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定义
资产管理是投资者收集并进行市场管理的过程,涵盖资本市场的各项事务,实际分析中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资产管理者对托管者财产的管理。此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风险小、门槛低。
(二)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进而促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范围较广,而且形式多样,增加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难度,要求实际管理中必须合理分化资产类型及性质,进而制定合理的计划。除此之外,有效的资产管理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的制定一定的措施,满足市场发展变化,促进其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分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管理时,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操作,实际操作中仅在资产相关账目上记录,并不能实现资金监管。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来看,目前还不能及时对资产相关手续及账目进行登记,个别事业单位甚至不由财政部门审批资产。在上述情况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财务列入到个人财产中,如果未能及时登记财产应用情况,还会出现资产流失,对事业单位资金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二)资产管理较混乱
通常事业单位资产主要经由国家财政部门得到,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但是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资产与实际不相符等问题。个别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未能详细了解账面资产储存情况,出现了正面不符及资产管理不明确等问题。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较重要的内容,但是实际管理中经常出现会计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具体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较少,并且未明确资产购入、处理等方面职责,操作手续不完善,所以管理针对性不强,影响了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不能与其他部门加强协调,导致失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未落实到位,要求必须从管理制度方面完善,提高资产管理针对性。
(四)财政资源配置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还不能给资产配置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在此种情况下,导致事业单位进行资产配置时,不能深入的了解资产需求情况,出现了严重的不相符问题,而且会盲目管理或配置高价格或高质量的资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进行资产配置时,未能详细考虑资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未对现有资产资源实际价格进行估算,盲目追求新资源配置,进而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除此之外,受部门差异影响,资产配置的需求也有所变化,但是目前依然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导致资产难以得到合理配置。
三、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监督力度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提高监督力度。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可将信息化监督管理方式应用到事业单位发展中,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监管,妥善配置事业单子资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组织各部门共同探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减少监督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资产管理监督效率。
(二)提高资产管理认知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认知,要求从事业单位人员思想认知上控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引导事业单位人员从宏观角度认识资产管理与企业及国家的联系,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其次,要求事业单位人员正确认识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与状态,并采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
(三)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事业的单位的长期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必须从制度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首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其列入到企业资产管理中,明确制度各项内容,并从职责、部门、处理方式等方面操作;其次,完善责任管理制度,将责任分配到人,并划分清楚领导与会计等权利,减少不安全问题的发生;最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环节化处理,主要从购入、使用、维护及报废等方面分析,适当增加管理程序,实现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具体化。
(四)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解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开展资源配置时,对资源实际价值进行考虑,避免出现资源配置与需求不相符等问题。同时,开展资产配置前,还要认知评估企业现有资产,不能淘汰或更换价值较大的资源,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维持事业大稳定持续发展,必须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完善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管理认知,并优化资源配置,相信在未来发展中事业单位将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薛庆生 张羽 张黎 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亚平;宋剑;马盈慧.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5,(11).
[2]张海燕.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6,(05).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本文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社会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及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各行业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及制度完善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能够为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事I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剖析
资产管理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1]。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尚未针对其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制度。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配置资产时,缺乏对购置需求的细分与了解,导致资产购置多存在重复或是不当的现象。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设备的购置,通常适用于短期的一次性任务,缺乏对资产管理设备的合理利用。此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资产管理设备缺乏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及时利用和调配率较低。单位未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及时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探讨
根据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上述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虽然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对固定资产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创新改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模式。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尚未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制定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符合的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折旧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等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制定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在其发展中,尚未重视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对资产购置和配置等相关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案,与现实资产管理不相匹配。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
根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展的了解,明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时,应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2]。根据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现实需求,并由部门经理将部门内部预算方案提交到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结合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方案,形成预算编制方案。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的管理。在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将预算方案提交到财政部门时,应由两个部门共同实现对预算方案的审核,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将通过预算审核的方案发送到各个部门。
(二)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构建能力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能力。通常情况下,对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完善。一方面,在处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对其资产的清查[3]。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在明确财务部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簿,对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登记等。同时,也要通过部门对资产的实际检查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加以明确,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各部门资产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果的盘点。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处置情况,为单位各部门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
(三)加强对日常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加强对日常管理者制度的构建也是尤为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员的设置。通过采用资产管理专员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提升资产账目的清晰性,并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手续管理,对各种资产流出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分类,避免单位固定资产的自制和调入。此外,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管理时,应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了解,在符合单位发展的前提下,批准办理外接手续。同时,发现设备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应上报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固定资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引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在研究中,致力于从不同方面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的研究。主要从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0):155.
关键词:新规则;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引言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为各个事业单位完成事业计划任务和行政管理提供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诸多事业单位的相关资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现金轻实物”的片面思想,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管理手段不科学等方面,因此,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在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都有所体现。
一、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步
(一)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保证了国有资产记录的完整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通过特殊途径获得资产入账价值口径不一的实际问题,其要求在无法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采取名义价值入账,并在相关的报表中对这一资产情况进行披露,对减少事业单位资产通过不记账的方法所引起的资产流失问题做了指示;关于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新制度下的资产核算将采取累计折旧和摊销的方法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并避免将其计入支出,以便真实反映资产消耗情况、避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口径。
(二)加强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管理力度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对基建项目单独建账和核算的同时,还需要将跟基建相关的其他会计数据一并列入到该事业单位的总账当中[1]。事实证明,对基建账目实行并账处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在反映单位的实际资产方面能够做到更加全面、详细。
(三)细化财政和非财政补助的核算,规范了资金用途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政和非财政补助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核算的详细流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针对旧版会计制度当中补质的不明确以及资金流向的不详细等缺点做了适量的补充,严格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结余情况的核算,这对进一步规范和公开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等财政信息,促进事业财务透明化进程十分有利。
二、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内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共分为以下四大类,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求政府开展采购行为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实施;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强调了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工作重要性;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需严格按照报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评估机构再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出租资金的科学评估行为,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出租价格的审批手续;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财务、技术、资产使用和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具固定资产报废证明,再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可直接由评估机构对报废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评估,最后得出合理的解决办法[2]。
(二)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环节之所以会衍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层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全面的认知力是关键因素,他们在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上的薄弱直接削减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3]。为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力度,提升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应充分激发他们的模范带头理念,为有效规避重复购置和无计划购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做到根本性的杜绝,以实现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加大资产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组织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转让、报废等各项工作。同时,对负责各项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绩效考核,以保证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健全资产清查制度
资产清查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资产清查制度为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若要科学落实资产清查工作,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定期清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应定期执行,这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准确、高效的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运行状况、重点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重点清查,会计核算资料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需有目的性的将使用固定资产较多的部门作为重点清查对象;离任核查,当有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离任时,事业单位应组织专职人员对其部门进行必要的资产核查,以规避资产流失、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强资产管理信息的动态监督
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已趋于成熟,且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国家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查询等工作要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配套的资产管理岗位,并派遣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构建、处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动态监督,保障账目记录与实几情况相符[4]。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金使用效率等方法对于新规则下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严格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性,落实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才是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优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桂芸.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3-154.
[2]王陆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51-153.
[3]郭怡静新规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158-15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改进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深刻的中国特色性质,在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行政单位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发展,财政支出的迅猛增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国家政权机关履行职能、服务公众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纵观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现状,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适应财政和财务管理需要,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过度的关注了外部市场,而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加强行政单位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管理上,而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资产管理对于单位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效益。很多行政单位仅仅是在应付上级检查采取临时措施实施资产管理,这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以及错误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积极作用的发挥。但是,很多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便缺乏了对于风险机制的设立与风险防范的执行。加强行政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和责任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资产管理不善,就可能在单位大步向前的发展中出现难以应付的问题,从而给行政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虽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不够,或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理念,所建立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些单位未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资产责任审核制度。另外,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对于资产的核算并没有有效地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在资产使用、移交、报废的过程中手续混乱,资产的管控不到位。在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下,组织架构必然不够健全,所谓的资产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对于执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基本的规章制度,执行与不执行结果一样,执行好与坏结果也一样。这些都使得资产失控越来越严重,存在着出现风险与损失的潜在危险。
(三)资产管理监督不全面
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激励和监督是两个不可分离的工具,只有激励没有监督是行不通的,监督是任务执行的基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很多人“非转经”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严格的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了谋取私利,违法规定擅自买卖和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不全面,并没有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的事前制止或事后惩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的出售、转让、毁损、报废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应先向有关部门申报,接着申请国资部门审批,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在现实的过程中,显然不按规定操作的人大有人在,监督的不全面又使得他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后一道监督防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避免监督机制的弱化,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单位的内部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由单位内部开始先强化单位内部管理,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支撑,因此,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和批准手续。要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分类制定其配置和批准标准,根据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进行合理的审批其资产购置情况,避免出现闲置资产的情况,以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其次,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对单位的资产设立一套完整的总账、明细账和卡片账相结合的体系,同时要不定期的对资产进行盘点,避免实物资产的损失和无序管理。最后,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工作,避免单位隐瞒转移资产和开设小金库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失。例如,寿光市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了资产的内部日常管理,有效的对资产进行了合理配置,提高了资产的运行效率。
(二)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就应该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资产配置更加公平与合理,降低运行成本,为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在维持单位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该在单位内部不断的大力宣传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单位内部各部门都能够意识到二者相结合对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二者相结合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其次,应该对资产的配置共享机制进行相应的创新,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创新型的、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管理机制。最后,要对资产的预算编制进行规范。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对资产购置的预算就要有一定的编制流程,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协调统一。在编制购置预算时应该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大型资产的配置。例如: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就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对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根据预算进行购置,避免了资产的闲置,有效的发挥了资产的效用。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以提高效率
在网络系统非常发达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跟随时代潮流的变化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使其更加有利于资产的管理。在设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时可以对资产进行分类设立完整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建立资产管理的动态数据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情况进行及时更新。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对资产的实时情况进行掌握,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控力度,确定资产的最优配置状况。由于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的系统,这样资产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使过去传统管理系统下的隐瞒处置资产、设置账外账和随意处置资产情况无法存在,更好的保证了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克服了传统上的繁琐的记账程序,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牡丹江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创新了资产的管理系统,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有效的提升了资产管理效率避免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有很大的缺陷,使得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因此要使单位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对资产管理体系进行创新。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其更加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单位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江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28-02
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备受关注,社会大众关心事业单位是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受到了制约,甚至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丰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所以在现实的使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资产闲置,资产坏损等等。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监管制度,或者该项制度贯彻的不够彻底,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就具有迫切的重大的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由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组织对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对单位每一笔基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备案,并留下收据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按照单位的章程进行监督工作,有明确的工作程序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避免出现非程序化办事的情况。
(二)国家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
国家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指的是享有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比如国家财政局每年会完成各级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并随机抽调事业单位进行审核。此外,还有国家审计局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除了财政局,审计局,还有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可以从外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职机关行使权力,代表了国家,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督的效果更好。事业单位拥有十分优质的固定资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探寻总结出对策,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1.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
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主要是社会群众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权监督,有权检举。社会群众如果有证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检举,可以举报至上文所述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机关。
2.总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多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国家监督是保障,社会监督是补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丰富,这是为了能够切实实现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合理运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制度很多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就导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或者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以一种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之,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怎么能够贯彻,科学,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呢?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很多事业单位之所以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执行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装点单位的门面罢了,实质性的作用一点也起不到。事业单位自上至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不够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来支出,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由政府负担。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高。
(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
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都比较差。又由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使得其抵抗诱惑的能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综合言之,就是现代很多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令笔者十分的心痛。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在关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严重缺乏独立性。会计职能缺乏独立性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志服从于事业单位的领导的意志,极容易被左右,无法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正常作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确立一整套成熟的制度,现存的制度在内容上已经明显落后,不够科学。制度上的落后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爱惜,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当表现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工作比较随意,导致单位财务混乱等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于单位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现代化改革,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总之,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
有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有能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工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具体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因而十分复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道德素质也称职业素养,即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程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为了防止单位内的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干涉和左右。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主要就是严重受制约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和认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化,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举例而言,于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自费伙食,并严格按照领导的伙食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绝对不能自上至下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开展。虽然,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约束领导干部的有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和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就应该砥砺品行,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身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任由一些问题严重,蔓延,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根本上起不到一点作用。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资金运转的透明程度,提高老百姓对国家事业单位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 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56+155.
[3] 李 晶.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09(4):87-88.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对策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社会事务的正常运转;资产管理的正常运行,又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劣,影响到事业单位正常业务的开展,是保证社会事务正常运转和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文宗瑜认为,相较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国有资产数额最大和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两大”特征,这“两大”暗示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要时刻关注我国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营。而事业单位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国事业单位中国有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很大。因此,2006年5月和2008年3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为适应当时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为我国当时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势,2015年12月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更好地保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重视购置、轻视管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闲置率较高,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调拨、调剂等处理流程不顺畅,国有资产的实物数与资产账面数普遍存在不相符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权限职责与财务管理权限职责有时混淆不清。下面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不能把国有资产管理当作重要事项来抓。与其他工作事项比较,总是把资产管理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忽略不管。认为资产管理只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情,与其他人员无关。有的单位没有配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有的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偏低,没有很好的接受培训学习,导致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有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准确、详细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信息,在日常使用中缺乏很好的监管,使国有资产损坏、丢失。
(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闲置资产
有的单位盲目预算项目资金,由于预算审批不严,获得大量预算审批资金,形成大量闲置资产。有的单位资产更新后,清退下来的旧资产闲置在库,无人问津,没有作进一步的分类处理。对长期闲置的资产,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缺少一个能够实现资产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单位不能把自己的闲置资产与其他单位共享。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与其他单位共享使用资产,会增加资产的管理、使用成本,所以宁愿将资产闲置,也不愿与其他单位调剂或共享使用,表现为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三)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会计账面数据不准确、不真实。有的事业单位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名称不统一,有的资产名称相符,但规格型号不相符,从而导致不易管理。有的单位实物资产在甲单位存放或使用,但与之对应的账目在乙单位,从而导致实物与账面分离,使账目信息失实。
(四)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过于简单,而有的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又较大。有的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资产管理评价体系,但只是为了应付、走过场,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有的单位绩效评价工作起步晚,没有经验积累,工作推进缓慢。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需要专业的、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因为涉及到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凳乱档ノ幻挥猩枇⒆ㄒ档摹⒆ㄖ暗淖什绩效管理人员。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1.重视资产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自觉高效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资产的购置、登记、盘点、存放、使用、维护、报废、调拨、损失赔偿、责任追究等内容,并且强有力的执行。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资产的使用人员应分工明确,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
2.建立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利用现有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高效的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立资产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本单位资产以及下属单位的资产信息,全面掌握单位资产的使用状况。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意见建议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健全是做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工作运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政府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加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步伐。加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步伐,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同时不断积累管理中的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固定资产。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单位实际使用情况,协调各单位、各站所之间的使用需求,保证固定资产按照单位实际需求供给,实现固定资产的最佳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了资源优化配置。(3)有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形成。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管理监督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监督、时时监督的氛围,使监督成为一种常态,不但有效保护了固定资产安全,还不断形成和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4)有利于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基层政府职能运行的物质保障,政府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固定资产的优化合理使用。加快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单位、各站所按需所用固定资产,为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充分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减少了浪费,促进了节约型政府的建立。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纠正,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没有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大多数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也未全面实施,重购置、轻管理,管理方法单一,盲目预算,使用登记不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台账不规范,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资产处置不及时。比如,不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年度预算,拍脑袋决定,预算随意性大;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合理,所购固定资产质量得不到保障,出现问题后维护工作困难;固定资产记账比较随意,账面数据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符,账目数据失真;固定资产更新不及时,登记不全面,管理上存在滞后性。(2)固定资产配置不到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中存在按指标分配,不按需分配的现象。单位与单位之间、同一单位站所与站所之间都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分配苦乐不均问题。比如说,大单位指标多,得到的上级扶持多,在固定资产配置上占有更多优势,配置的固定资产也相对完善;小单位指标少,得到上级扶持少,在固定资产配置上处于劣势,固定资产配置相对紧缺。再比如,各站所之间的电脑配备问题,有些站所电脑多工作人员少,造成电脑资源的闲置、浪费,使电脑价值的流失;有些站所人员多,电脑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大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所工作人员或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而且对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培训,造成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精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属性不太了解,对有些物件是否应入固定资产账目判断不清。管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频繁的人员调换,造成固定资产台账的不全面,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困难度。一般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其工作岗位调动是相当频繁的,或是通过考试上调到上级单位,或是因某种需要调到其他单位,抑或是本单位中因工作需要进行的站所调整,都会造成人员的变动。(4)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不及时,缺乏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相关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监督管理,易造成资源浪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问题。比如,在固定资产购置中,由于不重视,预算审核不严,经费标准控制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中,使用不合理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不及时造成报废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处置不合理、报废不规范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甚至因所购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账目与实物对应不上,固定资产账目不能有效反映出本单位的实际资产数据,单位固定资产数据失实。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1)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合理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各单位领导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研究对策,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划分,秉承“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原则,以部门负责人为总责任人,资产管理员为主要责任人,资产使用者为直接责任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2)优化固定资产配置。首先,明确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使领导在决策时能够根据年度预算全方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有依据可寻,进而科学有效制定出一整套的固定资产购置方案,使购置的固定资产能够不折不扣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同时,单位领导要时刻关注每个站所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需求情况,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配置固定资产,避免盲目审批需求少的站所购置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分配不合理,造成使用上的闲置浪费。通过定期盘查清理,及时发现分配不合理的固定资产,并按需改正分配方式。各站所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责任感,从单位总体利益出发,相互监督,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要在配强配齐固定资产专业管理员上找入口,安排专人专职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理工作,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发生。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通过对固定资产范围和作用的认识,使其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专业能力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其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按照业务流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有效地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遇到的问题。(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基层行政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采购、分配、使用、处理的过程中全方位监管,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使用分配、维护保障、处置报废的每个环节,加强管理工作运行,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特别是对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盘查核查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盘查清理,做好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固定资产整体情况,总揽全局,合理安排,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结论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清、管理不严、处理不当,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情况。但就当前形势而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本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有了深刻认识,认真剖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以期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进而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春燕.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财会学习,2017(14).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
如何实现事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只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资产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管理理念淡薄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对资产管理责任认识不到位、效益认识不到位、约束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重钱轻物”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管理较为重视,忽视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严重滞后。在事业单位资产及其管理属性认识上,由于资产产权不明确,部分单位在认识理念上存在误区,没有深刻意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国有属性,致使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产状况。
2.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体系,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问题几乎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很多事业单位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过分求全、求新,购置了很多使用率较低的设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浪费,影响了资产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诸如房屋土地、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合理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非经营性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些非经营性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容易轻视其管理。由于思想态度上的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方面频繁出现差错;二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工作经验,对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易在财务核算上出现纰漏;三是个别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模糊,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严重分离,统一管理资产时需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容易形成管理不到位、产权不符、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符等现象。
3.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一是缺乏内部监督。由于人手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资产核算不够严谨,很难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有数量、价值,也很难正确行使基本的会计计量活动,从而导致无法正确行使其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二是缺乏外部监督,主要是审计部门监督不力。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晰,致使部门之间职能重复、监管效率过低、无法落实具体责任。而且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内容主要为各事业单位财务,对其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审查与核实,对具体工作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定,容易出现资产账实、账账、账卡不符等现象。
4.技术力量不足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了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但因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普遍缺少对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意识,还有些部门仍然沿用手工账目管理,导致在资产管理中频繁出现错误率高、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及账目失真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通过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才有可能减少信息错误。毫无疑问,管理信息化是当下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构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立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态,降低由于资产消耗、使用率低而产生的管理成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管理目的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1.有助于推动事业资产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相应扩大,这就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闲置资产数量和状态。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计数、查询、分析的需求,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还能够简化资产管理审批流程,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避免任意构建资产的行为,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2.有助于巩固事业资产的监控,避免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强财务监督管理、避免管理漏洞。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集中管理力量,监控资产与资金流动,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确保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助于提升资产运用速率,防止资产闲置耗费
资产配置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是资产管理的关键,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为事业单位搭建了一个公开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资产变化,并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产的价值和资产的合理运维。
4.有助于事业单位巩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随时全面掌握资产运营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使收入来源、支出费用,员工待遇、成本核算等等项目能够一目了然,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财务漏洞,规范财务管理,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的特性,对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重复和浪费,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诸如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脱节、未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盘点效率低下、过程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信息化平台,采用现代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以下措施值得实施。
1.统筹计划,统一运作
集中管理事业单位所有资产,核实事业单位内资产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兼容对接资产监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对各类资产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2.紧抓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准
标准化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专门部门实行管理,并进一步制定和执行标准规范。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将公共财政管理经验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成功得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去。在健全严谨的法律框架内,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全面控制资产的运用和处置。从管理监管体制入手,结合实际资产情况,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健康发展,树立规范的管理秩序,确保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长队伍的群体管理水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否取成效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其一,资产管理信息化无论是智能化还是标准化,最后履行相关制度的都是工作人员;其二,相关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之一在于资产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执行相关计划,只有这样,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把信息化认真落实到每位办公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全员参与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处理好安全与监督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安全与监督管理并重。在资产管理网络化背景下,由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等组成的信息安全体系无疑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完善相关可控信息技术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最大限度争取信息安全办公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工作。
四、总结
摘要:通过学习《高级会计实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使我更加充分理解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体制、原则、配置、使用处置等内容。充分认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现实中的意义。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谈一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如何界定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国家产生以来资产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就是指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国有经济资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明确指出:本法所称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包括拨款、接受馈赠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三是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二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三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1.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2.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3.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4.接受捐赠的资产;5.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1.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2.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3.接受捐赠的资产;4.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四、我区的实际管理情况
(一)集中精力,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登记,摸清了我区现有国有资产情况,增强了各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意识,进而推动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机制。为促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制度。一是要以财务决算统计数据为基础,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有关费用开支情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标准;二是要加快预算支出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管理制度。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浪费;三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切实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苦乐不均、大量闲置或出租出借等问题。
(三)建立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了最资产的数据。另外通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和占用权确认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年报、产权年检等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做到家底清晰、动态管理。
(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部门协同联动,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做重要补充。对经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单位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登记。以便核查,否则不予采购。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路
(一)继续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应尽快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律责任制度,明确单位的责任,规范单位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和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监督。再次,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资产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购建、配置、使用、划拨、转让等处置,都要按制度规定加强监管,进行组织、控制、服务、协训、
编辑整理本文。
审核和报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建立公正、公开的资产转让机制。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要做到:第一,公正评估。第二,公开转让。第三,公开拍卖。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减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对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理财的本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要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四)政府经费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避免资金浪费。财政部门在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避免单位已有某种资产闲置,结合政府采购,对单位进行采购的资产结合国有资产部门进行审核。可避免重复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