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篮球教学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教学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篮球教学培训总结

第1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篮球教学 球性 练习

篮球教学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是习惯沿用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并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重视深入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应用球性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

一、常见的篮球球性练习方法

球性练习是一种的篮球练习方法,包括单手体前向侧挥摆球、单手斜后上方挥摆球、单手体侧前后拉摆球、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原地屈蹲旋转推滚球、抛接球练习、踢接球、两手胯下交叉颠接球等。可见,球形练习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腿、手臂等部位对篮球的控制性。如单手体前向侧挥摆球的方法是双脚开立,在体侧进行双手持球。然后将球向后拉摆至最大限度,前臂向外旋转。之后将球向前挥摆。接下再进行前臂内旋转,从而完成摆球动作。这种练习方法能有效锻炼学生手臂的力量。也就是说,篮球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合理设计训练计划,有目的进行篮球球性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另外,教师还应重视球性练习方法的创新,开展有趣、生动的练习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也应重视不断优化篮球教学课堂,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球性练习方法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篮球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选择高素质、高技能的篮球教师,以便能够将球性练习方法充分应用在篮球教学中。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球性练习方法的重要性。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体育院校、主管部门等相关体育单位联合,建立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供给教师可以选择的多种培训方向和内容,使教师参加自己有兴趣的专项培训内容。同时,联系多个相关部门建立体育培训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快制定各个体育专业培训相应的行业标准,完善培训考核以及取得的职业资格认证的制度建设。另外,还要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紧跟时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建新颖、灵活的体育课堂。如教师在球性练习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融入教学情境、融入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最后,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球性练习教学时,要依据实际的体育教材和课程目标,合理选择练习方法,将其与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在一起。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动作指导,避免学生养成错误习惯。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而高职体育教师则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为篮球球性练习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因材施教

高职篮球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毕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篮球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以此制定分层次的训练计划,保证教学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以后的篮球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体育教师可以将球性练习和游戏教学练习起来,通过游戏增强篮球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项目竞赛教学,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给学生详细讲解出比赛规则、方法。在学生了解到基本的信息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竞赛活动。如针对抛接球的球性练习,教师让学生组成成员相互之间进行抛接球。同时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抛接球的动作要领。然后要求组内成员相互抛接球,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无人犯规。这样既能达到篮球球性练习的目的,也能够达到充实篮球教学的目的,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体育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要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动作纠正。而后将有类似错误动作的动作进行重新分组,开展专项的纠正练习活动。总的来说,高职篮球教师不仅既要重视因材施教,也要重视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开展球性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篮球教师更应当重视不断开展高质量的球性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将篮球运动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3.重复练习

通过球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要重视在篮球教学中,加强重复练习,以规范学生的动作,提升学生的控制力和运球能力。

在进行重复性练习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感,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专注于重复性练习。如针对某一项球性练习方法,开展相互纠正练习、竞赛练习等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高职篮球球性练习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增强球性练习教学的生动性。如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规范等,方便学生学习。这样也能够有效避免因教师的错误而导致学生产生错误操作。总的来说,高职篮球教师应不拘一格,积极创新球性练习教学方法,以此提高高职篮球教学的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篮球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球性练习是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篮球运球技术的重要方式。为此,在高职篮球教学中,高职院校应重视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综合素质,促进篮球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并保证球性练习教学的实施。同时,高职体育教师还应当重视从因材施教和重复练习两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球性练习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身体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辉. 球性练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1:68-69.

[2]李志超. 浅论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球性练习[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1:130.

[3]钱隆. 论如何提升高职篮球教学质量[J]. 当代体育科技,2016,13:35+37.

第2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训练当中应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个性,切实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其开朗、乐观的性格形成和自信心的加强。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就是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相匹配,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具有扎实、稳固的文化理论基础。而在实际的篮球课程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重分数、轻能力”这样的现象还是依旧存在的。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结构,在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理论教学比重,缩减技术教学内容上的分量,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的比重。

三、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首先,专业篮球技能的培训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中除理论知识教学以外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去接受那些给人感官刺激较大的事物,所以教师就必须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才能吸引住学生,比如多媒体教学法,观看NBA篮球赛等;竞赛教学法,各班级之间或各高校之间开展篮球对抗比赛等;游戏教学法,运球接力、运球互抢、运球穿越障碍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等等。其次,教师要在篮球训练时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如学生训练前的热身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避免之后在活动的扭伤等;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速度、高力量、爆发力等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适当地让学生补充水分;事先做好运动过程中容易受伤部位的防护工作,合理把握训练的强度与时间等。此外,教学中教师对本专业的“师范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并充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

第3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篮球裁判; 普通高校; 学生;培养模式

一、引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在各大高校中,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篮球比赛,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一系列的比赛自然需要大量的临场裁判人员,而在普通高校中具有裁判等级,且具备良好场上执裁能力的往往只是寥寥无几的专业体育教师,面对日益增多的基层篮球比赛,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既有利于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服务,解决裁判员短缺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走向社会,参与全民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现就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构建出适合不同高校的培养组织模式,为高校篮球裁判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25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或体育部(室)教师;

2.25所高校随机抽样的10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讨论与分析

在调查基础上经过汇总研究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未将学生裁判员的培养组织管理作为一项工作来深入开展。学习裁判员知识,基本上都处于“师傅带徒弟”这样一种形式。虽然一些普通高校在其体育院系内部也开设有裁判员培训班,但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学生“考证”而临时开设的考前辅导班,功利性强,缺乏真正的锻炼实践。

在调查的25所高校中,92%的高校没有“裁判员协会”之类的裁判组织,遇到比赛都是临时抽调;72%的高校没有将裁判学习列入教学计划,学生不懂规则,只知道打球;96%的院校学生不能参加社会上的比赛工作,缺乏锻炼机会。

总体来看,在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对完整、普遍适用的模式。只有个别高校摸索总结了一些培养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方法。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人才的实际分布情况,这里将普通高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体育类院系的高校,例如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另一类是没有体育类院系的普通高校,例如一些理工类,政法类高校。对于具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可充分依托体育院系的优势资源开展培养工作,而没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则主要依靠校体育工作部(室)的力量开展培养工作。

(一)师资组成

模式一:体育院系团队,师资力量为体育院系篮球专业教师以及具有裁判等级和丰富经验的体育院系研究生;模式二:体育部室团队,师资力量为学校体育工作部(室)的专业教师。

(二)学员选材

模式一:专选加兼职,主要针对具有体育类学生的高校。以体育类学生为主,兼顾其他院系篮球素养较高的学生;模式二:全兼职,主要针对没有体育类学生的高校,需要面向全校选拔学员。建议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年限为2年,即从入学至大学二年级结束,培养人数为学校实际需求的1.5倍,通常每期20~30人。

(三)培训方式

专项培训班模式:开办专门的篮球裁判员培训班,集中系统培训;选修课模式:植入体育专项选修课或校选修课系统,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实践锻炼

模式一:模拟教学赛,学员内部定期开展,学生分为场上队员、裁判组、记录台组、观摩点评组,并相互轮换。通过内部交流,达到锻炼目的。模式二:观摩带练法,由教师和高年级老裁判带学生一起参与篮球比赛,学生可以先观察模仿老师的判罚尺度、跑位、手势,参与记录台工作,进而过渡到老师在场边同步指导,场上新老裁判搭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模式三,临场实践法,安排学生参加校内一些低级别的比赛,例如班级,年级比赛,让学生独立工作,老师或高年级老裁判在场外观看指导。

(五)考核结业

模式一:培训结业综合考评,组建由教师和高年级老裁判组成的考核团队,在学生结业时,通过笔试和临场实践两个环节并根据平时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况进行量化考评,达到一定分数者通过考核,正式开始参与学校裁判工作。模式二:篮球裁判等级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二级和三级篮球裁判员考试,并获得篮球裁判员证书。

以上从培训的五个重点环节对裁判员培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作了系统整理,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搭配形成自有模式。例如具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可采用一下组合模式:体育院系师资团队,专选加兼职的学员构成,采用专项培训班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实践锻炼方法,以综合考评为考核结业方式,并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参加国家二级和三级篮球裁判员考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目前,普通高校篮球裁判员奇缺,执法水平整体较低,严重制约了篮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开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表明,在高校培养学生裁判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充分利用师资、人才、环境、设施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篮球裁判员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篮球协会审定. 篮球规则:2008年版[S].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叶国雄等.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第4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高职女生;提高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0-01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但是要进行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特点是有趣味性,让人们感到轻松,愉悦,因此而广受人们的喜爱,游戏教学法也是根据游戏的这个特点演变而来的,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是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女生篮球兴趣效果的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游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把高职女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传球,另一个小组则运用游戏教学法。实验表明由于高职女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游戏过中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游戏规则,掌握了游戏规则获胜的几率就更大。参加游戏教学的高职女生普遍表示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她们更喜欢篮球运动,游戏教学法提高了高职女生对篮球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教学法是在一种比较轻松地环境下进行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文章讨论的游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高职女生是主体,学生有自,如果学生在参加团体比赛时要想赢得比赛必须要有团队意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学习,而且效果明显。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仅只是来游戏,而是要根据篮球教学的精神,将游戏教学的内容与篮球教学的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既学习了篮球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趣味,使篮球学习被更多人喜爱。游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标准动作的练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练习过程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方式,比如,打龙尾,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学生也没那么容易疲惫和厌倦,学习的劲头也很大。

二、对游戏教学法提高高职女生篮球兴趣的效果实验的总结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高职女生的年龄、爱好等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高中生抽象思维、自尊心、竞争力等都比较强,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对抗性较强的游戏,这样才能开发出他们的潜质,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教师想让学生们提高肺活量,训练肌肉那么就选择跑步,如果教师想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那么就进行拔河比赛,想要达到什么样效果就要选择与之相一致的体育游戏。体育场地的选择要合理,在选择体育场地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因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周围的环境,如果运动场地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引发伤害事故。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与游戏教学的成败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使游戏教学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把培训和教研结合起来,为游戏教学能顺利实施创造一切有力的条件。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

三、游戏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女生学习篮球的意义

所谓的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使高职女生在游戏中就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增强体质,发展自身能力,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的功能主要有激发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等,游戏教学法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可以让高职女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游戏教学法改变了过去只把跑步,做操作为必备项目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了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游戏的健身功能是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体育游戏以全身运动为主要形式,游戏的综合性很强,能使全身得到锻炼。游戏教学法的娱乐功能也是众所周知的。总体来说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学生通过互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既增进了友谊又学到了社交的知识。

第5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摘 要 篮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篮球的发展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篮球在各层次大赛中的成绩总是难以令国人满意。影响中国篮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基础薄弱是关键之一。

关键词 篮球 学校

多年来,政府及专业人士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篮球水平的改革和尝试并不断提出,中国篮球的希望在校园里。篮球要从娃娃抓起,搞好校园篮球活动,加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夯实篮球运动的社会基础。“校园篮球活动”的启动,对于我国学生篮球的发展和推动中国篮球水平提高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应发展篮球建设,这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做良好的铺垫。

一、学校篮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及家长都未重视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多家长心里不是自然形成学习文化课是唯一的出路。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时期就给孩子选择各种文化补习或者体能训练,有的家长甚至给学生报四、五门课程,白天放了学晚上还要上文艺课或者辅导课,也没有周末休息时间,直接压的幼儿喘不过气来,更别说有时间玩篮球了。一部分学生认为篮球锻炼可有可无,在体育课上的锻炼已经足够了,这部分同学体育锻炼的自主意思较薄弱。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锻炼抱有消极态度,认为篮球锻炼不能起到一定得作用。另外一些同学则认为篮球锻炼可以放松心情,增强体魄,并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这部分同学的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较强。对于篮球锻炼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同学们体育锻炼时间的长短和规律性。

(二)缺乏保障制度,资金投入不足

篮球建设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篮球建设的安全体系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和教练员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缺乏;政府集中强度较低;投资少,学生从事篮球训练和比赛,一方面,牺牲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受伤的风险,以及篮球体育部门要加大关注,以保护学生的利益。

(三)专业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也就不重视体育专业师资的引进、培养,再加上目前县市财政紧张,严格限制教师编制,在教师缺编严重的情况下,优先解决的是文化课教师的编制,体育课资一般难以列入领导考虑范围。在教师的培训上,也是以文化课教师的培训为主,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教师几年也难以获得一次进修的机会。由于专业教师缺乏,而现有的教师其专业素质又得不到提升,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二、学校篮球发展对策研究

(一)贯彻良好的思想安全教育

篮球一般是男性,男性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对于未来出现各种向往与憧憬,自觉性比较差,目标经常摇摆不定。因此,体育教师应取得来自父母、教师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通过诱导和教育,让学生了解篮球的魅力,激发运动员的兴趣,并且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打篮球,为谁打篮球,应该怎样打篮球。可以组织观看精彩的职业篮球比赛,或者为队员讲诉著名篮球手的成名之路是怎么走的以及一些趣事,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远离暴力。

(二)提高运动员篮球理论知识

良好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很多的训练,而且还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他们以后的篮球生涯是非常有力的。通过篮球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篮球运动的精髓,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写训练笔记、训练问题总结等,创造条件进行实践训练,强调各种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战术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应尽可能的在比赛和训练实践中有计划地进行,只有@样才能提高篮球水平。

(三)基本训练运用意识的培养

只有加强基本功的反复训练,才能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运用基本功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在上场时要注意观察场上的情况,提前分析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动作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技巧,在队员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学习与综合练习,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并且提供给每位学生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被自己消化理解已被赛场上利用。

(四)寻求政府的支持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甚至是全国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无法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篮球的运作必须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和培育。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篮球的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上。要发展篮球,不能仅仅依靠乡间空地,任由孩子们自由发挥,更需要合理的场地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农村校园都面临着场地缺失的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扶持与帮助,充分利用各所学校场地条件,增加篮球设施的投入。师资问题同样比较严峻,目前我国专业的篮球体育教师极少,而在农村懂得篮球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五)加强篮球教师继续培训

首先,组织各类专门的团队学习。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好篮球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把计划好、开展好每次学习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学习记录、经验交流等制度。每一类学习在时间上相对固定,内容上相对灵活学习,有的是业务技能的培训、有的是经验介绍、小组学习有时是组内针对某一事件的讨论等等,引领教师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将学习贯穿于广大教师的教育实践,很好地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赋予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达成共同的目标,让老师们在组织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次,体育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如为了更好地适应篮球教育形势,组织教师全员参加篮球理论培训等,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篮球教育,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第6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学训矛盾;培养理念;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09―07

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竞技篮球全面发展和快速提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研究,前贤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提出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但是,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缺乏专门的探索,而剖析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却是解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围绕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以期为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竞技篮球一二三线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选择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为内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矛盾根源分析

2.1.1管培矛盾 管培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责――权――利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系。管培矛盾的本质反映的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探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管培矛盾的历史性根源,离不开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现行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机构。“政府主导”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之后,在原有自上而下设立的体委系统基础上,经过调整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一省(直辖市)体育局一地方体育局三级政府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全国性的社会组织机构,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第二种是社会群团组织,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中设置的分管体育工作的机构,这类组织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本系统内部。第三种是民间体育组织,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职业俱乐部。项目管理中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特殊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中心既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具有双重性。显然,通过上述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基本反映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管――办”过程中的性质,这只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

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改革方向与大环境保持一致。事实上,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管理主要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共同管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作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机构,在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执行各自的权力,履行各自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后备力量培养的重大性战略问题,这样的战略性任务应该由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承担。作为民间组织的篮球运动协会只能负责本组织内工作事务。然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赋予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既具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民间组织的特点,集“官――民”于一身的双重属性。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行政力量是其运转的主要动力。篮球运动协会成为了体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关系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职责不清,官民一身”的背景下,面对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当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家都有责任,大家都不负责任”的现象。

同时,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一二三线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极为复杂(如图1所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政府系统(各体育局),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社会群团组织(部队体工大队),还有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民间体育组织(各职业俱乐部)。但是,教练员人才的使用权并非这样简单,关系错综复杂,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有的人事权在部队,使用权在体育局;有的人事权在体育局,使用权在俱乐部。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一人事使用权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在教练员人才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由“谁负责”的难度。

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培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权利和责任也不一样,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同时教练员人才本身人事产权的不明晰,增加了两个机构的管理难度,导致在利益冲突情况下,相互推诿。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就是一方面提倡“政事分开”的领导原则,一方面却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中保留行政权力。在责一权一利矛盾关系冲突下,面对人才培养这样一个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都要负责任,但是两者都没有尽到责任,最终受伤害的是教练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问题至今仍然成为制约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2.1.2学训矛盾 学训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时期所发生的文化教育和运动专项训练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学训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而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运动经历,同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学训矛盾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图2所示)。学校教育在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

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成长时期,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要经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培养历程(如图3所示)。从理论上讲,如果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成长时期都能和其它的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那么教练员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应该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接受文化教育培养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少儿体校――青年体校――国家队接受运动专项训练。并且,最佳专项训练年龄和接受文化教育培养的年龄存在冲突,例如篮球运动项目青少年进入专项学习的最佳年龄为12岁左右,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也正是进入初中学习的主力军。学习和训练成为他们人生抉择中最大的矛盾。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教学单位在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都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但课时的权重和普教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进入初中或中专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经常需要集训和参加比赛,上课出勤率更低,且不进行补课。调查报告进一步显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当长,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却要少得多。整体来看,优秀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呈现年龄越大上课时间越少的趋势。到了大学阶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出勤率更低,由于训练和比赛的任务繁重,身心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现代教育规律以及竞技体育训练规律同时表明,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水平,需要时间保证;同样,要使运动成绩到达高水平,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然而,从“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来说“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文化学习好又要专项训练水平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国竞技体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为了“为国争光”和“奥运争光”,优秀运动员们必须舍弃文化课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专项运动训练中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优秀运动员成长时期同样也逃不脱文化课学习与专项运动训练冲突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历。但是,从受教育(仅指全日制)的经历来讲,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文化素质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的这种现状给后期转型为教练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致命的障碍。从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来看,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深刻地影响本项目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指出现代篮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智慧、心理、经验和意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较量,更是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之间的竞争,从各种级别的比赛中反映出国内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与篮球强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发展,从而影响执教能力的提高?追根溯源,教练员有什么样的训练理念并不完全取决于具体的训练行为,而主要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对运动训练的感悟水平以及是否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众所都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篮球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不缺乏对运动训练的感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的关键恰恰就是受学训矛盾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掌握的文化知识数量和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缺失。然而,文化知识却是理念形成的基础,对于竞技篮球教练员来说,文化知识不仅是训练理念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训练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文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训练理念的是否正确和先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练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的支持,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训练理念,而且还会缺乏对本专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竞赛中占据主动权。

2.2基本问题分析

2.2.1培养理念 理念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理性观念。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对我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类型教练员人才的基本认识。岗位培训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体育总局从1989年起正式施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并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正是基于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评估之后总结出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群体之上。但是,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管理层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是“素质”较低,特别是“文化素质”低。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要解决“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就是看成绩,为国争光就是看金牌,看第一。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素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体,素质是基础,能力是表现。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否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更多的是接受“专才式的教育”,比如岗位培训、专题学习等。“专才教育”的特点就是过于强调“学以致用”,这在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它的缺陷表现在基础理论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很显然,“通才教育”的特点正好是通过“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培养个体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教练员学习时间较少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很显然“通才教育”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很好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因。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增加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体教结合”文武并重,全面发展;“通专结合”扬长避短,突出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素质”低下的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就必须给教练员打下厚实的基础,丰富他们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忽视教练员人才的素质教育,知识学习,一味追求“能力”提升,将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2.2.2培养路径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条路径(如图4所示):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进入教练员学院学习。

1987年中国开始实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体育教练员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就集体项目来说,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协会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这条培养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管理体制。篮球运动协会是一种社会民间组织,代表民间组织的权益。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民间组织利益产生矛盾冲突,又缺乏完善制度机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管理失效,培养路径不畅的困境。其次,培训主体。主要指每期接受岗位培训的教练员。部分教练员岗培意识淡薄,把岗培当走过程。由于职前、在职缺少系统学习,教练员本身事务繁杂,在短暂的岗培时间里,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再次,培训客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云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教练员进行授课。但培训师资没有固定的人事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师资梯队,师资人员不固定,整个师资属于“临时组合”,阵容豪华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后,培训载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内容等。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载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具体,课程内容不科学,教材陈旧。

我国第一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6月16日在山东济南正式挂牌成立。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练员学院挂靠山东体育学院,为其二级学院,位于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内。教练员学院直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并实施山东省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计划;组织省体育系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省退役运动员转任教练员岗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体育系统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同时也负责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每期学员培训时间为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教练员学院挂靠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教练员学院提供人才支持和人力保障。教练员学院是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的专门机构,特别是国家队教练员的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国家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教练员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启动学院建设,完善学院功能,周密设计国家队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加快培训课程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注重培训质量,为各省、市教练员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教练员学院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培训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资源,注重培训成果的总结、提炼、转化和推广,提高培训效益。各省市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国家队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提高教练员素质来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全国各高等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教练员培训工作,为教练员培训工作贡献力量。国家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主要负责承办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组织开展教练员教育培训体系和科学管理研究等。

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两条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面对竞技篮球教练员培训工作不完善,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更新慢,培训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教练员学院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可以说,教练员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教练员学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成立教练员学院进行教练员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管理体制,培训对象的层次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基本相近。同时,本研究认为作为两种培训机构,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

2.2.3培养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是指培养过程及结果对培养对象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指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以及培训结束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对待岗位培训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岗位培训机构对教练员培训完毕后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笔者通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跟队期间对不同层次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其中,绝大部分篮球教练员非常希望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弥补在执教和训练方面的不足。同时,有2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参加岗位培训所得到的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另外,有1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岗位培训所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与实践有点脱节。甚至,有5%左右的教练员对岗位培训所传授的训练理念有抵触,坚持自己的训练理念。通过对篮管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受聘于教练员岗位培训讲师团队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专家、教授们认为在岗位培训期间,绝对大部分篮球教练员认真严肃对待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能够及时的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相关讨论的话题,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专家、教授们同时也反映有些教练员在培训期间不遵守纪律,晚上出去应酬,影响培训学习效果。从整体上讲,我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竞技篮球教练员希望通过岗位培训来提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态度表现积极认真。从这一点是来看,反映出的培养效果较好。笔者通过岗位培训团队的专家教授了解到,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一般都是通过交作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培训学习。教练员岗位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通过培训结业典礼直接发放岗位培训结业证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练员凭一份作业结束一期岗位培训,是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他们培训效果的,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据一位资深的培训专家讲,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团曾经尝试过采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测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结果很多学员都不能达到所设置的考核标准,同时学员产生考试惧怕心理,影响下期教练员岗位培训正常开班。从竞技篮球教练员培养考核评价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考核手段不科学,不能充分反映教练员在培期间掌握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在实践带队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社会业内外的“口碑”两个方面。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青少年篮球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这一个层次上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另外,我国有很多具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都来自于基层,这也反映出在基层还是有不少高水平的教练员。但是,从国家队以及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在我国篮球教练员岗位上不断增加的外籍教练员数量,反映出我国本土教练员存在的现实差距。笔者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设置问卷,按照“非常认同――认同――不认同”的量级,对篮球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教授;篮球运动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管理者;体坛周报记者还有资深球迷共20人进行调查,描述性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的调查结果来看,65%的调查对象认同,只有35%的调查对象不认同,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口碑”还不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两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教练员人事产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训矛盾致使教练员丰富的运动实践经历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缺失之间的矛盾关系,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效果比较理想,但考核评价手段缺少科学合理性;从社会效果来看,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本土教练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评价“口碑”较好。

3.2 建议

第7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成都市十几所普通高等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其篮球教学部分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几点对策.

近年来,篮球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和进行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在篮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的、并存的基本形态中,忽视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忽视了教学主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忽视了篮球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篮球文化的丰富内涵等。因此,篮球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成都市十几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检索、查询等手段查阅了篮球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有关文件与资料。

2.2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男女生各500份。回收问卷983份,回收率98.3%。其中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96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6%。通过SPSS13.0采用α信度系数法对本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

2.3访谈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同一些专家、一线教师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征求其对策与建议。

二、目前成都市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篮球教学场地器材现状问题

场地器材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优越的教学设施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由于近几年各高校学生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总体来说,目前高校还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之需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37.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场地器材不能保障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阻碍了他们锻炼的热情。同时,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目前篮球的场地器材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调查学校篮球教学的编班形式上,20.0%的学校上课人数在35~45左右,有60.0%学校超过50人。有专家认为体育,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编班人数应该设计在24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然而,造成目前大部分高校很难改变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而教师人数基本不变或增加不多;各高校对场地、器材的投入不够,导致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这将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瓶颈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男女生选择篮球课现状

篮球运动具有极强的运动趣味性,是一项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对抗性很强的竞赛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激烈的对抗性、严密的集体性等特点。男生比较倾向于竞争激烈,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喜欢比较平缓的运动项目,强调的是身心愉悦。通过对各个学校篮球选修课学生的调查,男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为篮球,占总数的44.3%。而对女生来说,她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健美操,占总数的36.8%,其次是羽毛球,占22.1%,篮球对大多数女生来讲,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由此可见,男女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

3.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动机的分析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条件。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内部动力。从本次在对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中,有49.6%的学生对篮球运动很感兴趣;有33.4%的学生较感兴趣;有20.0%的学生不感兴趣。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的,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是随大流的。同时,针对学习动机调查,强身健体、喜欢此运动、提高水平、增进交流和成功的体验分别占1到4位,说明了大学生对体学教学的追求。可见,健康是大学生上体育课追求的第一目的,说明了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已从“达标”向自身健康需要方面转变。

4.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形式的现状

很少高校专门设置了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而设置了的高校的理论教学内容大致包括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等。从形式上看,各个高校的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在室外将技术讲解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有的学校是在室内通过教学片和理论讲解进行的形式。同时,本次调查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高校的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浅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对策

1.加强篮球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篮球教学内容较多,如何选用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要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使得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就能让学生达到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2.培养学生篮球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是在比赛中学会打球;二是掌握方法;三是积极参与,体会乐趣。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加强比赛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体会乐趣,营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

3.加快篮球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思想

各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加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完善教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学理念的确立,体育教学观念也得到改变。高校篮球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实现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首先应摈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突出“普及”和“娱乐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篮球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4.加强篮球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在对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总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第8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二、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努力的学习各项有关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例,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增强学生们体质。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3、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2月初辅导全体教职工学习广播体操,与学生共同锻炼,提高全体的体质。力争取得最好成绩。 4、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辅导区,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前提下,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锻炼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在篮球这块要和兄弟学校进行比赛交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5、冬锻和冬训相结合,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我中心小学的田径竞技水平,中心体育组决定对部分优秀的田径队员进行集训,项目分跑、跳、投三大项。训练注重学生的耐久力,技巧和技术方面,争取每天训练一次。

三、具体工作安排:

2、3月:

1、全体教职工进行新操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的培训、教学工作,达到人人会做。

2、添置部分的体育器材(请示)

3、 篮球队继续训练

4、各队的素质训练

5、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钱)

4、5月:

1、选拨优秀田径苗子,进行冬季集训(结合运动会)

2、篮球队与教职工进行教学比赛交流

3、制定足、篮球春训计划,逐步进行实施

4、 足、篮球队训练5、对学生进行个别体育项目考核

6、7月:

1、篮球队、足球队系统训练

2、对各训练队队员进行力量训练

第9篇:篮球教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篮球教学;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较大的行业竞争压力。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团队合作,以此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教师在学习时期接受的教育都比较传统,他们自身对合作学习理念的了解比较欠缺,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仍然存在。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不利于篮球教学的开展。

1.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存在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水平。但由于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加之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限,从而使得初中篮球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难以获得有效的提高,最终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

2.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

2.1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篮球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育运动,如果教师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话,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都是十分有益的。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篮球教学中来,能够使学生之间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2.2保证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有效开展的措施

2.2.1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作为保障。首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时刻保持着一个高涨的学习情绪;其次,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篮球有关的趣味活动,并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能够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于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2.2.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是影响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篮球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可以让面试人员就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招聘到更加优秀的教师。除此以外,在教师入职以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培训活动或者经验交流会,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教师的合作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2.3合理划分课堂教学时间

将课堂按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即用一堂课来开展理论教学,然后再用专门的一节课进行技能练习,是当前初中篮球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事实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想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学习。

2.2.4完善体育教学成果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评价制度,对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而且有助于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比如,篮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对那些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而对那些表现较差的小组也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同时,也要让小组成员间进行互评,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平常成绩的一部分。

3.总结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使这一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钱逸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3(9):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