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氛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讲真的哈,说来都有点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说多么的好好学习,但是呢,这一看到别人在学习的时候还是会觉得特别喜欢这样子和氛围,就自己现在是在这一个窗户这边是看着有两堆人他们在那里打羽毛球嘛,就女孩子对着女孩子,然后还有另一组呢,就是女孩子对着宿管阿姨打的也算是蛮愉快的,就是我来之前肯定也是有做过这项运动,而且是蛮擅长的,然后呢,其旁的还有另一个宿管阿姨就是在那里跳舞,其实这些宿管阿姨他们都是蛮懂得去保持自己的身材的,虽然说我自己觉得他们干着这样子轻松的工作是吧,让自己觉得其实不是很积极向上,但是看到他们平常是很注重养生很注重运动,就包括我们的宿管阿姨,她也是基本上每一天都有去运动的,然后每一天都会去跳一跳舞啊之类的东西,所以就觉得其实他们也是对生活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希望的那一群年轻女人。
然后呢,再过去一点的话,就是有人在踢毽子也是刚好,就是趁着这个天气还是蛮好,就觉得其实走出来的出来就外面运动的人,他们都是让一些愿意动起来的人,至少没有说一整天都待在宿舍里面嘛,然后楼上的话可能是有人在背诵或者是有人在通电话吧,反正就是楼上也是可以穿出来很有节奏感的那种声音的感觉,就像是在背诵的那种声音,其实自己过去有想过说那要不要就是找这个地方然后来背诵,但是多少的我只能是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去上演,但是实际上自己是没有付出这样子的行动的,就总觉得真的是如果按照自己想的那个场景来进行的话,那这一下真的是可以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只不过自己的行动力实在是太糟糕了。
然后呢也有一些人是去拿外卖的,然后也有一些是拿着课本然后往宿舍里面走的,就2点这里的时候就基本上是有很多人他们是拿着大报抄吧,然后可能需要往那个自习室里面去做好图书室里面去做做保护的自己宿舍里面的那一个人,其实自己真的觉得你在宿舍可以很颓废,但是呢,你只要能够行动才抽出那么一两天的时间去自习室里面带着,你的学习效率真的就上来了,你基本上可以趁着呢一两天的时间把这些知识点都给复习完,然后现在4天的假期也过去了,但是自己就什么都没有复习到,什么都没有收获,这样子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4天的假期。所以其实自己还是蛮喜欢那种学习力很强的那种学习氛围的吧。
[关键词]餐桌氛围;学习氛围;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07-02
[作者简介]单继荣,山东泗水人,硕士,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教体局教研中心,中学一级;田成良,山东泗水人,本科,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
学习氛围作为育人的学习环境,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想的学习氛围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国是礼仪之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氛围构建的例子可以为学习氛围的构建提供借鉴。比如,餐桌氛围的构建就为学习氛围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一、“劝酒”中运用了哪些有效策略[SS]
很多山东人在待客之时,为突显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餐桌上的座次是有讲究的(如图1所示)。为能陪好客人,便于互动交流,主人和客人常交叉而坐,即主陪两侧是主、副客,副陪的两侧是三、四客。宴席开始后,首先由主陪提议喝第一杯,并分配任务,大家共同喝尽一杯(一般六次);然后副陪再提议喝第二杯,也分配任务,大家一起喝完第二杯(一般四次),若客人有困难不想喝,主人站立并示范先喝尽,以示尊重;第三杯,主人和客人之间互动交流;第四杯,副陪给主要客人单独敬,以示尊重。四杯过后,劝酒权往往会逆转,客人会主动回敬主人一杯,接下来主客之间还会再喝“认识的”“加深的”“巩固的”等……客人由“要我喝,变成了我要喝”的氛围,劝酒成功。其实,在整个劝的过程中,主人分别用了以下策略:劝客人喝,让客人由被动变成主动,最后皆大欢喜。
图1餐桌座位
图2教师座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仅关注自己所教的知识,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知识学生没有消化,学生还没弄明白知识的本质,一节课就过去了。如何让沉闷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交流、质疑争辩、充分展示的场所呢?受“劝酒”的启示,教师也可借鉴以上策略,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愿学的氛围,让智慧在交流中发散,让知识在互动中生成。
二、如何构建自主愿学的氛围[SS]
在班级中,按4―6人划分学习小组(可根据实际需求或学生特征进行划分),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组的学习讨论。学习中,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形或方形(见图2),教师不再固定在讲台上,而是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进行指导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教室周围的黑板上,供其他人学习交流。这样在形式上就构建了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但要真正做到内涵上的互动,还需注意下面的问题。
(一)任务分配激动力
在课堂中,学生常无动于衷,表现冷漠,不能形成气氛热烈的讨论场面。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分配任务的策略,给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小组内统一意见后,再由某位学生具体汇报展示。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就会积极思考,认真搜集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当各小组观点达成共识时,学生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设置问题启思维
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时,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较大、不具体,使学生无法开展深度的交流和讨论,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也不敢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问题要有层次性。抛出的问题不能太大、太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能获得顿悟后的喜悦。(2)问题要有指向性。当学生的认识和回答偏离了主题时,教师可巧妙地设置问题进行引导,此时给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回到主题。(3)问题要有启发性。针对比较复杂、需要发散的问题,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可以用更具体的小问题进行引导,以便使讨论的话题继续进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划定范围控发散
针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发言,难免会出现观点不一致的争辩。这种争辩很有价值,但往往比较散乱,很容易偏离讨论主题,造成课堂的低效或无效。所以,在学生辩论时,教师应注意及时调控:一是内容的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时间的可控,限定每人每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的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基本“趋同”,让学生越辩越清、越听越明,使争辩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学”的目的。只有在划定的范围内发散思维,才能使智慧碰撞的火花更明亮,辩证的观点更明确,学习更有效。
(四)及时评价促发展
学生在交流后的自主展示环节表达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价,且要以鼓励为原则,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以便进一步维持这种自由、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言,才能形成真正的自主互动。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一定要及时、具体,要对具体的环节和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评价是真实的。
(五)营造氛围促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要想实现自主互动,一定要营造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励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理解更透彻、更深入。
教育来自生活,又服务生活。学习氛围的构建有很多方式,教师应该借鉴生活,使之服务于教育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守纪教育 学习氛围营造 民主测评
学习要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健康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每个人所需的氛围和习惯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当我们在一起时怎样保证尽量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呢?这就需要纪律,有了纪律大家才能在自己所需要的环境中学习。所以良好的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它能让我们排除杂念,更好地学习。班主任要积极加强学生守纪教育,推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遵循知、情、意、行的教育原则,我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一、班级分析
上学年我在高二年级做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都是“90后”,娇生惯养,在习惯养成与自觉性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再加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暑假,新学期开学后,班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课间打闹的人多,课前做准备的人少;课上走神、讲废话、做小动作的人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要求上进的人少;作业抄袭、马虎了事的人的多,独立思考、认真纠错的人少。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经过分析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很多学生认为离高考还那么的遥远,学习的时间还很多,先放松放松。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高考形势,以及根据对知识学习的前后联系重要性的认识,我认为高二年级必须为高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行为习惯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了改变班级上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我觉得应当在班级积极加强守纪教育与学习氛围的营造。
二、加强守纪教育
1.从第二周开始,我利用班会课、晨会课时间,首先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然后介绍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如钱伟长等人胸怀报效祖国的理想,刻苦努力学习,终成为伟大学者的例子,加强对学生理想目标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提出:理想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从现在起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为把我们班建设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而努力。
2.开展守纪比赛。每天晨会课强调遵守纪律的意义,指出这是自我自觉性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考验我们的自觉性究竟有多高,我们的毅力究竟有多强,更是自我约束的一种手段,每位同学都积极参加,让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最遵守纪律,谁是违纪第一人、第二人……
3.建立同桌相互监督机制。同桌之间为相互监督人,当一方将要违纪或正违纪时,另一方要进行提醒与监督。为增强同桌相互监督机制的实效性,我发动全班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监督和被监督双方责任,对于不能履行职责的将给予一定的纪律处罚。
4.重视违纪的反弹。尽管是无人违纪周,相对违纪的人要少,但是往往到了周三周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纪反弹,这时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抓典型、抓重点进行全班的批评与教育,对于班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且让学生明确违纪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一种影响全班同学正常学习生活活动的行为。
5.增加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制度。首先是值日班长记载制,所记载的内容必须公示,对违纪的同学加以提醒。其次是全体学生问责制,每天让每位学生在认真学习之余认真观察身边的哪些人不遵守纪律,并在恰当的时机与其交流,同时观察有没有改变。最后是宣布活动结束,对全班同学进行民意测评与评比,每个人手中都有选与被选的一票,以起到全班自我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推动学习氛围的营造
经过无人违纪一周的活动的比赛,班上违纪人数与次数大幅下降,违纪情况如下:迟到2人次,课上讲话没有,自习讲话2人次(是相互讨论问题)。第2周周末,我向全班同学通报全班违纪情况,让全班同学感受: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让他们亲身体验只要努力定会有成功的喜悦。顺势提出:如何为了巩固这样的成果?如何把无人违纪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如何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故而确定第3周为学习竞赛周活动,这样既可巩固前一阶段的努力成果,又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促成学生自我上进,增加自我成才的欲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评比活动。
1.课前准备工作的比赛,要求不仅仅是物品上的准备,更是知识上的准备,物品准备工作由值日班长课前检查,知识上的准备由科任老师提问情况来反馈。对于做得不到位、做得不好的人要求及时改正。
2.课堂听课认真与发言积极程度的比赛,上课首先要看精神状态,要精神饱满抬头挺胸;其次看发言的积极程度,对发言的次数与质量进行评比。
3.作业完成的质量比赛,要求每个人将作业本、纠错本及课堂笔记本拿出来参加全班评比,由全班同学做评委,用投票的方式从中选出最好的和不合格的,好的数量可多一些,不合格的2―3名即可,好的要表扬,差的不批评,同时要求做得比较好的去帮助做得差的,要求做得比较差的同学向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学习,让好的受到鼓励,差的从中受到激励。
4.加强计划性比赛,培养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的习惯,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每天放晚学之前的2-3分钟在自育笔记上写下当天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第二天采用小组互查、老师抽查的方式对照学生自育笔记上的学习计划进行检查,并要求检查人员认真做检查记录;周末根据检查记录,评选出进行计划学习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些做法,我发现上课走神、讲话、做小动作的人几乎没有了,认真做作业认真纠错的人多了,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坚持一段时间后计划学习成了很多同学的学习习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做好民主测评工作
为了促进自觉性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民主测评工作很重要。虽然前面的叙述中已涉及民主测评的内容,但我还想单独谈一谈。民主测评是民主意志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和过程。民主测评的结果,对表现好的同学是一种表扬,对表现差的同学则是一种鞭策。为了充分发挥民主测评工作的作用,我在第3周周末安排了一次民主测评,先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回顾开学以来来班上总体情况,然后评选出班上最守纪的同学和学习最认真的同学,同时也要列举出班上的不良现象和在守纪与学习方面表现不佳的同学。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同学,在进行批评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在恰当的时候施加一定的压力,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求他们明确实现目标的计划与步骤,并定期汇报计划的实施情况,以达到不断提醒和强化督促的作用,使这些同学在不断的提醒与监督下有切实转变。
通过开学以来的守纪与学习两个方面评比活动的开展,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巩固活动的结果,保持班级已经形成的学习与守纪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在守纪与学习方面的自觉性,我提出第4周为无人监管活动周,这个活动将是对全班同学自觉性与毅力的又一次考验。全班无人管理,无人监督,依靠的是民主监督的力量和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产生的约束力来督促学生的行为,使守纪与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的习惯。
五、我的思考
1.学生是有上进心的,我们要相信他们是希望自己进步的,学生的上进心能否成为努力进步的行动,关键是我们能否宣传与发动。
2.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过程,而情感是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形成的,所以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活动来做载体。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 借助生动的语言表达去激发兴趣
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不管是提一个问题,还是作一段小结,都应带着真情教、满怀深情说。这样,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1.多请求。教师要改变“家长制”作风,对学生少用一些命令的口吻,要注意说话方式,要温文尔雅,运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2.多表扬。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对正确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表扬,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词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3.多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冷落、懈怠后进生,让他们自暴自弃,多鼓励他们,如“Never mind. Next time you will make it!”。
二、借助精彩的文本内容去激发兴趣
教师应充分展示小学英语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巧妙加工、提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时候,受到情感上的感染,从而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当今时代小学生衣食无忧、条件优越,可以通过阅读作品让他们感受曲折的事故情节、跌宕的人物命运,感受主人公克服困境的坚强意志;也可以让他们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感受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风俗习惯,从而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三、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激发兴趣
教师要通过学校、班级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国家文化精髓的熏陶。在廊道、班级中布置英文的名人名言,如“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Today must borrow nothing of tomorrow.”“He that can have patience, can have what he will.”等等。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
四、借助巧妙的评价来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大多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缺乏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师的冷漠、同学的异议,导致后进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他们认知能力的积极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
1.确立评价内容。英语课堂的评价不仅包括综合语言技能与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其中情感态度包括兴趣、爱好、合作程度、学习毅力和探索精神;价值观包括社会责任感、爱国行为等。教师要记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发言、提问、讨论、交流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充满自信;是否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条理性和创造性。
2.选择评价方法。英语课堂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宗旨,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还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态度、合作方式、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一、班级布置英语化
心理学家杜威也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为了让学生更自然地说出英语,我给学生都取了英文名,让他们互相之间也用英语称呼。这样的要求很新鲜,学生非常愿意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自然而然地使用英语称呼。
其次,在板报和队角的布置上,也保证每学期出2~3次英语板报和队角。可以根据学校制定的板报及对角主题用英语来完成。其中板报上写一些学生自己在平时阅读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小文章,队角上可以把平时一些学生好的英语习作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在班级中学生总能看到英语的元素,就如置身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中一样。总之,教室布置看似小事,却大有文章可做,关键看你是否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
二、英语晨读课外化
早晨是人记忆力最佳的时段,就英语学习而言,晨读是个很好的习惯。晨会课除了可以让学生齐读书本外,可以适当留时间给学生,朗读一些课外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当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有些困难的,加上学生家长又大多不会辅导,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老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能读懂的符合年龄特征的文章,发给学生,指定来读。当然,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加强难度。对于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在阅读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从而使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朗读,都要追求效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读。可以把晨读课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里,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这样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充分合理地利用晨读时间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班级交流口语化
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单词及日常用语,但现在的状况是除了上课时间,老师和学生会用英语来交流之外,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没有使用英语的习惯。其实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有许多地方是可以用英语来和学生做交流的。早上来学校,可以主动和学生说声Good morning,Hello,主动给学生做个示范,那学生之间也会学着老师用英语来打招呼。在平时询问班级事务时,也可以用到学习过的:Who is absent today?(谁今天缺席了),Who’s onduty today?(今天谁值日)等等简单又实用的句型。
不过在传统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总是纠结于表述的准确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意愿和兴趣。学生感觉一开口就被老师纠错,原本有点积极性的,慢慢都被“面子”问题打消了。其实,口语表达往往不需要完整的句子,只要有单词就可以交流。因此,笔者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多对学生表达的内容给出积极评价,少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错误。只要交流过程中的各方人员能够理解说话人的意思,那么就已经实践了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原则。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班级活动多样化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爱的朋友。师生关系互尊互重、平等和谐,学生才能挣脱思想束缚、消除心理压力,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要蹲下身子看待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不要居高临下地去命令学生、压抑学生。要让学生在充满爱心的课堂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他在教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使其觉得被关注、被尊重。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感到与教师一起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和谐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学习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使学生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反而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在教学中插入一些风趣的比喻。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感情,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厌倦,乐于学习。
三、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积极乐学。
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评,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学习的乐趣。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用积极的语言评价或动作手势评价;也可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比较性评价;还可以在班上设立“勤学奖”“善学奖”“乐学奖”等,并在家长面前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再次把快乐带给学生;抑或进行小组评价、同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同学对他的认可。当学生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积极评价,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能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四、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
斯宾塞说:“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种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小学生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玩游戏。“要是数学学习就像玩游戏那样,那该多好呀!”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学生需要有趣的数学活动,而不是做枯燥无味的数学题。《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用有趣的教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不同环节的游戏活动。第一环节,师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利用学生游戏中的经验,激活相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中的可能性。第二环节,学生之间玩“摸球”游戏并比赛,通过从不透明布袋到透明塑料袋取出彩色球的活动,使学生从操作到观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环节,玩“转盘”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第四环节,分小组玩涂色游戏,把所学知识内化,转化成行为并形成技能。第五环节,用“听音乐传球”的游戏,使学生深化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理解,在游戏中巩固。这种“玩中学,学中玩,学玩结合”的教学课,乐趣无穷,教学效果较好。
五、展示知识的内在魅力
“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数学知识虽然缺少像语文课文那样丰富的感彩,但数学本身却蕴藏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充分展示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合作学习心境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事实验证了这一名言。
期中考试后,班内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活跃的课堂气氛不再活跃了,举手的同学也不再举手,领读单词时,同学们只是“鹦鹉学舌”,只有嘴巴开启与合拢,没有别的收获,在老师的再三叮嘱下,才有一点边读边记的意识。细心观察,这都是考试不及格惹的祸。同学们的嘴上挂着个口头语:“学英语,没心情”。这里的态度、心态、心情,就是心理学的心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我想到了合作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将班内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能力、性别等分成异质小组,然后按照合作学习的程序以同伴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等形式开展活动,小组内各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和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各个小组成员和集体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以便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较大的转变,需要我们的反思和研究。
(一)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学习集体。合作学习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体的,因此合作集体的合理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般是将同质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能力、性别等分为异质小组,每个小组内应当有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另外再加上成绩中等的两位学生和一名相对较弱的学生,对于每个组员所担负的责任要有明确的分工,当然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学习任务适当地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也应当隔一段时间进行调整,以便使小组成员在不同位置上得到锻炼。对于同伴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既可以将班级中的自然同伴(同桌)确定为合作伙伴,也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搭配,还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但一般而言,伙伴之间要有互补性,否则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要给小组成员讲清楚活动的目的、任务,并对活动的时间和进程有明确的限定,同时对于小组活动中各组的组长、助理、主持和监督员要明确分工,各尽其职,以便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合作学习活动,开始活动前要先在讲台上给予示范,以便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具体如何去进行活动。
二、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便可以开始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了。这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注意协调各组的活动,发现活动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帮助,并确保活动按要求进行,不能离题,在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具体任务和义务,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并通过合作最终完成集体的共同目标。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条件不尽相同,教师要注意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以便能够人尽其才。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实践证明,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控制好合作学习的节奏和时间。合作学习由于活动模式的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一致,相对而言,同伴互助学习活动要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短一些,而班级合作学习活动又要比小组活动时间长一些,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既要让各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又不要因时间太长影响其他课堂教学程序。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由于是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展示,它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间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合作学习后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成果展示,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并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一)组织好成果展示。合作学习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不但可以促进小组间开展竞争,使大家在信息方面互通有无,而且有利于小组成员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了解本组与其它各组之间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又可以更多地接受外来信息。
(二)注意错误的归类与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急于纠正,以免打断学习的顺利进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在活动结束后的分析归纳中给予纠正,以便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给出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能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努力,互相帮助的良性竞争机制,而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的功能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如态度、能力、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给予恰当而又全面的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思维。其目的在于促进集体内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奖励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会极大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让学生快乐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对于英语学习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随时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对组织策略进行调控,确保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以期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树立了信心。“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就让我们在正确的态度指引下,去体会细节的艺术吧!
参考文献:
一、课外交流,让说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这里所说的交流不仅包括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在课外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其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以说的形式完成作业在中、低段的学习中体现得较为普遍。因为课堂上时间的局限,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生生之间由于认识的局限,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价,而家长却能面对面、一对一地与孩子进行对话、探讨,在融洽、自主的氛围中,让孩子以“说”的形式回顾知识、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了《6、7的加法》后,教师就可布置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对口令,从中既可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书写,又可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考察孩子对口算过程、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在互相发问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观察中国地图,与家长交流在我国的东、南、西、北、东北等方向都有哪些城市;也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与家长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能突破学生书写的局限,让学生了解、掌握到比书本更为丰富的知识。
二、分层作业,让每个孩子在作业中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例如:在根据情境图,学生自主提问题解答的练习中,通常我的要求是让学生至少提出两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选择。学习上稍微有些困难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他提出了3、4个,我会毫不吝啬语言或者文字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暗示、鼓励他们提高要求,不断突破。通过这样的要求,我发现孩子们思考更加积极,练习更加踊跃,他们都想不断地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在其中体验成功的激动与喜悦。
三、关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社会交往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调查、实践。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交往能力得以锻炼……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效的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制作一份有关“方向与位置”的数学小报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素材、设计版面、书写美化等过程,制作出了一份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小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制作出了学校周围的方位图,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方位成语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设计了“寻宝”方位图……这样的作业,融合了多门学科、经历了多个过程、达成了丰富内涵,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来得更实际、有效。
四、数学日记,学生学习数学的调味剂
一、在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会有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需要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去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灵活、恰当、有的放矢地采用讨论、座谈、表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营造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从而来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开展辩论赛时,既要做到开放、创新,又要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辨论赛在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方面,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避免理论性太强,或过于抽象和专业化,以免学生望而生畏、无所适从。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力求内容和情节的生动、活泼,能够引发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时间的有意注意。在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史由证来”的“求实”、“求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热闹而流于形式。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历史学科所讲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因此,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综合性的特点。历史教师在设计史竞赛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劳技、美术、音乐和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三、多媒体在创设学习氛围中的应用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历史课堂要想获取学习主体--学生的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历史情境,优化学习环境,把学生带人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基于现代化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历史环境,营造深厚的历史氛围,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历史学习简单化,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在轻松活泼、和谐舒展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因此现代化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备受青睐,也成为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历史教学软件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室等,充分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如何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把这些知识生动、形象、鲜明地展现于他们的面前,勾画出一个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设计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利用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经过画面形象进入历史情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以轻快的心态融入历史学习,在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历史的真实,也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历史、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利用多媒体也应注意另一个误区: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创设生动的“情境”就是展示大量的图片、展示大量的音像资料。于是,往往从网上、从各种类型的素材库搜寻大量的资料不加选择地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学生看,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良莠不分的历史资料在学生眼前掠过,在学生脑中“水过鸭背”。这样,不但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连历史课的基本特色都丢掉了。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结合史实,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再现历史情境,创造历史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它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