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辅导员培训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培训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培训教案

第1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1.1缺乏制度与经费保障

虽然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也给予了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文件并开展了一些示范性培训活动,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制度。部分高校的领导把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当做是一项任务,仅仅是简单的应付了事,走过场,消极对待辅导员培训工作,没有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纳入到整个教师队伍培养的规划中。由于高校辅导员本身事务性工作非常繁杂,一般都处于24小时随时开着手机待命状态,即使有培训活动,也是在参加培训活动的同时还继续工作。另外对于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的相关制度也不严格,特别是相关的考勤制度难以正常严格执行,高校辅导员们即使有心参加培训,也常常请假去处理学生工作,导致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地持续进行。此外,无论是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还是参与专题类的科研活动,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相对于高校学术骨干和专任教师的培训,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仍然比较低,虽有一部分费用会用于辅导员培训工作,但培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这导致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只能简单开展或是在小范围开展。因此,大部分高校因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为了节省开支,一般只会在校内开展一般性的辅导员培训,或是针对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象征性的开展辅导员培训或是派个别辅导员外出参加培训。

1.2培训内容缺乏细分化

从培训的内容上看,高校辅导员培训基本都是采取“大锅饭”的形式,没有针对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新入职辅导员和资历老辅导员进行培训细分。“大锅饭”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求,也不能促进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的培训基本都是针对所有辅导员统一开展,辅导员因为职位、类别等不同,对于培训的需要也大不一样。如非思想专业的辅导员更多的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思政专业类的辅导员更多需要辅导员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新入职的辅导员更多需要辅导员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资历老的辅导员更多的需要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等。而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一般限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基本都是理论和原理的简单阐述,培训内容过于主观化和理论化,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辅导员参加培训后也不能更好运用培训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此外,诸多高校在选派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培训时一般都是考虑工作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甚至把这种培训活动当做是对辅导员的一种奖励或是福利,而不是针对有培训需求的辅导员。表现一般的辅导员有需求但很难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而这类高层次的培训正是普通辅导员所需要的,现实的安排与辅导员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这也极大的影响了辅导员培训的效果。

1.3培训方法墨守成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级或省级的辅导员研修基地还是高校内部开展的培训基本都是采取课堂教学、报告、讲座等传统的方式,一般表现为专家讲授、辅导员听课、理论讲授、知识传授等,这种“满堂灌”培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复杂化多样化的需求。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领域和范围和原来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已大不相同,从原来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与管理、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心理咨询、就业创业职业观的指导等多方面,成为一项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这要求辅导员掌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越来越多,而这些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更为先进、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的培训方式方法。此外,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年轻人,这类人群活泼好动,相对喜欢互动而比较自由的教学形式,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倾向于寓教于乐的方式,传统的课堂让他们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感到压抑,培训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2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健全高效辅导员培训制度,保障辅导员培训经费投入

目前高校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或缺乏可操作性或不能严格持续执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保证其可持续进行。各个高校应设立专门负责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管理机构,可以具体交由学工主管部门全权负责。学工管理部门要制定一整套的辅导员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辅导员培训做出细分计划,并以文件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把辅导员的培训作为高校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按照计划正常有序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做到跟踪检查落实,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与持续性。此外,高校要设立辅导员专门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形成培训工作管理预算、计划、结算等体系,由学校的学工管理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和学校领导共同统一审批管理与监督,以保障辅导员能够享有与学术骨干、专业教师学习培训同等的经费使用,并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培训经费比例,加大培训投入的力度。如果出现培训资金相当不足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专任教师进修学习补助的方式方法,由学校和辅导员双方以不同比例共同分担培训经费。

2.2科学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

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内容的层次和类别对培训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科学设计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辅导员培训内容,才能根据辅导员实际的需求,使培训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实效性,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针对新入职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重点内容是入门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其尽快完成辅导员的工作角色转变,掌握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同时可适当安排一段时间的岗位实习,以老带新,面对面的传授一些工作经验和技巧。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项技能的培训,应建立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专题工作交流会、社会实践、社会考察讲座、短期集中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舆情管理、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向辅导员传递该领域最新的发展状态和研究动态,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老资历的辅导员重点是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方面的培训。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辅导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深造,提升他们的学历。同时增加科研、写作能力方面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加大科研的力度,把自己优秀的工作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述并,不断地往高职称方面努力,积极培养一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资深专家。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辅导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辅导员培训工作都是完成任务式的例行公事,走过场,基本都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或是简单座谈会,极大的影响辅导员培训开展的成效。高校应积极借鉴优秀企业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结合辅导员培训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活动观摩、拓展训练等,让辅导员在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完成专业知识的累计和工作技能的养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平台,打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力开展网络培训,充分学习辅导员网络培训精品课程,以满足不同类别辅导员学习需求,建设更加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培训方式。

2.4其他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应积极吸收辅导员培训研究最新成果和优秀的先进的实践经验,组织编写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的系列教材,制作课件和教案,逐步建立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精品培训教材,形成精品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全国高校辅导员联盟或是省部级高校辅导员协会,打破学校间的界限,建立跨学校、跨地域的辅导员交流平台,积极推动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业务、专业技能、学术研究、学历晋升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3结语

第2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依法治省纲要》和《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的决定》,以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为契机,坚持“法治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志愿者、家长义工、任课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作用,全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扎实推进依法治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活动开展,在家校携手互动中,教育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带头敬畏法律,做尊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做守法的模范;带头依法办事,做用法的模范。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积极主动争当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为建设富丽安康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主要内容

(一)家长带法进校园。进一步完善家长义工制度,有效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职业和专业优势,校校建立家长义工站。按单位推荐、家长自荐、家长委员会考察的方式,组织家长中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法律专业人士和交通、税务、城管、安监等部门工作的执法人员,由学校发放聘书,成立法律法规教育宣传义工队。学校年初统一制定方案,按照每月一个专题的要求,编排法制讲座《日程表》,明确时间、主题和主讲人,提前两周通知主讲家长义工。协助家长义工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教育培训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重点对《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专业讲解。制定家长义工考核标准,采取学校提名、师生共评、家长互评、社会测评的方式,评选表彰“县十佳法制宣传义工”和“学校优秀普法义工”。

(二)教师带法进课堂。校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负责参与制订学校法制教育规划、计划,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案件,每学期开展法治教育辅导不少于2次。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法制副校长”评选活动。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法治辅导员,按照“一班一员”的标准,班班设立法制辅导员。从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认真上好《家庭·社会与法制》《市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县中小学心理健康读本》。有条件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法制校本教材。有效利用班队课,深入开展法制小故事征集、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制视频展播等主题活动,把枯燥的法制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学区督导室每月对各校法制教材使用、教案编写和上课情况进行专项统计考核,确保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和教案“五落实”。

(三)学生带法进家门。按照“一生带一户、一校带千家”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给家人带一份法制宣传材料、与家长共同制作一期法制手抄报、与家人共同解答一份普法知识题、与家人共同观看一个法制节目、与家长共同探讨一个法律问题、与家长一起给乡邻讲一个守法故事的“六个一”活动。大力开展“带法进家·传播文明”社会实践活动,由法制辅导员带队,引导学生经常性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当“小小普法宣传员”“小交警”“小小文明劝导员”“小小税法宣传员”,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每学期开展“学法守法之星”和“守法模范家庭”评选活动,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记入其学生成长档案。

四、实施步骤

“三带三进”活动已于2014年在县实验小学成功试点。从2015年4月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

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各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开展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列出重点工作推进表,明确具体措施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宣传发动,全面启动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于4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执法监督股。

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各学校根据单位实施方案,按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认真做好相关活动记录,收集并保存好相关文字、影像资料。执法监督股要制订“县教育系统“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考核细则”,监审股和各学区督导室要严格按照标准对各校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各学校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做好自检自查工作。教育局纪委、执法监督股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通报表彰“学法用法示范学校”、“优秀法制校长”、“优秀法制辅导员”、“守法模范家庭”。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三带三进”活动是教育系统落实“以法治县”战略部署重要载体和具体措施,教育科技体育局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中小学校依法治校“三带三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执法监督股。各学校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出发,把活动摆上重要位置,认真部署、积极实践。

(二)立足实际、形成特色。各学校要立足单位实际,按照适用有效的原则,充分尊重宣传教育对象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层次,通过以案说法、视频展播、图片展示、第二课堂综合实践等形式开展活动。要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逐步形成单位活动开展特色。

第3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优生、优育、优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根据《2012年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要点》的工作要求,特制定蠡园街道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关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创建学前教育现代化街道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网络齐全、善做群众工作和不怕艰难困苦的传统和优势,科学系统地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不断满足群众对0-3岁早期教养的需求,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和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确保0-12个月的婴幼儿接受上门服务与指导率达92%以上;13-36个月婴幼儿接受早教机构早期教养服务率达65%以上;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5%以上。

三、主要内容

1、建立组织服务网络。成立蠡园街道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指导站。街道文化教育中心为公益性计时制早教基地,金桥实验幼儿园、蠡园实验幼儿园为全日制早教基地,各社区利用世代服务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公益性计时制活动基地。通过街道、社区、幼儿园三级服务网络的建立,基本满足适龄婴幼儿就近接受早教服务的需求。

2、培训师资队伍。街道早期教养工作指导站做好对社区计生服务人员、早教辅导员和志愿者的培训,鼓励计生服务人员参加育婴师的培训。制订早教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按照每三年轮训一遍的要求,邀请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在从业人员中开展明星园长和育婴师的评选活动,推动专业队伍整体优化。

3、开展早教服务。对0-12个月的婴幼儿和家长以及看护人员,组织妇保人员和计生工作者结合产后访视和随访服务,落实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入户科学育儿服务与指导,并免费发放早教宣传资料,宣传品进家庭率达到90%以上;对13-36个月的婴幼儿,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早教机构,提供一年6次以上,有质量的免费计时制教养服务;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培训班,传授优生、优育、优教和科学育儿知识。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培训率达70%以上。聘请专职教师为辅导员,定期组织热心公益人士为本辖区内广大家庭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和方法,提高0-3婴幼儿的综合素质,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4、做好婴幼儿生长情况监测。按照一岁以内的婴幼儿一年体检4次(出生42天、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各一次)、一岁至两岁以内的幼儿一年体检2次(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1次的标准,积极开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监测,根据监测情况,给家长以科学育儿指导。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早教工作落实。

第4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我经常和我的学工团队探讨,文化究竟是什么,我们小学教育专业的文化是什么?一天从立教楼学院走廊经过,看到一面大的镜子上刻着" 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不就是每个初教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吗!于是我将文化建设主题定为"托起明天的太阳一一我的教育梦",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此次立项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系列为重点,涉及校外辅导员,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内容,旨在充分挖掘本专业学生的师范特色,实现文化育人,培养文化自觉。我将从文化形成、文化滋养、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自觉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顾明远先生曾说:"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一种文化的最初形成,是依靠个体实践的实现,发展到群体实践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种共识、一种氛围,初教院校外辅导员特色实践活动已经历时16年,形成了组织参与全员性,活动内容丰富性,实践指导专业性,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由学生会、社团、班级为单位的校外辅导员实践格局,参与学生几乎全覆盖,活动内容由最初的课业辅导发展到现在的兴趣课程授课、少先队活动、安全常识教育等系列,实践基地拓展到16所小学,初步形成了小学教育专业文化氛围。

2

与此同时,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授课水平、特长拓展等方向产生危机感。一种好文化若要得以持续,必须需要滋养,鉴于此,学院大胆尝试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开设10余门社团课程,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以指导。每年举行的学生教学技能大赛,由任课教师、小学一线教师对教案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系统培训。

3

在这样一个校内外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升华,学生看到了自身的成长,激发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兴趣,并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集体备课、组织观摩、经验交流,统筹做到了传承有序,然而本身不应该停留于此,正如叶澜先生所说:"当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关注更多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的行动,探索创造超越现实的态度与作用方式,学生们开始尝试自我探索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摩课等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而实现了文化的"自我发展".

4

16年来一届一届的学生凭借自身的实践形成并发展了学院特有的文化,并在这一文化氛围中接受自我教育,从而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可喜局面,并在服务社会中得到充分认可。

第5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107.60万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为30.02万,31-35岁的教师为19.99万,36-40岁的教师为17.21万,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62.47%。可以这么说,青年教师正在日益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若学校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保障,制订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使青年教师保持专业发展势头,必将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长效作用。

因此,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关心、尊重、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激励、保护、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是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专任教师1070人,40岁以下教师数639人,占59.7%。伴随着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学校较好地构建起了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既重视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又重视他们的阶段性成绩,把发展性的评价与绩效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一种互补的评价机制,使各类考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成为了一种自我检验的机会,一个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

1.以导师的评价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由于教学任务重,许多青年教师在没有教育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就开始教学生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过教学关,解决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站稳讲台,学校在采取岗前培训、进修学习、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学校规定导师的评价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涉及奖惩因素,评价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不直接挂钩。这样做容易使得新教师把导师当作医生那样,坦诚地反映自己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最好的“诊断”;导师也能够抛开种种顾虑,热情帮助,“对症下药”,共同探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平等、真诚、合作的评价关系。

另外,学校专门设立了教育教学总督导(校长助理)1名,成立督导处,组建校院两级督导组织,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导师制工作,除了提出具体的指导任务和要求外,还进行定期地检查、考核与奖励,为导师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2.以教学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驱动力。在实施导师制基础上,学校还制定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制,要求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教学达标认定,鞭策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达标成绩与院系教学工作评定挂钩,以此促进院系领导重视。学校每年举办教学基本功、优秀教案、多媒体制作等竞赛,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其中一个竞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教学风气。通过竞赛让那些课上得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并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另外,学校还花大力气积极组建教学团队,注重在“重点课程”、“教改项目”等建设载体中注入青年教师的力量。通过“专项培养基金”、“参与重点学科建设及项目研究”等措施,大力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学校为青年教师预留了一部分科研和教学经费,如:规定每年学校的教改项目接近1/3由青年教师担任,使绝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一年起步”、“三年上路”、“五年形成自己的路”。

3.以学生工作经历促使青年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相关调查表明,青年教师中师德修养相对欠缺和育人意识比较淡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一个称职的青年教师或者说对所有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崔运武教授说,“在目前社会利益多元化和选择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下,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使青年教师不断向着教书育人方向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困境,既缺乏重点本科院校长年积累的优势,又不像高职院校那样比较容易得到社会与企业的欢迎,部分学生对专业感到迷茫,学习目的性不甚明确,自控能力低下,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而这些引导光靠辅导员队伍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的专任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参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仅靠泛泛说教并无多大用处,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养成。为此,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因为担任班主任或短期的辅导员工作,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观念的确立。

本校也专门出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对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了明确的规定: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在本任职期限内应有担任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同时,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时常共同探讨,帮助青年教师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事迹,加强正面引导;采取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研究讨论,结合新的形势解决学生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为青年教师开展学生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形式。以此促进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努力使教书与育人并举。

第6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一、教学方面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督导和教学教评工作

     以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目的,严格教学巡查制度,对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采取一对一的师徒制方式对每位青年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赵海峰与郭小海带张天怡,张彤与靳海燕带许宏伟,殷森带张柏涵)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并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一份教学心得体会。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法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组织开展一系列精品课的交流研讨,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逐步认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驾驭新课程,实现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三)强化常规管理

具体表现为三查(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两看(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反馈情况)、一巡(课中巡课)、一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监察分析),以此来规范的教学工作。

(四)听评课,解决常态教学中的低效问题

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听教学质量高的老师的课,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做到听课必记,听后必评。

(五)完成教学工作情况

2018年上半年,临床医学系的21名在职教师和7名外聘教师,共完成了临床医学系、蒙中医系、护理学、药检系、成人教育、乌兰美八个专业30门课程,近3000多学时的教学任务。

(六)学生临床技能比赛   

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多名教师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技能辅导后,全员考试初赛,进入前50名者参加决赛。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临床实习和将来的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室建设方面

继续完善妇产科和外科学实验室。

三、教科研方面

一项内蒙古科技厅科研项目申报获得批准,一名教师被评为乌兰察布市优秀教师。

四、学生管理工作

(一)学生常规管理工作

1、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学风建设

我们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上继续坚持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制度,通过该项检查,加强了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减少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与各班签订了“诚信考试协议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2、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自身建设,为学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注重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培训。

4、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本学期,我系切实把学校的有关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坚持校园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形成安全工作全面管理工作机制。各班在每周主题班会中,将法制教育作为一次主题班会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宣传,同时在每周的班级例会中,同样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每月安全排查中,我系辅导员、班主任全部到位,分组分班级分公寓进行排查,将所有安全隐患查处。协助学生处、保卫科组织的消防演练,我系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消防的基本知识,为加强全系所有学生安全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奖助工作

1、把握政策导向,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努力实现资助目标

我系学生资助工作的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家新的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各项资规章制度和贫困生数据库建设,确保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把贫困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资助工作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让物质资助成为思想教育的精神资助,使资助工作充分发挥作用。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了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

2、圆满完成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和其他资助工作

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努力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我系积极响应学校及学生处的号召,也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开展了各项有益于同学们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我系要求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社会活动,到自己家乡附近的医院实习或到社区宣传预防传染病、多发病及常见病的等。为将来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四)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广泛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五、工作中的不足

1、创新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强。

2、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教研室活动能力和水平需要大力加强。

3、教科研工作开展不力。

4、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的教育不足。

5、学生日常管理需要加强,调动同学的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到位。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积极认真的学习政治知识、专业知识等加强全员素质的提高,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第7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关键词: 高校公寓管理 教育功能 实现方式

高校公寓管理应具备教育、管理、服务三大功能,三者间“教育(育人)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服务是保障”[1]。文献回顾发现,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将高校公寓管理教育功能的缺位作为公寓管理重要问题之一,并以此展开相关研究。统计显示,目前高校学生大约有2/3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如何利用这一时间和空间,使之切实成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2],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3]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公寓管理教育功能的含义及意义

高校公寓管理教育功能是高校公寓管理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公寓管理的教育功能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高校的人才培养归结起来就两条,一是党建,二是学风”①,因此公寓教育应包括学生正确政治理想的形成和良好学风的养成。公寓管理教育功能的实现对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意义深远。

二、公寓管理教育功能缺位的原因

1.高校公寓社会化改革不完善。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指将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运作,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分离,与学校分离后的后勤集团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以此关键问题延伸思考,学校和后勤集团就实现公寓三大功能应该权责明确,协作配合。但事实往往是二者缺乏明确分工。后勤集团把便于管理放在首位,一切为了管理,为了学生“少一事”,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要求,甚至惩罚;学校方面对公寓教育功能的实现不够重视,盲目地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提出要求,缺少系统的培训与监督;教师对学生反映的公寓问题,一味地归结为后勤集团管理落后,服务质量差,未能深入调查。

2.教育功能实现主体不定。公寓教育功能实现主体包括实施主体和执行主体。公寓教育功能实施的主体只能是学校,执行主体只能是教师。社会化改革中后勤实体主要分担的是服务和部分管理职能,教育功能方面,应该是主要配合者。但当下公寓教育功能实现主体并非如此。学校方面认为学生公寓已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去,学生公寓内的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应完全由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负责。公寓管理部门认为,公寓内的学生工作应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来抓,他们更多的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和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学校和公寓管理部门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学生在公寓内的教育问题出现空档。

3.教育环境限制。良好的、有效利用的教育环境对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公寓作为教育环境,相较于被普遍证实的较为高效的课堂,有其明显限制。从公寓定位方面,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生实现各种需求的自由,接受教育、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从公寓人员分布来看,当下高校公寓普遍房源紧张,一栋楼里往往分布多个学院、多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学生,很难进行整齐、有序的教育。从公寓的环境方面,相较于封闭的课堂,公寓环境较为开放,学生流动性较强,很难长时间集中教育。教学技术方法的运用上,缺乏可以利用的教育器材,只能采取些易操作的教育方式、方法。

4.参与教育实施主体的初衷和素质不一。优秀人才养成是全校育人的结果。在学生几年的求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带班班主任、公寓管理人员、学生工作相关人员,这些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将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群体的素质及对学生教育的初衷对公寓教育功能的实现影响深远。对于学生辅导员和带班班主任而言,其整体素质相对较好,但存在以“方便管理”为初衷的教育,即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只为自己省事。公寓管理人员方面,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他们从事的工作相关,其工作的出发点更是为了完成工作职责,为了完成工作,他们甚至会不自觉地使用社会生活中的小伎俩,对学生进行欺骗、恐吓等,这些往往导致长时间教育成果的功亏一篑。

5.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受教育者情况是影响教育功能达成的一个主要因素。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赋予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给高校的公寓管理工作带了很大压力。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学校和后勤管理部门首先要做的是安排入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但由于人数较多,宿舍资源相对增量有限,就出现了不同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同住或混住的局面,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更困难的是对学生在公寓内的教育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各自的个性特点,很难有统一的教育标准,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很难满足。

三、促进公寓管理教育功能实现的建议

1.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障。要实现公寓教育目标,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将公寓作为学校教育环境之一,从学校、主要负责部门,到学院、辅导员在教育目标等政策制定和执行时,牢记公寓教育这一环。同时,要建构公寓内教育活动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教育执行者和参与者的选聘和培训制度,参与教育各方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对教育活动成效的监督、反馈与考核制度。选聘制度主要适用于后勤管理主体和后勤管理人员,在选拔阶段就要明确后勤实体及相关人员的教育角色,选拔人员学历可以不高,但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要过硬,要能支持、配合学校教育执行主体在公寓内的活动。培训制度要涵盖参与公寓管理的尽可能多的人员,包括专职辅导员、学生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制定整体目标一致,内容有其他培训内容。不仅做到制度上墙,而且做到教育上心。

2.明确不同教育功能实施者的角色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后勤集团的角色与职责。学校方面,要自始至终树立学生教育的绝对主导地位,明确后勤集团的支持、配合义务,使后勤服务部门理解校内各部门间分工不分家的实际,学校里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都没有单纯的管理,没有利益至上,一切的一切都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后勤集团方面,要使学校了解现代企业权责明确的特点,与学校沟通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思想上改变参与社会中管理的经验意识,变一切为了管理为管理以更好地完成服务与教育。

明确公寓教育执行主体的职责。学院辅导员,带班班主任代表学院组织学生在公寓里时间的教育,是公寓管理教育目的的主要执行者。学生工作处及相关科室是公寓内教育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组织发起各种教育号召,监督实施情况,协调好学院之间和后勤集团间的关系。楼栋、宿舍管理人员,保洁人员是配合者和行为示范者。

3.充分利用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公寓内时间长的优势。时间是教育目的得以达到的保证。对公寓内教育的开展,首先要根据公寓内学生时间碎片化、累计时间长的特点,形式上借鉴流行的碎片化知识传播形式,内容上改善碎片化知识不成系统的缺点。可以设计专题化的教案,一个专题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方法上要能充分激发学生讨论欲望,把学生留住等。其次,教育执行主体要妥善安排时间,将教育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公寓内受众多的优势。每一个进出宿舍的学生都是学校教育的受众,学生进进出出的公寓环境中是大有可为的地方。可以通过与后勤集团协商,在公寓内固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开辟出学习园地,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教育知识,或者在空白的墙体上制作优美的画作,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条件允许,就可协调、改造出大块的地方,定期邀请学院老师开些讲座等。此外,可以利用值班员驻守的优势,允许其零售些学校批准的报纸、刊物,既增加值班员的收入,又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4.组建学生互助组织。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习惯,是公寓教育应该形成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室友,再者就是学长、学姐和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辅导员的优势在于威信,但室友和学长则是认同感,他们是同学、是竞争对手,走出校门后是校友、朋友,是存在各种可能的社会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优势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因此在公寓教育中也要建立学生互助组织。这一组织要在学生工作处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各楼栋根据学生分布情况组建,要求学院推荐一些具备思想端正、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等品质的“威望”较高的学生加入组织,被推荐上来的各学院学生再分楼栋竞选组织负责人。对这些热心同学的监督、考察以激励为主,可以通过添加义工时数、创新学分等方式进行奖励,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注释: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杨振斌司长在一次大学的演讲.

参考文献:

[1]黄雅丽.加强学生自治,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教育服务一体化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18-19.

第8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子江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   林桦鹌    2012-9-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过去的一年,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数学老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着工作,虽不能说轰轰烈烈,但也算踏踏实实。一学年来,我本身也在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中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一、具体的工作及成效

1认真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的管理,配合教务处定期检查教案、作业和本组年轻教师的命题、教案设计及上课情况,及时反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成绩,对薄弱班级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帮助提高。

2组织公开课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对本组的老师进行不定时的听课,特别是对初三毕业班老师和初一、初二的年轻教师,我们组织了本组有经验、负责任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听课和个别指导,取得一定的鞭策效果,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一年来,我们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倡导下,先后开展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理科思维的培养”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探讨” 以及“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等话题的讨论,我本人也安排了具体的发言;同时,虽然我本人任教的是初一年段,但我也多次参加了初二、初三年备课组的专题教研活动,(述职报告 fanwen.chazidian.com)特别在初三年中考命题方向方面多次与毕业班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晋江市质检前,我们还邀请了南安市数学教研员潘振南老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新课标的修订简介”、“泉州市初三年数学会议精神”、“福建省数学学业考试评价报告”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切实落实竞赛辅导事宜,资源共享,责任到人。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校初中部的优质生源受到了一定冲击,竞赛成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也不例外。即便如此,我们数学组在竞赛培训方面还是踏踏实实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实际行动,通力合作,从不敷衍了事,结果初三数学联赛也有多人在泉州市、晋江市获奖,在“希望杯”全国竞赛初一年有15人获奖、初二年有10人获奖,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辅导员”。

5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起核心作用。身为教研组长,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因此,按校长学期工作意见,在教导处领导下,我们必须管教管研,发挥学科组的核心作用,引领与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一年来,我与本组的杨玉山老师、尤长乐老师、黄旺丛老师等合作,先后编写了《赢在中考》、《课堂内外》等校本教材,受到学生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研主题不明确,探索氛围不够浓。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雷打不动,但教研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评课这一环节上,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深究和挖掘,也没有中心话题和中心发言人,平时随机性的听课也不多。

2常规管理力度不够,工作的主动性有待于提高。一学年来,我们总是在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开展工作,也只有在教务处、教研室布置抽查教案、作业、教案测试、命题测试时,我们才予以配合,平时较少主动提出工作要求。

3未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教研组每位老师都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但基本上都是在单打独斗,集体备课的情况不多见,很少通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一些难题,不同备课组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4教师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新课程、新大纲的新形势下,一个不重视研究的老师必将被淘汰。而我们组针对平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总是重教法、轻学法,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较多,很少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长计划、短安排,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对初中三年做出有层次性的计划安排。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深化理论学习、鼓励课题研究。新的一年,我们在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的基础上,将引导老师们更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指导教师进行教改,闯出轻负担高质量的新路子。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在课堂与教学方面,重点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

2根据年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意识地进行理科思维的培养,宁可放慢教学进度,也要夯实基础;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注意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初三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各备课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培优辅差工作,初一、初二做好参加“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培训准备工作,初三备课组做好参加“全国数学联赛”的准备,各年段均要重视B率、控制D率,不盲目追求A率,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中考的命题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每一年都能上一个台阶。

3加强常规的检查力度,保证教学效果。进入新学期,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

第9篇:辅导员培训教案范文

**年10月,**从基层公安机关调入**人民警察训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对于从来没有走上过讲台的她来说是个巨大挑战。第一次走进课堂,她心中忐忑不安,紧张的手心冒汗。站在讲台上,红着脸,低着头,头脑中一片空白。看着学员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慌了神;也让她彻底地明白了要想坚定地、真实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必须加倍努力地完善提高自己。于是,她开始了知识与教书育人的求索之路。

5年来,她以三尺讲台为主阵地,以教书育人为本,不知疲倦,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伴着学习而行,伴着实践而长。她主讲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为了教好课,她总是反复钻研教学大纲,查找大量资料,深入基层搞调查,寻找疑难案例,精心拟写每一份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她认真听取学员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打破了从理论到理论的旧框框,开辟了以案说法、服务实战的教学新途径。在教学上她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训练的及时性,融会贯通,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为了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她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她3次自费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修刑事诉讼法、中外警察比较、青少年犯罪研究等学科领域,潜心学习公安最前沿的法律理念,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充实自己、超越自己,积累丰富知识和经验。她在课堂上,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富有意义的新观念,用充满智慧的交流催生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把她的睿智融进教材,融进教学流程,创新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从教5年她共开展各类教学培训班29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她在教学方法上灵活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件从侦查到、到审判;从成功到失误,从经验与教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讲解剖析,举一反三,增强学员们对法理的进一步的理解,促进教与学、教与练的良性互动,指导实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参训,使学员得到知识上的更新与信息上的扩充,转变执法理念,增强办案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训真正面向警务实战,成为学员补充"能源"的加油站,这就是她教学的追求和要实现的理想。

她坚信马克思说过的一句名言,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她渴望有更多的机会磨砺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她两次自费到北京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潜心研究,为自己在青少年研究、警察心理健康的领域中能有所成就奠定基础。

2005年,她开始钻研青少年犯罪学科,用心研读《青少年犯罪学》、《心理学》等大量书籍,她经常利用业务时间到基层调研,了解青少年犯罪动机、起因,会见失足青少年,走近他们,与他们真诚对话,她主动与各中小学校联系,义务为学校做法律辅导员,现在她是七所学校的法律辅导员,经她培训的中小学法律培训班近15期,受教育孩子近3000人次,被孩子们称为"可爱的警官阿姨"。就是因为她对青少年工作这份执着的热爱,2006年,她被**团委聘请为全盟法律知识步入百校讲师团成员,并被选定为启动仪式第一名进校讲师者。这对她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鞭策,从此她不再有漫步街头的闲情逸致,不再有徜徉绿荫的浪漫情怀,有的只是挥之不去的工作设想,埋头案前的奋笔疾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