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

第1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于是,所有的问题都聚焦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到底当做什么?

当重习惯培养这条主线。习惯,是关乎人一生的东西。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没有理由不将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始终。

从小学语文课程特点来看,除了读书、写字姿势等外显的学习习惯外,内隐性习惯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修订版的“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特性,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拿培养学生语感来说,关键是要让学生强化语言的习得机制,最终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言直觉。这就提示我们,学生的字怎么才能写好看,话怎么才能说明白,文章怎么才能写通顺,都是习惯在起作用,“习惯成自然”。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都必须要形成习惯、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管用。因此,习惯培养应该两手抓,在日积月累的读书、思考、练笔等习得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外修姿态行为,内强心智反应。在这一过程当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达成外在行动和语言文字运用内在心理的“自动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

当抓识字写字和读书两个重点。“识字”对入学后儿童的发展意义重大。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它首先是要为日后的学习(主要是阅读)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它能在儿童口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识字活动中所必须参与的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外界对大脑的综合刺激,在继续发展和完善口语的同时,强化大脑各区的神经联系与贯通。基于此,在小学低年级,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识字写字意义重大。

第2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课堂实施的前提是有效的备课,关键是课堂实施的策略。备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更难。笔者想就有笔者想就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谈谈初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课堂才能有的放矢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准确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1.1 教学目标要具文本个性化。

我们备课时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用书中描述的语文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大多是“认识或会写几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千文一面的要求。实际上课时,则体现为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读一读课文,课堂实施起来要求就较“泛”,针对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教材,弄清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重教学融入过程与方法意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目标,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制定体现该文本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目标。

1.2 教学目标要具操作具体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能让教者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到的。

2.预设情境要有效,课堂实施才能生效

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大多数老师备课时都能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但是如果预设准备不充分,不能让学生入境又入情,则形同虚设,为无效情境。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课堂上才能真正生效。

2.1 导语设计要能很快引学生入学习佳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加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唱这首歌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恰当的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因素,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信息提供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备课时,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平时看一些老师的教案,大多看到的是“谈话导入”“导入新课”等寥寥数语,至于怎么谈话,怎么导入,则不得而知。在听随堂课时,就能发现,由于课前未能很好的设计导语,一些老师的导入只凭所谓的经验去临场发挥,随意性很大,学生未能很快进入学习佳境,这样的课堂高效则无从谈起。

2.2 讲与演并用,让学生入境也能入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它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文中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是课堂实施策略的一个难点。据专家研究表明:某一知识如果教者分别采用单独向人讲述、单独向人演示、单独讲述加演示的方式,三天后,学生能记忆的分别是所学知识的10%、20%、65%。可见讲与演并用方式的高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我们以生动的讲解,逼真的演示,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入境又入情,从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确切地理解课文,针对学生的心理,作好要讲要演的情境准备;上课时,拓展教学思路,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情,采用多种手段灵活再现教材情境,尽可能给学生以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问题设计要讲究,课堂操作才能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问题之于课堂,犹如射箭之于准星,瞄得准,箭才能射中靶心,才能取得全局的胜利。

3.1 课堂提问,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明确目标,或提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或提徘徊于思维十字路口的问题;或提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或提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或提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或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

3.2 提立体问题,不提线性问题。

第3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一、语文教材是情感教学的良好范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丰富的情感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如《再见了,亲人》之所以感染了状人,究其根底是因为其感情浓烈深沉,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随之产生出对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那种由衷的怀念和敬仰。作品本身渗透着情感,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以致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揭示它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不仅是头脑对作品的冷静而客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是对作品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建筑工程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王子”。教师只有饱含感情地去教学,才能使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激情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应用丰富的感情范读文章,把桂林山水之美洋溢在脸上,把自然风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进入春的境界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听课的吸收率和记忆保持率达到顶点,这就是教师情感构建带来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渲染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兴趣,激感

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颖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巧妙的切入口,定会使学生在‘好之’与‘乐之’的氛围中去‘求之’”。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或阐述教学内容时要有艺术性、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机、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利用录音机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草原风情的意境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情感生机勃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为以后教学环节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第4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人文因素

Attempt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Wang Wen-ying

【Abstract】The primary language is a highly ideological foundation disciplines. It is not the people's lives, thinking, learning tools, but yet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uman factors,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aracter, sentiments cultivate, the formation of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The thought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Human factors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它使人们生活、思维、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责任感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教育必须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自然而培养的关键时期,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富吸引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度的德育渗透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导向,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1. 紧抓教材,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出现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提倡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如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低年级语文教材有许多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环保渗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题材。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课,教学生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了一副清新动人的画卷,仿佛令人置身其中,亲耳聆听小鸟的欢歌,目睹小鸟梳理着蓬松、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文中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可爱的小鸟不仅能为树木“看病”,还能为菜苗“疗伤”。课文用拟人话的手法,写出了童真童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真切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小鸟吃害虫的行为更让孩子们懂得,小鸟能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最后通过“红领巾”的爱鸟行动,使学生们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

因为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教学中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那高远的蓝天下,碧绿的大树上,有小鸟温暖的家,在和谐欢快的鸟鸣中,在“红领巾”们的笑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爱护小鸟,保护人类的朋友,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又如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我通过课件演示课文插图,重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让学生欣赏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欲飞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山恋的美丽。小洁攥紧了本打算扔在湖中的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垃圾箱。遗憾的是一块扔向水中的香蕉皮,吓跑了小鱼,打破了“镜子”的宁静。我引导学生对比小洁和扔香蕉皮的小孩的行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美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创造。小洁在那面“明镜”前,控制了一下正要撒开的手,这一瞬间的克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但并不是每人都能做到。能否做到这瞬间的克制,反映着一个人灵魂的高尚与卑污,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生存环境的优劣。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呢?小洁的行为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自己在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不讲公德,乱扔果皮的行为,你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奠定了基础。

2. 依据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适时、适当地进行。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一课时,先用故事《神笔马良》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兴趣。讲课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先想到什么再想到什么,最后,又想到了什么?文中作者先想到窗前的小树,又想到树上的小鸟,最后又想到残疾的朋友西西,这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心中的什么情感?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课文教学活动,启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环境,保护的目的。

第5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模式 开放式

文学是学生了解人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转播的思想与所包含的情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繁华世界的窗,因此,作为了解文学、培养热爱文学的思想的基础阶段。中学语文教学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及语文技能是现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要想达到以上效果,较为有效的途径就要属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了。它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相互连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将学生思想禁锢于课本中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凸显了他独到的特点,因此,加强开放式教学的应用与尝试,是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开放式教学

所谓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源自于科恩于提出的一个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型。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说老师不能只将教学精力局限于教学的内容上,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其中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个人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说就是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创造人生的体验、共同享受任命的历程;除此之外,该模式使教育变得更具趣味性,顺应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变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的人。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更应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基础、着重点以及出发点三个方面出发,提高农村开放式教学的有效性

1.在农村尝试开放式教学应当建立在新课标的基础之上

开放式教学应当顺应新的教学形式,建立在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基础之上,运用多维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是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文学素养放到教学的重点位置上,这也从根本上将传统的、粗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颠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维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①课堂教学;②让学生自发组成语文兴趣小组,开展兴趣课;③将语文与社会实践联系到一起。④环境语文,也就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培养学生提笔能写,有文章能分析、放下稿子能演讲、遇到考试会做题以及走向社会能应用的能力。进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农村尝试开放式教学应当以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以作为教学着重点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精心的组织与选择。在如何优化、组合与选择内容方面,首先看的是教学能够是否符合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否符合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教学特点,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学材料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唱"独角戏",应该将问题在确保课堂完整性与文学性的情况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步步引导,从阅读到思考。从思考到讨论,再从讨论倒回到,进而有条理的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课中,老师首先将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讲给学生,让后提出问题"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场面?""你对诗中那句诗词比较感兴趣,为什么?""你们能看出诗中都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吗"。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通读全诗,独立思考后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进而给出回答,方法简单,但是调理清晰,层次分明,逐渐就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己对于古诗词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3.在农村尝试开放式教学应当从把握学生情感,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角度出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进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要想充分的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互动中来,首先就要求老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自主性以及个人性格,进而创造一个民主、平的的师生关系。其次是通过各种手段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使其能够主动的进行思考,引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第三,建立评价机制,进而实现学生的自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评,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及缺点,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进一步的引导同学对自己进行评价,大胆的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老师就能够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完善自身教学方法,使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更加贴近、与生活更加贴近。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看待自己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助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气氛中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加强却将其教死、教睡,然而开放式教学正式改变这种状况的有利手段。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加上师生间和谐平等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温和莹.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谈开放性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课程(教师)

第6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一、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以上两点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方法的具体阐述,我们对快乐教学法的意义有了足够的认识与充分理解,对于快乐教育观下的课堂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快乐课堂的跟进教学,同学们会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掌握好新知识。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快乐教学打好基础

小学生从开始上学起就接触语文这门课程,语文老师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将会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降低对语文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压力。比如,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真正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集中课堂注意力,并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能生动、形象且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场景和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践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时,笔者课间带领学生去操场上参加各种活动,一边活动一边让学生说出这些活动的名字。上课后,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刚才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吗?”这时,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活动名称,笔者则贴出了字卡,很快他们就认识了这些生字。又如,教学《要下雨了》时,笔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到水面,蚂蚁忙着搬家。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这些情况就说明要下雨了,出门就要带雨具。这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知识都是在他们身边经常发生的现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就非常感兴趣。

四、引入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具有启迪人的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保加利亚心理疗法专家、哲学博士扎诺夫指出:“让大脑在每分钟60拍的古典音乐中放松,然后再集中精力,能使大脑静静地想象,并幻想自己来到景色优美的地方,使自己的心境得到良好的刺激,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一致地工作,使心跳、脑电波取得和音乐同步的节奏。”因此,课堂上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无疑会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上名著阅读复习课时,笔者先播放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听着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学生个个斗志昂扬,跃跃欲试,要争做英雄好汉,笔者所设置的名著阅读试题也被学生一扫而光。

五、巧妙设疑解难

好奇心强,但极容易浅尝辄止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特点。对此,笔者紧扣课文采用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在学生“愤”“悱”之时设疑,在“愤”“悱”之时帮助解难,促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去思索问题,探究知识的真谛,从而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学生读题后,笔者启发道:“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课文中的新型玻璃有哪些特点?新型玻璃有哪些作用?然后,笔者再把学生提出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

六、践行自主探究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大板鸭”。如笔者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比一比,看谁搜集得多,在课堂上再让他们交流搜集的情况。由于准备充分,学生纷纷抢着介绍,地球的大小、地球上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内容根本不用教师讲解,他们就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也就明白了正是由于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存资源,我们才能够生存下去,为此,我们要号召全人类来保护地球。

七、利用媒体教学

第7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新课 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提高小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基础,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一、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犹显重要。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这幕戏演得如何,关键在于”导演“。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灵活性“较大,同一课书,教学的指 导思想不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同,学生 实际情况不同,教学目标往往也不同。每 上一课书,都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思想 为指导,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 况确定正确可行的教学目标。上课过程 中,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

(二) 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确定之 后,就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 确定重点难点,解答疑难问题

语 文教师,需要对教材熟悉在心。对学生充 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 点难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 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解答。

(四)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

教 学目标的完成,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 全过程。直至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 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 是优化课堂教学边要的一环。教学结构 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学过程要有 学生的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伸缩性较 大,教师的调控非常巫要。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教师耍把课堂教学”导演“ 很有起有伏,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五)确定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教法多 种多样,”教无定法“,常见的有:朗读法、 导远法、讲读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读写法、讲练法、比较法等等。应根据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确定最佳 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应力 求做到精心设计,一法为主,多法优化配 合,灵活运用。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尽量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二、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发 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 ’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以适应时 代的要求,迎接时代的挑战。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 主体作用更为重要,可行性更大。我们应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尽力做 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的时间 让给学生

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 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 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 论、多动笔。

(二)优化教师的”问“,启发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成为 生产的主要要素,其所需要的就不能是 死的知识。而应该是创新的知识。因此。 教师的”间“,不应是一些繁琐浅显,学生 信口就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 ”间“题,要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 ”问“还要求因人而异,对尖子学生,要激 励他们去思考更深的一些问题。

(三)鼓励学生质疑,把问的权力放给 学生

过去教学总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多,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既然是 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我 们应满腔热情,欢迎学生突发奇想,随时 提出问题。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君子之 学必好问“。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 问题应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自己 问。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 应提供闪光的机会。哪怕是极细微的闪 光点,老师也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 生乐于思考,乐于发问质疑。

(四) 优化课堂的”练“,把”练“纳进课 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不能光讲不练,而要 讲练结合。教师要安排好练的内容、练的 时间。语文教学中的”练“,大部分应在课 堂上完成。通过练来训练学生阅读、思维、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让学生都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要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发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师的优势,努力做到:

(一)把真爱带进课堂

教师站在讲台 上,应该看到面前的学生都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跨世纪的人才。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把真爱带进教学课堂,把春风带进教学课堂。揽得爱的教师,才能 算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语文教师应是最懂得爱的教师。我们应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的课堂。

(二) 把情境教育引进课堂

语文教师 的感情应是最丰富的,一走进教室。就应 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语文教 材中,有许多写得很美的情境,蕴含着丰 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我们抓住了这些情 境,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 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其中美好的 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课堂教学 生动活泼。

(三)把激励引进课堂

兴越是创造一 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教 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引 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 的创造思维。

(四)把生活引进课堂

第8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尝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激发阅读兴趣,加大语文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

语文探究性学习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书,定下心来“潜心为文”,钻研到书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我的教学经验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加大语文阅读量,领略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二分钟预备铃是“每周一诵(古诗词)”、“成语接龙”时间,接下来的八分钟是“故事时间”。小学生表现欲特强,由于“争强好胜”心理的驱动,他们自主地阅读,到课外书中“采蜜”,阅读课外书成了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功课。每节语文课的前八分钟讲故事起先按学号轮流讲,不久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倾吐”的欲望,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插队”讲。他们能为上台亮相而欢呼,又为别人精彩的表演而鼓掌,进而“品头论足”,在他们的点评中不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会把整节课让给学生,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一一上台当小老师,一吐为快,而我则坐到课堂里当一回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欣赏、评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探究气氛,让学生主动求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和学习的预习、质疑、讨论等方式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极力的创设探究问题的气氛,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如我在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有位学生提出:“我觉的这篇文章与爬山虎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另一个学生也说:“语文写到爬山虎的也就那么两个自然段,而主要写的就是叶先生为作者改作文和作者到他家做客,不如取名《叶圣陶爷爷请我做客》好。”我表扬肯定了学生敢于说出与课本不一致想法,并把两个题目并排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思考: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一些?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联系?从而激起探究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去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叶老先生给“我”的感受和作者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通过积极阅读、讨论、探究、领悟,学生终于明白“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表示的是叶老的精神,表达出我也要像那爬山虎一样绿绿的,充满生命力。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

我们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比较好:

1.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

第9篇:小学语文的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教学 尝试

所谓快乐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特定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影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投人到学习中去。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与兴趣有关。感兴趣的事情低年级学生就十分愿意去做,而且做得非常认真,不感兴趣的事情就非常排斥。通常,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大都热衷于体育、美术、音乐等非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而语文、数学等文化类课程就较为排斥。除了语文、数学这些课程是应试课程外,学生学习压力大,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不新颖有关系。在美术、体育、音乐等课堂教学中,除了这些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轻松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为灵活,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板书教学,而是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这当然与课程本身的内容与教学目的有关,值得语文、数学等一些文化说借鉴与学习。

一、做一个乐观、博爱教师

首先,教师要具有乐观的态度。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真听还是不听,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乐观主义”,确实是这样。试想,如果教师自己生活得苦闷、悲观,学生在他的课上又怎么会开心呢?人们都喜欢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学生也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会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支柱。

其次,教师要以爱博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去爱他的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连释。所以教师要用爱、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做好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有的老师只带着知识走进课堂,但有的老师不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还把爱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也带进课堂的老师,他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热爱和尊重他们,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笔者认为,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以语文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社会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描景,都魅力无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语文文本世界中的绚丽风景,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欣赏,使学生的心智为之洞开,情绪为之波动,获得美好的情感享受和深刻的心灵启迪。

其次,以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新颖的观点、错落有致的板书、生动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等使课堂成为富有张力、五光十色、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以此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教育教学是快乐的,“快乐教学”就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的教育思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创新,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能因为快乐教学遭到质疑就放弃对快乐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也不能牵强附会非得课课都要采用快乐教学的方法,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认真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快乐因素,研究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策略,努力追求快乐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有效落实、高效落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