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新媒体运作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作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作机制

第1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战时广告委员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美国陷入巨大的战争危机,因为战争的需要,政府和军方迫切需要解决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公益广告应运而生。

美国公益广告组织的契机,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当时恶劣的商业萧条让美国经济举步维艰,而广告因此遭受世人的批评和谴责。为了解决广告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941年11月美国广告协会和美国广告公司协会召开了联席会议,被誉为广告委员会奠基者的詹姆斯·韦伯·扬在会上进行了一个美国广告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三十分钟的演讲,让在座的广告精英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公益广告组织。他构想,广告委员会应该是一个自行筹资、对美国民众有强大正面影响作用的组织。这个想法在联席委员会引起了震动,随即联席委员会立即决定成立一个名为“新广告委员会”的组织(注:会上暂时命名,后正式命名为广告委员会),立即着手募集资金,招募员工。

美国政府当时有密使在场,他和与会代表表明了政府由于当前战争迫在眉睫,亟待动员社会力量,希望借助广告发挥更大作用的想法。广告委员会得此良机,运作的进程便更为迅速了。

1942年初,美国战时广告委员会匆匆成立并正式运行。第一任全职首席执行官志愿者是扬罗比凯广告公司的副主席切斯特拉·洛克,战时广告委员会根据政府的需要随即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广告商、广告公司、媒体的资源配置。美国公益广告的序幕正式由此揭开。

战时广告委员会精心筹划、配合政府战时需要,推出了多个系列的广告活动,主题多种多样,包括宣传战争公债、战时信息保密、号召妇女进入工厂等等。正是战时的需要、政府的利用,才使得战时广告委员会掀起了美国这场史无前例的、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系列广告运动。正是战时公益广告活动的杰出表现,使得广告委员会找到了启动全国市场的核心力量——中央政府的支持,从而在今后的岁月中,让公益广告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战时广告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美国广告委员会自其诞生之日就规划了公益广告的整体运作程序,由于战争的原因,政府的强势进入使得其改变了设计中的运作机制。因此,根据美国广告委员会实际经历的历史变迁,从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阶段分析美国广告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战前阶段:按照詹姆斯·韦伯·扬1941年在美国广告协会联会上的规划,计划中成立的美国广告委员会是由广告主、广告商、媒体自愿组成的。其运作模式为企业出资购买媒体资源,广告公司负责设计、制作公益广告,媒体公益广告。这个源自于经济危机而计划成立的民间组织的成立目标非常简单,就是解决由于经济危机而日益衰败的广告业。作为完全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其规划的广告运作机制也是合作共赢式的。比如战时美国钢铁协会、福特汽车公司、斯特森帽子公司都出资赞助了公益广告。

战时阶段:由于美国政府看到了公益广告对战时宣传、动员、组织的强大作用,在 1941年广告协会联席会议上,美国政府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其中,成功地说服广告界服务于美国政府,并正式命名该广告组织为“美国战时广告委员会”,接受美国战时新闻办公室的直接领导。

在这个阶段,美国战时公益广告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但也存在企业主体。因为,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政府公益性宣传最为火热之时,由美国企业赞助刊发的公关性公益广告也不绝于媒体,这些广告上明确标有企业标识。因此,这些广告应该归于公关型公益广告。

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目的性相当明确的“战时策略”指导,美国战时广告委员会奉命创作的公益广告都是有关战争的、明确为当前战局服务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公益广告有其特有的历史局限性,虽然总体而言是为民众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但是难以掩盖其强烈的政府宣传意图。按照当前主流认识中的“公益”定义,美国战时公益广告更接近“公关型的公益广告”。

因此,战时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存在两个层面。第一种是政府层面,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成立了“战时广告委员会”,并将之置于战时新闻办公室下,在这个层面下运作的公益广告是:由广告委员会成员会同来自美国各地抽选来的各路精英,按照战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主题;媒体配合政府宣传,捐献广告版面或者时段。据统计,光是美国战时动员购买债券这一广告活动中,企业就捐献了3.5亿美元的广告时段或版面。其实,这种媒体捐献版面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法律规定其必须履行此义务。比如,根据美国1927年颁布的《联邦广播法》,作为免费使用广播资源的回报。广播业有义务为“公众利益、便利和需要”服务。因此,这种资源回馈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种运作机制是企业层面。当时,由于爱国主义盛行,一些商业意识敏锐的商家采取“搭便车”的方法,利用宣传一些和战争有关的题材,巧妙地传递商业信息。这种“球”式的 “公关型公益广告”,是由企业出资购买媒体资源、广告公司免费制作、媒体完成的。比如,新天堂铁路局出资创作的“四号上铺的兄弟”因其宣传效果好,亮相不久便被战时信息办公室主任艾玛·戴维斯同意将之在全国媒体上广为宣传。采取这种运作模式公益广告的企业在当时为数不少。

战后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时广告委员会结束了其宣传机器的使命,更名为广告委员会,专门从事全国性公益广告的组织协调工作,公益广告的主题不是政府确定,而是接受社会申请,然后根据董事会批准进行投票表决,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票数方能通过。广告委员会主要靠广告业和媒体业赞助,成为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广告委员会在战后的和平时代里,接受了大量的社会组织、政府部分赞助的公益广告项目,真正充当起公益广告出资、设计制作、总协调的角色。其运作原则也愈加体现出广告委员会的理念:独立而不接受政府资助;从事全国性的而非地区性的;非宗教性的,非特殊性利益的宣传;保持无党派和非政治性;各项运作建立在志愿基础上;不接受不适宜广告的项目;除了公共利益超越商业利益,不接受带有商业利益的项目。

第2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广电和电信双方互相开放市场准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加快三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①方案规定,广电总局独家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广电而言,开局良好。②

(一)广播电视的优势

坚持业务融合和战略合作,参与主导融合进程和产业格局构建,发挥广电战略优势和主力军作用,这是广电业在三网融合新阶段的战略方位。对“台”与“网”关系的处理是广电行业三网融合的关键。广电与电信行业在性质任务、资本准入、内容监管方式等方面均不同,因此,必须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③广电应发挥自身内容资源、制作播出能力、公信力和控制力的优势,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以推进。

1.内容资源优势。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内容。目前电信运营商构筑的一种互联文化还需要成长,主流节目和控制权广电拥有优势。广播电视所拥有的是新闻报道与评论的独家资源,优质影视剧以及播出平台,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④将从现在来源单一的有线电视月租收费向多种盈利方式演进。付费频道、影视、电视支付、游戏、购物等增值业务都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意识形态优势。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国家的宣传部门,其舆论引导功能是重中之重,肩负宣传和公共服务责任, 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

3.网络优势。目前广电带宽可达40兆~50兆,电信最宽的入户宽带也就是4兆左右,广电网络大容量、可管可控的优势是电信无法比拟的。⑤现在,国务院已经拨款800亿元支持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升级改造后网络优势更加明显。

4.内容监管审批优势。广电可以开展电信基础业务和互联网接入、网络电视、互联网国际出口等增值业务,而电信方面目前能操作的只有IPTV。同时,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集成播控业务都需要经过广电的平台分发,电信只负责传输与分发,没有内容的管理审核权。

(二)当前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三网融合使我国广播电视及视听娱乐行业走向一个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广播电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1.全国的网络整合困难。广电网络的现状是小、散、乱,把两千个小网整合成十多个、几个甚至一个大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地方割据利益纠结,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尽快实现整合。

2.资金与市场运营经验不足。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1665亿元,而电信业务收入达8707亿元。2011年,全国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再次超过GDP。⑥资金实力成为广电的短板。同时,广电系统一直是事业单位体制,运营人才欠缺,市场经验不足。

3.视频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广电节目创新能力不足,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怪圈。

三网融合推动广播电视体制创新效果分析

(一)网络视频突破带动管理转型

2009年末,各地网络电视台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以应对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渗透性竞争。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一环,视网融合的推进对电视业的媒介形态、业务模式以及观众的收视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更需要清晰的盈利模式来支撑。

2010年试点方案通过的当年,手机媒体即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手机开始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手机视频也成了视频传播的重要途径,内容分众化趋势日愈明显。云媒体电视在2011年集中亮相,为电视媒体加速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新路径,视听新媒体展现出多种业务形态整合发展的强劲势头。⑦

视网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业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同时也为体制突破提供了借鉴。互联网渠道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结合,为广电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路径。

打通融资政策渠道,支撑广播电视产业繁荣。2010年,多个部门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细化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机制。除了进一步推进和鼓励合适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外,还提出积极利用投资资金、保险、信托、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广播影视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直接接轨。

同时,积极探索发挥产权交易所的投融资服务功能,为广播影视充分利用手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创造条件。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金融、资本市场对广播电视产业的支持越来越有力,广电产业化驶入了全新的航程。

(二)突破实践困境,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型

1.广电行业发展观念真正转变为“市场观”和“用户观”。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文化信息产业既具有商业性,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必须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供“公共物品”。将播出平台与内容制作平台相剥离,将涉及公益性、舆论导向性以外的内容制作推向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文化信息产业“商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在广电行业发展中,观念问题仍是根本性的,广电人要真正转变“市场观”和“用户观”,⑧以便跟上数字化媒介融合带来的环境变化。

2.电信与广电两大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的差异影响融合进程。从表面上看,三网融合的主要问题在于电信和广电双方的市场准入问题、利益和话语权问题,但核心问题还是整个广电行业(三网融合后的电信相关产业)在转向市场经营之后,如何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公益责任不被侵蚀。⑨

在有关融合走向上,有专家认为:要以媒介思维主导三网融合,构建一个以媒介为高地,以内容、网络和服务为骨干基础的崭新的媒·信产业,不仅是通信业与有线广电的融合,还是IT、通信、传媒三大板块的融合,是双面属性支配下的融合,这是现实国情下的现实选择。

(三)制播分离改革成效良好,广电产业实现体制创新

面对新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契机,以及其它领域的市场化步伐不断推进,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成为国有文化单位的要务,而广播电视的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在徘徊十年后,终于又被重新启动起来。

各地广电行业的发展实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不同。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从栏目、频道、全台制作部门三个平台进行,建立三种运作机制:

一是栏目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主要表现为引进节目和剥离栏目的制作经营两种形式,如旅游卫视向民营公司购买节目《美丽俏佳人》,该节目已经成为其黄金时段的收视法宝。

二是频率、频道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以频率、频道为单位组建公司,探索非公益性频率、频道的企业化经营。部分大型广电集团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SMG旗下的第一财经和星尚传媒。

三是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从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层次进行制播分离改革。⑩上海文广正式分离成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是前者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主要进行节目制作。

几乎同时,央视二套、五套与山西、陕西等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展开制播分离试点。制播分离成为加速推进广电业改革,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从制播分离实践来看,各电视台、传媒集团的运行效果总体良好,管理逐步理顺并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加大。首先是进入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跨地区联合或重组,激发企业和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推进了三屏融合,发挥多媒体协同效应,拓展广电发展空间。如东方卫视的节目既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播出,也在IPTV、东方宽频、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平台播出。以用户为核心,视频资讯传递,三屏融合。(11)三网融合后的媒体,正面临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的局面。

三网融合尽管面临着体制深层次转轨的问题,但是对电信和广电产业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各项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制播分离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广电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化,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群高速发展的推动,新的信息产业聚集也在起起伏伏中形成,广播电视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浪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媒大学郎劲松教授主持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项目编号:06BXW018)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2010年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就推进三网融合答问》,《NCTC·2010第十二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②③⑦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6月版

④姜文波:《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三网融合》,《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年第10期

⑤赵子忠:《三网融合的关键视角:用宽带战略解读三网融合》,《现代传播》,2010年第6期

⑥工业与信息化部:《2011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2012年1月

⑧赵金红:《三网融合背景下制播分离改革的观念挑战和应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4期

⑨冯欣:《文化产业语境中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之路》,《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⑩李岚:《关于制播分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北方传媒研究》,2009年第3期

第3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国有出版社同现代民营企业的合作呈现强强联合的趋势。这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自我调节的巨大作用,实现了我国出版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一、民营书业的运作现状

民营书业以民营文化公司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们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运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市场化运作,都以图书的发行销售为最终运作目的。它们有着适合自己的公司运作机制,市场化运作主要体现在民营文化工作室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

1.现代民营文化公司在选拔人才方面一直遵循着“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大多数的民营文化公司的员工都受到过国家正规高等教育,很大一部分人有着高等院校的学位证书,受到专业教育的培训,他们熟知图书出版的整个操作流程,是国内外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对现代社会市场有着十分敏锐的应变能力,能够迅速设计策划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图书文化信息,给社会和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社会和企业的互利互惠。此外,民营文化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致力于打造新人团队来进行图书出版销售,他们十分重视市场规律的指导作用,不论作者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只按稿件内容和质量的优劣来决定出版的内容,这种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些出版物的蓬勃发展。

2.现代民营文化公司都实行股份制的运作管理方式。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高度分离,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进而加强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股份制运营模式表现出了自身巨大的发展优势:第一,民营文化公司产权结构清晰明了,在公司制度、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制约下,经理人既享有高度的自,又同公司全体股东保持密切的联系,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必然。第二,股份制的运营管理方式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民营文化公司的内部机构和设置可是根据现实需要随时成立或者裁减,工作人员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的调整,因此有比较灵活自由的发展手段,使得公司的各种资源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实现公司人才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3.现代民营文化公司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程序之上的工资标准核算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员工的薪水和个人业绩呈现正相关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和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包括了员工产品的质量、数量以及对企业的其他方面的综合贡献等。而岗位责任制是一种明确各个岗位责任的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结合使用,根据每一个员工在公司中的表现来决定其个人薪资水平,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化,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

4.民营文化公司的出版理念包括强烈的市场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畅销书理念、出版品牌化建设。民营文化公司接受市场的全面监督,在出版理念的先进性上具有着国有出版企业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市场逼迫他们的忧患意识,注重图书的品牌化和畅销理念,只有拥有最大量的读者,才能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和高额的经济利益。这些因素的综合促使了民营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蓬勃发展。

二、民营书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现代民营企业的一些优势所在。民营文化公司拥有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促使其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率,大多数民营文化公司可以自由选择职业素质一流的社会复合型人才,他们熟悉出版行业的各个流程,能够很好地把握公司发展趋势,提高公司运营效果。在员工管理和分配问题上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效率优先的原则,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民营文化公司接受市场竞争,拥有强烈的市场优胜劣汰意识,注重公司的品牌化建立以及出版形象的打造,从而大大提高了民营书业的销售市场以及本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来分析下现代民营文化公司的劣势所在。现代民营书业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它们首先就是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在图书刊物发行过程中,往往遇到资金问题而被迫放慢发展速度,虽然民营书业在社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传统的国有出版业相比。仍然是处于一种散乱的发展状态,很多时候因资金问题造成公司的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现代民营书业的长远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阅读媒体相继出现,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新世纪出版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民营书业的发展还不能够跟上数字化的发展速度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三、民营书业发展前景展望

现代民营文化公司由于发展规模还不够大,没有形成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资金后盾做支持,其发展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现代民营文化公司需要同社会进行多元化的合作。比如同国有企业的合作、联合产业外的资本进行自我发展、适当引进外资等形式,来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民营书业拥有自身强烈的市场意识,在运作机制、营销策略、出版理念上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特点,但是资金不足、规模弱小、底子薄弱是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所在,国有出版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而在运作机制和市场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因此二者的结合能够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时期内,将有更多的国有出版社同民营文化公司进行合作。

现代民营书业虽然受到资金因素的影响,但是很多产业外的民营企业把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乃至以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他们看好出版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纷纷向文化产业靠拢,随着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书业必将大量引进产业外资本来进行自身的发展。此外,现代民营文化公司也可以与外资合作来进行自身的发展,当然,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可能给这种合作方式带来风险,因此民营文化业的发展对待引进外资还需要谨慎对待。然而随着国家对民营书业的关注,必将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民营书业的发展。

四、结语

第4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现有文献资料检索以及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前者包括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论文、卫生统计资料和徐州市卫生局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研究资料、计划、汇报、总结等。现场调查包括CHSC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徐州市城区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以及“徐州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的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

通过研究CHSC的健康管理相关文献,理解CHSC的健康管理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了解提高CHSC的健康管理的途径及CHSC的健康管理的研究方法。

1.2.2问卷调查

选取徐州市泉山区两家卫生服务中心(泰山CHSC、和平CHSC),对其CHSC的健康管理现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中心选取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0人,两个中心总计800人,进行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回收784份问卷,回收率98%。

1.3调查问卷

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①健康知识调查,总计16题;②健康习惯调查,总计11题;③满意度调查,总计8题。分别反映居民健康知识、健康习惯以及满意度情况。

1.4质量控制

①问卷和调查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专家进行表面效度测试,并进行小范围的预试,并抽取部分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合格后上岗。②借助行政干预,利用及时补查的方法减少无应答偏倚。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居民健康素养问卷正确率情况

青年组在健康知识正确率总计76.01%(301/396)、健康行为正确率总计72.22%(286/396),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55.41%(215/388)、60.31%(234/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

2.2居民对CHSC满意度情况

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差。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

3讨论

目前,大多数多于CHSC的研究以及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关注于现状调查,卫生人力机构及资源配置,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居民疾病负担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虽然有人提出要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加大健康教育的分量,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本文研究结合徐州CHSC现状分析,以“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平台”为样本,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功能实施以及存在问题,为改进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的目标,通过评价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以及健康技能可以提高并改进健康管理的实施,同时随着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也将为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基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组的健康素养明显高于老年组。结果符合杨秀娟,祝成红等人的报道。表示居民健康素养存在很大的年龄差异。在我国,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还很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使病患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期望通过病患自身努力来实现医疗信息的对称是不经济也是不可行的。就我国国情,可以将健康管理作为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切入点,从而使患者更好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健康管理在我国仍是新概念,国内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还不到10年,初期几乎照搬美国的商业模式,但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借鉴与创新是建立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的要素。就居民对CHSC满意度来看,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还较差。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本文对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欠佳,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检而不管”现象,未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等。健康管理事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而且需要与健康管理相配套的措施,涉及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各方面,因此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公众认知度还不高,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以及接受度。我国健康管理运作机制还处于生搬硬套模式,很多机制尚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应加强借鉴与创新的结合,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运作机制。对健康管理模式探讨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应该积极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做大胆的尝试,灵活运用理论成果寻求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管理模式。及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管理实行方式,尽早建立起有效的、适合本地区、被管理人群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加强健康管理,抓预防,治未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借鉴美国等国家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我国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贯彻57届世界卫生大会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及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卫生(健康)城市工程,为居民的健康以及健康城市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是一项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方法。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4政策建议

第5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一、面向市场,确定目标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联合投资方之所以下决心打造《时空之旅》,主要是看准上海的旅游市场。他们认为,上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流的剧场设施和日益发展的文化旅游市场,更重要的是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将给上海的旅游市场带来跨越式发展。据预测,上海世博会举办时,海内外游客将达到7000万人次。在这之前,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每年商务及旅游入境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国内旅游已超过5000万人次。面对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发展空间,上海迫切需要一台能够满足广大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国际水准、反映时代特征、代表上海水平的标志性品牌文化节目。

在此基础上,投资三方组建了时空之旅项目公司。为使该剧更贴近市场,符合境内外观众的欣赏口味,投资方邀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加拿大娱乐秀编导来进行创排。创排之初,公司明确提出文化追求和产业追求的目标:文化上力求把中华元素通过现代手法推向全世界;产业上力求打造一个面向市场天天演出的城市文化品牌。通过两个层面的追求,努力做到面向市场,受欢迎、留得下、有效益;走向世界,看得懂、走得远、有影响。

二、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时空之旅》运作机制的核心,是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造就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集商业功能的营运主体。三家投资单位中,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是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于一体的多媒体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最大的演出商,上海杂技团是中国第一个出国商演的文艺团体,20多年来共派出100多批队伍,并在国内外赛场屡获殊荣。在项目运作中,投资三方突破了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优化整合了包括传媒、娱乐、创意、投融资、营销、演艺等在内的多种资源,力求实现合作共赢。

为创排剧目,投资三方专门注册成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项目公司――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三方各投1/3,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该公司建立了新型的项目经营管理模式,把营销作为公司最高目标,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机制。一是用人签约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严格考核,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二是目标责任制,董事会与经营团队签订目标责任书,经营者个人及团队收入与绩效挂钩;三是成本核算制,控制成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新型管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公司人员开展营销的积极性。

三、找准市场,强化营销

第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时空之旅》把营销的视点放在全球,同时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营销目标定在旅游市场和商务及散客市场。坚持一手抓旅游市场开发,一手抓商务市场开发。公司营销部专门设立了旅游营销部门、商务营销部门以及网络营销部门,在细分市场的同时,细化营销目标,广开营销渠道,完善营销体系。

第二,做好专题网站。《时空之旅》专题网站,同时设有中、英、日语网页,韩文网页正在开发制作中。网站既宣传推广,又负责售票,并开通了外卡网上支付功能,国外观众可通过网站直接订票。目前,网络售票已占演出总收入的22%。利用计算机联网售票的优势,还在上海开通了40多个电脑联网售票点;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以及南京、杭州等城市开设了联网售票点;上海市内有24小时售票热线和送票上门业务;在搜索引擎上可进行“时空之旅”“ERA”关键词查询;在新浪、雅虎、上海热线等门户网站进行了专题制作。

第三,积极开拓境内外旅游市场。与上海有海外业务和国内业务的近500家旅行社主动进行了联络,并给近万名上海市导游发函或E-mail推介;通过E-mail向参加中国旅游交易会的1000余家海外买家作了推介;向日、韩、美驻上海办事处进行了专门推广;参加了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广州、深圳、无锡等国内旅游交易会和首届厦门海峡两岸旅游交易会;组织了“《时空之旅》江浙推介会”,与数十家江浙地区旅行社签约;与上海各旅行社及长三角乃至全国、境外的旅行社签约,把观看《时空之旅》列入旅游菜单;随上海代表团赴香港宣传推广,并派专员赴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推介等。

第四,大力拓展商务市场。将介绍《时空之旅》剧目的册页放入上海部分三星级以上宾馆的大堂里,并给400余家政府机关、外省市驻沪办、外资企业寄发推介信一万余封。

四、宣传推广,树立品牌

《时空之旅》项目确立之初,即采取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推广方针,把树立《时空之旅》品牌形象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公司成立了市场推广部门,制定了为期一年的宣传推广方案:一是项目未动,宣传在先。《时空之旅》首演日是2005年9月27日,而整体宣传当年5月初即已启动,媒体对项目的创排、网站开通、剧场改造、道具革命、时尚服饰等均进行了深入报道。至首演时,各种媒体已陆续推出近300篇宣传报道稿。

根据项目天天演出的特点,利用国庆节、春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假日,策划主题活动,组织系列宣传。在演出分别达到60场、100场、150场、200场、300场时,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

在宣传推广手段上,既发挥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的作用,也利用广播电视的深度报道;既做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告,也做公交车、地铁广告及户外广告。强大的宣传声势初步树立了《时空之旅》的品牌形象。

五、项目效应,初见成效

《时空之旅》的实践和探索非常有意义。艺术方面非常浪漫,让人感叹不已;技术部分挑战极限,让人惊叹不已。该剧通过时空变换使古老的杂技艺术走向现代,让观众看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时间隧道,进行了一次时空之旅。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总裁吉尔斯通过网上订票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说:“《时空之旅》与我们世界巡演的节目质量相当。”更多普通市民的感受是:“没想到,传统杂技还能这样演,既有趣又时尚。”

新华社以《3000万元打造“ERA――时空之旅”精彩献演》为题发了通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中国第一秀“ERA――时空之旅”全球首演》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了题为《改革创造新“时空”》的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杂技变身“综艺秀”》的报道;《文汇报》头版连续3天发表了《〈时空之旅〉具有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创新,传统杂技焕发青春》《“时空之旅”成功背后的管理创新》等系列报道和评论。还有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等报纸都刊登了专题报道,各类媒体报道共计600多篇。同时,美国NBC电视台、日本TBS电视台、加拿大国家电视台、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法国国家电视二台等国外媒体也都进行了重点报道。

《时空之旅》的最大启示是:我国演艺业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能够整合多种资源的集成商。《时空之旅》项目运作机制的核心,就是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造就了一个有创新能力、具有集成商功能,将开发演艺产品和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市场主体,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创作、运营团队。

在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时空之旅》的投资三方利用各自的资源,打破地域和行业的界限,创造了跨地域、跨行业股份制合作的新模式,最终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次合作是中国演艺界一次大规模聘用国外创意制作团队,一次实现国内跨地区跨行业的深度合作,一次在战略上把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运作。如果不是集成运营,根本无法达到如今的水准。

第6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CUTV是新生事物,是由国内城市电视合组建的一个网络新媒体运营实体。”傅峰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深圳广电集团的总工程师,一个是CUTV的CEO,他身份的双重性正是CUTV双重性的本质体现――由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CUTV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广电的媒体属性和产业属性向网络延伸,“打造网络上的主流媒体”。

把珍珠串起来

深圳是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筹备CUTV深圳广电用了一年的时间,时任深圳广电集团总裁、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茂亮为CUTV核心推动者之一。

2010年3月苏州召开的一次业内会议上,深圳广电集团提出建立“新媒体联合体”的倡议,当即得到多家城市台的响应。

2010年12月28日,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批文,正式同意开办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且允许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设立公司运营。2011年1月8日,华夏城市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首批股东单位由14家城市电视台和5家平面媒体组成,总股本1.22亿元。之后CUTV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共有股东单位29家,新媒体联合体成员48家。

“就看你怎么把它们串起来。”CUTV副总经理姜玉霞将各地方台比喻成散落的珍珠,她表示,由于地域特色鲜明,贴近百姓生活,深深植根于社区,用户互动深入直接,城市台的区域收视率和地方影响力通常稳居当地首位,CUTV要做的事就是把城市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媒体功能有效延伸到互联网。“将‘关注民生’作为立台之本,着力打造第一民生的互动新媒体。”

据了解,CUTV采用“总台+分台”的技术架构,拥有“内容云加工运营平台”,充分借力成员台在内容、制作、推广、播出方面的资源,建立有效机制,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实现电视台与网站互为推广、互动播出,线上线下互补配合的效果。CUTV有一整套的运作机制,完全按照市场化、公司化的方式运作;薪酬体系按照互联网市场设计,并探讨有期权的激励机制;公司团队到2011年底将达到140人左右。

广电特色与新媒体的融合

“拥有制造内容的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平台相比,CUTV的特点是共享资质,共享内容,总台与分台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用户优势、内容优势以及推广能力。据介绍,CUTV在全国各地拥有超过10000名的可用编导、主持人和记者资源,有超过100个自办频道,有每天可以上线的几百档原创栏目,每天生产超过200小时的原创内容,这些都是单一视频网站无法比拟的。

“CUTV是站在协助媒体成员台都能实现自己新媒体战略目标的角度去规划发展模式的。”王茂亮对城市台所面临的困境非常清楚:首先,在传统电视的白热化竞争中,城市台处于劣势地位;第二,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过程中,整个盈利模式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此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挑战。

对于城市台而言,做新媒体是避无可避的选择,但现实是都缺资本、人才、技术、内容、广告以及盈利模式。

“CUTV的运营模式是以传统媒体带动新媒体,以传统的运营模式带动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形成具有广电特色的新媒体融合的经营模式。”CUTV的产业模式为广告、内容制作分发、版权运营及新媒体四足鼎立。

CUTV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视频广告,其优势在于网台融合,电视广告与网站广告同步推进。总台经营全国市场的广告,分台经营各地的地面广告,当有分台所在地的客户看中总台的广告,或总台的客户想在分台进行投放时,双方可互为。“总平台整合广告资源,扩大广告价值,使分平台形成竞争力,反过来分平台的特色资源,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必将成为总平台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内容投入上,CUTV的民生新闻、专业内容等都来自各个成员台,网动把品牌栏目、品牌资源移植到互联网里,不会形成成本增量;85%的成员台采取了新媒体网站与电视频道融合运营的做法,形成了一个有鲜明新媒体特色的电视频道,融合成本极低。

加之,城市台间观众互不交叉、可以进行精品栏目交换的特点,预期内,依托合作,各媒体的频道收视率会快速提升,继而带来广告效益的增长,之后传统频道可以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广告产品的套餐营销,带动新媒体平台的收入增长。

第7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华夏基金团队的过往业绩、公司股东调整以来的举动、王亚伟和范勇宏离职前后的公开言论以及媒体和业界的解读都表明,公司股东与管理团队在自身利益上的权衡、分歧与博弈,最终决定了人事的变动和业绩的走势,而信息披露更加自由、运作机制更为市场化、投资决策掣肘更少的私募机构,似乎是深感“公众过于关注、被迫远离市场、维持业绩力不从心”的王亚伟更合适的归宿。

创建ChinaVenture投中集团以来,我亲历了国内VC/PE行业多年的发展变化,圈内的人迁也此起彼伏,但归纳投资人离职跳槽的本因,无外乎职业发展空间、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这么三条――通俗地说,就是能做多大、谁说了算、如何分钱。

与其他行业相同,投资人也是肉眼凡胎,做投资也是打工创业,在以人为本、因人成事的投资行业,不论身在公募还是私募、从事证券投资还是股权投资,这三条均须谨慎处理,其中任何一条产生了分歧,都难保团队的长期稳定和业绩的持续增长。

以此视之,王、范二人的挂冠而去就相对容易理解。证券或者PE基金的管理者虽然掌管亿元计的资金,拥有决定股价走势和企业命运的力量,但大部分情况下依旧属于职业经理人,要服从于股东和基金出资人的资本意志。在股权结构或相互信任存在隐患的情况下,出现分歧就必然有一方要做出牺牲。

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后,在引入新股东、改组董事会、提升基金管理规模、调整投资策略等重要问题上采取强势态度,是为决策机制受干扰;华夏基金成立14年来,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分红785亿元,为股东创造198.28亿元(200倍)的投资回报,而由管理层间接持股的华夏人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却最终被叫停,隔绝了基金团队通过股权激励分享公司成长的期望,是为利益分配难变通。

无独有偶,国内PE行业目前也存在不少类似现象,使得投资人出走。

职业发展空间方面,有的机构由主管合伙人独掌大权包揽一切,导致其他成员缺乏话语权和心理认同;有的机构过度依赖明星投资人,忽视了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有的机构唯业绩至上、鼓励内部竞争,缺乏良好的风控体系与稳健的企业文化。

决策机制方面,有的机构决策流程漫长复杂,外资机构需要将项目报送全球总部审议,本土机构甚至需要管理公司股东和LP批准,从而难以适应国内多变的竞争环境,错过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

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有的机构利益分配不公,股东获得大部分基金利润,令优秀投资人难以实现与业绩相匹配的回报;有的机构团队层级间薪酬水平过于悬殊,造成人心不稳……

第8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难题一:运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创新

作为社会法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或缺的。县(区)级新闻网站,基本上是定位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其主要功能是“做事”,为公益需要而做事,其经费来源于财政全额拨款,所有盈利应予上交。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盈利多少是个不确定量,这个盈利也跟网站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不相挂钩。于是,就会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盈利多少一个样的工作惰性。

事实上,很多时候,运用商业手段进行公益服务可以把公益事情做得更好,也体现网站人员的工作绩效。绩效要求回报,是自然的。而目前的工资制度,全国许多地方同浙江类似,基本上是把绩效参考公务员的工资制定的,同等条件下,事业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本上就是公务员的80%左右。这就束缚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体制问题各县(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亟需以创新的方式突破。既要保证单位属性的公益性,又要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在机制体制上适当放开,科学监控。

同时,要突破这一难题,还需要一个衡量单位与个人绩效的科学评价体系,对照公务员的一般工资水平,制定出一个事业业绩的基本标准,根据业绩,分别对应不同层级的绩效工资,并把这类绩效与网站盈利收益相挂钩,再把盈利与公益服务满意度相挂钩,形成一个绩效、盈利与满意度相互契合的三维工资结构。“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是岗位设置、薪酬或绩效工资制度、福利制度、养老制度等工作动力机制方面的改革。”[1]这就需要各地根据网站发展水平和业务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形成科学化的运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难题二:本地新闻特色如何凸显

县(区)级新闻网站的优势,首先是要走本地化道路,突出地方性。要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资讯平台,做好本地新闻,让本地新闻唱主角。其次是坚持重大新闻地方化,外地新闻本地化,做好重大主题重大新闻的落地报道。要紧扣主题,多渠道多角度地挖掘一些本地与此相关的人和事开展报道,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实现重大主题重大新闻的地方性解读,第一时间予以报道。第三要坚持本地新闻权威化。县(区)级新闻网站是宣传部门主导网站,一定要成为地方新闻权威可信的网络首发机构。要加强原创报道的组织,增强采编力量,通过博客、播客、BBS等,设置话题,大力挖掘整合网友原创新闻。同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获取和权威说法和声音。

本地文化、旅游等乡土元素,县(区)级新闻网站大多以频道形式予以报道。这一块除要大力强调地方特色外,还要不断挖掘内容深度和广度,丰富表现形式和说明符号,做到精细化展现,加大页面“厚重”感,形成乡土频道精细化。例如,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的秀洲新闻网的“画乡风采”、“曝书亭”、“小村官在线”等栏目,就注重加强了这方面的精细报道,成为一大特色。

难题三:探索性新闻平台的打造

县(区)级新闻网站立足本地实际,打造探索性媒体平台,要与县(区)人大、政协形成联动,以专题调研为抓手,将两部门的建议意见和调研成果等化作媒体跟踪探索的议题,通过媒体的视角进行挖掘,再通过新闻调查的形式报道出来。这样形成的稿件,既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前瞻性,又具有媒体监督的推动性,能使新闻报道发挥最大的实践效应。例如,秀洲新闻网与区政协、区人大联动分别推出的《把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全力打造平安畅通新秀洲》、《人大: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油车港生态建设秀色渐现》等探索稿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其次,宣传部门理论科室和各地党校基本上有针对本地实际展开的课题研究,实践性很强,也有不少新观点新思路,这同样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资源。这些课题通过媒体的参与,带动网民互动,能够更好更快地对理论应用价值作出客观评估。

在探索中要形成以重点现象调研、实践课题探讨、新闻督查推进、网民互动验证四方联动的探索格局,有效地发挥各个层面的联动效应,形成科学的推进机制,这样才可以发挥好县(区)级新闻媒体的中枢作用,使相关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也可以使自身的社会效应得到进一步凸显。秀洲新闻网近期推出的《找准农民画发展突破口做大做强画乡品牌建设》、《新居民融合:洪合范本探新路以缘化人有情有义》、《“创富”与“创优”的求索――南梅村创先争优调查》等探索性稿件,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难题四:网络问政如何有问必答

网络的泛传播效应,已经逐渐模糊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界限。在新时期的媒介环境下,县(区)级新闻网站更要加强引导,搭建舆情沟通交流平台,加强与相关合作站点建设,争取共赢。现实中,网络舆论的中心往往涉及当地人和事,当地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及时权威报道,搭建一个顺畅及时的舆情沟通交流平台。

在网络对话中,要充分尊重网友意见,对民意保持足够尊重,建立与民意良性的互动,使网络真正成为反映民意、传递民声的平台,这是每个县(区)级新闻网站的社会职责。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要及早介入,将事情的本来面目负责任地告知网民,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将相关单位的答复第一时间上网,从而牢牢掌握话语主动权。

对网友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若关系区域发展大局,对党委政府工作有重大影响或积极促进作用的问题,要通过舆情专报的形式上报主要领导。其次,县(区)级新闻网站要注重培养网评员队伍,组织互动交流,积极创造直接交流的机会。如邀请部分领导就某一个主题与网民视频对话,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即时反馈网友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舆论发展。

近年来,各地在“网络问政”上做了不少尝试,如:宁波镇海区的“雄镇论坛”、“民生快递”等成为热门议政性论坛,浙江在线的“问政零距离”推动官员网民互动常态化。尤其是“网络发言人”运用网络语言与网民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使政府部门与普通网民成为“网络熟人”,畅通了网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强化了网络引导工作的主动性。[2]这些经验都为县(区)级新闻网站发展取向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要把这项信息时代的“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难题五:多媒介融合大文章怎么做

伴随着信息产业领域的改革,各类媒体融合的趋向越发明显。这其间,媒体的融合状态至关重要。影响媒体融合状态的核心,是媒介技术与内容的属性融合。“未来的媒介融合发展要以技术融合为先导,以内容融合为着力点,以人与媒介的和谐相融为终极诉求,营造文化与审美的和谐语境,发挥制作者解构与重构的人本潜能,这是当前媒介融合的突破口。”[3]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飞速提升,大媒体系统已然开始融合构建,手机、网络、报刊、广电等多媒介融合之路将漫长而充满生机。

对县(区)级新闻网站来说,创新模式搭建区域商务运作平台,加强对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电台等媒介新闻的整合,与手机终端联动,从网络的角度出发,注入网络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互补的传播效果。例如手机报、在线读报、在线TV、在线广播、手机TV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媒介融合方式。

县(区)级新闻网站要增强资讯的实用性,要多有特色的地方信息和适合网民口味的、对网民有用的资讯。要深度开发和挖掘本地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本地生活信息的数据库,了解和消费趋势,与开展分类广告业务良性互动,也为开展移动增值服务积聚“能量”。碎片化、同城性为县(区)级新闻网站分类广告的开拓提供了商机。网站与小城市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融为一体,共振效应不可估量。开展各媒介融合后的增值服务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将成为县(区)级新闻网站积极选择的发展途径。

纵观媒介发展的历史轨迹,媒介之间是不断融合与超越的,更新换代并不意味着媒介属性的消亡,新的媒介属性融合了老媒介的属性,才使得新生体获得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形态与特性各异的媒介,在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既有着符号战争、文化污染,也有着互补促进、融合共生,但和谐的营销结构尚未完成。县(区)级新闻网站要及早找到准确的定位,掌握好发展的主动权,走出适于本地发展的融合新路。

难题六: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的建立

县(区)级新闻网站的地理特性,决定了其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几乎可实现无缝对接,无论是网民普通的交流,还是商业运作,都具有独特的路径和魅力。基于网友的忠诚度,信息数据的丰富,以及消费需求的分析和了解,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不妨尝试进行网上拍卖,网民可以用论坛币参与拍卖,以此来推进网民体验,并带动更多网民下单订购,从而促进网购一条街中的品牌实体店的销售。[4]

经常访问县(区)级新闻网站,特别是访问论坛、博客、播客的网民,以本地的居多,其所处环境有诸多相似之处,所碰到的问题诸多相同。对网站来说,一方面要做好网络问政的工作,满足其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主题策划,不定期地搞些互动活动,满足其娱乐性需求。交互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县(区)级新闻网站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甚至面对面对话交流,使网站工作人员和网民不仅是线上的朋友,也是线下的朋友。有了相对稳定的网友队伍,互动栏目的人气也就有了保证。

作为延伸和深入,县(区)级新闻网站的同城优势可以使线下活动成为常态。通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推动,形成一定的互动业务机制,如爱心网友评选活动、网络时尚摄影比赛、网上婚礼秀、网友救助活动等,都可以作为特定时期或与特定部门联合举办的常态互动活动。当网友数量发展到一定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组建网民组织,如爱心志愿者组织、文明巡访团组织、影迷俱乐部等,以进一步增强网民的归属感,扩大网站影响力。

注释:

[1]竹立家 :《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述要》,人民网,

[2]胡笛等:《直面“网络问政”的考验》,《宣传半月刊》2010年第5期

[3]张兆利:《论媒介融合的突破口》,《国际广播影视学刊》2008年第12期

第9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平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人权意识的觉醒。对妇女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一个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少数人群体的全球性难题。针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许多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制度并在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司法实践中运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北京95“世妇会”后,家庭暴力问题才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至今还没有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现存的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笼统,难以操作,导致实践中对受虐妇女的保护和救济力度不够。不可否认,截止到目前我国仍处于反家庭暴力的初级阶段。

一、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现状

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其中95%以上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近年来,国内家庭暴力已经呈现出多发和高发趋势。有资料显示,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家庭暴力上升了25.4%。施暴者往往手段残忍,迫于施暴者的,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不敢回家、不愿回家。遭受家庭暴力之苦的妇女基本处于求庇护而不得的境地。在此情境下。我国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家妇女庇护所,是在1995年9月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之际创建的。它是由湖北武汉侨光调料公司的经理、女企业家张先芬投资兴建的,名叫“新太阳女子婚姻驿站”。随后,全国各地的妇女庇护所陆续成立。然而,这些庇护所并没有“兴隆”起来,一边是庇护所“门可罗雀”,一边仍是受虐妇女“庇护无门”。

(一)庇护所“寿命”普遍较短

我国第一家妇女庇护所“新太阳女子婚姻驿站”开办后不久迫于各方压力,便不得不解散。1996年,上海南方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由于无法注册,仅成立两个月就关闭了。吉林省永吉县家庭暴力避险中心,在开办一年多后,由于借用的房屋被收回等原因停办。湖北孝感妇女儿童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开办一年多停办。近年,各地常有庇护所建立的消息。但很快倒闭的消息也如影随形。于是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妇女庇护所,称它是“风中之烛”。

(二)接受庇护的受虐妇女数量极少

2003年6月,宁波中兴社区成立浙江省第一家妇女庇护所。给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免费庇护。近半年时间里,去那里寻求庇护的只有一人。同年11月25日开业的江东区阿林妇女庇护所,开业后还没有一位妇女要求接受庇护。2002年lO月17日大连市反家庭暴力避救中心正式挂牌,但半年过去了,前来投诉的1600多位妇女却无一人人住。2004年,位于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清缘里社区的妇女庇护所,作为京城首家、也是全市惟一的一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暂住帮助的庇护所,挂牌一年以来竟还没有接待过一名受虐妇女。

(三)庇护所设施不健全、服务不完善

完善而健全的庇护所,不仅要保障受庇护妇女的基本生存条件,而且要能够向受庇护妇女提供相应的法律帮助、医疗帮助、心理帮助和技能帮助。不仅能够医治她们受伤的身体还要安抚她们受伤的心灵,帮助她们分析现状,讨论今后生活的长远计划,并让她们看到安全稳定的未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妇联、司法、民政、医院、劳动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我国现行的庇护所多为妇联组织牵头成立的,在实际运行中,资金缺乏成为妇女庇护所正常运作的一大障碍。据辽宁省妇联相关人士介绍,在全省各市创办的21个庇护所中,有六成面临尴尬:很多房间里的被褥、洗漱用具、电视、书籍等用品,都是靠社会捐助的,条件非常有限。由于资金缺乏,宁波中兴社区的妇女庇护只能借用社区内的志愿者家庭作为庇护场所。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能力为受庇护的妇女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无法取得受虐妇女的信任也就不足为奇。

(四)庇护所的私密性较差

我国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成立时往往声势浩大并会挂上明显的标牌。遇有受虐妇女寻求庇护时更是媒体采访报道不断,受虐妇女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她们希望获得暂时安全、安宁生活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如,南京市下关区小市街道妇幼庇护所成立时几乎南京所有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挂着“妇女、儿童庇护所”牌子,每次一有人到这里住,就像是个焦点一样,大家都来关注,特别是媒体。这么一曝光,已有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更多。

(五)庇护所缺少法律保障和规范运作

由于我国暂时还没有为受害者提供家庭暴力庇护场所的相关法律规定,因此,由妇联和其他相关部门组建的庇护所没有合法的身份,缺少法律的保障,生存空间狭小。庇护所有妇联牵头,依托企业成立的,有设在民政部门的,有设在社区的,由于庇护所的模式不同,在日常管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各自为战现象普遍。

二、境外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扫描

据悉,西方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运动最早始于英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国有500个妇女和儿童针对政府停止对学校儿童供应免费牛奶一事示威,得到很大的社会反响。其后,她们便经常定期会面讨论妇女遭遇。当她们发现许多人家中存在暴力行为时,便创议为受虐妇女开设避难所,并于1972年在伦敦首创了“妇女庇护所”。英国妇女救助联合会作为英国全国性的致力于消除家庭暴力、支持和帮助受害妇女的福利组织,在妇女社会救济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反家庭暴力起到了突出的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现在该组织拥有250家庇护所,为在家中遭受暴力的妇女提供安全的食宿、实际的和精神的支持以及法律和福利权益的帮助,并开展妇女援助全国帮助热线业务。

美国的受虐妇女运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1974年,明尼苏达州的妇女宣传者组织开始尝试为受虐妇女做事。两年后,两个过去曾经受过虐待的妇女在波士顿开办了“过渡房”,这是美国避难所的雏形。其后,避难所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此外,美国还设有全国反对家庭暴力联盟和国家联盟等管理机构。美国的“妇女庇护所”是一种非营利性质、专门为受虐妇女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受虐妇女在这里不仅可以在生活上得到暂时的帮助,也会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得到很多辅导与支持,提高自信和谋生能力。被丈夫殴打、又没有地方躲避的妇女,可以申请来庇护所,庇护所为这些妇女提供一切吃、穿、用、看病等,受虐妇女甚至可以将来成年的孩子带来一起生活。庇护所的地址是保密的,要去庇护所的女性可以打电话给警局、社会服务部门或24小时热线寻求帮助。庇护所一般可以暂时居住68周。现在,美国各州类似的保护受虐妇女的处所有2000个。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约100个妇女庇护所。其最早的两个庇护所成立于1975年。所有庇护所都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开放。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标志和门牌,其地址和电话也是保密的。庇护所还向不住在庇护所的妇女及其子女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或者,电话咨询服务,并与不同的社区组织合作,提供个案转介和这些组织所没有的服务。另外还致力于维护受虐妇女的权益,以及夫妻暴力的宣传和预防工作。作为妇女庇护所网络的一个补充,还有一条专门针对夫妻暴力的紧急求助热线,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向公众提供免费、匿名、保密的电话服务,主要是即时告知受虐妇女哪些庇护所有空闲的床位可以入住。这一服务始于1987年12月,目前由司法部资助。

三、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平台构建

解决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庇护问题,远非建立受虐妇女庇护所这样单一、表面的解决办法所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从立法司法、社会意识、理论制度、运作机制等方面首先为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庇护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在此平台之上受虐妇女庇护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国外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的成效以及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的尴尬都是很好的例证。

(一)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

法制社会,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我国已经签署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等国际公约,又是《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文件的承诺国,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家庭暴力。而真正履行我们所承诺的国际义务就必须将承诺的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在此背景下反观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最为关键l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缺位,而且散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中法律规定,也大多为宣言性规定、操作性差,且主要停留在对施暴人的事后制裁上,对暴力行为持续发生过程中受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则缺乏有效的措施。尽快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构建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家庭暴办防治体系,强化执法机构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细化对受害人救助和施暴人制裁的程序和措施,增强可操作性,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制裁家庭暴力行为、保护和教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已是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

我国《宪法》第48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l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也都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家庭本位”等观念根深蒂固。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决定了实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向现实中的男女平等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实质上是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观念的外化问题。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殴打妻子被认为是“管教妻子”的沿袭以及把处理家庭暴力案件认为是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点依然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案件法律干预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对暴力一定程度的纵容和助长。在全社会推广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澄清对家庭暴力性质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对实现男女平等从法律到现实的转变,根治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顽疾至关重要。

(三)引进受虐妇女保护相关制度理论

1,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

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是指在特定情形下,经当事人诉请,法院可以裁定强行中止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对共有财产加以分割,实行分别财产制。法国、瑞士等国家都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特定情形下允许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解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丈夫没有个人财产,而受虐妇女又不愿选择离婚时,其人身受到伤害的赔偿由夫妻共同财产赔偿的荒谬。实现婚姻非解体情境下的受虐妇女人身伤害公平赔偿问题。

2,保护令制度

保护令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有效期间内禁止家庭暴力施暴者靠近处于危险中的妇女及子女,并强制其限时搬出申请人的住所。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令制度。保护令制度,可以为受害人及时隔离施暴者,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和再次发生,有效维护受虐妇女的人身权利。

3,“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最早由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医生提出。他认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虐待的女性会产生一种无法摆脱施暴人的心理,一旦当虐待超出她们的承受能力而杀害丈夫时,其专家证言可以作为该妇女的行为系正当防卫的证据。“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可采证据最早被用于加拿大的司法实践。“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而被迫杀夫的受虐妇女得以无罪释放,减轻或从轻处罚找寻到了理论依据。

(四)建立多部门合作的运作机制

英国伦敦以哈默史密斯和富尔海姆区为试点,经过长达4年的努力,创建很多机构合作、团结一致反对家庭暴力的运作机制,并开始作为对付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而被人们接受。我国的反家庭暴力运作机制应借鉴英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检、法、司、卫生、民政、劳动、妇联筹多部门合作的反家庭暴力运作机制。不仅要明确各部门在反家庭暴力上的职责,要求所有与家庭暴力救助相关联的部门都必须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同时要强调所有相关部门必须团结协作,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合力,遇到任何类型的家庭暴力事件都能在工作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受害人四处投诉、求助无门的现象发生,同时为受害人提供最有效的援助途径,减少受害人的求助成本,防止低效率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对受害人服务的无障碍接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