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

第1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制度 绩效工资管理

绩效工资机制在事业单位薪资管理涉略领域内,其对事业单位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办公时效性以及创建良好办公氛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大概有100多万个,职工大概有3000多万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对绩效工资进行管理,对考核方案进行完善已经成为事业单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效推行过程中两大核心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

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相比,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就决定了其他企业和公司的绩效评价制度不能与之相适应,一些单位包含多样化岗位种类,不同职工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地域都不一样,因此导致岗位绩效考核标准难以统一,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

目前国内事业单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绩效考核评定机制,人们常说的绩效考核也只是年度考核范畴内的几种主体考核,单位在进行考核时,缺少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一般都会受到循环制度、情感倾向和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干扰。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极其具有挑战性,从国内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角度来看,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分类,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整合不同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一级一级的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调控绩效工资资金总量。在考核进行过程中要将社会公益性和社会需求性放在第一要位,积极加深社会服务质量提高的进程,防止事业单位盲目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获益。政府部门要将服务质量的优劣作为绩效考核好坏的评定标准,在从资金调控和绩效总工资分分配上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增减得当”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具体的绩效情况,适当调整工资分配总额,对社会服务性高、考核成绩优异的事业单位,适当提高绩效工资资金总量,相对的,对于那些社会服务性差、考核成绩也差得单位要适当降低资金总量,而对于人才集中度高、科学技术性强的事业单位,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时也应当适当的调整政策。

(二)岗位管理与工资体系对应关系混乱

目前国内的事业单位按照岗位职责不同把岗位分为基础管理岗、技能操作岗以及运营监督岗三大类。基本上是包括了种类纷杂的事业单位岗位类型。可以以此为前提作为岗位分配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然而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没有身兼一职,多数人员起码是身兼二职,例如,基础管理岗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履行管理职责,还要同时肩负其他岗位的职责,这些岗位负责人能否获得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对其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实施正处于初期阶段,所有单位都一定要在遵守国家法律和满足国家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实行事业单位工工资调控的自,找到工资调控和岗位任务分配两方面的合适的、有效的、完美的契合点,在此过程中,公平客观的岗位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事业单位在规划工资调控方案时,要把单位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依据,制定各类岗位工资发放的标准,确定三类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比例和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在开展现代化的岗位平定、绩效分析和职责叙述的基础上,明确工资和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工资管理的方法

(一)绩效工资管理体系是一个时代性极强的管理体系,一定要进行明确的目标确认、系统规划、时效运营、创新技术、合理调控、客观平定和综合考核。绩效工资的合理管理既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地位又能够充分激发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执行力,最大限度的挖掘绩效工资管理潜能,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二)修正事业单位岗位评价考核机制是确保绩效工资合理分配的基础。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必须在实际运行当中依据工作时长、管理职责和技能操作等岗位的特殊性执行岗位分类考核机制,可以参照考核结果,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进行工资发放,还要着重强调激励特殊岗位、技术研发、业务熟练和考核成绩优异的职工。此外,还有妥善处理单位职工之间工资分配问题,预防由于工资金额差距较大而引起冲突,不但为事业单位系统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也埋下隐患,使绩效工资管理体制变得不受控制。

(三)绩效工资的最终发放要和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互协同,可以根据岗位的责任划分、技术高低、环境质量等标准来判断岗位难度系数,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评定机制,最大限度的达到激励目的,同时还要尽量规避非必要因素造成的绩效工资评定障碍,防止降低质量考核的公平性。

(四)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成效的具体表现,是在实行激励绩效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分配工资的一种手段,切实实行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发放制度,适当拉开职工工资差额,是对员工进行鼓励的主要方式,所以,创建现代化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是合理分配绩效工资的前提和关键,把绩效工资评价标准真正实行起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实时记录,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真正做到按劳分配。

(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是单位未来发展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环节,而绩效管理作为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其所具有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事业单位改革措施或者是赏罚手段,更重要的为单位职工建立一个发展和提升平台,鼓励职工自主进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经济增长,为我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事业单位只通过对传统的工资管理制度行进改革和创新这一种方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符合岗位特性的绩效工资评价和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单位进步和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59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学习层次不断提高,国别分布越来越广,我国的高校留学生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中外教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加之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模式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留学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的位置。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开展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加强和促进留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以人为本”的留学生管理理念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首先要提高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往单纯依靠制度的管理方式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生硬执行,不仅得不到留学生的理解,而且管理效果也很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求留管人员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应对文化冲击带来的压力,引导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最终使学生愉快充实的完成学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是通过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与学生相互交流等手段,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管理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了以下一些宏观和微观的措施。

2 “以人为本”管理的宏观措施

2.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力度

“以人为本”的管理并非纵容学生,由着学生性子来。来华留学生管理重点在于管理的规范化[1]。“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合理的制度是留管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制度建立时既要考虑政策性和目的性,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合理的制度强加到学生身上只会造成不理解和矛盾。制度确立后,应加强制度的宣传,可以通过发放学生手册,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生,对我国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尚不熟悉,应事先打好“预防针”。

2.2 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留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留管人员及时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请求,对学生出现的偏激的思想或消极的情绪及时开导、为学生的合理要求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留管人员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了解情况,所以建立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沟通方式可利用多种渠道,如谈话、发送短信、邮件、建立网站交流平台等。

随着留学生规模扩大,留管人员可指导建立留学生会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留学生会在沟通老师和留学生、传达管理部门信息、组织活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建立留学生会可由管理部门牵头,学生民主选举,推选出学生认可的骨干。在管理实践中发现,留学生喜欢与来自相同国家、相同民族的留学生来往,这样容易形成一些“小圈子”。管理部门可通过推荐或提拔学生干部的方式平衡各“小圈子”的干部数量,从而使留学生会管理工作覆盖到全体留学生。

2.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增进师生、学生友谊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手段,通过交往满足人们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需求。在管理实践工作中发现,许多留学生在上课之余,由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难以融入到中国学生的活动中,于是在课余生活进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此时留学生很容易产成低落、消极的情绪。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充实留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部门应多组织体育及文化活动,帮助留学生找到“圈子”,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留学生集体归属感。包括各类文体活动、文化历史考察活动,例如开展汉语角、系列学术讲座、参观名胜古迹等活动。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使留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 “以人为本”管理的微观措施

3.1 通过谈话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

谈话是了解留学生想法最直接的方式,在谈话可获得反馈,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完善制度建设。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管理部门很难做到与每个留学生进行深入的谈话,交谈对象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和必要性的学生,使谈话目的性更强,例如学生会骨干、思想波动大的学生、积极上进的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等。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尊重谈话留学生的民族习惯和个人特点。第二,放低姿态,以诚相待。第三,坚持原则,把握分寸。第四,掌握谈话的时机可以提高谈话的效果。

3.2 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求管理者了解整体留学生的思想趋势,同时关注个体留学生的想法及发展,应针对学生特点差别对待。对于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留学生,管理部门应为其寻找更多发展机会,对于学习吃力的留学生应及时与其谈话,帮助留学生寻找问题原因,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留学生管理除了完善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外,还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的管理学生,充分考虑留学生需求,积极创新出各种措施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环境和文化,培养良好的学风,促进留学生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张义东,阎升光.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

[2]张晓杭,王秀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

[3]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

第3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26-01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以增进国家人民生活福利,满足国家人民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所谓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财政性

所谓财政性是指事业单位从事的工作人员,其劳动报酬不是来源于单位的经营利润,而是由国家的财政资金直接调拨,即俗话中的“吃财政”。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非盈利的社会公益,没有直接的经营利润,所花费的资金直接有各级的财政部门划拨,或是社会大众的募集捐助,而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大多数来自于此,部分自愿者没有劳动报酬。

(二)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是指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而言的。事业单位大多数从事社会福利性事业,比如公安局、消防局、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等一些机构,他们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利用自身的专业职能满足社会大众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以维持社会秩序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和谐为主要工作目的,是公益性的政府机构分支、社会福利组织。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问题

建国初期,我国人民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人才更是稀少,因此,当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实行以人定岗,根据工作人员的能力安排岗位,取得了很大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经济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以人定岗却没有紧跟时代予以改革,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档案管理

档案是指记录一个人的教育、工作以及奖惩情况的一系列文档、案件,是我国人事管理独有的方式。由于传统的以人定岗制度,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出现大量虚假档案。档案记录不真实、前后不一、信息不全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人员晋升

以岗定位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资格才能申请一定职位,常用的审核方式就是资格证的审查,而且资格证的获取次序有着严格要求,必须有初级证书才能考取中级,有了中级才能考取高级。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人员晋升时间长,一些已经具有高级能力的人员苦于没有证书而不能申请岗位,造成人才浪费严重。

(三)工作作风

由于没有工资和工作任务的压力,一些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挂名上岗”现象,国家财政,社会募集捐助换来一些好吃懒做的“富贵人”,造成工作作风上带来不良影响。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变革,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这些问题,而且日益严重。为了保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避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对策,予以遏制。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

利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信息化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内部的人事信息与档案材料对比进行严格审核,避免虚假档案、档案信息不全、档案前后不一等问题出现。

(二)平等晋升

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晋升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以岗定人,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晋升的机会。不局限于证书的限制,以实际的工作能力为先,竞争上岗;组织技能、管理培训班,培养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发展晋升的机会。

(三)思想建设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活动,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公益劳作。不要贪图轻松,经常“挂名上岗”,甚至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要发扬事业单位传统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端正自身的工作作风,自觉投入到维持社会秩序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和谐的工作当中去。

事业单位国家重要的基础机构,是直接与社会大众服务的机构,其人事管理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运作,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然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又不同于其他商业单位,涉及很多方面,但不是说商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就不能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一定可以找到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兰英.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9):854-857.

第4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5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知识员工;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057-03

[作者简介] 丁宁宁,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战略人力资源;

董西明,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北京 100872)

一、知识型员工的创新动机

所谓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赵曙明,2001)。由于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因此,从其群体特征来讲和一般的员工具有一定区别,对其进行管理就需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要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创新过程的主体。对知识型员工的再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创新过程和组织环境的关系。

目前,对于员工的行为研究是以动机研究为基础的。所谓动机,是激发并维持的个体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是个体产生达到目标行为的前因变量。目前,在创造过程尤其是在以组织目标为引导的创造过程中,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已经为学者们所认同。

内在动机是指有自我奖励意味的能够驱动个体行为的动机,常常受兴趣和好奇心影响。White (1959, 1960)指出那些对挑战与掌握产生特别追求的个体,为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快乐,受到自我效能的认识驱动;而Berlyne描述了好奇心在内在动机中的作用,他将认知的动机作为持续奋斗的内在动机和内在的奖励。

外在动机则是能够促使个体形成行为的各种外部诱因。组织常常采取的各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措施就是不同诱因的组合。对外在动机的研究必须和内在动机结合起来。deCharmes (1968)提出,内在动机到外在动机是一个因果点的连续体,产生内在激发行为的个体具有内控的因果点,外在引发出的行为被认为具有外控的因果点。因此,往往认为,外在动机是一些满足内在动机的条件,由此可以激发行为。研究外在动机,往往也是和激励过程、管理政策联系在一起的。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员工的创新过程中起到共同的行为激发作用。这种作用机制的机理要结合员工创新过程进行分析。

二、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过程

员工创新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需要外在条件和内在动机的合理反应,而且,创新效果的产生叠加在无数个解决微小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如何使创新过程保持下去,如何使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整合的最大效果,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组织支持模型构建的主要内容。

1.内在动机的驱动力

在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其内部动机的驱动力是其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驱动力在员工内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将驱动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自我需要、胜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Deci, EL, Ryan,2000)。这几种不同的需要所带来的驱动行为可以分为情感驱动行为和认知驱动行为。所谓情感驱动力是指由于兴趣、有趣等在创新过程中员工所感受的来自自我认知的体验;所谓认知驱动是指对个人自我判定、自我效能的判断,在创新过程中因为遇到极具挑战性或冒险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员工提供了使用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产生强烈的驱动力。Perkins (1988)描述了创造性个体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兴奋感,及受到解决挑战性、极限性问题的机会而驱动的过程。

2.外在动机的驱动力

外在动机往往指创新时具体的反馈内容和反馈手段。譬如说一个幼儿喜爱画画,他可能是由于兴趣,也可能是希望获得外部的口头赞扬。在学者的研究中,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协调起来,才能产生一种保持创新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创造性活动是复杂的活动,需要内部的不断驱动才能获得进展,如果只有外部动机而没有内部动机,对整体的创新过程来讲,行为动力往往不足,而如果只有内部动机而没有外部动机的行为保持作用和行为约束作用,那么企业中的创新行为往往和企业的创新绩效脱节。因此,分析知识员工的创新动机,一方面有利于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知识型员工给予和组织要求相符合的激励。

三、基于内外动机整合的人力资源支持模型

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过程是一种全局性的人力资源使用过程。因此,必须从各种工作即综合角度出发,对创新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不断调整具体的外在动机和形式,以便使具体支持方式产生更有效的结果。

根据对知识型员工的动机行为过程分析,我们看出: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应该建立在知识型员工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整合的基点上,并采取各种综合的管理手段,强化内部动机来促进知识型员工的持续的创新行为,以带动整体创新绩效。一般来讲,组织支持手段应该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整体政策性定位

在企业,要激发员工的创新性,必须通过整个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来完成。为此,人力资源的政策定位,要界定一系列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结果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肖鸣政,2005)。对这些因素的处理方式,会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合作方式的差异。

如果想要促进企业员工的创新绩效,就一定要注意保持员工的内在动机的强度。这又可以归结到一定要保持员工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上来。因此,如何使员工产生对企业较高的组织承诺,并且保持自觉自愿的工作行为,是整个人力资源构建的方向。因此,在组织中一定要注重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自主灵活的管理方式,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存在员工中的智力资本转化成有形的创新行为,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绩效。

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度,就是激发员工具有的高责任心,这种人力资源体系的主旨是要通过外在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在激励重点上,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是以金钱刺激为主,而是发展到以成就和成长为主;在激励方式上,应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在激励时间效应上,把对知识型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在激励报酬机制设计上,当今企业已经突破了原先的事后奖励的模式,转变为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上设计奖酬机制(彭剑峰、张望军2001)。

2.组织结构和职位安排

知识型员工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基于职位安排的创新。职务是人力资源体系的起点,要达到预期的和创新相关的组织绩效,必须把职务和人力资源整体的选人、用人、留人联系起来,确定系统整体政策定位。

职务安排是秉承组织结构安排的一系列理念而进行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工作内容、责任、权力方面所建立的制度化的工作体系,表现为一个企业的部门划分和机构设置状况。在实践中,这种制度化的工作体系平衡了企业目标、任务和利益主体的关系;同时使众多部门组成了垂直权力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3.建立以创新为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具体流程

人力资源整体的意图,要靠各个职能中政策的连贯性安排来实现。为了强调组织中的价值创新行为,在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中要不断地进行强化,形成一种整体的创新绩效导向。这种导向可以通过目标设置、政策内容安排、不同职能、不同层次之间管理要素的连贯来体现。这样设计的人力资源流程和整体的政策定位、职位安排协调起来,会产生更大的合力。

以创新作为企业绩效行为中的核心要素,就需将这种要素和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并且在考核过程与各种激励手段直接挂钩。这样通过整体的安排,员工就可以理解企业到底看重什么,考核什么。把绩效管理和战略要求、组织安排结合起来,就能使得员工的个人创新意愿得到组织制度的支持和保证,形成整合的组织创新机制。

4.营造创新支持的组织氛围

创新是基于员工自主性的活动,因而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组织情景支持方式。这是必需的,也是关键的。这种支持方式一方面通过组织正式的知识共享平台来提供,另一方面则需要团队工作的协调关系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坦诚信任为基础。

组织氛围营造是基于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相互协作、信息交流等具体互动之上的。这种具体互动又要和企业中的基层管理者工作直接联系,不论是无形的经验借鉴,还是有形的知识传授,都要和员工个人的成长需要和成就满足感联系起来,形成基于基层员工的持久创新动力落实机制。

5.知识型员工的发展通道

知识型员工成就需求的满足,无非通过成就认可与成就回报两个方面来实现。而给予其成长空间,打造职业发展通道平台,就可以有效地获得成就,并体现在自身价值成长的回报上。

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引导,主要从职业道路建立的角度进行。职业道路或者说职业通道,从形式上,提供了职业成长平台和空间;从内容上,关系着成就感的获得,并能够使员工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职业发展的管理是建立在给予员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的,发展空间有三个维度:纵向、横向、纵深向。

纵向,即职级晋升的空间,包括行政职务和技术职务。在本岗位对本人适合的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个人能力,通过丰富经验获得向上的晋升空间。

横向,即不同岗位之间水平变化的空间。在本岗位不能满足本人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工作内容,为自身寻求个人发展方向。

纵深向,即在职级和岗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本岗位工作经验的增加、阅历的增长,并通过工作本身获得乐趣和挑战,从而得到自我激励。

在个人的发展方向上,向上的发展是最根本的趋势,其他方向都是对上升空间的补充,在个人能力、精力或者职级受组织限制。失去再向上发展的时候,个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工作积极性,所以拓宽横向和纵深发展空间,在激励内容(突出发展空间)和激励过程(突出专家通道)中,对激励制度进行调整,以纠正发展过程中的这种迷失感。

在我国对知识型员工发展道路的界定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即对知识型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道路只有一条行政线,因此很多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不能产生累积效应,也影响了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造成了高流失率。因此,在职业道路问题上,不仅要注意空间与平台的给予,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如何给予这种空间,以及成长的标准是什么,从而有效地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有效地建立激励机制,有利于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发展空间等需求的满足。因此,基于知识型人员希望在本专业上获得一定的职业成就和发展的考虑,在职业道路设计方面,就不应该一味地强调行政级别的提升,而是多通道,比如说构建多维的专家路线的职业通道。

上述对创新过程起作用的人力资源的手段,并不是并行的,而是在人员互动中起到对内在动机正向加强的作用,因此不同的人力资源支持手段要在不同的层次上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企业创新的要求,一方面把员工创新纳入企业工作安排和战略发展体系中来,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形成创新的习惯和创新的日常评估反馈体系,鼓励员工低成本高价值的创新工作。

从具体的人力资源支持手段的不同功能来分析,也体现了上面不同的两种工作目的。和组织结构、战略要求、工作内容相关的职位安排、绩效导向等具体手段,就是为了将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联系起来,其工作内容往往和员工外在动机结合;而对于员工个人内在动机的充分考虑,则体现在职业发展,工作支持以及整体政策定位中。这样的整合体系和员工的内外动机作用体系是相符合的。对员工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保持是持续的、长久的,而对员工外在动机的内容和手段进行不断调整,则是为了保证其行为方向。在外在动机的内容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与内在动机相互协调,以保证政策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Deci, E L, 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i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be-haviour.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 11(4):227-269.

第6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岗位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

企业简介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主要从事大豆系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市经济区,下设7个直属分公司和2个控股公司,总资产27亿元,年加工大豆55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被列为黑龙江省136家骨干企业和黑龙江省工业企业500强,被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列为首批“金龙工程”九家企业之一,企业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被中国形象认定委员会列为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称号。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先行,质量为生命,招商引资,开发大豆深加工系列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有豆粕、大豆食用油、大豆胚芽、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大豆皂甙、天然维生素E胶囊、大豆异黄酮胶囊、沙棘油软胶囊、林蛙卵油软胶囊、多维泡腾片等四大系列20余个品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

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九三油脂集团在成功完成低成本扩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加工集团。九三油脂倡导绿色消费,关注食品安全,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竭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三油脂集团在薪酬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九三油脂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工资标准上看,分配制度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即同一个管理级别的员工拿着相同的工资;没有岗位轻重之分,同一级别的岗位工资相同;在相同岗位的任职人员也没有技能高低的考评;工资结构设置简单,即“基本工资+津贴+加班工资”。为此,人力资源部计划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完善职务说明书后,对岗位做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以体现激励性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岗位评价报告

1.岗位评价的意义

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2006年2月九三油脂员工调查问卷显示,一半多的九三油脂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实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我公平。究其深层次原因,员工对薪酬普遍不满是现有薪酬结构不合理、不透明的结果。九三油脂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界定薪酬体系,以提高员工对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实现更充分的激励作用;奠定职务职级工资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讨论,九三油脂认为目前最适合公司的工资改革方案是职务职级工资制。确立职务职级工资制需要岗位评价这个有力的支持性工具,因为岗位评价可以衡量出管理职务系列各职级的排序和量化差异,并将之对应到其他职务系列相应的职级,从而确定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有必要指出,岗位评价不仅仅是调整薪酬问题的止痛药,它还要对岗位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次岗位评价工作调动了全员进行职务分析工作,并推动了九三油脂人力资源部对组织问题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岗位分析

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搭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2.岗位评价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事原则、一致性原则、因素无重叠原则(见附表1: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针对性原则、共识原则、独立原则、反馈原则、并行原则、保密原则。

3.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种,目前普遍应用的岗位评价方法有四种:排序法、分类法、评分法和要素比较法。评分法运用的是明确定义的要素,如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要素数量可能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主要看方案的需要。每一个要素被分成几种等级层次,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这个分数值就表明了每个要素的权数)。然后对岗位的要素逐个进行分析和定分。把各个要素的分数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值。这个总分数值决定了它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4.九三油脂岗位评价的流程

第7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管桩人工挖孔桩比较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20 世纪70 年代开发的,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研制、应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打入式入岩混凝土预制桩, 采用柴油锤、高强预应力桩管, 穿越较厚土层利用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预应力管桩因,其节约大量钢材、水泥,有效提高承载力,施工方便等特点,在许多项目已广泛使用,推广意义重大。

同时,人工挖孔桩也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了许多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认可并被较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人工挖孔桩,先通过人工挖土成孔,并根据上部建筑的荷载大小,在底部扩大桩底直径,最后灌注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桩的。

下面根据相关规范规定以及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人工挖孔桩的比较,并附带其实用范围。

1,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应面广,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低承台基础,铁路、公路与桥梁、港口、码头、水利、市政、构筑物及大型设备等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对环境污染少,造价低等优点,从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人工挖孔桩不仅在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施工技术的改进,在有地下水、流砂层和淤泥质土质中也能得到发展和应用。

2,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结构合理,品种规格齐全,供设计选用范围广。近年来,南于人工挖孔桩工艺简 、适用范围广、受气候影响较小、安全可靠、造价低、灵活机动、可以大面积展开现场等优点,从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地基处理中,特别是在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的山区。人工挖孔桩以其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得到了许多单位的认可。

3,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打桩前应谁备的事项:

(1) 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

(2 )检查管桩外观质量,注意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管桩标记是否清晰。

(3) 根据施工图绘制桩位编号图。

(4) 在桩身上划出以m 为单位的长度标记。

2) 打桩顺序篇排原则:

(1)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关系确定,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建筑物比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

(2)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

(3)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4) 根据建筑物的高层与低层的关系,宜先高后低。

(5) 根据整个工地布桩的疏密程度,宜先密后疏。

3) 管桩施打应注意问题

(1) 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擂入地面后,应检查桩位及桩身垂直度偏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干0.5%,施工时,施工员可采用长条水谁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校正。差距太大时宜拔出重插。

(2) 当管桩擂入地表土后,就遇上厚度较大的淤泥层或松软的回填土时,柴油锤应采用不点火(空锤)方式打,液压锤应采用落距为20 一4Ocm 方式施打,便管桩缓慢下沉。

(3)在较厚的粘土,质粘土层中施行管桩,不宜采用在流水打桩施工法,应将每一根桩一次连续到底,应将每一根桩一次性连续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息时间。

(4) 桩数多于30 根的群桩墓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 净管边缘的桩,待台内其他桩打完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5)当需要送桩或复析时,应先检查管桩内是否充满水,若孔内充满水,应抽去部分水后才能施医打。

( 6) 及时、准确做好管桩施工记录。

4) 焊接接桩的要求:

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 的规定执行外,还应注意以下事宜: 管成熟土坡接长时,宜在桩头高出地面0.sm一lm处进行,上、下节桩段应得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Zmm ,对按时,清理干净接通驳面和坡口。当采用二氧化碳得护焊时,施焊宜用二台焊机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少干二层,焊缝应连续饱满。当采用手工电弧焊接时,先对称点焊4一6 点,再由两个焊工对称施焊;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处一层,焊缝应氏饱满连续。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5 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5) 保护桩头,桩打好后应保护好高出地面桩头。截桩头宜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在锤横向巧击或强行扳拉截桩。桩孔应及时可靠地覆盖以确保人身安全。

人工挖孔桩的特点。

(1)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

(2)单桩承载力高,可直接检查桩外形尺寸和持力层情况,受力性能可靠。抗震能力强。

(3)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速度相对较快,节省设备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4)桩身质量有保证。采用人工挖孔,更便于对地质情况进行判定,因而能正确确定终孔人岩深度:同时桩底岩渣用人工清理得更彻底,保证桩底与岩石的有效结合,保证混凝土质量。

挖孔桩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现场管理人员应向施工人员仔细交待挖孔桩处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有充足的应急措施所用的材料、机械。要制定安全措施,并要经常检查和落实。

2.孔下作业不得超过2人,作业时应戴安全帽、安全绳、穿雨衣、雨裤及长筒雨靴,必要时应搭设掩体。孔下作业人员和孔上人员要有联络信号。井口围护应高出地面200mm一300mm,地面孔周围不得摆放铁锤、锄头、石头和铁棒等坠落伤人的物品。每工作1h,井下人员和地面人员进行交换。

3.井下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壁变化情况。如发现塌落或护壁裂纹现象应及时采取支撑措施。

4.地面人员应注意孔下以出的联络信号,反应灵敏快捷。经常检查支架、滑轮、绳索是否牢固。下吊时要挂牢,提上来的土石要倒干净,卸在孔口2m以外。

5.施工中抽水、照明、通风等所配电气设备应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供电线路要用三蕊橡皮线,电线要架空,不得拖拽在地上。并经常检查电线和漏电保护器是否完好。

6.从孔中抽水时排水口应距孔口5m以上,并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7.当天挖孔,当天浇注护壁。人离开施工现场,要把孔口盖好,必要时要设立明显警戒标志。

第8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伴随着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新常态,传统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倒逼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企业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寻求增加效益的新途径。神华准能集团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中央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维持稳定健康发展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课题。神华准能集团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深入分析研究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的思路及办法,深入挖掘成本联控、价值管理、财务转型等内在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管理会计工具的基本内涵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将管理会计内的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营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效应,主要从成本联控、异常管理、价值管理、对标管理、风险防控、财务信息化、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深入阐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创新与应用,七大管理会计工具互相影响、目标统一,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成本联控分析及实践

传统理论是对成本管控要素或预算控制的描述。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准能集团主动强化内部管理,深入剖析成本发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性地提出成本联控理论。成本联控主要是指深入分析各生产作业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寻求系统内最合理的成本管控区间,最大限度创造价值。在成本联控理论的指导下,准能集团提出成本倒推、资金授限、联动管控的经营管理思路,在集团及二级单位探索开展资金月度计划项目,突出生产经营联动分析研究,重点分析露天矿穿爆、采掘、运输、排弃生产作业环节系统成本异动原因,制定成本消耗最佳管控措施,提升企业精益化管控水平。探索成本与绩效考核的联动效应,将成本管控与绩效考核通过数据连动起来,研究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二)异常管理分析及实践

在成本管控的过程中,准能集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成本消耗的异常分析研究,落实责任与考核,制定异常管理的办法与举措,将成本管控的压力及措施切实传递到企业一线车间、段队、班组及员工。以现场月度经营分析会为抓手,深入实施异常管理,联合组织召开企业内部两露天煤矿、两选煤厂、两设备维修中心、两铁路公司之间的专题分析会,协调研究解决交叉经营业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异常管理思路指引下,准能集团积极鼓励并创新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细化企业车间、段、队核算,深入挖掘降本增效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核算型班组,努力构建全要素、全方位、全员成本管控格局。

(三)价值管理分析及实践

企业价值管理是将公司的全局目标、财务分析技术和管理程序整合在一起,推动公司将管理决策集中在价值驱动因素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创造的经营目标。准能集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管理与计划、业务实际、考核等相结合,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及严肃性,确保预算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活动中落实的准确性。全面强化财务与生产的衔接,主动提高经营分析手段,积极拓展财务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推动财务工作全面转型。在此基础上,全力推动建立生产、投资、资金三大计划联动融合机制,将过去先定产量再算效益、先定投资再算效益改为先算好效益再定产量、再定投资,充分调动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做到事前算到、事前算细、事前算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五型企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加大成本管控、内部挖潜、价值创造考核权重,用正导向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引导全员提升管理水平。

(四)对标管理分析及实践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外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生产、技术、经营等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管理提升,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准能集团深入挖掘对标管理内涵,全面提出短板寻求差距、长板树立典型的管理策略,突出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最大效益。以成本联控为重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机电设备功效、劳动用工、储备资金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行业内外经营管理对标,积极提出并实施了露天煤矿横班连挂成本管控、内外单位调剂库存闲置物资、露天矿新投入大型设备以租代买、轻资产运营等系列管理新举措,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同时,深入实施了管理提升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总结企业近年来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企业内部互相学习管理优点的长效机制,在企业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管理氛围。

(五)风险防控分析及实践

风险防控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准能集团作为中央大型综合煤炭能源企业,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全面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以经济本质安全体系为抓手,不断提升防控经济风险的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构建了涵盖企业煤炭、电力、铁路、氧化铝循环经济四大产业板块及财务、产权、招标、采购、工程五个重点业务领域的经济本质安全体系,全面梳理了经济风险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节点,做到了提前防范经济风险。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经济健康档案管理,将企业已发生的经济风险案例汇总,形成企业内部的经济健康病例,并不断更新完善档案内容,全面营造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良好环境。

(六)财务信息化分析及实践

财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开发并利用适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平台,以整合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财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随着ERP系统的稳步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基础大大改善,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准能集团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财务内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财务共享机制,强化生产经营指标的分析;积极探索财务职能由单一的核算报表系统转型为生产经营财务和基础核算财务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财务系统工作效率。在露天煤矿卡车调度生产系统信息化基础上,不断融入经营数据模块,缩小分析单元,提高精益化管控水平。同时,深入分析研究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决策分析系统的开发工作,将企业煤炭生产、洗选、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与企业在每一环节的成本消耗联动起来,建立正确快速的生产经营决策机制。

(七)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分析及实践

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承担着管理决策推动执行等重要责任,需要具备特定的素质与能力。为更好地应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认清经营、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丰富经营财务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经营管理团队应对风险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准能集团持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差异化的方式,加大内外培训力度,加快对经营管理团队的知识更新步伐。积极参加财务、税务知识及新会计准则等行业内外专题培训;着重对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岗位轮换,既提高了经营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又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积极建立企业经营财务大讲堂学习平台,开展了首届经营管理知识大比武活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学习经营财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9篇: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范文

    为健全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和《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与确认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以下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条件并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审核确认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债一级自营商可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市场顺畅运转。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是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

    第二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条件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

    1.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各类银行。

    2.各证券公司、可以从事有价证券经营业务的各信托投资公司。

    3.前列1、2项之外的可以从事国债承销、交易、自营业务的其它金融机构。

    第五条  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金融机构需符合的条件:

    1.具有法定最低限额以上的实收货币资本。

    2.有能力且自愿履行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3.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在前二年中无违法和违章经营的记录,具有良好的信誉。

    4.在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之前,有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一年以上的良好经营业绩。

    第三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享有的权利

    第六条  直接参加每期由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国债承购包销团。

    第七条  享有每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八条  享有在每期国债发行前通过正常程序同财政部商议发行条件的权利。

    第九条  企业发行股票一次超过8000万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取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担任主承销商。

    前款所称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包括各专业银行及其它无权经营股票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条  优先取得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资格。

    第十一条  自动取得同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等业务的资格。

    第十二条  优先取得从事国债投资基金业务资格。

    第四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履行的义务

    第十三条  必须连续参加每期国债发行承购包销团,且每期承销量不得低于该期承销团总承销量的1%。

    第十四条  严格履行每期承购包销合同和分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十五条  承购包销国债后,通过各自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开展国债的分销和零售业务。

    第十六条  维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积极开展国债交易的和自营业务。

    第十七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在开展国债的分销、零售和进行二级市场业务时,要自觉维护国债的声誉,不得利用代保管凭证超售国债券而为本单位筹集资金。

    第十八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国债承销、分销、零售以及二级市场上国债交易业务的报表、资料。

    第十九条  已获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金融机构参加某期国债承销后被取消一级自营商资格的,仍须履行该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二十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办理到期国债券本息兑付业务的义务。

    第五章  申请、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一条  凡具备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资格条件的金融机构均可向财政部提出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报表资料。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确认事宜。凡经审查批准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资格证书》,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公布其名单。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进行一次复审。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因未履行承购包销合同的,按每期承购包销合同规定的处罚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利用国债代保管凭证等手段,超售国债为本单位筹资的,没收其全部超售金额,并处以超售额30?100%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违背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未履行规定义务,情节严重者,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裁定,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或永久性地取消其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及与其相关联的权利,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后,有关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等的一切管理事项,皆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或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