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前景如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然想谈谈杂志。尽管自己是个以杂志为阵地的经济观察者或研究者,却也不曾忘记自身同样肩负媒体运营者的使命。
中国的杂志中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媒体。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就杂志影响力而言,已无须拿太多理论来解释,也不用举过多案例来印证――往往,只需留心,就能听到“这期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谁”、“哪家企业会从本次《财富》500强中排除出去”、“《福布斯》富豪榜的评选方法是否公允”之类的话题。
无可否认的是,作为受众,人们极易陷入媒体的“议程设置”之中,并不自觉地参与这些议题,乃至成为杂志的拥趸。
诚然,对于办刊理念、杂志定位、读者策略、报道风格、内容品位、编辑流程、团队精神、人才战略、投资策略、运营管理、营销模式、跨国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挑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受众们多半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兴趣。但这些方面对办刊者、投资者以及传媒经济研究者来说,就仿如乐谱之于提琴手、蓝图之于建筑师、轨道之于列车,殊为重要。
杂志营销模式的建立,涵盖发行、广告和衍生活动,所有一切皆围绕如何提升杂志影响力展开。而建立营销体系与编辑体系之间的“防火墙”,则是打造杂志品牌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强调所谓“内容为王”、重视编辑规则体系严谨、完整的基本动因。这就要求看清特定关注领域的业态现状、未来前景以及杂志本身正在发生的趋势,以便提高内容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打造富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杂志。英国《经济学人》恰是此中翘楚。
不难发现,在全球金融、商业、社会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之下,新经济领域的竞争环境被不断重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趋势及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传媒产业已进入一个由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嬗变中的传统媒体衍生物等共同构成的多元整合时代。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浪潮,受众随之而变的阅读诉求,这三重维度之“变”,对小到杂志选题的方向和角度、大到杂志的运营发展而言,既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又产生了新气象、创造了新机遇。
上述趋势在为经济类杂志提供诸多新关注点和选题议程的同时,亦加速了新经济领域专业化媒体的重组、洗牌与发展。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推广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24-0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媒体形式也将不断涌现。互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并日益呈现出主流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广电传媒产业正处于从“传统”走向“新兴”的嬗变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都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广电传媒的广告运营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和冲击,产业价值链的再造和优化成为必然。新媒体产业链上的内容服务环节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新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之间在商业运营上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点。在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延伸的过程中广电传媒的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发生价值创造环节增减的变化而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节点发生了裂变和扩张。电视台作为内容提供商从模拟电视时代的频道运营向新媒体时代的创意与版权转移,进而深入到数字时代内容资源的多平台运营和跨网络递送、跨终端展现。这种变迁过程实际上也是新媒体运营对传统广电传媒运营模式的扬弃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广电内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联动和整合,将电视台和网络公司在业务和运营上进一步捆绑,结合播和传的优势做文章。
一、战略转型 合理定位
有线网络运营商应积极推行战略转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未来可拓展的业务领域和区域可选择面广,有线网络运营商的资源有限,只能集中资源在有限的领域内做重点突破,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因此有线网络运营商需要在继续巩固和发挥广电网络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于广电网络,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拓展相关业务领域。对于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最核心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哪些地域进行拓展、拓展哪些业务领域,如何分步骤分阶段的实现公司拓展计划,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目前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实力,要快速抢占目标领域还有相当的难度,目前已经有部分有线网络运营商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来达到迅速拓展业务领域的目的。这个时代已经由“大鱼吃小鱼”发展成为“快鱼吃慢鱼”。无论怎样,方向定位有了,关键就看“谁快一步”了。
二、业务和产品创新 加强市场营销
有线网络所能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如果驾驭眼花缭乱的各类业务,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使其发展成为自己的盈利业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线网络运营商必须建立和强化企业的业务创新体系,并建立相对应的市场营销体系,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
更新营销观念,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应当看到,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员工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顺沿而来的,对市场竞争的概念和感觉都比较陌生。在原来,整个广电基本是采用“一市一网”的政策,缺乏竞争,整个企业的员工都适应了当时体制下的舒适的环境,管理人员的营销意识和能力都还相对较弱。但现今企业即将投入到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面对国内运营商、其他有线网络运营商,甚至国外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快速的更新营销观念,摆脱对大锅饭的依赖,从思想上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是建立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的基础。
市场和销售分离,强化对终端用户的管理。职能专业化,市场和销售职能分离,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品牌的建设和销售过程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对终端用户的市场和销售管理。目前有线网络运营商基本只是关注与楼盘客户的关系维护,对终端用户的需求关注度非常小,甚至基本不考虑终端用户的要求。但未来有线网络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将逐步由有线或数字电视的固定费用,转移到增值业务,在增值业务上终端用户将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何抓住终端用户的需求、爱好,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生死存亡的影响。
三、建立和强化业务创新体系 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保持竞争优势要求公司持续创新,不断开发和推出新产品、新业务,成功的创新驱动公司的业务发展,保持竞争优势。如果没有创新,公司的竞争力将很容易被模仿,这会造成企业只能在最低层次与竞争对手展开殊死搏斗,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未来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将主要集中在增值业务,这些业务的创新将成为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收入来源,因此如何较竞争对手快一步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业务和新产品占领市场将是有线网络运营商获取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
数字时代给人们以便捷远不止体现在生活的层面,资讯作为现代社会人们获取希冀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论。而作为资讯的与传播者之一的广电网络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在不断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得以可持续性发展,其有限的市场份额成为不可小觑的阻碍。借“三网融合”契机和行业体改趋势。“有线数字电视”作为广电网络当前首要推广产品,其目的及战略在于先期占领市场、中期增值发展、后期业务叠加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能否借此占领并稳固市场份额将成为后期整个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周拥军.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分析[J].福建电脑,2006(06).
[2]曾岩.数字电视与付费电视――不能混同的概念[J].广播电视信息,2006(05).
从无线电视的电波、微波,有线电视的电缆、光缆,直到卫星、直播星乃至CMMB、NGB、IPTV、手机电视等,中国电视媒体因为覆盖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而变得精彩和繁荣。从现代电视媒体的覆盖传播发展趋势来看,有线电视传输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则无疑是电视传播史上里程碑式的变革。一方面是视频传播内容的极大丰富和海量提供,另一方面则是覆盖传播渠道的高度便捷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的双向拓展与交汇融合会有力地促进电视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化创新以及传播自主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显著提升。中国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传播价值会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与体现,近13亿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热情和选择空间也将大大提高,传统的电视传播观念和媒体传播格局也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三网融合不仅从电视媒体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是革命性变革,而且从国家前所未有、紧锣密鼓的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来看,同样也是大势所趋。2010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视为是中国三网融合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起点。这一次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不仅描绘了中国三网融合的广阔前景,而且也为中国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中国电视媒体的覆盖传播面临着这样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并不等于说三网融合的进程会一帆风顺,更不意味着三网融合的工作会简单化地一蹴而就。其中所蕴含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结让人无法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轻言乐观。首先是国家各层级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整合进展不畅,部门利益和各级政府利益的纠葛让有线电视公共网的整合推进举步维艰,而各地、各层级分散凌乱、错综复杂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格局恰恰构成了制约三网融合全面深入展开的第一道门槛和瓶颈。因为面对企业化统一整体运营的全国电信网和互联网,历史上形成的各级广电有线传输网络必须要完成相当程度的整合才能与之匹配。而广电有线网络、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由于各自出身、发展历程、运营思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利益诉求点的差异也必然会让融合的进程充满矛盾和冲突而一波三折。如何妥善处理和协调有线电视公共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者的关系并有效进行引导与监管仍然是摆在中国政府及相关各部门面前一个现实而严峻的任务。毋庸置疑的是,三网融合全面整合了三种信息传输渠道的各自优势和资源,并将作为覆盖传播通路的划时代变革大大推进中国电视发展繁荣的进程;但同样无法回避的是,三网融合的实现和完成给相关部门带来的挑战也将是空前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因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的作用而出现摇摆、挫折乃至反复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尽管如此,能够有效汇集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三网融合逐步推进完成后中国电视媒体的覆盖传播发展前景仍然让人充满向往和期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2010年5月1日起,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开始商业运营的消息让普遍关注三网融合的相关各界人士看到了希望和曙光。而6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主持召开了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内容播控权”最终花落广电,则进一步为三网融合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调。
(作者单位: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双向网络 增值业务 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205-01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已基本结束,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正加紧进行或已完成,有了双向数字电视网络,才能使多种增值业务得以大规模的应用实现,有线网络运营商也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如果仍然维持原来的基础维护费用的收取,不仅没有出路,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运营商必须尽早将如何开展增值业务纳入日程,探索增值业务的赢利模式。
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后,扩展了网络的功能,为增值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改造后的数字双向网络由DVB-C和IP两部分组成,其有三部分功能。
首先是广播功能,DVB-C即数字视频广播,一个信道为所有用户共享,这时网络拓扑结构为单向,信息为MPEG-2 TS码流形式,前端设备与用户数量无关,不存在拥塞。
其次是交换功能,计算机数据交换和IP电话,一个信道为一对用户单享来进行数据交换和IP电话,这时网络拓扑结构为双向,信息为数据形式(data),交换机的数量随用户数改变,拥塞与在线户数有关,路由与寻址是通信的重要环节,执行IP协议。
再有就是交互功能,即交互电视或互动电视,主要是视频点播功能,采用单播与共享(组播)方式,这时网络拓扑结构为不对称双向,信息为IP数据包形式,服务器等设备数量随用户数量而改变,拥塞与在线用户数有关,路由与寻址是通信的重要环节,核心技术为流媒体(IPTV)技术。
有线电视宽带网的交换与交互电视两部分,都是基于IP电路,IPTV的基础协议也是IP协议,EPON和EOC也属于IP网络。那么IPTV及下面的ITV(interaction TV)是否会取代广播电视呢,答案是否定的,而应该具有互补关系。广播电视网络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就其广播功能而言,广播电视比较简单,无需传输协议,而IPTV及ITV需要相应的传输协议,广播电视可靠、稳定,不受病毒影响,不受网络黑客的攻击,不存在拥塞。同时广播电视网络造价低,容量大,可同时传输几百套电视节目。而IPTV及ITV可满足个性化需求。所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应根据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特点,去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增值业务。视频点播业务(VOD)是数字电视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之一,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点播模式的方向发展。
另外,ITV和IPTV已经进入数字电视市场正在挤占有线电视的生存发展空间。ITV和IPTV都属于网络视频。IPTV主要指运营商通过IP网进行节目的传输,这个IP网很多都是独立的,专用的,和互联网没什么关系。终端用户利用IPTV机顶盒收看节目,比起数字电视,IPTV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功能,如点播、时移、回看、频道直播等。但从经营模式上看,IPTV是交互式网络电视,是在数字电视里进行点播,收看。IPTV更近似有线电视(模拟或者数字)。ITV则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内容和应用,以PC或电视机为显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用户提供点播、时移、回看、频道直播等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是全新的宽带增值业。IPTV主要是运营商提供节目,ITV主要是网络提供节目。IPTV更像是有线电视,而ITV则是面向互联网。
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收视维护费和卫星节目落地费,除此之外在电视网络上所获得的收益即为增值业务,增值业务被认为是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新的利润的重要来源。
单向有线电视网络的增值业务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政务信息、生活服务(单向数据广播)、付费频道。因此只有在双向网络上才能开展多种增值业务,数字电视未来应向着双向、开放、跨平台、跨区域方向发展。而基于双向网络的增值业务主要有:(1)互联网业务。(2)视频点播类业务(VOD)。(3)IP语音业务。(4)视频会议。(5)其它业务有远程教育、电视购物、证券交易、资料查询、电视缴费、电子政务、服务咨询、生活资讯、互动新闻、消费信息、求职、广告、游戏类业务等等。
如何开展增值业务并实现增值业务的增长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有线电视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与内容供应商合作共赢,共同开发增值业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视频点播类业务(VOD)方面,可以和内容供应商的合作可提升高清、互动电视的服务内容,发展高清用户,实现新的突破。
互联网业务方面,可以通过和网络媒体供应商的合作,会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内容的建设。
证券交易、电视缴费等金融证券方面,可以通过与银行、证券机构合作,利用有线电视平台,使有线数字电视卡具有金融支付、金融转账、金融消费功能。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功能,把银行搬到家里。同时网络运营商也会从中获取收益。
求职招聘、广告媒体业务方面,通过EPG信息传递图文广告,不失为一种广告传播、投放的新方法。通过与购物频道等合作,建立基于数字电视用户的广告媒体业务模式。成为网络运营商新利润增长点。
还有其它的诸如远程教育、医疗卫生、卡拉OK、电视游戏等,都可以同内容供应商进行合作,进行互动应用的市场推广,丰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拥有超过15万应用程序的App Store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并掀起一场应用商店混战的局面。
2010年3月17日下午,中国电信的手机应用软件商店――天翼空间正式上线运营。自此,加上去年8月就已高调登场的中移动应用商场MM(MobileMarket)、尚未正式上线的联通沃商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程序商店都已亮相。而此前,诺基亚、三星、LG、Android、RIM、魅族等推出应用商店的消息就已让人目不暇接。
面对林林总总的应用商店,作为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该如何选择,从而让自己淘到金?
盈利之惑
2009年8月17日,中移动MM上线会,来自南京的周文明站在台上,为现场嘉宾展示如何在MM里上传自己的作品“超级尺子”。会后他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对象。
“2005年第一次将自己的小软件‘超级尺子’放到国外网站上,没想到反响很大。这让我切身感觉到软件所能给全球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带来的价值。”周文明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
这种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把机软件的日子持续了2年多,周文明一天天感觉着这个市场的力量,微弱但坚韧。而就是这种力量让周文明2008年做出了周围同事难以理解的决定――辞掉了中兴通讯相对轻松、‘性价比’高的管理职务,全身心投入手机软件的研发中。
然而,创业并非只是“酷”,更多的却是“苦”。
2002年,刚毕业两年的周文明就辞职在家写“博客”系统,系统很受欢迎,未做任何广告,一个月内就达到600多的日访问量。“但当时有个最大的问题――我无法收费,那时国内没有任何收费的,最终等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光,这次创业也宣布失败。”
在接下来重新工作的岁月里,周文明无数次反复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最终给自己的答案就是一个字‘势’,我没有顺势而为。一个产品做得迟了不容易成功,做得太早了更不容易成功”。
体会到“时势造英雄”的周文明在7年后再次创业,创办了南京优通信息科技公司。
“对于想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的应用开发商来说,运营商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对象,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运营商是财富的聚集地,即便分一小杯羹,也会获利丰厚。”周文明透露,目前优通已经和移动进行了合作,和移动的分成也一直保持着7:3,即开发者70%,移动30%。而和联通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后续周文明也会和电信进行合作。
顺“势”而为
面对形形的应用程序商店,选择依据是什么?这恐怕是所有开发者都关注的问题。
“优通的依据主要是投入的精力和预估的收益是否能够平衡,运营商的应用程序商店肯定要选择,即便不能立刻带来收益,但考虑长远,也值得投入。”周文明认为,除此之外,海外市场也不能忽视。海外应用程序商店基本已很成熟,开发商只要和一个应用程序商店合作过,就可以花很少的精力和接下来更多的商店合作,因为给开发商的合同包括后台控制面板,所需的文本图片素材都是类似的或标准化的。
“对于优通来说,理想的手机应用商店将是开发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开发商只管开发,而销售、产品的测试、认证等则可以外包给手机应用商店,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精力,也会更加专注于创意的生产实现。”
对于想要在移动互联网有所作为的创业者,经历过挫折的周文明给出的建议和忠告是“顺势而为”。
“移动等运营商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属于造势者,我们这些开发商当然要顺他的势而为。但是,还有一个比运营商更大的‘势’,那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只能说我们和运营商一样在等待这个大势的到来,那时人们有钱消费软件,注重版权,中国的软件业也能够蓬勃发展。”
同样看重运营商之“势”的还有北京业主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电信天翼空间的会上,“精品店”吸引了众多目光。据悉,“精品店”作为电信重点推广的店铺,主要向品牌合作者开放,目前只有8家,而业主行就是其中之一。
“业主行作为因特瑞思(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借鉴日本手机漫画的技术和业务表现形式,自主开发了手机漫画平台‘漫鱼’,这是一款综合性的阅读客户端,支持漫画书、电子书等多种业务。目前,‘漫鱼’已经在天翼以客户端方式上线。”业主行总裁、漫画家新媒体联盟理事长颜兵向《互联网周刊》记者介绍与运营商的合作情况。
据了解,目前业主行的业务,主要通过运营商台作来推广,而直接在手机终端预装、通过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推广的比例很小。对此,颜兵的解释是“目前,运营商还是起主导作用”。
第三方平台兴起
当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掌握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部分资源时,应用程序开发者还有没有其它的选择?
“目前墨迹天气90%以上来自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北京墨迹工作室创始人之一金犁对《互联网周刊》说。金犁、赵东、张雨丝,这三个大学同学共同成立了墨迹工作室,主要制作天气预报软件。
墨迹天气成立于2009年3月份,目前用户己超过200万,活跃用户超过100万。获得2009~2010年上方网手机客户端50强荣誉。目前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天网、软吧、360安全卫士、腾讯等。
“目前墨迹天气的合作还有少部分来自MM和Ovi平台。与Ovi的合作时间在3月份,理由就是Ovi是诺基亚的自带平台,有很大的潜力。由于墨迹天气是免费软件,所以没有分成比例可言。”
当被问及现有的手机应用商店合作情况,金犁认为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现在的合作成本非常高,各方面准备也非常繁琐。理想的状态是可以让CP轻松自己的应用。商店的客服人员也需要专业培训,主动帮助CP来准备资料和提交。”
也许正是这种不足,给了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兴起的机会。
2007年,曾参加过摩托罗拉软件商店的杨凯在上海和朋友们创建了自己的公司KUQu,取名于中文字“酷”、“趣”的谐音。KUQU将自己定位为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商店,主要为应用软件开发和提供者们提品展示和销售平台。
“与其他类型的应用商店相比,KuQu的特点是坚持开放化、商业化、标准化的运营策略。其中‘开放化’是我们建立商业模式中竞争优势的核心。”杨凯向《互联网周刊》记者介绍。
“无论上诺基亚的Ovi,还是苹果的App Store,他们只向使用自己终端产品的用户提供软件,在软件商店的产品审核上排斥与自身业务目标有冲突的第三方应用,有可能将一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拒之门外。这其实是对用户极大的不尊重。”而KUQU软件商店是独立的第三方软件营销平台,在符合KuQu制定的质量服务标准条件下,任何软件开发者都可销售自己的应用软件,自主定价,自己进行包装,产生收益分成。
对于独立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的前景,杨凯表示:“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下载量的60%左右都是来自于各种第三方的软件下载站点;虽然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商店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但凭借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以及对用户体验的不懈创新,必然会取得成功。”
“我们应该将应用植入各个平台之中,虽然提升了提交程序的成本,但这看似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墨迹工作室金犁的话也许代表了众多SP、CP和个人开发者的心声。但无论如何,有更多应用商店可供选择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Q&A
受访对象:艾瑞分析师 刘亮
易观国际分析师 张亚男
《互联网周刊》:直接在手机终端预装、通过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推广、通过运营商合作来推广以及独立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这几种平台中,SP和个人开发者分别适合于以上哪种类型的平台?
刘亮:个人开发者适合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推广和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SP适合上述四种平台合作推广,其中,在手机终端预装和运营商合作推广能够显示出开展移动增值服务的行业优势。
《互联网周刊》:在选择手机应用商店时,SP和个人开发者选择的主要依据可能是什么?
张亚男:在选择手机应用商店时,分成比例、平台规模、发展前景、合作成本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各类在线应用商店一般都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对于开发者来说,更应该看重平台的规模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应该看重用户的覆盖程度、开发者对平台的把控能力,以及平台的自营销体系等。
《互联网周刊》:目前制约SP和个人开发者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张亚男:从宏观上面看,一是行业整体尚未形成规范发展;二是厂商之间没有形成应用的差异化竞争,三是用户需求与厂商发展的不匹配。
《互联网周刊》: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机会有多大?对手SP和开发者而言,将形成哪些主要的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大多基于移动网络。无论是中国移动的“梦视界”业务,还是中国联通的“视讯新干线”,其实质都是将广播电视内容以流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手机终端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很重视并积极开拓手机流媒体业务的发展,同时通过不断下调手机电视业务月租费以及定制终端等形式促进该业务的发展。
对比来看,尽管在欧美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广播式手机电视技术较为成熟,但在中国市场广播式手机电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用,通过广播网络实现的手机电视业务在政策和标准方面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多数厂商只推出一、二款产品,产品售价较高,因而2007年这类手机电视用户数量很少。
技术对立标准难定
作为电信网、广电网、且联网“三网融合”的产物,手机电视的市场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我国电信、广电分水而治,两方都试图掌握手机电视的行业主导权,造成目前标准混战的局面:广电部门力推CMMB标准,电信部门主推TMMB标准。前者主打数字无线广播,信号收发无需经过运营商;后者则是基于流媒体技术,有着增值业务开发空间更大的优点。
知情人士透露,在酝酿组建全国性运营公司的同时,广电系手机电视标准CMMB也在酝酿明年用卫星发射信号,这将对CMMB未来布局意义深远,一日,实现发射卫星,意味着CMMB很快就能形成全国性组网能力,而且是覆盖全国城乡各个角落。
为在奥运会期间使观众能够通过手机观看奥运节目,中移动招标4万部CMMB电视手机,为电信、广电的跨部门合作开了好头,然而在后奥运时代,电信、广电直接的合作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但据另一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在奥运期问,默许数款少量具有能接收广电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中国3G标准TD网手机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至今仍未对具有能接收CMMB电视的GSM网和CDMA网手机发放一张入网证,这意味着CMMB电视手机在市场仍没有正式合法身份。
不过这并不影响广电系野心勃勃地展开新一轮的布局。同家广电总局已经低调成立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总公司,但运营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运营总公司将从今、明两年开始逐步推进CMMB的市场化。
赛迪顾问认为,在国内手机电视业务即将迈入快速成长期的关键阶段,一味的对立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错过产业化运作的关键时间。目前来看,就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而言,广电、电信双方其实是互为补充的,从二者在产业链中的优势来看,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双方的合作和互动将是谋取共同发展的大势所趋。
发展趋势扑朔迷离
去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的进展有目共睹,但整体市场表现则有喜有忧:一方面,标准化进程加速布局,并取得了上述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标准林立的隐患;另一方面,2007年ITU已确定DMB为手机电视国际标准,欧盟也已批准诺基亚DVB-H为欧洲手机电视标准。对比来看,我国的手机电视国家标准则迟迟未定,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一直在争夺手机电视话语权,双方都在打造各自的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不同阵营的相互角力廷缓了手机电视的商用进程,也使得当前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局势显得扑朔迷离,市场发展仍然存在不小的变数。
手机电视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个融合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杂交水稻”,但是在我国,这三网又隶属于电信和广电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双方都试图掌握手机电视的行业主导权,于是标准混战的局面也就由此形成。
SP广告指基于手机的媒介特性,以文字、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电话号码、手机外呼等作为传播形式,以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包括短消息、WAP、语音等,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在国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众三家公司以三足鼎立之势均在近期宣布推出手机广告业务。
SP广告还处在一个尝试阶段。绝大多数人对SP广告(手机广告)的认识还限于那些广告性质的垃圾短信,那种强制性质的让人不得不接受的骚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过很多的烦恼。但是随着对垃圾短信的控制,现在已有所改善。
手机之所以作为第五媒体被人们提出来,是因为在做广告的载体方面有它自己的独特性。现任多普达名誉董事长的杨兴平早在3年前就强调过:“从电影到电视再到互联网,只有手机终端这个屏幕是随时随地跟随用户的,而且达到率几乎百分之百。”目前,国内的手机用户已有4.3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SP广告的特性之一:高普及高到达,高度贴近消费者及非常高的深度传播性。相对于广电广告,SP广告特性之二是自主选择性,看我们自己需要的、想知道的,而不用担心正看节目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被强制性地打断。特性之三,针对性强,具有定向跟踪能力。这主要是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广告主可以了解到用户每月话费额度,进而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选择性地将广告发送到不同的用户手机上。
从目前已经投入的SP广告来看,一是点击率相当高。就3G门户网站推出的BENQ广告而言,3天即达到了25万次点击;二是对内容的点击率也非常之高,广告内容点击达到236万次,其中关于产品资讯、品牌信息就达到了数十万次的浏览。而继BENQ之后,联想笔记本电脑的促销信息出现仅一天,尽管仅占用了首页50%的出现度,也达到了近5万次的点击。
尽管SP广告具有上述的很多优点,但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事物总体来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发展前景取决于四大关键因素:商业模式、产业链合作、技术手段、营销推广。
商业模式:手机广告的盈利方式与传统移动增值业务有着根本的差异――利润来自前端的广告主而非终端用户,因此产业链的参与者必须从零开始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利益分配格局如何划分、运营主体如何确定等问题都有待解答。现存的多种商业模式因3W2H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走上不同的发展轨迹,那些率先找到清晰商业模式的参与者无疑将处于有利地位。
产业链合作:手机广告产业链融合了移动增值与广告两大产业链的特征。尽管运营商有能力掌控产业主导权,但产业链的复杂构成和广告的专业性将使得运营商难以独力承担运营职能,必须依赖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明确分工与紧密合作。尽管一些有实力的厂商会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环节扩张以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但这种扩张是有限度的。在市场进入稳步成长阶段之前,合作始终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技术手段:首先,手机广告营销效果的“可见、可追踪、可量化”是广告主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必须拥有一套先进的营销效果监测体系;其次,不论广告形态采用直接投放还是业务嵌入,要在实现用户属性识别与细分的同时不侵犯用户的隐私,简单粗暴的传统群发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掌握了领先技术的厂商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再次,移动搜索厂商在搜索类手机广告市场所面临的将是最直接的技术竞争。
营销推广:由于在市场起步阶段广告主和用户的认知度都不高,因此市场参与者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在业务开展初期,采用恰当的营销推广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些率先培养起用户习惯、能提供高用户黏性广告的厂商将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手机媒体的自我宣传与跨媒体平台的复合宣传相结合的营销推广方式将最为有效。
种种迹象表明,手机作为已经拥有近4亿用户的一大信息传播平台,对企业的营销价值正日渐体现。但是,眼下的手机广告只能算是一种尝试,面对日后可能的产业化与规模化,还有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就是技术关卡。“受目前手机屏幕大小及带宽速度的局限,呈现的广告效果不是特别好。”3G门户网总经理邓裕强向记者坦言。就现阶段来讲,网络能力是影响手机上网的最大因素。其次,资费仍是影响用户点击手机广告的重要因素。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免收信息费的WAP站点,但点击广告仍需GPRS流量费。目前各地移动推出了各种GPRS套餐,如北京移动日前推出了20元50M、100元800M、200元2000M的GPRS套餐,但迄今全国还没有上不封顶的GPRS套餐,每一次点击,都需要消费者掏钱。
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当3G真正到来之后,网速提高数十倍,手机终端更智能化,媒体在手机上的应用更成熟,手机广告将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形式。”
无论何种广告,前提都是不能让用户反感。3G门户网总经理邓裕强认为,“3G门户网会继续探讨手机广告的更多形式,但肯定会排除类似群发这样强迫性的、干扰用户生活的广告形式。我们认为用户的体验才是手机互联网的根本”。
据了解,当一个媒体的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时其广告盈利前景将非常可观,目前,手机用户超过4亿,用户基数远远高于互联网,可以预见,手机广告的潜力很大,会是继互联网广告之后的下一座金矿。用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形容一下SP广告的发展,那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像电视广告一样免费或近乎不收费地接受SP广告,没有垃圾广告的打搅,可以随时任意高速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只要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最为妥善的解决,相信未来的广告界,应该是SP广告大展宏图的时机。
关键词:航美传媒;媒体战略;波士顿矩阵;增长战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71-03
一、航美简介
航美传媒集团成立于2005年8月,是我国最大的专业航空媒体运营商。2007年11月7日,航美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NASDAQ:AMCN),成为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航空媒体集团。自成立以来,航美传媒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航美传媒集团已拥有中国航空数码媒体市场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最大份额的机场传统媒体资源,打造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主要机场以及国航、东航、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2100多条航线的航空媒体网络。
伴随着航美传媒的迅速发展,公司经营也面临一些问题:机场特许经营费过高以及由此产生的长达六个季度的亏损;机场传统媒体的优势相对不明显;加油站媒体前景不明朗等。这些问题对航美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航美媒体形式的布局
航美传媒集团成立以后,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和扩大航空市场,已经初步构建起覆盖乘客全程、覆盖全国主要机场、航线的媒体网络。具体分析如下:
(一)航空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综合媒介,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航空电视媒体是航美最早的产品,包括机场电视媒体和机载电视媒体。机场电视媒体是机场内唯一以节目和广告搭载播出的视频媒体;机载电视媒体是机舱内唯一的影音媒体,覆盖100%的机上乘客,且处在封闭空间内,因此收视率高达94.6%。同时,针对具有高收入、高学历特点的航空乘客,航美影视、航美节目分别提供高质量的影视及幽默、旅游、时尚、体育等节目内容。通过机场电视与机载电视的结合,航美传媒已经形成覆盖乘客出发、飞行、到达的全部过程以及国内主要机场和航线的电视媒体网络。
(二)机场数码刷屏媒体
2007年12月,航美将上市募得资金投向新的产品领域,推出自己的第二个数码媒体产品――机场数码刷屏媒体,即播放动态的数码图片广告。根据LED屏幕的大小,分为机柜式数码刷屏、独立式数码刷屏和108寸独立数码刷屏。航美传媒进军数字刷屏媒体领域是航美取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一步,航美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航空媒体市场:中国航空传媒公司、东方航空传媒公司等国有航空媒体公司在各自航机电视、杂志具有垄断优势;第七传媒是国内最大的航机媒体运营商;正点航空传媒在航空杂志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因此,航美传媒集团在进行精确地市场细分后,准确地瞄准了新兴领域――机场数码刷屏媒体,其特点是广告制作成本低且鲜艳夺目、视觉冲击力强、传播效果好。随着机场资源的扩大,航美传媒迅速奠定了其在机场数字刷屏媒体领域的优势地位。
(三)机场传统媒体
航美传媒集团机场传统媒体的发展起步较晚。2008年7月,公司成功获得温州机场室内户外所有广告媒体经营权,但是,航美正式进军传统媒体领域是在2009年获得深圳机场、首都机场的核心资源以后。机场传统媒体资源由航美传媒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维美联合广告公司进行运营,其中温州机场由温州航美专门经营,深圳、北京则由维美联合进行运营管理。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灯箱、看板及包柱贴膜等形式,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短期风暴和长期品牌宣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
(四)加油站媒体
2009年4月,航美传媒与中国石化集团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开发中石化全国超过2.8万个加油站媒体资源,由子公司航美金石传媒负责具体运营。截至2010年6月4日,航美金石中石化加油站媒体已经在全国15个省、16个市设置了984个点位。根据广告悬挂位置的不同,主要的媒体形式有大六翻灯箱、小六翻灯箱、立柱看板和墙体看板。但是,与机场优美及相对封闭的传播环境、高质量的受众相比,加油站的广告环境有着质的不同,其广告的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航美的发展情况
自2005年航美传媒集团成立以来,便成为航空媒体的领军企业,上市后的发展更为迅速。具体财务数据见表1:
营业净收益(Net revenues)是营业收入扣除税收后的净额,而净收入(Net income/loss)是在营业净收入的基础上扣除主营业务成本(Cost of revenues)、运营费用(Operating cost)加上其他收入所得。从数据中不难看出,航美的营业净收入呈增长状态,不过增速已明显减慢,2010年前三个季度营业净收入的增幅分别为7.9%、15.3%和7.1%,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净收入的部分,由于2007年开发机场数码刷屏媒体、2009年开发机场传统媒体和加油站媒体,导致成本和费用增加,净收入为负。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10年前两个季度,净收益亏损额为6,999,000美元、5,501,000美元,但是随着公司新开发产品的不断成熟,公司盈利逐渐趋于稳定,第三季度净收入为656,000美元。但是航美仍然面对高成本、高费用的挑战。
由表2可以看出,机场数码刷屏媒体已经成为航美最稳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基本形成稳定增长的模式;机场传统媒体属于刚开发的领域,继续开发还有大幅增长的潜力;航空电视媒体的增长空间较为有限,其增速有减慢的趋势;加油站媒体增长迅速,但是其收入只占航美总收入很小的部分,2010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别只占总收入的0.4%、1.4%、1.9%,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四、从波士顿矩阵看航美的发展战略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又称市场增长率一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 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产品组合的方法,为企业如何将其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各个产品中提供建议。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波士顿模型战略规划图,为企业解决发展战略规划等问题。
波士顿矩阵对于处于不同象限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义及相应的战略措施:
1.明星产品(stars):它是指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通常能成为公司的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支持其发展。通常采取密集型战略和一体化战略,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
金牛产品(cash COWS):又称厚利产品,它是指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已经进入成熟期。
特点是销售量大,利润高,且无需大量投资,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但是其市场占有率面临下跌的风险,因此企业可以选择进行战略联盟来巩固市场地位,或采取多元化战略,利用原有优势开发新的领域。
2.问题产品(question marks):它是指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的产品群,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后者说明在营销方面存在问题。对于问题严重的产品,通常采取放弃战略;而对于问题并不严重的产品,可以找到问题所在,加大投资,将其培育成明星产品。
3.瘦狗产品(dogs):也称衰退类产品,它是指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通常处在亏损状态,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可以将其资源逐渐撤退到其他相关业务,或直接实行放弃战略。
结合波士顿矩阵及其战略规划图,可以对航美传媒集团的成长战略、未来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一)航美的成长战略分析
从上文对航美媒体形式的布局分析可以看出,其成长主要是采用密集型增长战略。密集型增长战略,又称为加强型增长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潜力,强化现有产品或服务竞争地位的战略。主要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的市场上增加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经营优势或竞争对手的弱点,进一步扩大产品销量,增加产品收入。对于每一个产品细分市场,航美传媒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广告客户,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市场开发战略是指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市场的战略。主要途径包括开辟其他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从成立初期与16家机场、6家航空公司合作,到目前与53家机场、12家航空公司合作,航美传媒已经形成机场与航线紧密结合的航空媒体网络,其媒体资源已延伸至全国主要的航空市场。
产品开发战略是指通过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以增加产品销量的战略。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产品革新和产品发明,前者包括改变外观、包装、规格等;后者则是推出新的产品类型。航美实施的产品开发战略尤为突出,从开始的电视媒体,逐步推出机场刷屏媒体、机场传统媒体及加油站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整合,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二)从战略角度看航美如何进一步运营
通过实施密集型增长战略,航美传媒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产品迅速成为明星产品,在航空媒体领域获得领先优势。但是,密集型增长战略将全部资源投入到相对单一的业务领域,这犹如“将所有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当市场变得饱和或因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消费者快速转移导致其业务需求下降、行业发生萎缩时,采取这一战略的企业容易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航美的媒体形式来看,航空电视媒体已经逐步显示出金牛产品的某些特点。因此,航美应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采取多元化增长战略来应对今后的挑战。
多元化增长战略,又称多样化或多角化增长战略,是指企业的发展、扩张是在现有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该战略又分为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前者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间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销售渠道、市场管理技巧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后者指企业从与现有的业务领域没有明显关系的产品、市场中寻求机会的策略。对于航美来说,由于一直大力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造成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暂时不适宜采用风险较高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但是,在航美未来的运营中,可以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利用已有优势开发相关领域,以规避风险,促进长期发展。
首先,尽快涉足航空报纸、杂志领域。与电视媒体相比,纸媒具有深度性以及便携性、流动性。航空乘客大部分拥有高学历,对有深度的纸媒需求较大。因此,如果能将数码媒体和纸质媒体相结合,比如提供免费的杂志,使乘客既在机场电视、数字刷屏中看到了某一品牌的广告,同时在旅途结束后又将含有此品牌广告的杂志带回家中,传播效果一定更好。在这方面,可以先从与其他航空媒体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开始,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后发优势。
韩立新,男,博士,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高级记者。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常务理事等。现主要从事新闻业务、舆论学、媒介融合、中国传播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主张对当前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以专业细分、学科融合为主要内涵的教育思路――新闻+,认为内容生产的专业性仍然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基本立足点。在研课题有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招标项目《实施文化艺术人才职业社会化评价体系建设工程》、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长期发展战略预研究课题《跨界融合创新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互联网+:河北省媒体跨界融合研究》等;近年来出版有《新闻舆论监督对象应对行为研究》《新闻评论学教程》《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等著作,发表《时空转移与智慧分流:媒体的分化与重构》等论文20余篇。教学改革项目《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特色的培育与创新》2013年获河北省教学改革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1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年专著《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韩院长,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您从2004年起开始从事传媒教育工作,传媒环境在“变”,传媒教育也在“变”,请您谈谈我国目前的传媒教育环境。
韩立新: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同主体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从一般性来看,传媒业态变化是传媒教育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我认为,这一环境问题的要害之处表现在于建立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和社会美誉度下降,以及职业前景模糊等方面。传统媒体作为喉舌和守望者的社会角色,被赋予了很高的职业价值,并成为社会美誉度的源泉,也成为传媒教育的道德高地。然而,当前高度商业化和先进传播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将资本的欲望与用户的需求、媒介的先进性相融合,营造出一个社交化的个人化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机制,在这个新的业态环境中,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借助媒介技术先进性的外壳,挟裹着商业信念,如奔泻的浊流,深入而严重地侵蚀了传媒业建构的职业价值。职业价值的下降是传媒教育面临的深刻的环境危机。当前一些传媒机构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为新媒体恣肆的商业信念所惑,缺乏对传媒业职业价值的坚守和发展,缺乏考量地向商业信念的指向转型,这样很可能推进和加重这一危机的蔓延。
记者:依您看,目前的环境对我国传媒教育发展的“利”和“弊”各体现在哪里?
韩立新:传媒业态的变化是传媒教育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目前来看,推进传媒业态变化主要有三个力量,一是传播技术的力量,二是资本的力量,三是资本与技术结合的力量。传播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它必然调整生产关系。它给传媒教育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和必然的,是不可抗拒的。资本的力量作为一种市场要素,有利于汰劣和增强发展的动力,而资本作为一种逐利的力量,如果不加以规范,它可能会将媒体的公共性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和运营,这时它就会转化为一种消极力量。如果资本和技术结合是一种业态,它通常会由资本的力量来主导运营,技术常常转化为资本逐利要求实现的工具,作为市场现象它无可厚非,但当它成为消蚀传媒业公共性的力量时,它对传媒业发展和传媒教育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在资本和技术的合谋下,传媒业和传媒教育也许会走一段弯路后,再回到它的专业性和公共性上来。
记者:当前的传媒环境对新闻评论工作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请您结合您对新闻评论的研究及实践,谈谈如何做好新闻评论工作?
韩立新:传媒业态的变化反映到新闻评论方面,表现为两种性质评论声音高低的变化。现行教材讲的新闻评论,多持体裁观,即认为新闻评论是一种体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新闻述评、专栏评论等。这就是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在很大的意义上讲,新闻评论就是媒体的声音。新媒体上的评论,大多并非新闻评论教材上讲的体裁,它常常只是网民的跟帖和转发的评论,这可称之为网民的声音。过去,媒体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声音响亮;现在网民的声音获得了主导地位,声音响亮。两者出现了声音由强到不强的角色的相对变化。这种情况并不是必然的,因为表达多并不意味着就能主导表达。出现这种声音强弱的转换,还应该从传统媒体,或者说主流媒体,或者说大众媒体自身找原因。以下这两点,是否值得思考?一是在社会注意力集中的新闻事件上说话不到位、不及时说话。回顾既往,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热议灼人的时候,主流媒体很少用“社论”这一代表大媒体声音的方式说话,这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失去职业价值呈现的机会;二是莫把对话变训话。媒介是对话的平台,媒体不易在话语之外影响受众对媒体态度的选择与接受。很多主流媒体的评论端着架子,一方面拍案定调,缺少对话和回应,放弃了新闻媒体公开讨论走向共识的态度和做法,使传受双方的共情难以产生;另一方面脱离新闻事实阐述观点,使对话的基础由事实转变为观点,这很容易受到读者援引反例的反驳。总之,在当前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共同构成的媒体格局以及因此形成的新的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针对新闻事件,用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等方式说话,是改变舆论场上“主流媒体声音稀缺”的意义之举。
记者:任何一种事物我们总是要正反两个方面的去看待才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于现在所流行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您是如何看待它们在新媒体行业中的影响?
韩立新:作为内容的渠道和形式,微信和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数量,拥有很强大的传播力,对新媒体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微信、微博等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表达信息的需求,内容生产主体多元化,关系链和场景成为影响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要素;第二,微博、微信是应用广泛的社交属性的传播平台,关系网成为传播的渠道和基础设施;第三,微博、微信已积累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第四,作为用户量巨大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营销十分活跃,拥有大量的创业机会,产生了较大的商业价值。“移动+社交+社群+新技术”的融入改变了新媒体行业的生态。
另一方面,微信、微博中信息的良莠不齐,不实信息、语言暴力、标题党等一直被人们所诟病,传谣转谣、内容低俗化倾向等问题给运营者和相关部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有效监管迫在眉睫。
记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这个概念也应运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体传播方式,有很多的优点,但也会出现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那么对“自媒体”传播平台的监管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您对“自媒体”传播平台的监管问题如何看待?
韩立新:有效监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平台运营者、管理者、用户几方的共同努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自律?如何提升运营者和管理者的他律及用户的自觉?如何在最大限度满足自媒体言论自由与维护网络安全秩序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自媒体平台运营者、管理者需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规则,完善内容和传播管理机制。关键词屏蔽等为有效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快速识别虚假信息。虚假信息的识别技术、传播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有效监管提供了相应的保障。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有效监管的基础。
记者:当今媒体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即将进入各个媒体工作的学子,希望您可以给他们一些意见或指导,谈谈他们需具备什么素质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媒体的发展变化?
韩立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许多学者和业界的负责人都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有益于人才的培养。我谈一些个人的管见,共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