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加强财源税源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财源税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财源税源建设

第1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XX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第2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2、围绕创税农业上项目,培植农业支柱财源。积极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蚕、畜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农字号”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项目,使财政增收由生产环节转到农产品深加工、购销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04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今年又投资2.8亿元,新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全市新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20家,全市专业市场总量达到160处。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储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鸡能力由去年的4万只达到1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项目落户新泰后,既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泉沟镇山东大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2500个农户发展畜牧业,年创利税870万元。楼德镇清业有限公司带动奶牛养殖户2500个,年创利税1000万元。青云办事处东南关村投资5800万元建设的青龙路市场,营业面积136亩,年交易额6.2亿元,创利润1600万元。

3、围绕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档次上项目,培植商贸服务业支柱财源。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发展大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实现服务型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变。今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了8个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上海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投资6亿元建设的鲁中五金商贸城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开市,已有40多家浙商签订协议入驻;投资3亿元的平阳河国际商贸中心,占地6.8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已有3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或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入驻经营;投资1.1亿元的四星级荣峰大酒店、投资6200万元的三星级桃园大酒店、投资4000万元的金鼎商务广场年底将建成开业;投资6000万元的银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1.2亿元,新泰将逐步成为鲁中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

4、围绕开发旅游业上项目,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作为新兴财源来培植。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总投资3亿元,集中对莲花山、青云山、徂徕山、新汶森林公园、法云山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其中投资1.2亿元着力打造了“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成。“十一”黄金周期间,莲花山景区接待游客55900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1.11万元,全市旅游的人数达到8518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强劲势头,2004年历史性突破100亿元,达到了102亿,今年将突破150亿元,为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下引、内联、外招并举,制定优惠政策,多方招引财源建设资金。2004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77万美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启动民间资本26.1亿元。今年1—8月份全市内资实际到位3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6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4亿元,80%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从去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转让出售、租赁经营等改革形式,对8家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存量资产15.6亿元,增添了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银行信贷的争取力度。开展了诚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提升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28.6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4603万元用于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给予企业贴息和科技三项投入908万元。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第3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一、预算收入情况:

2011年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国税收入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地税收入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加上各类专款收入万元,2011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是万元。

二、预算支出情况:

2011年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占全年预算的%,具体情况是:

1、一般公务服务支出268万元,主要包括:办事处机关人员的工资,办事处机关日常办公经费,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和地税所经费。

2、公共安全支出支出20万元,主要是派出所经费及联防队员工资。

3、教育支出172万元,主要是盈园中学的建设投入,寒龙山小学的建设投入。

4、社会保障支出95万元,主要包括民政优抚,农村低保,社会救济,福利院经费、后期工程建设和前期工程欠款,寄思园投入。

5、医疗卫生支出31万元,主要是卫生院经费和新农合支出。

6、农林水事物支出35万元,主要是大环境绿化支出。

7、转移支付支出52万元,主要用于有线电视补助、村级道路建设补助、村水利建设补助、吃水补助。

8、其他支出192万元,主要是综合治税费用。

三、存在的问题

财政税收工作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但在财政税收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不稳。今年以来,由于煤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税源基础十分薄弱,给财政税收带来困难;二是税种结构不合理。财政税收不均衡,企业所得税基数较低,增值税额度较小;地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国税欠进度;三是税收质量不高,多数税收靠综合治税,成本较高;四是刚性支出较大。各类项目投入大,工资及遗留问题增支多。这些都给今年的财政收支增加了难度。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任务目标,进一步增强信心,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开拓创新,确保超额完成全年万元的任务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培植财源力度。按照向四个方面挖潜力、要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高现有企业。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环境优化等措施,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新兴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在上半年引进限公司等9家新兴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启动民力,力争全年引进新兴产业企业15家以上。积极围绕工业园区和工业园搞好服务,大力发展新城经济、总部经济,为城服务、靠城致富。大力发展沿河、沿路经济,鼓励、吸引、扶持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借外力促发展。在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加快、等民营园项目建设步伐,对占而不建、占多建少的必须尽快收回,对投资强度不够的,督促其增资扩股,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是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继续坚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来抓,稳定基础财源,注重新兴财源,狠抓后续财源,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建立财政、税务、工商、地材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税源动态,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将大量隐蔽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充分发挥综合治税机构的作用,完善综合治税机制,配齐配强协税人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着重抓好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的税收征管,多方协调动态税源,切实做好零散税收、边缘税收的征管。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税费征收办公室的作用,加大建材行业税费征收力度。对于应属地征收的,切实做到有理有据,应收尽收,均衡入库。

第4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乡镇经济;财源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236—02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是落实国家农村政策基层单位,在新形势下,乡镇经济的发展和财源建设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乡镇的财源建设与乡镇的经济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得好,就自然建立起了稳固的财源,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2005年免除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后,地方财源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1 加快经济发展的措施

1.1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2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1.3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1.4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一回收一积累一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1.5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围绕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措施

目前困挠乡镇财政发展的矛盾较多,主要表现:①税源与任务的矛盾。乡镇经济发展不够,原有财源逐渐萎缩,后续财源补充不足甚至没有。②收入与支出的矛盾。财政收入不高,入不敷出,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③管理与服务的矛盾。一方面是预算内资金紧张,预算外资金失控。④吃饭与还债的问题。由于财政部门承担着担保风险、还款风险,与保吃饭、保稳定形成了新的矛盾。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化,要解决当今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市场活力,就必须从加强财源建设人手。如何更好地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经济发展,支持把“蛋糕”做大,以使税源长流不息,是乡镇财政部门要深思的问题和必要的任务。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乡镇财源建设的前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真正把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乡镇财源建设的指导、扶持力度。各乡镇要积极转变理财观念,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入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推动经济发展。

2.2调整结构、培植财源是乡镇财政建设的关键培植、壮大乡镇财源的根本途径是迅速调整本地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经济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及比较优势,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布局,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中长期利益,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主要表现:①各乡镇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跟踪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经营转变。培育壮大加工、流通型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提高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②乡镇政府要努力营造好良好的群民创业氛围,以创业促发展、在鼓励中创业,对本地的能人志士给予大力扶持,通过能人志士的带动,让农村所有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的活动得到充分展现,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新农村。③各乡镇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经商环境。④乡镇要结合自身的人才、资源、区位等优势,有目标、有计划,大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2.3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是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人员经费开支,清理清退超编人员,提高办事效益,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是解决乡镇人员日益膨胀的问题。逐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主要表现:①乡镇财政体制在落实执行中央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在财力分配上要坚持贯彻保护和调整乡镇积极性的原则下,对下划的人、财、物要充分调动乡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②对落后乡镇和发展后劲大的重点乡镇多给予奖励优惠返还政策,促使其加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进一步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招商人市,达到以市活商、以商促贸、以贸活财的目的,不断提高工商税收的比重,培养壮大新的后续财源。

2.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乡镇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镇的税源情况,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征管办法,积极配合乡镇不断完善征管手段,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第5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税源管理;税源监控;重点税源;税源信息

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确立后,要求税务部门做到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税源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抓住税源,税源才能稳定,税收收入才会增长。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快、力度大,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或破产拍卖,转为个体工商户,税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源监控、培植、预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转制过程中税务部门介入不够,导致税款流失。目前,体制改革,企业转制,使原国有企业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小,股份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大,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多困难。在对破产倒闭管户实行清算过程中,大多数纳税人能够依法接受清算并清缴欠税后办理注销登记,但也有少数纳税人在被税务机关列为非正常户后找不到法人或其他代表人,既不申报,也不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导致部分税款流失。对于改组的企业,则由于税务部门介入不够或完全不能介入,原企业所欠税款无人承担,成为死欠,而税务部门在这方面却又显得无能为力。还有某些企业不能按规定及时办理税款结清和发票缴销手续,导致更大的税收流失。

(二)税务机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运用不合理,导致税收征管职能弱化。由于内部分工管理不够统一和规范,使得本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时有脱节。主要是某些基层征收单位,虽成立了专门的税源管理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但是就户籍管理来说,税政管理科也有专门人员负责,这样就造成了人员浪费,且责任不明确。

(三)税务机关内部某些工作人员对税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税源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对重点税源的掌握与管理,通常分析比较肤浅被动,说明不了深层问题,没有给予重点税源足够的支持,导致税源流失。再者,从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来看,由于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核算头绪多,纳税环节多,如果监管不力,极易发生偷税与逃税行为。事实上,前些年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只是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款实现和缴纳情况,实行的是粗放型控管,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控管,重点企业税收流失严重。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其支柱税源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就目前来说,尽管在微机化管理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前进了一大步,在某些地区,税收征管方面的大软件已经开始运行了,但是此类软件通常都存在着问题,在运用时常造成错误,因此有时不得不另外搞一些人工处理程序,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会带来更多的错误,最终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灵和不连贯。而税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将计算机做为管理税源的有力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税务部门应在改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企业,摸清税源底数。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机关有对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虽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阻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税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当前现状,税务部门应和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转制前的管理工作,保证税款的清缴入库,防止税款流失;同时对转制后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从新企业的办证户籍管理一直到税源的预测、监控,真正起到税前监控和税源培植的作用,保证税源的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认定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在必要时,派税务稽查人员对其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征收部门的外勤人员对转制后的企业要做到腿勤、嘴勤。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动资金的投入及存货状况。转制后的企业看上去没有原有的国有企业庞大,其实不然。原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转制后的企业包袱轻、资金充足,上马的项目新,有潜力、有后劲,运行效率高,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较好。如果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到位,税收收入就会增加。

(二)重新划分机构职能,建立和规范税源监控体系,是巩固和完善新的征管模式的必然选择。为真正体现“管为基础,从源头上控制”的原则,税务部门应明确税源监控主要在于真正落实“管事”的问题,做到“管事”专门化,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流程衔接,监督考核到位。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事前税源监控体系

税源监控不能坐等纳税申报,要变被动为主动,跳出办税服务厅这个范围监控税源。

(1)设立税收公共关系机构(岗位),延伸税收服务,分类指导办税。

税收服务工作具体,纳税人掌握的税收信息充分,主动申报纳税面就宽,申报质量就高,税源主渠道就通畅。

(2)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充分发挥监控税源的主力作用。

日常稽查组织和办税服务厅通常是在一个行政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协调之下,具有征管信息来源充沛,打击偷逃骗税及时主动,对属地范围熟悉等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日常稽查对税源监控的主力作用。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则是发挥其职能作用最好的行政管理措施。一是设立纳税人户籍稽查岗。尽量管住所有的纳税人和尽量减少非正常失踪户,实行税源户管专业化。二是分行业设立稽查岗。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跨国跨区经营、财务管理信息化、关联交易、电子商务等经营、结算方式日新月异,传统税务稽查赖以为凭的书面账簿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信息所取代,而且其真实性越来越容易受到交易方式、管理方式、结算方式的影响,税务稽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应对措施,对税务稽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设置十分必要。即在工商业稽查岗之外,设立网络稽查、关联调查等岗位,充实专门人才,探索税务稽查新手段、新技术。

2.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

税源数据借助纳税申报资料进入征管各环节后,各环节之间应该环环相扣,彼此制约,协调运转。只有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才能强化纳税评估、税务执行职能。规范处于不同征管环节的业务动作,同时辅以完善的税收征管软件,可以实现税源的适时监控。

(三)发挥纳税评估作用,搞好重点税源监控,通过对重点税源的评估,带动一般税源的管理。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管好了重点税源企业,也就牵住了税收任务的“牛鼻子”,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因此,要把主要税源企业列为重点评估对象,对其实施全面监控。

新的征管模式建立后,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度,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申报真实性的监控管理主要依靠稽查对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不能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造成监控效率低,质量差,监控管理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上实行新税制后,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会人员对现行税收政策理解不深,使各项税收法规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通过纳税评估,可以促使企业财会人员全面掌握税收法规,正确核算税金,从而减少税款流失。把重点税源评估管理落到实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考核,搞好日常评估监控,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可以根据各地重点税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估工作目标。围绕这些目标,专门制定些相应的考核办法,实行未达目标扣分制度,与个人工资系数、奖金发放挂钩。对重点税源的评估定人、定户、定时间、定指标、定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评估指标和质量要求的,按责任追究到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税务人员在评估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坚持评估工作的经常性,对重点税源实现“即时监控”。鉴于有的纳税人纳税意识较差,对评估调增的税款又在其他环节进行调减影响评估效果的状况,可以把对重点税源的评估周期适度缩短,达到“即时监控”的目的。同时,可以专门设立重点税源评估执行岗位,形成严密的监控网络,还可以设置《重点税源评估情况一览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召开重点税源分析会,各岗位汇报交流对重点税源评估情况,总结经验,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改进评估措施,提高对重点税源评估的效果和监控力度。

3.实行驻厂管理,深化对重点企业的评估监管。针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多、纳税环节多、核算头绪多、控管不深不细的状况,应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真正“家底”,并通过对各项会计指标进行评析,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症结。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纳税行为实现规范化、程序化。

4.坚持评估与服务并举,创造良好的评估工作环境。在评估过程中,应帮助企业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税务部门接触面广,信息灵的特点,积极为企业提供经营信息及合理化建议。也可利用税务部门的信誉,积极为企业融通资金,帮助企业催收货款。还可为重点税源企业专门设置税务咨询机构,随时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以良好的服务赢得纳税人对评估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评估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培养、扩大税源的目的。

通过对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可以督促企业加强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理顺各层次的纳税环节,纠正某些纳税违规行为,使企业从会计核算到纳税行为都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使各项税收规定在重点企业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也可以进一步摸清税源底数,提高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能力。由于在评估中要掌握纳税人的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既掌握了重点税源企业的“家底”,又能够做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动情况及时了解,迅速反映,对企业现有税源和今后的发展情况能够心中有数,为加强重点税源控管,进行税收决策,搞好税款调度,全面落实税收计划提供有力保证。最终实现通过对重点税源的评估,带动一般税源的管理。

(四)建设地方性税源,发展支柱性税源。建设地方性税源,应以市场作导向,以效益为前提,适应分税制和改革发展的要求,采取综合手段,建立起适合地方特色的、合理的税源体系。其主要方式有:

1.借助本地自然优势,培养地方固定收入财源,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附社会劳动力、技术和资金,促进资源开发的突破性发展,确保地方固定财源的快速发展。同时应该拓宽地方财源发展领域,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建设一批有前途、有活力的地方固定的收入来源。

2.建设效益性的地方支柱税源

地方税务部门在地方税源建设中应把效益性税源的建设作为重点,对本地区有代表性的税收来源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挖潜改造,上档次,上质量,从效益上要税收收入。只有盘活现有的企业,地方经济才会稳步发展,才会保证税收来源的稳定性。

第6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源建设;优化结构;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5-0020-04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内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家重点扶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各开发区还面临着立法不够健全、“两税合一”、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提高、节能减排等问题,这必然会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源建设,则成为我们当前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产业结构,把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新的骨干财源

目前的财政体制把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列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而这些收入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此,要着重引进一批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高的港航物流、交通运输、中介机构、船代货代、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企业,提高行业税收贡献率。

1.大力发展港航物流业。要围绕港口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招商引资时要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强与著名国际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发展以港口运输、流通加工、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港航物流业。要积极运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2.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业态,重点发展专卖店、专业批发市场等新兴商业业态。积极与国外大型商贸财团、商业机构进行联系、洽谈,重点引进业态新、档次高的商业企业和高档商务酒店项目。

3.坚持发展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各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度假、观光、会议、生态、商贸等专项旅游,鼓励发展大型旅游景点,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4.着力发展现代中介服务业。要抓住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快信息、咨询、会展、会计、律师、规划设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招商力度,着力提高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5.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适应国外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趋势,吸引IT服务外包,并向呼叫中心、金融、财会、咨询、售后服务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外包拓展,通过积极利用外资接轨国际服务业。

6.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一是推动开发区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承载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二是鼓励跨国公司在各区设立财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运营中心和配套基地等。

二、注重民营经济发展。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

民营经济从事的大多是第三产业,所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就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经营范围,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及投资人资格限制,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放宽企业名称限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我国政府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要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人。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道路、港口、水务、能源、公交、金融、经营性医疗机构、非义务教育、经营性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及行业。

2.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银企服务平台,由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恳谈会,搭建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通过开办个人创业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3.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用地需要。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应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所需发展用地统一纳入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引导民营及中小企业按相对集中原则使用现有厂房。

4.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实施民营企业优强计划。帮助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资合作,开办高新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引导骨干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走品牌发展的新路子。对已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市名牌发展计划的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做大做强、优先退税、减免规费,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5.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支持。人事和劳动部门要根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帮助民营企业引进各类紧缺和急需人才,在申报办理跨地区引进手续时,应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试、评审和职业资格的考试、注册。选录部分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指导力度。

6.建立健全服务民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信用担保、人才教育培训、信息网络、法律支持等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以产品、技术等为载体,深化专业分工,提高产业聚集度,通过联合形成产业集群。

7.建立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奖励机制。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对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区政府每年组织基层单位代表、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和经营者、个体业主代表,对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实绩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其对财源建设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利大税高,对财源建设的作用日趋明显。“两税合一”后国家仍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要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

1.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对有大集团背景、有增资可能、带动能力强的高科技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优先落实。重点引进国外研发机构来开发区投资或进行研究开发,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来开发区落户,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推广海尔式的技术开发模式,把引进与创新紧密结合,跟踪世界最先进技术成果。提高产品的技术等级和国际竞争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2.培训人才和引进人才双管齐下。加快传统行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业务培训;设立一定优惠政策,在政府招商的同时,鼓励企业“招人”,加速企业自身技术升级改造。

3.在继续引进知名院校、研究院所的同时,加大对现有重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以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为导向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在风险投资进入开发区高新技术实验、研发、创业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

1.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区域内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发挥产业之间的联动作用。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源向产业集群的龙头大企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带动力。(1)重点抓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龙头骨干项目,加快促进产业集约式、集群化发展。(2)鼓励大企业实行本地配套。鼓励大企业自身培植引进配套企业。对引进外地配套企业的大企业,配套企业新增地方税收,纳入大企业年终考核,给予一定资金奖励。(3)鼓励现有配套企业扩张和提升。鼓励为龙头大项目配套的现有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对重点配套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改投资项目,根据配套企业上缴地方税收增长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

2.“精耕细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与支持现有企业的“二次创业”结合起来,设立相关政策鼓励其自身挖潜改造和产业升级。扶持原有骨干税源企业做大做强。运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出口退税等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大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原有骨干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五、加强收入征管,完善财税征管联动机制

1.财税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擅自少征、延缓征收。

2.开展税源普查。在进一步摸清全区分产业、分行业、分经济类型、分预算级次、分税种的税源分布和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开发区实际,重点理清区、街两级以及开发区与保税区之间的税收级次,建立完善财政、国税、地税、国库之间直接连通的信息网络,以实现税源信息共享,加强对全区税源和税收级次的有效监控。

3.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管理。加强对企业外方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的管理,使已注册登记的外资企业尽早达到设计经营规模。同时,将引进项目的开工率、投产率作为考核各相关部门的重要内容,保证新引进外资项目及时投产。

4.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纳税大户。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纳税大户税收上缴情况的研究分析,及时掌握税收结构变化和税源流向,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又能够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的政策办法,避免税源外流。

5.抓好薄弱领域的税收征管。针对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行业,重点做好房产租赁、土地租赁、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通过税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管理的方法,加大稽查征收力度。

6.营造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诚信纳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表彰纳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严厉处理偷漏税重大案例,营造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

7.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非税收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现对非税收入的统筹管理。为加强工程收费管理,对缴齐所有费款的竣工项目加盖“建设工程收费专用章”,证明无欠费现象后方可通过验收。

六、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坚持引资与增税并重

抢抓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和国内产业加速重组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利用外资上,必须淡化对地方政府引资规模的考核,引入技术含量、国内配套比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收外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1.注重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注重引进占地较少、产业拉动力强、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政贡献度大且节能环保的项目。

2.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水平。积极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在本区投资和建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争取引进一两个如天津开发区的摩托罗拉、三星,广州开发区的宝洁等类似的在全国相关行业中技术、市场领先的龙头外企。

3.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着重引进一批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高的港航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中介机构、船代货代、跨国采购中心等服务业企业,提高行业税收贡献率。

4.突出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大企业总部或具有区域性总部功能的机构,通过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方式积聚税源。对于新引进的原采用汇总纳税方式的企业在本区设立的分公司,引导其采取与地方企业、外资企业或政府入股合资的方式,使其成为非全资控股的就地纳税企业。对于现有的汇总到外地纳税企业,政府要想办法做工作,动员企业就地纳税,增加地方税收,培植稳定税源。

5.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招商。着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机构和研发中心,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治污项目,实现高新技术项目新突破。

第7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以湘西州为例。目前我州普遍实行"超收分成、短收分担、分级包干"体制,从执行的情况来看:

一是体制不稳定。各县在确定乡镇体制时原规定一定3年(或5年),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实际几乎每年都在调整乡镇基数,尤其是永顺、花垣、保靖几个贫困县,一年调整一次基数,大大超过乡镇的承受能力。

二是超收分成比例过高,乡镇可得财力小。目前我州乡镇超收分成大部分按zh或3:7分成,而对烟叶特产税等大宗收入又实行单项分成。保靖县对迁陵镇1997年起基数2:8分成,1998年起基数4:6分成,1999年起基数又实行单项分成,致使乡镇可得财力小。

三是分成款难到位,挫伤了乡镇的积极性。尚未建立国库的乡镇,实行收入上解、支出下拨、年终结算。但从实施的结果看,到2000年4月底止,龙山县拖欠乡镇分成款380万元;永顺县1997年乡镇超收分成款仍未到位,1998年的尚欠44万元,1999年的尚欠12万元。花垣县1999年乡镇分成收入114·5万元,年底结算时,县政府决定只拿出的万元兑现乡镇超收分成,其余的54·5万元一笔勾销。

四是体制不规范。部分县没有按分税制要求分税分级,收入范围划分不清,财权、事权不明确,责任不到位。

五是收入基数偏高。全州各县市在确定乡镇基数时,普遍采取以前3年实际完成教为基数,再确定一个递增比例。现行增长比例最低为5%,最高达20%,过高的比例,抑制了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总之,从体制上说,各县都抠得太紧,挖得太苦,乡镇没有奔头,好差一个样,致使部分乡镇领导对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抓得不紧,挫伤了乡镇理财积极性。

问题二:乡钝甘域走设举步单衣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财源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尤其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乡镇无所适从。如永顺龙家寨镇,"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比较红火,财政收入上得较快,总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大关,近年由于乡镇企业不景气,到1999年时,乡镇总收入只有89万元。

二是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各乡镇的工作是上头布置检查什么就搞什么,很难做到按规划办事。即使少数有财源建设规划的,因投入等问题,也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没有得力的措施。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财政部门的力量难以搞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目前,我州乡镇企业不大景气,支柱产业很难形成,部分乡镇财源税源萎缩。

四是没有明确的筹资渠道。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工程,资金需求量"大,而乡镇筹措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在财政对乡镇的支出中,98%用于个人和保运转,其中:68%用于个人部分,30%用于公用经费,只有2%用于其他。可想而知,财政用于农村生产的资金微乎其微。乡镇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商业银行实行资产比例贷款后,其手续十分繁杂,乡镇一级很难拿到贷款,因此,乡镇财源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三:农村税收征自求·付费轻键十分产宦

1、转引、买卖税收行为屡禁不止。垂直管理的征收机关表按经济区域(行政)设立征管机构,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形成了转引、买卖税收的"空间"。而乡镇政府为了确保基数,确保任务,亦采取"协税"、"引税"的形式招揽税收。这样,将税收作为了一种"商品"不仅使预算内资金转化为预算外,形成"小金库",而且扰乱了征管秩序,严重破坏了政府问的分配关系。

2、征管环境差,征管手段弱。农业税制远远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可操作性不强,农业税"有税无地、有地无税"现象普遍,造成上清下不清,特产税据实征收不到位。征管办法滞后,仍以行政推动为主,没有上路稽查的权力。州、县市出台减免税政策多,涉及征管的所有税种,造成相邻县(市)、乡镇之间征收政策不一。纳税意识淡薄,依法治税难,集中表现在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管上,此二税涉及千家万户,税额小,纳税人明拖暗拉,提高了征收成本。如砍戎镇一户茶农欠特产税"80元,几道程序下来,花去了1亿多元,最后卜强制执行也难到位,征收机关承受不起。如此造成欠税越积越大、越积越多、越积越广。

3、垫交税敌现象较为普遍。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日先垫后补。乡镇为完成均街入库目标,在收入没有实现的持况下暂肘垫交]年底再补。二日长期垫交。农业税空挂"越来越多,乡镇为保基教年年垫交。资金来源一是挪用预算外资金等各项暂存款垫交,二是借贷敌垫交。垫交税款问题不容忽视,首先是税收政策法规不允许;其次是虚增财政收入,掩盖矛盾,为领导决策提供不真实情况;再次是新增了乡镇债务。

4·费大于税,费重税轻。费大于税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村提留乡统尊大于农业税。团结镇农业税只有24万元,而教育费附加达纳万元;龙潭镇教育费附加20万元,加上村提留乡统筹8万元,比农业税多6万元。这种情况,各县都很严重。在征收过程中,部门的费易收咱家的税难征。社嬉坡乡199年200m3的木材采伐指标,"一金两奸能全额收足,而木材特产税收到不足2om。

5、税收征管权、责脱节。实行分税制后乡镇政府应该是财权与事权统一,但国、地税收征管权力在主管部门,权、责脱节,这种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即税收的大士流失。同村乡镇政府和财政不清楚自己的家底,收与不收、收多收少,全凭国、地税县局一张报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没有国、地税收入账。体制基教与收入任务也不相符,财政体制基教仅仅是对乡镇政府的一个空头指标,征收机关只认上级部门的分配任务。例如:技箕乡

地税基数为6.7万元,而地税任务只有3.2万元,齐抓共管实为一句空话。

6 财源匮乏,税源枯竭。多数乡镇没有支柱财源,税源不稳固,收入波动大。

问题四:乡镇赤字负债量,债务风险已转化为财政风险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州乡镇财政赤字负债5143万元,其中:赤字1255万元,负债3888万元。就全州而言,三年消赤五年偿还债务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困难重重。

问题五:乡镇财政管理函待加强

第8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1-6月份,全区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3,321万元,比上年同期35,191万元增收8,130万元,增长23.1%,完成年度预算86,400万元的50.14%。其中区本级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3,281万元,比上年同期19,168万元增收4,113万元,增长21.46%,完成年度预算46,266万元的50.32%。

全区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9,106万元,比上年同期29,079万元增支27万元,增长0.09%,完成年度预算96,795万元的30.07%,其中区本级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8,472万元,比上年同期19,963万元减支1,491万元,减少7.47%,完成年度预算66,890万元的27.62%。

此外,全区上划中央税收收入65,174万元,比上年同期62,176万元增收2,998万元,增长4.82%;上划省税收收入9,864万元,比上年同期9,220万元增收644万元,增长6.98%,合计上划75,038万元,为中央和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半年财政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区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且增幅(23.1%)超出年度预算增幅(9%)14.1个百分点。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上下功夫;在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上下工夫;在加快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抓收入,全力以赴保增长,着力培植和壮大地方财源。

1、培植财源,注重把握航空产业的主题。区财政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转变发展思路,立足航空产业这个主题,不断培植新兴财源,推进产业转化升级。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而且还借助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主动出击,专题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争取到了上级财政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目前市2009年的扶持资金已拨付到位4,370万元,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积极扶持,确保财源的稳定增长。注重发挥财税激励及导向作用,今年我区预算安排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350万元,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区财政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及工作部署,合理安排资金,侧重对生物医药、电子电器、航空制造和服务三大产业进行财政扶持,及时兑现了伟迪捷公司的科技创新资金,为确保税源的稳定有效增长打下了基础。

3、协税护税,注重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区财政部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不断完善征管措施,严格治税,突出抓好重点税源的征收管理;同时积极发挥协税护税机制的作用,针对区域内工程项目税款流失的问题,联合地税、建设、农业等相关部门召开协税护税会议,制定了有效的共同协管的措施。

4、加强调研,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区财政部门针对区内企业不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不断加强调研工作,在第一季度,由区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企业的第一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区镇财政部门还对飞利浦、伟迪捷及博世安保公司等纳税大户形成调研报告,对其税收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提供良好建议给区委、区政府;并及时跟踪纳税大户的税收增减情况,对纳税大户收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汇报,做好收入预测,牢牢把握了税收工作的主动权,确保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5、对症下药,协助企业采取不同措施应对困难。区财政部门不断改进工作观念,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联合了区税务部门对博世安保公司的转营开展调研工作,协助企业转变经营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到万邦药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共同商讨对策,防止因受国家医疗改革的政策影响,企业税收收入进一步下滑;同时我们与区国税部门联合举办了“金湾区首届税法知识电视竞赛”,各大企业踊跃参加,进一步普及了税收法律知识,提高了企业自觉纳税的意识,为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惠民生、保重点,着力推动和谐金湾的构建。

今年我区的支出压力十分大,打造新兴航空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偿还历史债务等都需要财政做好资金配套。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真抓实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投入,切实安排好各项财政资金:一是注重财力向“三农”倾斜,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各项惠农补贴,本期安排“三农”支出5,468万元,加快推进了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的进度,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注重财力向“改善民生”倾斜,本期全区安排民生资金12,580万元,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项目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推进了民生工程建设,使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在每个角落;三是注重财力向重点工作倾斜,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及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确保重点支出的资金到位,本期安排危房改造资金3,092万元,堤围建设资金1,050万元等,加快了重点项目的支出进度;四是注重财力向“保信用”倾斜,区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历史遗留债务3,379万元及金融机构贷款5,408万元,合计安排8,787万元,大大维护了政府的信用和社会的稳定。

三、高度重视强管理,开拓创新谋改革,着力提升财政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1、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2010年的部门预算中,区财政部门将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统筹各项政府性资金,强化预算管理,不断细化预算项目,力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了部门预算的准确及全面,确保了财政资金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深入。

2、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一是区财政部门注重按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分时间、分进度拨付,按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做好财政资金的调度,严控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二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专款专用,严加监管,综合运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手段将民生资金、支农资金等着实用在群众身上。三是坚决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思想观念,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继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切实防止铺张浪费,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3、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一是针对省市出台的有关政府采购管理的政策,区财政部门强化对各预算单位的业务指导,加强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二是继续完善采购制度建设,细化相应实施办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度化,推动政府采购管理又上新台阶。

4、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区财政部门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理,扩大清理范围,并首次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处理各单位报废资产,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和处置管理。同时严格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清理、登记,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盘活,积极探索国有资源的融通和利用,优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配置。

5、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一是积极配合区审计部门对我区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并对有关的审计建议、审计结果跟踪整改;二是精心安排、热心服务,加强会计证年审工作,举办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初级电算化考试,今年1-6月,共组织了3,000多人次参加了上述考试,为我区培养和储备了会计人才;三是发挥中介评审机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委托中介审核政府工程结算,直接节约了政府资金。

上半年,我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完成全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还有不少压力,所以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采取超常规举措,为实现金湾区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下半年财政工作初步安排

下半年,区财政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和要求,以保增长为主线,强化征管,培植财源,确保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保民生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体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以深化管理为目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确保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以规范秩序为保障,加强监管,提高素质,确保高效规范理财,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良好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强化征管,拓展财源,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打造新兴航空城”为发展目标,积极培植新兴税源。区财政部门将继续转变发展思路,从调整产业结构中培植新兴税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千方百计推动现有航空企业建设、投产,配合招商部门全力做好航空产业园的企业项目服务,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效益性、内涵性转变。二是以“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为基础,积极培植重点税源。我们在加强收入征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服务企业,注重培植重点税源做大做强,认真贯彻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侧重对生物医药、电子电器、航空制造和服务三大产业进行财政扶持,加强企业政策辅导,扶持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把产业做强。三是以“充分发挥协税护税机制”为依托,积极监测重点税源动态。建立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企业的实时跟踪监控制度,继续完善协税护税机制,抓好税收收入调研分析,抓好区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抓好零星税源征管,确保我区年度收入计划的完成。

二、关注民生,突出重点,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财政政策要更加突出民生服务,将更多的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从管理为主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集中财力保证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力争“小财政办大事”,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一是全力保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确保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发放,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发展;二是全力支持教育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资金的落实,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重点解决抗震加固问题,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认真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四是全力促进就业,保障城乡最低生活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退役安置、残疾人康复等资金的落实;五是鼓励低碳经济发展,大力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深化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促进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加强管理是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始终要把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探索科学理财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我区大部制改革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借机构改革的契机,大胆突破和创新财政分配理念,科学“减”“增”:一方面,继续坚持厉行节约,强化预算管理,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确保“五个零增长”目标的实现,该减就减;另一方面,切实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加强绩效监督,逐步实现从注重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转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增就增。

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进一步强化财政干部队伍能力。

第9篇:加强财源税源建设范文

——**镇2007年度财贸工作总结

一、强职能,加强自身建设

财贸各部门的职能就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立足生产,服务生活,搞活流通,促进发展。职能的发挥关键在于部门的综合战斗力。基于此,我们狠抓了财贸各部门的自身建设。

一是抓好制度建设。根据当今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我们在全战线落实了学习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范围、责任内容,明确了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办法和要求,健全的制度规范了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地税分局年初制订10多项制度,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全局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抓好作风建设。财贸工作是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作风飘浮,松散随意,那么要想在现今艰难情况下完成税费任务无异于痴人说梦。为此,我们在年初的全战线动员会上要求同志们大力治“浮”、治“奢”、治“懒、治“散”、治“软”,杜绝“三乱”行为,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搞人情税费,不乱吃拿卡要。并与各单位签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各单位切实管好自己人,守好自己门。据不完全统计,全战线一年来拒收礼品礼金42余次,计款3.9万元,拒吃请57次。

三是抓好监督网络建设。财贸工作因其工作性质要求必然提高透明度,故而我们注意完善监督举报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单位内管线与管帐人员要求严格,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实效,不搞形同虚设,使各单位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在社会聘请了30余名行风监督员,对财贸战线同志的收税收费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二、求效益,大搞内引外联

财贸各部门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其经济效益直接影响该部门的发展空间。在当前经济形势普遍困难情况下,我们主要发挥自身职能,盘活自身资产,大搞挖潜改造,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培植财源建设。财政为培植财源,依托资源优势,实施“1234”工程,即一个综合发展示范村,两个骨干企业,三个特产基地,四个私营经济大户,累计投放周转金20多万元,财政收入明显增长。

三是大力挖潜,狠抓税源增收和查处增收。地税分局和国税分局针对以往税源不清、预算不准等实际,今年深入到全镇各村、各单位调查摸底,做到了税源底细明白,征收稽查方便、快捷、公正,同时加大对偷税、漏税的查处力度,挖潜堵漏,积极组织查处补收,全年仅地税就查补税款近7万元。通过摸底查漏,既弥补了税收,又整顿了税收秩序。

三、抓发展,服务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