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高效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栽培技术

第1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也不同,生产上常按温型分类,如高温型、广温型、低温型等;除夏季首选高温型外,一般生产季节栽培均选用广温型品种。

2菌种制作

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和原种一般从有资质、信誉度高的生产单位购买。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生产上选用17 cm×33 cm×40 mm的袋子。

2.1培养基及配方

培养基有木屑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和玉米芯(谷物)培养基等,配方如下:①木屑培养基。木屑100 kg、麸皮25 kg、米糠10 kg、石膏2 kg、磷肥2 kg、白糖0.5 kg、50%的多菌灵0.2 kg。②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 kg、麸皮10 kg、石膏1 kg、磷肥2 kg、50%多菌灵0.2 kg。③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100 kg、麸皮10 kg、玉米面8 kg、磷肥1.0 kg、白糖0.5 kg、50%多菌灵0.2 kg。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再用1%的石灰水浸泡堆闷24 h后,拌入辅料。粮食类一般不用来作培养基。

2.2配料与接种

制作菌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分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水分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掷地四分五裂,落地即散,其含水量较为适中。配好的培养料可用机器装袋,也可用人工装袋;人工装袋,要边装边压实,用力均匀,做到料袋四周紧实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或一头)直接用线扎成活结。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 ℃时,保持10~12 h,待温度降至60 ℃时,打开蒸锅[1-2]。待料温降至25 ℃左右时即可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2g/m3)熏蒸,先将原种用长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用塑料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过紧,以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扎得过松,以防袋口落入发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污染;松紧掌握在肉眼看不到缝隙,但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在扎口中心位置,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

2.3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以防杂菌滋生,影响制种成品率。低温下注意保温,堆码层数可达6层以上,菌棒上用草帘等覆盖;高温季节注意降温,堆码层数不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保持20 cm的距离。发现污染的菌棒要及时清除,一般采用焚烧或放到粪池内浸泡,不能随便乱扔。合格菌种的标准: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没有毛霉、木霉等菌落;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栽培种菌龄,木质培养基以菌丝发到底后8~10 d内使用最好,棉籽壳、玉米芯培养基以菌丝发到底后2~8 d内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最大,有弹性,有香味,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低温下培养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对菌种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高温情况下,即使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为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消耗培养料中的养分,同时还会加速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杂菌的所谓“生料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

3栽培场地准备

菌种接入料袋后,从菌丝萌发至现蕾,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菇棚进行;现在采用菌棒从灭菌锅出来后直接进入出菇棚,进行接种、发菌、出菇的方法。根据不同季节的生产要求选择不同的场地,高温季节的平菇生产应选阴凉湿润的场所,冬季平菇生产应选向阳的场所,所选场地均应有清洁无污染的水源,环境卫生良好,不易受交叉污染;且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等。菇棚最好用钢筋支架或者用竹片加钢筋混合支架,大棚长50~70 m、宽6 m;棚顶用0.07 mm厚的农膜覆盖,外盖草帘或无纺布,棚内顶部悬挂滴管,滴管一头封死,一头可连接在潜水泵的出水口,喷水只能用天然的河水,不能用自来水。菇棚搭建好后,在菇棒未入棚之前,应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杀虫。可在床面和四周撒上石灰,再用3%石灰水和高氯氰菊酯2 000倍液重喷1遍四壁及地面重[3]。

4菌棒制作

平菇栽培基本上采用熟料袋栽,培养料配制后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栽培方法。夏季、早秋及晚秋投料生产以选用熟料方式最为理想。

4.1栽培原料

用于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其他原料如稻草、麦秸、花生壳也能生长,但产量不高。生产时在棉籽壳中加入10%~20%粉碎的稻草,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菌丝的发菌速度,降低污染率。原料配方为:①棉籽壳100 kg,麦皮5~8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②棉籽壳80 kg,粉碎稻草16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③玉米芯100 kg,麦皮15 kg,磷肥2 kg,石灰2 kg,石膏粉1 kg,含水量65%。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使用前最好曝晒2~3 d;此外,为使玉米芯易吸水软化达到高产,要把玉米芯用粉碎机加工成黄豆粒大小颗粒为佳。

4.2装袋与灭菌

早春、夏季选用20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为宜;中秋及晚秋应选择(22~25)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筒袋一头留7~9 cm,并用脚踩牢,向袋内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四周均匀不留空隙、中间略微疏松,利于发菌,当料装入距袋口7~9 cm时,将料面压平,把袋口收拢,扎上活结,套上事先做好的塑料环,并将袋口多出的薄膜翻卷入塑料环内,环口用方块棉布盖住,再用车胎皮圈固定封牢。调转料袋方向,按上述方法,将料袋装好,并用套环将袋口封扎,装料松紧要达到手按料袋有弹性、手抓料袋有硬度,可直接进行常压灭菌。为防止培养料变酸和变质,装好的料袋要马上进行灭菌,常压锅灭菌时,最好在4~5 h内温度达到100 ℃,保持10~12 h,然后停止加热,利用余热闷闭7~8 h出锅。当料温降到30~40 ℃,应及时地进行接种。

4.3接种

接种前从外表观察菌种是否有杂菌污染,剔除污染的菌种后,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3 min,所有用具等也要消毒。做好周边的环境卫生,接种室先用气雾消毒剂熏蒸1次,用消毒剂2 g/m3,消毒30 min后通风,待药味全部散尽后,即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时用镊子除去菌种袋内较干燥的培养料,然后将菌种填满袋口,再用2层报纸封口,扎上皮圈,照此方法,再接另一头。此法接种操作简单、快速,接种成活率高,因套环内透气性好,种块3~4 d即可萌发封面,杂菌污染机会少,但要注意环境卫生和用具等的消毒[4]。

4.4菌棒排放

合理排放菌棒,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袋栽的温差变化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棒的排放形式一定要与环境变化密切结合,当温度在20~26 ℃时,菌袋可采用墙式排放堆码,按井字型将菌棒堆叠成垛,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 ℃以上时,菌棒一律为单行排列,排间距不小于50 cm,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且日夜通风。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 ℃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 ℃以下。

4.5发菌期管理

正常情况下,采取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 d倒袋翻堆1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袋时上下内外菌袋对调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和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分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料菌袋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菌温会随之上升,因而要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但要注意,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发菌期间,每隔5~7 d对菌袋周围环境喷施高效氯氰菊酯200倍液,可明显防虫、驱虫、杀虫。

4.6催蕾

当菌丝长到料袋3/4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的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催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央两旁薄膜,让冷空气直接吹击菌袋,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水1次,以降低袋温,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袋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状的原基时,即表明菌袋发菌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80%出现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如品种选择不对路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使菌袋形成了菌皮,管理上应立即散开料袋,降低袋温,并用刀片按“川”字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3道刀痕,刀缝长8.0 cm、深1.0 cm左右,每天中午喷水1次,按照常规管理,等待现蕾。

5出菇期管理

5.1码堆

将生理成熟度一致的菌棒相对集中堆码,防止菌墙出菇参差不齐。在菇棚内先铺上地膜,揭掉两头的覆盖物,按单行排放菌袋,一层层堆码成菌墙,每层15~20个菌袋,层高5~7个,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相隔1.0 cm,以利透气、散热。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作依托,在底层靠走道的菌袋旁打桩立柱。

5.2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具备适宜的出菇环境,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蔽,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1次水提高湿度外,还应适当通风。凡袋口用套环加报纸封面的,应将封口纸划破、戳穿或完全除去;凡袋口采用扎绳、打洞透气发菌的菌袋,只将扎绳解掉,依品种情况分别对待:一是灰白浅色等品种,可保持原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菇原基。不打开袋口,既保持料内水分,又因出菇集中、丛大、菇柄干净、商品性好、售价高。二是黑灰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柄粗,在透气孔内菇蕾帽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就应在袋两头中央部位用刀片划三道“川”形,刀缝长2.0 cm,缝与缝宽2.0 cm,当袋口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分和风吹比较敏感,切勿对原基喷水,不需要大量通风换气。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5.3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菇棚两边的薄膜,让空气对流,如果进入珊瑚期后仍不通风或空气不对流,菇体只长柄不长盖,形成金针菇类形。珊瑚期通风要缓慢;通风大小,主要靠敞开薄膜度来进行,珊瑚期平菇的需氧量不是太大,因而通风量也不宜太大,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会造成小菇干枯。每天喷1次水,如遇到干燥天气,菇体上也可以少喷水,以防止菇体干枯和促进菇盖、菇柄的形成。雨天空气湿度大,适当通风,但不要喷水。

5.4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达到1.0 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相应地增加,并可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菌盖上不积水为宜。白色或灰白色平菇对积水比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黑色平菇对积水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10∶00和16∶00各1次。随着菇体的长大,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量也由小到大;外界风力较大,不能开对流风,只能开避风口,并加大喷水量。

6采收

平菇成熟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体单重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度也最高,菇盖外缘韧性较好,菌盖不易破损,肉厚、肥嫩,商品外观性较理想,售价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散发大量孢子,不仅消耗料袋营养,而且孢子散发到其他小菇子上,也造成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体基部,轻轻旋转就可。采后应将袋口残留菇体清理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7转潮期管理

第1潮平菇采完后,将菌袋停水吹晾4~5 d,再用重水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1~2次,并正常进行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再经7~10 d管理,第2潮菇便会陆续发生。如遇天气反常、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转潮速度将明显减慢。第2潮管理与第1潮管理基本相同。

8参考文献

[1] 黄.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2):28,37.

[2] 刘云勇,徐士高,石义宽.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09(3):66-67.

第2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的栽培技术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水稻直播技术在金寨县推广较快,深受农民欢迎。水稻直播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与传统育秧插秧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提早成熟、利于发展规模化生产、产量高等优点[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同时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难题。因此,在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现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中、迟熟品种,如冈优188、冈优825、冈优734、冈优738、Ⅱ优航2号及超级稻Q优6号等。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2],用其包衣种子不需催芽,只要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种。金寨县中、迟熟水稻浸种以12~18 h为宜。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1 kg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种2.5~3.0 kg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若不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一般杂交稻需浸种20 h,浸种后即可保温催芽。催芽时应注意温湿度的控制,直播种子芽不宜过长,一般手工撒播种子要求芽长不能超过半粒谷、根长不能超过1粒谷;机械播种只要求种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2整地播种

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做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3 cm,这是直播水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 c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是直播保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10~15 d,直播适宜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抢在冷尾暖头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常规稻大田播种量为45.0~52.5 kg/hm2,杂交稻为18.75 kg/hm2左右。双季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为宜。采用手工撒播,将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直播于厢无明水的厢面上。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稀后补,即先播80%的种子,再用20%的种子补缺补稀。杂交稻还要提前7~8 d按种子总量的15%育预备苗,以防严重缺苗。播后轻塌谷,有条件的可盖上1层细肥土,以保温和防止鸟害及雨水冲刷。

3田间管理

在播种后1个月内及时做好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播种前施足基肥,三叶期施断奶肥,晒田复水时酌施穗肥。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和水稻苗情而定。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须坚持芽期湿润、苗期薄水、分蘖前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晒田够苗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壮籽期干干湿湿灌溉的原则。具体掌握在播种至三叶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沟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现丝裂,则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马水;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及时晒田。

4病虫草害防治

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间较荫蔽,病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时防治。特别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一般用30%爱苗乳油225 mL/hm2,或14%络氨铜6 L/hm2,或5%的井冈霉素6.75 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稻曲病,水稻破口前和破口期各防治1次。防治稻温病要在破口前5 d喷药,1周后再补施,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40%稻温灵等。重点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药剂主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直播水稻必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稻田整平后播种前2~4 d,用60%丁草胺乳剂1 830~2 250 g/hm2,对水375~525 kg喷雾,或拌90~120 kg潮湿细土撒施。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用35%乐吉丁苄1.2~1.5 kg/hm2对水450~600 kg喷雾;或在三叶期用37.5%直播精克900~1 200 g/hm2拌细土375 kg均匀撒施[3-4]。喷药时田里保持浅水,喷药后自然落干。

5适时收获

当田面98%以上的稻穗粒达到蜡熟中后期、95%谷粒变为金黄色、穗枝梗变黄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做到适时收获。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情况分段进行收割,以减少水稻爆腰率,提高整精米率和稻谷的商品品质与质量。收获前对收获过不同品种的机械进行彻底清仓,防止机械混杂。运粮过程中做到不撒粮、不漏粮,确保粒粒归仓。水稻收获入场后应及时晾晒,当稻谷水分

6参考文献

[1] 孙建权,胡宁,王书玉,等.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种业导刊,2009(10):22,25.

[2] 卞同洋,陈益楼,蔡立万.江苏沿海农区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10):34-37.

第3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摘要阐述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包括茬口衔接、品种选择及其栽培技术等内容,对草莓、水稻高效种植,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草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誉为“水果之王”。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草莓生长,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营养消费观念的增强,对草莓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南通草莓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并逐步形成以草莓—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可错开草莓繁苗、寄苗与水稻育秧、生长茬口期,能缓解连作多种土传病害发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1-2]。

1茬口衔接

草莓每年10月30日前后起垄,11月初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5月底结束;水稻5月18—20日播种,6月上旬机械移栽,10月25日前后收获。

2品种选择

草莓选用高产、优质、耐贮运、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如宝交早生、BF-2、硕香等。水稻选择高产、稳产性好、抗性优良的超级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4等。

3栽培技术

3.1草莓

3.1.1繁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母本园。先耕翻培肥土壤,施粪肥60 t/hm2、复合肥750 kg/hm2,耕翻土壤15~20 cm,然后整平耙细制畈,畈宽2 m,其中沟宽0.2 m、深0.2 m。1 hm2大田选择1 500株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病毒的优良母株种植。4月上旬开始定植,在距畈边0.3 m处定植母株,每畈2行,株距0.5 m。草莓移栽后,每个畈边播种1行玉米用于遮荫,株距为0.2 m,以防7、8月高温伤苗。母株栽植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和浇水,当母株出现花蕾时要及时除去,以集中养分促进匍匐茎和子苗生长。

3.1.2寄苗。按秧本比1∶10留足寄苗田。施粪肥30~45 t/hm2、灰肥22.5 t/hm2作基肥;耕后整畈,畈宽1.0~1.5 m。8月中、下旬当母株伸蔓5~6个,每蔓有子苗3~4个时,选择2~3叶的子苗带土寄栽,行距10 cm,株距10 cm,寄苗93万株/hm2左右。寄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寄苗阶段不宜过多施肥,以防小苗徒长,苗质下降。

3.1.3移栽。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耕翻起垄,11月5—15日移栽。栽前施足基肥,集中施在垄的中央,栽后一般不追肥。基肥施碳酸氢铵450~600 kg/hm2、25%复合肥1 125 kg/hm2、优质粪肥37.5 t/hm2、菜饼600 kg/hm2。标准移栽草莓苗:绿叶6~8张,根茎粗1.2 cm左右,心芽饱满,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生产上采用中型起垄机械耕翻起垄,垄底宽0.7 m,沟宽0.3 m,垄高0.25 m,垄顶宽0.6 m。每垄移栽2行,株距0.26 m,移栽7.65万株/hm2左右。栽植时按苗的大小将苗分开,壮苗的株行距可适当放宽,弱苗可适当加密。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植时应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将凸面朝向垄外侧[3]。

3.1.4栽后管理。草莓移栽后要及时灌水,沟灌窨水,水不上垄,自然落干,以促进土壤沉实,加快草莓醒棵。为防止草莓越冬冻害,提早上市,1月15日前后当日均温降到3 ℃以下时,覆盖地膜增温。2月15日前后日均温上升到4 ℃以上时,破膜露苗。及时摘除枯叶、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疏去四、五级花及无效果,争取多结商品果。

3.1.5收获。果面2/3变红、果色由硬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摘。

3.2水稻

3.2.1育秧。壮秧标准:秧龄20~22 d,叶龄3~4张,苗高13~16 cm,苗粗心2.0~2.5 mm,百株干重3.0~3.5 g,发根数12~15根;秧块宽28 cm、长58 cm,厚2.0~2.5 cm,均匀一致,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插秧前秧块床土的绝对含水率35%~45%。

按秧本比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5 d,开始做秧板,秧板宽度1.4 m,腰沟宽20 cm、深15 cm,围沟宽25 cm、深20 cm,秧板要求平、光、直。1 hm2大田备秧盘300~375张,种子45.0~52.5 kg,地膜63 m,稻草若干。播种前晒种1~2 d,用5 kg清水加25%先净悬浮剂4 g、12%种舒净粉剂10 g、16%咪鲜杀螟丹15 g,搅拌均匀后,浸稻种3~4 kg,浸种时间为48 h以上。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装入袋内或堆放催芽,温度控制在32~35 ℃,防止高温烧芽。

床土要洒水湿透,保证秧床底土吸足水分,盘与板面纵向垂直,2盘并排对放,盘与盘紧密结合。铺床土厚度2.5 cm,铺平使土厚均匀一致。每盘播湿种180 g,播种要均匀,可先播70%的种子,留30%的种子补匀。播后覆土,土厚0.3~0.5 cm,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膜保温保湿,防止雨淋。盖草防止秧苗烧伤,盖草时要留30%的地膜透光线。

3.2.2移栽。由于草莓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基肥数量应酌情减少,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移栽密度24万~27万穴/hm2,每穴3~5株,基本苗90万~120 万株/hm2。栽插深度一般控制在0.5~1.0 cm。栽后20~22 d总苗达到够穗苗数,栽后28~30 d达到高峰苗,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左右,成穗率70%。

3.2.3栽后管理。栽后7 d施醒棵肥,用尿素150 kg/hm2。栽后15 d施分蘖肥,用尿素120~150 kg/hm2。叶龄余数3.0~3.5时施促花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叶龄余数1.2~1.5时施保花肥,用尿素75~120 kg/hm2。

齐苗后于傍晚揭膜,并灌1次平沟水,以弥补盘内水分的不足。揭膜前一般不补水;揭膜至二叶期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利于秧苗盘根;二至三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移栽前2~3 d排水蹲苗,利于机插。移栽至够苗期保持田间水层3~5 cm。够苗期至孕穗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60%左右,即开始脱水搁田,第1次搁田至田边1 m处土表发白,灌跑马水,再搁,第2次搁至田边1 m左右土面出现细小裂缝、田中硬板时,再上跑马水后,视生育进程搁田,搁田程度和时间可逐步加重和延长。孕穗期至成熟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田间灌1次浅水后,待土壤自然落干再灌浅水层。收获前5~7 d断水,忌过早断水[4]。秧田期主要病害有稻蓟马、稻瘟病等,秧苗二叶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4参考文献

[1] 刘福喜,李月娥.草莓-水稻轮作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3(5):39-41.

[2] 魏良胜,吴爱美.草莓、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0(10):12

第4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1 良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基础,只有选择优良品种,才能达到促进杨梅产业发展的目的。杨梅优良品种很多,但每个地区对不同优良品种的适应性不太一样,有些优良品种在某个地区表现较好,但在另一个地区表现就差强人意。就江苏杨梅产区而言,根据江苏各地引种情况,建议发展细蒂杨梅、乌梅、紫晶杨梅、荸荠等优良品种。

2 园地建立

杨梅生产基地宜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丘陵山区,其土壤耕层为砂岩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15g/kg以上,土壤pH值4.5~6。年平均温度16.8℃,极端最低气温-8.7℃,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相对湿度85%。种植时采取高标准建园模式,挖直径100cm、深80cm的定植穴,回填表土及沙石砾和腐熟的有机肥50kg及复合肥0.5~1kg拌匀,山地667m2栽20~33株左右。

3 土肥管理

在杨梅采收后,在树盘表面撒施有机肥后进行覆土,逐渐向外延伸扩大树盘,可用树叶、枯枝、杂草、稻草等在树盘上覆盖、厚约15~20cm,用泥块压住,并注意避免接触树干,每年秋冬季加覆1次。在杨梅树行间适当保留原有植被,自然生草或人为种植木本作物,如松、栗、栎、枇杷、茶等植物与杨梅,改善生态环境。

4 枝梢管理

一般采用自然圆头形整形,成年树修剪时间一般在早春2~3月进行,修剪时应对杨梅枝组进行处理,过旺者去强留中庸,结果多年后枝条变细、变密、衰老,有更新枝时可从上方剪去,如无则可重回缩更新。如树冠内膛有空缺部分时,可适当短截,培养成主枝或侧枝或枝组,增加结果部位。对密生枝、细弱枝、衰老枝、交叉枝、病虫枝及枯死枝,可从基部疏剪;下垂枝结果良好,只剪去先端下垂部分或不作处理。

5 果实管理

4月底~5月上旬杨梅幼果至黄豆大小时开始疏果,疏果时间以早为好。大年树每结果枝留果2只,保留果长、外表自然完整的上部果,疏去枝条基部果及病虫果、小果和多余果;全树短截50%枝条,其中树冠顶部及短截20%左右,以促进抽生夏梢成为明年的结果枝,减少大小年。

6 病虫防治

第5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番茄;豇豆;甘蓝;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04+.7;S643.404+.7;S635.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75-01

1 茬口安排

番茄2月初育苗,3月中下旬大棚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5月上旬在番茄架边套种豇豆,7月中下旬采收;8月中下旬腾茬后移栽甘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2 番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品种主要选择优质、丰产、抗病、商品性好的中杂9号。将种子放入55 ℃热水中(始终保持55 ℃的水温)15 min,并不断搅拌。防早疫病、叶霉病。用清水浸种3~4 h再用10%磷酸三钠的溶液浸种20 min,捞出洗净防病毒病。将消毒后的番茄种子用清水洗净捞出,置于25 ℃保温催芽。

(2)播种育苗。选取无病虫源的菜园土,加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三元复合肥1 500 g/m3,混合均匀,配制成床土,并按10 cm的厚度,平铺在播种床里。播种量450~600 g/hm2,苗床播10~15 g/m2。播前浇足底水,水渗后用营养土撒1层,找平床面,均匀播种,播后覆营养土厚0.8 cm。均匀撒种后撒50%多菌灵药土8 g/m2。最后覆盖薄膜保温保湿。播种至齐苗温度白天保持25~30 ℃,夜晚保持15~18 ℃;齐苗至分苗温度白天保持20~25 ℃;夜晚保持10~15 ℃;定植前温度白天保持15~20 ℃,夜晚保持8~10 ℃。番茄出苗后苗床不要过湿,只要保持湿润即可,原则是不干不浇,宁干勿湿;在定植的前一天用0.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液配合杀菌剂喷施1次,做到带土带药带湿到大田。

(3)移栽定植。定植前准备:定植前施充分腐熟有机肥45 t/hm2、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定植株距30~40 cm,行距50~60 cm,一般栽植4.50万~5.25万株/hm2。

(4)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水,活棵后勤中耕除草,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5~28 ℃,夜间温度在15~20 ℃。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在20~25 ℃,夜间温度不低于10 ℃。植株25~30 cm高时,插架绑蔓,以后每2串花序绑1次蔓,及时进行整枝打杈、摘心等植株调整,用防落素25~40 mg/L处理,保花保果[1]。在第1穗果长到直径2 cm左右时,进行第1次追肥,随着灌水,追施尿素150 kg/hm2,或施腐熟人粪尿7 500 kg/hm2。第2次在第1穗果采收后追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番茄成熟后,适时采收。

(5)病虫害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64%杀毒矾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2]。番茄灰霉病于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

3 豇豆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之豇28-2、、宁豇3号等豇豆品种。

(2)播种与田间管理。5月上旬在番茄架边套种豇豆。穴播2~3粒,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抽蔓后追施尿素300 kg/hm2,第1花序结荚后结合浇水追肥1次,可追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结荚后期植株衰老,及时摘去下部病、老、黄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3-4]。

(3)病虫害防治。豇豆病害防治:应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枯叶、病叶,减少发病源。锈病可用15%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防治,连喷2~3次。豆野螟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从现蕾开始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潜叶蝇用48%毒死蜱1 000倍液防治。

4 甘蓝栽培技术

(1)育苗移栽。甘蓝品种可选用京丰一号。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定植前施充分腐熟有机肥45 t/hm2、三元复合肥375 kg/hm2耕翻。一般定植4.50万~5.25万株/hm2。活棵后及时中耕除草1~2次,莲座期施尿素225 kg/hm2,结球期施尿素300 kg/hm2、钾肥30 kg/hm2,用0.2%磷酸二氢钾喷1~2次[5]。

(2)病虫害防治。霜霉病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500~600倍液防治,交替使用,7~10 d喷1次,连喷2~3次。软腐病于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5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喷2~3次。菜青虫用5%啶虫隆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于2龄幼虫期用5%啶虫隆乳油2 000倍液,或1.8%齐墩螨素乳油3 000倍液轮换交替喷雾防治。

5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詹玉丝.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11):38-39.

[2] 王俊文.番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39.

[3] 徐耀,潘淑珑.日光温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7):30.

第6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西瓜;早熟;高效;栽培

近年来,北方寒地西瓜生产发展很快,不但面积增加,而且生产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如何克服西瓜轮作倒茬年限短、使西瓜提早上市,是提高西瓜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我们推广应用的西瓜嫁接双扣复种栽培技术就是一项投入少、经济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农民欢迎的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西瓜要选中早熟品种。近几年我地一般选用东北地雷王、庆发九、绿冠王等地雷西瓜品种。砧木选用甜葫芦或瓠瓜,一般选用甜葫芦做砧木。

2 选地

西瓜宜选择南北垄,地块平坦向阳的沙壤土为好。由于采用嫁接育苗,对前茬要求不严格。

3 嫁接育苗

3.1 建育秧棚

要建南北走向的大棚,一般根据用苗多少来定大棚面积,一般大棚长10-50m,宽8-14m不等。大棚一般3月末扣完。为了提早成熟在大棚里再扣小棚,一般小棚宽2.5-3.5m,长随意。这样育出的苗大,苗壮。

3.2 浸种催芽

葫芦先催芽,4月10日前后先把葫芦种子用20-30℃的清水泡上,每隔8h换一次水,50h左右捞出催芽,方法是把泡好的葫芦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火炕上或烟道上,3-4h翻动一次,每隔10-12h用清水投洗一次,2-3天即可出芽。西瓜在葫芦即将出芽时浸种催芽,西瓜种子放在50-55℃的水中15-20分钟,并且不断用小棍搅拌,当水温降到25-28℃时正常浸种。一般浸种14-16h后捞出,用湿毛巾包上,放到火炕或者烟道上,温度保持25-30℃,3-4h翻动一次,12h投洗一次,一般20-24h出芽。

3.3 播种

将出芽的葫芦种子播在直径8cm的营养钵中,西瓜种子散播在播种箱内,便于嫁接用。

3.4 嫁接

嫁接方法采用贴接。当葫芦苗两片子叶展开时为最佳时期。

3.4.1 贴接方法:具体是用刀片从砧木子叶一侧呈75度角斜切去生长点和另一片子叶,切口长0.7cm左右,取接穗在子叶下约1cm处,与茎呈25度角斜削接穗的茎,切口长大约0.7cm左右,将削好的接穗贴在砧木上,使两切口结合,用夹子夹好。

3.4.2 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一共分五个步骤,即浇水-盖地膜-喷水-扣拱棚-遮光。具体是浇水需要在嫁接后马上浇水,浇水要浇透,注意不要浇在切口上;盖地膜要在浇水后马上进行,方法是在嫁接好的苗上盖一层地膜,目的是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地膜从第1天开始在上、下午温度高时分两次拿下来抖一抖水珠,并且每次晾15-30分钟后再盖上,以后每天增加抖水珠的次数和时间,到5-6天根据情况撤去地膜;喷水是为了增加湿度,即在地膜上喷一层水,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扣拱棚即在嫁接苗上再扣一个拱棚,30cm高左右,目的是保持湿度,提高温度;遮光是在拱棚上盖一层遮光网,或者彩条布也可,目的是防止嫁接苗马上见光失水萎蔫死亡。遮光方法是头三天在早上太阳出来前和太阳下山后撤去遮阳网或彩条布,使之接受散射光,第四天开始延长1h见光时间,以后每天逐渐延长见光时间,到第七天只在中午进行短时间遮光,待西瓜苗长出后进行正常光照管理。定植前去掉嫁接夹。

3.5 西瓜嫁接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注意嫁接苗苗龄要适当缩短,苗龄过长易导致砧木根系老化,一般苗龄期40天左右。二是适当减少施肥量,比不嫁接的西瓜少施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嫁接西瓜根系强壮,如果施肥过多易引起徒长。三是定植时要潜栽,防止栽地过深西瓜长出根系,影响嫁接效果。四是注意少施氮肥,防止结瓜前秧苗徒长。这时追肥要氮肥、钾肥配合施用,并且少灌水。

4 田间管理

4.1 整地施肥

最好秋整地,把原来3条67cm的垄改成1条大垄(80cm)和2垄小垄(60cm),80cm的垄用来种西瓜,两条60cm的垄做空垄,用来西瓜爬蔓,这样有利西瓜生长。每公顷施腐熟好的鸡粪60m?,西瓜复合肥800-1000kg。

4.2 定植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定植,采用栽1垄空2垄的方式,西瓜株距根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80cm左右。每公顷保苗7000株。

4.3 双扣

定植时随定植随覆膜,一般用80cm宽的地膜紧贴在地面,越紧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温度,消灭杂草。栽完苗后马上扣拱棚,方法就是在扣完地膜的垄上扣一个小拱棚,先把1-1.2m长的竹竿插在垄上,竹竿插到地下10cm左右,中间距离55-60cm,拱中间离地面大约30-40cm高。每隔80cm插一个竹竿,竹竿插在2株西瓜中间。拱棚大约扣25天左右,一般于6月15日前后撤去。在定植缓苗后要在拱棚上扎眼放风,开始时隔2-3m扎一个小眼,逐渐加大放风量,放风眼由小到大,放风距离由远到近,保证不烤苗。在我市大约6月25日撤去拱棚上的薄膜。

4.4 套种

在两条空垄之间的垄沟上套种其他蔬菜,一般采用开张度小的作物套种,大葱、胡萝卜等。也可以在7月上旬在两株西瓜秧之间套种大白菜。这时西瓜秧子不受影响,前期大白菜是套种,后期为复种。

4.5 西瓜整枝、打杈、理蔓、倒蔓、压蔓、追肥、人工授粉、翻瓜、垫瓜正常管理

西瓜撤去地膜后马上进行理蔓,把蔓子顺向空垄,在蔓子生长盛期,每隔2-3天就要把蔓子顺理一次,使蔓子均匀分布,当蔓子长到8-9片真叶时,这时蔓子大约40cm长,要及时压蔓,压蔓的目的是定向,定位,以后蔓子每长50cm要压一次蔓子,压蔓时间最好选在下午,这样蔓子软,不易折伤;倒蔓就是把反方向的蔓子倒过来。西瓜2蔓整枝,即留一个主蔓和1个壮的侧蔓;西瓜追肥一般用尿素和硫酸钾,每公顷用量尿素和硫酸钾各50-75kg或者复合肥200kg;人工授粉一般在西瓜开花时上午5-9点进行,方法是摘下雄花,把花瓣外翻露出雄蕊,手拿雄花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摩擦,使花粉沾遍柱头,一个雄花可以为2-4个雌花授粉,授粉后套纸袋,防止下雨浇。这样可以提高授粉效果。阴天可延长到10-11点。人工授粉可有效的提高坐瓜率;翻瓜既是在西瓜长够大时将瓜翻动一下,防止出现阴阳面;垫瓜就是在雨水大的年份用草把瓜垫起来,防止烂瓜;嫁接西瓜比不嫁接的西瓜病害轻,特别是枯萎病、蔓割病发生较轻或不发生。可以大大减少用药量,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4.6 病虫害防治

西瓜疫病用杜邦克露6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一般2-3次即可;西瓜炭疽病用施保克或者用使百克防治。细菌性角班病用可杀得2000防治。西瓜叶枯病用杜邦万兴叶喷,西瓜蔓枯病用万兴或者甲托叶喷防治。

5 复种

可复种大白菜、菜花、西兰花、甘蓝等作物。以大白菜为例,一般在7月5日左右开始育大白菜苗,8月5日前后定植,株距40cm。另外在空垄上西瓜拔秧后种植大白菜或者种芥菜、小白萝卜。这样通过复套种蔬菜可以卖出西瓜生产费用,西瓜收入就是纯收入。另外,由于嫁接后西瓜抗病能力提高,减少打药次数,也就是减少用药量,减少投入,相对来说也就是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陈友,蔡新.万亩地膜西瓜高产栽培总结[J].北方园艺,1991(01).

[2]刘德,陈友,蔡新.寒地西瓜二茬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1991(02).

[3]王国芹.北方寒地西瓜嫁接技术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01(04).

[4]祝福杰,杨鑫,李秀玲.嫁接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4(04).

第7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梨;密植;矮化栽培;高效栽培技术

梨密植矮化栽培能够缩短整形期、早成花、早结果,提高产量及质量,经济效益显著,是梨产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

1 选择适宜密植矮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早果早丰、品质好、萌芽力强、成枝力中、树姿开张、树冠紧凑、易成花、结果早、连续结果能力强、幼树有腋花芽结果现象的优良品种,是适宜密植矮化高效栽培的首选品种,如早酥梨、黄冠梨、丰水梨、黄金梨、满天红梨、水晶梨等。安梨乔化性强、树体高大、整形期长、结果晚,不适宜密植矮化高效栽培。

2 选择和创造良好的密植矮化栽培条件

2.1 栽培园地的选择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平原壤土、沙壤土或坡度25度以下、母质为片麻岩的丘陵山地作为梨树的栽培园地,这样的地块土壤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梨树的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2.2 栽培密度

一般栽培密度为2×3~4m,土层厚、土质好的地块可以稍微稀一些,反之密一些。

2.3 整地

整地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平原按栽植行距开挖南北方向的栽植沟,沟宽1m,深80cm。山地按栽植行距,用水平仪测出等高线,然后开挖宽深各1m的环山水平沟。栽植沟或水平沟挖好后,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kg,三元复合肥50~100kg。

2.4 配置授粉树

为了提高坐果率,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4∶1的比例配置好授粉树。

3 选择适宜密植矮化栽培的树形与修剪方法

平原采用网架开心形,山地采用纺锤形。

3.1 网架开心形

定干高度80cm,幼树期应轻剪缓放,对中心领导枝及骨干枝轻轻短截,疏除竞争枝,骨干枝拉枝开角60~70度,辅养枝拉枝开角80~90度,辅养枝开角后还要拿枝软化,并且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多道环割,每枝2~3道,每道间隔5~10cm,以缓和树势,增加短枝,促进成花,尽快实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待树高2~2.5m时,逐步落头至1.5m的高度,每株保留4个骨干枝,骨干枝相距20~25cm,为架设网架创造条件。

网架高度2m,用高硬度、不生锈的钢绞线编织而成,以延长使用寿命。架设网架时先在梨园四周埋设支柱,以水泥杆、角钢或圆钢等高强度材料为宜,以提高承载负荷的能力。在支柱之间架设14号钢绞线作边缘支撑线,中间以10号钢绞线做主支撑线,密度3m×3m,主支撑线之间以6号钢绞线作副支撑线,密度0.5m×0.5m。网架架设完毕后,用韧性强、不易损坏的柔软材料将梨树骨干枝绑缚于网架上,做到骨干枝摆放有序、采光良好。梨平原网架栽培的优点是树冠通风透光良好,不仅可以避免因大量结果造成枝条的劈折和损伤,而且可以使果实全部处于下垂状态,因此果实的品质能有很大的提高。

3.2 纺锤形

定干高度60cm,对中心领导枝轻轻短截,疏除竞争枝、密挤枝,在树干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方法是将树干上的所有枝条拉枝开角80~90度,开角后拿枝软化,也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多道环割,每枝2~3道,每道间隔5~10cm,以缓和树势,增加短枝,促进成花,以实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整形结束后每株保留8~10个大型结果枝组,每个大型结果枝组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上部着生小型结果枝组,中部着生中型结果枝组,下端着生大型结果枝组,间距25cm,树高2.5~3m。

盛果期要精细修剪,过长结果枝应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疏除重叠枝、细弱枝、过密枝、竞争枝、病虫枝,同时适当疏除过密短果枝,减少花期的营养消耗,促进枝组的更新复壮,疏除背上大枝,保留并利用中小营养枝,将其逐渐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4 使用PBO

PBO的作用是控梢促花、提高坐果率、提高产量、促进早熟、提质增效,必须按不同的作用,掌握好使用的时期与使用方法,浓度过高对梨幼果和新梢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果形指数明显变小,果实变扁,浓度超过400倍,使用效果不明显。

PBO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幼树期为了促进早成花、早结果、早效益,宜在7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树冠喷施2次200倍液。为提高坐果率、提高梨果实品质,宜在脱萼敏感时期,即花序分离期(花前3~5d)至盛花末期(人工授粉结束)喷施,花前宜喷300~350倍液,盛花末期喷300倍液。

5 花果管理

主要是疏花疏果,疏花在花序分离至初花期进行,每隔20~25cm留1个花序,每个花序留2~3朵边花。也可在谢花后15~20d之内疏果,疏果分2次进行,第一次疏去畸形果、病虫果和弱小果,第二次选优定果,疏去多余的果实,做到合理负载。疏果指标为叶果比55~65∶1。

6 套袋

套袋是实现梨无公害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套袋从6月初开始,15~20d内结束。套袋当天要喷布杀虫杀菌剂,药液干后即可开始套袋,当天喷药当天套完。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灭多威各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液等。果实采收前10~15d摘除果袋,以增加果实的含糖量、提高品质。

7 加强土肥水管理

幼树发芽前追施尿素,施肥量每株0.3~0.5kg。7月追施复合肥,每株0.5kg。9月底施入有机肥,每667m2 施5000kg。

梨进入盛果期后,应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树势衰弱。每年施肥4次:花前施肥、花芽分化期施肥、果实膨大期施肥和采果后施基肥。花前施肥以氮肥为主,每株追施尿素0.5~0.8kg。花芽分化期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每株追施0.5kg。果实膨大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株追施磷酸二铵0.35kg,硫酸钾0.5kg。采果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m2 5000kg。结合喷药叶面施肥,6月喷施2次0.3%~0.5%的尿素溶液、7月喷施2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8月喷施2次奇蕊氨基酸复合微肥300倍液,每次间隔15d;雨季压1次绿肥。

春季发芽前、新梢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各浇1次水,生长季节视墒情适时补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8 防治病虫害

梨的主要病害是黑星病、轮纹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是梨木虱、食心虫、蚜虫、梨椿象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预报,适时合理用药,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矿物源农药,少量使用低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作者简介:

第8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 紫竹为园林绿化的优质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丰产高效栽培要做到选择当年紫为主栽品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注意土肥管理、疏笋养竹、合理采伐利用以及防治病虫害。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又名黑竹、乌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新杆绿色,二年生杆渐变为紫黑色,抗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南方各地都有栽培。紫竹竹枝婀娜多姿,为优良的观赏竹种,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杆形通直,细长而节疏,竹黄薄,材质柔韧致密,抗压抗拉,是竹编加工的理想材种,可制作竹制家具、乐器、工艺品。近年来,人们广泛利用紫竹作为居室工艺装饰,竹材利用行情看好,1hm2竹林年产值达2.5万元以上,造林4a即可收回成本。紫竹集生态、观赏、工艺品加工与竹材等众多优点于一体,已成为林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

1品种选择

目前紫竹栽培中主要有当年紫和三年紫2个品种,一般根据紫竹新竹杆呈现黑色斑点的持续时间和紫黑程度来区别。当年紫新竹当年秋冬即呈大部分(80%以上)紫黑细麻斑点,远看已呈紫黑色,只节间一些灰斑泛青,次年底即全部紫黑(95%以上),其新竹材可在当年底或次年采伐利用,韧性较好,利用期早及周期次数多,其发紫过程是先麻红至麻紫黑至紫黑至深黑;三年紫新竹杆一般在当年底自基部往上呈局部灰紫黑散麻斑点(20%~40%,部分小竹可达70%),多数仍呈青绿色,次年可达50%~60%紫黑,第3年呈80%~90%紫黑,第4~5年达95%以上紫黑,同当年紫相比其利用期略迟2~3a,利用周期次数比当年紫少一半,其发紫过程是先晕红至紫红至灰紫至灰黑至粉黑至灰紫黑,其黑的程度、成色、亮度、层次等均比当年紫要差。按新竹材紫黑程度达80%以上即可作工艺竹材采伐利用来定,则当年紫和三年紫的轮伐期分别是1~2a、3~5a。当年紫比三年紫提前2~3a提供商品工艺竹材,提前成林造景,大大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能适应市场多变和选择。因此一般以当年紫为主栽品种。

2造林地选择

紫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水湿荫凉,抗寒性较强,年均气温10~18℃,降雨量800~1 800mm,海拔500m以下的酸性壤土地区,皆适宜生长。紫竹喜肥,对土壤要求较严,造林地选择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排灌方便,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山脚地、谷地或缓坡地宜植紫竹;迎风坡、台地、水渍田以及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块不宜栽植紫竹。

3栽植方法

多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选一至二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根须发达、侧芽饱满的优良母竹,2~3株大蔸带土移栽,优良单株移栽应考虑多带宿土,留足鞭长40~50cm,截去竹梢保留5~6盘丫枝。远距离运输应适当捆扎,以免土球散落而造成鞭竹结合部损伤,杜绝劣级苗上山造林。初植密度1 500~1 650株/hm2,要求栽植穴规格为80cm×60cm×40cm,深挖浅栽,上松下紧,围土防渍。造林时间以早春为最好,梅雨或秋末可补植,栽植后加强管理,以防倒伏等。

4土肥管理

造林当年宜种植花生、豆类等低杆农作物,以耕代抚。栽植后第2~3年的6~9月除草松土2次,深10~15cm,青草壅肥。紫竹喜肥,基肥穴施有机肥2 200kg/hm2,复合肥450kg/hm2;秋季结合幼林抚育环沟施复合肥或尿素450 kg/hm2。进入产竹期后,每年分别于6月和10月各施复合肥300kg/hm2。冬初砍竹后垦抚松土,清除竹蔸及老鞭。

5疏笋养竹

造林2~3a竹笋应全部留养,促其满园成林,之后在出笋盛期选留健壮长势好、分布均匀整齐和空档竹笋留养成竹,选定留养笋后,其余竹笋全部挖除。

6合理采伐利用

紫竹园要求进行集约化管理,保持土壤疏松、肥力适中、园内通风透光。一年紫成年竹园保持立竹度3~4.5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6∶2∶2,一年紫当年冬即可采伐出售,采伐后立竹度1.5~2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2∶2∶1或2∶2∶0。三年生竹适当保留,四年生竹全部伐除销售。三年紫一至五年生竹比例控制在3∶3∶2∶1∶1,及时疏伐老母竹、工艺成熟竹、劣质竹和倒伏竹,及时垦抚施肥,保持竹林生长旺盛。

第9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有35%~4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者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小麦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为世界主要商品粮之一。

小麦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20℃的严寒。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技种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全国第一产麦大省的安徽省,小麦大面积连年获得7 500kg/hm2以上的高产,而9 000kg/hm2以上的高产只能在良好气候条件下才能获得。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精细整地

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C、N比为25∶1。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玉米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证[1]。

精细整地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应在适耕期内及时机耕、机耙,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cm,畦面平整,无明显坷垃,切实耙透、耙实、耙平,耕后耙碎,达到上松下实,沟渠配套,排灌方便,为播全苗创造良好基础。

2选用优良品种

要求选用丰产性好、高产稳产、抗病、抗性强、成熟期较早、品质优良的品种。目前适宜安徽省的小麦优良品种有皖麦50、皖麦53、新麦18、豫麦70、阜麦936等。

3土壤和种子处理

为防治土壤发生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颗粒或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结合耕地边撒边犁 [2]。

为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达到省时、省工、降低成本低、增产显著的目的。播种前应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用50%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1%加种子量6%的水拌种,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h,晾干后干拌种子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随着安徽省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在小麦播种前应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施优质农家肥37.5~52.5t/hm2、纯N 210~240 kg/hm2、磷120~150kg/hm2、钾90~120kg/hm2、ZnSO4 15.0kg/hm2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底施。最佳氮肥运筹方式为:茎肥∶枝节肥∶导穗肥为3∶5∶2[3]。

5适期播种

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数,影响到麦苗的强弱,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小麦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秋冬期间比较适宜的温度等自然条件,及时出苗,盘根分蘖,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小麦弱冬性品种播种适期范围是10月5~15日,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春性品种为10月20~31日。小麦正常出苗、分蘖,须有充足的土壤墒情作保证,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若墒情不足,则要造墒播种。坚持使用机播,行距以23~25cm为宜,播种深度为3~5cm;播量控制在150~180kg/hm2;播种宁晚勿早,宁稀勿稠。且播种要匀,播量准确,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旋耕地块,播后镇压。

6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管理,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播时严重干旱,要及时抗旱,切忌大水。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或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全苗。

6.1分蘖阶段

小麦从出苗至越冬是叶片、分蘖和根茎生长的时期,是决定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要在获得早、齐、全、匀苗的基础上,促根长叶,促发分蘖,增育壮苗,促苗安全越冬并为春后稳健生长奠定基础。

6.1.1早施苗肥。苗肥宜在第2叶露尖时使用,一般占总施氮量的10%~15%,基肥施足的麦田,一般不施用苗肥。

6.1.2中耕除草。中耕能使土壤疏松,减少地面蒸发,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根系生长及分蘖,同时也能有效防治农田杂草。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中耕深度3~4cm,以防伤根。春季对旺长的小麦要进行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为7~10cm。蹲苗可控制无效分蘖,达到促控结合。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

年前麦田杂草生长慢,危害轻,往往重视不够,一旦年后遇阴雨气温回升,麦田杂草迅速生长,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冬前麦田杂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治方法:选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的苯磺隆150g/hm2于小麦分蘖期对水450~600kg/hm2进行喷雾,对猪秧秧、繁缕、播娘蒿等优势杂草防治效果达85%以上。

6.1.3防御冻害。合理选用品种、精细耕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田自身抗冻能力,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6.2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开春以后,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返青、拔节至孕穗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巩固有效分蘖,争取总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粒增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群体与个体矛盾比较突出、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此期主攻目标为促控结合,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数,减少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花数,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

6.2.1巧施返青肥。冬前施肥少,分蘖不足,麦田返青迟缓的麦田,适量早施返青肥,增穗增产效果好。前期肥料充足,生长较旺的麦田,则应少施或不施返青肥;对于高产田,为防止中期旺长,一般不施返青肥,以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后期倒伏和病害发生。返青肥一般施尿素75.0~112.5kg/hm2[4]。

6.2.2施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可以增强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以供幼穗发育、促花、增加结实粒数并巩固分蘖成穗。孕穗肥可提高最后3片主要功能叶的光合强度和功能持续时间,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向穗部输送,减小小穗和小花退化、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拔节肥视苗情于小麦拔节前后施,施用量以总施氮量的30%~40%为宜,适施尿素112.5~150.0kg/hm2。中、强筋小麦应适当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不能施用孕穗肥。

6.2.3春灌和防渍。春后随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剧,需水量增多,拔节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耗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反之要做好清沟沥水,及时排涝防渍。

6.2.4化控降秆防倒。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抗倒伏能力差的高秆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300~4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务求喷匀。

6.2.5化除与病虫草害防治。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在拔节前抓紧施用除草剂,同时注意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的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L/hm2,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0%乐果2 000倍液或用50%三氯圣螨矾1 500~2 000倍液喷防。

6.3抽穗结实阶段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器、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重、丰产丰收。

6.3.1增施灌浆肥,叶面喷肥。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营养,灌浆初期用0.2%~0.3% KH2PO4、1%~2%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以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溶液用量为750kg/hm2左右。

6.3.2排水降温与后期灌溉。在此期间如果雨水过多,要加强疏通排水沟,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受渍根系早衰;如果后期降水偏少需合理灌溉,灌水期间数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为小麦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夺取小麦高产。

6.3.3防治病虫。小麦生生后期是黏虫、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大量发生的时期,对粒重和产量影响很大。除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开沟排水、降温等农业综合措施外,必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采取药剂进行防止。

7适期收获

小麦的收获适期与品种特性(落粒性、休眠期)、籽粒成熟度和天气条件等密切相关。小麦粒重以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适期,收获后及时晾晒,并安全贮藏。

8参考文献

[1] 刘华荣,陈桂芳,董庆国,等.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4):18.

[2] 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