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成果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研管理;项目管理;科研评价;人才培养;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97-02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证。所以,重视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对规范高校科研工作次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3]。
1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完成质量以及经费的合理利用,以及尽量避免科研项目的失败风险。目前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在高端领域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指导政策调整,都导致高校对科研项目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关系着高校科研的质量。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得重要环节是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考核和监控。考核过程不应该仅流于形式,而应该切实对比项目立项时的任务指标,根据项目的成果评估、经费审计、社会效益进行考核。但作为高端领域研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中应该考虑这一因素,考核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鼓励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的失败。
其次,应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探索有效开展的核心环节。科研工作者在高端领域努力创新,高校的项目管理制度也需要通过研究,不停地深化改革,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作为研究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充分把握当下科研环境的变化,兼顾学校自身的情况,坚持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向兄弟院校、研究所等单位学习,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制度上有所完善、在监督中更具灵活性,在实践上更有针对性[4]。
2建立和完善科研评价、激励制度
目前,从表面上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数量在不断的增多,而且层次也在不停地变高,但现实状况是,科研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却还处于比较低效的水平,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在通过鉴定会议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推广应用,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科技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允许科研成果采取市场竞争、生产实践等自主的方式进行认定。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视,以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为立足点,对现行科研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有利于自主研究以及益于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科研评价制度[5]。首先,高校应建立以质量为基础导向的考评制度。目前的考核制度片面地追求课题数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部分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立项阶段比较积极,而忽视了项目的成果质量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6]。
现下当务之急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学科特色,简化科研评价环节,使科研评价工作适应科研规律,以提高科研绩效为目标,完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总之,高校科研考核制度应适应当下的科研发展环境,在多方吸取实践经验以及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指标体系,适时调整评价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导向作用。其次,改革和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科研工作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了使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能安心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纵向课题以及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需求,高校应根据学校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加强科研绩效奖励制度,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很多研究表明,完善的激励制度,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状态,能使他们从内心努力去工作,挖掘他们的创造力[7]。
3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制度
高校的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公认。高校中的科研人员的学历一般都比较高,并且都期望实现自身的价值,热衷于攻坚克难[7]。当今世界,高校能否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稳固并具有竞争性,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并且善于挖掘他们的科研潜力。总理说过“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应尽可能减少科研人员的负面情绪,同时在薪酬、政策与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改善,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培养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制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不少高校中“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青年科研工作者即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待遇仍远不及基本没有科研工程的“老字辈”。竞争机制明显缺失,不少科研人员评完职称后,即便许多年没有科研成果,科研绩效也基本不受影响。这样的现象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氛围[7]。
高校要打破评职称、评科技奖、申报科研经费以及年终考核中的论资排辈,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观念、体制,制定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有才华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健康成长[8]。科学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科研人员需要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高校应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为科研人员的进修提供保障。在制定政策时,鼓励学校的科研人员出国到国外大学访学、与国际专家进行项目合作、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并将出国进修的经历作为优秀人才选拔的必要条件之一[7]。在日常科研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并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院科研工作的效率。比如:对于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财务培训以及相关科研管理培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评审青年科研人员的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书,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鼓励并资助发表高质量论文。
4健全科技信息管理制度
高校科技信息管理主要是管理学校教师的科研信息,包括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以及教师的科技奖、专利申请、专利授权、论文、著作等。在快速发展的科研环境下,高校的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成果数量速度明显加快,以前的科研统计、存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为了高效地进行科研信息管理,高校需要立足于该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科技信息管理制度。高校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是科技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高校应在广泛征求该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管理组织结构,构建一套便于教师登记信息、交流科技信息资源,利于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统计、分析科研信息的专业平台。目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是控制和操作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角色。所以,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利用科研系统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利用科研系统来服务于科研人员。
5结语
社会在不停的进步,经济、科研水平日新月异,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理应与时俱进。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将更好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科学研究氛围,展示高校的科研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周荣丽.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40-241.
[2]张丽娟.浅谈新形势下高校青年科研管理者的素质培养[J].高教论坛,2011(2):98-100.
[3]张喜爱.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J].高教研究,2011,29(7):10-11.
[4]陈伟.浅议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5(6),111-112.
[5]程璇.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6),82.
[6]周铁水.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商业时代,2007(5):63-64.
[7]臧永.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研究[D].湘潭大学,2012.
一、理性定位,科学构建校本科研制度化管理体系
学校本着规范与防范相结合的思想,依据“人本性、校本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四个原则,一方面从学校校本科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眼问题的解决,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实用性,一方面借鉴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制度为蓝本,保证其权威性。
几年来,从学校、课题、教师三个层面,着眼常规管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检查奖励、校刊管理六个维度,相继制定了27项科研管理制度,并尝试构建了“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科学规范,达到科研的精致管理。
二、务实探索,全面提高校本科研制度管理效能
(一)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充分发挥全体参研人员的能动性
学校建立了校本科研三级管理网络机构:即成立科研决策机构――校科研领导小组,优化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室,制定科研组织制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组织机构不是摆设,而是要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以《实验课题组长工作职责》为例。课题组长一般由中层干部或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其才能、才智,促进其工作,是制定岗位职责的关键。该制度的核心是权责明确。首先,给权利。课题组长最直接,也最经常接触实验教师,大量的任务落实、具体研究、相关协调都是课题组长直接面对的问题,赋予其权利,有助于工作的推进。如:对实验教师日常研究工作的检查权和考评权,实验人员的人动权、课题的申报权,向校刊投稿的第一审稿权等。其次,明确责任。我们细化规定,从计划的制定,到研究工作的落实,从科研活动的组织,到课题档案的管理都明确标准、要求到位。
(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科研资料管理的科学性
为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我们专门制定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此制度涵盖了对档案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文本与电子管理两个方面,逐渐实现了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硬件规范是前提。我们建立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专柜、实验课题档案资料专盒、实验教师档案资料专袋,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中、期末都对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以课题为单位的评比。
其次,软件规范是核心。我们将档案划分为学校科研工作档案和实验课题档案,分别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体例》和《实验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体例》。对开题资料、实验过程性资料、结题资料进行分项管理。
(三)强化成果管理制度,实现课题研究价值转化的即时性
以往教师“重课堂实践,轻成果总结”是个普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教师受意识和能力所限,无法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与先进的理论结合,形成自己有价值的成果。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找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科研成果展示制度》和《校刊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将规范直指成果的总结、课题的认定、验收、推广管理。
首先,借助网站推广。为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创办了科研网站,在物质条件齐备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优势,开展网上交流互动研究。
其次,依托校刊推广。校刊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校刊的创刊、组稿、编审、出版、发行能够顺利运行,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校刊管理人员职责》、《校刊审稿制度》、《校刊奖励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正是有管理制度的保障,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出刊了10期,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我们会坚持适时反思,不断更新,服务于全体教师。
(四)推行检查奖励制度,调动发挥研究队伍的积极性
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检查、评价、奖励机制。
1. 推行多元化的检查制度。学校的日常检查工作每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检查、中期抽查和总结评估。我们创新了检查形式:以交流代检查,以活动促检查,以展示助评估。通过实施检查方式的变革,课题组长和实验教师从过去的应付检查,到悉心准备、欢迎检查。从主动参与互动检查到促动课题组和实验教师自身追求发展,很好的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 推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大胆奖励,拉开距离;细化奖励层次和标准;明晰评估程序――下发标准、自愿申报、量化评价、结果公示、实施奖励。学校每年都召开专项科研奖励大会,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奖励。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86-02
一、科研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科研档案是各类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具体学科的综合研究,体现着非常强的专业性。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工作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上,更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的。因此它所形成的科研档案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文件组,在档案管理上要尤为注意。科研档案如实记录着每一专题研发的各个阶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一整套档案专题突出,单个文件材料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系统性强。
2.形式多样、数量大。科学研究院所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研究的内容多为各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些甚至需要保密,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档案。该类档案具有对应性,因此使得档案形式多样、数量大。通常来说,一个科研项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材料:(1)科研规划、计划材料,主要包括上级主管机关下达的长、短期科研任务;本单位长、短期的科研规划等。(2)课题研究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根据研究项目提出的任务,制定的方案,课题研究技术任务书、协议书,调研报告,上级主管机关的批示等。(3)定期的论证材料。其中包括开题报告、国内外情况考察报告、技术方案及方案论证材料、年度设计书等。(4)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研究试验大纲,各种考察、试验记录和计算材料,数据整理和分析材料等。(5)科研课题成果与总结、鉴定材料。主要包括课题成果报告,科研成果总结报告,成果鉴定意见书,课题成果鉴定批准书以及奖励文件材料等,这一阶段产生的材料是科研档案的核心。(6)科研成果推广材料和信息反馈材料。这是科研进程的后一部分,主要包括科研成果推广协议书,专利登记材料以及科研成果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建议和用户意见等。综上,任何一个研究课题,都由许多环节构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就有一系列的科研文件材料形成。这些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归档就成为科研档案。
二、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低。现阶段,多数研究机构只注重科研成果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很少注意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有些机构甚至没有相关方面的制度,科研档案与其他档案并无差别,科研管理部门在制订科研计划时,也没有把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计划管理工作实行进行结合,即没有真正地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之中,这是传统意识存在的问题,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档案残缺短少,完整性、系统性无法保证,使科研档案与科研管理相脱离,给科研档案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缺少历史数据,也无法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科研档案不同于普通的档案,不仅涉及保密,还涉及专业知识,因此,管理科研档案的人员应既懂专业领域的知识,又具备档案管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一个较高的层次进行管理。
3.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多数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的记录仍以手写记录为主,辅以简单的Excel、图像保存等,这与当今信息技术大范围使用不相称,而且,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即便是运用了管理软件,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这些现状与国家科技发展的现状很不相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
三、提高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档案工作及有关管理工作的研究,是科研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应建立适合相应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规范科研档案管理。明确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确立各科室在管理中的角色,共同维护好科研档案资料,保证信息准确、明确。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也能够充分挖掘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效率。科研档案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这种价值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才有利于把科研档案转化为生产力,促使科研档案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27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科研档案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医院科研档案是极具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源,是对医院医学医疗实践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历史记录,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科研服务和推广“专利”的核心佐证资料和医学科研成果鉴定的重要依据。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只有合理管理档案,才能有效发挥医院科研档案蕴含的科学价值。
1 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
1.1 基础和先决条件
在科学研究中,医院科研的信息源和情报源是医院科研档案。这些信息源和情报源能为后续科研提供参考,避免后续医学科学研究的重复和物质与精神的浪费。能让工作者在科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革故鼎新。
1.2 医院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科学研究中,各个领域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而医院科研档案是交流的载体,只有建立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论断才有说服力。因此,医院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1.3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动力
只有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医院管理中,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
2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四个”不足
2.1 档案数据资料归档处理不够科学和详实
医院科研档案有其自身特点,如专业性强、专题突出、连续性紧密、载体形式多样、数量巨大、档案学科综合性高,且与此协调的项目繁多等。这是医院档案的特点,也是其难处。再加上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其他因素,造成对归档处理不细致。医院档案归档不详实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分类上模糊和混乱。二是对医院档案资料保存随意,造成系统资料不完整。三是医院档案资料欠缺,存在许多空白。
2.2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和完整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将科研档案工作真正归入科研管理日程中。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缺少检查和监督手段,使档案管理责任感丢失,造成科研档案在归档时不全面、不具体。
2.3 科研工作人员对档案认识不足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科研工作人员对档案认识不足,对探究中的数据不够重视,造成医院档案原始资源丢失和不完整。其只关注科研成果申报方面的材料,而缺乏对申报资料的归档和收集的关注。此外,还有部分科研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低下,不熟悉归档范围,造成档案数据不完整。
2.4 管理技术呈现滞后状态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积极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能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技术落后,仍使用传统档案管理方法,造成档案资料不完整,信息混乱,严重阻碍医院档案管理进程。
3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3.1 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首先,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次,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积极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3.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组建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由院长带头负责档案管理网络,在医院中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医院档案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此外,还要建立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及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奖惩制度等,增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3.3 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应积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尤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将档案进行合理分类,便于档案资源的检索、阅读,真正实现医院档案资源共享。为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要在档案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洋华.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5):127-128.
一、当前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目前,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制度上。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有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真正严格按制度进行课题成果推广的学校很少。
2.管理上。多数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不到位,课题研究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工作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教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工作,学校比较重视课题论文与成果获奖,但获奖的优秀课题很少有学校组织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二、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建立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是课题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有了制度的建立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1.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
为了体现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上的效益,我们制定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明确教科室主任和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要求在每年课题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2.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
我们建立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我们不以高额奖金重奖获奖的教师的想法是:以免获奖的教师加重功利思想,未获奖的教师心灰意冷,反而导致教科研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教师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进行奖励,并载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条件之一,我们建立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规定: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个课题给予适当的奖励。论文、案例在教育部门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及各项比赛获奖者,按级给予奖金。
三、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运行
1.从规范管理入手落实推广制度
我们以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计划,对学校各级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由教科室组织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及时组织推广活动。为有效保证教科研成果进行正常推广,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七个方面活动:①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②认真组织课题开题论证活动。③认真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④参加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⑤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性成果。⑥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⑦推广课题成果活动:上好课题研究课或做讲座。学校教科室要坚持课题定期检查制度,强化课题过程性管理,要重视课题资料积累管理,要求各课题组定期上交课题阶段研究进度表和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以此来督促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于不开展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批评教育,维护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权威性。
2.从特色课题入手推广课题成果
我们注重特色课题的创建,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广特色课题成果,促使其成果更加丰富。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之一,发挥本校少先队活动的优势创建特色课题。如,市规划课题“小学生假日环保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社会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研究,课题组在具体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记录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料,如调查表、假日环保活动设计等。学校教科室指导该课题组做好结题工作,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非数据化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指导研究者规范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规范陈述,精心提炼课题成果。该课题成果在浙江省少工委三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上交流获得好评,同时该成果获“雏鹰杯”全国少年“五自”学习实践展示活动一等奖。在上面课题的基础上,我们接着进行深入滚动研究:“小学层次性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与雏鹰争章整合的研究”。我校的环境保护系列课题多次受到市教科所领导的好评,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评为首批省级绿色学校。
3.从品牌课题入手推广课题成果
关键词:知识产权;高等院校;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53-02
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智力劳动成果以及其他有商业价值的专有信息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工业产权和版权。工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等;版权主要包括文学、艺术、音像、摄影、地图、技术图纸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权利。高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地,需要着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现状
我国高校是科技研究的主力军,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创造者,是将科技与生产力结合的重要力量。高校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登记以及专有技术、学校标记、名称等。目前,我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27.3万人,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的2/3。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正逐步提高,专利申请逐年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至2003年底,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43 866件,其中2003年申请专利10 216件,比2002年增长71%;获授权专利3 389件,比2002年增长98%。2004年前6个月,全国高校申请专利6 259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全国高校获授权专利2 143件,比2003年同期增长90%。
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刚起步,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流失、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经费不到位等,因此,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成了紧迫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现行的体制和管理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观念意识等问题,我们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极为薄弱,这与我们力求适应的国际环境极不协调,与国家创新工程的要求也相去甚远,因此,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改进。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缺乏申请专利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认识,在课题完成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丧失了新颖性,无法取得对该成果的专利权。
2.重论文轻专利申请。教师的待遇、职称的晋升往往与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申报相关,而与科研成果是否转化无直接关联,老师只要获得课题,,通过鉴定,获得各种奖项,便可以晋升、加薪,这就导致高校专利的申请量远远低于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大量科技成果未申请专利,使一些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流入公有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知识产权的流失。高校教师、学生通过跳槽、考研、考博、留学、访问等途径离开学校,而将其掌握的技术资料、图纸、成果等带到新的单位,造成了知识产权的流失。
4.职务成果非职务化。虽然《专利法》、《著作权法》对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进行了界定,但界定范围不明确,而且高校未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未对教师成果转化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有些教师把职务成果转化为非职务成果,造成高校知识产权的流失。
5.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建立很长的时间,但是对高校来说,总的保护意识还是不够,不仅科研人员,而且高校管理人员都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科研人员对于成果的申报、登记、转化等不重视,甚至自己的权益遭到损害也不知情;同时,管理人员对于产权保护的不了解,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不仅对科研人员而且对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6.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缺乏,制度不健全。在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目前, 我国高校单独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不多,多是归于科研处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制度的建立还不健全,管理工作也比较零散, 不规范。从而为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正是由于上述分析得出的问题,才使得高校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高等学校要想提高自身发展速度,就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并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接轨,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造力。
三、知识产权改进措施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它是集法律性、技术性于一体,因此,首先,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负责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制度、规定,开展产权申请、审查、登记、注册等工作,处理有关科研成果权属、纠纷等事务。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并专职从事这个工作,有效、有步骤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其次,由于高校知识产权在全社会知识产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显得格外重要,这要求高校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最后,应该调整改进各种配套措施,使科技人员认识到申请专利与获得成果奖励同等重要,并且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专利项目的比重,还要加大专利项目的奖励力度,还要在晋升和科研工作方面向专利持有人倾斜。
2.加强对职工的知识产权知识的教育,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首先,对高校领导、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广播、报纸、讲台等推动全校师生进行知识产权普法教育,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加强科研机构与人事部门的合作,人事部门应及时将科研人员的调入、调离、退休、出国等信息反馈给科研机构,避免这些人员将职务成果非职务化,以防科研成果的流失。
4.明确产权归属。新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高校应该与科研项目负责人签署相关合同,明确产权归属,根据项目性质、资金来源、未来的效益等,确定归属,鼓励科技人员将科研成果申报、转化,从而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5.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明确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并在职称晋升、科研量化、利益分享方面向科研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提供资金,在高校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又可以发挥高校的科研力量,将企业与高校很好的结合起来,开辟了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 科研档案;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研究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而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部门师生员工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开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科研档案详细记载了科研人员在科研中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反映了高校的科研领域和研究水平,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重要标志之一。高校科研档案的作用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科研研究提供借鉴参与作用;既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又是倡导科研人员、师生具有进取意识,树正气、兴学风,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措施;是考核科研人员的科学依据。然而科研档案的特征:来源的广泛性;内容的专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形成的周期长、数量大;协作项目多,学科综合性强。
本文围绕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科研档案的管理现状和已有经验,结合科研档案的管理现状和已有经验,对本科院校科研档案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集归档难、收档不及时、收档不全
许多高校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缺乏有效的管理,科研档案管理意识不强,他们往往认为,科研成果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形成的科研成果材料属于自己,把它交给科研管理部门,自己以后查找利用不方便;因为,许多科研项目在鉴定结题后不及时归档,科研档案大多停留在科研材料和结题材料的简单收集。
课题归档,往往只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鉴定结项,而对于中间研究阶段往往忽略了。平时忙于科研管理的其他工作,如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奖励、课题的鉴定结项等工作,而忽略了科研文件档案的及时归档,导致档案的质量难以保证,数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不能给后人的科研活动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高校的科研人员和师生归档意识不强,认为归档不安全,认为在自己手里用起来更方面,从而造成许多科研成果都没有及时归档,归档的难度增大。
2、案卷质量差
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归档体系,坚持科研部门和课题组立卷制度,建立系统的检索体系,坚持科研部门和课题组立卷制度;开展编研工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素质。
二、科研档案服务意识不强
许多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目前只停留在记录、保存阶段,重保管,轻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的服务社会经济的价值,只把科研档案当作一种历史材料保存。另外,高校科研档案只停留在资料归档的层面上,档案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缺乏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进行“产、学、妍”结合,削弱了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经济的影响力。
三、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方法探讨
1、在科研档案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一般教师的科研材料都是移交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收集其它材料放在一起,我们不妨尝试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科研管理部门中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室,同时让科研管理人员来管理科研档案。一方面,科研档案一律移交科研档案室保管,将归档目录上交到校档案室进行统一编目,这样就使科研档案在形式上纳入了校级档案系统,而档案实体保存在科研档案室。另一方面,由于档案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利用科研管理人员来收集、管理科研档案既有科研档案的归档质量、保密性相对较好,又方便了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查阅、利用。
2、设立专职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可以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学校档案部门指导,经过专业训练,既具备档案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又身处基础管理组织中,以管理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科研管理工作,既熟悉情况又便于开展工作,是实现科研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骨干力量。
3、加强宣传科研档案的重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根据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有针科研档案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书籍,使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法对性地进行档案知识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多看一些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制观念,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重要意义,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到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归档意识,切实转变老师将科研成果视为私人的传统观念,严格执地《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关于“对国家规定的应当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埃塞俄比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进一步明确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法规观念。
四、做好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确保科研成果档案不泄密
首先,要完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运作有章可循。其次要紧紧抓住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环节,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工作。一是对科研档案的定密、传阅、使用、存放、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应实行严格的管理负责制。二是坚持贯彻检查制度。由专职科研档案保密员定期对本单位或部门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领导定期对科研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由主要领导对科研保密工作做出强调和部署,由科研档案部门负责人对档案、机要、传真等要害部位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和杜绝泄密事件。
总之,高校科研档案部门和管理人员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方面,都要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科研基础性建设,增强高校科研整体实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柯翠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2)
[2]江微.浅谈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
1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实施模式研究
1.1 统一管理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促进教学研究档案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下,建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是现阶段提升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一,统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全面、完整地对所有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及时记录与转让,同时这一过程对于知识成果的有效管理也大有裨益。第二,档案管理部门与使用者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关联,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保密性方面就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及时记录与保存在有效保护高校档案信息与资料的同时也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开展,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是一种保证。第四,统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体现,这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普及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对高校科研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及时记录,这一真实运行轨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对高校自身科研成果的重视,因此,这一保护机制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四同步”。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凝聚,需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体现必要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珍惜广大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因此,必要的“四同步”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四同步”管理是一种档案管理责任制度的集中体现,这一管理制度也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计划任务的传达以及科研文件的归档必须同步实施;②计划任务的查询以及相关科研文件与资料的搜集也必须同步开展;③对于科研成果的验收以及相关课题材料的整理也需要同步;④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证明材料搜集以及上报资料登记方面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特征。基于“四同步”档案管理原则指导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文件材料的形成与积累进行必要的立卷与整合,确定文件管理期限,做好科研档案的封面简介,突出高校本身在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较为完整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高校档案管理各部门通力配合,在加强自身宣传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切实保障自身科研资源的完整性,促进知识产权问题的有效解决。
1.3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对应必要的考核和评比措施,针对科研材料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的课题质量评选,对于其中课题研究存在重大突破的教职工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反的,对于破坏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秩序的个人或是集体也应对其追究相关事件责任,并给予适当的批评以及惩罚。对于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杰出贡献以及取得较大进步的科研人员作出表扬以及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优化,同时也能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到奖惩分明,促进科研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也推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优化与完善。
1.4 人才队伍管理与建设。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核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其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质量,是体现科技元素以及时展对于档案管理重要促进作用的主要方面。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专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科技手段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传统科研档案管理模式过分注重对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服务性本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体现,这与当前终身教育的思想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只有不断强化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利用途径
2.1 实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多渠道开发。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检索手段的更新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而这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包括了相关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同时也在输出和利用方面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及时编辑与归档。作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多渠道开发的主要环节,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从编研速度以及信息目录建立等多方面形成了有效的系统框架,而这些功能在现阶段资源使用过程中显然是不够完善的。现代化信息检索系统的建立对于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而言无疑是系统功能的呈现过程,这对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极为有利。现代化网络通讯手段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对高校现有检索系统的有效更新,通过网络信息的使用来合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一,从信息管理中心角度实现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全方位查询,这对于高校科研信息的有效整合意义重大。第二,强化图书情报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在高档设备使用方面解决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费不足问题,这也是现代化制度与体系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体现。随着当前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也形成了必要的校园网络系统,将办公自动化内容移入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这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信息系统的完善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势必产生深远影响。
2.2 重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法制建设问题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对科研成果及商业秘密的安全保护,通过各种法律手段的运用来突出法制建设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产权问题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必要的产业管理工作开展以及信息中心加工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体现科研档案管理价值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体现科研档案管理市场化格局形成的有效依据。法制建设的核心在于从信息市场的构建方面体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势,及时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科研档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指导作用。
2.3 在反馈机制中突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整合功能。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反馈机制的构建从信息的整理与搜集等方面突出了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整合功能,这也是必要的管理体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从高校科研档案信息管理的侧重点出发,不同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对于科研档案管理的利用途径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类似科研档案的编码与信息搜集,或是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反馈机制的有效构建。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反馈机制的构建应当是具体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特征的,如此反馈机制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反馈机制当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辅助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数据调查,这是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优化过程,同时也是其整合与实践功能在具体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体现。
2.4 从配套设施方面促进科技手段的融入。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先进科学方法的掌握显得不够到位,现代化档案管理配套设施并没有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从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突出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第一,档案信息资源当中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体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元素,信息编制过程的完成、档案信息的检索等都是体现科技手段的重要方面。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像全引目录或著录卡片使用等,都是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第二,互联网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体提供了便捷途径,电子档案的建立或是计算机网络辅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使得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彰显自身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智能化特征,这是数字化处理方式对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科研管理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从2009年转型发展,2014年正式成立科技处,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卫计委等项目百余项,获“全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文试图分析科研服务做法及目前取得的成绩,探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与建设,以此能够为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增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分析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科研管理现状
高校多年的发展历程已使普通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相对完善,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若完全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方式,显然是不能完全匹配的。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科研管理理念陈旧、体制落后,[1]科研定位存在偏差,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2]管理目标认识模糊且投入不够、科技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科技成果与市场严重脱离,[3]未能很好建立人本化科研管理机制[4]等等。我院从2009年由江苏职工医科大学与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卫生人才培训中心五家单位合并转型而来,具有普通高职院校发展的典型特征。转型之后,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一直依托教研督导室,直到2013年,学院发文正式成立科技处。此时,对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并且和与日俱增的科研项目数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我院科研成果数量以及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数日渐增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科研管理制度方法上看,规章制度不健全,与各系部沟通反馈渠道不顺畅,多头管理明显,分工不明确;从科研项目申报与过程管理上看,没有建立科研系统管理平台,依然利用人工和电子表格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处在项目申报时更多起着“材料投递二传手”角色,技术含量低;从科研成果转化上看,“重立项,轻管理,轻转化”的问题在高校,尤其是一般高职院校屡见不鲜,我院也应是重点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地方经济,进一步带动学生就业。较大的科研管理压力迫使学院亟需探寻一条规范化的科研管理服务模式的道路,只有不断更新科研管理理念,转变科研管理服务方式,方能更好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同时也为我院科研工作稳扎根基,扩大学院影响力而奠定基础。
2提升科研管理对策分析
阻碍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向服务主导型科研管理转型尚未完成,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科研资源不能有效管理和利用。尤其在服务主导型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了解科研人员在科研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更细节化、人性化的修改。[5]为切实解决存在现实问题,学院提出N+1科研服务模式。所谓“N+1”科研管理服务模式,是指服务形式呈现多元化,而科研管理目的具有唯一性,即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效率。科研管理目的,主要是围绕科研项目而开展、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同时提高竞争力,这也是科研管理工作核心所在,即目的的唯一性。服务本身贯彻的是一种为人的理念,服务形式易于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即服务形式多元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理顺科研管理制度,更好地为教工服务,我们推出了多效举措:首先建章立制,制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科技手册,内容涵盖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等四个大模块,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对于科研工作的疑问,方便可查;明确各二级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及科研秘书,与各系部之间联系更为畅通便捷;在尚无科研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调研多家单位,为了科研经费能够用之得当,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创建了科研经费使用卡,确保经费报销记录清晰,双保险有据可查;为规范诚信学术氛围及挖掘专利需要,制定论文审核备案表。每年度组织开展院级科研项目申报,一来可以为申报高级别项目打下研究基础,二来可以将工作中的工作当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项目化,鼓励全院教师参与科研的背景下,重点培育优秀青年教师投身科研;与此同时,与附属医院加强紧密合作,院级科研项目面向医院招标,医院申报积极性亦十分高涨,增加教科研协作;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依托健康科技产业园,与学院所在浦口区政府合作紧密,多项具有区域特色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当中。
3取得成绩
一直以来,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围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同专业建设、经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研究十分重要,学院也设有专门的高教研究所负责教学研究工作。但与此同时,不能因其固有的人才培养使命而过于标签化,在国家级大项目上的攻关,我们也会结合自身行业科研优势,尝试新突破。事实证明,这不仅没有耽误“主业”,反而会成为学院发展的重大新亮点。科研管理服务可以有很多模式,但归根结底,其宗旨不是干预,而是导向;顺应学科、人才发展的方向,为其搭建桥梁、扫清障碍,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应用型人才也需要素质培养,专业性人才可能也会从事不同的方向,学院的主体——师生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思路、有实力,才可能实现科研新的突破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专业实力的竞争,更是顺应发展综合实力的竞争,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软实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此同时,科研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低层次的服务,更要向高层次科研管理转变,正如有些学者所言,要构建一流高职院,就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提升科研管理人员英语水平、法律知识,如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保障。[6]经过近两年不断地开拓创新,学院科研项目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与飞跃——接连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等。学院科技处曾在2014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底申报江苏省教科研系统先进集体评选活动中,获“全省普通高校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科技处编辑部《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入选第八届江苏省科技期刊金马奖。一次次成绩的取得,正是对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肯定与认可。除此之外,科技处牵头学院健康科技产业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
4前景展望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成绩,但同时存在问题;已有科研项目多,但转化成果少;科研成果多,标志性成果少;如何加大成果转化率及具有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作为科研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7]尤为重要,学院正逐步搭建科研团队,努力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使影响力走出去,与市场对接更为紧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明专利,思考实现转化,凝练研究方向,形成具有学院特色标志性科研成果,增强学院科技核心竞争力,将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萌.提升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科研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6):573.
[2]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9-11.
[3]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57-58.
[4]邹丽阳.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J].职业与教育,2014(8):29-30.
[5]杨威,尚海茹,甘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效率提升[J].工业经济论坛,2017.4(1):112-113.
[6]张小兰,韩薇,吴咏梅,刘华翔.“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浅谈[J],科技风,2017(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