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不走寻常路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起身,不禁想要脱离这纱窗的束缚,去寻访,去勘探。
四月,远没有五月的明朗,虽已褪去雨水的阴霾,却也不忘送上簌簌寒风。道路像一条被遗弃的绳子,蜿蜒伸向远方……
看见河边的柳树,颇有一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架势,将枝条浸在水中,风拂过,荡起一层涟漪。好美,带着春的味道,与万物一同释放生命的光彩。而一旁的你,我来探访的芦苇,你的生命已终结,身上的颜色如此颓败,像夕阳一样含混,一层黄叠着一层橙,腰间还沾了些许霉黑。可是,你为什么仍挺立着,绝无俯身亲吻湖面的意思?你,是不想与它们同走一条路吗,是想另辟新道,以执著来镌刻一道凄美的风景吗?
低头,我竟瞥见了一星浅绿。哦,芦苇,是你重生了吗?我想是的,你定是舍不得这多姿的世界,才又破土而出!伸手扶住一片薄而小的叶片,那上面的脉络竟是如此特别。一条条线从一点射出,又在一点汇聚,不留缝隙地紧挨着,呈现出均一、稳定的绿。你,一直都是这么与众不同吗?即使与万物共处在这片蓝天下,也要拥有不同的姿态,以沉稳来烙印一幅谨慎的画作?
小心翼翼地贴近,生怕破坏了这个场景。我看到,你的脚踝处泛着深沉的紫红。你是在提醒我“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诚如是,我定将铭记,也要铭记你至上而下,汩汩而流的热血!晚风吹来几片零落的花瓣,落在你掌心的水珠旁,与你羞涩而蒙?的绿相映成趣。音乐中,我仿佛听见你在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感受到了那份温馨与缠绵,似乎还触到了你多愁善感的心。看来,你注定要扮演一个走在不同于常路的小道上的角色,以你的诗意书写你一生的传奇!
时下,“感恩季”成了商家促销活动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无论是母亲节、教师节,还是新学期开学,“感恩回馈”“感恩特卖”等词语随处可见。而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正是西方的感恩节,借此机会,哈皮就带领大家一起探寻“感恩”中蕴藏的创意素材吧!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对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感恩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内容是一项特殊的作业:对爸爸或妈妈说一声“我爱你”。类似的还有《第一次给妈妈洗脚》《我和爸爸换身份》《当一天的小老师》等,这类作文就是由一句话或一件事所引发的一个情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如何让这些司空见惯的题材变得富有创意、与众不同呢?这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如:反其道而行之,突出这些感恩对象“另类”的一面,像《严师出高徒》《迟到的爱》《化敌为友》这样别出心裁的文章,不就轻而易举地推陈出新了吗?
众所周知,感恩节的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哈皮用创新的眼光一遍遍审读这一句话,忽然发现,“上天”和“好收成”其实就是我们“感恩”主题的对象和范围。如此一来,哈皮顿时茅塞顿开。哈皮惊喜地发现:“感恩”主题的作文对象并不一定是具体的、形象的,只要是可以表达自己谢意的选材,都应该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不仅可以针对一个人,还可以针对一件事、一个物来写,甚至还可以将描写对象和选材范围扩大至写一类职业、一个现象、一种潮流……这样一来,我们的写作范围就更宽广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的创意素材也就更多了。
“勤勤恳恳老黄牛奖”——这当然是给每天坚持写日记的同学准备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奖”——这是给吊儿郎当写日记但又有出彩之作的同学准备的,“忍不住崇拜奖”——这是针对一下子能让大家惊呼连连的作品……麦冬老师笑眯眯浏览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奖项,又给大家发了奖牌,让大家按自己的喜好投票。
叽叽喳喳的说笑声中,麦冬老师突然发现有一个摊位很受同学们青睐——“懒人创意奖”的牌子几乎都给了它。
麦冬老师挤进围观的同学当中,好奇地翻了翻,这是小叮当的摊位。《夏洛的艺术日记》《山居鸟日记》《西顿动物日记》《小屁孩日记》《我的课外观察日记》……原来这不是小叮当自己的日记,而是他搜集的一大堆各类书籍杂货。
麦冬老师随手翻开一本,这本日记可真是琳琅满目,内容跟名字一样富有艺术气质,看似随手涂抹的水彩小画生活气息浓郁,收到的明信片,平时的剪贴画,各处风景照片,朋友家人的照片,名画史料,干花干草,羽毛……《夏洛的艺术日记》,这是一套图画式的日记,是日记体的图画书,又是艺术化的怀旧剪贴簿,还是生活化的童趣杂货集。
“哇!真好看,还有西瓜子壳和海星贴在上面呢!”小林惊叹着。
小白也自嘲:“咱们写的跟这个一比,真是干巴巴。”
“其实写的都是很生活化的小事啊,跟妈妈去市场买菜,跟爸妈去朋友家作客,和小伙伴玩……但是画上几样青菜,贴上一些照片和剪贴画,黏上自己收集的小零碎东西,就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了,还挺有艺术感呢。你们再看看这几本——”麦冬老师又拿起几本观察日记,“这些动植物观察日记你们喜欢吗?”
“写得太好玩啦!”同学们异口同声道,“不过我们不会画画怎么办呢?”
“不一定要会画画呀!”小叮当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头上沾着几根草叶,手里托着一枝蔷薇,叶子上趴着一只毛毛虫。
“啊——”胆小的女生吓得尖叫起来,小叮当调皮地笑着,还故意拿毛毛虫往女生面前凑,被麦冬老师一拍脑袋才老实了。“这只毛毛虫在吃花,被我捉到了,哈哈——这可是我今天的日记素材。”
“你的日记在哪儿呢?只看到你摆了一堆别人的日记嘛,大 懒虫!”同学们哄笑道。
小叮当从一堆书下翻出一个大盒子,献宝一样打开:“这是我的创意日记盒!”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日记本,小叮当的日记是活页的,参观动物园的那一页上贴着几根五颜六色的漂亮鸟毛,游乐园那两页夹着门票和游园指南,更夸张的是有一页还用线系着一个大海螺,日记有的是几行字,有的是好几页纸,有的是看不懂的小涂鸦或符号,有的是照片……虽然不像作文那么有头有尾,但看起来有滋有味,围观的同学不时发出会心大笑。
好多同学都大呼:“老师,这样也算日记吗?那我一点也不愁了!”
关键词:逆向思维 新课标理念 作文创作 反弹琵琶
一、心理测试导入
有这样一个心理测试:一个有钱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开车经过一个候车亭,有三个人在等车,一个是得不到救治就会丧命的老妇人,一个是医生,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还一个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可自己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问如果你是这个有钱人你会先救谁。
最佳答案是让医生开着自己的车送老妇人去医院,自己留下来陪梦中情人。
在这个心理测试中,最佳答案是很好的利用了逆向思维方法。同理,在作文创作中如能适当应用逆向思维方法,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逆向思维的概念
逆向思维,写作中也称为“反弹琶琶”。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逆向思维方法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逆向思维运用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反弹琵琶”,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启发呢?
1、逆向审题
这种方法又叫穿透障碍法。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但是如果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掌握了逆向审题,一见到这类题目,就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审好题目。逆向审题,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逆向立意
写作范围和对象明确了,接下来是立意。古人说:“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
主题要新颖,逆向立意是一条途径。如《家乡巨变》这篇作文,如果按照习惯思维立意,往往是用好人好事来歌颂改革开放的成就。这样立意不能说不好,但平淡无奇,没有新意。如果我们打破思维定势,用与常理相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就会由马路拓宽、街道延伸、广场扩建,想到大片的良田被挤占,耕地在不断减少;由工厂上空的黑烟和排污口的废水意识到大气已被污染,河流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恶化!于是提出治理应该与开发同步,只发展不治理,重发展,轻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其结果是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立意。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逆向立意,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3、逆向选材
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选择材料才是问题的关键。选材上的逆向思维就是以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引起读者“新的感受”,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写《我的一家》,按习惯思维往往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从逆向选材,写家庭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磨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样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 “不走寻常路”的开拓创新的精神。逆向选材,收到别出心裁的效果。
4、逆向构思
古人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题目审好了,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显得重要起来。何谓逆向构思?就是指作者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某些题材的可逆性,避开思维的正向定势,向与之相反的方向构思谋篇的一种创造性构思方法。以“谎言”为话题作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程序来构思,我们对这一与“诚实”相对立的“谎言”必然持否定的态度。由此写出来的作文也难免落入固定模式,是人云亦云的“学舌”的产物。如果换一种角度,从反面来看待话题,我们不难发现,“谎言”常常也有它闪光的一面。鲁迅弃医从文,为了让自己的老师不至于太失望,假托自己转学生物学了;曹操领兵长途跋涉,为了激励口干舌燥的将士,便谎称“前有梅林”;医生对身患绝症的病人以谎言宽慰,那是医生的职业道德高;教师对智障学生以谎言评价,那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这样构思的作文,不仅内容新,而且主题往往也有一定的深度。逆向构思,能使文章收到不落俗套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交流;情景
一、看电视学语文
看电视是现代人在家里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其实在看电视的时候学语文的机会数不胜数。《新闻联播》中播音员准确的普通话是语文,广告中妙趣横生的广告语是语文,电视剧或相声小品中经典的台词是语文,《动物世界》中美妙的解说词是语文,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或活泼幽默或隽永清新的串台词也是语文……
下面是一位同学回忆她小时候从电视中学拼音的情景:
记得我刚刚学会走路时,爸爸妈妈教我看电视。有一天,我刚打开电视,就看到了“月亮姐姐”正在教小朋友学拼音呢,“ɑ”,月亮姐姐说着张大了嘴巴,我看着那动作再也熟悉不过了,这不就医生给我们看喉咙时我们的动作吗,我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自然而然地发出了“ɑ”的音;接下来我学习了“o”这个音,我想这声音多么像大公鸡的啼鸣声呀!才学了两个汉语拼音,我就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地想学第三个汉语拼音了……我就这样学会了“a”“o”“e”,当我步入学校大门后,在书本上见到它们时已经不再陌生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也许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那么几句经典广告词。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视广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说:有一天,我看见电视上某个产品的广告词:“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刚开始我还纳闷儿——怎么会有谁的名声是吹的,这不会让顾客对他们的产品失去信心吗?后来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它是电风扇的广告啊,是呀,它的名声可真是‘吹’出来的。真是妙不可言!许多人讨厌电视广告,实际上,精心制作的广告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许多创意好的广告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李宁”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当我思考问题时,我总会想起“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词“不走寻常路”。
作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我会将一些好的电视节目向我的学生们推荐。如每年寒假都会推荐学生看中央台的《新年诗会》。有部分学生开学后就会和我交流,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看了《新年诗会》,我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我开始爱上诗了。”我让学生收看今年的“感动中国10大人物颁奖晚会”,因为我们邵武市的朱邦月老人也榜上有名,学生看得特别有兴趣,也特别认真。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品味朱邦月老人的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发言非常积极,各抒己见,大家在进一步受到品德教育的同时,也充分感受了语文的魅力。
二、上网学语文
这个学期,我班上有个同学语文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拼音进步明显,作文语句意思更准确了些,写作文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我请他上讲台谈学习经验,可他却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经验。后来我私下找他谈心,才了解到,寒假的时候,他家买了一台电脑,他学会了在网上和同学亲友聊QQ(父母有要求,只有周末才能上网),用“搜狗拼音”打字,用得多了,拼音水平上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些进步。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只要引导得当,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上网也能学语文。网络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上网时不和语文发生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网络与语文息息相关。只有音乐、图片、数字的网络页面几乎不存在。更何况网上还有专门的语文资料,语文名师课堂呢。网络用得好,可以读出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用得不好,也许会让人误入歧途。所以上网学语文特别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
三、逢年过节学语文
教师节到了,我又收到了许多孩子的短信,有以前教过的学生的,有现在班级的学生的。“祝老师节日快乐!”最朴实,最简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过去,现在,将来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以前的学生情深意重;“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个浪花。”这是现在的学生转发移动公司的,虽是转发,也情在其中。读六年级的女儿走过来说:“爸爸,我想给老师发短信,手机能借我用一用吗?”于是躲到房间发短信去了,近十分钟才出来。我问她发了什么内容,她神秘地说:“这是秘密。”我想,很多孩子在这一天,尝到了生活中语文的作用和乐趣。每当逢年过节时,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问候,这是用语文。把手机给孩子,让他们给老师、亲戚、同学发一条祝福的短信,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语文魅力无穷。过年了,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春联,此时家长如果和知道一点对联知识,正在学写毛笔字的孩子一起,选对联或拟对联,然后让孩子书写,贴在自己家门上,这该是一堂多么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呀!听我一个同事说,她读五年级的儿子在学书法,刚学了一年。年前,她让儿子给家里写一副春联,她儿子就写了刚学的“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她还是把这副对联贴在家门口。从那以后,儿子学习书法的兴趣更浓了。
[关键词]高考作文;社会控制;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13-02
[作者简介]孙欢欢(1987―),女,山东平度人,硕士,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景明佳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高考作文因其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大、主观性强而历来受国人关注,褒贬不一。讨论多是从教学角度切入,鲜有探讨高考作文的深层次内涵,即高考作文的命题人在既定(法定)的范围内选择内容。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运作,是一种文化的选择。通过对作文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将统治阶层认为“值得”传递的知识施以“科学化”的包装,以合法的形式检验考生的知识、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因此,揭开高考作文试题科学化的“外衣”并对其科学性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考作文:科学化的质疑
(一)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科学性的质疑
高考作文命题之统治阶层价值认可的体现之一是其内容的科学性,这似乎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命题的价值认可是指国家意志的熟练操盘手――命题人,将符合统治阶层主流意识形态的、有价值的知识渗入高考作文的命制中,使其披上合法化的外衣,打造成科学化的躯体。命题的内容只是从一定的文化选择出来的,是“法定知识”,但不能单纯、绝对地认为完全是科学知识。统治阶层对于某些知识内容是认可的,但也有另一些是不被认可的。以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为例,当时的统治阶层尊奉儒家思想,因此科举考试的内容――八股文的命题范围就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之内,对其价值的认可无以复加。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封闭性的质疑
高考作文试题之统治阶层价值认可的体现之二是形式的封闭性。回顾高考作文的“命题”时代,自然给考生留下“被表达”的种种印痕:主题单一乏味、思想高度同质、表达公共化和机械化。[1]42命题的形式从“舍我其谁”的“全命题、“尚可商量”的“半命题”到“我的作文我做主”的“自命题”,虽然是花样翻新,但是命题“封闭性”的本质是不变的,即在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主流文化操纵下,进行一番弗洛伊德式“超我”升华,最后还是到了“被命题”的尴尬境遇。命题的“封闭式”为考生画了一个圆,这对考生的个性彰显是有限制的。
(三)高考作文试题编制科学化的质疑
高考作文试题的编制“并非一个纯技术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如果说是技术的,它也包括了意识形态渗透的技术”[2]38。试题的叙述形式是权力的话语,也体现了话语的权力。它是一种“精制代码”(elaborated codes),而非“受制代码”(restricted codes)。[3]453-472伯恩斯坦认为,精制代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关联性,一般流通于中上层社会群体中。作为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人,处于社会的中上层,所接受的文化、所使用的语言是以精制编码为主的语言,因此,在试题的编制过程中,社会统治阶层运用其精制编码的语言,来宣扬一种优势的文化,而受制编码的语言则无法进入考试的内容之中。显而易见,在试题编制的精致编码的取向中,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是属于一部分人群的,这疏远了或是直接排斥了另一群人。
二、高考作文试题:规训化的实质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高考作文试题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的知识体系,而“在整个的社会知识体系中,却只有有限的部分被视为法定知识和‘值得’传递给下一代的知识”[4]。高考作文试题的知识选择既有对其价值的认可,也有对其价值的赋予,其中的主导因素就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知识价值的认可简单说来,就是统治阶层使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其价值取向并使高考作文试题以一种“合法化”的形式出现,利用一套选拔机制使考生认同并内化这套价值系统;价值的赋予是指在高考作文试题中指向特定的价值,使得知识含有相应的价值取向,例如1977年的高考试题《青松赞》中,“青松”所传达出的价值指向革命战士所具有的坚强意志。由此可知,传递某种价值取向、检验接班人将这种价值取向内化的程度与权力紧密相连,“甚至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关于这一点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作了细致、透彻的分析。在福柯看来,权力与知识不是相对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与权力属于一个统一体,两者互为影响,纠缠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5]93。高考作文试题在“科学化”外衣的掩盖下,实则是一种对考生的规训。
(一)高考作文试题经由专人命制,维护社会意识形态
高考作文试题的拟制工作通称为“高考作文命题”,完整的命题工作持续时间大体有一年之久。高考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部分,是由高考命题专家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命制的,命题专家在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方面造就了他们在高考试卷命制中国家意志操盘手的角色,而母语考试中分值最大、主观性最强的作文试题的命制更是凸显其“意识形态”的关键时刻,严把思想关,纵使考生有“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也蹦不出命题者的“掌心”,囿于命题人的主观意图中。“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有关世界和社会的观念体系,是指导人们实践、行动的思想准绳或纲领。”[5]8高考作文试题既呈现了社会意识形态在知识上的表现,又检验了“接班人”的社会意识形态接受的程度,考生所呈现的高考作文的文本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意识形态是对阿尔都塞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功能发挥的检验,事实上,“这些题目是作为真正的思想范畴运作的”,它们明确划定了范围,“并以此来限制思想的空间”,进而扩张到整个社会空间。[6]60高考作文中价值取向的导向对维护现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考作文试题经过严格筛选,体现国家价值观念
高考作文试题一般都与统治阶层所宣扬的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是根据国家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的,内容多来源于教科书,例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其素材及主题就来源于苏教版高三语文课本中的内容;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材料来源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第9课《自然之道》,并且课后提示里讲的主题意思和作文的主题完全吻合。高考作文试题的价值取向基本与教科书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形成了连续的价值取向的内化与强化。试题与考生作文中即使出现一些与时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相悖的内容,也是作为考生批判的“靶子”,对考生可谓“侧面规训”“以儆效尤”。高考作文试题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选择标准,统治阶层将自身认可的文化或是将自身的文化注入高考作文中,这样,统治阶层的文化便获得了新生命,通过高考的选拔机制而获得广泛认同。在考试的技术选拔机制下,隐藏了高考作文试题中的阶级服务功能,国家在这种看似中立、客观、自然的“面目”中实现了“人才”选拔。同时,高考的评分标准使考生对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予以消极认同,例如:文由心生、“高唱赞歌”者在分数上脱颖而出;反弹琵琶、“不走寻常路”者陷入“滑铁卢”,考生有一种“不能不说,而又不得乱说”的消极认同。积极也罢,消极也罢,结局是“皆大欢喜”的,统治阶层的价值观得以宣扬、得以延续。
总之,高考作文试题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是国家认可的,并且国家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赋予高考作文试题中,以特定的标准评价考生的写作,以期实现对考生的导向与控制,这种“软性”的控制如“温水煮青蛙”,使考生将“法定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但是,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思维性的个体,因此考生在作文写作中不可能是单一的顺从与认同。因此,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在规训之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法度又不忘精神自由,不失为一种教育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潘涌.“后命题时代”:自由思维的回归与隐性制约[J].全球教育展望,2012(8):42.
[2]张行涛.考试的社会学概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38.
[3]伯恩斯坦.社会阶级、语言与社会化[C]//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2:453-472.
[4]M.W.阿普尔.国家权力和法定知识的政治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2).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班主任;应对
在多元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他们因各自的年龄、性别、兴趣、家庭出身等因素的差异,结成了多种多样的群体文化或称“非主流文化”,如当前流行的“星座文化”、网络文化,对“穿越小说”的迷恋,对“选秀节目”的关注等。在高中校园里,“非主流文化现象”变得十分突出。
由于“非主流文化”是与校园主流文化相异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与校园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是相悖的,多数班主任并不认可甚至不允许这类文化在班级里的发生与发展。一旦班里出现“非主流文化”势头,很快就会招来班主任的围追堵截和家长的联合镇压。
事实上,作为班主任,不能对“非主流文化”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更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顾。我们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班级里已经形成的“非主流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争取做到既尊重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又引导学生形成易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
主流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同时还具有地域、民族和社会的差异性。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然而,校园文化也不能隔绝于社会之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媒介的飞速发展,在人类信息资源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对一些有负面意义、表现形式模糊、思想存在缺陷的文化内容不易做出正确与理性的判断,往往将积极与消极混为一谈。而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已经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实际上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范围内,主流文化是具有官方色彩的,甚至都是以独立的学科存在的。而非主流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民间色彩。而就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流行主体,正是处在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但在不同学生群体身上形成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又都不同,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角度仔细甄别,既要善于及时发现“非主流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要避免“小题大做”。
一、分析利弊。正确对待
1.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非主流文化”代表着一类学生的价值和规范,它不会轻易动摇。因此学生对于此类文化的态度是坚持的、执着的,极具动力的,他们往往会不计后果地参与其中。
笔者曾经教过的班级有一名女生小李,是班级的宣传委员,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会跳舞,人长得也漂亮可爱,在班级里人缘很好。可成绩一向优秀的她,到了高二上学期成绩急速下滑,上课不注意听讲,或是发呆,或是照镜子,整整衣服、捋捋头发,种种反常的表现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受“韩流文化”的影响,小李迷上了韩国组合东方神起。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他们的各种信息、资讯、演唱会。看到自己偶像出演的影视剧,还经常会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女主角。在这种不理智的状态下,小李出现了早恋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于是,我找到了她,利用下午自习时间在办公室和她谈了很多,谈人生理想,谈她的潜力所在,谈她的聪明才智,谈她以前如何令老师刮目相看,谈到她美好的未来……她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她终于告诉我:她,很迷茫。原来那个男生是隔壁班的,是学校篮球队的。她说那名男生经常来找她,一开始她没想那么多,后来发现挺有共同话题,那个男生还和自己的偶像有几分相似,于是她就在懵懂中恋爱了。
像这种情况,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时,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例如一些学生特别喜欢听某歌星唱歌,喜欢模仿他唱歌、跳舞,以此作为一种娱乐爱好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么这类行为不仅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反而利于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性情,那么班主任无须作出过多的干预。
2.与学习的利害冲突
学生喜欢追求独特的个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就变得本末倒置了。
小张是高三二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头脑灵活,文笔也不错,有时班里出黑板报或者运动会的赞稿编写工作都交给他完成。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上网聊天,自然会接触到一些新颖的网络用语。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小张的语文作文中充斥着无数的网络用语:神马都是浮云、杯具、不明觉厉……搞得阅卷的老师们哭笑不得。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喜欢网上聊天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将网络用语使用到写作当中追求创新,可往往造成语意不明、句子不通的尴尬局面。事后班主任与小张沟通,耐心地和他交流,首先阐明老师并不排斥网络用语这种文化现象,它有它一定的语言魅力,但是使用还是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和场合,尤其不要将它应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从一方面讲会制约他们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同时,对于面临高考的他们,如果在高考的作文中同样使用这些不合时宜的网络用语,有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今后的发展道路。小张频频点头,认识到了自己这一行为对学习方面的不良影响,说他当初只是觉得网络语言时髦、新鲜、有个性,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说着说着就成习惯了,不自觉地就用在作文里了。
如今网络上一些新生的文化现象充斥着整个社会及校园,除了网络用语,还包括一些网络游戏等等。有的学生在课间经常性地用某个网络游戏的套路代替一般的课间活动,游戏中往往充斥着暴力与低俗。这样颠倒虚实,显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势必需要班主任介入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但如果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分清主次,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吸取更多的有益的知识,班主任可以继续观察,不要因盲目的干预而遭致学生的反感。
3.对于学生为人处世的影响
大概几年前,偶像剧刚刚兴起的年代,《流星花园》风靡一时。《流星花园》这个故事的起源在一所超级白金学院――英德学院,它是四大家族为培养优秀后代而创立的,因此身为四大家族之后的F4在学校里的地位便可想而知,从幼稚园、国小、高中一直到大学,学校里没有人敢反抗F4这四个霸气的大男生,直到她的出现,搞乱了这看似控制得宜的局面,她,杉菜,一介平凡女子,带着父母要她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来到这里,好友李真不小心恼怒了F4的首领――道明寺,并引发了杉菜为友情出头,从此展开了她与F4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们班就有一个男同学时常模仿剧中道明寺特立独行、桀骜不逊的样子,无论是从衣着发型还是行为举止上都刻意模仿。行为散漫,没有礼貌,自己的东西随意摆放,和同学话不投机就会火冒三丈,语言威胁。面对年轻教师,语言行为举止轻浮,不懂得尊重……班上同学敢怒不敢言,渐渐都与他疏远。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同学们商量好,只要他不和同学老师发生正面冲突我不会出面,我一直保持沉默,静静地看,等待时机。记得那是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晚上,他的父亲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最近在校期间的表现。我对他的父亲说,孩子表现很好,各科老师对孩子评价不错,同学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第二天,当我来到班级再次看见他时,他问我:“老师你和我爸说什么了,我表现这么不好,他居然还表扬了我?”我对他说:“你本来就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啊,我只是把最真实的你告诉了你的父亲。”从那天开始,他变了,变得有礼貌、有耐心,不再刻意伪装,而是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有些学生追求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走寻常路,看似没有构成伤害,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他与他人的相处,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那么这类学生的“非主流文化”也是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帮助与引导,避免此类学生让现在的“非凡路”成为今后的“艰难路”。
二、正确沟通,积极引导
班主任在对班里的各种“非主流文化”形式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策略。班主任的策略应倾向于以“积极引导,努力规范”代替传统的“围追堵截”。
1.提炼非主流文化的积极意义
在多元文化的情况下,班主任应该更加理解“非主流文化”的存在,积极完善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塑造健全人格,大力推动和保持其活动的多样性和活动空间。例如,在班级艺术表演活动中,遇到学生在表演中展现有趣的“网络文化”,时尚的“超女文化”,或者刺激的“街舞文化”时,班主任不应该关闭学生多彩的表演舞台,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完全对立起来。班主任可以提炼这些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例如:“网络”的实用功能,“超女”的“草根精神”,“街舞”的丰富想象等。每一项非主流文化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班主任懂得发现和提炼。面对这样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学生在更繁多的文化元素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智慧。
2.以“疏导”方式促进思考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对待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了,而往往却因为老师或者家长的过度阻碍,使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促进,反而阻碍了学生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一些老师和家长遇到一些问题就“封锁通道,勒令禁止”,结果适得其反,学生今后独自遇到问题的时候仍然不会判断和处理。教师应以“疏导”代替“围堵”,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我在发现班里女生模仿古装戏中女子的装扮设计自己的刘海发型这一现象时,我找来一些图片把不同时代的女性的发型呈现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哪种发型最阳光清爽,适合我们中学生。虽然学生七嘴八舌,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但一段时间以后,女生们都恢复了阳光清爽的一面。
3.通过沟通联系,构建有利的家校环境
市场经济时代,许多媒体过度渲染“非主流文化”,客观上助长了这一现象的盛行,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班主任应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塑造相对干净纯洁的环境。例如有一段时间学生在课间喜欢画一些低俗不堪的漫画互相传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后来我得知学生是根据网页上跳出的小广告的画面临摹来的。显然,这些“突如其来”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错误导向。事后,我及时联系这些孩子的家长,请求家长配合教师密切关注孩子上网的情况,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使得事态没有进一步恶化。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正确引导非主流文化不走向低俗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要多宣传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企业家的正能量的精神,引导青少年从小就有正义感。
思想决定命运,高度决定远见。校长钱爱芙在办学之初就意识到:要让家长和学生选择清英,就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校园生活的温馨快乐,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在反复思考中,钱爱芙带领清英人达成共识,确立了“让教育成为一段快乐的旅程”的办学理念。
在他们看来,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教育者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度过六年最快乐最充实的日子。这六年就如一次旅行,老师就是旅行中的引领者,参与者,鼓舞者,带着孩子们一起上路。旅程中孩子们认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同学,这些人是他们一生的朋友,在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他们认识世界,学会自理;旅程中孩子们感受不同国度的魅力,接受不同观念的碰撞,传承不同内涵的文化;旅程中孩子们探究生命的真谛,感悟人生的哲理,并在实践和活动中,学习生存的技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一、快乐游戏——玩也是一种学习
走入大课间时间的清英校园,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游戏的大观园,每一个角落,都是快乐的顽童。操场上,一群孩子排成方阵,左手握拳向前抓出,右手扬在空中,两腿虚扎马步,和着《江南Style》的节奏跳起了改编版的骑马舞。不远处的路面上,几个“全副武装”的孩子穿着旱冰鞋潇洒地来回穿梭,那神情像是踩着风火轮的哪吒小英雄。几个女孩围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围在中间的女孩正踮着脚跳格子,左摇右晃,最终还是不小心踩在了线上,几个推着铁环跑过的男孩一阵哄笑。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激战正酣,选手们挥汗如雨,观战的也不吝惜助威声。走廊上,还有孩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比赛跳绳、踢毽子。孩子们玩疯了!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叽叽喳喳的声音弥漫着整个校园。也有老师被邀请进游戏,可很明显,孩子们才是游戏的主宰者。
这就是清英外国语学校的“玩”全手册快乐大课间。在“玩”全手册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项目如超市的商品一样琳琅满目,不仅有几乎成回忆的古老游戏丢沙包、滚铁环、跳房子,还有紧跟时代潮流的轮滑、滑板、瑜伽,以及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的竹竿舞、抖空竹。而所有这些游戏项目,都征集自孩子和家长,手册上的游戏方案、游戏插图,也全部出自孩子之手,真正实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
在快乐的“玩”全手册里,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在角色的转换中,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地实现了心心相印,共同成长。孩子们不但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更拥有了阳光的心态。游戏的光辉,在于它抹亮儿童生命的底色,使儿童的智力、体力、能力、创造力、生命力得到全面锻造和展现。
这正是清英外国语学校的教育者所倡导的: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活动。真正的教育是活动的教育,鲜活的生命应当在活动中成长。对于清英学子而言,玩也是一种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体育节、书画节、科技节、英语节陆续开幕,在清英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着孩子的快乐童年,使孩子成长的脚步踏实而轻快。
二、快乐课程——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
清英的课程很特别。在这里,孩子们每天有3个小时的时间是不用坐在本班固定教室里的,活动课、手工课、烹饪课、词汇课、绘本课,孩子们在外教的带领下从一个教室走向下一个教室。
烹饪课上,外教带着孩子们用巧克力、花生、苹果等平常的材料制作手工面包、点心;活动课上,外教带孩子们做游戏,给孩子们讲解游戏规则;绘本课上,外教耐心、生动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外教还组织学生一起做果汁点心,开Party,过圣诞,用积累的token到外教小卖部换购……在这每天3个小时的特别课程里,所有人都是用英语交流,即便是一年级没有基础的孩子,在外教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帮助下,也能逐渐理解,直至掌握。英语不再是外语,这时候的英语,纯粹是一种工具,一种让孩子和老师玩到一起、聊到一起的工具。
这就是清英外国语学校与美国语言组织(International Language Program)合作开办的ILP英语特色课程。清英希望通过这样的特设课程,让每一位孩子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让孩子更加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开阔国际视野,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清英建校的5年,也是清英特色课程发展的五年。作为美国ILP语言组织在国内合作时间最长、开展最成功的学校,清英外国语学校一直在调整与优化ILP课程与本土化课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学材料等。ILP课程按照年级、学期、单元等要求划分课程内容,每个年级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保证独立的课时。教学内容是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掌握水平来确定的,学习就如玩游戏中的闯关,基础好的三年级学生听说能力就能达到普通学校六年级学生水平,五年级的孩子就能基本看懂英文原版影片;到国外进行修学旅行,他们能熟练地用英语进行购物,交流。
ILP课程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紧密联系世界现实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发挥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的机会,孩子即使回到家中也念念不忘与父母一起讨论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们顺利地实现了在实践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体会到了中西方文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差异,开阔了眼界。学到的知识会遗忘,但是与外教一起度过的英语的童年,会对孩子的一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快乐之声——唱出自信最强音
每年的11月1日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因为为期一个月的好声音歌唱大赛在这一天拉开帷幕,这是他们唱响童年的时间。“今年歌唱比赛你唱什么歌?”“要不来首眼下最流行的《江南Style》?”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中,“清英好声音”都是孩子们讨论的主题。
班级海选首先开始。孩子们带着准备好的歌曲在本班教室里上台表演,没有任何指导的痕迹,有的只是纯真和自然。没人怯场,大家肆意地亮出自己最炫的风采。海选结束经公开投票后,获得票数最多的选手代表班级走上“半决赛”的舞台。服装、道具、背景,选手们全方位进行了准备,有选手还召集了拉拉队,喊起了口号,歌迷更是一波又一波,阵势不亚于明星登台演出。五年级的小雨同学经过层层选拔,成功晋级决赛,兴奋地在QQ签名上广而告之:“我成为好声音了。”她抓住每一点课余时间,和搭档排练唱歌和跳舞,邀请家人、小伙伴、老师当她的参谋,为完美展示出谋划策。
五年级的小陶同学比赛结束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参赛感受:“今年的清英好声音歌唱大赛,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晋级决赛。参加比赛时紧张的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是我第一回参加歌唱大赛,走上舞台时双腿甚至还有些颤抖……当老师通知我进入决赛时,我都激动得不知所措了。虽然练歌特别辛苦,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已经有了收获,我在舞台上自信多了,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充满激情,发挥出了自己最高的演唱实力。”
小陶的妈妈说:“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自信心提高了,完全成了一个小大人,学会细致全面地考虑问题了。舞台上的他更是充满激情,充满能量。看到他在活动中有如此大的变化,我真的很欣慰。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他参加这样的比赛。”
“好声音”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妙的歌声,更是“好风采”、“好能力”、“好自信”。它展现的是清英学生的艺术才华,是清英学生的快乐童年幸福梦。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体验,一次体验便是一次成长。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希望体验不同的快乐,这样他们会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萌生无限的创造灵感。
四、快乐讲坛——练出能言善辩好口才
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生命之花迎着朝阳绚丽绽放。
走进清英的校园,琅琅的诵读声萦绕耳边。《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之作是他们的首选。老师们也会根据时令,选择一些小诗让孩子们进行诵读。校长钱爱芙说:“让清英的孩子具有中国精神、世界情怀,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希望清英的六年,能为孩子的书香人生奠基;能让经典中的民族智慧、风骨胸怀,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心田;能让诗歌的丰富内蕴润泽孩子的心灵。”
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孩子们童年欢歌里最为跳跃的音符。低年级以绘本为主题,开展了“绘本淘淘乐”、“亲子读绘本”、“绘本故事大赛”、“巧手画绘本”等活动;中年级以童诗苑为主题,开展了“童诗朗诵会”、“我为童诗配画”、“童诗创作大赛”、“童诗博览会”等系列活动;高年级以儿童小说为主题,开展了“感悟沈石溪”、“好书共分享”、“阅读达人秀”、“书香伴我成长”现场作文大赛等系列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清英还推出了“网上阅读银行”,由各个年段的老师根据每学期学生的共读书目编制试题,形成试题库,学生只要注册进入,就能在网上进行在线答题,每答对一题就能在“银行”里积累相应的“阅读财富”,每周网络会自动生成“阅读财富榜”。孩子们对此充满了期待,并逐渐转化为主动阅读的内驱力。
阅读与表达是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双翼。在推动孩子阅读活动的同时,清英外国语学校同样关注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是清英孩子的“领秀讲坛”演讲时间,低年级的学生以讲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校举行的活动展开演讲,高年级的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举行辩论赛。“领秀讲坛”把胆小的孩子“逼”上了讲台,推到了听众面前。5分钟的课前演讲,独特的课程设置,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各种平台,使清英的孩子们能言善辩。孩子们从刚开始的胆怯羞涩到如今的落落大方,从刚开始的寥寥数语到如今的侃侃而谈,清英每位同学都实现了华丽的蜕变。他们谈理想,说感受,品古今人物,论世界话题,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了思考能力,在丰富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
清英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孩子们自信阳光,落落大方;他们乐于倾听,善于表达;他们既有着良好的习惯,又有着舒展的个性;他们规范而自由,显示出润泽、灵动的良好的生命状态。
五、快乐舞台——人人都是小主角
开学初,校长信箱收到了这样一张纸条:
从小我就是一个自卑的男孩,现在不足一米五的身高,却有了过早发福的肚子,让我成为班级中其他男生茶余饭后开胃的小点。面对同学们的调侃,我只能一笑置之,一肚子的苦水无处诉说。每每学校校队选各种角色的演员时,我都因为这不给力的外在条件被拒之门外。每每看到班级哪位同学又兴冲冲地去表演,而自己只能看着他们去排练时,剩下的就只有眼红了。我想请校长给我一个上舞台的机会。
小小的纸条引发了每个清英教师的思考:我们在培养一大批特长生、造就一批小明星的同时,要让每个孩子都实现走上舞台的梦想。学校虽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但按一般节目选拔标准,那些太胖、太矮、长相一般、表演能力差的孩子是不会有上台机会的,舞台总属于少数佼佼者。和文艺骨干相比,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表达能力等有所欠缺。如果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都没有机会站上舞台,站到聚光灯下,那么他们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于是,学校校长办公会议上决定:专门为这类孩子举办话剧节,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有没有表演天赋。
学期开学初,每个班的文娱委员就开始征集最受本班同学欢迎的话剧题材,在全班同学的投票表决中产生本班话剧剧目。话剧表演社团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两次活动,活动中老师只作为陪伴者和支持者,表演形式的选择、角色的安排、服装道具的制作等都由学生负责。排练中学生遇到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角色分配不合理,动作表演不到位,缺乏道具服装,等等。他们请教老师,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咨询家长,寻求物质帮助;他们与高年级同学商量,借用资源。这样的安排,使话剧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给平时没有机会上台的孩子提供一个舞台,更在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资源运作能力。
话剧节公演按年级分为三场,每个班级的话剧社团都会推出自己的精彩节目。低年级孩子们的《新版白雪公主》《丑小鸭》《魔术秀》等演出充满了童真童趣,中年级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喜羊羊与灰太狼》《三打白骨精》等剧目精彩连连。五年级200多名学生的多幕剧《狮子王》,演出阵容超大。这些话剧的演出或幽默诙谐,或感人肺腑,有的根据课文改编,有的模仿了童话故事。这些话剧中还融入了舞蹈元素,很多台词并不多的角色会在集体舞表演中亮相。除此之外,学生还改编剧本,加入更多的角色和情节,在增加参演人员的同时,也设计了一些能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桥段。学生落落大方、自信满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家长,他们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太精彩了!原来我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精彩!
对于充满梦想的孩子们来说,话剧节是最快乐的童年回忆;对于充满期待的家长们来说,话剧节是最值得珍藏的亲子历程;对于充满欢乐的清英来说,学校将永远呵护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幸福梦。
六、快乐分享——传递爱心正能量
清英人都认为:经历就是财富!孩子们只有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爱,才能品味爱,进而传递爱!
“清英比妈妈想得更周到”是学校的服务理念。作为一所寄宿学校,老师特别关注孩子的生活。孩子24小时在学校,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更需要慈母的关心照顾。所以清英的老师,都尽心地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开学第一天,一份新学期礼物——香喷喷的蛋糕、甜滋滋的巧克力……送上惊喜,送上甜美的祝福!开学第一周,陪学生吃住在学校,温情抚慰,形影不离。春冬季节,是感冒易发时期,为孩子们煮些姜汤,驱寒防病。孩子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学校、老师给予的爱的能量。
清英的老师妈妈在孩子心底种下爱的种子,而在清英的6年,这粒种子每时每刻都得到悉心呵护,破土发芽。为了培养清英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与责任,清英在学生中发起成立了爱心社团。从此,在清英美丽的校园里有了一群爱心炽热的孩子,他们每日都在默默奉献,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们其中某个人的名字,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大家庭——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爱心社团,它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把,把爱心传递在你我之间,使爱心的光和热温暖了整个校园。
2012年4月14日上午8点30分,一个平凡的周末早晨,却有一股爱心涌动在湖塘新城南都小区明都超市的门口。学校“爱心社团”的四位同学在小区里进行了“买一个鸡蛋,献一份爱心”的捐赠活动,为四(1)班身患白血病的鑫鑫捐款。四个孩子以卖鸡蛋的方式,向社区群众介绍同伴的情况,呼吁全社会的人来帮助他。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很多好心人的关注和支持。很多人都慷慨解囊,有人买了鸡蛋,但并不要找零,还有的人干脆扔下钱就走。凭借四个人的力量,“爱心社团”就在社会上筹得爱心捐款2896元。老师和其他同学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鑫鑫的关爱,全校共为鑫鑫筹集到十三万多爱心款。
“爱心社团”的活动无处不在。有定期开展的“好书淘淘乐”义卖活动,每个孩子将家中闲置的书籍以班为单位摆摊义卖,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支援贵州手拉手学校。有每月开展的跨年级友好班级交朋友活动,高年级学生热心地为学弟学妹讲故事,陪伴学弟学妹做游戏,过生日。“爱心社团”还走进外来工子弟学校,共同开展“手拉手心连心”联谊活动;走进特殊学校,和特殊孩子一起学习生活;走进敬老院,让老人们感受天伦之乐……孩子们在社团活动的带动下,学会把更多的爱洒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