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需求分析;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
一、问题引出的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很久以来一直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存在。除外语专业外,所有的学生都要进行至少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过了很多学科。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课堂授课方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社会上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却颇有诟病,认为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就算通过了高考、四级和六级的学生,在实践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听不懂、说不出、写不了的问题,如此耗时费力的英语学习并没有很好地辅助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此,一些人甚至提出英语无用论的说法。在笔者看来,这是很狭隘和极端的观念。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下,英语作为目前的通用语,在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必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尤其强调了课程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问题,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涵盖技能类、应用类、文化类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构建起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指导具体教学,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多元化学习,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如何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改革,满足各方需求,并取得成效就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以理论指导实践。需求分析(NA),也称为需求评估,近些年在国内外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有顺序地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人们以“欠缺感”体验着,通过意愿表现出来并转为日常活动的动机。这些需求皆有指向性,并会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马斯洛认为,人类对需求的感受是潜意识的,被满足了需求将不具有激励性。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还是沿袭中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关注语言知识的习得,还在一味地解释文章、讲解词汇和语法。而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倦怠,因为他们对大学英语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束定芳认为需求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既外在需求与内在需求。需求分析就如同大学英语教学的诊断书,把好脉,才能医好病。将其作为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采取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1.社会需求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具有社会属性,所以教育者必然要关注社会对学校的期望。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们在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交流的常态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体现在英语能力方面就是期望毕业生能够在专业领域熟练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学习、技术沟通等,并且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从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政治品质方面,社会同样对大学毕业生有着较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要区别于中小学阶段,要有精心的、科学的设计,把基础阶段的知识以实践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然而,学校里的课程受限于大纲的设定、教材的更新等条件,对社会需求的反映必然是滞后的。因此,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和完善。在新形势下,面对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做出更迅速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2.个人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目标。学习需求可以分为目标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目标知识就是对语言学习各个模块的要求,如听、说、读、写等,而想学知识则是学生个体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情况表达的意愿。那么教师就要平衡目标和想学知识,并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理论帮助学生定位他的欠缺知识,以衔接客观和主观需求。在此类分析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他们的内动力;未来就业的需要,提升竞争力,培养优势复合型人才;此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对人文素质、跨文化交际、思辨能力形成的诉求,以和国际接轨,帮助他们进行国际交流,实现职场和人生的目标。
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基础、能力和外在需求,寻找最近发展区域,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满足外在需求。
三、对实际教学的启示
基于多方面的需求分析,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1.了解学习对象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英语学习史、学习方法和习惯、兴趣和期望、困扰和障碍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地做到尊重个体需求。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掌控者,有信心才有动力。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等级,让他们觉得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而且能看到进步,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2.兼顾各方需求
学校教育还需为社会服务,所以要平衡社会、学生和学校的多方面需求。个体愿望的实现前提是社会的需求得以满足,这也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对学生的培养一味地考虑兴趣和满足刻板的纸面要求而脱离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望,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除了学习语言本身的基础知识,学生还要内化地、灵活地掌握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岗位付诸实践。
3.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不同模块的选修课要有不同的侧重,是语言技能类还是文化素养类,是专业学科类还是职业提升类等。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注意以语言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培养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可以采用任务、情景、交际、合作等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地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开学校以后能够继续充实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兼顾社会的外在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内在需求,制定出科学、系统、立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鼓励教师多学习、多了解,以胜任丰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任务,从而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视角,掌握英语实际应用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陶瑞.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需求分析与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英语学习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论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如:如何培养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巫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以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精神作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模式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认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r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Ausbuld,1964)。随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RI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主动的过程。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制作与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传递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动机、能力、方法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方式积累词汇,有的学生通过做习题来记忆词汇,而有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词汇表来有序地背诵单词。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到学生间个体语言习得的差异,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语言场景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可以由电脑及时地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专家Moore (1989: 23)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大量模拟现实,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1982)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即i+1)的语言输人,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网络教学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人环境不足而诞生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问题,有趣的动画效果能解除学生对提问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自然地参与讨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标准的文字以动态的效果一幕幕生动地展开,需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反映重点和难点的动画有选择地反复观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强,而且在视屏上打破了习惯的约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WWW浏览服务也颇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师可以用Word将文字和语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语教学网页,供学生自由选取,可浅可深,可详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时空里大量的原版语言和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语言信息。可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创造的学习环境里,纯正的语言,精美的画面,随进随出的课件设计,从听觉、视觉、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1 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教学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比较滞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表现在部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呈现刚性课程观;第二个方面表现在其“教”与“学”呈现单向观;第三个方面表现在其教学价值观仍然停留在知识和能力本位。这使得很多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过分强调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而经常忽视英语语言的实际交际功用,使得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仍旧不能够灵活地利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这明显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教学大纲滞后 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科学依据,教学大纲的滞后可以说深深阻碍了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新形势变化使得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和教材更换率低,其中关于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较少,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于现阶段的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
教学模式滞后 现如今,我国仍旧有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以及通过死板的“一黑板、一粉笔”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向学生灌输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几乎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换,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于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只会使教学停滞不前。
2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设计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的作用等。总而言之,就是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其教学当中的种种不足,实现高效化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语言对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中医有“望、闻、切、问”四要素,其中“问”就是有关语言方面的要素。再者,著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也曾经说过:医生用来治病的东西有两件,其一是药物,其二就是语言。语言对于医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交流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口语教学和听力教学来完成的,在传统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其一般都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利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来完成的。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短时间的交流往往达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但是,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英语交流机会,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远程交流,并且还可以与真正的外国人进行在线对话,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训练效果,使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必要要素,没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就不算是真正学好了英语。而且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离不开英语阅读,这点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英语医学材料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阅读本身来实现,但课本中的英语文章往往有限,学生如果长期只反复阅读课本中的几篇课文,很容易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网络海洋里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其中也包括有许许多多的英语资源,尤其是很多国外的英语医学资料。基于网络的便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来搜索和查阅一些国外的医学科研资料、电子报刊等,让学生自主进行英语阅读,这既是一个医学信息获取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可以说,计算机信息网络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容。在网络资料的海洋里,学生能够读到更多的英语文献,学到更多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并同时大大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太过枯燥单一,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之下,要求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既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医学专业,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医院的动画,为学生创设一个外国病人到医院看病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就此展开英语对话模拟。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专业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长期英语学习意识 近年来,全球医学事业都在迅速发展,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从而使自身能够跟得上这种发展变迁。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长期英语学习意识,要让学生明白毕业离开校园、 步入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而应该是更深层次学习的开始。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英语资料、训练自身英语能力、自我测评英语学习成果,实现终身化的英语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信息阅读能力,注重信息情境的创设,注重培养学生的长期英语学习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学会英语、灵活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吕宝军,肖本罗.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J].世纪桥,2009(7):144-145.
交际教学法最初又被称为“功能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是一种发展语言能力、训练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Candlin和胡文仲首先将其引入中国,目前已得到教学界的普遍认可。但交际教学法在以非语言教学为目的的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几乎还没有。事实上,翻译教学与交际教学法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而且交际教学法对翻译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交际教学法所强调的语言使用和交际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与职业交际翻译更为相符的翻译观念。其次,通过交际翻译任务的布置可以使已经具备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学生更为顺利地适应旨在发展交际能力的翻译课堂。由此可见,翻译教学完全可以借鉴已广为语言教学所使用的交际法来进行。
二、交际翻译课堂模式的构建
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乃是教学过程,即交际过程。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手段。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翻译任务,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为此,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教师可以设定以下任务模型: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不仅是学生完成翻译任务的主要途径,还是一种促进职业翻译能力习得的有效方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需明确讨论的问题应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有真实的交际目的,置于现实的语境中。其次,课堂讨论要做到在学生间讨论,教师只负责监督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解决学生间的矛盾。角色扮演是交际教学法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它在翻译教学中同样适用。一般地,教师选用自身先前亲身实践过的、具有真实职业交际场景的翻译任务,含有真实的参与者,如顾客、客户、项目经理等,有真实的场景,如购物、询价、介绍产品等。学生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译者是如何在特定的场合下与该翻译任务的其他人员进行互动以确保翻译质量的。在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挑选发言者,对学生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的表现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二)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翻译理论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意识,也就是使学生在力求以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自觉性的同时,也能够以翻译理论的准绳自觉地指导或检验自己的译作。简单地说,翻译理论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因此,翻译理论不能脱离翻译实践而成为一个孤立的教学模块。无论是翻译理论的选取还是教学策略的采用,都必须结合翻译实践。在交际翻译的教学过程中,翻译理论的选取要尽量选择与翻译过程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合同文本的翻译技巧、策略等,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巩固其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方法上同样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可将待学习的翻译理论作为任务分给小组,要求他们课下查找资料、讨论,形成发言稿或演示文档在课堂上展示。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陈述进行提问、讨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讨论的最后,陈述小组最好能够给出具体的翻译实例来说明自己对此翻译理论的真正理解,教师对此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翻译工具
翻译工具包括互联网、机器翻译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等的使用,被认为是翻译能力中非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百度、谷歌、在线词典、双语语料库等工具是译者的翻译助手,其在翻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此外,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更是大型翻译公司必备的工具。因此,学会这类软件的使用是职业译员该有的基本素质,熟练掌握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对翻译学习者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进而更加适应今后的翻译工作将不无益处。基于此,翻译工具的使用应该作为交际翻译教学中又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以翻译任务的形式将翻译工具的使用结合到现实的翻译实践中,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这些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工具给翻译实践带来的便利,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说,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可以活跃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气氛,模拟社会工作模式,培养学生之间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顺应交际教学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是课上、课后讨论的基础。根据课堂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向个人或小组布置课后作业,使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作业题材要多样化,作业的内容要适量,难易程度要适中,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能实际地反映教学情况。翻译作业的完成应辅以一系列的活动,译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在课堂讨论前完成。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要将所得到的建议和启发融入到自己的翻译中,最后交给教师,等待反馈。翻译作业主要由教师进行修改,但也可以尝试由学生互评、互改。批改后的作业交还给学生本人,学生根据他人的反馈意见再进行完善。每次修改过的译文都要收集整理成册,于期末交给教师评分。在学生课后作业的翻译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三、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英语学习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论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如:如何培养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巫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以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精神作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模式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认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r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Ausbuld,1964)。随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RI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主动的过程。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制作与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传递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动机、能力、方法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方式积累词汇,有的学生通过做习题来记忆词汇,而有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词汇表来有序地背诵单词。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到学生间个体语言习得的差异,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语言场景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可以由电脑及时地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专家Moore (1989: 23)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大量模拟现实,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1982)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即i+1)的语言输人,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网络教学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人环境不足而诞生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问题,有趣的动画效果能解除学生对提问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自然地参与讨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标准的文字以动态的效果一幕幕生动地展开,需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反映重点和难点的动画有选择地反复观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强,而且在视屏上打破了习惯的约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WWW浏览服务也颇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师可以用Word将文字和语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语教学网页,供学生自由选取,可浅可深,可详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时空里大量的原版语言和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语言信息。可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创造的学习环境里,纯正的语言,精美的画面,随进随出的课件设计,从听觉、视觉、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关键词: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 centeredness)”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认为学习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人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一反应”( S---R)联结,教学时,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检测行为和预侧行为,从而也就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它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垄断”了大部分发言权,而学生只是听课和记笔记,几乎没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产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第二,它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Kraehen(1981)研究表明,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系统,而加速该系统发展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机会接触足够的可理解性输人,并将这些输人充分吸收。Krashen (1985 )还指出:外语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创造箱人被吸收的环境,以促进语言习得。而以传授语盲知识为主的课堂一方面很难提供足够的输人,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强调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紧张,焦虑,致使输人难以被吸收。第三、灌输式模式妨碍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使教师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由于建构主义本身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提出间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张,因此,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体系并没有形式稳定的、清晰的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是总的来说,建构主义者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其观点大致相同。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构建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理解、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它有如下特点: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知识是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形成演变。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人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知识积累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来。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的支持者,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商级合作者。教师还是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一场教学的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阐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利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而我们以前更多地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认识的能动性认识不够。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第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双边”向“多边互动”转移。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教师(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知识的接受者)之间的双边活动,只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教师与同伴都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为更有建构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夕化的科学谈话、相互作用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给予学生以“学”的主动权。但是在具体的大学岁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逐词朗读、讲解,学生则不停地抄笔记。整个过程中,学且主动学习,练习外语的时间很少,时向一长,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研究翻育学、教育心理学,自觉地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批判地吸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摆脱行为主义思范的束缚。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索。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垃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该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遥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二200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建构主义与多媒体的结合
(1) 情景建立。建构主义认为建立情景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情景性教学。多媒体为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教学中,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建立情景,课下利用手机或电脑传输电影、音频等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
(2)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W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方法,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 而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手机和电脑去搜集学习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合作。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认知为主体,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交流合作, 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自主选择 学习所用的多媒体设备和学习内容, 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 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4)自我评价。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者实现自我评价的很好的手段。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建构主义下多媒体在独立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建立情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自我评价”模式,在读写与听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室里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学生们组成一个集体, 相互交流, 共同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知识的建构非常重要。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班级人数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学习小组课下利用手机或电脑查找相关资料,经过交流讨论学习后,由学生自己设置不同地震发生场景,制作为PPT或影视片段,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课本中知识相结合,更好地了解为预防地震做准备的方法。在听说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听力材料,比如情景对话,学生可以先听情景中人物的对话锻炼听力,然后将自己置身于场景中练习口语,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的应用。学院开设的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进入学习库,选择相应的资料和模拟题进行自我测评,从测评结果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下载相关的英语学习软件,比如一些词汇学习软件,学生在测评中出现错误的地方,系统会记住,再次学习时,系统会把这些错误的单词标记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以上评价方式,既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又可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利用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使学习内容和进度与其语言程度相适应,从而设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3.建构主义下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教学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而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别,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学院经费有限,无法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设备,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办法解决难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最早是由Henry Holec 于1981年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Benson(2001)认为,学习者自主要求学习者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即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学者束定芳(2004)提出了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态度(attitude)、能力(capacity)和环境(environment)。范捷平(2004)认为它是自主学习者一种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实行和测试反思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颇为人们所推崇的学习理论。它强调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实用为主”的教学方针,它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
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状况
笔者在教学和问卷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多数缺乏的就是自主学习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学习积极性。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在为老师、家长“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2)缺乏自主意识。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考试常会不及格;他们会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和监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少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评估,对学习的评估检查内容也只限于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学生所关心的只是卷面成绩,很少反思学习的态度、表现和方法;课堂利用效率较低。(3)缺乏学习策略。学生已养成了课堂上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问题讨论,口语活动等;课外自主学习性差。很少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总结、归纳,不能多途径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只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课本,几乎不收听英语广播、不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进行大量阅读。大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只是做过级考试模拟题或孤立地背记单词,学习缺乏策略意识。
二、从构建主义入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主要有三个过程:首先,学生能确立适合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等;其次,学生能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运用和发展学习技能并做出自我检查评估;最后,学生修正和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及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教学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环境,帮助他们独立地或集体地创造自己的见解。
(一)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愿的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是兴趣。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和课件将文字、声音、动画等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大量图文声并茂、清晰、形象直观的界面,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还有大量的网上资源供学生选择,因而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学习进度弹性制,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从中学生也学会了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学习不是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纯自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指导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怎样理解并适应各种文化情境和社会变化,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独立思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自主学习必需的第一步。例如,结合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展学习,教学实践和场所实现了弹性化。同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通过操作电脑,按英语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材料,设定目标,不断作出调整,决定学习进度和难度。如有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查询或与指导老师沟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这一优势,发挥其作为学生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反馈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学习环境,并且清楚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我能学”的目标。
(二)重视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习者能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从中清楚地了解到学习情况,看到成绩或差距,对学习进行重新计划或调整,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对于自我评价,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评价方法和学习策略,总体把握学习情况,进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其成为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的学习自觉执行者。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当前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教学,用策略管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体现了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将是未来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二者的完美结合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建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辟了新道路。
参考文献:
[1]Glasersfeld,E.V.Radical Constructivism[M].London:RoutledgeFalmer,2002:12-18.
[3]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4]Holec,H.Autonomy a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5]董卫.网络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D].2000.16.18.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教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然性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是被动接收的角色。此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其次,不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第三,妨碍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社会的发展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外语的优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实际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纷纷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充满了必然性。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程度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最终决定教学模式改革能否真正成功。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主动建构知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合理转变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改后,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搜集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创造协调的学习场景有利于学生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职能角色,给学生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有利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及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成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论支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确定了发展方向
(1)确定了教师是学习信息资源提供者和整理者的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教学模式开始以强大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后盾。这样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整理,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定了教师是学习情境创设者和课程设计者的发展方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造英语语言环境,营造新奇生动的课堂氛围,使之在不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的同时,建构对新的语言信息的理解。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又为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3)确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发展方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给定的学科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具体要求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这要求教师在掌握好外语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从以教师为主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角色上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要求教师转变为课程学习的导演与教练、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外语教学》.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