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具有医术高超的医生和品德高尚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舒适的环境里,更需要被理解、关心和尊重。整体护理的纵深发展就是要善于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人文关怀,是将整体护理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让病人受益,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体措施:改变护士的服务理念: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术中舒适护理:术后回访制度。
[关键词]人文关怀:手术室:护士
“人文”《辞海》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关怀,又被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整体护理的纵深发展方向,就是要善于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人文关怀,是将整体护理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让病人受益,提高病人满意度。我科自2004年9月起开展规范化护理服务”,以人文关怀服务于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满意度为99.4%,现将具体的措施介绍如下。
1改变护士的服务理念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的需求也不断的变化,从最基础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需要被理解、关心、尊重。作为手术室的护士怎样对手术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首先,从“人文”入手,改变服务理念,把病人当成一个“人文”来看待,而不是一种病”来看待:其次,通过学习《仪爱心教育》,观看《理服务与基本技术操作用语规范录象》等来提升护士的人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再次,就是精湛的护理技术及舒适、安全的、周到的服务。
2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最直接途径。选择一位资历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士专职负责术前访视这项工作,术前一天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的手术基本情况,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进入手术室时病人需做的各项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合理的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通过与病人的交流,缩短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为第二天病人手术继续交流奠定了基础,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
3术中舒适护理
手术当天,参加访视的护士和巡回的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接待病人,护士主动介绍:我叫×××,由我负责您的手术配合工作,我会一直在您身边陪着您。并根据情况和需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环境介绍,室温控制在22-25℃,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噪声。请您不要紧张,我准备做……,有什么不舒服您尽管告诉我!”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病人的表情和变化,适时询问病人的感受,以相应的安慰,鼓励用语,增强病人的信心,转移其注意力。巡回护士站在病人的一侧,轻握住病人的一手,轻轻抚摸前额,轻声平稳地告诉病人会有什么感觉,那是什么声音,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和踏实。手术结束后,护士要为病人保暖,将病人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鼻饲管、引流管等,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尽可能减轻手术疼痛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方法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创新。每年医院实习护士人数较多,手术室带教工作跟病房带教工作不一样,在技术性、工作强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且时间不固定。而实习生护士初期会对工作有陌生感与恐惧感,会影响到手术室带教工作。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带教工作问题及相应对策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100例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这些实习生全部完成全日制的理论学习,其中护理大专生14名,护理中专生86名,对两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学历、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带教方法,即对照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采用常规的实习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实习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带教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带教管理,首先分析带教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建立新的带教管理模式: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加强对实习生工作的监督及管理[1]。废除旧的带教管理模式,一个带教老师带教多个学生,实行责任制带教[2-3]。②带教老师选择:带教老师具有双重身份,肩负着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使命[4]。带教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提高教学质量。选择综合素质好、热爱带教工作、业务精、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护理事业、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专业技术规范熟练、掌握手术室的新技术、新业务、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优秀医护人员担任带教老师。③对带教老师加强专项培训: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强化带教老师的医德,提高带教老师带教工作的责任感。能够使带教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养成很好地工作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技能。④注重临床实践:在对手术室实习生带教工作中,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求临床实践的掌握。带教老师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的手术进行,实习内容包括协助医生铺无菌单、器械清点和传递等,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其中重点内容是物品清点及无菌操作。在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鼓励实习生多进行实践,遇到错误的操作及时更正。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手术操作。⑤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带教老师应教会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具有相互沟通的能力,让他们懂得护理人员需要时时在工作中获取不同的信息,需要具有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带教老师需要教会实习生最基本的护患沟通方法,并以实例教实习生与患者沟通技巧与注意事项。⑥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根据各校护生的教学大纲要求、实习目标及医院制定的总带教计划。定期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中开展评选优秀带教老师活动,不仅增强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手术室实习生带教工作效果,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实习是护理专业生进入临床实践的一个最后阶段,且对未来进入临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实习期要保证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实习质量,所以要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实习期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负责。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不仅要教会实习生各种护理规范操作,还要教会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在临床实践中,教会实习生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实习生的工作态度,提高实习生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实习生实习期间实习质量[5]。本研究中,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表明,笔者通过加强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手术室实习生在工作掌握操作技能、工作态度、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服务理念等方面都显著地提高了。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应充分认识只有对实习生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全方位的进行培训,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生护理综合能力,才能确保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实习质量,才能为临床培养具备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熟练规范的临床操作能力、懂得与患者沟通能力、有很高责任心、很高的护理服务的优秀护理人才[6]。手术室护理实习生的实习至关重要,护理临床实践不仅使实习生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提供了机会,还为实习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养成了实习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了实习生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水平,使实习生初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7]。为实习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周旋.护理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管理路径[J].吉林医学,2010,10(26):5263.
[2]吴菊红.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7):2764.
[3]张雪,张秋,徐海丽,等.一对一全程带教在手术室实习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48.
[4]任国兴.对实习护士临床带教的经验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159.
[5]叶琳,张海凤.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2):76.
[6]肖莹,孙晓红,王超虹.护理专业实习生在手术室的带教与管理[J].吉林医学,2009,30(8):759.
[关键词] 手术室;纠纷;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23-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逐渐减少。而随着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在手术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加以了解[1]。近年来,本手术室80%以上的护理纠纷都是因为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而引发的。
1 现代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1.1 服务意思淡薄
1.1.1 缺乏耐性:情绪紧张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不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手术时间长短,开刀是否疼痛,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等。个别护士潦草回答,有的甚至对其厌烦而不回答,而埋下纠纷隐患。
1.1.2 不顾患者思想感受:在进行输液、扎止血袖带、摆放等护理操作前,没有给予解释就勉强进行,或简单命令患者,静脉穿刺不成功没有道歉等,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恐惧感。
1.1.3 不积极主动:急诊手术接诊时没有紧迫感,甚至有时患者在门外等候片刻才被接入手术室,家属会认为医护人员不重视患者,耽误抢救时机而引发纠纷。
1.2 语言行为不规范
1.2.1 医护人员在手术间里随意接打手机,与同事谈笑风生,患者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1.2.2 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家属问及术中病情时,护士可能会简单随意地回答“没事”或“不知道”,一旦有意外发生,家属可能会以此为根据抓住不放。
1.2.3 部分护士对待农民工、无家属、无经济能力等患者,有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不仅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也影响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1.2.4 当患者及家属询问手术费用清单时,个别护士缺乏耐心解释,以“不清楚”“不知道”理由回避,或者解释含糊不当,原本合理的事情也让患者产生疑惑。
1.3 缺乏责任心
1.3.1 粗心大意:护士粗心大意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例如高频电刀的负极板使用不当会引起电灼伤;手术安置不当会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神经损伤;衬垫不当会引起呼吸困难;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淆会耽误诊断,延误抢救时机等。
1.3.2 擅离职守:术中巡回护士擅离手术间,又不交代他人代为监护,加压输血时可能使液体输空发生空气栓塞;输空未及时补充可能引起患者躁动;临时增添手术器械不及时可能影响手术进度等。
1.3.3 形式主义:手术室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形式主义,例如手术开始前已将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完毕,记错、漏项、涂刮的现象时有发生[2];术前访视时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便简化访视内容,缩短与患者谈话时间,失去了访视的意义等。
2 预防措施
2.1 强化服务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患者不仅希望从护士那里得到技术服务和照护,还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护,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主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手术患者。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以消除其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术中应适当抚摸患者的额部或轻握患者双手,以拉近护患距离,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手术环境[3]。
2.2 培养职业道德精神
在手术室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患者和患者的情绪,护士在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精神,维护白衣天使形象。避免在清醒患者面前随意接打手机、大声说笑、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所有患者一视同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杜绝职业和身份歧视。履行告知义务时,需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语言要温和不带刺激性,如解释病情时,避免“没事”、“不可能”、“一定会”等不负责任的或不确定的话,不了解的问题不能随意回答患者和家属[4]。
2.3 增强责任心
有较强的责任心,才会自觉地对待工作。手术室护士应以患者满意为工作目标,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使用高频电刀、架等手术辅助用具时,要反复观察患者皮肤。消除形式主义,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规范、完整地填术护理记录单。并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因擅离职守或工作粗心大意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各单位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达到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目的。
总之,现代手术室护理服务存在很多纠纷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满意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的良方妙药[5-6]。全体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增强责任心,强化服务理念,培养职业道德精神,在保证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为手术患者全程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有效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6(10):755-757.
[2]陈易一.临床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5):61-62.
[3]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系,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4]李承水,安秀玲.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5-76.
[5]马晓楠,李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9-120.
[关键词] 手术室;差错事故;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151-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重危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在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的错误,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将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杜绝差错事故的措施综述如下:
1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1护理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医院的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系统[1]。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出现差错事故,如:接错患者;用错药物或用错剂量,延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术中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不严格,出现差错,易致手术物品遗留人体腔内,造成严重的后果;器械准备不全,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影响医生正常开展手术,甚至出现不良后果。
1.2 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不高或缺乏经验
术中患者输液、输血故障未及时处理,使术中入液不足,影响用药;不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凝固定不好造成脱落和污染,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烧伤。
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术中观察病情不细心,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造成手术标本混淆或丢失;手术患者CT片、X线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1.4 护理工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术前检查消毒指示卡或灭菌指示带不严或漏检,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不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造成交叉感染,是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隐患。
2 手术室防范差错事故的措施
2.1 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最根本的对策是预防其发生,有效方法是教育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准确掌握医疗纠纷的相关概念,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2]。严把新护士岗前培训关,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作为护理考核的必考必通过内容[3]。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理要求是规范依法行医的一个有效保证[4]。手术护士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对新上岗护士要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穿刺技术,以确保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悉各类手术的全过程,这样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积极正确传递器械,配合医生高质量地完成手术。手术室护士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时间、配制方法、给药途径,在抢救休克或术中突况时,护士要能准确执行医嘱,以达到抢救的效果。
2.4 重视护患沟通工作
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习惯和信仰是促进护患信任的重要前提。做好手术患者的隐私部位的保护,及时给予覆盖和做好解释工作,只有处处为患者着想,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注意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并重,关心、体贴的语言会使人感到满足,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保持眼神交流避免边走边谈,及时告诉患者可能出现不适和应对的方法,适时回应患者的感受是术中最佳的护患交流方式。
2.5 科学编制,提高护理人员配置效率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合理编制人员,充分考虑护士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整体素质等,做到量才使用,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改变以往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减少护士因忙碌劳累导致精神疲劳而引发的差错事故。
2.6 更新服务理念
医疗护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范畴,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患者第一、疗效第二、服务第一、技术第一的现代医院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要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
2.7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了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作为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书写时要做到字体工整、字迹清楚,严禁漏填、错填和涂改,充分体现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洗手、巡回护士需亲自签名,不能代签,护士长每天检查手术当日护理记录单填写情况,发现错写、漏写,第一时间内纠正,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书写质量,同时各项资料管理必须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需要,注意手术资料的规范记录和保存。
2.8 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监控
必须采用标准化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服务质量监控,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质量大查房,每月科护士长分组检查,每周不定期抽查,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通知手术室并限期改正。
2.9加强术中标本的管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检验对标本的要求、保存及运送标本的条件。手术取下的组织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标本送检应有专人负责,根据病理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立即送检,切忌用固定液固定标本,最易丢失标本的环节是连台手术,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按要求保存并做标记以防丢失和混放。
2.10定期开展安全隐患讨论会
手术室管理层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召开安全隐患讨论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及时更正工作中的失误,及时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整改一切不安全因素,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真正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医务人员自身做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学习医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5],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伟敏.53例护理纠纷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12-13.
[2]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6-197.
[3]黄荔红,李小京,王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提高护理风险干预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66-67.
积极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参加术前病例讨论,根据病情制定手术的护理计划,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教育,向其介绍在手术方面需要配合的方面及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做好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是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对。核查工作完后,三方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1]。,防范出现错误患者与错误手术部位,使错误减低到“零”。静脉输液的管理病人入手术室核查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快、准,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穿刺污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或血液污染。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调整滴速,防止输液过多增加心脏负荷、或者因为输液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手术出血量、血压及尿量等,为麻醉医师提供信息,及时、合理地补充血或液体用量。
术中温度的调节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50%~60%,静脉液体、血制品、灌注液等应加温,放在37℃的温箱中,注意血液制品温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用干燥、寒冷的空气进行呼吸机通气时,经呼吸道可带走约10%左右的代谢热量[2],可将吸入的氧气经温热蒸馏水湿化,可防止患者体温下降,注意蒸馏水不可过热。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减少皮肤暴露是防止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有效办法,术中非必要时尽量不暴露患者,用被褥或手术巾等敷料覆盖非手术区域,减少暴露面积。手术的摆放术中的摆放要舒适、防止压疮的发生。还要最大限度的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床尽量干燥、平整,对骨突部位给予海绵软垫或硅胶垫,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手术结束后注意观察是否有被压引起的皮肤发红,及时给予相应护理,送回病房时认真与病房护士详细交班,并记录在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上。控制感染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保证了术中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前30min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繁殖提前降低。手术操作时动作细致,减少组织损伤,手术结束冲洗干净体腔。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术后随访术后3d前往病房随访,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并征求患者对手术期的护理意见及感受,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程度。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现代护理的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护士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意识,纠正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病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尽量解决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焦虑。临床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进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理念,在手术中与术者进行熟练的配合,不影响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使病人手术风险降到最低。“零缺陷”管理即无缺点运动的管理方法[3],其主要内涵有:打破传统的“人总要犯错误”的理念,转变成“只要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护理人员追求无缺点目标,自觉避免工作失误;克服对错误只有事后发现和补救的现象。护理管理在对手术病人的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中能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避免一些“没想到”、“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防意识,确保护理安全,实现零投诉质量管理目标。
1 具体做法
1.1 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结合国内外先进护理服务理念与护理管理经验,积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服务宗旨。
1.2 制定手术室“以人为本、以爱为先”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见图1。
1.2.1 术前访视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微笑问好并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位置及环境;手术需注意的事项。告之患者明日手术自己会亲自来接他,并且在手术全过程中均在其旁边陪伴,微笑告别。
1.2.2 术中静脉输液及手握手活动。患者入室后再次确认患者,使患者产生亲切感。除一定要保护其隐私、为其遮挡外,要与其进行输液沟通,使其配合。”
手握手:在患者刚入室躺在手术床上时、在患者接受麻醉时、在手术进行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及无助感,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安慰。手握着患者的手,告诉他别紧张害怕,身边还有人在陪伴他。因在手术前彼此已认识,这时会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亲切感,稳定情绪。手握手给予患者最直接的安慰。
1.2.3 术后回访。术后3~5 d由巡回护土回访患者,征求意见及建议,适宜解答患者的问题,增进沟通,并祝其早日康复。
1.3 组织全科护士培训,使其均能熟练掌握流程各项内容,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爱心。
1.4 制定相关考核标准、进行质量管理。按其每项流程内容制定考核标准细则,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每月考核情况进行总结排序,作为评选院“星级护土”主要依据,与效益挂勾进行奖罚。
[关键词] 无缝隙管理;手术室护理;医患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11-03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高技术、高风险以及高强度等方面的特点[1-3]。全程“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一个新方法及新理念,以连续性以及完整性护理作为目的,满足患者的医疗及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全方位地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未开展“无缝隙护理”模式时与开展“无缝隙护理”模式时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12月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之前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14~77岁,平均(47.1±9.3)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8例、急性阑尾炎14例、急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胰腺炎13例、胆结石7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3~79岁,平均(47.3±9.6)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9例、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胰腺炎14例、胆结石8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两组护士各20例,对照组护士年龄21~35岁,平均(29.9±5.0)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观察组护士年龄20~34岁,平均(28.3±4.2)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7例,大专11例,本科2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27±1.09)年。两组护士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
1.2.1 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资料,将“无缝隙护理”理念及原
则融入及贯穿于整个围术期,与患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以及护理服务[4]。
1.2.2 开展民主化管理 无缝隙管理过程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在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提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都是护理质量小组成员的理念,人人都能参与质量控制,人人都为双重角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人都需要为科室的护理工作献计献策,尽量积极主动地去做。护士长应经常性地同护士谈心、交流,听取多方的意见,并组织科室所有护士集中地进行探讨与分析,形成工作制度大家顶,预防对策大家提的工作氛围[5]。
1.2.3 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使制度标准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需求,结合科室实际工作状况不断地修订职责、护理常规以及制度等。其次,护理行为合法化:在围术期延伸扩大了护理工作的基本内涵,修订了术前探访――术中个性化护理――术后回访工作的护理流程。整个流程由手术室的护士亲自执行,改变了往常由手术室护工到病房接患者的危险行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事先向患者进行告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再次,实行弹性排班周末安排制度: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减少固定班次以及增加可调控的班次,在制度上应将每班工作职责加以细化,每天按照手术任务合理地安排手术人员,并合理地配备护理人员[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医患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记录合格率及工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7,x2=5.228,4.386,4.397,P
2.2 两组医患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护理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09,5.271,t=3.995,P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增强,医疗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7]。医护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努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及其他手术风险事件的出现,确保风险因素,对实际病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充分准备。然而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了解的知识很少,目前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极负面问题,不良情绪往往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8]。所以,不仅要求具有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顾虑及提出的问题逐一解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医生和麻醉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及病变部位的变化,护送患者入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9-10]。在手术中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要求提供的服务注重患者的感受,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主动服务意念、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素质,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11-1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34-136.
[2] 洁贞,周美英.全人护理理念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30-131.
[3] 陈瀚熙,赵瑜,蓝惠兰,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16):62-65.
[4] 龚锦,普鹰,张莹,等.不同人手术室对患者术前心理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l,11(5):15-17.
[5] 汪桂琴.手术患者2369例的全程无缝隙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70-6471.
[6] 武艳会.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178-179.
[7] 莫永兰.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中医康复区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69-70.
[8] 党玉连,李秀婷,胡家墙.手术室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的落实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9-1720.
[9] 张颖,周立.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61-363.
[10] 普鹰,龚锦,岑刚,等.腹腔镜胃肠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A):2871-2872.
[11] 周慧芬,贺彩芳,潘夏蓁.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改进[J].中国医院,2008,12(8):40-41.
[12] 李海霞,李娟.“舒适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研究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6-77.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4-02
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护理队伍,我们要紧紧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1,2]、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去组建我们的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患者人性化照护[3]。
1 手术患者需求
1.1 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
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患者。住院后,患者非常关注自己的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希望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知道自己的手术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手术治疗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及与手术室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手术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手术室安全舒适等。
1.2 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
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4],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 焦虑恐惧心理,害怕手术不能成功,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手术治疗。
1.2.2 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非常陌生,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手术人员之间的距离。
2 人性化护理模式
2.1 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院和手术室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手术患者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
2.2 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手术患者,我们要把手术患者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配合手术的信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以娴熟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3 存在的问题
3.1 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已开展,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访视,护理工作几乎占据了整个工作时间,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微乎其微,加之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护士缺乏耐心,情绪不好,这与我们的人性化护理就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3.2 对护理内涵理解不全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受计划经济和“特殊行业”的影响,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护士的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我们的护理工作者普遍缺乏伦理学、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不重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这给我们开展人性化护理增添了困难。
4 护理对策
4.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为了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需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尽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为了减少护士人才的流失,医院也要重视护理人才的使用,完善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开展向榜样学习,树立真正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她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2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提高我们的护理技术,跟上时展的需要。定期举行诸如“假如我是患者让我们的护理工作者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会作为一名手术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从而将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活动中。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被人们所赞赏和推崇的一种服务模式,有人将其称之为新世纪服务模式的一场革命。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的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推行,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从个人到整体,从被动到主动,从点到面,从表面到深层。作为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在逐步完善自己人文修养的同时,使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贯穿于为患者服务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叶志弘.以人为本提供超期望服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5.
[2] 王艳萍.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90-91
[3] 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4]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优质护理服务
制定方案,集中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结合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制定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并与每月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挂钩。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标准在科内反复组织学习统一认识,使科内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的有了明显的转变。
强化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并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特点对她们进行人际沟通及诚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综合修养。使之能更好的胜任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
运用护理程序,围手术期全程实施整体护理:
⑴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根据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的内容,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
⑵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患者摆好手术需要,此时除了要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手术完毕,如果患者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患者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患者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且注意保暖。
⑶术后回访: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工作、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这些反馈来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讨论
提高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发生率: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改变了工作态度,用亲情去慰藉患者,用服务去感动患者。
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推行,各个环节及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主动按照实施细则和标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除了护理部、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外,科室护理人员都能够主动从细节处自觉检查工作中的缺陷,控制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防范。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的就是高质量的护理水平,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