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保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治理力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开展“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巩固“百日安全无事故”专项行动成果,严防事故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按照工作要求,在前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基础上,按照油田《关于深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胜油QHSE〔2021〕61号的工作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展开工作的组织运行。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机制。
服务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胜利油田HSE管理体系手册》的宣贯落实,早先也已制定了《**施工现场绿色提升方案》、《**施工绿色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规定,明确了以生产运行中心牵头各班站责任落实,形成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目标体系,将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全程管控和闭环管理,确保依法合规和风险受控。
加强培训教育,服务部建立常态化生态环境普法教育机制。系统梳理《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固废法》《水污染防治法》《刑法》(修正案)《“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和有关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以“知敬畏、守底线、促合规”为主题的全员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依法合规和遵章守纪意识。
二、全员参与,做好生态环境的排查整治工作。
服务部具体由QHSE领导小组牵头,生产运行中心督查各班站逐项对照水污染防治、废气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环境应急管理七大类排查内容,采用逐一清单化排查方式,制定形成排查任务清单,做到每项排查任务都要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排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三、区部联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顺利进行
服务部与桩西采油厂各管理区工作上紧密衔接,在生产作业环节上互相配合,安全环保措施得当,各类生活、废旧垃圾归位收集,杜绝现场跑滴漏现象,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工作。
四、服务部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全体员工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制度。
2、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服务部全体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做到直接作业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宣传服务并举,强化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服务部长远发展规划中,做到自主、自觉、自律、未雨绸缪,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服务部将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把环境安全隐患督查监管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每一个环境安全隐患点,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其他安全隐患,将及时把信息通报给桩西采油厂各管理区,实行区部联动,共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确保一方清水净土。
太阳能属于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者有害物质,是非常环保的能源之一。太阳能的发电系统也是将多种学科知识糅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高科技的新产品。在太阳能的转化过程中,一般是选择太阳能光伏电池来讲太阳能直接转换成为电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结合太阳能的运用,能很好的体现节能环保这一特点。其中最明星的就是可以根据建筑来设置相应的太阳电池的场所和设备的投资金额,从而确定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形式及其系统容量。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是将光能和热能转化为电能,但是与火力发电厂不同的是,在其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对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不会产生振动、噪声等污染。因此,对比于化石燃料发电,太阳能发电是将环境保护考虑在内,有效的利用绿色能源。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加入太阳能发电系统,既能节约发电厂的化石燃料消耗,又能节约化石资源作为原材料行业的消耗。
2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
目前,风力发电这一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风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一些三种:第一,独立运行;其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一台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向一幢或者几幢高层建筑的用户提供电力,同时,它还能利用蓄电池蓄积能量,在无风请看下也能正常用电。第二,风力发电与其他方式(例如柴油机发电等)发电;多种方式结合发电,可以向一个高层建筑区、社区、单位或者一个村庄、海岛等地供电、第三,将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给与大电网供电;该方式通常是在一处风电场安装几十台至几百台的风力发电机,这也是风力发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3加强建筑电气系统管理
加大力度管理建筑电气系统也能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其主要的管理措施有:设备管理: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电气的节能效果。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设备能够迅速排除故障,节约能源。控制管理:控制管理主要是要开发并利用控制软件来确保电气系统能够环保节能运行。人员技术培训管理:在对人员进行配需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对电工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相关管理人员在运作电气设备时能有效的提高使用率,从人员管理方面加强环保节能。规章制度管理:建筑电气系统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约束不规范操作,使电气系统能够安全、经济、快速的运行,因此,在建筑电气系统中配备一套专业性、约束力都很强的规章制度非常重要,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由专人管理,严格遵守,从而实现环保节能作用。
4照明的环保节能设计
(1)全面合理的借助自然光在照明环节借助自然光,并结合室内照明,才是照明的节能环保。(2)高效、节能光源的选用选用照明管相对较细,口径较直,较为紧凑的荧光,灯管时能够确保照明质量良好。若是对光源的悬挂位置有特殊要求,应该选择金属卤化物的灯,或者是高压钠、镇流高压荧光汞的等等等,这些品种的灯费用不高但是其视觉质量非常好,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3)改进灯具控制方法针对不同区域,对照明的要求不尽相同。在结合照明特点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实际环境选择照明的开关点。如在病房、卧室等地的床头要有可以调节光源的开关;若是高级一点的客房,则要采取节能钥匙进行灯控开关;除此之外,在室外等地的公共照明可以结合声控、温控、或者光控等地程序控制,在必要时节约能源消耗。
5总结
[关键词]环保工作;高等院校;管理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2.28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加强,高校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善,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进一步暴露出新的问题,想要环保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就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全方位的进行创新性改革,转变认知观念。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环保工作的探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环保工作管理方法的策略性思考,以期对高校环保工作的发展做出有益启示。
1 关于对高校环保工作意义的探讨
1.1 高校建设发展的必须高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概括为实验室污染,是由课程实验后残留下的污染问题,涉及一些化学原料、医疗废物等的污染;其二概括为生活污染,是指校园内的学生因为生活所需造成的污染,这部分包括购物袋、外卖餐盒、快递包装袋等。高等院校是学生群体聚居的地方,对于网购、外卖等较为追捧,也使校园成为了较为集中的白色污染地。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开展环保工作有现实意义。
1.2 高校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在新时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绿色发展就是强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可见环保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环保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现今国家对于环保工作越加的重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会推动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会带动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培养环保意识高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能在未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且得到更大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1.3 有助于环保观念的传递柴静在她的雾霾调研《穹顶之上》说过“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独立治理雾霾”,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全体参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重要的人才集中地,加强高等院校人才管理工作,有助于环保观念的推广与传递,使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生群体能够将环保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养,为环保事业做贡献。
1.4 有助于环保技术的创新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要从高校做起,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教育,能够让其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且不断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学生的环保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环保工作。创新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在高校加强环保工作,可以借助于高校的科研平台,激发一些技术的创新,既是对人才的一种实践性培养,也能为环保事业提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等方面的支持。
2 关于高校环保工作管理方法的思考
2.1 提升环保意识
现今来看,高校要想提升环保工作管理的质量,那么首先要做好的是提升环保意识,以此来促进人对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深入。并且能够在生产工作中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从而来采取可持续的措施进行环境的保护。
首先,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若学校的师生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带头参与到学校环保中来,从而来保持校园环境,会促进校园环境的改善,从而来营造一个干净、舒适、和谐的环境。
其次,加强环保工作力度。一些科研实验、校办工厂、医疗装置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气及废水等,若是不及时处理,那么直接会影响到学校的环保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最后,有计划地设置环保课程。将环保内容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让全校同学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 加强制度建设
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环保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以确保其合理性与权威性。规章制度首先要与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相一致,与地方环境特色以及校园建设相协调的制定。规章制度主要针对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环保管理部门协调,以及学生应当遵守的校园规章制度等三个方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事无巨细地将校园内涉及环境的问题纳入其中,并且有明确的奖惩规定,形成校园监督体系,相互监督与完善。
2.3 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高校的环保工作,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宣传的人群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宣传相对简单,凝聚力大,宣传效果明显。在高校进行宣传的目的是使环保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等学生走入社会后也能将这种意识进行传递。做好校园宣传活动要牢牢把握几个平台,首先是学生活动平台,其次是校园媒体平台,最后是教师教学平台。
把握学生活动平台,就是要利用校园内的学生活动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学生自己的形式完成宣传;把握校园媒体平台,主要包括校园网站、校报、校园宣传栏,以及微博、贴吧等校园内部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工作,对环保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把握教师教学平台,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
2.4 开展课题研究
环保实际上是与当今国际形势紧密联结的一个话题,经济社会要想长远发展,就需要关注环境、绿色、生态的发展,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与实验室资源,进行与环保相关的课题研究,对环保的发展做出有效的推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可以加以引导,对于一些专利产品,可以在校园内先小范围适用等,总之要调动人才的力量,发挥高校创新优势。
3 结 论
高校环保工作的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高校自身的一些优势,对于环保工作的推进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费萍萍.加强化工高校环境保护途径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1997,4(11):70-72.
[2]谢云成.ISO14001与高校环保型校园建设初探[J].广州环境科学,2009,3(7):35-38.
[3]周好富,王春颖.浅谈环保档案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方式[J].兰台内外,2015,1(2):75.
1、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教育,使全厂形成了“我要环保”、“我为环保”的良好氛围。
2、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松,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3、绿化美化环境,营造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规范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环境绩效。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精髓是持续改进、持续实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规范的具有持续改进管理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4、落实节水、节电、节焦、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全面完成减排计划;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提高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5、尽量利用其他专业统计已有的各种资料,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成绩,找出矛盾,提出建议。
6、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能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目前省、市、区环保职能部门都相应成立了,专门从事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区环保局固废科负责全区的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检查等工作。望各单位(产生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单位)都应成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可兼职),明确其职能,并报区环保局备案。
2.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相对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宣传,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污染防治的专题宣传还很落后。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参与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管理。我们每一位具体工作负责人都是一名宣传员,不但要把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污
染防治带向社会,同时也要及时向单位领导宣传,引起足够重视,要知道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方面出问题都是大问题,容不得丝豪马虎。
二、*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我区所有医院、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年我们将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产生危险固废的工业企业不少于四次的现场监察;一级医疗机构和产生普通固废的工业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的现场监察;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每年不少于一次的现场监察。坚决杜绝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对医疗危险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贮存、收集、转移、处置活动过程中的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发现一起违法行为,查处一起。
2.依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①申报: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每年年初必须依法向环保局进行专项申报。没有危险废物排放的单位进行零申报。②申请:医疗危险废物每年填报一次《江苏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工业危险废物每转移一次填报一次《江苏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购买核素、处置废源、添置和报废射线装置的必须向环保局提出申请。③转移联单:医疗危险废物采取月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格式}的形式,每月5日前报环保局。工业危险废物每转移一次填写一次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五联单七张纸),并把其中二张交回环保局。④许可:持有原卫生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必须于20*年6月30日前按照许可条件到环保部门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逾期未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原卫生许可证一律视为无效,并将依法予以查处。⑤标识: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都应在危险废物暂存点和辐射工作场所设立警示标志。⑥规章制度: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都应在危险废物暂存点和辐射工作场所悬挂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台帐记录、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等。
3.加强事故应急能力建设,确保环境安全。为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危险废物和辐射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做出响应,减少或消除事故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各单位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预案》,增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年内我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建立、健全辐射工作单位的网络档案。我们将建立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射线装置应用等单位的台帐、档案,各单位对核技术、射线装置的购置、转移、处置和分管领导、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变动应及时更新,并上报我局,确保准确与全面,及时与有效,有利于实施跟踪管理。我局将对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辖区内核技术、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例行监督监测工作。
三、工作要求
1、要强化思想认识。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行政许可内容多,如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行政代执行、使用许可等。各单位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实施,形成有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秩序,真正把对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管理落到实处。
现状
首先,各地方政府根据内陆河流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机构,制订河流管理办法,强化环境行政执法的组织基础。例如,为保护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规范流域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该条例依据我国《水法》关于对河湖流域实行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精神,明确规定在塔河流域实行区域管理服从流域管理的原则,对塔河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塔河水利委员会和塔河流域管理局行使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权力。另外,甘肃省石羊河、黑河、疏勒河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立流域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调度。
其次,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环境行政执法水平,增强了环境行政执法的规范性,进一步明确了环境行政执法责任。1992年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第九条就明确规定了水行政执法管理主体的范围,第十条详细规定了水行政执法主体的主要职责,第四十六条也具体规定了水行政执法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就可以充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存在的问题
对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说,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相关法规与实际执法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执法监督乏力。例如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管理中,政府颁布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要求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配套安装水回用设施,并且要求高层商用建筑也要安装水回用设施。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水回用设施成本较大,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执行十分困难,这就影响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监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执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自孤立,权力叠加现象严重。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管理中,遵循的是区域治理服从流域综合治理,区域管理部门有水利、地质矿产、城市规划等部门,执法内容各不相同,流域管理委员会又是接受当地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对于流域水资源污染问题,水利、环保部门和流域管委会共同进行管理,地质矿产、城市规划部门和流域管委会也都有权进行水资源利用规划,行政部门之间的权利叠加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多头管理或者问题被“踢皮球”而无人管理。
再次,西北内陆河流域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多产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或维护部门利益,对于河流流域性的污染,地方政府以仅靠本区域内限制企业排污见效不大为由,对污染企业默许、放任甚至纵容某些环境违法行为,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对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设置种种障碍。
最后,实践中跨区域环境行政执法困难重重,公众参与机制形同虚设。西北内陆河往往流经一省几县市或者是几省几县市,需要各流经地政府协同合作,配合流域管理委员会进行跨区域行政执法。面对地广人稀的现实状况,还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环保能动力,切实落实公众参与机制。例如黑河,其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个省区,流域面积大,各个省区取水量和用水量不同,导致河流上游和下游地区用水矛盾激化。而流域管理委员会的执法人员有限,跨区域行政执法乏力,效率低下,公众参与制度又没有得到切实落实,直接导致黑河下游一度断流,生态环境恶化而得不到有效监管和治理。
原因探究
自然环境制约
西北复杂的自然环境给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内陆河河床游荡不定,河道经常迁徙,时隐时现,不能确定河流具置,就无法进一步调查取证,即使发生河流污染等问题,行政执法人员也无法有效进行规制。其次,内陆河多流经地广人稀的沙漠地区,且大多为无人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使得一些保护内陆河流域环境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区域经济制约
西北内陆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原有模式对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有深刻的影响。首先,西北地区建国后着重发展重工业、能源型企业,用水集中且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很低,往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已形成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惯性”,这种特有的经济展的老模式,给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其次,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内陆河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往往对一些污染物只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二次污染,破坏内陆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行政执法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政府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执法效率低下。虽然西北内陆河流域管理实行区域治理服从流域管理,但各个河流的管理委员会又是隶属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环境行政执法权又是由水利、环保、住房与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分别具体实施。各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内部职责不清,部门权力交叠,无法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导致环境执法力度不强,效率低下。
其次,环境行政执法权不独立,惩治力度不强。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中规定由公安机关施行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则由法院、检察院执行,水行政执法所拥有的强制执行权基本属于间接强制权。负有环境保护责任的环保机构不能独立行使环境行政执法权,实践中会导致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等问题的产生,使环境行政执法流于形式,直接影响环境执法的权威性与效率。
行政执法依据缺失
目前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制订的部门规章和管理办法。这些规章制度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缺陷:首先是位阶较低,公信力不高,从而导致执法、监管、违法处罚、责任追究都不到位;其次是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存在空白;此外,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规定少,相当一部分条款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已出台了8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10多部关于生态和自然保护的法规、70多部环保规章、1000多项地方法规,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对于西北内陆河这一特殊领域,国家无明确完善的法律,只有一些地方性规章制度在“单打独斗”,对于影响范围大的危害无法运用法律手段给予有效保护,西北内陆河统一的环境行政立法步伐有待加快。
公众参与制度缺失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是并未规定相应的参与途径、程序,没有明确公众的权利义务。我国西北内陆河现行环保法律中也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第六条规定:“制定水资源规划、水量分配方案、用水定额和调整水价,应当举行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但是,条文中却没有规定具体程序以及实施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和保障性规定。此外,西北地区民间的环保组织很少,民众参与环保组织意识不强,一些重要的环保社团对西北内陆河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不高。
完善路径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影响环境行政执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必须进行改革,在区域治理服从流域治理原则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环境管理体制。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中,设立有高度权威性的流域管委会,或提高已设立的流域管委会的行政位阶,将流域管委会作为该内陆河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部门,行使最高的行政执法权力。对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不严格依法作为甚至滥用环境行政执法权的执法主体及其责任人员,应根据统一的管理条例明确责任,有效阻断其他利益相关部门对环境行政执法的非权力干预,保障环境行政执法严肃、公正和有效。
完善行政立法体系及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西北内陆河流域地区环境行政法规体系,是有效开展西北内陆河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立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调整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目的,结合内陆河流流经地的经济、人口、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重构现行的西北内陆河环境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西北内陆河环境行政主体权力运行机制立法,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因素,纳入到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中。最后,要正确认识西北内陆河流域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在立法中明确内陆河环境权、环境行政权的界定,对环境行政权的范围和运作模式进行适度和科学的规制,力求明确行政执法行为的对象范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009年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抓住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各类环境不稳定因素,确定整治重点,下达整治任务,逐步限期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生命健康安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二)组织开展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总量核定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排污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重点排污企业排污总量的核定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超标或超总量排污。对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要坚决责令整改。
(三)加大环境监察、监测设施建设力度和投入,逐步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通过加大机构建设投入,逐步完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处置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综合能力,使环境监察机构具备与环境执法监管相适应的能力。更直接、便捷、有效地为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服务支撑。
(四)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力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结合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抓好苘麻河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五)加强辐射环境和危险废物的监管。做好放射源和辐射环境监管的档案完善工作,建立健全放射源和辐射环境监管的制度,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加强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和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重点加强对化工废物、废弃化学品的综合利用、安全、定点处置工作的督察工作。
(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环境宣传教育要向农村扩展,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大新闻媒体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规范环境信息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加强环境工作,维护公民环境权益。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开展社区环保活动,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结合“世界环境日”和科技文化下乡活动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进一步完善*县环保局网站的环境信息公开。
[关键词] 新时期 村镇建设 环境保护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01-01
引言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促进村镇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存在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
1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环境及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落实各项要求,推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步。具体来说,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村镇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技术需求大。煤、电、油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村镇循环经济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得到强化、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将降低村镇企业的能耗,节能与村镇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
1.2 存在的不足。例如,污染严重问题,近年来,乡镇企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它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也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2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 保持村镇的景观特色。不同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都有着自身特色,有着鲜明个性。在存在景观设计时,要保持这些具有特色的景观,对其进行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他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这些有民族特色的景观与村镇景观有机结合。此外,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时,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考虑当地居民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具有特色乡土文化,保持乡村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2.2 注重村镇建设的生态与节能。生态节能也是村镇建设必须树立的理念,这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不仅在设计时需要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建设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做好村镇房屋建设、采光、供水、供电等工作,在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做到生态节能。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它们对村镇建设效果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村镇建设中,必须落实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2.3 提高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村镇建设中,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运用人性化设计方法,加强对存在环境的保护工作,在促进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中要运用人性化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有利于村镇景观的生态化,也有利于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4 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尽管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在能源和环境政策出现新变化,新动向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水平,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例如,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随着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愈加显现,低工资、低成本、高投入、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也是造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相关的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村镇建设发展较快,对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较往年并没有较快增长,由此引起供求不对称,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受到制约现象,必须采取完善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5 重村镇建设的环境保护及创新工作。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村镇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落实能源和环保法律政策要求,加大风能、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工作,提高村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乡镇企业所有员工水平和综合素质。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在能源领域,主要是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节能水平,促进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并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完善相应措施,把握好环境及能源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以更好落实这些规定,提高村镇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加强科研,推进技术创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村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村镇建设的环境效益,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2]陈璐.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建设管理――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8-19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意识;环境道德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57-02
环境问题,概括地讲,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它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一、人的环境道德意识对环境问题的作用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低下所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环境道德意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环境局势。可以说,二者是一种因果的先行后续的关系。
(一)促进环境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
促进环境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主要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自然中心主义是一种积极的环境意识。追溯到人类思想发展的遥远时期,老子以“道”作为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皆源于一体,人与万物平等,人类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主宰世界的权利。同样,自然中心主义并不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把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平等的对待其他物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把人类只是作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成为自然的主宰。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人的责任,以及对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研究,以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从而力求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二)阻碍环境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2]这就将人看成是判断一切事物是否存在的评判者。它把环境看做是只被人利用的工具和奴隶,人对环境也只有征服和压迫,这种狭隘的观点就割裂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对人类自身的利益无形中造成了根本危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这种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转化为一种思维定式,也形成了僵滞的思想意识。然而,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在对待自然、代际、代内、种际之间等关系时存在着偏差和失误:一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二是,在对待后代人的利益上,存在着代际不公平。三是,在对待当代人的利益上,存在着代内不公平。四是,在对待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方面,存在着种际之间的不公平。
二、提高人的环境道德素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教育,使公众树立环保意识
1.更新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传统的道德对象只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并不认为自然界在我们道德所要考虑的范围之内。所以,为了环保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更新这种不合理的价值观,把自然也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首先不应再急功近利,不再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唯“人类”独尊,而应形成以自然为中心的环境意识,应该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把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并产生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情和关怀;其次是引导当代人要自觉维护下一代的发展权利,学会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应为了眼前的需求而毁坏了长远的发展条件,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树立合理的利益理念。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与利益是统一的。正确对待利益问题也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环境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关系的规范,其基本原则就是生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在利用和改进自然引导各种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界各个要素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环境道德将我们置于一种挑战性的困境中,因为它们可能会要求我们抛弃一些物质理想,即我们的生活应达到一定的水准以及为了维持这种水准应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尽管如此,培育环境道德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精神游戏,人类应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利益分配,以生态优先的原则重新定位一些产业。
3.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人们应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为友;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正确利用规律,满足人类自身需求,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4.建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念。据有关资料显示,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每年消耗资源占全球的80%。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如此,那么对全球生态影响将是毁灭性的。正如《只有一个地球》一书中所指出的,“对消费的喜新厌旧成风,无限制的使用能量,我们的前途只能是生态系统的灾难。因此,在消费中考虑对资源的影响,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3]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考虑它们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可以再生,也必须给它以喘息的机会,让其能够“休养生息”。我们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使用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符合环保需求的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一次性的消费。
(二)养成自觉践行环保意识的行为习惯,并为环保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载体
1.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以内省为核心的自律.环境道德的建设,人民群众是最广泛的参与者,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如今的问题是,人们头脑中虽然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动上我们都是环保的积极分子,并没有形成一种环保的习惯。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关于环保的标语: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果皮纸屑、不准践踏草坪等等,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呢?我们往往都会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特别是在一些绿化区,我们为了走捷径而乱踩草坪,破坏植被,虽然浅意识里也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但看看四周没人,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达到自我反省,能够意识到哪些行为是有利于环保的,而哪些行为又会阻碍环保工作的展开,把好的环境意识在行为习惯上体现出来,形成一种道德自律,使人真正达到环保上的道德自觉。
2.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环境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式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环境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中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活动中突出强化环境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森林日等等。同时,各种精神文化产品都要积极反映环保这一主题。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以及各类文艺作品,对环境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所以,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大力宣传和积极反映环境保护意识,坚决抵制任何反自然的发展观,为推进公民环境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环保提供政策保障
道德手段与法律手段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它们是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工作,据统计,到2003年止,中国已缔结多边环境公约21项,双边环境协定21项,颁布环境保护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律9部,环境保护法规29项,已建立起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4]。时至今日,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许多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往往被束之高阁,毫无价值。所以,我们不得不借助法律的强制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环境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
(四)构建一个良好的环保道德评判机制
构建环保道德评判机制,首先这意味着我们要构建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作出道德上的评判的有一定约束力的机制,使得环境道德评判的结果与法律、政令、社会舆论等有效衔接;其次,应将道德评判权更多地交给群众自己,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树立人们之间的环境道德意识和思考判断环境道德行为的善恶标准:对不利于环境发展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进行批评指正,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借助法律的强制手段,而对一些优秀先进人物和事迹则进行表彰,让人们有榜样、有目标,见贤思齐,从中受到鼓舞,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环境道德素养。
总之,提高公民整体的环境道德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的长期性、复杂性及系统性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多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教育手段为主,宣传、引导等手段为辅,按“以点到面”的方式来逐渐提高全民的环境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难题。而环境与发展又似鱼与熊掌,二者不仅可以兼得,而且必须兼得。当代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除了要不断完善人类生产生活模式这一硬手段之外,还需要环境道德的介入,从转变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开始。总的来讲,我们的道德建设虽然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环境危机的出现就是我们道德建设的一大漏洞之一。
参考文献:
[1]魏源.诸子集成――老子本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26.
[2]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