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第1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从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建设部及各地建设部门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建设工程安全依然面临严峻形势,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喜忧参半。

喜:多项举措加强管理,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趋向稳定

为了提高建筑业的安全水平,改善安全状况,建设部及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切实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加强建筑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从1986年起,建设部相继编写出《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等14本建筑安全标准规范。1991年,建设部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成为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1998年3月1日施行的《建筑法》中,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被单独列为一章,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2004年2月1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针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

强化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建设。1991年,建设部以第13号令颁发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求地区和县以上城市成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到2002年,全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总站,24个省会城市和省以下地市县成立了1300多个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站,共8000多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在行业安全监督机构的督促和指导下,绝大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以企业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企业的安全专管机构,基本做到了每个施工现场都有专职安全员,每个班组都有兼职安全员,形成了自上而下、干群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

推动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和科技进步。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要在所属施工现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并从当年起,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1996年8月,发出《关于学习和推广上海市文明工地建设经验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此外,各地还普遍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安全生产评优活动等,对建筑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建设部及很多建设部门和安监站已开始组织力量开发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建筑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部门的网站建设、安全事故基础数据库和科学决策分析系统、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据建设部工程质量与安全司副司长吴慧娟介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总体状况趋向稳定。今年1月至6月,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死亡事故487起、死亡588人。与去年同期(556起,619人)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2.41%,死亡人数下降5.01%。尤其是第二季度,各月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34%、16.88%和16.42%。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14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10%以上,其中,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减少100%,山西减少80%,重庆减少50%,浙江减少47.56%,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比较明显。

忧:建筑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近年来,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但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我国的建筑工人有38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2003年,全国建筑施工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6.92。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却呈上升之势。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23起,死亡人数105人,同比(15起,66人)事故起数上升了53.33%,死亡人数上升59.09%。

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安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极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筑市场亟待规范。一些建设单位不履行法定程序,规避政府监管;部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和施工资质的队伍擅自进入建筑市场承揽任务;无证施工、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的现象屡禁不止。河南安阳“5・12”特大事故的教训之一就是建设单位不讲科学,将工程划分为22个标段,并且工期绷得极紧,最终酿成特大事故,建设单位的一系列人员也被给予行政处分。

二是政府安全监管薄弱。一些建设主管部门对经济开发区工程、招商引资项目、拆除工程和村镇建设工程监管薄弱。部分地区只注重监管办理了各项手续的工程项目,对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手续的项目没有主动巡查监管;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力量还仍然薄弱。

三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外埠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以包代管现象严重;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施工企业技能和安全培训教育却不能满足需要,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安全技术性能掌握不充分。

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进入、清出的机制脱节,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定额造价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导致了安全生产设施费用在工程定额造价中所占的比例极不合理,大大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合法利润和安全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归根结底,旧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效益与发展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而政府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有新的管理机构,但是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一个有效机制对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仅靠过去使用的下发文件、开会布置和评比检查的方法与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机制

第2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议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保持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1.1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下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我国建设工程安伞管理工作月前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

1.2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分开管理

我国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是分开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由于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分离,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双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导致双方各自在发挥工伤预防作用和利用工伤保险促进安全生产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使管理效果受到削弱。

1.3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建筑法》中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难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等等。这些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急需修订以适应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需要。

1.4建筑安全政策法规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中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落实不到位;部分监理公司忽视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一些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

1.5安全教育培训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 、5千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2对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政府应加强对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的统一监管

建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实施统一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政府对建筑安全实施监管的惟一机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成立各自的建筑安全研究所,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建筑安全卫生、工伤保险的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法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其他如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等行业建设工程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成立行业建筑安全研究所,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2.2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汀、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增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丰体地位及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定位,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等。

2.3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监控体系

加快建筑安伞监控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安全监控正常运行,必须辅之以组织、制度、设施等保障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而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失,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治疗、善后处理及恢复等措施,这也是建筑安全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控预警可以有效地抑制事故的发生,目前发达国家几乎全部拥有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监控系统,而国内利用计算机进行安全监控尚未普及。

2.4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推动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稳定与好转,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和一个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体。因此,应对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要求、培训教育、考核方式等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或政策,特别是提高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当务之急。

2.5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庞大的、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可能。该系统应由全国性的行业管理机构建立并控制,将全国所有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企业一旦发生了事故,就将该事故的前冈后果以及最终责任认定等情况录入系统并进行曝光,从舆论上监督所有的施工企业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对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也录入该系统,供其他施工企业借鉴学习,以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6规范建筑防护用品管理,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低劣,已成为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元凶,规范市场、提高质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个体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和普通两种,对特种防明护用品是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而对普通防护用品则是进行一次性质量检测管理。建议对建筑防护用品管理全面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以遏制假、冒、伪、劣建筑安全防护用品的泛滥。

第3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问题;管理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national economy production profession, as a result of the architecture industry particularity, its safe and the state of health could not be satisfying, has restricted the architecture industry product quality enhancement, has affected the architecture industry prestige.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uilding safety control domain’s newest research results, proposed wants the key attention the topic. Completes the building safety surveillance supervisory work, to guarantee that the architec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ecurity; ques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就可以使安全工作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对加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监管不到位

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

1.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执法监督不力,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未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部分施工企业未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操作性存在一些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强化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2.1落实各级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家和管理法规的情况;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要通过安全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2.2加强建筑安全宣传教育

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同安全活动期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在主要道口、活动场所和醒目处,设立宣传台,悬挂安全条幅,在重要位置与易发生事故处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标识。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控制的措施

3.1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3.2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3.3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4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示等制度。

3.5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3.6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3.7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纪明波.当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4~6.

[3]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6~19.

第4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 施工项目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扩大,建筑工地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这既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同时也给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由于我国还出去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高,导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施工安全问题还有很多问题,由于多发的安全事故,使得安全施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眼球。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近年来伤亡事故率呈下降趋势,但重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函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间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一、当前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随着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相适应,暴露出了不少弊病和缺陷,如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内容只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和特定施工阶段来进行规范,没有涵盖建筑生产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部分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内容重复、交叉、甚至矛盾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着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安全意识不强

各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重经营轻安全,重生产轻管理,重质量轻安全,重突出轻长效,看不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

(三)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建筑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操作工人都是随时随地招收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连最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进行。这部分人员目前占操作者的绝大多数,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具备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五)政府监管不到位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目前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齐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较易引发行政处罚纠纷。因此就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五大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二)增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建立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部长岗位职责、安全员及其他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职责。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从纵横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该制度,做到群防群治。

(三)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施工安全

安全投入是确保防护设施到位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和项目都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假冒伪劣的防护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造价部门也应该及时调整取费标准,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是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适应。施工现场在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提高安全保障的技术。

(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纪律

针对农民工普遍安全意识不强问题,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组织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施工意识 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 正式签定劳动合同,对新入场合同工,临时工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五)强化监督力度

坚持以法行政,严格执法,对不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的,要按照法规赋予的权力予以认真查处,要建立定期检查的抽查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法规得到贯彻执行,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逐步迈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三、结语

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和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而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就是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安全生产是施工生产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施工过程必须把安全生产当作组织施工活动的重要任务。

安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施工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如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参考文献:

[1]鲍红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中国商界》,2010,(4);

第5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企业乘着东风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很多建筑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

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我国建筑安全状况纵向发展看,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但近几年又有所反复。从横向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核爆炸等其他伤害,这一点与《中国建筑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从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年限看,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在实践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理论检验机会也较少,这对其本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要降低目前我国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必须从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理念、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队伍素质低。

(2)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不报废仍在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脚手板经常不按照规范搭设。钢管壁厚度不够,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违法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4)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

(5)施工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发生火灾,就手足无措。

三、 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一) 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同时,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塑造和传播企业安全文化。使企业员工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内部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在施工现场,同样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特种工作人员除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均需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

(三)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

第一,要建章立制,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按规范操作; 第二,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第三,要管好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 第四,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第五,要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第六,要加强工人防护措施。

(四)提高安全管理投入

在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应保证工程款及时支付。同时,应对“安全生产管理费”合理核算,并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施工方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施工方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不得截流挪用。

(五) 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应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或 IT 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智能化的方法。第二,应针对建筑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第三,应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增强安全防护设施的科技含量。

(六)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

第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第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 第三,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进行学习教育,写出检查,受到处罚后再上岗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徐桂芹.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 陈坚斌,张正辉,张超.建筑安全系统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

第6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

1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

(1)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b.行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还用于保险。在德国,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c.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

d.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

(2)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HSC),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HSE),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现有3500人,全部为公务员,其中1/3的人员为安全督察员,2/3为制定方针、规程等工作人员。

b.英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英国在1974年至1999年颁布和修订多部法律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c.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

d.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e.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

2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就

(1)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体系基础,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入建筑行业。到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发(1993)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文明施工

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所属的施工工地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得到加强,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综观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之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义务和职责。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

(2)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3)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由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应尽快完善全社会的伤亡事故保险制度,用经济杠杆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5)应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政府与一些相关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宗怀.对欧美建筑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解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6(6):87-91.

第7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 安全措施

一、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当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最有活力的一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有很多超大型工程密集上马,加上近几年国家要大力发展高铁,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进一步加大更是推动了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我国建筑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较大的施工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深入分析每个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事故诱发根源,从根本上堵住施工安全的漏洞,才能真正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促进建筑企业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集中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学历高,学术能力强并且经验十分丰富。在我国所发生的建筑事故中,因为工程设计所引起的事故占总体事故数一个非常小的比例,绝大多数的问题出现在施工这个环节。可以说施工是建筑领域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地方本应该汇聚大量的优秀及高学历人才,可恰恰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 的农民工,这就使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水平整体不高。

2. 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领域一直都是腐败发生的重灾区, 严重的腐败使得建筑领域偷工减料时有发生。 很多商家生产的建筑材料并不能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 但却通过不正常渠道流入施工领域。 如果是一些不重要的构件可能还不至于引起严重事故, 但是如果这些构件是重要的结构受力构件或承重构件, 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例如有些工程中出现混凝土梁和柱子中所配钢筋完全不符合要求,有个别地方甚至使用竹条来代替钢筋,这样的工程如果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则是必然。

3. 管理制度问题

(1)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

所有问题中,“法” 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基本法的支柱地位尚未建立,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及条文的可操作性较差; 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动控制作用难以落实; 法律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不够细致,而对行业协会、工会等组织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地位、性质等没有明确规定;建筑安全违法责任设定存在责任缺失、责任不合理、行为与后果的非应对性、法律责任落实的非必然性等缺陷。

(2)建筑分包制度不完善

翻看建筑法规,我们的建筑分包制度表面上很完美,但是在这个外表完美的分包制度下,却因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或法律效力太低而难以施行。比如目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建筑分包管理的法律法规,仅在《建筑法》、《招标法》的有关章节就相关分包问题进行规定和说明,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而且法规中禁止再分包的规定阻碍了多元化发包模式的发展,而且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需求相悖。 此外,我们管理违法分包的措施往往依靠以罚代管,没有有效的事前监管机制,因此,整个管理效果收效甚微。

(3)重生产偏安全

当前我国建筑业都在抓经济效益,所有的公司都在以这个指标为基础来进行公司的效益评价。而且公司效益好了,地方税收就得到保障,政府就可以完成上级所分给的税收任务,因此,政府这里基本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公司效益好,公司的高层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与安全问题最有厉害关系的农民工也可以得到高工资,而且即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也可以用巨额赔偿进行 “私了”, 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 对安全问题都不重视。这些安全相关主体只在乎眼前利益的行为不仅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监督机制欠完善

监督是我国建筑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监督机制可以将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之中,在问题没有演化成建筑事故之前,通过监督机制首先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然后把问题和隐患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进行改正,以此保障建筑施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实际工程操作中, 很多施工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或者说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行,这样就无法保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无法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安全措施的优化

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大量优秀的高学历人才来支撑这项工作的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所建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而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主力却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和低学历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专业能力较低,虽然能够适应施工现场的艰苦条件,但却没有胜任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的能力。施工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建筑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我国应当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队伍积极参与到建筑施工领域中去。

2. 加强建筑材料监管

建筑工程材料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监管机制是解决由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办法。 就建筑材料使用而言,可以建立“政府方监管、采购方负全责、使用方监督”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而言,政府应对施工现场材料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以及质量检测报告证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依法做事; 采购方应当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负全责,一旦发现采购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中止材料使用,如有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另外,对于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或指定供货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材料使用方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承担监督责任,如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否则也要承担相应失职责任。

3. 优化管理方法

(1)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强调“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应明确不同项目参与主体的安全责任,促使大家共同参与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我国传统建筑安全管理理念片面强调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忽视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从业人员等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可起到的积极作用,导致项目参与主体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失衡,安全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虽然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各方安全责任条款数目和强度差别较大,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责任条款较少,参与建筑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工会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条款规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

(2)完善分包制度

首先就建筑分包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提出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建筑分包法律制度;其次,创新建筑分包管理模式,顺应国际分包模式潮流;再次,将各国、各地区探索、制定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提升到法律层面,以弥补制度上产生腐败的缺陷;最后,对违法分包者加大处罚力度,对执法单位的越权或“不作为”行为,应加强责任追究制。

(3)强化安全意识

当前建筑行业中,从业人员伤亡的数目触目惊心,但是企业管理方和政府方都可以神奇地将这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此造成了一种极其荒唐和悲哀的现象。 那就是大家只注重生产不重安全,这种现象的危害是长远的,并且难以估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让企业重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对施工企业施以重罚,一旦出现人员伤亡重大事故, 就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于有明显过错或者明知故犯者应当终生禁止其参与建筑施工行业,并且对所属公司按事故严重等级施以重罚,增加其不尊重生命的成本,让其不敢掉以轻心。

(4)完善监督机制

当前建筑业的监督机制并不十分完善,监督人员应当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随时停止工程进度,并且责令其立即改正。 同时监督人员要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查建筑设备质量,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限期整改,坚决杜绝劣质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现场。 完善建筑安全法规制度, 促使建筑企业加大安全工作投入,严格依照安全管理章程对施工现场进行不留死角的检查,并且做到随时检查,随时抽查。任何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积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结束语

目前,建筑安全生产伤亡人数在我国总伤亡人数占有很高比例, 为有效改善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应当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工程实践中的不断落实和改进,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监督制度,进行有效的经常性安全检查,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遵章守矩。另外,政府监管部门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努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总之,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一个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只有加强管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值,保护好每一个职工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杨会臣,刘顺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

[2] 陈 胜德 . 建 筑 施 工 技术 管 理 与 优化 [J]. 门窗,2012.

第8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关键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企业实行的传统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己经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一、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常见问题

1、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无证和越级施工,挂靠、层层转包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揽到工程任务后便以?w扣安全投入、削减安全设施等方式来赚取利润;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承建,在安全生产等问题上互相推诿,致使安全生产制度难以施行。 2、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差 只重效益,不重安全。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建筑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反映。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在我国,建筑生产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较贫困的山区、农村。这些建筑工人,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把进场前的安全教育仅仅看作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因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诸如: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随意出入安全防护区,甚至是无证操作、跨专业操作等一些违规现象,给施工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4、 缺乏安全救援措施

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意识,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加以识别并及时进行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生产现场,均无临时医务室,项目部办公室内也没有悬挂紧急救援的呼叫电话,在出现异常现象或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请求救援,使本来可以防止的事故和人员伤亡,变成现实。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1、 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制度

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建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安全隐患、险情及事故社会举报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全市建设工程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 责任到位,狠抓落实

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中,一方面我们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定,把安全监督申报与建筑施工许可证的颁发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未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未建立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未根据现场特点制定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承诺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安全监督。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企业做到领导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努2.3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建筑施人员安全防护能力

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宣传车、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报纸、电视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事故单位、安全检查不合格单位、安全管理薄弱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建筑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4、 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

及时发现创文明工地的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并经常组织各企业到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参观交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使全市建筑工地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彻底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

5、 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6、 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7、 加强后期安全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进入后期,项目管理人员、作业工人思想的放松,分包施工队伍的进入,预留洞口和临边的防护、脚手架拉结点被拆除,脚手片被抽掉等等,人的不安全思想和物的不安全因素的重合,事故发生几率自然就高了。有些拟创省、市文明标化的工地,在初期管理严格,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较高,但到了后期,特别是检查验收以后,疏于管理,同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经常回过头去看看,对建筑施工安全实行前、中、后期全程监督管理。

三、 加大安全生产的行政处罚力度

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契机,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针对各个时期安全生产整治重点,制定专项整治任务目标,适时地提出整治工作要求。如在防止“五大伤害”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中,以安全防护产品、设施的整治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科学、符合国标、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在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的基础上不定期地对专项整治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督查,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检查与自查、检查与专项整治、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追究相结合,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依法对它们进行行政处罚,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敢碰硬。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总之: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会随着建筑技术、.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方雄.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3) .

[2]周永青等.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7,(28) .

第9篇:建筑安全生产基本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全市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现就*年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年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建筑安全标准化为基础,以专项治理为重点,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保证,以降低或减少伤亡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努力实现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生产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杜绝四级以上重大事故,杜绝重大坍塌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多人生产、生活中毒事故。

2、有效遏制死亡事故发生,千人重伤率小于0.2‰,一般事故频率小于1.2‰.

3、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和创建省、泰州市级、*市级文明工地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一级企业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二级企业的“合格”率达到65%以上,三级企业的“合格”率达到40%以上。施工现场“合格”率达到90%,其中一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65%以上,二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45%以上,三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30%以上。争创省级文明工地3个,泰州市级文明工地8个,*市级文明工地15个。

三、主要措施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各乡镇村镇建设服务站、各建安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责任分解量化,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根据安全生产企业负责的原则,依法确定建设、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我局将继续与各建安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各乡镇村镇建设服务站、各建安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各个基层单位,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和责任人。

2、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争创建筑施工文明工地活动。根据建设部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以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范》为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控制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业绩评价符合要求。要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与企业贯标认证结合起来,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工地结合起来。今年,我局将在一、二级建筑施工企业中抓好试点,培育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工地”,树立典型,适时召开观摩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各建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文明工地的创建水平,全面提升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使文明工地成为“以人为本”的典范、安全管理的典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典范。通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增强建筑施工单位的创优意识,逐步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

3、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各乡镇村镇建设服务站、各建安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做到依法整治,标本兼治,长抓不懈,真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要将施工现场临边防护、脚手架工程和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等列为专项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和治理措施,对事故多发的高处坠落、易发生群死群伤的坍塌和起重设备事故,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高空间、大跨度的建筑,要加大检查力度,进行重点监控。实行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严格重大危险源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论证制度,特别对深基坑、大跨度、高支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强化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监控和日常管理,立足于超前防范、源头控制、有效监管,增加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坚决禁止使用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推广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淘汰水泥预制板活动房,推广使用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加强对大型起重设备的管理,实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产权登记和使用登记制度,认真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租赁单位和安装单位等起重设备相关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塔吊验收程序,加强对塔吊拆装单位的有效监管。要加强对薄弱地区包括城郊结合部和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明确责任,依法行政,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督促村镇建设各方主体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坚决查处村镇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提高我市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基本知识,大力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注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效果。二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多专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以专业培训机构、安全服务组织和建筑施工企业相结合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机制。三是今年要着重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规范的培训工作。四是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新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救护等基本安全知识,全面提升其安全意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五是继续开展“三类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建立“三类人员”培训、考核、发证管理档案。六是积极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培(复)训、考核工作。严格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形成全行业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5、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安全许可证和“三类”人员的动态监管。一是严把市场关口,要依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严格审查,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严禁承揽工程项目;二是认真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管理,切实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等情况挂起钩来。对违反许可证管理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及时建议发证机关依法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三是加强“三类”人员考核上岗管理,严格审查分包单位“三类”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严禁使用未经安全生产考核合格的人员;严格“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行为考核,对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按规定接受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发生死亡事故的,暂扣或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