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出现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 会计电算化 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获取会计信息、强化会计监督的全过程,它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获取会计信息的全过程。医院电算化实施意义是:提高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水平,实现了会计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会计人员的解放,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了误差;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提高效益;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促进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变革。但是,由于现阶段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为了使医院会计电算化健康、有序的向深层次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于改进。
1、发挥财务管理、分析职能不够,不能及时为医院管理决策层提供分析材料
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有些医院在会计电算化方面仍沿用传统的会计流程、方法,财务核算集中在简单重复性的事后核算上,包括医院收入、费用报销的录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做重复的工作。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能、管理职能没用充分发挥,而财务核算因为没有新的技术支持而不够完善。
2、事中控制不足
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由于财务工作集中在事后核算环节,缺乏事中控制,由于没有对事中控制给医院的经营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医院以制度的方式对事中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在缺乏事中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制度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如医院的预算管理,各项经费年初都作了预算,但在年度中按计划执行起来,在医院电算化软件中如缺乏相应的事中控制,则预算执行就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的问题有收入、费用的不能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费用过大,预算执行出现较大偏差,医院经营容易出现赤字,产生经营风险,从而影响医院的整体经营活动。
3、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不完善,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一些医院在购入电算化软件时,没有认真考察,购入一些小公司开发的电算化软件,电算软件的功能不完善,如,①没有系统日志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全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②软件授权功能、内部控制功能不完善,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医院重要的财务数据,以达到舞弊目的;③数据库无加密功能,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也比较弱,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一个只具备简单数据库知识的人就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④还有一些软件为了占领市场,缺乏职业道德,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反记账、反结账等功能,将导致财务报表与账务数据的不一致,财务数据不真实,这些都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可靠埋下了隐患。
4、电算化软件使用中不认真按照财务流程、软件流程来进行操作
在医院的财务电算软件操作中,一些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月底为赶做报表,电算化软件操作中没有按照对账程序对货币资金、往来款、医疗收入、固定资产、药品等进行对账,提前结账并编制财务报表,后发现出错,导致财务数据的不真实。
5、电算化系统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
医院电化系统未能专机专用,其他部门人员共用计算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存在漏洞;没有安装高效实时监控杀毒软件,没有有效措施防范“黑客”的攻击,没有定期杀毒,被病毒感染导致瘫痪;没有安装UPS,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口令管理不规范,口令未做到保密;软件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授权随意,没有按照规定应有的权限设置,导致舞弊现象容易产生。
6、财务人员的电算知识与网络知识有待提高
医院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精通,但是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电算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极其有限,不熟悉软件某些功能,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会计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不系统,如电算化软件中已实现的功能却不了解不会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又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单位日常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7、电算化软件无标准数据共享接口,很难实现信息共享性。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电算化软件往往只是从本单位的目前需要出发,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电算化软件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核算出来的会计信息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年终报表软件填报还需依据财务电算报表中的数据进
行手工加工计算填报,而不能从财务电算化软件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医院账务系统不能与医院的HIS收费系统、医保等系统联网取数,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核对。
1.实现电算化。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中的专业化财会软件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应用,这就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实现了电算化,极大提高了财务会计的技术手段,从而使得其在记账、算账、报账、付款等环节都能够提高速度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为企业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使得财会人员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于财会工作中需要整理、分析和研判等技术含量更高的财务工作,从而给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财会信息支持,电算的实施,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使企业工作简单,并且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
2.实现网络化。
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工作势必会在工作效率和资源共享方面有着更大的突破。通过使用网络,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共享性优势来为其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上报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得人和时间都得到了减少,并且从数据的客观性、透明性和准确性等各个方面都给与了保证。另一方面,网络的出现,使得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传统式信息传递速度、范围、领域等方面的局限性得到有效抑制,能够快速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并通过新型即时通讯平台的使用给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沟通交流和信息占有量都有大大的提高,并实施了动态化的实时财会监控,提高了决策方案优化选择的速度性和准确性,并且也极大的缩减工作的时间,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还能有效的保存,以便日后的查阅和核对。
3.实现了网络会计化。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所进行工作的大环境有了全新的变化和发展,这就使得,在这样使得网络会计应运而生。它是互联网网络为操作环境,并通过物联网网络完成相关交易和确认等会计活动,使得各企业财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进行诸如报账、查账、付款等一系列会计活动,极大改善了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效率,节约了企业人力和财力,还能很好的加强企业的管理,使整个会计工作系统高效。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会有着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中除了以上所谈论的积极影响,它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由于虚拟货币等网络化的经济形式日益盛行和使用
就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本身也在这种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中日益变得模糊化和不易于辨认,因而,就会在利润、费用、收入、负债以及资产等财务会计要素出现难以确认的问题而最终导致会计核算等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的后果,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负担。
2.网络经济条件的财务会计工作通常使用的是电子凭证等电子单据性来进行操作和修改的
这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而,在出现经济责任时就会由于这种缺乏有效标示的电子单据等操作不能进行有效地追责。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高手或是黑客的兴起和猖獗,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或是财务会计系统经常互受到他们的侵袭和攻击,从而通过网络漏洞来篡改了很多关键性的财务会计信息,造成了很多不可避免的损失。
3.如前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安全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问题并日益成为了困扰其正常工作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然而,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相关责任的追究却显现出了力度上的不足。与传统会计中出现的信息风险相比,这种由于网络安全所引起才财务会计信息风险往往难以界定,即便是界定后也会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使得对于其的责任的追究缺少法律支撑,降低了对于其的应对力度。
三、针对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针对以上对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工作中问题的分析,以及现在社会对网络经济下的财务工作促进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建议。
1.要加强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理论及应用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财务会计也在其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使得其在理论发展中的也日益在显示出网络经济的特征,例如:关于货币计量的假设与现实情况更加接近等等。并且,网络日益深入的过程中,会计方法也更加多元化,通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多种核算方法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使得财务会计的多样化,提高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等工作效率以及准确性,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和需要。在此过程中,网上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也更加多元化,包括财务数据信息和非财务数据信息,货币数据信息和非货币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等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这些都是网络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总而言之,在网络经济背景之下,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以多元化的财务会计理论及应用为基础,使得各种数据信息并存和共享,实现其在信息来源、获取途径、应用部门等各个方面得到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发展。
2.要加强网络安全及管理,为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发展和应用提供充分条件。
为此,一方面要在数据输入方面和数据处理方面狠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软件安全上狠下功夫。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在网络经济环境背景之下,很多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等业务往往是交叉进行的,这就使得数据录入失误之后,对于其的处理也会由此产生影响,到了后期出现问题时就会很难以查找原因,从而使得整个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信息在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首先严格控制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录入关,加强对于信息数据的校对和复合,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信息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在信息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集中分散式的方法来对各种信息数据业务进行处理,统一将这些处理后的信息数据送由服务器统一处理并进行相关数据库的分类保存,以备后期使用。而对于软件安全的加强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文件加密、属藏、登陆权限设置等多种方法来共同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在共享区域中的安全性,避免诸如随意或是恶意删除以及破坏等问题的出现。此外,对于财务会计网络系统软件还要做好预防性检查工作,进行相关应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这对于发生意外后立刻恢复数据信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3.充分发挥网络便捷性对于财务会计服务的优势。
网络便捷性对于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来对于企业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的各种数据给予共享和使用,提高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其对于信息数据的掌控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息使用有效性。还要积极发挥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动态管理优势,对其电子货币、电子单据、电子结算等都要进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提高其核算的前沿性。以便增加企业的效率。此外,网络财务会计软件还 具有自动生成功能,那么,就可以进行充分利用,这就使得诸如财务会计报账等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获取、分析、生成、共享、传播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及时性的完成。
4.对于内部监控和外部法律法规监管都需要进行不断建立和完善。
一方面,针对网络经济条件的具体特点来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监控体系和机制进行建设和完善,通过利用互联网动态化来实现实时监控的,尽早发现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中可能存在安全患,及时给予纠正和避免,加强监督和检查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和减少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明确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活动后果责任追究制。
四、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财务行业的不断壮大,财务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利益,还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跟财务有着密切联系。ERP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ERP,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1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ERP是指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企业的资源管理包括指人力资源、财务、成本、库存、销售、生产、采购等管理方面。ERP是将企业的内部资料进行整合规划,达到最优的组合,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最高利润。ERP是将人力资源、供应链和物流、财务管理、客服和销售、生产管理这五个模块进行整合。在ERP工作中财务管理是核心环节,是与其他模块联系控制的主要部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要保证ERP在企业中能顺利进行,就一定要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施ERP系统的企业都对财务工作非常重视。
2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企业使用ERP的基础条件缺乏
我们国家大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标准规章制度,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会计资料和报表不完整,人力资源、供应链和物流、财务管理、客服和销售、生产管理这些方面的财务管理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信息及时可靠,科学合理,若这一条件企业无法满足就不具备实施ERP 系统的基本条件。
2.2 原有的财务系统跟新的ERP 系统整合难度系数高
传统的财务系统在财务资料的整理方面都是使用财务软件进行核算,但是传统的财务软件跟新的ERP 系统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攻破。新的ERP系统中含有财务模块,这个模块可以运行全部的会计业务工作的核算,还可以将部分业务信息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当中,让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更好的搭配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工作人员都习惯了传统的财务软件,一旦更改系统,就要开始学习新型的系统。在使用ERP 系统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系统故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财务工作,还无法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一问题给ERP系统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难度。
2.3 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
财务工作人员大多不具有太高的文化素质,但是如果运用ERP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把握,能够熟练运用IT技术。但是我们的财务工作人员对ERP系统的运用能力还达不到,并且不善于创新,不能及时学习新知识,延误了ERP系统的进程。
2.4 ERP系统在后期维护过程中成本投入过大
很多企业无法承受ERP系统的成本投入,尤其是后期投入过大。在ERP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不仅有软件的安装费用还有很多软件许可费用以及二次开发的费用,这些费用对ERP系统的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
3 ER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优化措施
3.1 做好ERP前准备工作
ERP工作之前需对财务工作进行摸底考察,并且对财务工作设备和使用材料进行检查,保证财务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要有合理的指导性财务工作文件。只有这样在进行设计财务工作时才不会出现错误。工作人员态度要认真负责,每一步都要进行详细规划,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ERP系统的运用有着重要影响。在工作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激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和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责任到人,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3.3 提高财务工作水平
为了能够达到ERP财务工作标准,需要在财务工作过程中选取最优技术和财务工作方案,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效益,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和误差的出现。对ERP系统进行及时检查升级,保证财务工作过程中系统能够顺利运作,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4 创新财务管理系统
每个企业的需求不同,管理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在进行ERP管理模式过程中要满足不同需求和不同的管理标准,需要不断更改调整功能模式。ERP系统的特点是就是个性化,要根据需求和创新不断改变,解决各种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财务共享 资金链 风险控制 体系
财务共享与资金链风险控制
(一)财务共享理论
财务共享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共享服务理论,该理论在1993年由Robert Frigo和 Stephen Behrens提出。财务共享是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节约管理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务共享包括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信息共享、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信息共享、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信息共享、绩效制度与激励信息共享、战略管理方面共享等内容。
(二)资金链风险
资金链是企业发展的血液,资金链的稳健性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企业资金链风险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投融资决策、不合理的资金配置、不合理的资金管理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资金链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筹措风险又称为举债风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资金链风险。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借债或者融资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和配置不当,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筹资风险从某种意义来说,是资金链风险发生的源头,因为企业一般都是从融资活动开始获得资金的,因此在筹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不然就会产生筹资风险。二是经营性资金损失风险。例如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资金损失。三是投资性资金损失风险,不合理的投融资政策,会导致产生投资性的资金管理风险。四是流动性风险包括了变现能力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两个方面。资金链风险控制就是要严格规定资金链在运行中的各个形态,保持合理的资本形式,从而减少由于企业资金不正常、不合理的流动而带来的变现力风险与偿付风险。产生流动性风险,极易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三)财务共享在资金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信息时代对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在一个信息通畅,高效整合的环境下进行财务流程再造,进行资金管理模式创新等工作。财务共享打破了企业尤其是集团性企业由于内部分割、线条式管理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财务共享最主要的是信息共享,财务共享在资金链风险的控制上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加强资金链操作性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应收款据库管理和现金的运用;应付账款的管理,包括应付款的付款和数据处理、合规审核、服务供应商及产品的账款对账等;账单和税务发票的管理职能,包括账单数据的质量与检查、税务发票的制作和发送;还有固定资产和折旧的管理;工资支付的管理等。二是加强资金链内外部管理控制:企业相关利益者需要关注企业资金链的稳健性,因此需要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和相关的报表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尤其是现金流量表等分析。而财务会计的职能,则包括总账会计的维护、总账会计的事项登记和记录、结算和合并等;管理报告的职能,包括企业预算、成本分配与管理、滚动预测、标准化报告编制、审核与分发、盈利能力、管理报告生成等;此外还包括企业合规的监控和执行以及内部控制。三是增强资金链的战略规划性:规划分析,包括现金流规划、集团战略投资预算与战略规划、成本模型分析、财务计划与分析的合并;企业纳税等。
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链风险控制意识单薄
资金链风险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资金链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或者说是有些企业认识到了资金链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是不知如何更好的控制它。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业务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资金链的安全性,对一些潜在的意外情况缺乏足够的警惕性。事实上,资金链风险控制对于企业整体应变能力要求极高,即使只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导致资金链崩溃,而产生资金链风险,因此漠视资金链的结果必然导致企业土崩瓦解。无论企业是否一直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重视资金链的识别与控制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
(二)不注重财务共享导致资金链风险控制不力
资金链风险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资金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资金链风险控制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单一环节风险的控制,而没有实现整体性的控制,也不重视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应收账款的风险可能是由于存货过多而引起的,而存货过多很可能是由于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的预算有误造成的,因此企业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资金链风险的控制。目前我国诸多企业在资金链风险的控制上仍然有巨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投融资环节,更应重视对资金链风险的控制。
(三)对市场与政策的变化应对不足
资金链是连接企业内外部的链条,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运行还是外部交易,大多是由资金充作连接的纽带,因此资金链是一个连接企业内外部,实现企业与外部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市场与政策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变量,将对企业资金链稳健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2010年我国中央政府针对房地产企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的波动,进而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运行的稳健性。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更是缺乏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变能力,从而导致资金链短裂,陷入财务困境当中,直接走向破产的边缘。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波动与政策的改变具有比较强的应变力,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企业在有效规避资金链风险的过程中,应该带着正向与逆向思维进行决策,要将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同合理的财务决策结合起来,通过保持合理科学的资本结构,来达到预防资金链断裂以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四)资金核算信息不能及时的共享与沟通
资金链管理信息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使用、配置、以及交易等各项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目前企业在资金核算过程中,常常采取分级核算,这种核算方式具有分散性与链条长的特点,不利于资金核算的集中控制,也造成资金核算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与沟通。在企业内部,由于委托、信息不对称造成带来的负面影响,关于资金核算的信息常常是经过内部传递后失去真实性,再加上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与核算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不均,造成有关资金核算与管理的信息不能及时的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与分析的要求,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管理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容易引发各种风险。
基于财务共享的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体系的内容
(一)实施财务共享的管理模式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实现资金链风险控制的基础。既然以财务共享理论为指导,建立资金链的风险控制体系,就必须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模式来实现。尤其是要重视财务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共享是提高资金链运行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企业必须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有关资金链各个构成要素的各种信息实现充分的沟通,以避免由于交流沟通不畅而产生风险。
(二)建立资金链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应该以财务共享的思想建立科学的资金链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应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要消除企业内部由于利益分割,冲突以及矛盾带来的各种妨碍财务信息无法共享的情况。其次要导入财务共享思想,要让企业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财务共享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以资金预算与风险控制的财务共享机制,要明确财务共享的内容与原则,构建共享机制与整体框架。最后要重点针对资金链风险的分析与识别,尤其要以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作为分析的基础。重点关注现金流的预算与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并检查其中是否出现了异常的波动,造成这些异常波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层层分解的方式,来识别存在资金链中可能或者已发生的风险,在明确资金链风险影响因素和关键因子之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针对性解决。例如若企业的现金流的绝对数低于预算数,那么就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会由于战略扩张而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企业的市场销售与投资情况。如果是市场销售出现问题,应进一步检查企业内部原材料成本、销售成本控制是否出现问题等。再如扩张型企业与保守型企业的现金流的结构一般是不同的,要通过分析现金流的结构来发现企业目前经营、投资以及融资所占得现金流比例是否符合企业当前的战略和周期来进行。此外还可以通过输入各种财务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金链风险的预警与识别。
(三) 建立动态的资金链风险分析机制
不能简单的以分析财务指标来发现潜在的资金链风险,要通过深入的挖掘来发现指标背后的问题。资金链风险预警指标虽能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但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而不能孤立的静态的进行观察。真正的风险识别要通过挖掘各种财务指标背后存在的问题,对财务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的了解,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来分析目前的资金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关注非财务指标,通过引入更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来关注非财务指标在控制资金链风险中的作用。把一些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动态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状况引入风险识别中,进而找出更为精确的资金链风险识别和控制的策略。
企业应构建资金链的应对体系,在有效的识别各种资金链断裂风险后,通过建立更为合理的资金链风险应对体系,通过引入科学的资金链风险识别以及量化的方法,来细化资金链风险的内容与风险控制的方案。企业应通过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准确定位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根据资金链风险发生的频率以及严重性来具体量化资金链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健全风险问责机制,要通过监督与问责来落实风险管理的制度,加大执行的力度。
(四)建立信息化的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使关于资金流的信息处理,融入到了网络信息平台之中,使资金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和监督控制常态化与动态化。并且将资金流内部控制嵌入到了企业每个部门和单位,拓展到了企业的每个角落。信息时代企业资金的管理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目前我国大多企业都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内部结算平台,因此需要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与决策系统,来强化资金链风险控制。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一是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及时反映整个企业的资金动态情况,实现资金使用与配置监控功能;二是资金存量与流量分析:对全部结算资金余额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根据;对结算资金流量的内部与外部比率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和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有效依据;三是资金流向分析:对结算资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分类,进行按结算单位、按付款单位、按预算项目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资金流向,可以动态把握资金链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与类型;四是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要将预算指标与实际的结算资金量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要对企业运行中产生的资金头寸预测分析:对未来资金余缺进行统计,根据资金动态变化提供一目了然的操作模拟分析。通过建立资金流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但可以减少由于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带来的风险,更可以加强资金链风险预警功能,从而优化资金管理功能,更好的规避资金链风险。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是现代信息环境下企业进行财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基础,应将财务共享思想积极的应用到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中来,通过整合企业各种信息与资源,进一步提升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会计之友[J],2008(12)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现代网络技术;应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也日益先进,现代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企业财务审计中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后,产生了网络财务审计,在丰富了传统财务审计工作内容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中,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满足时展步伐。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
(一)共享性
共享性是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涉及了非常广的范围。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实现控制效果提升,确保财务审计工作更加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财务审计工作中,还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外部信息,避免出现错误的判断。
(二)拓展财务审计空间,扩大业务范围
对往年审计而言,主要按照审计对象与目标加以确定,财务审计范围很小。而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撑下,能够让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更加开放,让交流范围得到了扩大,也有利于拓展业务范围。
(三)提升财务审计时效性
网络除了可以突破空间以外,还能够突破时间上的限制。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随时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并实时掌握企业财务审计状况,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监管水平。
(四)提高财务审计频率
企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后,让财务审计除了有时效性特点以外,企业在开展网络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完整的财务资料,确保第一时间更新相关数据。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风险
(一)数据出现丢失或被恶意篡改的情况
纸质信息一般很少辨认,也不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的问题,但通过计算机存储数据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或者是发生故障后,数据则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造成电子账目上的数据有所改变,与实际账目不一致,从而增加了企业财务审计风险。
(二)缺少足够审计线索
以前,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主要使用纸笔进行记录,同时也有相关人的签名,有着较为清晰的审计线索。然而对于电子版财务审计数据而言,不会受到人手的干预,也没有相关经手人的签名,无法获得审计线索。
(三)数据可信度低
在传统手工审计中,财务部门数据由审计部门步步检查,且每步都有相应责任人,主要出现纰漏,都可以快速找到相关责任人,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但在网络财务审计中,虽然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实现性,但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因为数据无法得到层层审批,所以容易发生错误或者遗漏问题。计算机并非万能的,数据录入工作还是要通过人工来操作,所以很难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网络审计准则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审计准则,这样才能加大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约束力度,从而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从以往审计准则来看,已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对此,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针对实际网络环境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准则,确保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要强
在实际财务审计工作中,为更加充分发挥出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要安排计算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人员,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而更加有力控制财务信息。审计人员应发挥出专业软件的作用,针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损失。
(三)运用先进数据录入技术,规避风险
在存储数据时,通过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防止攻击,为让数据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还要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部。企业要尽快设置专用局域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性。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扫描,同时对原始凭证采取压缩存盘方式,并通过自动转账功能,避免录入数据时产生错误,消除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此外,还要做好对重要数据的认证,防止出现人为恶意篡改数据的问题。对于一些重要的机密文件,既要提升其保密性,还要及时备份,避免文件不慎丢失。
(四)合理采用审计方法
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在改进审计程序或审计方法时,需要先通过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作出相关的记录。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为更好的使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审计单位要加强与财务审计人员的联系,并重视保存好原始数据,为今后数据的调整提供保障。
(五)完善审计程序
在设计审计检查程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要设计特定的审计检查程序,将被审计单位的权限设置及时检查出来,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被审计单位数据检查公式,利用专业审计软件,细致核对电子账目,保证其与合同账目相符。同时还应对凭证的真实性、资产、负债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确保更好的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作用,提升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除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意外,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财务审计人员要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创新性思维发挥出来,确保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避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出现失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52-155
[2]苏梅.浅谈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1):45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风险管理
一、概述
(一)财务共享概述
财务共享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并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迁,初始阶段以降低成本和消除冗余为目的,但过程中出现了集权分权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财务共享进入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阶段。我国财务共享的发展起步较晚,迄今为止也仅有20多年的历程,而实施财务共享的企业则多数是以集团管控为目标。同许多管理方法一样,财务共享的出现也依托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与组织分工理论、标准化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等,除了理论基础外,其在财务核算、财务管理方式、财务工作流程、系统要求、财务人员技能要求、税务工作处理方式等方面也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大型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目的可概括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强化集团整体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递速度、聚焦集团核心业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概述
风险对于投资、理财项目来说多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企业运营来讲则多指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概率。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消除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造成的弊端,从整体上提高了集团财务管控水平,强化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实施财务共享的全过程需面临组织结构及人员的调整,原来的财务工作流程均需重新梳理,这实际上也充满了风险,具体包括:风险将伴随实施全过程、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并存、风险涉及范围广、风险影响因素多、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二、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方法及过程
风险分析及控制的基础工作就是风险识别,他并没有设定单一的工具和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管理过程,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如下:第一,头脑风暴,依靠相关专家创造性的思维、爆发的灵感来直观预测;第二,专家调查,该方法需与相关领域专家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经过反复的询证使各专家的意见趋于统一,并以最终大同的意见作为预测的根据;第三,流程图法,使用流程图的形式将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不同级次列示,最终推倒到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第四,历史资料分析法,查阅历史资料发现问题频发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管理精力。本文对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研法,综合已有的文章和资料总结共性问题,并对一些专家进行调研,识别出财务共享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员、战略、组织、流程、法律、系统、税务等方面。
为保证风险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在上述识别基础上请专家学者对风险项目做进一步的识别,并最终将风险划分为六大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项目体系,其特点如下:第一,客观性,风险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系统性,风险指标归属不同类别,且每类风险之间具有关联性,并共同作用于财务共享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第三,重要性,识别过程和实施过程相连,并主要发现对财务共享实施有重大影响的风险;第四,科学性,风险识别建立在各个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并进行了综合权衡。
三、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结果
(一)战略规划风险
在实施财务共享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安排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规划,这其中包括确立财务共享的实施目标方向、具体运作模式、包含业务范围、资金投入、企业管理者的态度等,整个过程包括的风险主要有:对风险认识不足、计划准备不充分、模式和目标选择不当、业务范围界定不科学、选址地点失误、资金投入多大等。
(二)组织变革风险
在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容易引发组织层面的变革,可能出现组织结构整体性的调整、相关职能权限的重新划分、各项规章制度的改变及业务变更等。组织变革势必给企业带来波动,其中隐含的主要风险包括:组织内部出现冲突、对业务的变更不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带来严重的动荡、制度制定缺乏合理性、服务水平协议不完善。
(三)人员变更风险
财务共享后相关人员和岗位都会发生变更,财务人员也面临着转型,具体包括人员的缩减、岗位的调整、外部人才招聘、绩效考核变更、沟通渠道新建等。人员变更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人员变更中的抵触情绪、人员发展前景不明、岗位工作分配不合理、沟通渠道不畅通、具体操作不规范等。
(四)流程变革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流程再造,更是对原有流程的变革,原来以部门设置为中心的格局被彻底的打破,其中心开始不断向业务流程转移,流程本身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简化的方向转变。流程变革所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流程标准化统一和设计不合理、新旧流程之间衔接不顺畅、流程不能被有效执行、新流程应变力差、流程运转风险、票据流转风险、流程无后续优化等
(五)系统建设风险
财务共享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财务工作。系统重新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包括:系统整合能力不足、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处、系统支撑力弱、系统安全及稳定性差、大量数据存在共享风险。
(六)税收法律风险
税收法律风险来源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税务稽核风险、税务筹划风险、税收政策误读风险等。实施财务共享可能需要集团下属单位将原来在各自属地进行的涉税工作转移到财务共享中心,因此可能带来税务法律风险,具体包括:税务稽核难度加大、税务政策反应迟钝、税收政策选择不当、法律法规风险等。
四、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防控对策
(一)战略规划风险防范
战略规划风险防范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共享的实施要引起管理层的重视,领导层面要对其中隐含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循序渐进的来实施变革,有节奏的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以战略目标为起点,过程中做好充分的评估,适当的考虑业务外包。
(二)组织变革风险防范
首先,合理的对机构职能进行划分,并重点关注前端会计监督工作,集团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业务财务岗位,以便使财务工作能迅速和公司业务相融合,提高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良好的职能服务质量环境,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和客户的沟通,重视客户意见的征集,制定解决意见的有效办法;最后,根据财务共享特点来建立明晰、灵活的制度,同时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机理,避免因定义重复而引发的冲突。
(三)人员变更风险防范
首先,企业要大力的宣传财务共享理念,消除内部相关人员的抵触情绪,定期举行会谈及培训来解决他们的疑惑;其次,给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降低人员的流失率;最后,加强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双向知识培养,不断健全岗位工作的考核办法。
(四)流程变革风险防范
集团企业要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流程改造,特别关注流程中的关键部分,企业内部可设置多层次的审核办法,并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企业要尽快解决流程执行问题,并对流程的后续管理和优化给予高度重视。
(五)系统建设风险防范
集团企业要正确的把握系统建设时机,为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财务共享目标进行重要系统构建,而后再根据需要推行全系统的集成整合。此外,加强内部控制和系统之间的融合,搭建可靠的系统平台。
1、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我们将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称之为风险。而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是资金方面的风险,诸如企业资金链断裂、信用危机等等。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或是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财务决策失误等造成的;外部原因是跟企业财务管理宏观复杂的环境有关。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且因为它不可避免,企业必须面对并解决它。其实,企业可以根据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降低其带来的损害度。财务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以及成因复杂性的特点。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担负着来自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等客观主体带来的所有影响。在这些客观主体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为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大可小,所以其风险程度是不能够准确预测的。企业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的威胁。并不是说所有的高收益都面临着高风险,也不是说低风险只会带来低收益。比如说,股票投资这些经营的风险是比较大,当然也可以带来高的收益。将存款存入银行赚取利息,收益较股票投资来说是小的。可是它的风险能说就是小的吗?如果遇上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破产,这和股票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是差不多的吧。因此,根据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准确并及时更新市场信息动态,及时地做出规避风险的措施。
想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必须了解财务风险成因具有哪些特征。财务风险的成因最显著的特征是复杂性。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财务风险成因多变,充满复杂性。
2、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2.1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协调内外,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促进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2.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在实行时流于表面。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基本都是上行下效,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使得企业员工在执行时也不能够全心投入。致使内部控制在实施时存在秩序紊乱、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是信息滞留等现象。长久下去会导致企业结构混乱,内部控制力度缺失,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2.2.2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企业受到现象经济制度管理机制的影响,出现机构设置不当,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部门之间权利和职能分配不均,在工作中又涉及交叉项,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出现权责分配不均,造成企业权利高度集中在管理层中,给企业带来经营危机。
2.2.3内控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这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企业部门划分或者职务划分时,出现剥离不、职责混乱的现象。内控管理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好的内控管理会使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增加企业效益。因此,为了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内控管理机制的建设。
3、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
3.1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制度建设
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势必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对企业全方面的监控,实现信息的时时共享,让企业能够针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解决问题的决定。因此,为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有序进行,企业应该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数据进行及时地收集与整理,采取集思广益地讨论形式,避免权责的高度集中,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其次,为避免权利的高度集中专治,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解决。通过内控制度合理有效的进行责权分工,维护企业日常管理秩序。另外,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时还应该加强审计制度的完善。
3.2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
当今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各企业中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为了能在经济竞争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对企业人才进行招纳或是培养。招纳人才的确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好办法。可是,成本比培养企业内部员工来说相对高了些。因为招贤纳士需要给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这就好比我国已经国外优秀的娱乐节目,虽然收视率极高,但是给国外支付的版权费也是相当昂贵的。而且,企业找来的人才有可能是从别的企业挖过来的,这就存在该人才衷心度高低的问题。因此,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养,是企业发展中既节约成本又保本可行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养时,不应该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员工对法律、人文、政治等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企业员工增强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3.3加强预算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项目之一,而预算控制又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加强预算控制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企业加强预算控制不仅体现在事前资料搜集和整理的阶段,还体现在事中项目的进行阶段。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原料、设备等会出现变化,比如原料价格忽然提高,该如何选择?是继续使用该原料还是跟供应方商谈降低原料价格,再或者另寻原料代替该原料。这时,预算控制就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了。它通过整理好的原料价格、性能资料,能够合理的作出解决方案。另外,在事后阶段预算控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防止企业员工偷税漏税以及私吞公款的行为。因此,在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时应该加强预算控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专业人员运用软件能力欠缺
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报表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没有将会计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注重账务处理,忽视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只注重账务处理,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财务软件在企业运用中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等管理模块基本不用,失去会计电算化减轻会计人员的繁重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三)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四)会计软件发展的局限性
现在市场上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其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标准,不同开发商具有的自己的特点,使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便。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隐患,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在传输过程就可能出现安全问题。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U盘,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才的培训,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二)加强会计软件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依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制订岗位责任管理、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机房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成立专家小组,具体包括:委托方、软件设计人员、会计师、系统使用者、信息安全工程师等组成,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准备。落实任务,明确基本事项,确定具体要完成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以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计划进度等。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会计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数据储存要求等。
(四)建立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会计主管部门提供一个适合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五)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世强.现代财务总监[M].西南财大出版社,2005.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策略;分析
财务内控管理能够按照企业目前工作开展状况及今后发展战略要求,进行资源的科学分配,为企业各种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支撑。在逐渐激烈的竞争背景下,财务内控管理活动的开展效果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财务内控者应当形成创新思想,进一步创新目前的工作形式,保证财务内控管理活动在企业经营中起到最大化效果。
一、财务内控管理的要点
从公司具体经营的业务方面了解,财务内控即公司为确保资产安全、完善与各种经济项目顺利进行,而设立的管理流程与措施。财务内控是指和经费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经费活动,能够通俗的理解成融资、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相关的公司运营环节是:
( 一 ) 融资的目标在于低成本、高效率融集到公司所要经费,财务内控设立就围绕这一目标,例如需要融资经费总额怎样确定?经费的来源是保留经费、债务经费或者股权融资等。
( 二 ) 供应的目标在于使钱花得物超所值。财务内控管理对供应过程重点从掌握商品购置的总量、单价、性能,对总量和单价重点留意。管理流程一般包含:采购早期申请、采购订单、购置合同、验收入库、购货发票、支付审查等。基于诸多管理流程,使采购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有审批监督和追查,全部的单据内容要统一,责任相互制约。
( 三 ) 生产的目的在于管好存货。为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完整性,针对验收达标的商品、物资出入库手续应完整,库存产品、物资、固定资本定时清查。
( 四 ) 销售的目标在于为公司营造效益最大化。针对销售价格、赊销出售、应收账目信用等设立相关的财务内控管理流程,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目的。
二、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
就国内企业的运营发展状况来说,其杂财务内控管理方面极易产生共性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缺少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
首先,财务内控管理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受到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重视程度的干扰,许多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成系统,几乎表现为发现问题后才建立制度,缺少预判性、管理性以及系统性。其次,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受员工素质以及配套制度制定的影响,财务监督制度重点留于事后体现,缺少事前、事中监督。最后,缺少匹配的考核激励机制。由于财务内控管理出现的效益很难简单的直观表现,造成管理者常常会忽略财务内控管理的意义,进而难以形成对于财务内控管理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 二 ) 财务内控管理方式滞后
在公司生产运营阶段,财务内控管理应当对许多财务数据进行采集、传输、整理、核实与分析,且要求将之最后结果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这些流程要求较高的效率、质量以保障财务内控数据的高效性与准确性。但是,目前公司财务内控管理之中,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使用水平还非常低,许多还停留于认识层面。极少把设置好的财务内控程序经过数字技术来管控,造成财务内控形同虚设。比如,有些大中型公司财务预算的管理依旧停留于采取落后的 Excel 电子表格,管理效果很差。
( 三 ) 内控管理不标准,缺少切实可行的内控方法
公司运营管理中,标准化的内控管理工作是保证内控管理高效性的内在需求。公司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出现管理不标准等现象,缺少健全的内控管理方法,造成财务管理很难起到最大化作用。一方面,公司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缺少标准化的工作组织,造成内控管理缺少高度重视,财务内控水平尚待提升[1]。另一方面,财务内控管理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针对财务收益隐瞒、虚列管理成本等核算违法现象,极大限制公司财务内控管理活动,造成财会问题的出现。此外,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缺少健全的激励考评制度,财务内控管理缺少每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财务管理活动岗位缺少积极性,工作中出现懈怠思想。
三、企业完善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途径
( 一 ) 提高信息化程度
健全的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企业数据共享及数据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企业要强化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企业管理者要全面意识到信息化平台的关键性,通过增多人力、财力来创新企业信息化平台,形成产品由购置订单开始直到销售结束,整个过程通过业务平台。财务的账务办理从采购发票到销售实现,全都经过业务模块准确业务完成状况审查形成财务信息,最后得到报表编制,整个过程在系统内进行,有效得到了业财结合,提升了服务效率[2]。创建财务数据共享中心方式,建立高效的公司统一核算系统。基于财务数据共享方式,实现公司财务核算数据的共享,进而提高信息质量,提升流程规范化程序及效率,强化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持续完善,令公司财务信息直接对接业务管理数字平台,消除了财务中心与业务中心以及其他部门间出现的“数据孤岛”,进而为公司高层进行精细化管理带来高质量的信息支撑。
( 二 ) 完善内控管理方法,实现内控的精细化
以往粗放式的内控管理问题,不益于职务内控工作的精细化进行。由此,首先完善内控管理方法,经过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以全面保证内控管理的贯彻执行标。准化的管理操作,目的在于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方法,经过标准化的内控管理体系,为内控管理活动的精细化提供一定保证。其次,要完善重要节点的处理行为,可以有效避免风险,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一定环境。在财务体系执行、风险防控等层面,要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以更好预防财务内控风险,为公司运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最后,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有效配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营造责任鲜明的工作局面。
( 三 ) 完善内控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内审建立
为不断调动财务内控管理的热情,企业要制定健全的激励制度,并依靠内审建设的顺利推进,充分突出财务内控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企业要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并把激励考评结果和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等相结合,从而更好提升工作效率,处理服务态度不端正、行为懒散等现象[3]。另一方面,要加速企业内审建立,加强对内控管理风险的科学预防,以更好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最后,加速人才团队组建,提升财务管理者的整体素养。经过教育培训、人才引入等途径,为企业财会人才团队组建,提供良好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财务内控管理针对企业而言,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修改,经济增速缓慢,企业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新时期,企业需要注重财务内控管理,不断强化财务内控自评机制与监督,积极采用措施修整财务内控问题,提高财务内控效果,以确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水平与避免水平,减小财务风险,进而推进公司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武秋韵.火电企业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具体策略研究[J].纳税,2019,13 (3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