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幼专院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效果,从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幼专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堪忧。幼师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也是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课。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就学习,没有什么难学的,而且毕业后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好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要么做手工,要么玩手机。很多语文教师上课积极性大大受挫,认为精心准备的课堂,认真听讲的很少,时间一长,多数语文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备课上课,认为只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即可,没必要认真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懒得查阅大量资料,懒得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都是在每学期交教案时草草补上,根本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就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法形成个人教学实践智慧,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幼专院校语文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反思与幼师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认真地分析、探讨、反省、思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困难,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我国著名学者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批判地考察,及时肯定教学的成绩,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理念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把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上,有助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其教学效果更好。可见,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思考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思路,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激发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语文课堂管理,让学生想上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要上课学生认真听讲,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升,也会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文化课堂管理制度,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严肃处理,给予适当处分,并与其学分挂钩。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校督导室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定期对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进行评定,对于较好的教学反思策略,应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倡导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学校各部门领导带头进行教学反思,增强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怎样,与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息息相关。“创设一种鼓励公开揭示个人错误的氛围,关键是那些掌握象征性权利或掌握权利的人们做出自我揭示的典范。”这表明学校领导如果带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愿意承认他们不是全能的,并请求教师们帮助他们了解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学校的老师也会以学校领导为榜样。在学校领导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都会效仿领导的揭短行为,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专家引领制度,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反思
很多语文教师虽然能够看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撰写教学反思方面的培训,不能真正了解教学反思,更不会写教学反思,希望进行教学反思时,得到专家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反思方面的专家,针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及时地加以培训指导,并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师进行有效反思,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周三的教师集体备课,大力开展集体反思活动
集体反思通常是同学和教师对某一问题,集体交流探讨,集体反思教学的活动。集体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观,有利于语文教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因为,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会不够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分析教师教学实践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多种意见”、“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语文教师借助大家的智慧,不断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颇,更好地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从而克服个人惰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为基础,重新设计和完善教学过程,会有很大收获。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大力开展集体反思,多听听同事的建议,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集体备课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解疑答惑、提供问题解决的良好对策,强化反思效果。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室为单位,由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实施的,事先制定好备课计划、针对同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的集体活动。它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对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一种备课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后就可以利用论坛发表和张贴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其他语文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谈论自己的经验,交流自己的解决策略。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语文教师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五)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教学反思的专业书籍,提高反思技能
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树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学之余,加强理论学习,阅读教学反思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会反思方法。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读书学习,多与语文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对话,不断积累反思知识,还要勤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读书的感悟,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并将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进行不断的反思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师的反思技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语文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写教育日志,把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等记录下来,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回顾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写教育叙事,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阅读故事后,让读者能够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叙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记、访谈、总结报告等。也可以写教后记,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在每节课后把上课的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是一种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写教后记一定要及时写,及时反馈,不断改进。等到学期末再补写教后记,毫无意义。
四、小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的方法,不断增强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4,(8).
[3][美]StephenD.Brookfield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一、和谐气氛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既然是互动,那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关系,但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关系来看,一些学生表现的唯唯诺诺,不敢参与发言和交流,只会听教师或同伴说,哪怕有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也默不作声。师生间无法形成互动,学生的学习体验难以得到提升,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语文课堂只是鸦雀无声的独角戏,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热情,试想,这样的课堂又何谈有效,又如何能让学生得到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互动,民主的气氛是保证。在教学中只有构建起民主的气氛,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变得更轻松,能抒发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更要懂得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能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述真情,把课堂当作是学业探究的主阵地,真正参与到其中。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较少发言、喜欢沉默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和引导他们,给他们更多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兴趣。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其人文性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否则,当教师局限于知识传授的窠臼中,学生也就自然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课堂中互动关系难以生成,“教师讲学生听”只能让学生机械而被动的去接受那些既定的知识,无法提高其主观能动能性,语文教学又如何能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
二、问题探究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问题和学生形成互动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方法,而问题不仅是教师提出来的,更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不能局限于既定的答案,而要结合学生的理解,以“言之有理”为标准,让学生围绕问题而生成出自己的体验;同时,提出问题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情况如何,是否通过问题而达到了预期目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以互动来指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去掌握知识,提高其问题能力。
首先,问题探究过程中的互动要体现生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究并不等同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针对个别学生或针对全体而提问,而是要以问题来引导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那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小组学生内是否有效得展开了交流,组间是否有互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以《听听那冷雨》中的小组互动为例,教师引导问题如“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此时小组学生阅读文章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感觉方面进行交流,如有的学生找到嗅觉的如“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淡淡土腥气”,有的学生找到触觉的如“冷雨潮湿”,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而板书总结,促进从整体上了解作者对雨的描写,学生对此问题讨论后以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作者喜爱的是哪里的雨?”通过探究而明确作者的情感。其次,互动要能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而进行指导。正如上例对作者的情感探究中,小组学生根据问题而探究后教师要进行点拨,然后总结。
三、目标生成是师生互动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而达成预期的目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在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尤其是以问题而组织学生探究,提问会因目的缺少而变得凌乱;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也会因为目的不明确而让学生的活动流于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师是借助活动(如对话活动、角色表演活动等),还是问题来和学生形成互动,宗旨是要通过活动而让学生逐渐达成目标,故而在互动中目标是互动的出发点。
【关键词】语文 反思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38-01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理论界一直认为应该培养反思型教师,提倡反思性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仅仅是贮存他人观念的“容器”,而且是能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一、课程观、素养观、教学观的反思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所有老师的改变首先是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师生观等的改变,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我们主张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的反思首先从观念开始,并在教学中努力实现这种转变。
1.语文课程的性质
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此前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2.语文素质观
过去我们谈论语文素质,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认识。我们不能否认,知识与听说读写的确是语文素养,但是,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来说,如果割断情感的因素而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观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它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实践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激励学生自主探求语文知识、积极参与言语实践、主动涵养思维品质为目的,根据文本特点或课题性质,确定教学计划,创设学习情景,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策划。[1]应当让“设计”走在上课的前面,因为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作为教师,人人需要做课堂教学设计,因为人人都要上课;作为教师,都希望精于设计,因为每个人希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质课;但是,最难的基本功是教学设计,因为它是运用知识、凝聚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对于教学设计,我们需要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索,也需要借鉴。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实践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学轻教,以学定教,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重指导,轻传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重视个性化教学。反思性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轻模式化,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我们反思课堂教学,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因此我们在实际反思中要求教师把握好角色定位,积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追求“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打破固有的课堂权威、话语权威(霸权)、填鸭式等观念的束缚,努力实现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组织者的角色。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实践
我们倡导新课程中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
1.把家长的评价引进课堂
在家长的评价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在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代沟越来越小。教学中家长的评价引进课堂不乏为一个促进教学的好办法,我们也主张学校和家庭能紧密地沟通,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2.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我还要求他们来评价同组的或其他组同学的发言,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思考的角度,他们的思考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学生们在评价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并在合作中得到了别人的肯定,这样的学习不是一举两得吗?这样的评价不是一箭双雕吗?
五、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6-02
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继往开来等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原因,导致文言文教学形成费时费力却低效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此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一线教师,与学生交流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现时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如今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文言文教学现状——学习兴趣不高。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的原因,这主要包括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实践方式、教学测评手段等;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综上三方面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主要还应从第二方面原因入手,语文教师应采取应对策略,改革教学方法。
2.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文言文充分体现了汉语本身的魅力:简洁、优雅、内涵丰富,它具有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的主要工具的职能,是与中华文明共存的,其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当他确实认识到文言文学习与他的成长有益,能帮助他获得生存智慧的时候,他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笔者认为新课标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角度对文言文教学做了阐述。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既要注意对字、词、义及语法知识的讲解,又不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以充实和发展。
3.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做事有了兴趣,就会挤时间去做,遇到困难就会去问、去研究、去想办法解决,学习也是这样,带着兴趣而非任务去学习,就具有最大的收获空间。学习文言文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使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最佳状态,即有一种学习的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策略探究
1.科学有效地实施“诵读教学法”。诵读学习法就是以熟读和背诵为主要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相沿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然而到高中阶段则课堂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而代之以机械化的听录音,跟伴奏,教师自身的诵读魅力体现不出来,学生不易被感染,因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再者教师忽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感受与心理体验,因此学生读不出个人的情感,也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诵读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且要不局限于形式,而是真正理解诵读教学法的深刻内容。其次,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诵读教学法,科学而有效的进行诵读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②保证给学生以充分的诵读时间。③教授学生基本诵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和测评。④学会优化诵读情境。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亲临文本提及的古迹名胜,去感悟作者当年的心绪、情怀等。
2.“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编演课本剧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使这种编演训练能从表演上升到理论寻因的高度,将剧本表演看成载体,“功夫”在演外,不局限于丰富多彩、热闹纷呈的表现形式,而真正走进文本,进行切身体验与感悟、思考,真正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其他具体操作方法:情境教学除编演课本剧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展开,如:仿写简易文言文,训练古文写作;教师和学生齐头并进找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学常识或与文本有关的古迹、资料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将古文教学引向日常生活也不失为一剂良方。另外,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搭建桥梁,让学生学会与古文对话,体悟文言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人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感。
三、教师对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作用。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还有正确、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多渠道积累,灵活、多样的设置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有科学评价观,既中肯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及时纠正、指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又能恰当、贴切地评点出学生的优势、长处,激励学生再创出“辉煌”的表现。
四、结语
那么,课改究竟给语文课堂带来怎样的变化?新课程目标下的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梳理、总结?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师与学生究竟成为怎样一种新型关系?《觅渡文丛》就是带着这样一些问题面世的。《觅渡文丛》的作者们大都来自教学一线,许多都有着几十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对语文课改有着切身的体验,有着深入的思考。他们并不回避自己的困惑,但更不懈地进行着自己的追求;他们不排斥“主义”的倡导,但更着力于“问题”的研究。这或许就是《觅渡文丛》的风格吧。
杨九俊(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觅渡文丛》主编):
有朋友问:你们是迷渡还是觅渡?我以为这是具有循环意味的问题,因为迷渡而觅渡,觅渡上路之后又迷了路……大概这就是杜威先生所说,教育是包含科学在内的活动,应当有螺旋式上升以至无穷的过程。觅渡也好,迷渡亦是,都体现了作者对母语的挚爱深情,对母语教育规律探索的执著信念。谢谢老师们对“觅渡者”的关心,欢迎有更多的同道加盟,奉献自己在语文长河边的感叹和思考。
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有青年教师被校长听了课后,有些苦恼,校长问她:“你为什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你的位置在讲台,应当这样,双手撑住讲台两侧,不要乱动。”这位教师很为难,她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走近学生交流,为什么不能站在学生中间带读,为什么要立在讲台后像个官僚一样地自说自话……
上课时,教师该站在哪儿,校长也要自以为是地说三道四。语文教学的艰难,有时并不在学科之内。教师的教学位置,未必要“在学生的前面”;“在学生中间”,可能更好。这不是形式上的位置,而是观念上的位置,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我上课时,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说话、对话,距离近了,“讲台”没有了,仿佛更能突出学习的内容。――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我总觉得自己是在和学生一同阅读,和学生一同写作。那些教学文本我很熟悉,然而面对的学生是新的,这就让我始终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我总是在想,今天课上会发生什么。
爱因斯坦说“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因而,只有教师个人才能“觅渡”。每位教师的课堂都有其特殊性,面对奔腾的河流、变幻的风云,要“觅”的不只是“津”,还得找寻“时机”。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对象,知道必须在什么时候教,怎样教。从这个意义而言,每位教师都得重视自己的经验,而不能一味地靠他人指点迷津。
汪政(著名文学评论家):
语文课堂的位置感不仅会存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课堂与课堂之外,存在于课堂与社会、存在于课堂与生活之间。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看起来是句老话,但不等于我们今天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现在喜欢说一个词,那就是“语文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获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与语文打交道,都有自己的语文生活,但每个人的语文生活质量相同吗?所以,语文教育要对学生的语文生活能力负责,对一个人一辈子的语文生活质量负责。什么是高质量的语文生活?能欣赏,能感动,能思考,能表达,在语文生活中有自信,能获得积极的评价,通过语文的沟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语文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这些都是。
这样一想,我们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学的手段、语文课堂的形态都可能发生变化。知识不能代替能力,会应试不等于会生活,课堂语文不能代替生活语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见得能过上诗意的生活。语文也有知与行统一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学中无用的太多,许多都是“屠龙之技”。
所以,语文要走出去,要接通与社会、与生活的血脉,教师要解决学生在现实语文生活中的困难,要为他们畅通地进入当下的语文生活提供帮助。让学生不仅在课堂,而且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学习和实践语文。
唐江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育或许可以称为诗化的生活教育,生活是需要体验才能认知并深味的,因此,语文学习或许更应该重视体悟。
今天,我们常常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从反面佐证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渐渐感到,国家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要想依靠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困难重重,未来让人无法乐观,寻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
但我们也乐观地判断,母语教学的彼岸永远存在,通往彼岸的语文津梁也永远存在且多样。在众多可能的语文教学路径中,我们关注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语文教学行为,它只是代表了我们在语文教学有效性上的一个态度或者说一种寻觅,事实上我们也做出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方式上,我们跨出了比别人更大的探索步伐,我们正在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某些文本教学领域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性的变化。
在活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强调亲历与感悟,强调活动与体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让学习者亲身参与了活动,才能会有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才能最终把最初的知识认知变为内化的知识。另一方面,这种强调亲历、参与、合作,从而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的获得不再单纯是知识的累加,而是一种能力的形成。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还在于,体验让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其身心与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们在现代诗歌课、演讲课、倾听训练课、问答课、非连续文本课、写作课上的实践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寻觅不仅仅是一种出发。
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课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一是语文被拔高了,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责任,而去追求那些高位的目标。二是语文被夸大了,即把所有和语文相关的甚至关系不大的东西都当作语文必需的内涵和责任。三是语文被萎缩了,很多语文课堂,只剩下一个目的――考试和成绩。四是被虚化了,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多,可是离语文越来越远。五是语文课被转移了。很多语文课,其实是政治课,历史课,艺术课,影视课,班会课,最流行的是文化课和人文课。
什么是语文课呢?怎样才能使语文课成为语文课呢?
首先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提高为目的。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特点不是思维,不是人文,而是语言。所有学科之中,唯有语文以语言为核心。因此语文课就应该是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是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语文有自己的学习规律,我们的母语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课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和体现这些特点。退一步讲,即使对付考试,即使为了成绩,也应该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还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的方法主要是语言的方法,语文的方法应该是切合文体的方法,应该是切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方法。当然,语文的方法并不排斥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于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其他方法。
钱理群先生在《语文阅读教学历史经验的两个基本总结》一文中说:“所谓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这位“语文圈外”的人文学者的话应该是切中肯綮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倡导和践行的“本色语文“的基本主张和追求。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一线语文教学目前存在来自三个方面的困扰,或者说受到的挤压,一是过分强大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二是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后,用各种考试和量化管理代替教育中师生相亲的生命共感而产生的困惑,三是课改后兴起的理论至上风气,形成理论话语霸权,给教学造成“大拆大建”的困扰。后两种情况又互为因果,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理论很繁荣,出了很多成果,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中又问题百出,不能在理论指导下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陷入一种盲目逐新、理论超前消费的集体狂欢之中,而无力应对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期盼。
春晚刘谦表演“见证奇迹”的魔术,第二天便有很多热心的网友来揭谜底。揭谜者众,可是刘谦只有一个。群众需要的是刘谦,而不是揭谜者,虽然他们也能给群众带来快乐。吊诡的是,刘谦是靠别人揭谜来构思创作自己的魔术节目的吗?显然不是,他是靠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及同行之间的观摩交流,获得启发灵感创作新节目的。我总觉得,这似乎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研究有相似之处。我不否认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但我们在保持教育哲学的先锋性、批判性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表达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温情和敬意?我们的研究立场、视域和方式应该贴近语文教学实际,贴近语文教师的职业经验。要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不仅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运用于实践,更应该观察研究实践中的问题、探索和成果,从实践中汲取思想与力量,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教育被现代知识、体制和权力日益分割而呈现碎片化的今天,我们要敬畏课堂、敬畏教师的职业经验。我们应该思考,当下一位教师站在课堂上时,他究竟要面对哪些真实的问题和困扰?又有哪些有原创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应该通过研究,为教师的职业创造赋权,使其教育教学探索更具有合法性,真正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韩雪屏(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古今中外母语课程教材大多是以选文为编辑体例,因此,语文教学就与解读文本结下了不解之缘。解读文本有许多入口和路径:是把选文当作人文教育的材料,还是把它当作运用语言的例证;是把它视为经典文化的构成,还是把它看作历练读法的场地?教师的理念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和教学就会有不同的取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64-01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亲情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各中小学也对素质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可以说亲情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工作中的涉及就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因为亲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亲情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亲情教育现状分析
亲情教育可谓说是小学生的源头教育,属于对小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亲情教育拥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影响小学生的行为及意识,良好的亲情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及成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然而就目前诸多小学教材的编制内容来看,并没有过多体现亲情教育这一内容,当然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没有真正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亲情教育。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我的教学任务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至于亲情教育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亲情教育还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从家庭方面角度来说,现在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家长也都是呵护备至,这种状况让学生形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的心理。一些小学生认为:“我爸爸妈妈对我好都是应该的”,并且这种想法的小学生为数不少,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亲情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化开展。当然,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教师及家长要对其进行正确性引导,让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及学习任务,使其更加重视亲情,重视学习。
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策略
亲情教育是现今较为热点的教育话题,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制中及教学实践中,相关人员应充分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开展教育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一个人才最重要的人格,若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么再高的知识水平也是徒劳。亲情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各小学学校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的亲情教育实施策略。
1.语文教材编制融入亲情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要全面贯彻亲情教育,就要从语文教材的编制入手,根据当前形势下所提倡的亲情教育理念及相关内容,从而选择合适的语文编制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的字里行间透漏出亲情的可贵。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融入亲情教育,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亲情熏陶,提高小学生对亲情这一概念的认知。
2.语文教学中融入亲情
亲情教育是一个概念,它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贯彻落实,才能够发挥其本身的功能性及作用,那么要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亲情教育,首先需要改观教师对亲情教育的看法,让教师明确认识到亲情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具备一定的亲情教育意识,必然将亲情教育不自觉的融入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展现亲情教育的影响力。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游子吟》这一课程的学习中就可以融入亲情教育,因为它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的情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3.教学语言中融入亲情
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语言中融入亲情,是亲情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形成,对教师讲解的各种事物及话题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该阶段的学生特点,将亲情教育合理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学语言的应用,因为教学语言中的语调及停顿等形式都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妈妈的爱》这一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展现教学语言的魅力,为学生深情朗诵文章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妈妈无私的爱。
三、总结
亲情不论年长年幼,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有懂得亲情的难能可贵,才能获得其他方面的认知与领悟。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制及教学实践中应全面融入亲情教育理念,将亲情教育广泛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及语音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对亲情教育的看法,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传达亲情教育理念,使学生对亲情教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42-01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