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全媒体运营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媒体运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媒体运营模式

第1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一、 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1.高标准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努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覆盖多终端和具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014年至今,包头日报社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六大新媒体平台,基本完成了全媒体平台布局。包头新闻网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和全面改版,并推出了触屏版和英文网站;包头手机报进行全新改版,在原有移动版的基础上开通了联通版;创办的《食药工商周刊》订阅量由2015年初的1万份迅速增加到10万多份;集中打造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三大微信公众号,使粉丝总数从2015年初的不足10万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并陆续创办了“包头名医馆”“包头楼市”等十多个生活服务类微信公众号,形成微信矩阵;强化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新浪微博和包头微博的运营,总粉丝数超过60万;推出了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着手打造移动互联网主流新闻门户;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视频演播室,配置了先进的虚拟背景技术,并开通了视频频道,自制播出脱口秀节目《新闻马后炮》和高端访谈节目《鹿城访谈》;此外,还开设了音频栏目“包头微电台”。至此,包头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实现了集群化,且具备了中英文、图片、音视频全媒体信息制作、能力,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2.提出“发展移动端,抢占手机屏”新媒体发展战略,以移动新媒体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优势媒体平台。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PC网站正在逐渐被移动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发展的重点必然在移动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决定新媒体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移动端、占领手机屏,重点发展包头新闻网手机网站、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和微信矩阵。采取不同于国内大多数报纸目前通行的以PC网站为中心运营新媒体的方式,建构以微信公众号、手机网站和APP为中心的新媒体采编运营模式,发挥后发优势,在移动新媒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围绕这一战略,包头新闻网重新进行了业务布局,将采编、技术、运营的主要力量调整到微信公众号、手机网站和APP方面,以移动端为中心进行内容生产和平台运营,同时对手机网站和APP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优化,努力打造以新闻宣传为基础的移动综合服务门户。

包头新闻网、包头晚报、包头日报三大微信公众号通过举办各种有奖竞猜、投票评选、美食品鉴等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吸粉,为用户提供有用、好看的内容粘粉,目前已集聚了50多万粉丝,成为包头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微信矩阵。

包头手机报在不断提高编排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拓展订阅市场,使订阅用户量和经营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2016年一季度,用户量超过10万,收入30万元。目前,包头手机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包头新闻网最重要的经营收入来源之一。

3.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应新兴媒体运作规律的高效采编和运营模式,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新媒体布局方面,包头日报社采取了多点布子、优胜劣汰的方式,除了包头新闻网,日报、晚报也各自发展新媒体,鼓励大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网在用人方面,主要采取聘用制,以保证人员的合理流动,保持内部活力;在采编流程方面,实行了平台责任编辑中心制,由责任编辑全权负责平台编务工作,其他采编人员跨平台提供成品稿件,形成集中编辑、分散供稿的采编模式;在业绩考核方面,尝试以稿件点击量为主进行考核,尽量让采编人员收入与传播效果直接挂钩;在经营方面,对外招商承包经营行业广告,对内推行项目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拓展经营空间。

4.推进全媒体融合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在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努力实现同步传播、同频共振,打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

包头日报社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媒体融合报道机制:一是在报社层面的全媒体行动统一策划协调机制。近两年来,针对重点选题和重要活动,报社不断推进全媒体融合报道。包头市“两会”召开之际,报社全媒体互动,开展了“两会连着你我他,城市因你而美丽”意见征集报道活动,在市民和政府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就十个全覆盖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媒体协同报道,并开设“全媒体行动”专栏,进行全方位聚焦。二是日报、晚报与各自的微信、微博平台间的互动报道机制。报纸和微信、微博进行互动、接力报道,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新媒体平台间的融合报道机制。新闻网各平台、频道既各自进行内容生产,又跨平台供稿和取稿,基本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

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使包头日报社的媒体格局和生产运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报社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采编、经营工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媒体融合发展五大工程

为了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媒体建设,包头日报社计划将报纸采编系统向全媒体采编系统升级,高标准建设融媒体平台和全媒体采编中央控制室,同时继续打造一些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看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新媒体平台,促进传统报业在生产流程、传播渠道、运营方式、赢利模式的全面转型,早日将包头日报社转型为全媒体集团,向新型主流媒体迈进。重点将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全媒体采编系统建设工程。以建设融媒体中心为突破口,重塑采编组织架构和内容生产流程,整合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将报纸采编系统改造升级为全媒体采编系统和资源平台,实现报纸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建立“报纸+互联网+移动端+音视频”的全媒体生产和传播模式,做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全面提升在舆论引导中的话语权和传播力。

二是“无线包头”移动媒体政务云建设工程。实施“媒体+云服务”发展战略,构建以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为核心的城市智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依托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搭建“新闻+政务+服务”平台,全方位接入城市智慧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客户端,打造覆盖本地区各类功能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积极参与包头市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包头城市联播网建设工程。以党报电子阅报屏为核心,建设覆盖户外大型公益广告屏、室内电子阅报屏和社区功能服务LED显示屏的包头城市联播网,扩大党报宣传的覆盖面。

第2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1 制播模式的变化

传统电视过去一直是面对单向传播渠道的一次性生产,点对面的单向传播。面对多样化的新媒体形态,尤其是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这样的生产传播模式很难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应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制播模式向“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新制播模式转变,如下图所示:

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以及用户的互动性需求。在发达国家,传统媒体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CNN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一个以当家主持人安德森命名的“安德森・库珀360度”电视节目,该节目每天做一个小时的电视版,同时做半个小时的博客版以及手机推送版,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差异化生产和传播。

此外,CNN 还关注到了新媒体时代网民对新闻报道的参与热情,开辟CNN iReport频道,提供网民上传服务,使全球网民上传的照片或影像成为CNN新闻报道的新闻源,带动全球市民报道热潮。

2 组织机构的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不仅传统电视的采集、生产、的业务流程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电视的组织架构也将随之改变。

在全媒体时代,广电不是按照媒体类型划分组织,而是要按照业务流程和要素重构组织。

3 经营模式的变化

传统电视媒体的经营主要是依靠广告在播出平台上获得一次性利润,没有形成多元收入格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将摆脱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根据不同终端用户的不同需求,付费点播、精准营销、套餐服务、内容定制、电视购物、增值服务等等新的消费方式,将成为电视经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消费方式的变化

未来,电视的消费方式将不再是“你播我看”、单向封闭传播的形式。点播、时移、订阅将使人们对视频内容的消费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互联网的链接将使电视社交功能大大增强,微博等社交网络可以嵌入电视,人们在电视上可以形成社交圈子,好友之间能够方便进行视频内容分享、推荐与交流。与此同时,受众的主动参与性将大大提高,不仅可以随时评论节目,观众的意见甚至可以决定剧情或节目的下一步发展。同时,电视也将能提供游戏、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消费方式。

海尔2011年推出的58寸超宽屏卡萨帝社交电视,除了能上网外,还支持微博、QQ、MSN等上万种应用软件,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可以一边上网看股票信息、看电子杂志、了解电视剧人物信息,还可以视频通话,与微博圈子里的朋友交谈,充分体现了交互功能。

5 运营理念的变化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运营理念也将发生根本改变,集中表现在从“受众”到“用户”转型,从“宣传”到“服务”转型,从“封闭”到“开放”转型。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受众观念将逐渐被用户观念取代。因为,在全媒体的传播格局中,电视的每一个接收终端都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具有主动选择权的“用户”。因此,传统电视的“宣传”功能必须向“服务”功能转型,高高在上的喇叭式传播将不受欢迎,只有把用户服务到位,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而用户的参与性也必然使传统电视打破“封闭”走向“开放”。

面对全媒体竞争的新格局,传统电视也面临着从台网联动、台网融合向全媒体发展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的重点在于实施五大核心转变,提升全媒体竞争合力,即:

1 由播出机构向“中央厨房”式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

传统电视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应该首先实现由播出机构向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即由播出平台向内容集成服务平台升级。

这里的播出平台不仅包括传统的电视终端播出平台,而且包括网络电视终端播出平台、户外电视终端播出平台和手机电视播出平台,即加强全媒体、多终端的渠道平台建设。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应打造视频内容集成服务的开放式“中央厨房”,在这个大平台里,不仅生产制作电视台自身需要的海量内容,而且为其他电视机构、民营制作公司以及社会内容制作机构生产的内容,提供开放式运营平台,甚至广大网民自制生产的原创内容也可以汇聚到“中央厨房”中,“中央厨房”再根据家庭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户外大屏、车载电视等各种渠道终端提供特色化内容,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终端的需求提供定制内容、互动内容服务,成为视频内容生产、交易、对内外播出的综合集成服务商。

如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视频发稿平台,就可通过重构业务流程和技术平台优化,建成开放式新闻聚合平台,整合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种新闻资源,建成可以对接各种渠道、终端用户并能快速反应、点对点即时的新闻集成服务平台。

2 由单一收入结构向整合营销转变

在全媒体时代,价值链网络化将使电视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独立成一个价值模块,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由众多的价值单元组成。

全媒体发展战略最终必须落实到运营模式的探索上,而运营模式的探索则重点在于收入模式的探索。在全媒体时代,电视为广告主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时段,而是可以提供一套整合的广告套餐服务,即整合多频道、跨媒体的传播平台,使客户的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几何倍放大。电视在注重广告资源开发的同时,未来应更加注重以版权收入为主的媒资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其它服务资源开发的全产业链价值模式探索,形成包括广告收入、版权经济、付费订阅、针对不同终端的内容推送和精准营销、电视购物等收入模式在内的整合营销新模式。

3 由台网松散联动向台网一体化发展转变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应打造台网一体化战略,改变当前台网之间松散联动的发展格局。把新媒体发展规划纳入电视台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统一布局,共同推进。

在传统电视台网融合战略实践中,应考虑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电视与新媒体内容生产平台的一体化,以利于形成充分开放共享的资源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高效率。

在产业经营方面,统筹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化运营,打造传统产业和新媒体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

4 由自我积累发展向资本运作转变

发展新媒体不能用传统的事业思维和体制机制来推进。目前传统电视媒体旗下的新媒体机构,往往集宣传事业和经营产业双重身份于一体,市场化主体地位不强,对母体还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体制问题成为传统电视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阻碍。

因此,应尽快松绑制约发展的体制束缚,确立新媒体企业、公司化运作的企业真正市场主体地位,实行市场化运营。一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用市场融资的手段解决境外站点建设、播控平台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突破自我输血式发展瓶颈。二是加快尝试以成立集团总公司为母体,以合资子公司、分公司等分属企业形式为子公司的运营模式,还原各种新媒体业务真正的市场化主体地位,用纯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通过收购、强强联合甚至上市、兼并等资本化手段带动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

5 由单一收视调查向全媒体传播效果监测转变

对于电视节目影响力的评价,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有收视率和满意度两个指标。在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发展为重要的社会舆情集散地,这对中国电视节目原有的评估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即收视率和满意度都无法全面而深入地呈现电视节目在全媒体形态下的真实影响力。因此适应全媒体化运作,就必须建立面向全媒体生产的效果监测评估体系。

电视台建立全媒体效果监测评估体系,首先是要加强电视节目网络影响力研究。即通过研究各种网站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情况、网民对于电视节目的评论、网民在网上下载或点播电视节目的频次等,利用这些信息,客观分析节目观众满意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节目,更好服务视频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IPTV、手机电视等不同终端的用户,开展用户满意度、节目欣赏指数、社会预期等方面的研究,获取用户与社会的多元反馈,研究新媒体用户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节目生产和编排质量,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电视全媒体发展五大核心转变

由播出机构向“中央厨房”式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

由单一收入结构向整合营销转变

由台网松散联动向台网一体化发展转变

第3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针对远程教育全媒体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建立以适应远程教育发展和需要的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以解决广电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等各类远程教育运营商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模块设计主要以以下三个内容为基础:

(1)远程教育全媒体平台能够支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IPTV、VOD/NVOD互动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运营业务,能够全面的适应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减少子系统的重复建设,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2)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内容生产服务的各项功能,包含教育资源素材的汇聚,教育资源产品的快速加工,能够迅速的形成教育成品节目;能支持共享生产方式,支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教育资源生产模式。

(3)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需要进行内容运营编辑,运营编辑是产品制作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编辑整理的过程,所以运营人员将教育产品进行编辑打包,形成可以被教育消费者的服务包,并通过全段的业务平台展现在各个终端。

2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框架设计

根据媒体内容服务的特点,将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如如平台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生产子系统、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以及分发子系统。内容服务是资源收集整理、管理和分发的过程,首先要广泛收集和接入各类资源,包含多协议IP流、ASI、SDI等多中信息源的集中编单收录,本地介质文件的采集,全段第三方生产系统的接入,体统or自服务门户等。然后要根据业务员内容以及运营的需要,体统分屏独立以及共享内容加工生产,满足各运营商精细化生产的需要,其内容服务能进行实时流编辑、粗编拆条、节目审核等多种便捷的工具,并结合生产服务门户进行协同高效生产。最后根据不同的教育热点和学习者教育需求进行内容挖掘和分类打包,并以机构化形式支持前段业务平台的个性需求。实现点播分类编辑,教育产品类别管理,内容注入管理,能够有效的支撑前段不同业务员运营的需要。

3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设计

3.1内容生产子系统

远程教育在开展内容运营业务中,其内容主要包含给各种教育机构提供的和制作的相关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需要分类整理和加工,需要将各种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汇聚和分类,其内容要进行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图文制作、包装等深加工,还要按照要求进行教育内容目录编目和主题分类,格式转化和封装等,因此需要在内容服务业务员模块中建设一套内容生产子系统。内容服务生产子系统包含内容汇聚分类,生产管理、资源加工、监控管理等模块。

(1)生产管理模块要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资源编辑工作,并根据日常需求统计变化制定相应的编辑任务,并能检查任务的进度情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管理模块的对外接口包含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开放,能管耦合系统内各个部分才具有可延展性和升级性。

(2)内容的汇聚和分类,是通过各方面渠道和合作获取的教育资源,包含视频、图片、音频信息,需要进行技术信号采集和文件的导入。不同内容来源的信号格式、存储介质,图像分辨率、制式、编解码格式可能都不一样,内容生产子系统需要这些内容汇聚起来,并按照平台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因此需要丰富的多样的汇聚和处理手段。

(3)内容加工模块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类比要求进行编目、审核、转码和剪辑加工。经过分析,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特别适合新媒体内容生产,在这种模式下,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生产工艺要求虚拟出多条生产线,并将各种编辑加工环节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每条生产线都可以任意调用这些生产工具,并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在不同的生产工具间流转,每个工作岗位分工明确,从而实现了整个内容生产的高效、有序、可控。为了保证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按照内容条目来组织生产,一个条目对应一个生产任务,存储管理方面也采用标准化的接口,从而实现不同的业务环节之间、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4)存储管理是需要将大量的内容长期存储,对资源进行版权维护以及编码查询收录等,以便快速的查询和检索。

(5)监控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网络、设备、流程、存储、数据库等的集中监控管理,并对软硬件故障进行及时报警。

3.2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

在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中,内部运营需要将内部资源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运营在线资源,并对在校运行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和定价;需要面向上游提供教育资源的提供商和下游的学习者或者内容运营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进行教育资源产品的集中交易和展现,根据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远程教育将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含资源需求学习者对订单的交易处理,允许学习者跟踪订阅点播的订单状态;内容运营的业务流程包括:规划新产品—用户根据需求选购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处理订单—进行订单计费和账务处理等环节,同时系统后台可以根据产品交易情况,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从而为产品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

运营管理是教育在线系统面向用户的业务子系统的,可以进行产品展示,提供订单查询、产品选购以及产品推荐等。用户管理能实现CP、SP用户账号认证管理,负责用户的管理和注册。产品管理模块扶着教育资源上架、下架、定价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内容资源组织为产品或者产品包;账务管理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支付平台进行运行结算;统计分析模块能够根据业务系统中教育资源的运行数量状态进行分析报表,能够让管理人员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状况。在这几个模块中运营管理服务是内容运行系统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产品管理、产品展示、订单处理、账单服务、统计分析与营销支持等功能;面向远程教育在线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处理开展产品的推广、加工以及产品等增值业务员,也可以处理学习者投诉和建议,面向消费者,运营管理可以同产品的账单服务、订单管理、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订单以及检索浏览。

3.3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

选择了相应的产品后就需要通过传输来分发到网络、手机等全媒体的制定位置,内容的形式是多样的包含图片文件、文档文件以及视音频文件,当然也包含视音频流,因此分发传输是全媒体内容服务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分发的传输内容上看,可能又内容交换、中继、内容上行和内容下行等传输方向。从分发的方式上看,分发系统需要主动推送、支持学习者下载以及视频播出等分发方式。从分发的对象看,传输可能是视音频文件、图片、文档等也可能是实时的IP流。从分发流量和方式看,只要支持多点之间的P2P共享式的分发、点到点的分发、点到多点的广播式分发。但是分发方式的选择,传输系统都是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分发的速度和效率,适应全媒体技术的需要,同时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手段,避免内容在传输途中被黑客攻击。此外,随着业务的拓展,分发传输系统需要能够动态的进行扩容,以适应业务增长的需要。

分发传输子系统的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是传输服务器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构成,其中传输服务复制执行具体的任务并受到控制服务器的控制,传输控制服务器负责传输任务的控制和调度。当分发规模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多级分发构架,充分利用节点将中心节点内容预先分发到最近的边缘节点,大大提高分发的效率和速度。在内容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内容存储设计,任何节点都可快速获得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关心内容存储在哪里。系统采用均衡式架构设计,经授权后,任何节点都可以发起到其他节点的分发任务。

4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策略

(1)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技术发展策略。开展教育全媒体业务时技术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业务与互联网需要全面接轨、数据来源和渠道繁多、数据处理量庞大、信息的双向传递和用户互动、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等,这些都对现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组织、生产及管理方面,这不是单纯的技术范畴,而是内容组织的体系化和生产工艺的恰当选择,立足内容是根本,只有很好的组织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才能扬长避短。第二是编解码和智能处理方面,开展全媒体业务时,视音频一定是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是海量的,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用户诉求。第三是流媒体和终端体验方面,教育电视台目前主要处理文件和视音频信号,而在互联网领域,业务流程已经全面IP化和流化,播出、分发、切换、监控甚至字幕的叠加都已经IP化,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第四是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会更加丰富,与用户的互动也更加密切和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内容数据和运营数据,而传统的技术体系显然已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挖掘,必须引入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2)三网融合、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与IPTV发展策略。将网络、服务平台和IPTV共同搭建集成播控平台系统。汇聚各种资源和第三方各种形态的内容来源,根据IPTV业务运营需要进行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与编排,为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及IPTV提供海量的点播节目。进行教育资源编码和监看检测服务,负责教育资源的接受编码处理工作,与分发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点播监看检测,针对下游电信CDN进行直播流分发。以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形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负责IPTV内容管理、用户管理、计费、认证鉴权、EPG等功能,完成IPTV内容集成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内容生产服务子系统和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三大子系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远程教育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力拓展各项新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5结语

第4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爱立信GPON产品系列EDA1500是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而且该公司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全业务宽带前景明朗

宽带的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电信业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视音频内容娱乐、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多媒体信息共享等信息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电信行业,传统的以单一话音为主的商业模式,或是以面向网页浏览、电子邮箱等简单互联网访问为主的带宽提供模式,正在迅速向以提供融合多媒体应用的全业务商业模式发展。

未来将是一个宽带无处不在的世界:用户需要能够在任意屏幕上(包括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享受到各种融合的宽带多媒体服务。全业务宽带不仅可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追求,更有助于运营商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吸引新用户,创造新的收入流。随着全业务融合时代的到来,应用将会前所未有的丰富。包括高清晰IPTV等在内的多种增值多媒体服务,将成为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必将对运营商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提出新的要求。

爱立信看好全业务宽带的巨大前景,通过一系列收购加强在固网宽带以及多媒体应用上的布局,为运营商定制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自2005年开始,爱立信先后收购了Entrisphere,Marconi,Redback,TandbergTelevision等在各自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构建从接入、城域、汇聚、核心到应用的端到端固定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构建全业务宽带的理想技术

作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重要部分,宽带接入网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xDSL技术逐步从ADSL\ADSL2\ADSL2+等向能够提供更高带宽的VDSL2升级,而这也要求VDSL2DSLAM更加地靠近用户侧。随着VDSL2局点呈数量级的增加,也就提出了高效汇聚大量DSLAM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双绞线技术在带宽提供、接入距离等多方面的天然缺陷,光纤正在迅速取代铜线成为理想的接入媒介。

国内主要固网运营商紧跟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均提出了“DSLAM下移”和“光进铜退”的战略,为满足全业务宽带要求的网络发展指明了方向。GPON光纤接入技术正是为运营商提供电信级全业务宽带接入网络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的。

GPON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多业务统一支持、良好的互通性和可管理性等众多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视为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理想技术。

GPON明确了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Ethernet业务,包括IP业务和MPEG视频流)、PSTN业务(POTS、ISDN业务)、专用线(T1、E1、DS3、E3和ATM业务)和视频业务(数字视频)等,并提供全面的QoS保证不同业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如GPON可以将TDM业务直接映射到GEM帧中,使用标准的8kHz(125μs),确保高质量的TDM支持。

GPON定义了完整的OMCI(ONT管理控制接口)。通过OMCI,运营商可以实现对ONT的远程管理,提高业务开通和故障排除的效率,并大大降低运维的成本。

GPON中清晰定义了AES(先进加密算法),支持128bit严格的加密机制,提供更加严格的安全和保护机制,确保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简言之,GPON是为了满足运营商在统一网络上支持多业务融合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它能够提供电信级的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互通性以及可管理性等诸多运营商级特性,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构建以及多媒体增值应用的部署提供最佳平台。

美国AT&T早已经宣布对新建小区全部采用GPON光纤到户的接入方式,并选择爱立信作为合作伙伴提供领先的GPON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GPON光纤接入,AT&T推出了品牌为“U-verse”的高清晰IPTV业务,可以在原有固定语音、移动语音、宽带上网业务的基础上,提供新型的高附加值应用,支持多种业务的捆绑销售、多种资费套餐的用户定制,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领先的收入来源。日前,AT&T更是宣布增加其在“U-verse”建设上的投资,从45亿美金到50亿美金,并计划到2008年底可以为1800万家庭提供“U-verse”服务。

成熟方案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为全业务宽带的引领者,爱立信始终致力于推动宽带技术的持续进步、业务的不断丰富完善以及产业的广泛成熟应用。同时,爱立信通过对于宽带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业内技术领先公司的有效并购整合,已经并正在继续不断完善宽带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为运营商及宽带接入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继收购业界GPON技术领导者Entrisphere之后,GPON已经成为爱立信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的重要成员。2007年6月,爱立信宣布进一步升级高性能GPON产品系列EDA1500。经过升级后,进一步增加其产品系列的功能和丰富ONT/ONU的选择。

爱立信BLM1500OLT现在拥有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交换容量达到320Gbps,每业务槽位背板总线带宽达到20Gbps,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另外,利用包含2个10G以太网接口和8个1G以太网接口的G28板卡,能够在网络中提供最高的上行带宽。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第5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出于对数字出版的热爱,而且也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用现代技术传承古老的中华文明,让人类的阅读生活更美好。”于是,有了这么一群人,开始了数字出版的最早期的探索,其中包括对网络出版的探索。现为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的童之磊,便是网络出版的发起人之一。

从数字版权的维权激发灵感

1999年,童之磊与清华大学其他校友共同组成一支团队,创办了最早的大学生网站“易得方舟”,并在网站中开设读书频道。那段时间,正好遇上王蒙、张抗抗等六位作家状告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对自己的作品数字版权进行维权,这些事件的影响激发了童之磊对于创办网络出版平台的灵感:互联网应该支持有版权的内容,为何不能把有数字版权的作品都放到互联网上,满足读者的需求呢?“没有授权的传播行为会极大地侵犯作者利益,如果希望作者写出好的作品,就要让他的劳动成果有所回报。”基于这样的想法,童之磊以“先授权,后传播”的数字出版理念与出版社和作家进行沟通,立即得到了巴金、余秋雨等文化名人的支持,作家丛维熙还特别发表了《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一文表示赞赏。

2000年5月,童之磊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于清华园创办了中文在线,同时中文在线也成为中国网络出版的开创者之一。 “中文在线”四个字,包含了童之磊对未来公司的憧憬。“‘中文’,阐述了公司所处的出版环境,以及拥有的电子图书语言体系和面对的客户群体;‘在线’,则是公司经营的行业类型,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数字出版方式推出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描述,阐述了我公司电子图书的平台和渠道。‘中文’的英文为‘Chinese’;‘all’中文意思为‘全部’,代表着我公司电子书覆盖面全媒体出版;以‘’为网址形式更呼应了‘在线’。”

根据公司的名字,童之磊对公司的logo也进行精心的设计,他说:“目前公司logo有三层含义:‘中’演化的图案,像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又像是一本飞翔的书,展开的书的形象阐述了公司业务内容,飞翔的设计又喻示了公司从事的数字传播是没有空间局限的、自由的,为人类阅读生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蓝色代表着科技、未来,寓意数字阅读将为人类阅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的使命是数字传承文明,用现代科技为人类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整个图案构图端正、稳重、和谐,展示了中文在线的行业领跑者风范。”

先授权后传播,实现多方合作

目前,中文在线已经与大陆400多家出版社达成了合作。据童之磊介绍,中文在线与出版社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商务合作与维权。

商务合作方面则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分成模式,即中文在线和出版社按照一定的收益比例对内容资源的销售收入进行划分。此种模式对授权方和被授权方比较公平,双方之间可以共担风险,共同承担损失和盈利。二是买断模式,即内容被授权方一次性购买内容授权方的授权内容,并按买断金额决定买断期限的长短。此种方式合作不再另行支付内容授权方任何费用。而内容销售的风险全部由内容被授权方承担。三是混合模式,预付模式和分成模式结合,先支付一定的预付金,当内容的销售收入到达一定水平后,按照不同的阶梯进行分成。

维权方面:中文在线从成立伊始,就对版权的保护问题极其关注和重视。“数字出版行业要健康发展,首先是版权保护。在业务运作过程中,中文在线一直按照《著作权法》的要求,采取‘先授权,后传播’的方式,严格遵照授权权限,合理合法使用数字版权。”2005年7月,在国家版权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指导下,由中文在线主导联合国内十几家大型出版社、知名作家和律师事务所,发起成立的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目前已经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律师网络,形成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四大维权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维权成果:组织维权诉讼四百余起,涉案作品四千余部,已成为权利人维权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化,中文在线与台湾各知名文化出版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在数字图书的实体化出版领域,中文在线进一步开拓中文数字图书在台湾的推广。2009年11月,中文在线旗下17k小说网与台湾野人文化合作出版的作品《隋乱卷一:塞下曲》,在出版后短短1个月就冲入台湾诚品畅销榜第9名。今年4月,双方继续合作出版的《隋乱五》、《隋乱六》,也迅速登上台湾金石堂、博客来、诚品三大通路排行榜榜单。《隋乱》系列的成功,体现了台湾读者群对内地网络原创作品的认可和喜爱。

在数字图书的线上运营方面,中文在线今年与台湾知名出版集团――城邦原创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中文在线拥有版权的大陆数字图书将由城邦原创负责在台湾互联网上进行运营。

在手持终端阅读方面,中文在线与台湾天书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天书科技提供手持阅读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内容涵盖手持阅读平台的建设、中文数字图书内容的采集和供应等。

“中文在线将积极与台湾知名出版、文化科技创意机构合作,对出版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运营,将大陆优秀作品推广到台湾,同时也将台湾好的内容引进大陆,相信这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丰富两岸图书资源,繁荣两岸出版业,增进两岸人民感情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出版产业将迎来“运营至上”全媒体时代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危机。”面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各种争议,童之磊指出:现代出版业是一个包含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包括有限网络、无线网络出版等)的多媒介出版业态,内容是核心,技术是手段,缺一不可。数字出版通过手机、互联网、手持阅读器等方式,而传统出版通过纸质图书,尽管是不同的形式,但目的都是要将内容展现出来,用于满足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读者需求,这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在E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群的移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要有更便捷的手段。正是因为数字媒介具备携带便捷、体积小,开放性强及互动性等特点,因此能直接面向用户,打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鸿沟,降低了出版的风险,有利于更多的内容向读者发行。”

童之磊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认为未来数字出版的趋势就是涵盖各种渠道的全媒体出版,而且在全媒体出版的环境下,是‘运营至上’的时代。全媒体是指传播渠道,包括手机、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纸质图书等各种发行渠道,出版指内容。目前我们面临海量的、纷繁复杂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渠道,运营的价值凸显。只有通过‘运营至上’的理念,才能把最正确的内容,按最正确的方式,在最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价格和营销模式提供给最正确的读者。这是数字出版业未来的方向。因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是互补,不是排斥。内容和技术应该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出版社内容资源丰富,应抓住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与数字出版形成互补关系,同时站到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去开拓图书市场。”

中文在线通过十年发展实践,在国内首创“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模式,在这种出版模式下,已成功推出《非诚勿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见证奇迹的人生》、《我的兄弟叫顺溜》、《越狱》、《十月围城》、《孔子》、《爱・盛开》、《精武风云》等多部全媒体出版图书。“这种多路出击的全媒体出版模式使得影视、纸书、电子书相得益彰,互补促进,有效而广泛地聚合了观众、读者和手机用户、网民的注意力,热播图书被广泛阅读的新局面正全面呈现良好势头。因此,出版公司应尽早建立有序的运营机制,提升公司的运营能力。”

坚持数字出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如今,中文在线成立已有10个年头,这十年,中文在线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中文在线担纲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全国首次推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产品,实现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成果首次应用于中国基础教育领域;2005年,发起成立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2006年,成立一起看小说网(),全面进军原创互联网文学领域,助力中国互联网文学飞速发展;2007年,与中国移动合作举办第一届移动梦网原创小说大赛,全面进军无线阅读业务,开创了中国正版无线阅读业务的先河;2008年,在国内首创全媒体出版,其中《非诚勿扰》全媒体出版入选“2008年中国出版业十大事件”之一,掀起了全媒体时代下数字出版业新的革命;同年,与汉王合作推出手持阅读业务,打造全球最领先的中文手持阅读服务平台,同时首创内容供应商和手持阅读器厂商“内置+分成”的商务模式;2009年,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独家内容运营商,助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无线阅读平台;2010年,成为国家图书馆“全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中技术平台开发、内容提供整合和整个产品生产封装的唯一合作伙伴,并首推数字出版运营解决方案,全面引领数字出版进入“运营至上”第三季……

第6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转型:“全媒体是南方报业转型的具体形式和载体”

中国记者: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介形态的涌现,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南方报业是如何定位自身的转型之路的?

杨兴锋:新媒体依靠它庞大的用户群,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传统平面媒体冲击影响的程度,目前还难以估量,但新媒体的舆情影响力上升之快令人震惊。比如,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中,传统媒体几乎还来不及反应,“微博”早已主导前半段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焦点。

新媒体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统的传媒业务发展在减速,即使是曾经强势的市场化媒体零售也已经开始下降,转型是传统媒体的必由之路。我国传媒业市场正逐步从传统的报刊、广电、户外“三分天下”的传媒业发展格局,转变为报刊、广电、户外和渠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五强竞争”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内领先的平面传媒集团,南方报业必须居安思危,充分利用时代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在深刻分析传媒业发展趋势以及南方报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全媒体作为南方报业转型的具体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新媒体,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并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我们在两年前就提出向全媒体转型。刚开始大家心里还没有底,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都还未定,只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这两年的战略发展研讨会上,集中主题来探讨战略转型。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渐渐地心里有底了。

应该说,实现从传统平面媒体集团向全媒体集团的转型,是南方报业基于对传媒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及在此趋势下对党报集团责任和使命进行深入思考后的必然之举。由于运作及时,南方报业在转型过程中没有出现拐点现象。

聚合:“走出一条与裂变式发展模式相关但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南方报业制定了哪些具体战略和目标?

杨兴锋:在指导思想方面,我们提出转型的必要性,在探索如何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聚合战略,希望走出一条与裂变式发展模式相关但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以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动能和效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报业积极因应形势的发展,实施“龙生龙,凤生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子品牌媒体。这种裂变式发展模式,是南方报业在相对单一、熟悉的平面媒体领域进行耕耘与拓展,对旗下媒体所拥有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复制与共享,是一种内生发展与差异性发展模式,是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品牌发展的实践结晶和宝贵财富,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发扬光大。

但是不能不看到,这种模式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滚动发展,存在盈利模式单一和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利用外部资源加快自身发展方面相对不足。同时面临如何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覆盖面、巩固和扩大舆论阵地、继续掌控舆论主导权等问题。

要在数字化时代相对陌生的业务领域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拓展,南方报业旗下原有单个媒体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原有的裂变式发展模式不能够保证南方报业在“大传媒时代”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顺应形势转变战略理念,大力实施聚合战略,实现向全媒体的转型,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媒体聚合战略,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旗下不同媒体形态的聚合、不同媒体品牌的聚合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聚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南方报业打造成为数字化时代国内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传媒集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数字化时代的媒体拓展,既包括在原有平面媒体领域的继续拓展,目标是成为在本区域和国内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平面媒体集团;也包括在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领域的拓展,目标是成为拥有国内最具活力的新媒体的传媒集团;还包括在相关多元化领域的拓展,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传媒集团。

通过扩张和聚合,我们的目的是要在继续深耕平面媒体的同时,实现从规模经济向影响力经济的战略转型,通过发挥品牌传播优势,尝试多渠道跨行业的延伸业务,拓展信息、印务、物流、地产等相关多元化产业。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争当“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全媒体信息服务集团”的长期战略目标,并提出了“用五到八年的时间,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打造成资产超百亿、销售超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传媒集团”的中期战略目标。实践:

“打造具有南方报业特色、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六条产品线”

中国记者:在操作阶段,南方报业是如何把握转型的着力点的?

杨兴锋:转型就是要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优势、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优势和公信力优势基础上,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制造与新技术、新渠道信息的速度和宽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新闻信息统一采集、加工、编辑,跨媒介、跨媒体多次,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要实现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运营。全媒体之“全”,是产品之全,介质之全,终端之全。

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好现代传播技术的渠道和平台,传播其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以南都为例,事实上,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在珠三角之外限制它的发行量,而在报纸没有发行到的区域,它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有赖于它的全媒体转型。

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在技术上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是可以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发展全媒体可以有很多新的业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转型一定要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找到感觉,这是我们在转型中抓的重点之一。

中国记者: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些构想呢?

杨兴锋:近年来我们向全媒体转型成效卓著。在具体实践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尝试。

经过几代南方报人的努力,南方日报社已经由一份省委机关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2报9刊5网站1出版社”的传媒军团,其中有多家处于全国领跑地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品牌。除了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巩固提升,我们在新兴媒体包括网络、户外、移动媒体的影响力也不断显现。在组建阳完善复合媒体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打造具有南方报业特色、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六条产品线,分别是: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LED、电子阅报栏。

《南方日报》是集团的旗舰,经过2002年以来的连续八次改版,已经成长为一张新型党委机关报。去年8月第八次改版亮出了全媒体转型的旗帜,以全媒体转型为重点和突破口,在继续深耕平面媒体的同时,将传

统媒体的高度、深度、信度,与新媒体的速度、宽度、互动度相结合。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改版当天南方报网同时改版,推出即时新闻栏目“南方播报”,强调做有南方特色的即时新闻;二是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开通政务手机报,力推政经类即时新闻;三是成立全媒体突击队,负责即时新闻的采写编发,探索全媒体流程再造的路径和模式,促进纸媒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四是规范官方微博,整合报纸各个栏目板块的优势资源,扩大在微博世界的影响力。

互联网方面,在已有南方网、南方报网、奥一网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成功控股凯迪社区网;2011年,我们又与腾讯公司合作打造了广东城市生活门户网站――大粤网。大粤网充分利用南方报业的强大品牌优势和采编资源,以及腾讯在华南地区5400万的用户基础,上线以来流量突飞猛进,雄踞华南区域门户第一位。

我们的户外LED联播网、电子阅报栏项目等正在加快推进。其中,“南方报业户外LIED联播网”是广东省文化产业基金重点扶持项目之一,将成为珠三角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LED商业信息传播平台和广东新的文化品牌。

“南方报业电子阅报系统”是广东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规划首期在珠三角各城市建立2000台终端,用3年时间,在全省形成约1万台的覆盖规模,建成最贴近民众生活的新媒体。

中国记者:其它子报系在全媒体转型方面还做了哪些探索?

杨兴锋:集团旗下各媒体都开发了一系列适合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新闻产品,有力提升了舆论引导的辐射力和传播力,拓展了舆论引导覆盖面。应该说,各子报系都有不同的转型路径和方式。

《南方周末》主攻智能移动平台,先后推出南周阅读器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是第一个跻身ipad球新闻资讯应用前10名的中文媒体。目前《南方周末》的全媒体业务已覆盖超过1200万主流人群(含130万报纸读者、150万网站注册会员、380万移动终端用户和600万SNS平台受众),全媒体影响力在国内平面媒体中遥遥领先。由于在社会化应用方面表现出色,《南方周末》荣获了“2011亚洲数字媒体大奖”最佳社会化媒体银奖,是内地媒体首次在这项评比中获奖。

《21世纪经济报道》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利用专业资讯优势,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家移动互联网中文财经电台,创办2l世纪网和俱乐部,提供类似美国企业会员制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特别增加周末的实用理财内容。

《南方都市报》形成了由南都报系数字化改造而延伸出的3D报纸、数字报精华版、邮件版南都新闻、彩信版南都手机报、iPhone+iPad客户端、“南都视点・LEC联播网”、“南都视点・直播广东”广播节目、南都官方微博群等传播媒介群。2011年,南都又在终端上取得新突破,结合显示器和电子纸屏,同时了社会化阅读形式的电子报纸――南都daily。在尚待重点开发的资讯产品方面,《南方都市报》与中国移动《12580生活播报》合作,于2010年8月在广东区域推出南都生活资讯产品“南都视点・12580生活播报”。去年底,美国苹果公司各国市场2011年的销量(下载量)排行榜(因为苹果公司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排行榜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在中国区榜单,南都的新闻客户端排名iPad报刊杂志类应用第一位。

探索:“鼓励大家创新”

中国记者:在集团层面,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转型中的创新和新项目的发展?

杨兴锋: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复合传播带来的将是复合运营,未来媒体的生存与竞争,最终也必然落到媒体综合运营能力上,落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综合实现上。集团层面为全媒体转型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1.积极引导

两年来,从我们的年度战略研讨会,到平时的大会小会,不断强调战略转型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强调全媒体是必由之路,强调在理念上从“内容提供商”转变为“全媒体信息服务商”。为了向读者和受众提供高质量、多层次与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南方报业积极转型为“信息服务商”,不仅高度重视内容的采集和信息的加工,而且高度重视渠道的选择、建设,以及高效的信息服务。

2.建立平台

我们提出要建设十项工程,打造全媒体一体化平台,为全媒体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建立多媒体数据库、资源库,等等。

3.推广典型

《南方都市报》由一张报纸成长为一个全媒体集群,这个实践告诉我们:由平面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应该做,可以做,也能做到。作为集团全媒体转型的试点,《南方都市报》较好地处理好了这几大关系:首先做强做大报系旗舰《南方都市报》,通过实施南都跨区域办报这个基础战略来确保南都在传统报刊行业的龙头地位;通过优先做好跨媒体集成这个核心战略、跨行业拓展这个升级战略,力图实现全媒体生产能力、全介质传播能力的跃升,最终构建起南都“全媒体集群”,真正做到“南都,无处不在”,继而实现全方位的运营能力。

4.鼓励创新

集团设立了创新孵化基金,第一期先拿出500万。如果有人提出新的业态项目,经过专家评价可行后,我们就拔出创新孵化基金扶持项目的启动,有眉目时就加大投入。

去年已经扶持的四五个项目都不错,主要是靠媒体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创造力,向不同的渠道拓展。这个创新孵化基金上不封顶。

思考:“谨慎观察、适度投入、探索模式”

中国记者:两年来的转型实践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总结呢?

杨兴锋:前些天我们将两年来转型的这些思考和探索总结为:“谨慎观察、适度投入、探索模式”。

集团办公室最近牵头对集团的全媒体转型进行调研,将新媒体收入与总收入做了个比较。我们发现由于转型所带来的增值业务,仅南都就至少增加了5000万的收入。还有户外LED的创收,形成规模以后,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记者:如何考核和评价这些新业态和拓展的影响力呢?

杨兴锋:我们现在也在思考怎样建立全媒体时代新的衡量标准、评估标准。过去我们只考核发行量、广告额,现在看一个媒体的影响力远不止这些。如何进行全媒体评价呢?怎样在新闻的采集、传输、处理的一体化数字平台上评价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运营的成效呢?

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评价一个纸媒的影响力不仅要看传统的发行和广告数据,还需要看其全媒体的评价指数。我们正在尝试建立一个这样的指数。将来评价一个纸媒的影响力,就看这个全媒体评价指数。

中国记者:转型走到目前阶段,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什么?

杨兴锋:向全媒体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环环配套,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和机制。

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队伍中既要有精通媒体内容生产、信息加工的人才,又要有了解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和传播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有善于从传媒产业的新发展中寻找市场商机、探求新的盈利模式的人才。

必须高度重视向全媒体转型的体制机制建设,包括面向全媒体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重建,利于聚合战略推进的利益分配和业绩考核机制创新,以及从传统事业体制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体制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等等。

为较好地发挥集团新媒体资源的聚合效应和协同效应,我们最近成立了广东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把它定位为集团新媒体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利用平台、新媒体业务投资控股平台、新媒体资产管理和技术研发平台、新媒体业务拓展和培育平台,将重点研究网站内容业务的整合以及电子商务的可行模式、户外电子媒体板块和移动互联网板块。

第7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一、融合新媒体特点,培育新市场

在传统媒体形式下,电视是单向、一对多封闭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则强调开放、共享、融合以及互动,而不是单一的中心。目前,在武汉广电新媒体的架构中,就包含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地铁电视等多种时代前沿媒体。

1.从标准化信息到个性化和定制化信息

虽然广播电视也通过多频道化等手段提供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产品,但由于频道资源以及成本的限制,其只能提供较为标准和统一化的信息。而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分析观众的视听习惯和倾向,进而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

目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手机阅读和地铁电视完全取代了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的阅读习惯。手机电视不仅能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点播观看功能,还会发送最新最快的海量新闻信息,突出观众的参与性和时效性,实现及时、全面的报道,几乎完全替代传统纸媒的阅读功能。武汉广电“睛彩武汉”手机电视频道的开通,为我市“三网融合”打响了移动新媒体的第一枪。2012年1月,武汉市全境包括新城区在内,已经拥有21座CMMB基站,全面完成了武汉市范围内信号覆盖。这意味着,武汉市民今后收看电视节目有了新途径,只要在手机内置移动电视模块,就可随时随地用手机看电视、听广播。“睛彩武汉”频道的内容涵盖各种直播、点播和专题,目前已在移动终端领域拥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从传播机制的一点对多点到多点对多点

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是一点对多点或者说是点对面的传播机制,在这种传播机制下,控制版面或者媒体稀缺资源的精英人士掌控着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而新媒体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很多受众自身成为信息的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信息的渠道和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腾讯为例,借助庞大的用户群,2012年的净利润将近占全国报纸净利润的一半。其全年营收达438.94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23.32亿元,同比增长24.8%。而作为时下最火的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腾讯微信的商业价值正在以接近极限的速度增长。诞生仅3年,目前微信已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量 ,年增长率突破100%,预计到2013年底,微信用户将突破5亿,微信有望成为新媒体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入口”。其拥有的语音优势、定位功能、方便的信息推送功能,都是传统营销模式所不具备的,而且微信用户间的沟通和交流更直接、更真实、更私密,也更容易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特点正是微信平台的价值所在,也体现了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的新兴传播机制。

3.从传统“两次售卖”到新型“两次售卖”

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两次售卖”模式,其价值链包括采编、发行和经营三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从客户角度来定位和运营。而在新媒体时代,它与传统媒体嫁接合作形成的新型“两次售卖”模式,也同样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3赛季,武汉卓尔足球队时隔4年后重返中超联赛。武汉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其赛事进行全程直播,收视率高达2.76%。这对于一个地方体育台来说,简直是收视奇迹。之后,武汉广电的黄鹤TV网络台为其提供网络增值服务,将武汉卓尔队的赛事直播平行移植到网络电视上,开辟直播窗口,设置观众点评互动窗口,以及开设商业植入窗口,达成优质产品在二次售卖的增值效果。采取这样“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这种新型“两次售卖”模式即网络媒体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并强化深层次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和用户体验,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二 、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自身优势

尽管新兴媒体技术的变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传统媒体在这些挑战面前并非只能无所作为,传统媒体必须及时关注和利用这些新技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融入到新技术进程中,在新的产业价值链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眼下,中国电视机构的一大问题是,与观众互动难。当电视机构掌握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却苦于找不到与受众互动的新途径时,网络的渠道资源、强大的互动能力应该成为电视机构积极考虑的关注点,并把自身的内容优势发挥到最大。

1.电视机构利用网络电视与受众互动

目前,受众本身的许多个性化特质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许多潜在的需求没有被电视机构发现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机构如果依托电视资源开办网络电视,并从开创与受众互动新局面的高度对网络电视的互动功能进行开发,可以真正实现传播角色的互置,让受众不仅作为传播的客体出现,还拥有传播主体的常态地位。

作为浙江省第一新闻视频门户的新蓝网,依托浙江广电雄厚的内容、技术、人才资源背景,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运作非常成功。2012年新蓝网凭借《中国好声音》的强势品牌力量,在网络上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二次开发,为其节目内容和现场巡回演唱会提供独有的网络视频呈现和增值服务,并将整体元素碎片化重组,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多个别具特色的网络专题栏目。2012年新蓝网年总收入高达2500万元,而其中有1600万元来自网络增值服务收入。由此可见,现代受众对互动的渴望和需求极其强烈。

2.电视机构利用新媒体放大传统电视的影响力

电视节目的线性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受播出时间的限制。电视机构打造网络电视,可以通过选取播出后具有突出社会反响的节目内容进行再传播,实现与更广阔空间内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交流。

2012年,武汉广电将王牌新闻栏目《百姓连线》整体平移到黄鹤TV上,并在网络进行新闻连线直播,通过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的现场报道,播送比电视平台更快更前沿的新闻信息。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和武汉广播电视总合推出的议政类节目《电视问政》登陆黄鹤TV,与电视进行同步直播,其收视份额较以往增加17%,黄鹤TV的点击率比常态下增加达189%。相比传统电视节目,网络呈现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广大市民、网友参与问政的范围更广、人数更多,互动性更强,拥有更强的及时性和精确性。

由此看来,电视机构依托自身强大的媒体资源优势,通过精心打造网络电视来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作为当前电视互动开发的一个创新思路。

3.地铁电视作为新媒体,延展了电视的影响力

同样对传统电视能形成二次传播的还有地铁电视。其特点决定了它的收视环境封闭、频道唯一,是“强制性”视听传播渠道,地铁乘客的日常出行更易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目前武汉地铁1号和2号线日均载客达70万人次,人群年龄在21—45岁的占比为8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66%。如何在这样一个受众人群中形成有效的传播效应成为地铁电视的首要任务。受众流动性强,乘地铁出行的随机性大,在地铁中的停留时间短暂。这样,地铁电视的传播时间就被乘客的乘车时间所分割。

对于地铁电视受众而言,其观看地铁电视节目的机会是利用乘车的碎片化时间获得的。乘客的乘车时间要求地铁电视节目短小精悍、简洁明了,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依托武汉广电的内容集成优势,碎片化、板块化、循环式形成二次传播,不仅能够提高原有广电节目的知名度,还提升了地铁电视平台的权威性和关注度。《快乐生活一点通》、《地铁车视界》、《一路看新闻》、《地铁气象站》、《越看越开心》、《今日影视》等十多个小板块节目滚动播出,以人均达乘10分钟计算,即可收视3—4个节目。

三、摸索新媒体规律,机遇挑战并存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视对新媒体运营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摸索,用户的培养更需要长时间的呵护与吸纳。但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变革的重中之重,网络电视、移动互联和云传播的迅速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1.改变传统媒体的商业运营模式

近三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众多团购网站、社交网站,这些网络售卖服务平台依据其便捷、经济、容量大等优势日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但也有大量的网站倒闭。究其原因,除开其资本和管理运作失力之外,最大的诟病在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够。若传统媒体能有效嫁接之,则可以一抵万,名利双收。湖北经视的《经视团购会》是武汉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团购节目,内容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为观众组织最优惠、最实用的团购活动,品类囊括大型连锁卖场、日用百货、建材家装、服装鞋帽、名品名饰,甚至柴米油盐。日单项最高成交额为900多万元,最高成交3万多人次。这个周播25分钟的栏目能产生600多万元的年广告收益。可见传统媒体的号召力+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奇迹。

如何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与包括团购在内的新兴网络服务的合作,是各家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2.方兴未艾的多媒体运营平台

媒体的运营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强化其传播的特质,有效地进行跨媒体传播,从而产生运营收入。

第8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 试论网络文学产业链化发展 奥飞动漫:打造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研究 盛大文学: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探索 中粮全产业链模式 草原和牛全产业链 华谊兄弟:全产业链缔造娱乐帝国 超强IP打造全娱乐产业链 《九州天空城》全产业链运营 泛娱乐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阅文,网络文学“无敌者”的泛娱乐挑战 杨凌本香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解析 全产业链创新成就智能“生态树” 分析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掘金“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时代 东方园林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大米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引关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sword=择天记

[7] 《择天记》粉丝名人堂[OL].[2016-07-04].#fansbox2

[8] 艾瑞: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OL].[2016-07-04].http:///game/gdata/2015/1230/

490534.shtml

[9] 2016TFC阅文集团专场:构建网文泛娱乐产业链[DB/OL].[2016-07-04].http:///a/20160318/41564856_0.shtml

[10] 刘攀.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盛大公司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4

[11] 张琴.“IP 热”创造网络文学全产业链模式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6(4):1-3

[12] 胡誉耀.我国网络文学产业链的内容资源整合论析[J].出版科学,2014(4):81-84

[13] 李丹凤.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的IP价值[J].新闻传播,2015(12):7,9

[14] 李柏谨.我国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12

[15] 何慧龙.我国网络文学网站产业链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5

第9篇:全媒体运营模式范文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动,不仅加速光网覆盖进程,也给三网融合带来利好。稳定、高速的光网服务可更好的支撑各项对云服务,让更多的云应用落地,有了网络的支撑,各种业务可更好实现融合。意法半导体全球战略执行官、执行副总裁兼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事业部总经理表示,“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机顶盒电视间的多屏融合,家庭服务器和网关、OTT(互联网电视)/Android/HTML5等网络客户端设备及云计算,形成了三网融合的新趋势。”

在云服务的主导下,三网融合的模式之一“多屏一云”的发展也水到渠成了。云平台+多屏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华为、百视通、联想、思科、TCL等厂商的布局新手段。借助云计算搭建的平台,媒体内容可以在不同屏幕间分发,多屏将实现无缝地连接,并且让管理更高效、成本更低,同时云计算平台还能支撑持续不断地云服务和云应用扩展。

华为“化云为雨”

在CCBN2012上,华为展示了面向广电的多媒体云计算解决方案--媒体云解决方案,可以将广泛的内容汇聚到广电网络中,经过全媒体生命周期的各项加工处理,增强内容资产附加值和广告潜在价值,提升基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户消费粘性,从而达到内容精细化运营的目的,可谓是 “化云为雨”。

随着三网融合的强力推进,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多屏互动日益受到用户喜爱。虽然电视使用率在减少,但电视是每户必备的家电。同时,传统的语音、图片等内容已不再是绝对主流,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从业务角度而言,将内容聚合到统一平台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但是聚合后的内容如何运营管理又成为最大的问题。迫于尽快推出新业务的压力,运营商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建设多套业务系统,导致其大量重复建设、系统维护成本增加,系统扩容和业务融合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但是,有了高品质的海量内容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带来高品质的用户体验,因为如何去传播分发和运营管理这些内容更为关键。为帮助广电运营商应对不断增长的海量内容业务,华为推出了面向广电的、从媒体生产到的完整平台――媒体云。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涵盖从媒体内容制作、消费和传播的全生命周期,媒体云解决方案包括针对电视台的新媒体内容中心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广电网络的媒体汇聚平台和高效分发网络SmartCDN和Cache。 “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可以将海量的内容汇聚到广电网络中,经过全媒体生命周期的各项加工处理,可以增强内容资产附加值和广告潜在价值,提升基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户消费粘性,从而达到内容精细化运营的目的。”华为媒体云产品总裁王丰表示。

此外,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还通过CDN高效低成本进行内容分发、通过Cache技术节省网间流量,通过感知用户的特性对管道进行商业增值,帮助运营商高效智能化地经营管道,以达到帮助广电打造智能化管道的要求。 华为媒体云采用云存储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内容存储;同时能够动态适应业务量的大小变化,按需弹性分配计算资源,为广电运营商海量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码、转码等环节提供低成本、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存储”和“计算”的有机结合。与其他厂商的解决方案相比,华为在硬件方面的技术积累更为强大,同时更加了解运营商的需求,充分做到了将内容“化云为雨”的要求,帮助广电运营商迅速打造可管可控、开放协同、内容为王的三网融合新媒体平台。

百事通发展网络视频 弥补多屏短板

3月27日,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将出资现金3000万美元以受让股权及增资的方式获得风行网络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占35%的股权。这也是百视通上市之后的对外重要战略投资,投资后,百视通将成为风行的第一大股东。此次百事通联手风行,被视为电视联手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

百事通在行的是电视,而风行在线专注于网络视频,双方在各自领域都有优势,理念上又保持高度一致,双方都认同:“网络联手电视前景将一片大好”。一位接近百视通的人士透露,百视通的目标是“一云多屏”。3月15日,中国银行刚刚给了百视通最高4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这意味着百视通下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并购还是市场扩张,在资金上没有后顾之忧。

中信证券专业研究报告指出,在百事通技术业务中,包含了电视屏、手机屏以及电脑屏网络视屏的收入,由于公司战略原因,2008年以来电脑屏相关的互联网视频业务持续萎缩,使得多屏布局短板明显。中信证券认为,此次参股能够有效加强百事通在互联网视频的业务,使得“一云多屏”布局更加全面。

双方合作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内容协同采购,特别是在上海电视台影视剧资源方面;二是风行网的P2P技术和大规模运营经验有利于增强百事通在电视屏的服务能力,最后3000万美金的注资可以增强风行的实力,同时不排除百事通在资本方面的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联想的四屏一云移动互联战略

5月8日,联想集团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批定位高端市场的K系列4款智能电视,价位在6499元~14999元不等。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智能电视是联想“四屏产品”中的最后一“屏”,它的意味着联想PC+战略布局的初步完成。联想PC+战略的前身是“四屏一云”移动互联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二是联想“乐云”服务,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从PC到PC+,从终端到云端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必然。”杨元庆说。

联想智能电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智能电视为中心,将联想的其他三块屏――乐Phone、乐Pad及idea系列电脑,通过乐云紧密地连接起来,不断地优化每一个设备的使用体验,组成真正的数字家庭系统,实现三网融合、互联互通。

近20年间,电脑和手机慢慢地侵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朋友回家以后不是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而是用电脑玩游戏、上网或用手机发微博。电视作为是手机、电脑、Pad三大屏幕之后又一个重中之重的屏幕――第四屏。其影响力正在被网络慢慢地削弱,而电视厂商和节目供应商们一直在寻找办法留住客户,高清电视、数字电视以及交互都是电视厂商们的手段,但这些内容本身和传统节目并没有太大变化,节目本身是孤立的,缺乏交流,缺乏人机互动。所谓网络的利用也仅仅是能够在电视上打几个网页而已,速度还极慢。

联想智能电视之所以备受关注,其很多程度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顽疾而来的。这台智能电视采用Android最新的4.0系统,并配置上“传统电视”前所未有超级芯――双核1.5Hz处理器,而这也是目前智能电视中的最强配置,足以游刃有余地运行大多数常见应用。另一方面,联想智能电视除了拥有一个操作简单的遥控板以外,还随机搭配了游戏手柄,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遥控板操作电视机进行视频点播或者新闻浏览,还可以使用手柄玩游戏。

可以说,联想为了这台“特别电视”的到来,已经准备许久。早在去年,联想就了其乐云平台策略。他们利用强大的云技术,为陆续布局的各种“终端产品”提供强大的运算支持、超大存储空间,甚至一套史无前例规模的生态环境。而如今联想智能电视的到来,无疑“补充”完毕这套策略的重要一环,借助乐云将联想智能电视在内的四屏整合起来,用户使用任何联想产品都可以实现数据在乐云中的存储和共享。比如在联想智能手机上拍摄的内容可以在联想智能电视上观看。这样一来,乐云可以让多个终端互联互通,从而产生加成效应,想整个生态系统更加成熟,良性发展。

联想集团作为老牌计算机生产和销售厂商,有着极大的软硬件销售经验,这并不是一般电视厂家能够比拟的。如何能够让智能电视操作简便,功能强大,运行速度快,这是联想的优势所在。此外,联想作为一个跨国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极强,能够很迅速地和国际国内的内容提纲商合作,让联想智能电视用户看到更多丰富的内容,提供更多丰富的服务。所以联想集团提出了PC+的战略方针,依靠四屏一云首先攻克中国市场,然后以中国市场为依托,进军国际市场。而这4屏中智能电视就是其中一屏,足见联想集团对联想智能电视的重视。

思科:融通云端 视联天下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2)在北京举行期间,思科以“融通云端 视联天下”(Enabling Cloud-based Video Experiences)为主题,向业界展示了云、网络和客户端无缝整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思科重点介绍了基于 Videoscape平台的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云视频”应用与服务,在为运营商带来创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精彩纷呈的视频娱乐体验与服务。

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表示:“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下,运营商面临全新的市场机遇,如何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商业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业务享受和体验,是业界同仁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思科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最全面的视频解决方案,通过将网络、云和客户端的强大优势整合在一起,帮助运营商借助云视频业务的推广,赢得更多为其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当今,越来越多的内容开始存储在云端,而非家庭设备之中。运营商正在评估各种途径,以向家庭内外的一系列托管和非托管IP设备发送直播线性(传统)频道和基于云的点播节目频道。这些设备包括IP机顶盒、个人电脑(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和联网电视等。Videoscape平台由思科精心设计而成,为迁移到全IP视频基础设施提供了一条出色的途径,可将云、网络和客户端组件无缝整合在一起,支持视频传输与录制、暂停视频播放和恢复播放等功能。在思科Videoscape平台架构下推出的多款全新产品,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出色的“云视频”体验,确保他们无论身处何地或者使用何种设备,均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作为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还通过与业界厂商的携手创新,推动云视频应用潮流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此次CCBN2012展会期间,思科展示了部分与合作伙伴推出的创新解决方案。其中,思科与国内视频处理技术与产品提供商合作打造的创新媒体数据中心应用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的端到端整合能力,能够在网络智能虚拟化,网络、服务器、存储一体化,以及万兆级别高性能技术等方面具备卓越优势,适用于电视台、网络公司、视频服务网站、行业电视台及新媒体应用。思科也与本地专业合作伙伴紧密配合,推进“云视频”在远程教育、智能医疗、智能社区、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创新应用。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有线电视、数字媒体、娱乐及体育事业部总经理吴彬表示:“当前,中国的广播电视领域正进行着巨大变革与转型,提供云、网和端相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把握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思科将进一步引进在全球广电领域的成功经验,并凭借自身在云、网络和和客户端的领先技术优势,推动云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能与中国广电产业有更加深入合作的机会,共同为加速中国广电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TCL:赢在云时代

4月10日,“赢在云时代――TCL全云战略暨2012年春季新品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会上, TCL集团正式全球首发了以“全云四驱”为核心的企业“全云战略”。TCL多媒体、TCL通讯联合了包括全球首款搭载基于Android4.03开发的STV OS1.0系统的3D智能云电视V7500、全球首款搭载电视智能点读教育系统的3D智能云电视E5390,以及智能云手机旗舰机王臻智S900在内的,多款具有全球开创意义的2012春季新品,以全云战略布局和全云产品阵营一举抢占了行业制高点。

据悉,TCL全云战略以智能云技术为引擎,以“全云技术创新、全云资源整合、全云产业协同和全云体验导向”为驱动,将加速TCL在云时代的产业战略布局,全面打造TCL在云时代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主导力,推动TCL朝着“全球领先的电子产业集团”的方向稳步迈进,简称“全云四驱”。

TCL集团助理总裁、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表示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IT巨头苹果、谷歌等纷纷进军智能云电视市场;而传统电视巨头,尤其是日系企业全面陷入亏损,频频下调全年出货目标,传统手机巨头也日趋衰落,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李东生认为,思路决定出路,未来十年将是一个战略驱动、战略制胜的时代,TCL将以全云战略赢在云时代。

另据透露, TCL多媒体将掀起第一轮全云普及战役,TCL全球首发的全云产品阵营和2012春季新品,将与中国消费者率先见面。据悉,TCL多媒体今年在中国市场还将率先打造25个3D智能云生活体验馆、搭建全球首个大型网上3D智能云生活综合体验社区,并将在全国举行大型3D智能云生活体验大篷车巡展,全力推动全云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