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

第1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潘智敏(1979-),男,安徽铜陵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工程师;朱红英(1967-),女,安徽无为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高级政工师。(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56-02

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企业风险的防控和应对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支撑,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需要制度“落地”来助力。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基础,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丰富载体形式,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发展到今天,制度已是现代企业最基础的软设施之一,成为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管理现代企业,首要的工作便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也就谈不上管理,企业也如同一盘散沙,杂乱无序、寸步难行。当今社会已高度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是全球性的挑战,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优胜劣汰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不二法则,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沉下心来,从建章立制做起,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框架内成为相互博弈的最后赢家。

可见,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无可非议,但究竟做得怎么样,通过一些观察和调研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够扎实有效,制度执行力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虽然常把制度建设挂在嘴边,但真正下功夫去抓的却不多,制度建设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完成停留在了口号上。制度建设必须要站在为企业谋发展的高度来推动,企业领导更要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知,把制度建设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务必求得实效。如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这项工作就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2.规章制度混杂无序

制度体系本身应该是一套科学合理的组成结构,但是由于各种阶段性工作要求,从而滋生出一些名目繁多的细化型制度,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制度体系就会变得庞杂。针对同一工作,原本一项制度即可涵盖,但却存有多项制度,让执行者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制度体系必须要定期修订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满足公司管理的实际需求。

3.制度实用性不强

制度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让人一看就明、一读就通,可操作性强。可是实际中,真正实用的条款却廖廖可数,造成了主次不分、逻辑不明,这样的制度就不利于贯彻执行,最后制度难免被“束之高搁”。

4.制度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

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由于起草人员水平、审核人员把关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制度质量不高、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目前,供电企业对依法治企工作越来越重视,反复强调要从严依法治企,制度就是依法治企工作得以推进的重要保障。如果制度条款不严谨,那么执行中就存在管理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5.制度执行力不够

制度建立以后,关键就在于执行。电力企业的一些安全事故往往都是由于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反之,如果都能按章办事,那么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原因,规章制度执行后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有所约束,也可能会改变以往的行事规则,让人感觉“麻烦”或“不舒服”,从主观意识上便不愿遵循。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看起来很棘手,但只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加以重视,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实抓、实用、实效”为原则,统筹谋划规章制度建设,从实践中总结出“四化四提升”,丰富了制度建设的内涵,强化了制度的渗透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规范化流程,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该公司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对规章制度管理的职责分工、起草、审查、宣贯、督察与评估等作了规定,明确了建设应遵循合法性、全面性、实效性和一致性等原则。规章制度按其重要性分为核心、重要、专业三个级别,各级制度出台须经过相应层次的审批流程。该《细则》还对制度名称、格式等要求作了详尽描述。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图(图1),对制度起草、会签、审查、签发、执行等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固化,清晰展现规章制度的全过程管理脉络。该《细则》出台后,为规范和指导规章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程序化建设,提升制度建设效果

为全面建设公司“三集五大”制度体系,铜陵供电公司专门制定制度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将此项工作分为适应性评估、制修订、名录和成果上报四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根据各部门梳理情况,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以正式文件进行下发,明确责任部门、制修订原因和完成时限,公司层面根据方案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对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要求各部门按时按质完成相关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对过时的、重复的、与上级规定相悖的、条款不严谨的制度进行重点修编。制度制、修订工作完成后,按时现行有效制度名录。公司形成了每年现行有效规章制度名录的常态工作机制,涉及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制定提升依据与支撑。今后,该项工作将形成常态机制,每年初下达制度修编计划,修编任务完成后现行有效制度名录。

3.创新化平台,提升制度渗透力

一是编制规章制度试题库,由各管理部门从所分管的制度中提炼出核心条款,这些条款是其他部门所需重点掌握的,编制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三种类型试题,将制度试题库纳入年度应试范畴;二是以试题库为基础,将制度核心条款编制成“一问一答”模式,分为电网建设、生产、营销、行政、政工、综合六个篇章,编印成《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问答手册》,作为全员学制度的典型教材;三是建成运行“制度大辞典”项目。为实现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着力提升制度管理水平,铜陵公司经过近一年的项目建设、后期录入等工作,建成了“制度大辞典”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公司所有现行有效制度,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非常便捷地查询所需制度,支持关键字查询,实现全文搜索,可以直接查询到相应条款,用户无需登陆即可对相应制度进行在线评价、交流感想,同时可随时将感兴趣的制度加入关注,方便用户调阅,该系统自动对热门制度进行排名。同时,“制度大辞典”将所有制度试题库收集在内,用户可随时根据岗位需求组成制度试卷,进行在线测试,促进全员学制度意识。“制度大辞典”系统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4.多样化宣贯,提升制度执行效果

第2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企业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适时地建设、完善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制度体系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规章制度,但究竟什么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呢?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指由企业依据一定的民主程序制定的,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一样,是保证企业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以达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法制”的目的。因此,我们将制度体系的健康指数作为“企业组织健康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

九略管理咨询公司对第六期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被调查的企业大多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规章制度的体系性不强;第二,规章制度的一致性不好,可操作性差;第三,已有的规章制度实施不利。对上述制度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结合具有典型共性特征的C公司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

C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是办公用品的经销。C公司在老板王总的带领下,经过近三年的市场打拼,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采购部、销售部等部门在内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总对公司的管控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很多并不重要的工作都需要他亲自指导、协调。经过认真反思,王总意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司的很多工作“无法可依”,因此,他要求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快,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陆续起草、修订完成,并在王总亲自签发后开始实施。本以为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没过多久,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此时王总也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问题总结:

C公司在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 制度的体系性不强,不够完整。各部门只是对本部门全权负责的工作事项制定了规章制度,而对于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协作完成的公司层面的工作却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常常是发生问题后才制定制度。比如,采购部在采购过程中,只是根据现有的库存情况进行决策,却不知道该如何从销售部获取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从而导致了公司的采购工作经常满足不了公司销售的需求。因此,C公司各部门虽然都建立起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的“制度空白”,很多事情依旧“无法可依”。

第二, 规章制度的一致性不好,可操作性差。各部门都是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来制定规章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和研讨,所以各项制度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比如,对于商品采购工作,财务部主要考虑的是资金的使用成本,而采购部主要考虑的是工作效率和采购成本,这就导致了财务部和采购部在商品采购这项工作上制定了互相矛盾的规章制度。另外,公司个别制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比如,人力资源部的考核制度所采用的是360度考核办法,要求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对其他所有员工进行考核打分,而实际上公司内部很多员工之间是互不了解的,这样的考核既反映不了被考核者的真实业绩水平,又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考核成本。

第三, 已有的规章制度实施不利。对于已经实施的规章制度,除制度的制定部门外,其它部门还是经常不按规定办事,就好像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本不存在一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C公司缺乏新制度的沟通、说明渠道,导致其它部门无法真正理解制度的关键内涵:其次,各部门对其它部门所制定的制度重视不够,在收到新下发的管理制度后,只是粗略地浏览一遍,没有仔细研究,更有甚者连看都不看,便将其束之高阁。

专家分析与诊断建议:

对于C公司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 对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分解,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工作步骤,由公司高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研讨,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避免公司层面的重要工作“无法可依”。对于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可按财务、人力资源、行政、采购、销售等专业领域进行划分、归类,这样即便于公司制度的梳理和查阅,又便于专业部门对专业领域的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保证公司制度体系的完整性。

第二, 各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凡与其它部门有关的条款规定,都主动与其进行沟通、确认,这样既可以保证部门之间制度的一致性,又有利于制度后的顺利实施。当然,由于部门之间处理问题的专业角度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这时就要由公司高层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来协调、解决这些分歧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总之,对于部门之间制度的矛盾和冲突,要在制度的制定阶段就发现并解决,避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对于制度的可操作性问题,要求专业领域的从业员工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掌握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且充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有效的、最具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第三, 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保证新出台制度的顺利实施执行。首先,召开“新制度讲解会”,当一项新制度正式后,由制度的制定部门召集相关部门的相关岗位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充分的讲解说明,保证与会者真正理解新制度的内涵,并使其能够独立地向其他员工讲解该制度,以促进制度的正确传播;其次,制定相应的《制度违规处罚条例》,对违反制度相关规定的员工或其领导进行一定的处罚,以督促广大员工认真执行新制度,提高他们对新制度的重视程度,当然,处罚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公司的新制度,当“新制度”变成“旧制度”,所有员工都能够轻车熟路地按制度办事时,这种处罚规定也可以取消,毕竟我们追求的是人性化管理,应该给予员工更多的正面激励。

第3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内控 煤炭企业现状 建议

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也就是说,内控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煤炭企业在内控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煤炭企业科学技术、经营方式、投资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加上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现有的内控制度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煤炭企业是资源型企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深达千米的煤炭资源储量,这就决定了煤炭企业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增加煤炭地质储量、如何提高开采技术和如何安全生产。加之,近年来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煤炭市场供不应求,没有卖不出去的煤。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许多煤炭企业当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发展的问题,在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应该苦练内功,狠抓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设。这也是煤炭企业应对将要到来的“冬天”的唯一办法,一个好的企业内控机制能使其发展壮大,反之一个落后的、不求上进的机制也可以拖垮一个企业。

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处于起步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重视业务轻视管理

由于行业特殊性,煤炭企业只有在有地质储量的情况下才能开采出煤。20世纪90年代,煤炭滞销,企业非常重视销售,进入新世纪以来,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摇摇直上,只要能生产出煤,就会有利润。这些因素影响煤炭企业只重视生产和销售,往往认为业务是龙头,过多的规章制度反而束缚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不够积极主动,从而忽视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忽视控制方式。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思想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应的应用指引和评价指引是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下发的,从煤炭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到一般员工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审计部或者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去关心内部控制的建设,过多的依靠职能部门去开展工作。其实,作为一个规模庞大、业务综合的内控体系建设,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部门能完成的工作。

二、重视具体规范轻视总体规范

煤炭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并且董事长不得兼任总经理。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高层领导大部分都来自于煤矿主体专业,其成长历程很少有企业管理的经历,造成煤炭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安全生产、而不是企业经营、内部后续管理,对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制衡关系理解不到位。反映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上就是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中的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等一带而过,过多的关心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等具体业务。试想一下,在一个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文化缺失的公司,即使某些环节控制的非常好,也会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现象,即内控失控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三、重视制度制定轻视流程执行

在现在煤炭企业中,不可否认,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行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企业内控建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但是,规章制度不等于内控制度。一个运行良好的内控体系,常常需要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业务流程的描述,企业才会发现那些是内控关注的重点。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煤炭企业中,有人认为内控既然这么复杂,不如制定一个万能的内控体系,在企业中可以一劳永逸地执行下去;还有的煤炭企业处于外部监管的需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内控制度,却疏于执行;更甚者,个别公司高层认为内控体系是约束公司其他员工的,自己可以凌驾与内控体系之上,给公司造成中重大损失。

四、加强和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对策

煤炭企业通过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和业务规模的大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在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的前提下,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公司业务状况,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在各个业务部门配合下完成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公司要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各位董事为组员的内部控制实施小组,特别是审计委员会主任要实时关注内控实施,要充分体现内控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内控的实施虽然是国家行政部门要求必须做的,但是实施内控更是企业长久发展必须的,公司领导要转变观念,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在实施过程中,要实行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及实施内控和评价内部控制最好不是一个部门,即使是一个部门,也要由两部分人去实施和评价。现在企业中,为了赶进度,应检查,从外面找一个咨询公司,在一到两个月内把内控制度制定出来,然后再由他们负责评价,这与内控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是完全相悖的。

由于各种行业生产流程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在制定内控政策时,多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去约束企业,但是煤炭企业生产地点是深达千米的井下,这一特点决定其内控的特殊性。其内控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生产环节,所以必须要全员参与,内部控制不是几个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一起开个会,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就能解决问题的,生产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参与的才会感兴趣,内控体系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也是如此。通过参与,一线员工不但将最为熟悉的业务特点告诉内控制定者,而且他们知道哪些是控制关键点,在日后执行中,由于有自己的参与,员工执行的热情会很高。

(二)强化内部控制中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基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的反映,体现了企业的整体气氛,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贯彻和执行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中的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核心,建设效果对内控整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内控制度管理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则完善组织机构,即从煤炭企业规模、管理手段、涉足行业、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革除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过多、生产过程管理过细、办事环节过于复杂等弊端,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重组简化现有职能部门,提高各部门生产效率;二则领导者树立监督控制意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长期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承担起领导责任,以身作则,不要出现“管理当局凌驾”的现象,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员工对内控持积极态度,激励员工形成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向同一个方向努力;三则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分析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价值导向,追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共同提升和两者利益的良性互动,减少内控过程中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促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将企业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

(三)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完善

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在工作中不去实施和执行,等同于废纸一堆,所以内部控制关键在于执行。首先要加强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体系,让各级员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与其他部门做好协调,提高内控的执行力度。其次对内部控制执行要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年度目标责任书中要有量化,与薪酬挂钩,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

在经济和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现有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公司所处环境以及地质采掘条件的改变,企业的内控体系无庸置疑也应该持续改进。否则,内控将会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内控的评价也应该持续改进,建立起日常监控机制,开展内控自查、测试和定期检查评价,发现问题要及时认定缺陷的层次,拟定整改方案和计划,按级次报相关管理层,督促整改。内审部门应当坚持“动态跟踪”的方式,持续地对公司内控体系进行监督,以适时评价内控体系,发现其设计和运行中的各种缺陷,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内控提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第4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钻井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防控体系

钻井施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决定了石油钻井施工过程是一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产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野外露天作业、施工恶劣。二是特殊工作多,存在职业危害。三是手工劳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导致事故发生。四是立体交叉作业多,须多人配合。五是用电设备较多且分布分散,移动较多。六是施工场地分散,变换频繁。七是新工人、临时用工多且素质不高。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钻井行业安全工作的艰巨性。

一、“0125”安全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公司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做指导,以务实的作风去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通过对多年安全工作经验认真总结,事故教训进行统计分析,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提炼形成了符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即“0125安全管理模式”,它既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总结,也是今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这个模式明确了目标,清晰地说明了安全生产的指标具有可控性,指明了控制的路径,同时也指明了路径的方法。

二、“0125”安全管理模式的内涵

“0125”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涵盖了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法这些方面。下面就此模式的具体内容做一下阐述:“0”就是追求零井喷失控事故,零责任工业死亡事故,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零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实现零目标。“l”,“l”是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安全生产的统计数据(300:29:1),即每300起违章作业行为当中就会发生30起人身伤害事故,这30起人身伤害事故当中就有一起工亡事故。假设违章作业行为由一年产生300次,减少到3年、5年、10年,甚至是20年、30年累计发生300次,那么这组数据中的一起工亡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随之降低,甚至降到发生率为0,这就做到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就是健全两个安全体系,即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风险防控体系。“5”就是现场管理做到五抓五强化,既抓队伍,强化体系建设;抓奖惩,强化制度落实;抓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抓监管,强化隐患消除。抓活动,强化素质提升。“0125”安全管理模式涵盖了安全生产各个方面,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三、“0125”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做法

(一)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和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公司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制定实施了《导师带徒办法》、《岗位练兵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转岗培训管理办法》、《全员职业技能岗位素质办法》、《技能钻井队管理办法、《三学活动暂行办法》、《大讲堂大赛场活动办法》8个管理办法,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员工素质提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导师带徒办法。对于到师带徒情况实行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激励机制。基层岗位练兵办法。用制度激励员工干中学、学中干,强化练兵在基层,实行岗与岗、班与班、队与队比。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实现了比赛生产两不误。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利用废旧设备,员工一目了然,深入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学会维修保养项点,快速掌握业务技能。

(二)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突出超前管理

重点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了风险识别工作,成立风险识别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对新设备、新工艺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要求各部门、各队安全重点工作开工前,必须首先预知、预测、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汇报准备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一切重点工作都要做到“干前有风险分析,做好思想准备;干时有措施保证,做好现场监管;干完有安全评估,做好经验积累”。二是成立危害识别考核小组,每月对基层单位的危害识别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奖金挂钩。三是实行安全问题每月通报。公司实施每月月底召开安安委会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对公司安全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对当月发现的职工“三违”和各项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月工作重点,每月出一期安全通报。四实行关键问题重点分析。

(三)抓队伍,强化体系建设

为切实保证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一个能够自上而下层层加压,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且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一个“头头抓、抓头头”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公司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分别与基层HSE第一责任人及专职安全人员签订安全承包责任书,全体职工签订了安全承诺书。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承诺书,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做到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到各级专(兼)职安全员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责任人。

(四)抓奖惩,强化制度落实

安全职责的落实、安全目标的实现、规章制度的落实、 操作规程的规范都需要依靠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来进行。 基于此,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 有效规范了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安全”、“以制度促安全” 的目标, 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为了让安全工作更规范化、更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公司在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安全监督、违章、安全生产检查、承包人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定。编制下发《2013年HSE工作要点》、《HSE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又先后制定了《安全检查考核细则》、《私家车辆安全管理规定》、《HSE承包人考核管理办法》、《安全技措费使用管理规定》、《安全设施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细化了《雨季八防措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环境和职业健康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与“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行重奖重罚、末位警告制和约谈制,安全考核最后一名的在每个月的基层干部大会进行点名警示,基层单位连续三个月安全考核倒数后三名的,组织部门对正职进行约谈,安委会主任对承包人进行约谈,约谈后没有改善对正职及承包人进行诫勉。同时,加大对一般事故、习惯性违章重复问题的考核力度,承包人、井队长、安全员交纳相应数目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实行事故考核风险抵押制度。实行违章者下岗学习的制度,使员工产生了“违章即下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五)抓投入,强化基础建设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定《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方案》,掀起“查隐患,小改小革”热潮,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努力创建本质化安全型钻井企业。全年投入800余万元在安全技术革新上。如针对老式上钻台梯子、上循环罐梯子栏杆分别存在有空隙大、稳定性差的安全隐患,设计了钻井泵更换缸套维修平台。针对雨季来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为节能发电机设置了防雨罩,提高了防雨性能,保障了用电设备的平稳运行。

(六)抓活动,强化素质提升

公司以“我能安全素质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各项主题安全活动,年初制定公司“我能安全”主题活动方案,安全监督随查、重温安全承诺、HSE岗位职责述职、安全教育送基层等十三项活动贯穿全年。把不同阶段的安全工作重点,融入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5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省发改委:

为全面落实《*****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切实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方案(2017-2020)》和《*****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酒政办发〔2017〕378号)。方案确定了主要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明确在*****区、*****市开展先行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向全市推广实施。现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委托西北设计院编制《*****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即着手建设实施。项目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通过建设城市社区多功能垃圾分类收集站点、落实垃圾分类到户、建立垃圾分类物联网、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智能化管理、建设“互联网+资源回收”系统,建成后垃圾分类制度落到实处。

*****市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促使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深入人心。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先行示范,制定了内部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并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编制垃圾分类实施办法,构建*****市垃圾分类、餐厨处理集于一体的智慧环卫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前端保洁模块,主要购置含垃圾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装置;餐厨垃圾监管模块,主要建设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监管模块,主要建设生活垃圾中转、收运系统及购置运输车辆;垃圾分类及监管模块,主要针对宣传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处理奖惩措施进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目前,医疗废弃物、建筑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已实现了分类填埋和处理。智慧环卫系统可行性研究正处于编制阶段,该项目估算总投资6100万元。

*****市政府在党政机关率先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印发《*****市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酒管局发〔2018〕4号)和《*****市公共机构常见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细则》,建立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统计制度。党政机构和公共机构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垃圾分类工作在公共机构顺利推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薄弱。由于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市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市民还不具备垃圾分类的自觉和意识。虽然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垃圾分类常识进行了广泛普及,部分居民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对于如何分类、如何投放、分类意义等问题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缺乏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受长期以来垃圾袋装化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垃圾收集设施的缺位或标识的混乱,公众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执行力还不强。

二是建设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难度大。长期以来,固定的垃圾处理体系已成型,垃圾分类制度下新的垃圾收运模式还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运营服务积极性不高,仅靠政府投资难以健全垃圾分类运营体系,推进落实难度较大,致使垃圾分类体系链条较短,甚至无法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机衔接。

三、整改措施

第6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 通信 标准化 体系建设 作用

【Abstract】 With equipment standardization work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 into the core to establish standardiza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Is a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for the communication service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to provide safe, high quality, smooth guarante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ed System construction

铁路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是落实铁路高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的需要,更是高速铁路时代对通信维护工作的需要。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通信标准化,就是在铁路通信领域内,规范企业管理、生产设备、维修作业准则,全面提高通信维护基础和作业水平制定、及实施的设备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过程。通过通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从设备、作业、和管理上实现对通信维护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的通信保障。

1 铁路通信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作业分散在铁路沿线和各车站、客(货)场上,为了统一指挥和调度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和铁路建设,必须有一个迅速可靠、四通八达的铁路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铁路通信设备分散、线路分歧点多、维修难度较大。铁路通信的埋设或架空的光缆线路、电缆线路分布于沿铁路线两侧;通信设备除了安装在车站信号楼、行车室外,还安装在铁路沿线的机务段、车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以及沿线各车站、客(货)场和工区。此外,铁路沿线每隔一、二公里,还设置从通信线路分歧引出的区间电话,以满足行车事故应急通信和铁路沿线维护用通信的需要。

(2)铁路通信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因此,在铁路通信业务中,要确保调度电话和站间行车电话畅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事故,使铁路通信发生故障,应千方百计首先抢通调度电话和站间行车电话。

(3)铁路通信是一种有线、无线电相结合的通信。铁路运输生产是通过列车和机车车辆的运行来实现的,为了便于运行中的列车同行车的指挥机构及时联系,铁路通信应发展成为一个以有线通信为主,广泛应用无线通信两者相互结合的通信系统。

(4)铁路通信设备种类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更新和增加。之前铁路通信设备有载波机、增音机、集中机、双音频电话、自动电话、磁石电话、区间转接机等设备。随着高铁时代的发展,通信技术日益更新,设备的种类愈来愈多,传输设备、数据设备、接入网设备、调度设备、GSM-R设备、视频设备、广播设备等等不断加入到通信系统,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要求通信设备传输准确、迅速,分秒不断。

2 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

2.1 通信设备标准化

通信设备包括通信线路(区间)、通信站(含无人机房及站区通信设备设施)、通信机房(有人机械室)、通信网管中心、通信车载设备和报话所等在内的设备标准化建设。

通信线路建设标准,要严格规定光电缆线路埋深及防护标准、电缆标石、警示牌栽设维护标准、标注标准和制作标准;架空线路维护标准、过桥钢槽、钢管整治维护标准、电缆气压及充气设备建设维护标准、光电缆接头接续操作等标准,为线路维护提供标准化建设的技术规范。

通信标准站(含无人机房及站区通信设备设施),通信标准机房(有人机械室)包括各类有人机械室(一、二类通信机房)。对通信站、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要规范机房管理、机房制度、台账、应急预案、及检修工作内容和顺序、机房设备设施建设维护等标准,为通信标准化建设提供规范的维护准则。对于通信标准网管中心以建立设备维护标准、机房环境和维护管理及台帐管理的标准。

无线车载通信设备包括CIR、无线列调电台、列尾控制盒、列尾控制电台等。机车车载设备的标准规定从设备安装、设备管理、设备质量及天馈(缆)四个方面建设标准,尤其是CIR设备、LBJ设备、450M主(备)用电台、450M列尾盒质量要求要有严格的设备管理标准。

报话所从工作环境、人员要求、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作业标准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实现标准化报话所的建设。

2.2 作业标准化

通信作业标准化根据设备种类分为:通信线路及附属设施、传输设备、数通设备、调度通信、通信电源、车载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列调地面设备、GSM-R核心网设备、GSM-R无线网设备、视频监控等设备的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维护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准则,实施作业标准不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为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标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现,规范了维护的作业程序、作业流程和技术标准,是实现标准化作业的行为准则。通信作业指导书将设备的日常巡检、集中检修、运行监控、故障处理和业务办理等子项纳入当中,子项又包含作业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等,同时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分项编码,实现作业规范化、作业流程化和作业标准化,为通信维护工作形成了一项长期的、合理的、有效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2.3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以技术规章为主,建立健段、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五级安全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施工管理标准、和岗位职责标准等内容,为通信维护工作基础的保障。

管理标准化在管理领域应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事故、故障、障碍定性分析制度;建立网络优化、设备更新改造制度;设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制度等。科室建立相对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职责落实制度和生产施工管理制度。车间建立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分析制度;生产组织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执行制度。班组应结合工作建立安全风险控制制度,风险提示制度;设备故障、障碍定期分析制度和生产落实制度。岗位建立学习安全规章、事故案例制度;定期完成生产任务工作制度及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故障处理和汇报等制度。

实现技术规章、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施工管理、岗位职责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通信管理保障。

2.4 建立标准化建设考核标准

建立健全通信设备、机房、线路区段考核标准及科室、车间、班组、岗位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实现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良性循环。

3 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铁路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采用标准化作业,实现设备规范化、作业流程化、管理程序化已是现代通信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

(1)安全标准化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通信段负责通信设备的维护,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是有效提高铁路通信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信保障任务,提升铁路通信参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

(2)作业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对于作业过程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3)管理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涵盖了增强人员素质、提高维修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通信运维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并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人员的行为,是不断促进通信维护工作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4 结语

通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改变了原有通信维修模式的理念,适应了高铁时代通信维护工作的要求,实现了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新型维修方式,形成了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推动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且更为通信标准化体系工作向纵深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文件.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

[2] 阎士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院志.2003年.

第7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三体系、一机制”建设成果初显大理供电局以“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强化过程管理,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安全责任到位和传递机制建设,确保风险的预控、可控和在控。作为云南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广大员工初步建立了风险体系的思想,管理干部能将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特别是2009年4月,南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大理召开,更加激发了全局干部员工提高安全风险控制的认识,把它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得到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推进。事故应急能力是电网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体现。大理供电局在充实应急组织机构的同时,按照局、所(厂)、班组三级管理编制2009年事故应急演练计划。目前大理州12个县级供电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提升电网安全水平大理供电局针对电网、人身和恶性误操作事故风险进行重点防范。结合大理电网实际情况,对电网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防范措施。结合电网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出了7大主要问题、3大压力和7大人身安全风险和重点控制措施。

大理供电局加强对故障的分析与管理,复杂或异常的情况,结合现场进行专业分析,形成纪要,提出整改措施和维护要求,并形成了常态管理。加强了对故障和缺陷的统计,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修、技改和维护,对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设备缺陷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设备找到人”,强化责任落实大理供电局按照“设备找到人”的要求,将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和两级相关领导责任直接挂钩,还把变电站设备和线路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基层班组直到一线员工。由于责任明确,“设备找到人”管理办法和考核措施具体,设备消缺工作参与面广,做到提前、有序、有效地开展。使设备管理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具体运行维护人员,推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深入开展,保证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传递并落实到位。

强化现场监督,重在落实整改在完善规章制度,梳理管理流程,明确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大理供电局加强了对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等“三种人”的培训、考核管理,加强全局“三种人”技术业务学习,对“三种人”进行了调考,充实安全监察力量。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把管理的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工作重点放到基层和工作现场。2009年上半年,大理供电局以“两票”管理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结合作业实际,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专项检查,对执行工作票的15个环节、操作票的8个环节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查出问题和不足40多项,高质量的分析总结报告,受到省公司的好评。仅上半年,就进行现场监督273人次,发现问题192项,192项全部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在抓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掌握一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大理供电局对症下药,按照《大理供电局反习惯性违章考核管理办法》,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了大理供电局习惯性违章档案,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现场监督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现场违章同比下降了近50%。一线员工按照编制的《大理供电局习惯性违章示例手册》引以为鉴,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把反习惯性违章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和升华,融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之中,安全管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8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安全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号召,把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1]近年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已引起学界的关注,成为较热的一个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也在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笔者期望对学者以往的研究做以归纳提炼,以资研究探索。

笔者于2011年12月22日,在万方数据库中,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为检索词,起始年“2000”,结束年“2011”检索到论文84篇。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到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内容论文20篇,笔者对其中相关度较高的文章进行了分析研究,综述如下:

1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持续性、多样化、可完善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分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定位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张美芳、王良城认为,目前,国内外关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解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控制环境,降低风险。这里的“环境”,是指档案保管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信息存储环境等,降低环境因素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其二,建立安全保障平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档案尽可能保持稳定状态。其三,对已经处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档案,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保存其信息的可读、可用和可藏。这三层含义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因素、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策略、政策法规、安全保障技术或安全保护效果的评价等较为宏观的要素。[2]

2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和指导思想

2.1 构建目标。彭远明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档案的安全需求、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预期目标,制定安全保护策略,形成集预测、保管、利用、抢救一体化的保障体系。[3]杨安莲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应该是:采取全面、科学、系统的安全保障策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杜绝敏感信息、秘密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泄密隐患,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安全。[4]

2.2 指导思想。彭远明认为,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在体系内合理进行安全区域划分,以应用和实效为主导,管理与技术为支撑,结合法规、制度、体制、组织管理,明确等级保护实施办法,确保档案的安全。[5]张美芳、王良城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坚持严格保护、有效管理、分类指导、合理利用,以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条件、强化监管手段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增强档案资源保护力度,推动我国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6]

3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档案安全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与隐患,从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整体和全局的视角进行规范,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彭远明、张艳欣、杨安莲、黄昌瑛、张勇等都提出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笔者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从中提炼出以下共性原则:

3.1 标准规范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和策略的选择必须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必须遵循国际、国家的相关标准,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7][8]

3.2 科学实用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档案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探寻有针对性的特色理论,制定出科学的防范措施与方法,这些理论、措施与方法应当在实践层面上具有可操作性。[9][10][11]

3.3 全面监控原则。档案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综合考虑、规划和构架,任何环节的安全缺陷都会造成对档案安全的威胁。[12]

3.4 适度经济原则。根据档案的等级决定建立什么水平的防范体系,根据风险评估和各单位的财力、物力决定资金投入的多少及如何分配使用资金,将资金用在最迫切的地方。既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操作性,又要保证安全保密机制的规模与性能满足需要,实现安全保护效率与经济效益兼顾。[13][14][15]

3.5 动态发展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该体系要能够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安全目标的调整,不断调整安全策略,改进和完善档案安全的方法与手段,应对不断变化的档案安全环境。[16][17][18][19]

3.6 自主创新原则。加强档案安全保障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20][21]

4 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方案设计分析

许多学者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方案。

4.1 安全管理理论。理论从实践中取得并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理论水平的高低因此也往往预示着现实中该领域的水平高低。

4.1.1 前端控制。前端控制思想具体到安全保障活动中是:档案安全保障的标准化的建设与应用;为开展安全保障活动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普查活动;人员配置合理和技术力量的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为妥善保管档案而选择的装具、包装等;事先制订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等。[22]

4.1.2 全程管理。全程管理是伴随着档案的生命周期而开展的一切安全保障管理活动。[23]包括日常维护、灾难备份、利用与服务、恢复与抢救、质量检查与评估、风险预测,等等。[24]

4.1.3 后期监督。后期监督包括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估、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估、财政结算、开展安全保障活动后的总结报告、制度、规范或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性的开展安全保障活动的经验、方法或模式。[25]

4.1.4 风险管理。构建档案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依次进行安全风险计划制订、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以及风险反馈。通过评估风险,识别判定风险大小,判定每种风险相对的档案安全保护对策,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风险控制,规避、转移或降低风险对档案造成的损害。[26][27]

4.1.5 人才教育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系统的人才资源培训和贮备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28]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档案安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29]

4.2 安全基础设施

4.2.1 实体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实体安全基础设施是指维护档案安全、实施档案正常管理、保障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为全社会方便服务等工作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包括档案保管环境、档案存储设施、档案利用设备、档案维护监控设备、档案抢救与恢复设施等。[30]

4.2.2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档案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是为信息安全服务的公共设施,为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系统PKI(网络信任体系)、档案信息灾备中心、档案信息系统应急响应支援中心、档案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档案信息安全服务中心(外包服务)、档案信息安全执法中心等。[31]

4.3 安全策略

4.3.1 实体安全策略。实体安全必须具备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等物理支撑环境,注重环境防范、设备监控、介质管理、技术维护等安全措施的完善,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32]

4.3.2 管理安全策略。针对档案安全的管理需求,在完善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利用服务、重点部位维护、灾害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并结合管理技术,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体系。[33][34]

4.3.3 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强化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系统的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合理划分安全域及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制度;通过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消防黑客入侵、非法访问、系统缺陷、病毒等安全隐患,保证档案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35][36][37]

4.4 安全技术。技术是影响档案安全的关键因素,档案安全技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含预防、保护、修复和维护等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档案安全。

4.4.1 基于实体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各类档案载体的管理与保护技术;②档案损坏的测试与评估技术;③受损档案的修复技术。[38]

4.4.2 基于环境的防护技术。主要有:①库房建筑标准与围护结构功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②档案保管的设备设施和有效装具;③档案库房和利用环境的监测技术;④温湿度调节与控制技术;⑤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技术。[39]

4.4.3 基于信息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和安全审计技术等;②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容灾技术、基于内容的信息安全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③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物理隔离技术、服务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虚拟网技术等;④用户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40]

4.4.4 基于灾害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灾害的预警与防范技术;②档案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③档案次生危害的防范技术;④灾后受损档案的抢救与恢复技术。[41]

4.5 安全法规制度。完善的档案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是保障档案安全的基石,只有不断制定和完善档案安全法规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更好地维护档案的安全。[42]

4.5.1 制定并遵循法规标准。各地方应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使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43]

4.5.2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归档安全制度、档案整理安全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安全制度、档案日常管理维护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档案资料出入库管理制度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44]受损档案抢救制度、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制度以及档案安全行政责任制等。

4.5.3 建立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包括:信息交换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日常防范机制、灾害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45]组织建设机制、制度建设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人员管理机制等。

4.6 安全保护效果评价。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评价的目的,是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46]首先,确定待评价系统的范围,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确定适当的评价指标。然后,收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再进行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具体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47]

4.6.1 评价方法。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属性融为一体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48]

4.6.2 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的档案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档案安全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档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①物理安全评价指标:环境安全评价、设备安全评价、载体安全评价;[49]②管理安全评价指标:规章制度评价、工作流程评价、管理措施评价、业务技术评价;③技术安全评价指标:保护技术评价、网络技术评价。[50]

5 结语

纵观学者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各有不同,观点纷呈,但还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探讨。

注:本文是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现状调查》(项目编号:2011-B-51)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照余.对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几点认识[J]. 浙江档案,2011(1):36~39.

[2][6][24]张美芳,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1):62~65.

[3][5][7][33][41]彭远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其实现策略研究[J].上海档案,2011(4):14~17.

[4][12][15]杨安莲.论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0(10):75~78.

[8] [13] [17]张艳欣.档案安全保障管理机构的构建[J].档案管理,2010(5):7~9.

[9][14][16][29]王茹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10 ][18][19]黄昌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11][20][21]张勇.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2][23][25]张美芳,董丽华,金彤.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26]陈国云.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J].北京档案,2008(6):16~18.

[27]张迎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1

[28]方国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J].机电兵船档案,2010(5):59~61.

[30]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任务探析[J].中国档案,2010(4):18~19.

[31] [40]项文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2):68~73.

[32][38]许桂清,李映天.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0(3):54~58.

[34]冉君宜.抓好“五个必须”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J].办公室业务,2010(9):55~56.

[35]陈慰湧,金更达.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浙江档案,2008(7):21~24.

[36]王凡,朱良兵.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践[J].贵州水力发电,2010(12):76~78.

[37]周向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0(5):64~66.

[39]金玉兰.关于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J].北京档案.2010(8):22~23.

[42]曹书芝.网络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J].兰台世界,2006(5):2~3.

[43]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5(1):38~42.

[44]杨冬权.以丰富馆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档案馆事业跨越——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讲话[J].档案学研究,2009(6):23~29.

[45]卞咸杰.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2007(6):18~20.

[46][50]方婷,吴雁平.档案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管理,2011(6):12~15.

[47]田淑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9.

第9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总结范文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村稳定这三个主题为中心,以加快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以及科学化为目标,努力推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进程与发展。

2.如何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

2.1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2.1.1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多样化联合

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多样化联合,就是要鼓励农村内的合作社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的联合,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规范化。以一个共同的整体对外对接市场,从而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这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欧洲建立的共同体组织就是以联合方式一致对外,谋求发展,扩大市场。

2.1.2发展科技合作

大力发展科技合作。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因为传统的经营技术已经落后于现行的时展要求,农村要实现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推进经营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要加强对社员的技能培训,同时引进职业的经理管理人才,以及专业的技术人才,要鼓励和资金支持大学生或是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合作社基础创业。只有优化合作社的人才结构,才能避免经营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2.1.3强化产品质量的安全体系建设

实质上,就是要保障农村合作社的生产产品的优质化,提高它的品牌效益。要增强合作社的质量安全意识,鼓励开展标准化生产,引导合作社内部相关部门制定生产技术操作的标准规程,同时要建立产品生产的安全生产纪录,如果某些合作社有条件,则应该开展产品的质量检测,努力提高合作社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4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的信息化空前强大。因此,滞后的信息反馈势必会影响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因此,要加强农村合作化的信息人才培训,完善信息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农村信息网络。进一步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2.2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的管理水平

2.2.1加快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流失,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是妇女与中老年人。所以,农村的很多的土地被承包的方式种植。因此要探索加快土地流转的高效途径和方法。鼓励和支持一些农村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或是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提高土地的单位使用效益。扩大农村的土地流转面积,实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2.2.2加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管理

要完善农村的土地承包档案,建立数据库,加强信息管理建设。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公正的,公开的承包信息,合理解决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的一系列纠纷事件。

2.3完善规章制度

2.3.1建立规章制度

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不仅要从合作社问题,以及土地承包方面着手,还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的农村建设主张实行民主管理。也就是村民自治管理。所以,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农村的基层组织生活制度以及所有村务管理,使其逐步走上规范化与科学化以及制度化的道路。而且,要坚持实行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的工作水平。村干部首先要自觉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强化自我法制观念。对于农村的各项事务以及经验管理工作,都要有法可依,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现有利益,而公然违背我国的民主法治,破坏社会公德环境。

2.3.2实行村务公开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推进,但在现阶段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我国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所以各项事务的建设并不完备,亟须得到合理的,完善的解决。同时,我国政府坚持发展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发展目标。因而,在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中,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就要获取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要强化群众对农村干部的监督与了解认识。重要的是要加大村务公开的监督工作的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各项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深层次范围,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比如,在村务管理中,要保证每年至少能够召开两次的全体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和决定本区村级的事务管理中目前现存的重大问题。其中,尤其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以及监督。避免村干部的贪污腐化,以及公款吃喝问题,或者是利用职权为自家或者亲属谋取福利。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发展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之间的内部的自我监督。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行农经工作的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新的经营体系上来。而现在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还不成熟,亟须系统的规划与完善,逐步实现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农村深化改革以及实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经营管理工作的体系建设不完备,民主法治建设不完善,农村的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功能没有全方位的覆盖。同时,对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不熟练,所以,促进我国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面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抓住一切发展机遇,迎合市场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设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切忌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