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

第1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48―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文书属于护理文书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所记录的符号、文字、图表等客观的临床资料的统称[1]。目前,我院已实行电子化病历,无纸化办公多年,现将我院手术室多年来在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不足及比较好的对策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手术室的所有护理文书进行完全随机抽查,一共选择了1890份护理文书,对执行单、体温单、护理记录以及医嘱单等多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和综合分析。以探讨我院手术室的护理文书状况,存在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2 结果

在抽查的1890份手术室护理文书记录中,有135份护理文书记录存在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足,不合格率为7.14%,在不合格的护理文书记录当中,其中占有比例最大的是护理记录单缺失,有76例,占有缺陷的护理文书数的56.30%;其次是体温单缺失,有38例,占有缺陷的护理文书数的28.15%;接着是医嘱执行单以及医嘱单缺失,有21例,占有缺陷的护理文书数的15.55%;通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缺陷率呈逐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医院及手术室加强了对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有关。

3 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

3.1手术室护理文书中的医嘱单及医嘱执行单有存在不足的现象

在医嘱单及医嘱执行单方面,存在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执行后存在有执行者没有签名的现象,让人感觉不知道医嘱是执行了,还是没有执行。第二、存在有执行者签名字迹潦草的现象;第三、在进行皮试试验过程中,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谁执行谁签名的程序,以及存在有带教老师没有及时冠签的情况。

3.2手术室护理文书中的体温单存在有缺项的现象

在体温单方面,存在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手术室护理人员未能如实记录患者的体温,如在手术结束时,由于医生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护士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记录完整而随意记录的现象;第二、在对患者的体温记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常有漏项、缺项、甚至住院号写错,以及字迹潦草等现象; 第三、在文书的填写项目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填写项目不全、记录不详细和准确的现象,如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与同一时间的护理记录的体温单不相符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手术室的护理记录与体温单中液体出入量数值不一致的现象。

3.3 手术室护理文书中的护理记录单存在有缺陷的问题

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存在有缺陷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第一、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可能会引起质疑[2]。比如在手术室内危重病人抢救时,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可能因忽视当时记录,存在有抢救后补充记录的现象,导致补充的内容欠完整性,甚至存在有时间差异,颠倒前后的问题的现象。第二、在手术室的护理记录中,有时会发现一些主观臆断或模棱两可性的语气和词语,譬如病人无明显出血现象、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无诉特殊不适情况、没有明显呼吸困难、以及引流量明显减少等非常不严谨的用词[3]。第三、存在有手术医生的记录与手术室的护理记录内容不相吻合的现象,譬如,手术护理记录与患者的手术时间不相符,患者的既往史记录不相符等,以及手术医生的体检记录与手术室的护士查体记录不相符等想到矛盾的现象。

4 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4.1 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培训力度

医院护理部,以及手术室就不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和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4]。定时定量组织专家对手术室护士长,以及手术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专业理论授课,手术室科主任就大力支持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5]。

4.2 加大对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

手术室应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由其他科室或者手术室内部的护理骨干作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组长,组员大概有3-4名,按照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每周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重点检查1-2次,并做好准确、客观、公正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在接到报告一周的时间内,护士长应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4.3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的质量要求

手术室护理文书的规范严格书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责任划分的重要凭证,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客观的反映指标,因此,为了更好的医务机构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在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须在思想上重视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素青. 浅谈书写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 工企医刊, 2013,(03):286.

[2] 吴晓霞. 中医护理文书书写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 2013,(02):161-162.

[3] 王晓彩. 浅析提高护理文书管理质量对预防纠纷发生的思考[J]. 吉林医学, 2012,(32):7088-7089.

第2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标准;感染控制

近年来,由于我院外科住院大楼的启用以及管理上的加强,我院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现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量表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考核方法

1.1 健全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织

手术室成立科室感染小组,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检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考核,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2 加强感染管理培训

手术室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控制重点环节,并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加以防范,提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2 考核内容

根据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环境、人员、物品、操作技术、感染手术管理、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3 完善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3.1 完善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学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室物体表面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间的清洁用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手术室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

3.2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室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室的门在术中应当关闭,减少人员的出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放入指定的位置。

3.3 操作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具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一次性医疗设备、器械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无菌物品或设备时,应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期,物品放入手术室洁净区域,药物应该去除其他外包装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内[1]。

3.4 洁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进入洁净手术室清洁区、无菌区人员应当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服;每个区域的缓冲区应设置显著标识,各区域的门应保持关闭,不要同时打开,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净化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结束后30分钟关闭,每周定期对设备层的新风机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记录;消毒气体、麻醉废弃的控制排放,应当利用单独系统或送风系统连锁的装置[2]。

3.5 洁净手术室的质量评价及监测要求

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态的检查;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

4 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加强日常督导检查

通过日常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督导考核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手术室环境质量考核评价

物体表面应定时做湿式清洁(擦拭),湿式清扫。遇有血液、体液的污染时,先用消毒溶液擦拭,后用清水擦拭,每周做终末消毒(包括无影灯、手术床),清洁用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志,使用后洗净、消毒、晾干。

4.2 手术室物品质量考核评价

所有手术室内的物品必须保持清洁;外来物品必须除去外包装,擦拭干净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器械、敷料、内镜等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必须再次确认其有效,启用后的无菌盒24小时内有效,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开启后4小时内有效。外用冲洗溶液现开现用,未用完者,于手术结束后弃去;无菌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一次性物品与布类物品分别存放;软质内镜应垂直挂在清净、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房间橱柜内[3]。

4.3 手术室操作技术质量考核评价

无菌技术操作提倡全过程无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

4.4 麻醉操作技术质量考核评价

保障病人麻醉过程安全,保持麻醉区域的整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4.5 感染性手术质量考核评价

术前访视,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加强防范;术毕将所有物品在手术间内进行分类后方可出手术室,并根据不同的感染性质,相应做好术后的消毒处理,包括室内空气[4]。

4.6 洁净手术室管理质量考核评价

手术室间内尽量减少人员走动,限制参观人员数量;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更换专用工作服,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病人上手术台后尽量减少翻动,在安置完病人手术后方可开启无菌包;严禁术中门户敞开;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粗效过滤器1~2月更换,中效过滤器3个月更换,高效过滤器每年检查1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处阻力160pa或已使用3年以上时予以更换;回风口过滤器每周清洗,每年更换。

5 小结

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是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手术室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科注重手术室重点环节的监控,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日常督导检查,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手术患者手术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代文杰,张启龙.无菌技术的正确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0):39.

[2]黄风华,马育璇.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军医出版社,2006:168.

第3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 负责人制 质量控制 管理

手术室不同于病房,其工作节奏快、专业性强、无菌查对严格。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要求已从简单的器械传递发展到对病人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评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士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要求[1]。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实施现代护理模式中如何灵活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对于充分调动手术室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计划的落实及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如何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现代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我院有2个院区,30余个手术间,分布区间较大,手术室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我科从2003年6月采用了手术间负责人制进行质量控制与手术室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负责人制实施方法

1.1 负责人的产生和组成:通过自愿报名和民主测评,在全科中选拔若干名精通业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一定威信的护士作为各个手术间负责人。由负责人和护士双向选择,产生每个房间的若干名手术护士。负责人负责该手术间的护士的管理和监督,对该手术间每天进行的手术负责。

1.2负责人的职责和任务:负责人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应手术间的护理质量管理,对该手术间的日常手术、服务质量、护士进行全面控制。与护士长协商手术的安排、对自己管理的护士进行培训和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标准。参与每周由护士长组织的负责人会议,制定一周的工作安排和月考评指标。负责人每天巡视检查自己所管理的手术间的日常护理运作,并根据质量考评标准对手下的护士进行各项工作检查、考核,并做好记录,并与每个月的奖金挂钩。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术前物品准备、物品的定量和定位、术中配合质量、护理日记的规范书写等。发现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协调处理。负责人对护士长负责。

1.3负责人的评估与奖罚:负责人每天下班前向护士长提交当天的工作总结,并填写好相关的检查记录。护士长每天在下班前随机抽查负责人所属的手术间,对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手术间物品定位、清洁卫生、手术完成情况和病人、医生的反馈意见等,对于管理到位的给予表扬,不到位的地方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扣分,并与每个月的奖金挂钩。对于管理好的负责人,每个月给予相应的奖励,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手术间的每个月奖金100%发放,工作质量欠缺的手术间每个月奖金低于100%,扣1分即奖金少1%。

1.4负责人的管理:负责人每年产生一次,由负责人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护士长根据负责人工作的完成情况,病人的满意度和医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打分。对负责人的表现采用末尾淘汰制淘汰最后1-2名负责人,由其他的护士申请产生新的负责人。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更换负责人。

1.5护士长的职责:负责全科护士的的管理工作计划、业务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考核、负责对负责人的定期考核、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及日常检查、主持每天早上的例会,对前一天下班前的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完成工作好的负责人及其小组给予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敲响警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 体会

2.1有效促进了全面、全程的质量管理:过去不论大、小事、业务上、行政上的事,都由护士长处理,每天忙于大事小事,还有亲自参加手术,一到院部检查评估,不是卫生搞不彻底,就是工作人员各班职责回答不熟练,应急能力欠佳。采用手术间负责人制以后,既发挥了负责人的管理作用,又能做到多层把关,人人参与管理、重视环节质量,使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地落实到病人身上,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提高。科室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护理部任何时候抽查工作,手术室环境都保持清洁整齐,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2.2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采取负责人职责、护士职责、手术间有效利用情况与奖金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和发挥负责人和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从制定了负责人制度和奖罚制度后,每个护士的工作职责完成的好差都能从奖金和护理评估中体现出来,现在一有任务,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做。

2.3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负责人制的执行,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总的薄弱环节,面对面的直接管理,能现场发现问题,实时地指导解决,对工作中的缺陷、潜在的问题能够如实了解,负责人的及时反馈,让护士长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科室的运行状态和管理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把护士长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能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和完善科室的规划、长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检查。

2.4充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手术间负责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大家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只要有能力、有实力、有责任心都能参与管理。负责人可以组织安排属于本手术间的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3 小结

以往不论大事、小事都由护士长一个人一把抓,难免有疏忽或遗漏的环节。

现在采用手术间负责人制以后,由负责人直接管理每个手术间及其物品、护士,使手术室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事事时时都有人管,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加大了护理质量的监控力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孙建玲,陶红,庹焱,等.手术室操作模拟训练教学法的创立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8):563-564.

[2] 潘绍山,孙芳敏,龚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5.

第4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21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现代化和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1]。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 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内容[2]。本院自2015年1月制定并使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项目,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对比护理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5年1~6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4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女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护理:按照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 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包括:①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护士长为组长, 按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培训及满意度进行分组, 评选5名质控护士, 形成护理部领导下-护士长-质控小组三级管理体系。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标准。③按照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采用定期或随机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对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分析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跟踪, 使护理工作“常态化”。④对患者及手术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找到护理过程的不足,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⑤加强业务知识、核心制度及专科操作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技能比武, 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⑥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分析会, 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不良事件, 进行讨论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⑦成立品管圈, 利用管理工具, 开展自下而上的工作模式, 让护士主动参与到科室管理中。⑧根据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隐患修订与完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流程, 做到“调查-试行-修订-培训-执行”。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服务满意度、护理工作纠纷、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每组发放患者及手术医师问卷调查表300张,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 每项分为满意或不满意, 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对手术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其中护理安全管理30分,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10分, 护理文书书写10分, 护理培训及满意度20分、医院感染管理3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等待时间为(24.12±11.29)min, 观察组为(13.36±10.47)min, 对照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满意263张, 不满意37张, 满意率87.67%;观察组满意292张, 不满意8张, 满意率97.33%。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的护理纠纷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9例(0.35%), 对照组发生160例(2.8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56±4.78)分, 对照组为(78.75±5.69)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片面性, 以注重项目管理为主, 缺乏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标准, 不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 给患者的手术带来不利的因素[3]。随着现代手术学科的不断发展,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手术室的管理需求, 需要借助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手术室进行全程管理[4,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工作纠纷率及手术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减少护理工作纠纷, 缩短手术的等待时间, 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9.

[2] 冯翠翠, 刘冬华, 陈雪莉, 等.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8):614-618.

[3] 董新华, 李欣.持续质量改进在感染疾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8):3406-3408.

[4] 郝梅, 王彩云, 王韬.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3):25-27.

第5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1.1风险循证

1.1.1确定问题科内成立护理风险质量控制小组,采用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结合我院手术现场循证观察的方法获取耳鼻喉连台手术常见安全隐患实证,对收集的护理风险隐患资料进行评判性分析后列出风险因子并输入危险评估矩阵表,通过风险的两个维度,即发生频率与一旦发生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量化评估风险水平[1],从高到低排序,得出耳鼻喉连台手术护理风险高危因素前5位分别是安全核查隐患、坠床隐患、窒息隐患、身心应激隐患、感染隐患。

1.1.2循证分析质控小组针对上述5项循证问题,进一步查阅护理安全相关文献,获取最新护理研究的循证支持,并对我科手术流程中现存的和潜在的相关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甄别,并据此对高危护理风险基本特性、发生原因加以分析讨论,得出安全隐患主要涉及的风险因素为①管理因素:手术量激增与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导致核心制度落实不力;接台过于集中,降低了手术安全系数;业务培训不到位,护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②手术因素:耳鼻喉部位解剖特殊,属二类手术切口,消毒不规范容易造成正常菌群术中移位从而诱发医源性感染;鼻部手术常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黏膜或压迫止血造成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上颌骨切除、鼻内镜和中耳手术中为减少术中出血,保持狭小的术野清晰,多采用控制性降压会对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咽喉部神经分布密度高,术中应用支撑喉镜持续强刺激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喉痉挛、心律失常等不良应激反应;口鼻咽黏膜血供丰富,手术创面渗血、鼻咽分泌物增多或发生黏膜水肿易引起呼吸道阻塞。③护理人员因素:风险意识淡薄,忽视术前访视,造成术前风险预警和护患沟通环节缺失;医生催促接台,护士疲于应付出现手术准备简化或核查疏漏;局部麻醉手术缺少器械护士协助,巡回护士同时兼顾台上和台下手术需求,导致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警惕性下降,病情监测不到位。④病人因素:耳鼻喉手术病人年龄跨度大,老人和小孩居多,老人的听视力障碍与孩子的合作性差导致沟通核查困难;连台手术等待时间较长,病人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造成手术耐受性和依从性下降;老幼病人自控力低下,手术时后鼻孔填塞、咽喉部疼痛等不适会使病人感觉憋气、呼吸不畅出现极端情绪,随意扭动身体而发生坠床风险。⑤环境因素:连台手术衔接紧凑,各手术台次间隔时间短,层流空气自净时间难以达标;接台周转和物品准备导致人员、平车频繁出入、手术间多次开关改变正压状态均可对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产生不利影响。

1.2前馈控制方案

1.2.1建立护理风险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科内风险质量控制小组对连台手术潜在的风险和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体研讨并确立前馈质量控制对策,制定坠床、窒息、感染风险的防范和应急预案,并把安全质量控制目标列入护理工作月计划、周重点、日安排,做到人人知晓,个个重视,层层把关。护理部按照安全质量考核标准全程监控追踪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变化,在对高危风险环节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院部每月不定期到手术室抽查手术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并与个人考评考绩挂钩,确保各项安全保障举措得以全面落实。

1.2.2强化安全意识科内利用业务查房、早会讲评等形式对潜在安全隐患的危害及形成环节加以剖析,做到警钟长鸣。每月召开安全质量回顾会,分析护理安全现状,对滋生风险的环节和隐患漏洞进行排查堵漏,全面提升护士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按照院部要求严格实行腕带和手术侧别标志制度,明确术前、术中、术后三时段核查主要责任人和核查细则,推行术前与病人互动的双向核对法,对智障耳背老人和小孩则增设家属参与的多重核对,确保病人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在各手术间内嵌式写字板中增设警示牌,时刻提醒安全核查,避免护士因快节奏、高重复、连续工作产生疲劳感后出现核查校对失误。

1.2.3完善业务素质培训和监测指引针对高年资护士知识陈旧,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等特点,科室组织多层次耳鼻喉专科护理讲座、操作演练和腔镜技术培训,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达标考核,确保人人过关。修订术中护士配合标准和病情监测指引,杜绝不规范行为。

1.2.4优化连台手术流程和明确职责对我院耳鼻喉科3个手术组实行择期手术单双日上下午分流,由护士长依据手术难易程度合理搭配当日手术台次。指定值班护士于术前进行护理访视,评估手术风险,通过护患沟通,给予情绪安抚和手术指导,访视情况作为术日晨会交班内容,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对术中病情监护、设备调试、器械搭配、急救准备、安全转运等要点给予提问和点评,谨防环节疏漏。规定首台手术必须准时开台且各连台手术间隔必须符合层流自净时间要求,授权每间手术室的巡回护士监督并严格执行。手术接送平车在原有护栏上加用保护性约束带,并由专人全程护送。手术进程中巡回护士按规范密切配合并严密监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呼吸循环变化时及时处置。全身麻醉病人术毕及时转入苏醒室,提高手术台周转率,减少后续连台病人等待时间。苏醒期病人由专科护士监护,防范躁动和误吸窒息。护士长对各连台手术进行安全巡视,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在手术高峰时段增设后援护士,对多连台手术给予协助,避免超负荷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1.2.5严格无菌技术和环境管理在充分考虑手术部位无菌要求、生理解剖特点、消毒液特性兼顾病人舒适度的基础上,确立耳鼻喉手术消毒范围和标准流程,要求各班严格执行,不得随意简化消毒步骤。腔镜器械由专人负责保养、调试和消毒,确保连台术中性能保持最佳状态。设立多类别耳鼻喉手术特包和腔镜器械模块化灭菌包,避免特殊器械临时消毒带来的感染隐患和时间耗费。对各手术间实行责任制管理,由责任护士承担层流回风口、过滤网和手术间保洁工作,确保层流设备对浮尘微粒污染控制的有效性。严格控制术中人员出入和走动,减少开关门次数,充分发挥层流净化优势。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指标评分及病人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基于风险循证的前馈控制实施后耳鼻喉连台手术的护理缺陷和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第6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 手术室管理 仪器设备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休哈顿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提出的,被称为 "戴明环"[1],它每次循环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具有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PDCA 循环与护理程序一样,都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整体, 在不断循环中每一个循环终了,都促进质量水平逐渐提高[2]。近年来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如何确保这些仪器设备有效管理、利用,避免一系列手术配合中的风险,降低仪器设备的成本费用,是每一位手术室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7个手术间。近年来由于医学学科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不断引入手术间,我科现有的仪器设备有越圣-300、爱博高频电刀、Wolf腹腔镜系统、高压灭菌锅、显微镜、超声刀、电脑气压止血带等,为了保证仪器设备使用时性能良好,完善的统筹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2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特性:即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的管理,原有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不断产生,而又不断地解决,如此循环不止,每一次循环即赋予新的内容,从而推动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1.3考核采取现状调查及数据统计表,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现阶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调查问卷方式定期征求手术医生对仪器设备及手术配合的满意率,对手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分析、改进。

2结果

仪器设备的准确率由实施前的90%提升到96.6%;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2.1%提高到97%。

3讨论

3.1计划P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针对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进行要因论证,确定出4个主要原因[3]:①不能固定人员进行专科仪器设备的管理②仪器设备未登记建档③仪器设备没有专科专用④仪器设备定位标识不规范。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整改计划专人管理;仪器设备专科专用;制定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然后针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实施措施:①手术医生对仪器使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并大力支持及配合整改计划的落实②手术室整体环境的改善,为仪器设备管理提供了改善条件。

3.2实施D:①所有仪器入科时均应登记造册,一式两份分别保存以便日后有据可查;②将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时间和价格、责任人等填写在仪器档案本上,并将仪器相关资料输入电脑存档;③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分类放置集中管理,以便今后查询和维修。与设备科双签认证,保证设备入科时的良好运行状态;④仪器、设备依据帐目定期清点,保证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依据设备特点分类管理。科室仪器、设备统一安装外接稳压总电源,防止电压不稳定时对仪器、设备的损坏。

3.3检查C①仪器设备入科时,首先详阅使用说明,请安装人员讲解使用、保养和维护方法,要求全科人员到课,课后抽点2~3名同志试行操作;②仪器设备使用时特别注意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火源,平日强调工作人员穿着纯棉衣物上班,防止静电火花;③值班人员要随时巡视手术间,负责全科氧气、电源、门、窗的关闭和物品设施的安全,并坚守岗位,全天手术结束后,负责关闭室内总电源;④如遇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应即联系设备科维修并上报,严禁擅自装卸;⑤平车手术床每季检修保养,防止翻车坠床;使用高频电刀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灼伤,使用止血机时,掌握充气时间、使用部位,防止手术中的护理并发症。

3.4处置A①定专人负责 成立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护师若干名组成的管理小组承担仪器设备的专项管理,包括使用、维修及保养。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熟练使用,准确调整参数;术后光学零件用脱脂棉花或擦镜纸轻轻擦拭,防止坠落,防止镜面被锐器划伤;②定位放置 仪器统一定位放置于仪器室,有专用车架、专用插线板,使用后立即清洁放回原处,护士长定期检查。大型仪器设备一般不随意搬动,以免造成损坏。推送仪器要做到缓慢平稳,防止碰伤和摔坏,养护完毕要及时归位,清理并盘好导线;③定时检修 定时检修以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使用频率高的仪器应每季度检修一次,使用频率低的仪器每6个月检修1次,重点是开机时的噪音、零配件的固定情况、输出功率、电源等;④操作培训新引进的仪器应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使手术室每个护士能熟悉仪器使用原理、操作方法、清洁和保养;⑤合理使用 根据要求制定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以卡片的形式固定在仪器上,将每次仪器的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使用人员、等登记在使用手册上。仪器危险部位应挂上警示标志,防止碰坏(如显微镜镜头、腔镜摄像头、纤维导光束);⑥手术室仪器无特殊情况,未经允许一律不得外借。

4体会

4.1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基础知识学习是立足点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规范操作程序,发挥管理小组的功能,按章操作[3]。

4.2全程质量控制是关键建立帐目,健全送修管理制度,详细记载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4.3术前准备制度是常规常规手术准备时要于术前将仪器设备试机,灯床要调整到适合手术使用的状态,为手术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仪器设备的完好适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特别是一些大的手术对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准确率要求更高,任何一台仪器设备管理不善都会影响手术进展。手术室每一位护士均应充分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环节质量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改进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特性:强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消灭管理盲区,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5.

第7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

二、病房护理服务

三、护理质量管理

四、护理质量控制

五、支持系统建设

标准主要内容标准基本要求标准考核细则标准分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

1护理人员执业资格1-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1-2按照各级各类护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上岗。1-1-1护理人员须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经注册后方可上岗,护理部有登记。

1-1-2病房建立护士业务档案,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记录。

1-1-3对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岗位急诊(如icu等),应符合相应准入标准、程序与管理机制。

1-1-4护理员须经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房统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

2护理人员数量2-1护理人员数量合理,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2-1-1病房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为1:0.6;重点病房1:0.6-0.8(床位使用率8-9%);重点单元(icu、ccu、ncu)为2.-3名/床(床位使用率7-8%,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人小于%)。

2-1-2护理员的配备,普通病房床位与护理员比例为1:0.1-0.2;重症监护单元为1:0.3-0.;其他岗位可根据需要适当配备。

3护理人员结构3-1护理人员结构合理,各级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合理。

3-2实行弹性工作制,及时合理调整人力。3-1-1护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三级病房占%,二级病房占20%以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3:9,高级职称岗位设置合理。

3-2-2各班次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分层使用、责任到人,根据病人的需要及时调整人力及班次。

4护理人员业务素质4-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2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

4-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扎实及技能娴熟。4-1-1病房有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落实到位,定期考试考核并有记录。

4-2-2护理人员能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4-3-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专业技术操作熟练。

二、临床护理服务

护士行为1-1仪表和服务1-1-1仪表端庄、着装规范,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如手机、小灵通等)。

1-1-2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

1-1-3注重沟通礼仪,耐心答询。

1-1-4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1-2遵守规章制度1-2-1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1-2-2不谈论病人的隐私。

1-2-3暴露病人的操作需有遮挡。

病房服务流程2-1热情接待2-1-1护理人员实行“首迎负责制”。

2-1-2门诊护士微笑迎接,主动询问需要,及时、准确、分诊,引导病人至就诊病房,并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2-1-3新病人入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主动帮病人拿行李,引导病人至床前。

2-1-4分管护士在分钟之内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床头灯、呼叫器及床的使用方法;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开水房、洗漱间、厕所等具置。

2-1-护士长在半小时内至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并了解病人需求。

2-1-6病人、家属、来访人员及探视人员到护士站,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帮助。

2-1-7创新开展“六个一温馨服务”。

2-2耐心讲解2-2-1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2-2-2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

2-2-3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

2-2-4为住院病人讲解的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病房有关规章制度、操作、检查注意事项、疾病的康复知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2-3细心观察2-4-1分诊护士及时巡视,认真观察就医病人病情变化,对危重、急症病人及时通知医生、安排就诊。

2-4-2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做到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2-4主动帮助2-6-1尽自己所能及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

2-6-2门诊护士主动为病提供帮助,老、幼、危重、特殊病人检查及治疗时须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6-3对

行动不便、需做特殊检查的病人,病房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

2-6-4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如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主动关心病人的生活起居。

2-6-在院内遇有行动不便病人主动提供帮助,乘电梯时遇病人应主动礼让、帮病人搭乘。

2-亲切送出2-7-1协助无家属、行动不方便、有

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2-7-2出院病人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护送至电梯口或病房门口,目送其康复出院。

2-6热线访问2-8-1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在病人出院时主动提供健康咨询热线。

2-8-2出院后半月内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病房建立热线随访登记记录。

三、护理质量管理

环境质量1-1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1-1-1病房环境舒适,病室安静、安全、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1-1-2床单位按需求配备齐全,床上用品适合病人。

1-1-3病人舒适、安全、符合治疗、康复要求。

1-1-4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意外。

1-2规范的病房管理1-2-1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杂用室、配膳室、清洁、整齐,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清楚。

1-2-2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和抢救的需要。

1-2-3家属和陪探人员管理有序。

1-2-4洗刷间及厕所清洁无异味、无杂物,地面清洁无污垢。

1-2-医用冰箱无私人用品,保存物品有标记、药品在有效期内。

1-2-6病房公共用品有消毒措施,垃圾箱应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

2设备质量2-1病房内医疗仪器及设备管理2-1-1基础护理用品配备齐全,性能完好。

2-1-2各种急救物品完好,分类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处于备用状态。

2-1-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0%。

2-1-4加强一次性用品管理、防止过期,丢失和漏费。

2-1-配备先进的护理用具,如简易监护仪,有条件的逐步配备超净台、床单消毒设备、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氧仪、洗头车。

技术质量3-1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1-1制定实施护理基本标准、护理程序、技术规范等文件。

3-1-2护理人员应知晓

病房的技术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流程。

3-3-3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基础、专科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晨晚间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合格率0%;危重、特殊、大手术后病人做到“六洁四无”;及时口腔护理、鼻饲、吸痰、翻身拍背,并做好会阴及尿道口护理。

3-1-4护理人员熟练技术操作,病房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0%,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0%。

3-1-执行各项操作均需履行告知义务,并与病人保持有效的沟通。

3-1-6每月以病房为单位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有记录;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技术操作组每月抽考;进行技术操作年终考核。

3-2以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医嘱为基础制定护理服务计划及明确的责任内容、或按照护理程序(特护与一般护理)护理病人3-2-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责任医生、初步医学诊断等资料。

3-2-2入院后的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与病人实际相吻合。

3-2-3熟悉病人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3-2-4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康复计划,使病人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检查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了解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对病情恢复的指导作用)。

3-3护理文书书写准确、客观及连续(体温单、手术记录单、危重及一般护理记录单)3-3-1病房严格执行护理部的护理文书书写的标准与规范,并有培训记录。

3-3-2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

3-3-3各专科护理记录内容应是有其专业特色,病情描述确切,能动态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护理情况。

3-3-4病房对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与记录内容应有定期、不定期督查与整改的文字记录。

3-3-不转录、转抄医嘱。

3-4对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集中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3-4-1病房有收集护理服务中出现问题的渠道与程序。

3-4-2有定期与不定期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对已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效果评价及改进的措施和记录。

3-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2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3--3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

3--4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3--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3--6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3--7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3--8对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停气等意外情况)有应急预案,护士均知晓,并有定期演练。

3--9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3--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有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储库房。

3--11有手术标本管理的制度。

3-6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6-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6-2由污染到清洁的流程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灭菌与未灭菌分开,无逆行。

3-6-3下收下送符合无菌配送与污染回收原则,并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

3-6-4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人员持证上岗,有计量部门的定期监测记录,有工作运行记录,无安全隐患。

3-6-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制度健全。

3-6-6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的管理制度,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贮库房。

3-6-7有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落实到位。

3-6-8对停电、停水、泛水、消毒锅遇到冷气团等意外事故有应对措施,并得到贯彻落实。

3-6-9应有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流程,有质量监控规范,并得到切实执行,有记录。

3-6-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3-7效果评价3-7-1发放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病人满意度≥99%。

3-7-2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病人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

3-7-3环境舒适整洁,保持病人清洁,做好皮肤及管道护理。

3-7-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促进病人睡眠。

3-7-注意病人营养情况,做好饮食指导,必要时协助病人进食

3-7-6指导帮助病人排泄。

3-7-7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其自护能力。

3-7-8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全过程。

3-7-9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7-护士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护理管理

1护理质量控制1-1病房制定年度目标、工作规划及评价标准。

1-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1-3有护理质量控制组织职责、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检查考核、评价反馈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1-4建立和完善病房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1-加强安全管理,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6制定病房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7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班次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1-1-1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评价标准符合实际。

1-2-2成立以病房护士长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由病房护士长、护理骨干担任负责人。

1-3-3各级质控组织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切实可行、评价指标具体、制度健全、符合实际,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均有文字性备案材料。超级秘书网

1-4-4对护理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努力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

1--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和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6-6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各项基础、专科护理操作规程。

1-7-7各级护理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落实到位。

2护理管理制度

2-1病房有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地完善更新。

2-1-1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健全,护理人员熟知各项制度的内容并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3应急事件管理3-1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

第8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分级治理为基础,创“一甲”最高分;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第9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摘 要 目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室、腔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新生儿病房、产房等科室,重点部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方法:①计划(PLAN):积极认真收集资料,根据各科专科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严谨制定计划;②实施(DO):认真落实计划及措施;③检查(CHECK):重视检查措施及效果;④处理(ACTION):对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直至效果满意。结果:通过PDCA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使质量监控更加规范有效。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重点部门质量控制中,是保证护理质量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适用的好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重点部门 护理质量 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318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PDCA循环管理法(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是管理的必备要素1。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4个阶段来实现的。将PDCA应用与重点部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方 法

计划阶段(P阶段):①收集信息,认真分析: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组在以往重点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搜集当年医院、护理部、院感控制、科室工作的重点及各科对护理质量方面的要求等相关资料与信息,为制定计划寻求可靠的依据。根据重点部门各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重点,逐项逐条学习重点部门各科护理工作综合质量考核标准和感染控制标准,并结合感染控制方面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重点部门各科切实可行的计划。②制定计划,突出重点:根据以上所收集掌握的资料及信息,各部门专科护理工作要求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根据护理部总目标要求和质量控制中心的计划,制定出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年、季度、月计划,并重新完善和修订各科综合护理质量评定标准和达标率。指导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工作要求制定出本科室切实可行的护理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③征求意见,完善计划:积极征求各部门护士长及科室意见,并按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召开部门护士长会,认真讨论分析计划,广泛征求和听取大家意见及建议,使计划更科学、完善、更符合各科实际工作要求,更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DO阶段):①组织学习,增强参与意识:各科积极组织人员学习计划及护理工作综合考评标准,解读年、季计划及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每个月工作重点,每周工作计划,并将每个月工作重点及护理质量检查项目月初及时在护士长例会上告知大家,使全员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计划实施中。通过质控检查将近期大家对标准掌握的情况和检查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中进行反馈;并且深入科室,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抽查督导,不断强化意识;定期或不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参与意识,促使人人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护理质量控制中。②掌握标准,增强参与意识:要保证新的护理质量标准的掌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护理各项工作质量与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相关,要提高每个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整体作用,实行量化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促使大家掌握质量标准,重视护理质量,提高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自己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与角色,自觉以质量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角色的能动性,使工作更加积极主动。③注重环节质量,严把各级护理质量控制关:控制工作在执行计划中起保障作用,是管理各职能中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是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2。因此护士长必须重视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月、周重点坚持勤督促、勤检查、勤抽问、勤指导及时发现科室护理工作中的偏差,尽快采取改进措施,控制好科室的一级质控。科护士长严把二级质控关,每个月根据月计划、周计划的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科督导检查,二级质量监控组以督导改进为目的,及时发现各科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改进。质量控制中心严把三级质量控制关,每个月有重点督导、检查,以及质控跟踪。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