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专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化学后进生;转化;方法
学生化学成绩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a.学生在初中就没有良好的化学基础。b.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建立起自信心。c.学生没有形成对化学强烈兴趣和学习欲望。d.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以上弊端,我认为可以做一些“导、帮、促、激”的工作。
一、尊重和接纳后进生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感情丰富,且较为敏感,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若老师总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一再对他们冷落、挖苦、讽刺、歧视、放任自流,最终,只能是“破罐子破摔”,化学科目必将成为他们的“厌恶科”。因此老师要有颗爱心,热爱和尊重他们,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多鼓励。只有老师用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从而让他们接纳老师,接纳化学课,这样,才能唤起后进生的进取心。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的较好或作业有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教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的辅导他们一点一滴的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三、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后进生主要是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他们化学基础差,为此我经常举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还经常在班级设计几个趣味实验然后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成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行。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个后进生,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满怀激情,兴致勃勃的出现在后进生面前,通过多种途径,不但激发起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保持、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因材施教,奠定学习基础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知识漏洞过多,导致接受能力低,要转化,首先就得查缺补漏,看他们对已学过的知识分别是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热情为后进生答疑解难,使后进生享受到既紧张又活跃的课堂气氛。
五、强化成功,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设法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摸的着,对中差生要时刻留意,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及时、真诚地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多为他们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在自己成功的愉悦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进行有效提问,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重、难点处引导学生思考
对于重点知识,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往往感觉很简单、好理解,其实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及其在不同情况中的应用。例如,在讲授“酯的性质和制法”这一节时,可设问:“为什么厨师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陈酒为什么有一股特别令人陶醉的香味?”并同时做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演示实验,当学生亲眼看到碳酸钠溶液表面凝结的一层油状液体,并闻到这层液体发出来的特有香味时,自然会结合前面提出的2个问题进入积极思考的情境之中。
(二)在平淡处引出玄机
平淡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产生自满的情绪,使其误以为理解的进程已经结束,停止思考的进程。
(三)在连接处引出下文
课堂导入部分是一节课学习的开始,也奠定了学习的气氛和节奏。轻松而富于智慧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
(四)在结尾处引出兴趣
一堂好课应由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化学学习中,很多内容之间存在着联系,有些知识是由前面的部分引发而来,彼此之间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课堂的结尾处发问,可以引发新内容以及与以往内容之间的联系,为下一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离子键”的结尾如下:“形成化学键的条件之一是:成键原子达到8个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例如氯化钠,其中的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使彼此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离子键。请同学们思考,氢气分子中两个原子能不能通过电子得失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形成离子键?如果不能,他们可通过什么方式来满足其2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是什么键?”如此的提问,既复习了本节所讲的主要知识点,又为下节课“共价键”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零毅.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0,(17).
[2]田现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西部,2010,(06).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除了必修课程外,增加了选修课程学习,新课标中明确了选修课的几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学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要求学生从其中选择一个系列进行学习。然而受传统法应试教育的影响,选修课程教育长期流于形式,选修课学习的真正目的不能实现。因此,在现有教学环境中,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专题式教学实施势在必行。
1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专题特征
新课改实施教程改革为选修实施专题式教学实践提供可能,从目前必修课的设置情况上来看,课程内容的专题性都比较高,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来看,教材中对每个单元都进行了专题处理,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将“文论”作为专题进行设计,通过对古代经典诗歌进行表述与理解可知,其中的内容大多围绕“知人论世”、“诗文有别”、“吟咏诗韵”等方面。
2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2.1从选修教材中确定“专题”学习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人教版选修课程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其中的文学价值较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重点对这一选修课程进行了讲解,这些课程反应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题材变化,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能够弥补必修课程诗歌赏析的不足。在教学中具体讲解了《伶官传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等诗歌内容,选择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与诗歌形式;其次,这类诗歌散文具有较高的教学意义,文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能够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形成较深的影响。比如,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用一处建筑描写了王朝的兴衰,指出封建统治的可恨:统治者的奢华生活都是建立在肆意掠夺人民群众的基础上,这样的王朝必定会灭亡。作者以“赋”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更加体现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深恶痛绝。在诗歌的表现方式上,阿房宫的描写采取了铺排描写,写出了宫殿的广阔,也体现出封建王朝为了贪图享乐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其次,通过描写宫中宫女数量与宫殿奢华,直接讽刺封建政府的腐败。
2.2对教材原有专题进行划分
选修课程专题内容设计较广、也比较全面,这为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具体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采取专题分解的方式,化大为小,通过小道理获得对专题的基本解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外小说选修课程的讲解上,笔者就分别选择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小说进行讲解,一方面是课程时间限制,另一方面通过代表著作的选择,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避免学生盲目学习使概念混淆。在中国文学小说学习上,笔者选取了《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骆驼祥子》三篇著作,能够深刻反应中国小说的具体形式,给学生深刻的认识。而在外国小说学习上,笔者选取了《桥边的老人》、《清兵卫与葫芦》、《山羊兹拉特》进行讲解,能够反应西方主流学派特点,通过对比,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国内小说写作与国外小说写作的差别,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专题划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紧扣“专题”内容,整合单元
语文选修课程一个单元中往往具有完整的思想,教师在具体讲解中,应把握单元的专题思想,对症下药,防止课程内容跑偏。在诗歌选修专题中,对唐宋的作品就进行了专题分类,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等均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著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此类文章的表现手法上总结盛唐时期诗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当然,也可以建构“中唐诗歌”、“北宋诗歌”、“边塞诗”等专题,给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3结语
总之,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探讨的空间,同时为选修课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专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践,专题式教学策略必然会在提升选修课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金环 单位:马鞍山市含山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清林.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25).
现在中、高职院校的在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有很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不能够建立技能培训,对于技术性的人才培养衔接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人才目标的培养方面有着不明显的界限。人才在培养的时候有时候只是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加强职业道德培训的能力,还有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枯燥和繁重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很单一,还有就是老师很多时候讲解的动手理论性质偏强,学生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掌握的很明白,但是我们要知道会计专业的应用是要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如果学生不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进行应用,专业的基础应用就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展,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学习内容脱节。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职位定位上很低,所以在校内开展实践的时候很多岗位都是出纳岗位,所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能够达到学习要求的高度,还有就是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很多操作都是有着重复性的,没有更多的技能性。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措施
(一)开展职业道德培训
会计的职业是一个和钱和账打交道的工作,所以专业的技能,细致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职业道路,有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会忽略了这部分导致学生在刚刚走入社会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违反会计法规的事件,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今后的整个职业道路的发展,还不利于整个会计队伍的建设。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会计培养的时候要给学生进行这个方面的培养,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把单位以及个人的利益进行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思想,可以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创造,我们要教育学生勇于开拓[1]。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以往开展的教学方法就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完了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结束了以后这堂课就结束了,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但是一转身基本也记不住什么了。我们最好要改变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座谈会教学的时候来进行互助式的教学。我们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来扮演主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2]。在内容教学上要重点进行常用的知识型培养,不要把理论培养看成重点,我们是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过程,所以现在有复杂的财务管理,现在的会计进行电商化的转变,财务人员不仅仅的工作范围是核算型,还有更多地进行管理掌控方向的,这样财务人员就要有综合的业务素质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在会计中要进行更多的经济关系行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将来可以对商业社会尽快的适应,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开展大专会计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训练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成为一个会计人员,要培养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有一个职业人员应该有的素质[3]。
(三)开展模拟教学
现在很多大专专业的会计在进行实习单位寻找的时候都很困难,原因是因为现在学财会专业的学生比多,用人单位在选择实习学生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还有财会专业的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对于那些只有初级会计经验的人来说他们还有就是用人单位喜欢那种直接能够开展工作的实习生,因为如果找只会初级的会计工作者的人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其实任何一个单位都想要综合性的独当一面的人选,他们可以很快的给企业带来工作效率,因为会计是要进行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整个积累的过程中是要有时间周期的。所以有些实习都是一种形式主义,能够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课,在进行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实践模拟,在实践中来开展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请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授课。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实习时带来的一些弊端,当学生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在进行实践时候也能够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手工和电算相结合,现在电算会计已经普及了,但是手工会计是开展电算会计的基础,我们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他们在进行其他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游刃有余。
三、结语
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满足了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中高职教学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文章对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明确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和起点。为了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授课技巧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授课内容的严密性。授课内容的严密性,主要是指统筹中、高职两个教学层次,考虑到两个层次的衔接,实现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合理定位培养方案,合理统筹中高职两个层次,培养职校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兴趣,深度挖掘职校学生潜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是女装产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服装学院通过市场调查、专家引领以及企业一线人员的共同探讨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服装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中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那么完成任务的关键是什么呢?众多教师认为,是具体操作能力,即能够根据材料选择相应的工具与方法。除此之外,学生的专业技能、规范操作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甚至引领服装行业的发展潮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小饰品如抱枕、手机套,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为以后学习设计服装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操作性工作,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
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学校组织中职、高职骨干教师和服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讨论,制定了系统化的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单项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为了满足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与实践。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降低学习难度,减弱学生的逆反心理,保证后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主要包括素质课程、平台课程以及核心课程。每个类型的课程,各个方面都要有具体衔接要求,呈递进关系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服装设计专业比较看重学生的技术与职业素质,一般采用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制作的方式进行授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要做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技能训练的连续性。在学习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按照服装款式的简易程度进行排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技能培训的连续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课程的时间安排也要参照课堂安排,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任务。同时,服装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电脑的应用,电脑是十分重要的绘图工具。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办公软件,同时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还必须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注意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课程贯穿整个学期。
三、制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职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是重点培养内容,学生接受长期基础教育后,具有一定的能力素质,这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选择课程内容、编写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一体化呢?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其中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然后再由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之后与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实现课程的一体化,为学生体系化的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引领时尚发展潮流。
关键词 指导型探究学习 教学互动 实验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to Impro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LI Hui
(Min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100)
Abstract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is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a way of learning. In 39 career college sophomores were tested for the study, using literature, experiments,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inquiry-based learning guide for exploring vocational school PE class Interactions a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ity of student interaction than before the experiment is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01). Tha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the us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guide" to promot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interaction; experimentation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实验被试福州市某职业中专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9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教学互动”的书籍资料3本,了解关于“教学互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并查阅关于人际互动的测量方法的相关书籍,学习人际互动网络的测量方法,为本研究提供方法的支持。
1.2.2 实验法
(1)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①
本实验的设计模式为: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2)实验指标的选取:由于本研究要考察的内容为体育课堂教学职业中专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本研究把“体育课堂教学职业中专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实验的指标。学生之间互动的指标反映为学生在课堂中技术指导或者技术探讨关系中的相互选择或排斥的关系。
(3)实验过程:被试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干预前,先进行一次互动关系的问卷前测,前测后,体育教师在被试班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指导全班学生开展体育学习。在进行试验干预时,体育教师除了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验干预前不同之外,其他教学因素、教学条件都与实验干预前相同。在经历了6~8次课的教学后,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关系再一次进行测量,并对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
(4)“指导型探究学习”及其教学要求:本研究采用的“指导型探究学习”,是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学习。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学习主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探索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②而指导型探究学习主张教师的全程指导与参与,包括探究问题的提出、事实的收集、结论的形成等环节。它是基于职业中专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提出的一种“半”探究性学习方式。③
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操作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或体育教学中的情景中形成体育问题(如:怎样让铅球投的更远?);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或讨论问题;③教师指导学生做出假设并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法;④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⑤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并形成探究结论。
1.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的情况,本研究根据社会测量法对互动网络测量的要求,设计了体育课堂生生教学互动调查问卷1份,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学生进行测量。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数据统计法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该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现在对该软件进行扩展的团队是由史蒂芬·博加提(Stephen Borgatti),马丁·埃弗里特(Martin·Everett)和林顿·弗里曼(Linton Freeman)组成的。④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处理前后学生之间互动网络的特征
为了了解被试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的特征,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输入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并运用Ucinet6.软件的Netdraw程序,绘制了相应的“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具体情况见图1。
图1显示了被试学生在“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互动关系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图1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生生互动的矩阵与拓扑结构图
图1的左半部分显示了进行试验干预前,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网络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前,学生之间的整个互动关系网络很稀疏,网络中只有少量的关系存在,且较少是强关系,表明只有少数的学生有进行互动,并且互动很少是双向的,而其他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属于互动网络中的孤立者,形成了整个网络中的互不相连的组件,如节点2、5、8、15、17、31、38等。这些现象表明,“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班级的生生互动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
图1的右半部分显示了进行试验干预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网络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后,被试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中,没有出现一些孤立者,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参与到生生互动中来;并且,实验后学生互动网络的所有组件内部,都有着较频繁的互动,较多的互动关系为强关系。社会网络研究的成果表明,在这样组件的内部,学习信息能较为流畅地传播,并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互动,也使得这些小网络内部,比较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结果。这些现象表明,“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后,班级的生生互动较实验前频繁、有序。
2.2 实验处理前后课堂互动网络密度的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实验干预对学生课堂互动关系的促进作用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学生互动网络的密度进行差异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在“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生生互动网络的密度为0.0337,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0326,而在对学生实施“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后,生生互动网络的密度提高到为0.0993,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0895,两个互动网络的密度均值之间差异为-0.0655。
图2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测得密度的差异检验结果
检验方法采用自举法,从图2可以看出,单尾检验的结果显示,其概率值等于0.0001(P
2.3 “指导型探究学习”提高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原因分析
指导型探究学习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所提炼的体育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协助。因此,指导型探究学习促进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就教师启发性的问题所进行的交流互动、就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所进行的讨论分析、就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进行的分享与协作、就研究结论的形成所进行的探讨与整理等。
3 研究结论
在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指导型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学习互动。
注释
①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②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1.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凭借的是自己能力,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准备,充分的计划和合理的安排;第二,课后对自己所学所得进行系统的复习与严格的评价;第三,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语文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单纯的教学生知识点,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其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符的学习体系,并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尽力完善。只有这样的教育与教学,才会使学生形成自主性,才会使语文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式。
二、自主学习与语文写作教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一切学习全部由自己来掌握和安排。自主学习常见的具有以下三点内容:首先,自主学习要求提前把自己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予以合理的安排和充分的规划;其次,自主学习要求本人应当对自己学过的主要内容予以严格的审视和评价;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将学习的内容予以有序的调整和良好的规划。语文的自主学习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教他们学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良好发展,这个过程是从应试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
三、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中专语文教学,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主宰者。大多数都是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大讲特讲。这种单调的传授成为目前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二)师生互动不足
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语文的教育有针对性这是新课标的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然而,经调查发现,在我国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通常是老师在讲台前唱独角戏,这就导致学生思维定势,创造力丧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中专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由教师按时按量的布置任务,学生被动的接受,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结果造成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个体间的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之间,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国中专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据此还有很大的欠缺,这制约着我国中专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建议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课堂,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调节能力,能够把握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待每个学生的定位,要清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能够长远的影响和帮助学生。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师要懂得学生之所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的不足,要时刻把握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老师也会变得很轻松。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与之有关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历史大儒的观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然后才是知识点的学习与梳理,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鼓励。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动气氛,与注重学生积极互樱打破以老师一家之言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成为主体,真正的乐在其中。
(三)团队型小组的建立
关键词:中专物理;师生交流;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63-02
物理教学课程是改进的基本科学文化品质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既要满足基础的教学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读书,提供必需的专业性的准备,提供更多优秀专业的授课服务。物理教学中应满足对职业教育的特征,显著完善方式,既要人文素质、智力发育及组建该功能的能力提高,突出显示服务的专业课的功能。
一、中专物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薄弱
中专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所受的基础教育层次不齐。对数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不一样。他们之所以选择中专就是认为自己的学习不好,可以在中专中掌握一门技术。中专的学生不重视物理的学习,只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认为学物理没有必要。因此,在中专学生的学习中,一旦遇到较难的、运算量的问题就开始退缩了,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
(二)老师教学模糊
中专学校教育学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专业的人才,它直接面向的是企业社会。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就业形势变得很严峻,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中专的学习中,学校只开只对学生就业的课程,而忽略了物理知识的教育,失去了综合培养的意义。一些老师错误的认为,中专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重要,只是学生学习的附属科目,而不是主修课程。在上课中没有积极性,教学方式单一盲目减少物理教学课时,使物理课程在一些学校成为边缘化课程。
(三)学生缺乏参与和实践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构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影响着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积极教学模式的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受欢迎跟同学。作为一个的中等职业老师,我们必须意识到素质教育,是的综合开发的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学会实践中,学会合作。
二、中专物理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
(一)备好每一节课,留住学生
上好职校的第一节物理课,吸引学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要比忙着给他讲述点滴知识重要的多。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使他们清楚进入职校,是一个新的开始,从而在上进的氛围中重新振奋精神,是我们第一节课的第一要务。
(二)从实际生活中引出物理原形问题
透过实际的问题来解析教学内容,通常的影响可以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的导入教学。教师问道“忽略空气等外界阻力,羽毛和石头从同一高度下落,哪个会先落地。”这时候很多学生就基于生活“假象”说道,石头先落地。教师这时候不要急着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假象”来进行试验探究,就是在真空装置中,放入羽毛和石头,在同时释放的时候,叮嘱学生认真观察,到底是哪个先落地的。学生在极大的好奇心下,都纷纷认真的观察着,最后学生发现两者同时着地。这样,在生活的背景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教学氛围,而且学生的探究性更加浓厚,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素材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表现。
(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拉近与师生的关系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质还要亲近与学生的距离,受到学生欢迎。平易近人地与他们交流,学生就喜欢把他们放在心上,对他们有兴趣,真诚地会关注他们的老师,更会关注他们的课程。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教育就能有美妙的乐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对症下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以心换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真诚地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每一个最简单的赞赏和关爱,对孩子们来说足以引以自豪。
(四)基于“作业”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把作业作为师生教学的平台最为传统,也最为有效,尤其是对于师生的一对一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在交流中,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而做出更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我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记式学生小结。小结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视情况写适当的评语,交流互动。
(五)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中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过程中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工具,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以前老师通过黑板板书,知识量很有限。现在通过应用PPT、投影技术,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可以接收到很多的知识量,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思想也在越来越灵活,课堂的效率自然就会提升。
关键词: “主体教学” 高校体育专业 健美操教学
1.引言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已是每个教师最为困惑的。选择先进的教学思想,寻求最佳的教法、教材、组织与之“匹配”已是当今课程的重点。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健美操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等方面出发,使学生充分思考、操作和实践,把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采用“主体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需要,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因此,主体教学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有一定的必要性。
2.1研究对象。
以衡水学院2007级社会体育专业本科2班(实验班)、3班(对照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健美操教学和主体教学等方面的文章,为本课题文的调查设计、实验等提供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前后用“运动愉觉量表”对学生在运动中的情感状态、参与态度进行评价:运用“同伴关系调查问卷”对学生相互接纳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实验前后学生与同伴间的关系有无变化。
2.2.3实验法:实验前对两个班的技术技能、理论成绩、身体素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技术技能、理论成绩、身体素质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础相同。
2.2.4对比实验法:在实验班进行主体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班同步教学对其结果进行对比调查。
2.2.5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
3实验结果与结果分
3.1有利于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技能,提高学习成绩。
在“主体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实验班对套路的学习效果更好一些,而在编排方面的知识掌握更灵活一些。由表1可以看出(P<0.05),对照班的学生在编排上都是从老师教的套路中改编而来的,动作单一简单。而实验班学生编排出的动作新颖、优美。主要是由于实验班的学生从学期始至学期末一直处于合作状态,学习伙伴间有较多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对健美操的认识更深一些。由表1还可以看到,实验班学生在基本动作与组合和套路方面也要好于对照班,对照班的学生对健美操的认识只是最初的认识,而实验班的学生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实验班的学生在基本动作与组合和套路的学习上更容易接受一些,成绩也好于对照班,这说明“主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强化学习兴趣。
运用“运动愉觉量表(SEQ)”对学生在运动中的情感状态、运动的参与态度进行评定,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健美操的学习,并且参与健美操活动的意识明显提高,与对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运用“主体教学”对其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必须按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每个学生都要积极配合每个小组的工作才能使小组顺利过关,最终得到老师的好评。
3.3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意识,提高交际交往能力。
由表2和3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无论是在接纳同伴还是被同伴接纳程度上,较对照班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主要是由于“主体教学”模式下同学间有关健美操动作学习交流得非常多,把学生分成小组后,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定的地位,都参与到健美操的学习中去。而对照班的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独立学习,很少有学习上的交流,不能给学生们交流的环境,使学生们的感情受到抑制。因此,在这种充分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互学习中,“主体教学”模式使同学间接纳和被接纳的程度得到提高。
3.4有利于学生提高创造能力。
在“主体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学习健美操的能力影响到集体,某个小组成员的落后,意味着整个小组的落后。在集体利益的驱使下,优秀的学生要注意帮助落后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以维护小组的竞争能力。这说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1]。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主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技能,提高学习成绩。
4.1.2“主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强化学习兴趣。
4.1.3“主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意识,提高交际交往能力。
4.1.4“主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创造能力。
4.2建议。
4.2.1健美操课堂教学应把握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与尊重差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2.2在健美操项目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模式”,并不排斥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2.3“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效辉.健美操教学中主体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57-58.
[2]韩素梅,健美操选项课“主体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院报,2003:99-100.
[3]王立红.健关操专项课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人学学报,2001,(3):356-385.
[4]贺改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构建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120-122.
[5]滕青.对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74-75.
[6]杨斌.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1-62.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重复、脱节、断层等现象。分析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专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衔接工作基础,提出整合中高职院校有效资源,一体化制定中专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有效开展课程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网络技术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强调,到2020年,形成中专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完善中职高职“3+3”培养模式,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中高职有效衔接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搭建是“3+3”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基础
(一)开展专业调研和互访,了解合作基础
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宿迁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宿迁市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已建成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专业和4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计算机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网络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重点建设百所骨干院校之一,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2008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评为学院品牌特色专业,20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行了“职业导向、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实施了“能力递进、项目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有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精品教材2本、院级精品课程3门和院精品教材2本。
(二)成立“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沟通
由于“3+3”中高职衔接项目涉及到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而两个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主体、校园文化和专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规范培养过程,保障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1]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包括两校领导,以负责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的决策;两校的教务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计划、推进与实施;两校网络技术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学人员,负责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规划及教学实施。
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一)遵循职业能力递进原则,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调研,遵循阶段性目标和最终培养目标相统一、中专阶段可就业性和再学习性相融合、由简单操作到策划管理、职业能力递进的原则,制定中专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转段升学条件。1.中专阶段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从事中小型计算机网络设计与搭建、计算机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现场施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2.高职阶段培养目标。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针对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岗位,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适应网络组建、维护、网站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转段升学条件。在中专学习阶段中,人才培养方案内的各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且获得NCRE一级MSoffice证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证书。
(二)制定课程衔接策略
根据“3+3”项目中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职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两类课程的衔接要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是中高职的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导致基础课程前后脱节,职业课程重复较多,尤其中专阶段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专业不对口,造成学习断层,阻碍了学生的继续学习。[2]在课程设置时,中专阶段课程应当偏重基础知识及单项技能训练,而高职阶段则应偏重岗位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网络技术专业“3+3”项目依照“能力递进”的理念,构建包括中专教师和高职教师在内的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由单一低难度技能到综合复杂高难度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培养衔接模式。“3+3”中专阶段的顶岗实习需对接中专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职业岗位,加深其对网络专业的认识,强化基本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升学习兴趣。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核心,抛开中专的“够用”原则,坚持六年统筹规划,为学生建立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以保证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不断线,从而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网络技术专业“3+3”分段培养目标
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宿城中等专业学校网络技术专业“3+3”分段培养项目中,职业课程分段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综上所述,“3+3”是两个学校同一专业之间的衔接,实际上也是两所学校课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校的人文环境、师生关系、第二课堂等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中高职衔接要注重发挥两所学校的各自办学特色和文化优势,利用各自的培养经验和成果,通过互动、交流、整合,逐步形成“3+3”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专业文化和专业素养标志。
参考文献:
[1]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2]孙晓云.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工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4(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