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

第1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控制度;金融会计;风险控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业务经营发展迅猛,同业竞争充满激烈挑战,银行业管理制度相对严格,但为什么银行结算屡屡出现差错事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为什么违规违纪和内部案件时有发生?为什么部分基层银行经营成果不实?为什么银行结算资金屡屡被划转而未能有效堵截?就其原因是:银行会计相关内控制度存在隐患。据报载,某行一名会计联行员,利用负责保管报单及保管印章人员疏忽的机会,偷取报单,偷盖联行专用章,将银行资金转入其开立的假户头上据为己有,在8年间挪用贪污银行资金35笔,金额达341.5万元,其作案手法相当简单,但却暴露出银行在内部管理上的多处漏洞;印押证分管制度执行不严格, 联行往来对帐不及时、业务监督不力。还有,一些金融机构违反金融法规与会计制度,搞帐外经营,对其发生的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不通过合法的会计记账程序记账和登记,也不在会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某市一银行近期发现的一起帐外经营大案,涉及金额6.65亿元,至案发时止,仍有2.5亿元资金未偿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极其巨大,而这些违规经营也往往首先从会计核算切入。以上事实说明,当前金融机构的会计内控现状的确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金融单位,为节约成本而缩减编制,导致职员过度兼岗。该做法使职工超负荷工作,有时会忽视操作质量,影响工作效率或损害到客户利益;另一方面,过度兼岗为个别人员违规、违法操作提供了方便,给银行造成了风险隐患。

2.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约束不力。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要么业务处理完毕后,给银行内部犯罪可乘之机;要么对已经发生的犯罪案件,因没有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导致有的案件虽己发生但长时间发现不了,延误了案件的侦破时间,给国家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3.金融电算化迅速发展,规章制度相对落后。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但由于业务范围的迅速扩展,原有的制度,己不适应新的工作需要,部分新业务在制度上不明晰,使银行内控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总之,金融会计结算是银行安全营运的关键一环,当前金融结算方面案件呈逐年上升,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对结算风险防范高度重视。因此,在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把加强金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作为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切入点。

所谓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银行会计工作中,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会计风险,对金融岗位及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而建立系列的制度、措施、方法和程序,要做好风险防控,使银行内控工作卓有成效开展,具体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健全制度,加强监督,防范会计管理风险

制度和监督是会计内控制度的两个重要环节,如果制度不健全或存在漏洞,监督就会失去依据,监督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监督,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失去监督的制度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范会计管理风险,关键是要用制度控制,靠监督约束。

1.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安全良好运行的基础。其制度的制定,既要适应银行经营运行的需要,如实反映银行资金的形成、占有、使用的经营过程和状况的真实性、效益性,又要遵循《会计法》的基本原则,如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保证其真实、完整,防止授意、指使、强令或擅自伪造、变造、提供虚假而逃避风险行为的发生;既要建立一般会计内控制度,如钱帐印押证分管,日清月结,先借后贷、定期对帐、交叉复核制度等,防止业务技能不高、责任心不强、道德不佳而发生的风险,又要建立会计核算中的层层制约机制。

2.坚持会计内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监督机制,设置会计检查督导和结算专管岗位,强化和规范会计检查监督活动,真正达到岗位制约、监督,保证经办的每笔业务都准确无误。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三线”防范机制。一线岗位要建立起双人、双责、双职或人机相互复核监督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后台监督岗位要强化对前台业务的稽核监督,形成第二道监控防线。审计和会计管理部门对一些会计科目要予以高度重视,主要是往来款项的科目和暂付科目及一些临时性和过渡性的科目,及时对账查询,建立第三道监控防线。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了科学的制度,关键在于抓检查、抓落实,因为会计内控措施本身也需要监督。防范金融会计风险,贵在强化内控机制,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制度执行者的检查力度,对未执行制度而出现差错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发生重大事故或严重经济案件要上查一级,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监管人的责任,做到在责任面前人人自警,在制度面前无“好人”,使监督工作真正起到防范、把关、堵漏的作用。

二、搞好培训,提高素质,防范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任何风险的形成,都与人员有关,不是人的主动所为,就是人为疏忽造成。所以这项控制是会计内控的基础,只有对人员素质施以了严格的控制,对会计人员信任的基础才更扎实,信任的理由才更充分。

l.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岗敬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金融机构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金融法规,而且关系到银行的形象、威信乃至兴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特别注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会计职业的价值、岗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真正做到热爱会计工作,献身会计事业。会计人员是金融法规的执行者,只有自身模范守法、严于律己,才能维护金融法规的权威性。

2.加强对会计人员防诈骗形势的教育,增强其防诈骗意识。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水平看,金融诈骗犯罪的社会形势十分严峻,智能型诈骗犯罪尤其突出。一些诈骗分子利用高科计手段,甚至和银行的个别职员内外勾结作案,增加了临柜人员识假、防诈骗难度,防诈骗工作己成为金融系统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行应加强对会计人员防诈骗形势教育,通过剖析案件、学习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等,把防诈骗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3.开展上岗培训和岗位练兵。要根据业务发展和会计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强化会计人员的金融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落实责任,强化控制,防范会计操作环节风险

操作环节风险产生于内部会计人员的欺诈和越权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行为色彩,因此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将岗位责任制的原则运用到各项业务中去,岗位责任制的原则,要充分体现内部牵制,防止业务处理“一手清”、操作越权、工作失职、违法违纪行为等,给银行造成资金损失。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些重要岗位及关键环节,必须设立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

    1.内控机制的完善与金融电子化改革同步。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时期,双人临柜、换人复核、钱账分管、双线核对、账务核对等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要点。进入电子化时期,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内部控制的方式也由单纯的手工控制转为手工与计算机相结合。传统的控制制度,有的必须保留,如印章分管、账务核对;有的必须改革,如双人临柜、双线核算等。

   2.金融电子化内控机制的重点强化。第一要结合金融电子化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岗位分工和牵制机制,如系统日间操作人员与日终操作人员分离、授权管理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分离、系统维护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分离、事后监督人员与业务录入人员分离等。第二要加强对输入环节的控制,使用计算机后,凭证到报表的全过程主要由系统自动完成,手工登账、核对的环节己不存在,因此,更要注意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重点是建立对重要事项、重大金额的输入实现换人复核、分级授权的制度。第三要加强对重要业务的控制,如对于贷款发放、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资金调拨、外汇买卖等业务,必须做到业务和会计分离,以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对于帐务调整、错账冲正等非常会计处理,必须专人负责、强制授权。

四、科技支持,构建屏障,防范金融技术手段风险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对犯罪分子有巨大的诱惑力,因此,银行资金成为不法分子猎取的重要目标,其手段也向多样化、高科技和智能化发展,使银行会计结算业务的风险加大。面对以高科技手段对银行造成的风险,我们的防范也必须以技术防范为手段,杜绝风险的发生。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鉴别能力

当前商业银行的票证诈骗犯罪活动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尽快在防范金融票证诈骗工作中进行防伪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增强票据、银行卡等科技含量,可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适当的鉴别仪器。二是杜绝客户凭证预留简单密码,采用ic卡办理结算等安全措施,防止冒用身份诈骗风险。三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各种防伪鉴别知识的业务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鉴别能力,提高防范水平。

2.构建新技术使用中的安全屏障

第2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近年来,国内资源的严峻形式给地矿行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也给地矿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矿行业要想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要处理好行业文化建设,考核指标建设和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地矿行业文化建设应该与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合理规划地矿文化发展方向,健全完善与新时期地矿工作体制机制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矿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凝聚力与工作积极性,让地质工作者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公平竞争,报酬和劳动成正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构造多渠道人才晋升通道,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一、加强地矿行业文化制度建设

加强地矿行业文化建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逐步提炼出最适合单位自身发展的精神,并在实践中丰富与完善,确保地矿文化能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二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把地勘单位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不断完善经营责任制等内部管理方式方法,营造制度软环境,对地勘单位职工产生非强制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在全单位最大范围地宣传教育规章制度,引导职工群众对制度规范的认同、理解及接受。三要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单位法人要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正面的社会形象,不出现违法违规等影响单位社会公信力的行为,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广大职工群众要塑造地矿职工新形象、新风貌。四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地矿品牌建设,抓好地质项目的质量,完善地矿文化的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二、完善考核指标,不断增强绩效考核激励性

完善地矿行业考核指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部门绩效计划书和职工绩效考核评分卡,淘汰、修改难以考核、形同虚设的指标,尽量设立与工作职责密切相关、可以衡量、易于考评的指标,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有机结合的指标体系,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同时,对照各部门及每位职工岗位职责的实际情况将绩效目标层层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科学制定职工绩效合约,力争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让每位职工对自己的绩效指标既感到压力,又感到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从而使职工绩效合约更具导向性与激励性。二是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应用。在绩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对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的职工实行分类动态管理,作为其岗位调整、职级升降、任免的主要业绩依据,以有效地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使绩效考核结果落到实处,促进绩效考核良性发展。同时在建立科学的岗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目前的岗位细分层级,采取积分制小步快跑,积满一定分数,绩效层级可以上浮一小级,让每一位员工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价值定位。

三、完善职业发展激励体系,为职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一是构造多渠道人才晋升通道。打通技术和业务晋升通道,使管理岗位上的职工既可以按照管理类职业方向发展,也可以走技术业务专家的通道,有效地解决管理通道过于拥挤的状况,为技术人员提供新的发展通道,使各类人才充分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工作成就感和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荣誉感,激发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以提高职工职业化素质行为为目标,将培训本身作为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实施流程,实施差异化、针对性培训政策,逐步推行职业化培训,并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同时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第3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一、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现状

自2006年以来,人行州市中支积极探索和实践县支行监督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二级监督检查层级”,采用“集中监督模式”实施监督。即:第一层级县支行紧紧围绕“钱、权、人”等重要环节,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定期对本行业务开展岗位风险监督检查、“一岗双责”履职情况、制度落实、权力行使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第二层级是中支对县支行的集中监督检查。每年或半年由中支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对县支行进行集中监督现场检查,内容涵盖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履职情况、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规章制度执行、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情况等方面。2017年以来,人行州市中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要求,强化中心支行对县支行监督管理,建立了县支行巡察工作为主要形式的监督模式,重点检查县支行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遵规守纪、以及贯彻落实金融方针政策和上级行决策部署情况,强化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随着监督机制的创新完善和工作机制的构建,更好实现监督资源整合、监督合力发挥和监督效能提高,切实防范了各类风险和案件发生。

二、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对县支行的监督模式需要整合

2006年,按照上级行《关于加强县(市)支行监督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地州中支对所辖县支行监督工作机制均采用集中监督模式,通过建立“二级监督检查层级”对县支行实施监督。2017年,按照上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需建立以派驻制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县支行监督体制,如何把对县支行巡察为主的监督模式与原来的集中监督模式有效整合起来,改进监督方式,强化对县支行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监督机制建设的工作制度急需建立

加强和改进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涉及的亮点工作较多,如探索改进监督方式开展对县支行巡察和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整合监督资源探索开展监察室副主任与内审科副科长相互兼职试点等项工作,目前,虽然少部份市地州中支已自行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推进辖区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尚缺欠统一规范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操作程序,急需建立监督机制建设的工作制度。

(三)派驻制试点的干部管理工作需要加强

目前,实施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工作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其纪检组长是否兼任支行副行长尚不明确,需明确县支行派驻制纪检组长职权职责;二是科级干部职数制约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按要求县支行派驻纪检组长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在中支,明显要使用中支机关科级干部职数,但自2015年初市地州中支内设机构改革后,中支机关科级干部职数已基本用足,缺职较少,如果不相应配置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的科级干部职数,将会影响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工作的推进。

(四)监督人员素质要求和履职存在差距

新形势下,推进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这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监督干部交流轮岗位不足,监督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作用还有待发挥;县支行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过多、主业不突出。自2016年起,县支行监察室不再单设,调整为与办公室合署办公,人员由专职纪检干部变为兼职纪检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在做好纪检监察日常工作的同时,兼岗、顶岗较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很容易造成纪检监察干部“主业不主”,监督效能受到影响。

三、相关建议

(一)整合监督模式,提升监督效能

以强化中心支行对县支行监督管理为重点,着力构建科学有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对县支行巡察工作为主要形式的监督模式,进一步完善统一管理、述职、考评等工作机制,并把对县支行巡察与对县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现场检查考核及运用行政监察电子平台的非现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改进监督模式,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统筹性,整合监督资源,强化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和系统业务管理,严格落实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监督信息共享,发挥监督工作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二)建立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操作程序

建议上级行尽快统一制定辖区《县支行巡察工作试行办法》、《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工作的管理暂行办法》、《市地州中支监察室副主任与内审科副科长相互兼职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保障监督工作有统一规范的制度可依,科学严谨的操作程序可循,积极稳妥推进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

(三)加强派驻制试点的干部管理工作

建议上级行对加强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充分考虑县支行纪检组长试点干部管理的要求,对市地州中支配置相应的科级干部职数,同时,明确派驻试点纪检组长的职权职责,独立履行对县支行监督职责,保证县支行纪检组长派驻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4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关键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设计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科学防范腐败的有效手段。国投新集一矿党委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上,始终坚持人性化教育到制度化管理,以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为核心,以廉洁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为抓手,以完善制度和措施为重点,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而对防控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起着重要意义。现结合国投新集一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开展情况,浅谈对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的个人思考。

1.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是对权力行使的有效控制和监督,是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保证。积极推进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是应对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选择,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从近年来本矿一些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来看,违规违纪案件主要体现在“管人、管钱、管物”岗位上的人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1.1思想政治及道德教育缺失

一些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平时由于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私欲膨胀、思想懈怠,致使“精神食粮”缺失,导致在思想上存在着愚昧,职业道德、品行、素质、能力的低下和思想道德缺失,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使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造成权利失控、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

1.2制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

由于制度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关键岗位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导致一些权力和利益岗位运行过程中自以为是,随意性大。通过对代工资、违规提拔等案件发现,由于基层关键岗位经管员属区队管理,出现部分区队长与经管员相互勾结,导致代工资、出假勤、“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现象频发,为此,矿纪委提出经管员管理制度改革,纳入经营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简化利益关系,并得到有效落实。

2.强化“五不为”机制建设,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有效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是前提,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设计应坚持内控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坚持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勇于探索,对症下药。如何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纪律建设,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保障权利的行使安全、项目建设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干部成长安全,纪检监察部门需要扩大监督渠道和网络、深化教育,强化体制建设。在推动领导干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国投新集一矿创新构建“五不为”防控机制,自觉增强作风纪律建设,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制度规定办事。

2.1拓展廉政教育内涵,不断完善“不想为”的自律机制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是基础,监督是保障。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作风纪律和企业文化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切实防止领导干部“精神缺钙”的有效途径,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保证。在党员干部中加强“十”精神的学习,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从思想上提升自律性、自检性,纠正党员干部职工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模糊认识,形成按规律自律、按程序决策、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营造守纪执纪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2.2强化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开展,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目标,形成层层监督、层层把关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廉洁意识、效益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各负其责,各行其事”的责任划分,切实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加强效能监察,不断完善“不易为”的监督机制

国投新集一矿纪委根据公司“管理创新年”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切实做好监督和服务。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管理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效能监督监察的同时,以公开为手段,强化阳光队务,把深化队务公开作为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之举,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不断创新监督机制。

2.4加强自保互保联保制度的建立,不断增强“不好为”的约束机制

自保是基础,互保是补充,联保是承诺。国投新集一矿纪检监察部门,在深入开展政治思想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基层单位管理干部自保互保联保制度,由矿各分管领导根据本单位廉政风险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和性质,制定自保互保联保责任制,至上而下签订;在单位内部,同级别、同岗位相互签订。以及签订家庭联保责任制、承诺书,用“亲情”规范作风建设,用“亲情”强化自律建设,用“亲情”增强责任意识,用“亲情”增添廉政氛围,逐步形成无缝对接,层层监督,层层把关,促进互监互助互保力度。

2.5加大查处案件力度,充分发挥“不敢为”的惩处作用

案件的查处有利于震慑一方,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对程序的改进和制度的规范。近年来国投新集一矿在对设备采购与验收、废旧物资处理、工资分配、私设“小金库”、罚没款、基层职工队伍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事中监管与案件查处力度,并建立查办案件工作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从源头找出案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

3.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的建议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机制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通过近年我们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个人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

3.1深化岗位责任制落实,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加强风险点的监督监察,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手册》中的岗位风险监管机制建设,形成干部与干部之间自保联保互保制度,同时加强纪检监察网员、民管员等制度管理,强化监督监察作用,增强经管员责任意识,推动阳光队伍,从源头防治经济案件的发生。

3.2强化效能监察工作开展

效能监察工作,是促进经营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责,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效能的重要工作。一矿根据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具体安排意见,针对“三重一大”、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工程建设与验收、物资招投标、设备验收、废旧物资处理、工资分配等事项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方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效保证政令畅通。

3.3推行阳光政务制度,源头预防腐败

在日常的队务管理上,严格按照“三公开”制度落实,工资、工分、考勤等及时上墙张贴公示,主动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并要求单位党政负责人、纪检网员、民管员签字核准。同时为了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矿党委建立健全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

第5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力营造良好氛围

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我办以领导和各干部岗位为重点,积极营造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力争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我办先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我县有关廉能建设工作的文件和规定,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强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上来,预防和控制党员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工作失误,以制度保持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形象的发生。通过学习,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了解并掌握查找风险点的原则和方法,充分认识排查岗位廉能风险点的重要意义。

(二)组织领导到位

我办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廉能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办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日常工作。

(三)宣传教育到位

召开了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动员会,通过讲案例摆事实,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到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来,主动查找风险点。

二、周密部署,积极排查,准确查找岗位风险点

(一)科学制定方案

在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开展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我办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积极排查查找

结合我办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岗位职责、采取岗位人员自已找、其它人员帮助提、所在股室集体议、群众评、领导点等方法,深入查找思想意识、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廉能风险。并汇总后报领导小组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填写《岗位工作职责表》,广泛收集岗位人员、其他同事、分管领导和服务对象提出的岗位风险点见解,认真进行分析总结,扎实有效归纳提炼,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共收集整理了多个风险点提交审核,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管理制度,为后期风险点的防控提供重要保障。

三、制订措施,强化监控,防范岗位廉能风险

(一)制订防控措施。在确定重要岗位和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按照办工作岗位廉能建设总体要求,通过明确岗位职能职责,进行风险的辨别和评估,提出风险的预防措施,构建本单位各项廉能防控机制,分类制订防范措施和内控制度,切实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

第6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1、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要切实担当起“两个责任”,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创新党政主要领导向县委述廉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同级党委及成员的监督;探索实行镇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向县委述廉制度和县纪委常委对述廉单位分片联系制度,全过程、全方位对述廉对象进行监督;扩大重点监督述廉对象民意征询范围,规范考评程序和细化测评内容;提出针对性强的询问和质询问题,并综合运用述廉测评结果。

3、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追究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追究落实,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实行“背书制”和督查、抽查、调查、审查机制及“一案双查”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镇和县直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4、强化派驻机构的监督职能。县直纪委(纪检组)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驻在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支持派驻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各种保障。

二、深入落实“八项规定”

1、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服务群众以及会议、公务接待、财务预算等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形成改进作风长效机制。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工作调动、乔迁等名义,收受下属单位和个人,以及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行为。

2、强化执纪检查力度。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抓早抓小抓苗头,实施循环式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纪检监察干部要以不怕得罪人的动真碰硬精神,铁面执纪、铁面问责,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抓作风建设不力的严格责任追究,并及时通报曝光。

3、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搭建党风政风监督新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实时通报、考核问责等解决群众诉求新机制。继续抓好党政干部违规建房、多占住房问题专项清理,巩固党员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和为民服务窗口经营收费专项清理成果。整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抓党风带民风促社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三、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1、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探索纪检、检察、审计等反腐机构力量和工作成果共享制度,加强与公、检、法、审计等机关的协作配合,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县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镇纪委和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群众举报受理工作,规范管理和处置反映干部的问题线索。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和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3、改进办案方式。严格遵守审查程序和保密纪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办案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办案安全事故必须严肃追责。加强教育、提醒、警示和经常性督促检查,确保办案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

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

1、持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并分年度做好任务分解。

2、持续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和特权现象。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用好监察建议、审计报告整改等措施,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开展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7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体员工廉洁从业的氛围

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开展了系列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建立了防腐倡廉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坚持抓好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坚持把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日常工作来抓。二是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以学习新、《实施纲要》、十七大报告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党纪国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召开廉政建设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创新廉政文化载体,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全所崇尚廉洁的氛围。

经过全面分析、基层所站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上还存在缺位现象。2、廉政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监督制约的力度还不够。3、纪检监察人手少。4、党内监督和民主评议的空间氛围不浓。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和评价机制方面的工作势在必行。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为工作规范和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工作规范的推进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作为保障,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年以来,我们长期抓,反复抓,突出重点抓,以点带面推进工作规范。

1、强化责任追究,推行廉政问责。首先,细化了责任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其次,健全科学机制、落实监督考核。进一步规范监督考核程序和考核内容,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区分责任,实事求是,强化责任追究,把促进责任落实作为严格实行问责制的核心。

2、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重要决策防独。不断完善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监督建设。一是从有利于各部门与纪检监察工作沟通协调方面着手,加大了对各部门负责人员党风廉政及纪检监察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清晰工作流程。二是结合实际工作点,不断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办公,如实行网络飞信、电子信箱传递信息,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公开干部选拔任用、职工收入及奖惩、财务收支情况、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品采购等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理顺本部门须公开的内容,逐一列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3、建立“三有”“三规范”,保证物品采购防贪,资产处置防乱。“三有”就是:有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指派专人对公开的数据进行系统的采集、归纳、校对、填报,建立工作业绩收集系统;有效果反馈,听取群众意见,对照意见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三规范”就是:抓管理规范,根据“一规范三公开”实施办法的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确保了政令畅通、工作落实;抓工作程序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将工作流程固定和推广,进一步规范具体行为;考核标准规范。将公开内容的及时性、真实性作为各部门、部门负责人的党风廉政考评内容之一,使它成为部门、个人年终和日常考察的考评标准。

4、把关“三严”,绿色通道防贿。一是严格绿通车辆减免程序,规范设立绿通车道,配备验货设备,认真填写登记表、报验单,防止绿通车辆减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廉洁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审核记录,由所纪检监察员按要求对绿通车辆通行费减免进行审核,并做好详细的审核记录;三是严格抽验,纪检监察人员每月抽查、审带车辆不少于当月绿通车辆的10%。

三、发挥作用,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监督建设

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作为所站管理水平提升及提高工作效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

首先,把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建设作为一个契机,严格抓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操作规范的执行,倡导个人的自律性,强化制度的强制性,以政务公开为途径,以纪律严明为保障,对日常管理工作以有力推动和必要补充,提升所站的管理水平。

其次,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是对所站部分工作流程的再造,对存在的一些不良工作习惯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长抓不懈,使原有的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再次,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评价机制,以责任到人为核心,以考核评价为抓手,使所站各个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具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工作贯穿于各工作之中,实现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

四、多策并举,纵横到边,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

纪检监察部门以实现岗位风险最小化、廉政效能最大化、发展环境最优化为目标,从五个方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预防腐败。

1、理清岗位权责。对全所风险岗位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逐项审核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服务承诺和工作纪律,编制了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

2、排查岗位风险。围绕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按照单位、部门、岗位三个层次,认真查找风险岗位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编制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3、规范业务流程。在清理岗位权限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根据业务事项,按照廉洁、效能和方便员工的原则,制定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条件、承办岗位、运作程序、办理时限、监督制约以及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确保程序规范、简明清晰、方便办事、效率提高,编制了风险岗位业务流程。

4、公开权力运行。对岗位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加强同一业务不同岗位、同一流程不同环节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确定权力运行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内容和工作方式,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权限。编制了风险岗位职权目录,并全面公开,接受监督。

5、强化效能监察。巩固和提升创业服务成果,进一步加大风险岗位效能建设力度,强化对执行政策、服务态度、工作效能的督察,健全效能监察投诉渠道,加大查办力度,着力提升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编制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阶段检查评分标准。

五、定位评价,把握重点,建立健全廉政建设评价机制

基层所(站)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五点定位评价机制,即:上级党政双评机制;群众测评警示机制;审计结论清查机制;举报核查机制;纪检监察考核机制。

1、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解决考评什么的问题。根据目标,科学地确定考核的内容和量化指标,形成一个对不同所站、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领导干部的客观评价,突出重点,难点指标和正职指标。

2、合理确定评价主体,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基层所(站)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五点定位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到公众参与、群众满意度测评、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认定等综合评价,扩大了民主评议范围,增强了透明度,人人有监督权,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8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必须符合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必须合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体现环境保护自身特点与规律,必须遵循法治化建设的要求。由于国情和省情的差异性决定了环境保护道路的多样性,为此,××省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要从国情、省情出发,要遵循生态演变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把发挥政府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起来,把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中把握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

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分类与框架构建

(一)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分类

从制度的属性来分,环境保护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制度组成。从制度的实施手段来分,环境保护制度分为强制性手段、选择性手段和教育手段3种。从制度的责任主体来看,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针对政府环境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环境治理主体的环境治理制度和针对公众环境监督主体的环境监督制度3类。

(二)环境管理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一是创立流域环境管理机构,增强环境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二是强化综合决策和协调体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三是延伸环保机构“触角”,完善基层环境管理体制。四是完善环境管理机关的内部行政体制。

2.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供给机制

一是要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要加快环境标准制订。三是要创新有效的环境政策。四是要不断完善××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体系。

3.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有效履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强化外部监管,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建设,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三)环境治理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强制性制度建设

企业(排污者)大都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获取高额利润的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要通过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监督企业(排污者)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防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并转嫁给社会或其他治理主体。从预防性强制制度来看,预防性制度管理理念要从浓度控制和末端控制向总量控制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制止性强制制度来看,主要包括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强制淘汰制度、重点监管区制度等。

2.激励性制度建设

要按照“排污要成本,治污有效益”的原则,制订一套以环境经济政策为主、非正式约束制度为辅的激励机制。就目前而言,一是要通过设立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建立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对企业实行环保信用管理;三是要结合污染减排的形势,研究提出排污交易的制度,研究和建立绿色金融、环境责任保险、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促进资本市场的绿色化进程,保障环境治理主体的“治污收益”;四是要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真正体现排污收费的经济杠杆作用等。非

正式约束制度是企业(排污者)自我规范环境行为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在完善非正式约束制度方面,还应注重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标准,逐步建立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强化媒体监督功能,促进和激励企业确立社会责任的意识。

3.惩罚性制度建设

惩罚性制度应包括宏观的环境政策调控和微观的具体环境侵权行为的惩罚。要从宏观角度形成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微观角度打击违法企业(排污者)故意对他人或公共环境利益造成损害的环境侵权行为,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有效防止企业环境成本外部化。

(四)环境监督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公开性制度建设

环境信息公开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将信息公开的途径、形式和程序做出详细规定,使社会公众参与既名正言顺又有章可循。

2.参与性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拓宽环境保护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环保部门依法决定相结合的环境行政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的内部决策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

3.监督性制度建设

要加强社会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监督性制度建设,对环境管理主体的不作为或作为显失公正的行为,对环境治理主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危及环境安全等行为进行社会公众监督。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改善环境为荣,破坏和污染环境为耻”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四个重点

(一)加强和改进环保规划工作

要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统筹发展规划;二是实施空间区划;三是推进专项规划;四是制订区域规划。

(二)加强地方环境标准建设与管理

要根据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制修订权限,从××省的环境特征、产业特点和环保工作需要出发,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及重点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主要包括:积极编制××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规划。提出××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计划,建立项目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确定2009~2012年××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目录。加强地方环境标准建设。一是环境质量标准建设;二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三是其他环境保护标准建设。

(三)完善和创新环保政策

1.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政策

一是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二是科学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三是严格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四是完善污染减排制度;五是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六是强化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七是继续推进重点监管区制度;八是积极推进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2.改革和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一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排污总量指标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三是规范和完善排污收费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环境财税政策;五是探索完善绿色系列政策。

3.推进和落实环境技术政策

制定和完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筛选适合××省的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技术,一批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鼓励或限制发展的环境技术、装备目录。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健全鼓励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引导机制。推广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加强引导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四)完善和强化环保法规体系

在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通过立足××省省情与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相结合,通过制定新法和修订现有法规规章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省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一是要重视环境法制基础和空白领域环保立法研究;二是多方法分层次推进人大环保立法工作;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规章的制订。

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的六大执行体系

(一)组织保障体系

要形成环境管理既统一监管又分工协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分解,落实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充实环保工作力量;要进一步明确局内各部门的制度建设任务,做到各负其责。

(二)监测预警体系

近期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急预警体系、环境监测监控平台等,做到数据准确、传输及时、方法科学;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使环境管理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工作新格局,确保环境安全。

(三)技术支持体系

必须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环境战略研究、环境政策和立法研究、环境应用科技和环境标准研究等方面,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加快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新研究团队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以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智囊团,为××省环境规划、标准、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四)设施支撑体系

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规划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等集中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标准化进程。

(五)执法监管体系

应重点针对××省环境执法面临的问题,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健全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维护环境保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境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

第9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范文

(一)加强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抓好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区审计局开展对2011年水利投入政策落实到位的审计调查,检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等情况,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监察局水务局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和我局组织的专项监督检查、项目稽查有机结合,统筹部署,形成“五位一体”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二)加大重点项目专项检查的力度。积极开展灌区续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检查,尤其是2008年到2011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需要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情况于7月25日前报局专治办。

(三)继续加强突出问题滚动排查。对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要全程监控、滚动排查,把排查整改贯穿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发挥应有效益。要及时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加强工程规划管理,严把项目决策管理,避免出现“形象”工程。重点查找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保障建设行为依法、规范,保障建设资金安全、高效。(责任单位:局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单位)

二、着力加强重点环节的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周期和审查审批效率,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成果达到技术标准要求深度,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规范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加强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论证,加强对项目规划依据、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前置条件审核,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按规定由原审批单位进行审批。建立前期工作通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考核,促进前期工作成果质量的提高,确保前期工作时间进度要求。对前期工作不完善、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省级以上项目以及申请中央和省补助资金的地方项目,进行完善整改。

(五)进一步规范建设实施管理。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别的不同,规范项目法人组建模式,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统一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集中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开工报告制度,禁止无证开工。加强项目法人监督管理,完善项目法人考核制度。加强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水利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资格管理工作,完善市场动态监管和清退机制。规范水利建设监理市场秩序,强化监理行为监管。强化对合同履约情况的备案管理,重点工程的项目经理或总监更换必须报省水利厅和市水务局核备。严格验收条件和程序,及时组织验收,保证投资效益尽早发挥。

(六)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强化招标投标全过程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清退机制,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肢解工程、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严格执行水利工程招标事项核准制,严格履行邀请招标、自行招标和不招标项目的报告批准程序,强化招标事项核准后的跟踪监督;在小型民生水利工程项目中推行“打捆”招标等有效措施,提高招投标效率;按照《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和《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时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公告;创新招标投标监管方式,利用制度加科技的手段来解决招标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

(七)进一步规范建设资金安排使用。提高投资计划安排合理性,实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通报制度,督促地方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按计划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督促项目法人或财政核算中心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项目进行管理和专帐核算,及时结算、支付工程价款,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决算等财务信息,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加强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和资产移交工作;加强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会同审计部门做好水利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八)进一步规范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强化项目法人责任,严格项目法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强化施工单位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监理单位责任,严格质量与安全控制;积极推行工程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强制性检测,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强化政府监管部门责任,开展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健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监督工作机制,推行委托第三方平行检测制度,提高监督水平;加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人员培训,提高施工、监理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加大施工现场“三违”行为处罚力度;积极推行工程实体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强制性检测。严肃查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

三、着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九)加快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结合水利实际,查找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规章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大关键环节法规制度建设。在省水利厅起草相关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基础性法规过程中,结合我区水利实际做好协调和配合。

(十)抓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宣传贯彻。认真贯彻落实《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管理实施细则》等现行招标投标规章、规范性文件。

(十一)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和惩处措施。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成果推广,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权力运行实施全过程监督制约,依照遵循工作原则、分析关键环节、查找廉政风险、区别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确定责任主体的原则,深入查找岗位责任、业务流程、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定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和监督措施,全面构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深化施工合同、资金安全合同、廉政合同同时签订的“三合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