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解读范文

城市规划解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解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解读

第1篇:城市规划解读范文

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从2011年――乌鲁木齐的“民生改善年”开始,“幸福”一词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市民所提起,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民生工程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可以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在新疆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者从国家的角度指明了新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后者则为如何实现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的策略。作为民生改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乌鲁木齐市的城市路网目前处于“放射状、环状、方格状”相结合的“混搭式”布局,受历史与地形因素的影响,路网布局不合理等现象长期存在,拥堵现象极易发生,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还会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

2 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拥堵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路网问题

首先是路网容量不足。虽然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城市道路设施规模迅速提升,但是受城市飞速扩张的影响,路网密度反而较以往有所下降。其次是路网布局不合理。受历史沿革及地形因素的影响,以河滩快速路为分界的东西向两块区域的整体连通性不足,传统中心区又形成了改造难度极高的不规则路网,在高峰期极易发生拥堵现象。第三,在路网级配方面,乌鲁木齐市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之比为1:1.6:1.5:5.2,次干道的比例明显低于最优级配,支路也未能达到这一标准。最后是道路功能的层次划分混乱。乌鲁木齐市的新城区普遍重视主干道建设,路网密度不足;旧城区则因历史沿革等问题无法发挥支路的使用功能。同时,过境快速路相对缺乏,过境交通的压力无法得到疏散,降低了河滩路、外环路等快速路为市区中长距交通提供服务的能力。

2.2 公共交通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得到有效构建,公交网络层次相对模糊,接驳公交、普通干线、大站快车相对匮乏,仅凭单一的公共汽车很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同时,市区公交线路未能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不少线路的重复系数过高,优化工作却进展缓慢,公交枢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立,但是与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还相去甚远。最后,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不仅车型陈旧,而且数量明显不足,不仅无法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公共交通的使用需要,而且不利于乘客获得更为方便、快捷、舒适的外出体验。

2.3 静态交通问题

首先,乌鲁木齐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为1:0.22,存在着近20万个缺口,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停车管理与运行问题。其次,受配建停车位不足的影响,公共停车场就承担了巨大的分流任务,但是市区公共停车场的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对社会开放的配建车位根本无法满足市区车辆的停放需求。最后,在前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市民被迫选择了路边违章停车的做法,这样既不方便管理,又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尤其是城市慢行交通产生不良影响。

2.4 交通管理问题

首先,乌鲁木齐市的交通标志线与交通语言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规范设置的问题较为突出,信号控制与A类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次,交通流的管理与组织水平不足,干道上不同的交通流相互交织,极易发生拥堵。即便是在单行道非常集中的老城区,也因为单行带规模与系统性不足的影响而经常发生拥堵现象。而且,市区的公交专用车道名存实亡,很多社会车辆无视相关规定混入其中,极大的制约了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输效率功能的发挥。最后,市区的交通智能化管理刚刚得到发展,但是系统间的配合与协调能力不足,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为落后。

3 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规划和建议

3.1 提高城市路网建设速度

乌鲁木齐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经济、车辆的增长潜力巨大,所以交通网络的建设应采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并在规划阶段解决目前存在的支路、次干道、快速路缺乏问题,使路网系统的衔接更为合理、层次更加分明。同时,市区内不同区域在交通增长趋势、路网成熟度、用地空间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道路建设应有所侧重。在城区,应以对外通道建设、路网密度提升以及交通引导功能发挥为中心,中心区域则应以道路的改造和优化为中心。另外在进行路网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兼顾步行、非机动车对于慢行交通的实际需求。

3.2 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乌鲁木齐市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拥堵现象最为突出,所以不宜再对其进行过度的开发,而北部平原地区则属于城市用地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区南部进行严格管控,以优化和整治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市区东、西部可在确保地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扩展。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应当尽快构建高效、便捷、科学、合理的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为本市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明确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在不同类型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在乌鲁木齐市占据着30%的份额,略少于步行。预计到2020年,公共交通、步行等对慢行交通要求较高的出行方式仍然会牢牢的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无论在政策、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主管部门都应当继续加大对于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在尽快构建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出租车为辅的良好格局,并通过高效运作、功能健全、层次合理的公共客运体系的构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3.4 做好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在城市交通中,静态交通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性指标。结合乌鲁木齐市的现状,本文建议首先应明确现有的停车管理办法的法律地位,使执法单位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应通过法律规章的构建,要求全市的新建住宅、商业街区以及大中型公共建筑必须配建或增建设停车场;第三,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停车场建设领域。最后,提高全市停车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做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结语

乌鲁木齐市不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同时也是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而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连接我国与中亚和西亚国际商贸中心。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够得到早日实现,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坚持“东延、西进、南控、北扩”原则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城市交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完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的发展与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1]洪晓龙、刘小勇.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2,28(H21):24-27.[2]李易樯.BRT在乌鲁木齐城市交通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2012,(2):178-179.[3]徐万晖.关于城市交通拥堵和车位短缺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分析[J].城市,2012,(9):52-54.

第2篇:城市规划解读范文

一、总体规划报批工作

XX县政府起草完成《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的请示》,并连同规划文本上报至市规划局,由市规划局转报市人民政府,待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可实施《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

二、城镇综合提升工作

2015年完成了环城北路、二环北路东延线、达丙路南延段市政道路建设;完成福惠路北段、南段东侧人行道砖铺设工程;完成福惠路与右甸路交叉口道路、宝丰路、会堂路等多条道路路面修复工作;同时配合质监站完成南门河、文昌河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3.6公里新增雨污管网建设工程。文昌路东延线、环城东路(二环北路—形象佳阳小区)、客运站北侧道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预计来年3月底可全面完工投入使用。目前,城镇面积达23.2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约达9.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13.6万人,城镇化率约达38.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6.7%。

三、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年内启动了《县道路网专业规划》、《县右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同时配合13乡镇启动编制了4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规划,目前已完成田园镇德老本、翁堵镇明山水库、漭水镇坝尾、寨子、许家寨、鸡飞镇鸡飞村等安置区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其他安置区规划编制稳步推进。

四、规划管理和规划验收工作。

严格管控规划成果,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的理念,强化各类建设规划审批,严控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注重建筑风格、配套设施、景观营造等审查,确保规划成果得到落实。严格按照总规、道路网专业规划等控制城市红线、绿线、黄线,共完成放线工作80余次,较好的将规划落实到实处。认真遵照办事流程和有关规定,核发“两证一书”,年内共核发“一书两证”194份,其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2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7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5份。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3.2万元。完成福慧华庭、隆祥花园一期、中医院、茶韵公园等13个建设项目规划验收,共核发《规划验收合格通知书》13份,确保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规划,较好的维护了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开展“四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开展“四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5〕18号)文件要求,将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试点工作。为实现我县“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同时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高效行政提供重要参考,为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提供重要支撑的目标,年内已开展“四规合一”前期工作,同时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力争将我县纳入“四规合一”试点县,进一步推动我县特色城镇化建设。

六、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为解决县城道路反复开挖、各种管线错综复杂,进一步提升县城品质和城市形象,2015年11月20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邀请了三家作业单位参加竞争性谈判,综合资质、实力及二次报价等条件最终确定广州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县地下管线普查作业单位,并与12月1日进驻开始普查工作,截止目前以完成兴宁街、文昌路、右甸路等道路65公里的管线物探及数据整理工作,整个项目应于2016年1月31日前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完成将为县城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七、其他工作。

配合“十三五”编制办进一步梳理“十三五”建设项目和各项发展指标预计,做到既有前瞻性,又符合发展实际。配合做好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申报各项工作,积极准确提供各项所需材料和图纸等文件。根据领导工作安排,我股室相关人员配合完XX县城宅基地审批工作,依据城市规划,共完成宅基地审查420宗;完成隆祥花园二期建设规划、大酒店规划方案、棚改安置区建设等规划审查;完XX县城水体景观改造、南片区安置区规划、昌一中西侧挂牌土地规划、恩红道路西侧挂牌土地规划等方案编制工作;配合我局各股室完成其他工作。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首先要谢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融入单位这个大家庭中成长和进步。我们知道,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如今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我们股室会将更加努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的鞭策自己,以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为城乡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住建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股年度工作总结(2)2015年以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管股在局党组和局机关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团结一致,以深化房地产业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点,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社会的好评。现将2015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年度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房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规范房地产权属登记系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已熟练掌握系统各项技术程序。新建商品房购销合同备案及房地产产权登记系统已在使用中。截止2015年12月30日,共办理房屋权属登记485宗189183.02平方米,其中:初始登记265宗74625平方米;二手房交易72宗12240平方米;收取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共计267436.58元。商品购销合同登记备案733宗108300.2平方米、注销合同备案104宗,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件数1112件、抵押建筑面积555010.84平方米、抵押金额83657.85万元、债权数额134200.35万元。历年房产档案的信息录入及档案入库已经全部完成,录入总件数14985件、证书数14672本、总建筑面积5341658.049平方米,2015年7月13日—17日县档案局对所录入的房产档案进行了验收。

(二)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商品房预警机制,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和登记备案制度,落实动态巡查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市场销售透明度。2015年共办理了14家预售许可证,预售面积235511.98平方米。二是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服务工作,进一步净化房地产市场,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共对县内7处、0.52万平方米的房屋进行了安全鉴定

(三)加强小区物业监管。不断对物业小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培育和引导物业管理市场规范发展,积极协调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纠纷,进一步促进物业管理走向规范化。同时,以“省级文明县城”验收为载体,积极开展小区环境整治活动,抽调专人进行督查,优化小区环境,共建文明和谐的居住小区。截止目前,我县共有6家物业管理公司。

(四)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5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数为151户(勐统镇62户、卡斯镇89户),均为拆除重建。下达补助资金169.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13.2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6.63万元。

(五)强化效能建设,房管形象逐步提升

严明的机关效能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机关形象的重要保障。今年,我们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考核入手,强化了科室效能建设,提升了房管形象,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推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特事特办制、双向沟通制六项制度。同时将工作目标予以量化,年终实行严格的百分制考核。

二、下步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履行房管股职能,提高工作标准,促进各项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1.继续规范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处理好房屋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权属登记管理,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继续完善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塑造服务品牌,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营造“优质高效、公开公正、清正廉洁”的服务环境。

2、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搞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暨市场监督检查,做好商品房登记备案及预售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楼盘品位,提升城市档次。

3、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的物业监管工作。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我县物业管理水平,开展物业服务企业监督检查工作,促进我县物业管理服务上台阶。

4、随着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的增加,入住小区数量的增多,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势在必行,建议成立物业管理股,专职负责各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关业务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和风险防范工作,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股室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对股室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7、做好房地产投资统计,确保投资任务完成;完成好上级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抗震防震人防股2015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抗震防震人防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新规范,参加了国家人防信息化培训班,提高了股室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对警报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对八台警报器进行了定期巡查,警报设备运行正常。做好9.18警报试鸣工作,音响覆盖率达100%。

(三)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关于增加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通知》(云政发〔2015〕9号)文件精神,我县以定为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管理工作,依法推进人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城市建设融合式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云南省物价局、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调整我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价综合〔2014〕4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完成了《XX县防空地下室建设管理办法》初稿。

(四)积极自动服务好重大项目的人防工程审批工作。完成了天和医院新建项目和云南省2013-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四期)-保山XX县片区东、西地块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审批。

(五)抗震防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完成了XX县住建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和XX县住建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3篇:城市规划解读范文

项目基地位于主城区东北部兰花片区,太岳路北侧,兰花路西侧,紧邻城市公共绿轴。用地周边分别为: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基地地形北高南低,高差较大,平均高差约为10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为7万平方米)。地下室两层,地下二层用于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下一层用于商业、设备用房。裙楼六层,用于酒店、会议、会展和商业。塔楼部分由两栋塔楼组成,其中主塔楼用做办公、酒店客房,约150米高。副塔楼用做宿舍,约89米高。项目功能由酒店、会议、会展中心、办公、商业和宿舍及其配套6个功能组成,功能类型多样。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建筑体,除建立自身内在的联系体系之外,还应与周边的区位及环境资源充分结合,形成建筑内外互动互补的城市序列。使项目成为城市绿轴乃至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设计理念

再筑凤栖台

该城市古称泽州又称‘凤凰城’,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本地“凤来栖”的美丽传说给城市带来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深厚人文底韵。作为承载国际会展,会议,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会展中心,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设计应能反映城市的气质,方案本着“凤来栖”的这个美好愿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国际会展中心。

活力核心带

本项目主要由商业服务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两功能块组成,我们主张从整体区域出发进行功能布局:商业、办公、酒店及其宿舍配套靠北侧布置,与基地北侧商业金融用地形成呼应,适合城市生长的脉络。会议、会展中心沿基地南侧布置,与南侧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并在南侧依次形成会展室外扩展广场、入口广场,礼仪广场,并与城市公共广场形成很好的序列。各功能块结合室外地势高差由一条由北至南的‘活力核心带’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各功能体相互交融,让各种事件发生共生互补的联系,同时提供富有趣味的户外扩展空间。

绿色轴线

设计中东西向绿色轴线的置入,把公共绿带向基地内侧进行延伸,是‘活力核心带’的绿色扩展空间。

建筑设计

设计中会议中心,会展中心通过共享大厅联合在一起,组成大体量的城市公共建筑,椭圆形建筑界面为城市各个方向提供良好的界面,共享大厅为会展形象主入口会议中心辅助入口,并通过活力核心带联系酒店和商业,有效带动商业配套功能,同时形成会展北侧的人行入口,让各方向人流能方便进入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形象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面向城市绿轴,景观视野开阔,靠近酒店及宴会厅,方便使用。酒店配套和商业动线统一考虑,联系紧密,这样各功能块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避免重复。康乐中心设在5-6楼连接体内,酒店和宿舍匀可方便到达。主塔楼高148M,共36层,20-36层为酒店客房,8-18层为办公用房,标准层设计方正实用,合适的进深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

交通组织

我们主张通过一条串联基地南北广场的“活力核心带”组织人行交通,通过一条贯穿基地东西的“绿色交通枢纽”组织场地车行交通,两大流线立体设置,简化处理基地南北10米高差,形成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动线体系,建筑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多层级的进入形式,商业可实现双首层进入,形成丰富的商业动线。双环路的绿色枢纽有效的组织各建筑车行交通,在入口处分别设置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公共落客区,绿色枢纽的上环路组织办公、商业、宿舍及宴会落客接送流线,下环路组织会展、会议的地面停车区和货运流线。酒店和商业后勤流线就近下地下车库,通过垂直交通到达各区域,与办公、商业、宿舍的落客区互不干扰。酒店沿晓庄路设单独车行出入口。集中化的环形路网解放出大量人行空间,各人流均可方便进入各建筑群体,通过‘活力核心带’组织起有效的联系(如图1)。

建筑表情

第4篇:城市规划解读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密集城市;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94-05

1 ParcBlT的理论支撑――“密集城市”:

1994年,英国建筑师理查德赢得了一个位于西班牙班莱瑞克斯岛(Balearirc)的规划项目,这个项目是由Parc公司投资的一个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技术园区”,英文名称是Parc Balea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ParcBIT。项目时至今日仍在持续地发展中,建筑单元仍在不断地落成,形成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集群。(图1,图2,图3)

该项目规划为一个大约有5000人办公、居住的综合性聚落。针对业主的要求,建筑师将一种整体式可持续设计贯穿于整个社区,通过一系列完整的供给与需求的循环网络,达到节能与可持续的目标。

在具体阐述这个项目之前,需对罗杰斯的后工业化城市规划理论有所了解。“密集城市(dense city)”是他对城市发展的主张。他认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是由其线性的资源新陈代谢系统造成的。垃圾被运往垃圾填埋地或排人大海,大量废气则污染了大气层,这些都是由线性消耗所造成的。罗杰斯主张一种循环式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主旨为减少新的消耗并加大再循环(图4)。为了实现这种循环,系统的各要素必须被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整体规划,使得能源的循环使用在城市甚至社区内部便可以实现,这便是“密集”的意义。

这种思想与19世纪英国建筑师霍华德所提出的“花园城市”既有一些契合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他们都意识到一定规模的社区可以自成体系而自给自足的潜力,并注重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和谐共处。然而霍华德所提出的3万人的人口规模就已经把“花园城市”放置在反城市化的位置,而罗杰斯则是基于高密度城市的现状基础上,首先是承认现状,然后利用“密集”的优势调整区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密集城市”思想阐述于图纸上当属罗杰斯参加的1991年上海陆家嘴规划设计竞赛。从最终成果可以看出,他想通过规划,在陆家嘴建立一种“以整体综合的公共空间和交通体系为基础的紧凑型多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并最终实现社会能耗的有效减少。(图5,图6,图7)虽然最终方案抱憾落选,但其可持续设计体系已在构建之中。

幸运的是,ParcBIT还是让他的“密集城市”思想在一个小城镇上来实践与检验。在此工程中,“密集城市”的空间体系转化为一种整体设计的态度得以实现,并借以诸多自动化循环系统,将罗杰斯的可持续设计思想落实到实处。

2 ParcBIT规划解读:

基地位于莱瑞克斯岛的梅杰卡(Majorca)山区,地块原先便是农田,且有着丰富的自然地貌。(图8)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罗杰斯首先将基地划分成可建设区与不可建设区。其中,不可建设区占据了相当大比例的地块,保留了的原有的大量植被与农田:而将建造区域限制到一条小溪所围合的范围之内。(图9)当然,这两片用地并不是相互割裂的,罗杰斯运用很多设计策略,使它们可以很好地相互服务,形成有机整体。

首先是交通规划,核心概念是限制汽车,提倡步行。为了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罗杰斯将主要车流限制在一个沿基地环路内,而次一级的车道则布置得很有限,仅作为必要的货物运输之用。(图10)相比较之下,步行路网则十分发达,沿着基地的登高线布置错落交织的步行道路且运用台地景观营造出怡人的步行环境。(图11)

其次是建筑布局,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将建筑与盛行风垂直布置,以获得最大迎风面:其次,建筑间的步行道与风道一致,以让社区气候凉爽宜人。(图12)

而在场地设计中,着重介绍的则是供水网络,它是场地设计中的精彩之笔。经过计算,通过聚集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的10%,便可实现社区居民生活与灌溉用水的自给自足。因此,在接受城市供水的同时,两条密集的水循环系统在社区内外铺设开来,即饮用水供应系统与非饮用水供应系统。

饮用水供应系统是一环形系统,和一般尽端式供水系统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当管道某一处出现问题时可以将其封闭,这样,系统就会演变为尽端式而保证继续供水。而且在园区内还设置了一个2500m,~的水池,这样即使水厂出现故障无法供应,水池也可解园区一时之急。(图13)

再来以一种流程的方式着重谈下非饮用水供应系统。首先是“生产”:遍布整个基地的水网用来收集雨水,并汇总到社区旁边的水池(此水池与饮用水水池是分开并置的),经过水池净化成为生活用水(图14)然后是“传送”:在雨水被收集到水池的过程中,形成露天溪流。最后“消费”通过供水网络,水抵达各建筑单体;“回收”生活中水通过水网回到另一座水池,经过净化,用来灌溉非建造区的树木与农田。水通过这一高效体系在各个环节的效用实现最大化。(图15)

通过以上几套规划理念,建造区和非建造区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创造了良好的微气候。它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风从非建造区的农田吹来,沿着建筑间的缝隙贯穿整个园区,并且由于基地内的水循环系统,充足的水气从土壤中渗出,让微风更为宜人。这些都是“水”、“建筑”、“风”各种场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6)

就总平面规划而言,ParcBIT确实继承了“密集城市”的衣钵,它没有因为身处城郊而建设成另一个“田园城市”,而是密集地排布建筑,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而让其二者都保持相对独立与完整,并通过以上介绍的几个系统实现相互服务的最大化。

社区的整体设计理念不仅局限在室外环境上,具体到单体建筑的日常运行上,ParcBIT则设置了另两大系统,以起到降低能耗和促进能源循环的作用。

2.1能源供给系统:

ParcBIT的供能网络设计了很多节能措施,经过归纳总结出以下三点:

先要介绍的是很有特色的一点:按需分配。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社区不同,在热能供应方面,ParcBIT在园区内设置热能中心进行统一调配而不是各建筑单体各行其是,并且热能中心的供能系统(图1 7)则根据各建筑单体具体耗热,来自动调节供应量。这样精密调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能量在运输时的损失。(图18)

第二是太阳能发电。罗杰斯充分利用了场地

优势,由于地处地中海的小岛,因此充沛的阳光可以保证太阳能发电的高效率。太阳能发电站设置在电能中心,收集到的电量与城市供电在电能中心进行汇总,再经过电网为各建筑供电。(图19)

第三是生物燃料的应用。之前介绍过场地的非建造区是保留的农田与树林,到了秋天,农作物所遗留下的秸秆被园区的人员收集起来,当做燃料进行发电。这也是在供能方面,建造区与非建造区相互服务的佐证。

以上三点,无论是展现高技的统一调配热能还是体现低技的秸秆发电,都体现了“整体设计”在能源管理上的具体操作。

2.2垃圾收集系统:

ParcBIT采用空气传送的垃圾收集系统,该系统是此项目能源新陈代谢过程的另一重要环节。这种技术利用空气运送垃圾,并通过地下管道自动回收至中央收集站,整个过程都与室外环境相隔绝。(图20)

世界上第一套自动垃圾收集系统于1961年安装在瑞典Sollelrea医院,这套系统至今仍然运行良好,其中许多部件还是20世纪6。年代初期的。现今这种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于瑞典、西班牙、丹麦、德国、葡萄牙、韩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到设计,自动垃圾收集系统如同生活用水系统一样。需在每栋楼里设置垂直管道,并在每层设置垃圾投放口,居民通过投放口将成袋的垃圾投入管道中。在与垂直管道相连的地下水平管道中,垃圾经过空气传送至中央收集站。(图21)(图22)等垃圾挤压到一定程度,便通过另一水平管道抵达垃圾站进行自动化分离。分离后,垃圾经压实进入集装箱,最后由托臂车运走。

先进的垃圾回收系统可以让垃圾车不再进入社区内部从而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且密封的传输管道避免了收集垃圾带来的臭气与噪音。在垃圾收集中心,垃圾将被自动分类,收集到不同的箱子里。

造价方面,平摊到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成本中,自动垃圾收集系统的造价并不贵,通常每平方米增加几十欧元的建设成本。因此相较于西方国家高额的人力搬运费用,在ParcBIT园区内,该系统只要运行超过四年,就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从造价构成来分析,垂直垃圾管道由水泥浇筑建成,其造价并不高,真正提高造价的部分在于水平管道及收集站的建设。一个收集站一般可以覆盖半径1500m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因此最适合使用真空垃圾系统的是容积率高的高层建筑群,这样可以减少水平管道的铺设,同时共用收集站。这种高密度效益很切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事实上,我国一些高档办公园区以及住宅小区也开始安装自动垃圾收集系统。

3高技与低技

高技与低技在可持续设计上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设计者往往专其一而很少兼顾二者。但高技与低技在ParcBIT的“整体设计”中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如在场地设计环节,尊重地形与风向,调整场地道路与建筑布局,这些策略一方面是对场地的尊重,另一方面体现出罗杰斯利用朴实的技术将场地的优势最大化。通过这些操作之后,再以先进的供水网络将场地供能与微气候更为完善。在建筑层面,各种能源循环系统虽更多地体现了高技的力量,但罗杰斯仍然将秸秆视为不可浪费的资源加以利用。

罗杰斯深知高技与低技在发挥时所要依赖的因素。低技需要场地的支持,参照PracBIT,台地、郊区、降雨量这些场地信息为设计者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原地与途径。虽然不可能有另一个完全一样的场地供我们咀嚼罗杰斯的经验,但这也提醒我们需更好掌握场地的信息,将它的独有资源和可持续设计很好地整合。

比较而言,在“整体设计”中,高技更具有通用性。在ParcBIT园区内,“水”“电”“垃圾”各个能源要素都依靠高技形成了系统化的循环,相应设置的管理中心对能源进行统一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使循环网络体现出“密集”的价值。虽然这些高效的循环网络意味着更多的初期建设与更高的维护费用,但一个社区运行时间越久,这些设施的成本将会被分担得越小,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则会更大。

4小结

罗杰斯的“密集城市”可以看做是对我国城市无法改变的高密度现状的一种正面回应,其理论价值值得我们日后进行深一步的挖掘。而作为欧洲示范工程之一,PracBIT“整体设计”的可持续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我国城市区域的设计与更新在高技与低技各层面的运用上都可以参其经验。

参考文献:

[1](西)米格尔鲁亚诺著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英)理查德・罗杰斯,菲利普・古姆齐德简著,仲德崖译小小地球上的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