇,应该协助原告办理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

经过审理,区法院表示,按照原告与二被告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协议约定,二被告现应为原告办理更名过户手续,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应予支持。但秋林集团不服其判决,于2011年10月12日提出上诉,认为法院认定房产买卖协议非秋林集团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关键分别是:其一,博瑞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秋林集团签订了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其二,秋林集团将房产及相关手续、设备等交付给了博瑞公司,并签署了财产交接确认书;其三,秋林集团就已交接的房产签署了买卖协议。对于这三点,秋林集团坚决否认。其一,资产收购框架事宜未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也未对任何人就相关事宜授权包括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蒋贤云;其二,财产交接确认书的签署,同样未获公司授权,也没有授权时任公司副总裁的赵立强签署确认书;其三,房地产买卖协议也未获公司授权。

按照秋林集团2006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董事会确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核销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权限及审查决策的程序,当以上行为产生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资料显示,在博瑞公司与秋林集团签订的协议中约定,秋林集团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建筑面积为40553.17平方米的房屋产权及其项下的土地使用权以及附属设施、设备一并转让给原告,转让价款为30820.40万元。很明显,这笔转让款金额按《公司章程》中所定的标准,应该经股东大会批准,蒋贤云等人并无相应权限出售该资产,而实际上蒋贤云等人也未将房产买卖协议告知秋林集团董事会和上市公司的股东。公司两位原高管的合谋就能轻易将上市公司资产出卖,这无疑暴露出该公司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对于此次资产出售,查阅秋林公司07-10年的年度报告,公司对上述协议未做过任何信息披露。但在查2010年年报发现2010年7月1日,秋林集团在汉帛(中国)投资公司的授意下,将本案所涉房产的地下二层到七层以每平方米不足900元的价格租赁给了哈尔滨美达商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租赁期三年。这又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公司至此还未发现该处房产已被出售。而在秋林从收到传票到一审判决的160天时间里,集团管理层几乎没有作为。他们不提存在管辖权异议,也不出示任何有力证据,独立董事也不知所踪,也不按照上市公司规定要求进行公告,这又进一步证实了秋林集团内部的混乱。

第6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活动风险较大,工业制造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工业制造企业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其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虽然工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但是,我国很多企业根本不重视这一点,财务工作仍然以记账作为最重要的环节,更勿论建立一个具有预警效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但如果不加强财务内控意识,长期下去,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

(二)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决策能力较弱

就我国目前工业制造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记账、核算、报账依然是工作重点,财务内控制度虽然有建立,但管理决策控制还相当滞后,这种陈旧的体制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制造企业的改革转型,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会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不能够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业制造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认识到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决策对工业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管理而言,工业制造企业简单的控制并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它应该在具体的执行监督下,对企业内部管理多加考虑,进一步发挥财会工作的中心作用。

二、加强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工业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工业制造企业若要正常有序地运行,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和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和业务活动预测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认真编制全面预算方案和预算分解指标,将企业的各项收支、各项经济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工具,进行工业制造企业的零基预算,并逐级编制上报,以达到工业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平衡。工业制造企业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记录和考核预算管理系统,准确记录企业的各项数据,严格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监控,及时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对策。通过做好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预算、决策和控制,从而对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对于不同的工业制造企业,应该有区别性地建立适应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的资金结构。工业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计划和偿债能力从而确定企业的资金结构,使资金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工业制造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规模、实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适当选择负债经营或者发行债券等形式。工业制造企业在筹资时要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方式,降本增效,同时运用各项管理手段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资金利用率得到提高。管理者在全面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情况的同时要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及时对工业制造企业做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决策的失误,避免资金的浪费。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知识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中。这样就要求及时对工业制造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并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当并且有必要对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财会能力进行有计划性地培训,努力提高其财务分析能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工业制造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同时工业制造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会计制度,实行会计轮岗制以及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和财务分析制度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制度约束。

第7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63-02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出于保护企业资源、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利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制定一系列控制性的方法措施,通过对这些方法措施的逐步完善、规范,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实现企业经营有效化、资产安全化、信息真实化,最终达到既定的控制目标。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有选择性地借鉴、融合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偏小、人员数量缺乏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极大的管理漏洞,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内部控制认识有限,岗位设置不合理

人员是企业各项运营活动正常协调进行的执行者,工作人员素质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各项管理工作都亟待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企业无法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需求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配置,经常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岗位分工界定模糊的情况,大大降低不同职位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另外,中小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企业的工作重心大多在于经营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设,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从而阻碍中小企业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

1.2内部控制制度设定不合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时控制,但某些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严重的失真情况。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人为地篡改财务报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部分中小企业已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过分析,这些制度主要存在两点不足。第一,控制制度不健全,大多偏重事后控制,在解决企业问题时以事后补救为主,对于预防性较强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过程很少涉及;第二,对于人才、信息等无形资源缺乏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心在于盈利,对资金等有形财产重视和控制程度较高,从而忽略了人员素质和有效信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3集权现象严重,监督机制缺失

从企业内部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私营性质的企业,在人才提拔和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任人唯亲、集权现象严重的局面。一些集权化程度高的独资企业中,企业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权利自由,下意识地忽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些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部门负责人直接跳过内部控制制度越界行使职权的情况。内部监督制度的缺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未能表现出其应有的严格性和严肃性。

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因。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方面。但我国如此庞大的外部监督体系在对中小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情况的监督过程中,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外部监督制度无法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有效落实。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成因

综合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2.1制度执行效率有待加强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执行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没有人员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检查奖励,整个内部控制制度很容易逐渐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控制目标。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摸索改进,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与漏洞,并对其进行修正。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模式的缺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力度较低,企业内部相关审计机构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低下的不利局面。

2.2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原有素质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内部控制制度能帮助提高企业各项工作透明度,从根本上减少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这对于一些具有投机心理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多表现出抵触反对情绪,给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阻碍。另外,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一些并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通过一些不良手段进入到中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这些人大多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企业的财务操作上毫无原则,不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2.3风险意识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与之相关的风险评估防范机制。风险评估防范机制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做出有效应对。对于缺乏风险评估防范机制的企业来说,企业领导大多缺乏风险意识,这类领导在做出企业经营决策时,往往根据自身主观意见和经验来判定决策的有效性,在决策过程中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对企业所处经营环境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的决策在实施之后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现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帮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

3.1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全员内控意识

首先,中小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其次,企业领导应从内部控制主体――会计人员着手,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综合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讲座,帮助会计人员了解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最后,企业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应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相联系,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知识培训,帮助员工树立内部控制观念,提高员工工作自觉性,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3.2设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制度执行效率

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落实,企业相关审计部门可制定有关评定奖励制度,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执行效率高的部门给予相应奖励,鼓励其继续发挥良好带头作用;对于效率低下的部门应帮助分析原因,找出执行效率低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于违规操作、不遵从制度的部门,给予严厉处罚。只有奖惩兼备,才能让员工增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从而提高内控制度执行效率。

3.3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同时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力度。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之间应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良好发展局面,部门间要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交流,促进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小企业也要注重外部监督,企业可定期邀请相关审计监督部门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审计,全面了解自身内控工作中的漏洞,并积极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领导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内控意识,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遇兴嘉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10-111.

第8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作用

在我国现有国民经济系统中,中小企业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有优点也有诸多缺点,正是这些优缺点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同时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更清楚的看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在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审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更加合理,同时也保证了经营的合法性,更好的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

一、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这种管理活动可以对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同时可以根据监督和评价结果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更好的评估,通过这种评估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这是内部审计协会对于内部审计的简单定义,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内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的一个大的管理系统,它将内部审计涵盖其中;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内部控制系统更好的实现其目标。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企业的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控制来更好的实现企业短期内的目标,而这个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就是内部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审计内部控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评估其措施的合理性,通过评估的结果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修改,进而帮助内部控制更好的实现目标。内部审计有很多种方式,但是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健全内部控制最佳选择

每一项控制都会有费用产生,每一项控制在完善了企业组织中存在的不足,都会带来很大的收益。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而言,在对比内部控制收益与它所产生的费用成本时,前者大于后者,这才是值得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发展方式的差异,在控制系统上所承担起的费用也是有差异的。它们并不需要像大企业一样建立起复杂的、健全的控制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的控制系统就能够帮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部门既负责了解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也担负着监督、控制、咨询等职能,唯有让中小企业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才会从根本上关心如何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单独性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想要真正的发挥监督、评价和监督等职能,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分不开的。唯有在内审机构具备独立的、完善的审计活动地位,才能确保审计行为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审计意见能够得以实施、审计建议能够及时被采纳。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到设计、安装、执行内部控制系统中,而只是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承担、评价、建议审计责任。在内部控制系统监督评审中,内部审计作为其关键的一部分,需要在董事会中,设立起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任,查错防弊作为其主要职责,必须要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在服务的基础上,做好监督工作,辅助管理当局有效的、全面的对内部系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的不足。

(三)内部审计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中起监督作用

可以说内部控制系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由多项政策、标准、程序等组成。唯有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保障可以全面有效的执行这些政策。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是动态的,所以,内部审计在监督内部控制中也应是动态的、持久的。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内部审计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中,其具体作用体现如下。(1)监督企业财务收支情况。(2)监督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关键部门等。(3)监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在监督和查处问题下,推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工作,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做好各项基本的工作。

(四)内部审计有利于规避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各企业的竞争形势越发严峻,每个企业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此项的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大企业规避风险,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上。(1)风险防范、风险识别。在评价各个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上着手进行,在企业生产、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会计等各方面上查找管理的缺陷,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识别风险的前提下,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2)内部审计可利用咨询服务的形式,帮助企业积极构建起风险管理机制。(3)在管理部门风险中,内部审计起着协调的作用。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来讲,不但各个部门存在内部风险,而且各个管理部门间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风险,制定出防范和防控风险的对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独立的第三方,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协调其他各个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从多方面上识别风险,将风险有效的规避,从而促使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一)转变工作观念,确保内审的独立性

企业应根据自身单位的经营情况、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因素,科学的、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如果想要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企业领导层的工作观念应与时俱进,高度重视起内部审计工作,并赋予它充分的权威,从而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听从于资本所有者,并不接受其他各个部门组织的约束;另外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不受除了有关规定外的其他事情的影响。

(二)调整发展目标,转变内审职能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也在变化中。当前,企业制度要求着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应从一味的针对会计算凭证真实性、财务报告等内容转向为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力度,从而促使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监督服务上进行,进而注重有效的规避企业风险。

(三)全面监督管理,强化内审考核力度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应进行相应的监督,强化对内部审计执行状况考核力度,由企业高级领导、管理人员参与到考核过程中,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有效化、标准化。在考核中,严格按照有关具体标准执行,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违反规定办事的,应严格给予处罚,确保有关制度真正的、严格的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中,中小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怎样才能促使中小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我国社会公众广泛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足的重要环节,扮演着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的反馈者和测试者的角色。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两者的互动下,能够及时的、有效的发现控制系统中的不足之处,揭示出企业发展中所潜藏的安全隐患,提出科学的、合理的改进意见,从而进一步推动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者:罗业腾 单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刘远红.完善内部审计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86-87

[2]李昌伟.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与途径--以广西桂林金冠公司为例[N].梧州学院学报,2013(4):38-42

第9篇:企业的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创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意识淡薄

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也缺乏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相应的理论研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放到了对房产的开发和销售上,而忽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且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上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淡漠的财务内控意识,会使得企业财务内控会造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

(二)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

股权和管理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很多公司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集控制、管理和监督于一身,使企业呈现 “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这种不合理的治理结构,会直接降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能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建立和执行上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有的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书面规定的层次上,而没有做到规范实施。有些企业,所制定的制度没有结合实际,存有不合理性,没有细化到控制目标,致使企业内部经常有违规现象发生,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和落实,不能有效制约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均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历史较短,且内控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企业忽视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对先进财务内控理念的后续培养等,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内控管理知识,内控制度的观念也相对落后,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财务内控制度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创新研究

针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和房地产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在这里提出几点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几点创新研究:

(一)增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内控管理知识,倡导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提高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上的意识,努力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并加以完善,并且要与传统的财务内控管理经验相结合,与房地产行业特色想融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的运行成本降至最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较大、运行周期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的特点,为了避免和消除企业因种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必须要提高整个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融入到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还应建立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内控预警系统,使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预兆时,及时有效的予以防范。

(二)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结构,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首先,房地产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和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出企业监管部门和董事会的作用,建立出一个专门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使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更完善、更合理,同时还应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构授以相应权限,使企业在执行财务内控管理时更加有效而独立,充分发挥财务内控体系的作用。

其次,房地产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到利润分配和财务分析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定出健全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并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最后,为了使企业管理者充分重视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反馈的信息,并及时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就必须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程序,构建和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流程管理系统,建立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实施操作体系,使房地产企业业务实现一体化。在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流程上,企业的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应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因此就要求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更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训,并建立起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切实提高企业财务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毓宏.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J]. 投资与合作,2012(5):78-79

[2]梁红.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