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

第1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2、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3、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

4、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5、春天的风是轻柔的,像妈妈的双手抚摸孩子的脸。

6、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7、小蜜蜂在花瓣上跳起优美的“8”字舞,并为春姑娘送上最甜的花蜜。

8、小草挺直了腰杆,身子随着轻风缓缓地舒展着,像旧时教书的先生,摇头晃脑地吟着春天的诗。

9、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10、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11、连春雨,春雷都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正趁着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

12、含苞待放的蕾一个个绽放成甜甜的笑厣,如梦,似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在不经意间流泻的一首春天的诗。

13、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

14、满院的迎春花扭动着身躯,张开渴望已久的嘴巴,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雨露。

15、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着采花酿蜜。

16、鸟儿们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儿,在发了芽的柳树上飞上飞下,用动人的舞姿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跳着春天的舞蹈。

17、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18、墙角下蜷缩了一个冬季的蔷薇花,早就乘着春风爬上了墙头,用它那最娇嫩的新芽迎接着春天的祝福。

第2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我们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优美清新,如沐春风;有的气势逼人,酣畅淋漓;有的幽默诙谐,让人捧腹;有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言生出美丽的“花朵”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善用修辞,让语言更形象

修辞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

请看下面两句话:

1.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2.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显然,第二句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脸上的青春痘越来越多的情形,语言生动活泼。

再如下面一则作文片段: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它会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它能给跋涉者以奋斗的力量;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它能使孤独无依的心灵得到慰藉;爱心是一场久旱后的甘霖,它能使干涸的心田受到情感的滋润。

本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爱心的赞美之情,突出了奉献爱心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使文章形成整齐的气势之美。

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唐雎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壮举,提示何为“布衣之怒”,在气势上击倒了残暴的秦王。

无论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均可以使文章语句的美感和气势,或清丽悠远、回味隽永,或酣畅淋漓、令人振奋。修辞手法的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要注意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强按硬套。修辞一定要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二、精选词语,来一点感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从“到”“过”“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突出春天来临,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僧敲月下门”一句,由“推”改“敲”,更突出夜深人静。

我们必须学会精选字词,锤炼语言,努力寻找最适合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王国维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绚烂与美丽,也饱含了诗人的满怀喜悦之情。

再如,同样写鸟儿在鸣叫,“窗外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乱叫”表示的就是一种烦躁不安的心情,“美丽的鸟儿在婉转地歌唱”表达的是截然不同的愉快之情。

三、巧引诗句,来一点诗意

古诗词向来以凝练优美著称,有的慷慨豪放,有的婉约清丽。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合适地引用,就可以让我们原本平淡的句子“生花”。

例1: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原文)

我们只有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改文)

例2:我喜欢静谧的感觉,更向往悠闲的意境。(原文)

我喜欢“人迹板桥霜”的静谧,更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改文)

例3: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流水教给我奉献。(原文)

第3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题记

野火正月。雨后。故乡。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一切还是老样子:池塘、房子、田野一点儿也没变,只不过周围几棵树的叶子早无踪迹,留下的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显得格外凄凉。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我漫步在路边,独自留意着这一切,没有百花争艳,没有参天的绿荫,也没有知了的协奏曲,更没有其他动物的狂欢会,剩下的只有荒凉与寂寞、无奈与惆怅。火火火火

野火我一人在曲径通幽的泥泞小路上,艰难地走着。我的鞋子上满是泥水,可我一直没有放弃,我不甘心,只想寻觅些什么,毕竟每到过年才回来一次,但一切却是那么的不尽人意。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我想,也许只是徒劳吧!在狂风、冷雨的重重打击下,除了人类可以用智慧抵抗,其他卑微的生命只能屈服在大自然的神力之下。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我失望了,心里空落落地想走另一条路回去。突然,田野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处一簇卑微的生命映入我的眼帘。那是被人类、动物随意践踏而毫无抵抗力的生命,是人们不用正眼来瞧的杂草。可是,在我的眼中却似一簇崭新的希望,如火苗一样在无边的天地间霍霍地燃烧。它的闪现让我目瞪口呆,惊诧不已,我驻足、凝视、狂奔,为了春天的这一抹新绿而欢呼。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鲜嫩的草叶上一颗颗雨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将植物的茎脉放大,小小的躯体并没有被几颗雨珠压垮,反而以一丝绿意照亮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它没有屈服,即使狂风摧残,冷雨侵袭,它仍然坚定地抗争——“我要长大!”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个孤傲的英雄守卫着这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任何生命能与之匹敌。在人们眼中,也许雍容华贵的牡丹可以独霸一方,坚忍不拔的梅花可以一枝独秀,漫无边际的野草却永远不值得一提。然而野草默默地生长蔓延,悄悄地攻城略地,成为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王者,创造着自我的生命奇迹!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野火不知什么时候,雨又开始滴了,弟弟偷偷地从我后面溜出来,轻轻地对我说:“把草拔了,回家去种,大雨会淹没它的!”我淡淡地说:“不用了,这儿更适合它,在这里它会纵情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火火火火

野火站在这无边的旷野中,故乡的土地上,我有一种Hold紧生命,去创造奇迹的豪情。因为,平凡的生命只要努力,同样可以壮丽!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春天……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妙引诗句,平添文学色彩。)

(运用短句,简洁明快,表达灵动。)

(“凄凉”概括精准,巧妙引起下文。)

(运用对比,鲜明凸显故乡“荒凉与寂寞”,传神展现自我的“无奈与惆怅”。)

(以“不甘心”与“寻觅”等语,巧设悬念,推动文章情节发展。)

(描写猜测之心,作自然过渡。)

(运用比喻描绘小草,鲜明凸显其生命力的旺盛。以“驻足”“凝视”“狂奔”等词,传神表现“我”意外发现小草的欣喜之情。)

(运用拟人、对比等辞格,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虚实结合之中,生动塑造出小草的“王者”形象,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可谓震撼人心。)

(以侧面映衬之法,更显其精神的强大。)

(总收全文,升华中心。)

第4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描写花的成语

1、枯木生花:即枯树开了花。一般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2、野草闲花:野生的花草。一般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3、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用来形容气味芳香。

4、花开富贵:我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代表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富有和高贵的向往。

5、眠花宿柳:一般比喻狎妓。亦作“眠花藉柳”和“眠花醉柳”。

6、百花争妍:妍,美、艳。用来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7、尤花殢雪: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8、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用来形容春残的景象。

9、羞花闭月: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10、黄花晚节: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11、笔头生花:用来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

12、拈花摘艳:亦作“拈华摘艳”。指雕琢词艳句。

13、花下晒裈: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14、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15、琪花玉树: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用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16、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17、走花溜水:比喻吹牛,说大话。

18、月坠花折: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19、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20、柳弱花娇:用来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21、奇花异卉:卉:草的总称。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22、攀花折柳:喻朝三暮四,行为不不雅。

23、迷花沾草:指拈花惹草。

24、朽木生花: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25、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用来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26、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用来形容香气非常浓。

27、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用来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28、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29、粘花惹草: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引诱。

30、花辰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描写人的成语

1、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2、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用来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3、倾城倾国:倾:倾复;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用来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4、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低着头,精神不振。用来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或用来形容没有生气。

5、神采飞扬:用来形容人的神色很好,代指心情极好。

6、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用来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7、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用来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8、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用来形容人容貌难看。

9、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用来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10、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11、愁眉苦脸:情苦:痛苦。皱着眉头,哭丧着脸。用来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

12、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用来形容气势凶猛。

13、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14、国色天香:原用来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15、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用来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16、闭月羞花: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7、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用来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18、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用来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9、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20、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21、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用来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用来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22、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用来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用来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23、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24、破涕为笑: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25、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用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26、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用来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27、天香国色:原用来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28、大腹便便:便便:肥胖的样子。用来形容肥胖的样子。

29、短小精悍:用来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用来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第5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古诗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用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但是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还有欠缺。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清新优美,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词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与想象中悟诗情,入诗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能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鳜鱼 箬笠 蓑衣

不须”等有关词语,读懂词的意思。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凭借字词留给学生的形象空间进行相关的扩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渔歌子》,请大家齐读题目。正音“子”要读三声。提到词,同学们会想到词的哪些知识?(词牌名、词分为上阕、下阕)

2.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作者是谁?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

3.明确要求: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张志和的生平,那么他写的《渔歌子》描绘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走进课文,感受他的垂钓生活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为词的意蕴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民主导学

第一板块

(一)任务呈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画出不懂的词语,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检测交流

1.词中的哪个词语最难读,请提醒大家。

鳜鱼 箬笠 蓑衣

纠正这三个词语时要随文识字,做到音形义结合。“鳜鱼”鱼的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箬笠

蓑衣”要看图理解,认识箬笠是用竹子变成的头上戴的帽子,专门用来遮雨、遮太阳,所以它是竹字头;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所以是草字头。

2.请把这三个难读的词语放回课文中再练读一次,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词的味道。读好的同学请展示。

3.有的同学有疑问了,这首词共4行,为什么不叫诗而叫词呢?

我们一句一句读读,想想诗句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的每句话应该对仗工整,字数相同,而词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如第三行,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4.同学们,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那么我们再读一次,能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吗?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从解决难读的自语入手,通过看图,随文学习生字词语,把字的音、形、意结合在一起,初步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读正确词句。

第二板块

(一)任务呈现:再读课文,画出词中描绘的自然风景,想想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读懂词义。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交流词中描绘的景物: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斜风 细雨

2.从这些自然风景中看到了什么季节?

3.春天到了,这些自然风景在诗人眼中是怎样的,请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白鹭飞起来了,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清清的小溪流淌着,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微风轻拂,细雨蒙蒙……)

4.多美的风景啊,它们都在什么地方?这么美的风景中还有一位渔翁在垂钓,词中写出来了吗?从哪句话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诗人借助渔翁穿戴的物品来写人,再读读这一行句子,你发现他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颜色的特点,“青”“绿”)

其实词中还有描写颜色的词,请大家快速找找。(白)

5.读到这里,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逐句说出词义。

设计意图:抓住词句描绘的景物特点,理解全词,使学生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韵味,做到悟诗情,入诗意。

第三板块

(一)任务呈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会产生什么疑问?

(二)学生质疑:渔翁为什么“不须归”?这个渔翁是谁呢?

(三)讨论交流

1.不须归的意思是什么,渔翁不须归的原因一:因为雨小,鱼肥;原因二:渔翁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舍不得回去。

2.这个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到底是谁?请大家再读全词,结合全词说理由。

理由一,可能是个打鱼人,他要多打鱼,养家糊口。

理由二,可能是作者。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请看资料:

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来他因事而被贬官。张志和弃官归隐后,生活在太湖一带,常常在船上漂泊,过着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自称“烟波钓徒”。因为此时安史之乱并没有平息,国家还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中,自己因为无力佐治,便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自己的情怀,那就是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因此不难看出作者表面写渔翁,实际在写自己。短短27个字,勾勒出一幅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据说,张志和钓鱼用的是直钩,不放鱼饵,这样能钓到鱼吗?但他天天在溪边天天垂钓,他钓来的是什么?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所以自称“烟波钓徒”。

设计意图:全词以景托情,重在表达词人的心境,在理解词句时,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挖掘作者真实的感受,真正理解“不须归”的含义,了解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便于学生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诗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朗读导结

1.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

3.张志和有个哥哥叫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给他盖了一间草房,作了一首词,同样是采用渔歌子这个词牌来写的,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诵读全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4.试着背诵全词,解决课后作业3题的第二句。

第6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校园,是你帮助我踏入知识的殿堂,你将你的博学无私的奉献了出来;知道有哪些描写校园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描写校园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描写校园的优美语录1.我喜欢早晨,早晨是多么美好!我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尽情地欣赏早晨的美景,尤其是校园早晨的美景。

2.我喜欢早晨,更喜欢校园的早晨。

因为校园的早晨有着它独有的特色,早晨,小草探出头来,小树们像家园卫士一样保护着我们,小花们更是争奇斗艳,在风中绽放着。

3.我爱校园的早晨。

在黑夜同黎明交替之时,我常常伫立在校园最高处的青松翠柏旁,遥看红日喷薄而出,辉映灿烂朝霞,黎明不可阻挡地到来,朝霞辉映,显出无限生机。

4.太阳公公还没睁开眼,我们的保洁叔叔阿姨们就开始辛勤的劳动了。

他们握着扫把和拖把开始打扫我们的校园了。他们每走过一片地方,那个地方就变得干干净净的。

5.朗朗的读书声渐渐响起来了,不一会儿,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曲,你听,时而急时而缓,时而高时而低……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一天。

6.清晨,太阳公公早早地起床了,露出了笑脸。

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松鼠在树间快乐地奔跑跳跃……你别只看动物们,快来看看校园里的我们吧!

7.清晨,太阳从东方爬上了半山腰,柔和的阳光透过薄雾抚摸着大地,校园里静悄悄的。

8.校园的早晨也是热闹的。

在光秃秃的梧桐树上,鸟儿不停地鸣叫着,仿佛是在演奏一首“早晨交响曲”。操场上,有的同学在长跑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跳长绳……他们个个生龙活虎,活泼可爱,都在为学校运动会做准备呢!

9.一进校门,我就被校园的美景迷住了。

看,周围是多么宁静:淡而薄的云雾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整座教学楼都隐没在晨露之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仿佛是童话中的一座宫殿,多么神秘呀!

10.校园的早晨是热闹的。

太阳冉冉升起,同学们纷纷背着书包来到学校,操场上立马热闹起来。

11.校园的早晨,是忙碌的,是充实的,是安静的。

12.清晨六点,校园的早晨是安静的,一丝喧闹声都没有。

同学们都还没有来到校园,有的也许在熟睡中,有的也许正在勤奋读书,还有的或许已经在前往学校的路上了。

13.这是一个夏的早晨,天亮的非常早,空气也异常的清新,站在教学楼的天台往下俯瞰,能看见一层层白雾围绕着校园舞蹈,来到清风池边,看见一朵朵睡莲还在沉睡,可鱼儿早就打起了精神,在水里嬉戏,还有一片片碧绿的莲叶在清晨中摇曳,一颗颗露珠在莲叶上跳跃,似一颗颗断了线的晶莹珍珠。

14.校园的早晨是恬静的。

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校园,像是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校门口,两棵桂树在雾中若隐若现,只能看见模模糊糊的轮廓。操场上,篮球架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等人跟它嬉戏。

15.刚才寂静的校园,现在活跃起来了,连树上的小鸟也为他们高歌一曲,多么富有朝气的一个早晨呀!

16.渐渐地,校门外热闹起来,校门口的马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家长们关切的嘱咐声,孩子们爽朗的欢笑声,还有那清脆的鸣笛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17.校园真美啊!我爱校园!更爱校园的早晨!

18.早晨的校园是静寂的,教学楼显得异常雄伟,上面那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给教学楼增添了一份美观。

再往前走,就是我们的篮球场了。篮球架像个士兵立在那里,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一动不动。

19.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撒在学校的楼房顶上,电动大门上,绿色植物上……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

早起的门卫正在悠闲地浇灌大棚里的花朵们。

20.早晨,我们的学校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每个同学们都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高高兴兴的往学校跑去。

描写校园的优美短句1.太阳公公从云层中探出眼睛,几缕阳光便照射着校园,把校园唤起。

我也被这几缕斜阳唤醒,背起书包走向校园。这时的风景十分的美丽,早已染色的枫叶朝四周瞅了几眼,便挣脱树枝,带着那美丽的颜色与其他叶子举行了落入泥土的仪式。

2.我们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就这样认真地上好每节课,也高兴地在校园里度过了每一天,校园的早晨每天都充满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我们奋发向上。

3.清晨的校园,空气清新,鸟儿鸣唱,树叶泛绿,腊梅丁香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春天的清晨,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现在正敞开它的怀抱迎接我的到来,我成了校园唯一的一抹流动的风景,就像天高任鸟飞的小鸟一样,快乐极了。

一会儿点缀在跑道上,一会儿点缀在草坪里,舒展着筋骨,抖擞着精神,为一天的忙碌储备着能量。

4.清晨的校园,宁静的教学楼默默的沉睡着,累了一天的它,还睡在梦乡里,电脑黑板桌椅睡的那叫香,蓄势待发的迎接新的一天。

因为它们知道,只有休息好,白天才能为师生更好的工作。每当我迈入校园的那一刻,总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心头,家长的重托孩子的希望,攥在我手心里,不能有片刻的懈怠,我肩上的担子重啊!

5.早晨的校园经过一晚上冷空气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心怡人。

此时的天空仍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在不停的眨着眼睛,好像仍然在留恋着这美好的晨光。

6.这时阳光已普照大地,同学们在早晨温暖的阳光下做早操,呼吸着早晨特有的新鲜空气,个个精神饱满,动作敏捷整齐,姿态健美。

7.不经意间,在我经过校园一片翠绿的竹林时,惊醒了睡梦中的小鸟,它们居然向我提出了“抗议”。

8.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

早上淡淡的霞光笼罩着整个校园。沉睡了一夜的小草,直起了腰。它那绿色的连衣裙上还挂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珍珠一样。

9.校园的早晨是宁静的,薄薄的晨雾像纱一样罩着校园,教学楼在淡淡的晨雾中若隐若现。

10.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蓝蓝的天空,白云在上面悠然自得的漂着,小草被一阵风吹过便摇动着它细小的胳膊,在晨风的陪伴下做起了早操;操场上那几棵大树也不甘寂寞,在晨风的伴奏下,尽情地舞动起来,它们跳着,唱着多自在啊!

11.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

天刚刚亮,大地从睡梦中醒来,整个校园浸泡在乳白色的晨雾中,朦朦胧胧,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校园围墙下的那几株迎春花开了,她们就像一个个迎春小姐在迎风欢迎我们的到来。

12.当金色的阳光洒进校园,当小鸟的声声歌唱唤醒校园,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3.校园的早晨是热闹的,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校园的早晨是活力四射的。

14.七时三十,悦耳的晨读铃声准时在校园上空荡漾。

校园的早晨开始了一天勤奋的学习,同学纷纷端坐于教室,捧着书,仔细地读着,整个校园书声朗朗。

15.我爱校园的早晨,因为它是忙碌的,是充实的,是安静的。

16.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早晨是美丽的,校园的早晨更美丽。

17.校园的早晨,是快乐的,是热闹的,是书声琅琅的,我爱校园的早晨!

18.俗话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喜欢早晨,更喜欢校园的早晨,它是那么清新迷人富有生机。

19.校园的早晨更是充满希望的。

晨读的铃声一响起,同学们纷纷走进自己的教室,拿出自己的课本。不一会儿,教室里便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20.校园的早晨,雾还未散,趁这早晨,漫步在迷雾中,仿佛徜徉在仙境一般,流连忘返。

忽然,一缕金色的阳光似手指一般,轻轻拨开了校园的面纱,然后在地上泼下一团金漆。

描写校园的优美说说1.随着早起的人们,我信步走进校门,顿时被那美妙的晨景所陶醉。

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校园,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整个校园的黎明是那么的温馨和美丽。我深吸一口气,顿觉一阵清新,真让人心旷神怡。

2.校园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校门口,一个个家长都在赶着送孩子上学,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学校。不一会儿,教室里便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3.清晨,我们的校园被一缕金色的阳光唤醒。

4.清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柔和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安祥诱人。

我们沐浴着朝霞,踏着欢快的脚步纷纷走进校园。

5.校园的早晨是紧张的。

渐渐地,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校园,走进教室,拿起书大声朗读,为新的一天的功课做好准备,马上校园的宁静不以为然的被同学们整齐的朗读声打破了。

6.校园的早晨是忙碌的。

老师和校工已早早来到学校,进行着各自的工作。办公室里,有的老师正专心备课,有的老师在批改我们的试卷作业,还有的老师正在电脑上制作课件。厨师们忙碌的准备着我们的营养早餐;保洁阿姨们正在打扫学校的每个角落,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干净的环境。

7.校园春天的早晨使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8.当我走入校园时,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草上花上树上的露珠还没被太阳照去,就像教师辛勤的汗水,没有白费,被我们少年儿童吸收了营养,茁壮成长,健康发育。

9.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

有的同学在读课文,有的在背古诗,还有的在默默地思考问题。见此情景,我也急不可待地放下书包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这真是“一天之计在于晨”啊!

10.校园的早晨是恬静的,雾气弥漫在大地,像一层薄纱,把校园围了起来。

11.校园的早晨,徐徐的春风载着一股浓浓的情思,又送来了一个清爽的早晨。

12.早晨的太阳越升越高,校园热闹起来。

阳光中,学生们像小鸟一样有说有笑叽叽喳喳陆续走进校园。

13.校园的早晨更是充满希望的,早晨,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学楼里传来,同学们沉醉在书香中,品读着华丽词藻,感受着优美佳句。

而老师的讲课声也从朗朗读书声中传来,老师的声音娓娓动听,带领着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率领着我们找到了那把金钥匙,开启智慧的殿堂,演绎着智慧的传奇。

14.整个校园还沉浸在睡梦中,仿佛作者很甜蜜的梦。

学校里空无一人,出奇的安静。操场静静地躺在那儿,似乎掉一根针就能听得见。教学楼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显得既神秘又陌生。

15.校园的早晨是恬静的。

碧绿的树叶上,笔直的草秆上,滚动着钻石般闪亮的露珠。翡翠似的小池里,池水清澈见底,嫩黄的睡莲,刚刚睁开它朦胧的睡眼。金色的光辉洒在教学楼顶上,像给它镀上一条条金边。宽阔的操场上,一群退休的老教师们伴着朝阳在晨练。

16.我走在通往教室的林荫大道上,徐徐微风吹拂我的发稍,小花小草弯着腰与我道早安,大树也向我招招手,这真是个令人愉快的早晨。

17.校园的早晨又是充满迷人的书香的。

你听,教学楼那朗朗的读书声,让你情不自禁的陶醉。同学们有的朗读语文课文,有的背诵古诗,还有的在读英语。大家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实际行动回报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

18.校园的早晨是寂静的,同学们还没有到学校,校园里冷清清的。

只有那窗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在晨风中翩翩起舞,似乎在敬候同学们的到来。

19.这是一个绿树成荫充满生机的地方。

当晨曦划破黎明前那黑沉沉的夜幕时,校园就从睡梦中慢慢醒来了。

20.这校园的早晨,梦一般的早晨。

谁能不赞叹这校园?谁能不赞叹这早晨?

描写校园的优美文案1.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

当太阳公公在晨雾中露出第一丝笑脸时,沉睡了一夜的校园一切又都欣欣然了。瞧,大树醒了,又张开了它那挺拔的身躯;小草伸伸了腰,抬起了它那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在向太阳公公诉说着昨夜的美梦;装扮了整整一宵的花儿们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婉美。听,不时在教学楼檐下飞来飞去早起的鸟儿,正叽叽喳喳唱着欢乐的歌。

2.点半,太阳徐徐地升起来了,整个校园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校园花坛中心的雕塑“希望之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花坛四周的小草铁树都已经展开了一天中最灿烂的笑容。香樟树像昂首挺胸的战士,一如既往地保护着我们的学校。

3.啊,校园的早晨,你是多么的宁静,却又那么的热闹!我喜欢校园的早晨。

4.校园的早晨是热闹的。

点多钟,同学们背上书包,嘴里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来上学。校门口,来送孩子的家长三五成群的,陆续来又陆续散。那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喇叭声,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5.校园的早晨是忙碌的,操场上,田径队的同学们在刻苦训练着,在报道上一圈圈跑着,而在花棍表演前,每天早晨操场上都会传出音乐,花棍队的同学们在音乐之中有序的排练着,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到位。

跑道上,还有许多同学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进行跑步,在那里强身健体。

6.当我一清早走进可爱的学校时,学校是那样宁静,有时候大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学校,除了教师大楼和一排排整齐高大的树木,其他什么也看不清了。

7.我爱校园的早晨,因为他奇妙而温柔;

我爱校园的早晨,因为她美丽而动人。我要用心中炙热的爱,展开一幅多彩的画卷——校园之晨。

8.校园的早晨又是热闹的,有早来同学杂乱的自由读书声;

还有小鸟叫的“喳喳声”,编织成生活欢快而美妙的音乐。操场上,一列列一行行,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嘹亮的口号声,汇成一幅学生晨练图,那是同学们在认真地锻炼身体。

9.校园的早晨是难得一见的好美景,也是难以见到同学们学习成果的好地方!

10.校园里,小操场内的那棵高大挺拔的榕树好像正在伸懒腰似的,树枝都弯下了腰,在这么多的树之中,还是这棵榕树最显眼。

微风轻拂,偎依在树叶上的露珠在晨光中似烛光摇曳般,星星点点。

11.天渐渐亮了,校园里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勤快的值日生开始忙碌着打扫清洁区。

整个校园又燃起了勃勃的生机。这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凝聚了这校园的美丽。

12.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

你瞧,大树苏醒了,小鸟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诉说自己昨晚的梦境。小草随风摇摆着腰肢,抖落晶莹的露珠。小花儿抬起头,面向清晨的阳光露出绚烂的笑容。同学们的心情也如同这美丽的花儿一样在校园绽放。

13.秋天校园的早晨,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大雁也排成人字形飞到南方去了。

清凉的风吹过来,提醒我们多添一件衣裳。几片落叶掉下来,告诉我们秋的消息。

14.早晨,我来到校园,白茫茫的晨雾正在减退,在流动。

这时,在晨雾中已经隐隐地出现了几个人影,成群结队的,伴随着欢笑声走进了校园。

15.学校的早晨是安静的,是忙碌的,是热闹的,也是充满温暖和幸福的。

16.校园的早晨更是忙碌的。

你看办公室里的老师们,正忙着上课的准备;操场上的运动员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紧张地训练着,你瞧,沙坑边,似一只只轻巧的小燕子掠过栏杆;跑道上,运动小将们疾步如飞,冲向终点;教室里,公共场所里,值日生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打扫卫生,以整洁美丽的环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17.校园的早晨是安静的。

各种花卉和小草都醒来了,他们都舒展了身子,准备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它门被身上的小露珠打扮地神采熠熠,美丽动人。

18.同学们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精神抖擞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学校。

校门口,汽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响声,自行车的铃声,构成了一曲美妙动人的交响乐。

19.校园的早晨是快乐的,早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太阳缓缓露出了她红红的脸蛋,把她的光芒洒向整个校园,顿时校园镀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让这金灿灿的校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第7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选入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宗璞同志的散文《西湖漫笔》,文笔清丽典雅,语言优美凝炼,值得教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咀嚼玩味一番。

1.抓住“绿”字,泼墨如水。文章通过对西子湖畔秀丽山水的描绘,热情讴歌我们祖国的伟大、可爱。作者紧紧抓住了西湖美景的主要特征——“绿”,不惜浓墨重彩、泼墨如水,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青绿山水”画,使读者置身于“绿”的海洋之中。请看,那林海是“绿沉沉”的;在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的古树“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那飞来峰上的层层叠叠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蜓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甚至连那溪水“也是碧澄澄的”。即便是同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那苏堤上的树木,远看时似乎觉得“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近看时才发现“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在花港,“看到了又一种绿”:“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加了好几处绿草坪”。就这样,全文一共用了二十多个“绿”字,可读者一点不觉得重复多余。正是这二十多个“绿”字,淋漓酣畅地揭示出祖国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使读者透过那“活泼的绿色”领略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前程似锦,有着茁壮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作者为此着力于写西子湖畔之“绿”,委实可以同朱自清先生的《绿》比美。

2.单双音节,配合得当。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为次。但单、双音节配合得当,就能产生语言节拍的长短,就产生了音乐感、旋律美。如本文劈头一句:“平生最喜游山逛水。”音节搭配是“平生/最/喜/游山/逛水”,即“双—单—单—双—双”。这样,读起来就使人觉得流畅顺口,富有节奏感。如果改成全用双音节:“平生/最最/喜欢/游山/逛水”,读起来就显得单调、呆板,缺乏音乐感了。我国清代古文家刘大kuí@①在《论文偶记》里强调:“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这里所说的“节奏”,就是指“音节”。可见音节乃是构成文章语言音乐美的基本因素。

3.平仄相间,琅琅上口。古人作诗为文非常讲究声律。所谓声律,就是平仄的格律。今人写文章虽无需讲究平仄格律,但平仄的一般规律也应予以注意。因为平仄相间可以形成声调的有规律的高低强弱;而声调的高低强弱有了规律,语言就会有明快的节奏,读起来就琅琅上口。因此写现代文章一般也要注意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各词(字)的搭配上交错地安排平声和仄声,借以创造语言的音乐美。宗璞同志正是这样做的,她在运用排比句式时尤其注意了这一点。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

这个排比句中三个分句的落脚字为:平—仄—平。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

此句四个排比分句的后一个词是: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

此句中四个排比分句的末一个字是:平—仄—平—仄。

以上三句中对应位置上的字词的平仄相间,形成了声调的时高时低,音响的时强时弱,读起来十分顺口,听起来非常舒适。如果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或平仄杂乱,则不但不好听,而且也拗口难读。(按:第三个例子摘自作者的原文。中学课本的编者将此句改为“……没有春光,没有雪,没有秋意”。这样,落脚的字就变成:平—仄—仄,就破坏了这一句的韵律美了。因此我认为还是不改为好。)

4.长短句式,交相互用。长短句式交替使用、合理搭配,诵读起来就抑扬顿挫、富有变化,时而如涓涓流水,时而如急风骤雨,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如:“亭旁溪水铮cōng@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这段话一共有八个小句(分句),这八句的字数分别是"6-4-12-9-4-4-7-15",这是一个地道的“散句”,它由八个格式不同、结构各异、长短不一的句子错综地排列在一起,具有此起彼伏,灵活多变的特点,能避免单调、死板,取得明快、生动、活泼、和谐的修辞效果。

5.排比、对称,气势有力。排比、对称句式都属于“整句”。整句的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有力,语意鲜明。本文中的排比、对称句式比比皆是,这里略举数例: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

作者抓住了西湖风景的总特点——“绿”,一口气把三处地方不同的“绿”勾勒在读者的面前,真是观察精细,感受入微。

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

这段话前四句是排比,后两句是对称(只有两项,类似对偶,但不是对偶),集中地描绘了祖国山川的壮丽多姿和雄伟气势,倾注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炽烈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自豪感。

还有如“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等等,排列匀称,气势贯通,节奏明朗,音律激昂,给人一种强烈的音乐美感。

6.比喻、比拟,熨贴传神。这篇散文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比拟手法。先看比喻:

亭旁溪水铮cōng@②……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把水花飞溅的情景比作“飞珠滚玉”,多么熨贴自然,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流水的速度之快,又写出了溪水的光彩色泽,给人以动态的美感。“珠”和“玉”都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用它们作比,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就顿时溢于言表!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如果说前一例是一般的明喻,那么,这一例是特殊的明喻——博喻+明喻的连用。此例以分号为界,可分为两层:先是用四个喻体从不同角度来比喻一个本体,即“博喻”;然后又用另一个喻体来比喻另一个本体,这是暗喻的连用。这种接二连三的反复设喻,加强了语意,增添了气势,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青苔的形象、色彩之优美、有趣,使人读了仿佛置身于美不胜收的画廊之中,流连忘返。(按:此例中的最后一个分句有语病。“山水”显然是不能用数量“一幅”来限制的。作者的意图是要把有关西湖的美景比作一幅青绿山水画,可是掉了一个“画”字,“青绿山水”不但跟“一幅”搭配不拢,而且也不成其为“喻体”了。)

再看比拟例:

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了好几处绿草坪……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罢。

这里是写“花港”之变。作者在上文说过:“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有趣的是,作者让“金鱼”做见证人,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真是神来之笔!

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

如果说前一例是比拟中的拟人,那么,这一例既有拟人,又有拟物。此例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游览西湖的活泼热闹的景象。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人们在工余之暇,来调养身心,享受祖国的山水之美,这种活泼热闹的场面,确是意味深长的,作者看了,怎能抑制得住内心的激动呢!这种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与成功地运用比拟手法是分不开的。

还有如“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的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翩起舞了”,“远水如烟”,“远山……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等等,都是极形象传神的比拟和比喻,把叙述的对象说得十分鲜明生动,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对比、引用,深化主题。文章中两处用了对比手法:

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窄狭的旧式厂。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笼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

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了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来的花和树,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

以上两例写西湖风景的另一个特色——变。这个“变”字点染了时代的特色:50年代的西湖,如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发展着。作者虽然只写了“都锦生织锦厂”和“花港”的发展变化,却能使人窥一斑而知全貌,看到了整个祖国飞跃前进的身影。这样就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中的引用,也有两处。一处是写六月雨天,没有春光,不是观赏西湖的好时光。但不要灰心,有坡的诗句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告诉我们:水光之好,山色之奇,须仔细观赏、领略才是,千万不能性急,因为苏公是最解西湖的人。读了这两句诗,我们就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中充满了信心,并初步了解到了西湖景色之奇特奥妙。

另一处是在描写人们游览西湖的活跃热闹的场面时引用了坡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词所写,是形容他任密州太守时出猎的景象,那时的所谓“倾城随太守”,实是夸张之词。城里的劳动者哪有闲情逸致去看达官显宦们射猎取乐呢?跟随的无非是一些游手好闲者而已。然而,今天人们游西湖却不同,那是劳动人民为调节生活节奏,消除工作疲劳来领略山水之美,以便用更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日的劳动建设中去。时代不同了,这种“热闹”的意义也迥然不同。这样,对深化作品的主题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量词变换,表意确切。文章中“数词+量词+名词(或带定语)”的语言结构很多,光是用数词“一”跟量词、名词组成的结构就有十多处。如“一种奇怪的力量”、“一句好话”、“一片迷蒙”、“一片绿色”、“一层银灰的颜色”、“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一幅青绿山”、“一种蓬勃的生机”、“一段云霞”、“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一个窄狭的旧式的厂”、“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一处观赏地”、“一首《江城子》”、“一个鞋匠”等等。这十多个量词分别用于十六处,除少数相同外,其余都各尽各责,互不重复,表意十分确切,不好随便调换。这也同样表明作家运用语言技巧之娴熟,值得我们学习。

9.重词迭字,铿锵悦耳。我们把间隔出现的词称为“重词”,接连出现的字称为“迭字”。本文中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上面例句中已出现了一部分,这里不妨再举出一些(加“。”的为重词,加“.”的为迭字):

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层层叠叠的树木……

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

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白茫茫的湖水……

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

这些重词迭字遍布于整篇文章之中,不仅使行文从容不迫,舒缓流畅,而且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丁当有声、铿锵悦耳,使语言产生了“玲玲如振玉,累累似贯珠”的音响效果,读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字库未存字注释:

第8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明确的规定:老师应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好手。要使学生“昭昭”,我们老师自己怎么可以“昏昏”呢?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不仅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布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水试一试深浅,亲身感受一番,带学生一程,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把握作文课的主动权,也能让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使他们爱上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下水作文呢?

一、下水文的时段随机化

下水文不是一般的范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的所思多想、所感所悟,是教师对他们的构思、布局、会遇到哪些困难的猜想,绝不能等同于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想象远比我们活跃,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很多,我们不能把自己认定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束缚他们的思维。所以,运用下水作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

(一)作前下水,胸有成竹

抛砖引玉是下水作文的一大使命,特别是对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作文类型的写作,如读后感、书信、调查报告、建议书……学生很少接触或者从未接触过的类型,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了下水作文的引路,学生就等于有了拐杖,知道这些文体的间架结构,更容易上手。例如,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中午看书,放学回家看书,老师还时不时地在语文课上推荐课外书,写读后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起初,我以为简单地让学生在周记中写写就可以了,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抄了课外书中的段落、故事,小部分学生加了前言,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加点自己的感想,但这感想也仅仅是“真好看”、“我真希望能成为×××”“我要向他学习”等冠冕堂皇、泛泛而谈的话而已。于是,我选了一本学生们都很喜欢看的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我这样写道:“《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是我最喜欢的书。我觉得书中的克拉拉姐弟很勇敢,他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他们虽然有些调皮,但是富有创造力,他们能把奇思妙想付诸实际行动。他们阳光、可爱、富有爱心,虽然有时会好心办坏事。他们姐弟俩亲密无间,互帮互助,虽然偶尔会互相捉弄。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事情勤思考的品质。这本书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各种古怪的念头,让我回味无穷。”

通过这篇简单的下水文,我给了学生一个参照,我告诉他们读后感重在感悟,为了使感悟更深刻,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些故事。在之后的写作中,有学生这样写道:“《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书。它讲述了……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钦佩,他舌战群儒的场面让我惊叹,诸葛亮骂死王朗更使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次诸葛亮领兵出祁连山……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了参照,学生明白了读后感的写法:点面结合,多写自己看过书后的看法。

(二)作中下水,因材施教

针对那些看似简单,但写好有一定难度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学生写到山穷水尽,实在挤不出来时,及时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松与愉悦。例如,身边的事和物,学生往往耳熟能详,写作内容并不难找,但在表达上一般都记流水账,写得不完整也不具体。此时,我们要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让学生朗读下水文的一两个段落,以便借鉴。这样扶学生走一程,替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就会大受启发,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身边的雷锋,学生起初兴趣高涨,因为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少,自己也看到过不少好人好事,于是提笔就写,写着写着,他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就像打了霜的茄子——蔫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把事情表达清楚。我趁机出示了我的下水文《我身边的雷锋》:

“一天早晨,天冷嗖嗖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爸爸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我还来不及拿伞,他就急匆匆地开车走了,我越发觉得冷了。

突然,一把小花伞撑到了我的头上,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尹舜启。他背着大书包,左手拿着一把小花伞正往我头上移。见我回头,他笑眯眯地说:“你没带伞吗?我们一起走吧。”我感激地点点头。

雨还在滴答滴答地下,可我的心暖洋洋的。”

我告诉学生要把事情写具体,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善于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之后,学生们开始奋笔疾书了。

(三)作后下水,提高鉴赏能力

作文后的修改和评价也非常关键,下水文的适时出示,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或者以自己的下水作文为例,从结构上破解与分析,指出下水文的优点与缺点,该怎样修改,使学生有迹可循,修改自己的文章。在教学“故乡”这个单元时,我安排了习作《美丽的家乡》,学生们这样写道: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山有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草坪变绿了。小朋友们脱下棉袄,走出家门,欢快地跳啊,蹦啊,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

同学们,这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文章中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毫无特色,绍兴的农村是这样,其他地方的农村也是如此。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我的下水文:

“我的家乡在绍兴,它有水乡、酒乡、桥乡等美誉。绍兴的桥,造型各异,建筑精美,堪称一绝。

我最喜欢的是题扇桥,它坐落于……

现在,题扇桥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仍然屹立于河岸之间。远远望去,桥正面的‘题扇桥’这三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桥上爬满青藤,深绿的藤叶没有一点缝隙,像是给桥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桥下,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我的家乡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爱我的家乡。”

我告诉学生,文章应该抓住特点来写,如绍兴的特色是建筑。我通过桥来描写绍兴,而且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下水文的形式要多样化

(一)启发性下水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补写,这样的方式立竿见影。当学生陷入山穷水尽的窘境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示范与启示。下水作文不应拘泥于事先的准备,可以是课堂插曲中的出口成章。有一次上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他们有的说想成为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有的说想做军人,投身于保卫祖国的行列中;有的说想成为老师,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此时一个学生未举手示意就站起来问:“老师,你现在还有理想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震惊,我迟疑了一下清了清嗓子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管理想是近期的还是远期的,不管曾经的理想有没有实现,都会有新的理想出现。我的理想是把你们教育成率真、阳光、可爱、懂礼貌的好少年……只要你们在思想上、智慧上有提升,我的未来就多一分鲜亮,祖国就多一分坚强……”

我殷切地期望:“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我理想的一部分,我的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你们的努力。赶快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老师等候着你们的佳作!”

老师的话语富有亲和力、感召力,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有了心灵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示范性下水

示范性下水,是针对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毛病而进行的作文。我给学生提供下水范例,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开阔他们的思路,在纠正他们习作毛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围绕着“一个闪光的名字”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人的事、崇高的人,从古至今都很多,但有人觉得写时的英雄人物,太遥远跟不上时代气息,而对报纸新闻中的人物,又只是了解了皮毛,要写生动具体谈何容易。身边见义勇为的举措,毕竟不是经常发生,选材上有一定的难度。写什么呢?学生们把难题推给了我,还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还好我事先写过下水文。我出示了下水文《补鞋的残疾人》:

“则水牌市场有一个补鞋摊子,摊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无阻。这个摊子的主人叫王平,是个残疾人。他的穿着十分朴素,头发短短的,有一双坚毅的眼睛。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下身瘫痪了,手和脚瘦得像根柴。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创伤,可他没有放弃活下来的信心。为了不给亲人增加负担,他开了这个补鞋摊。

他没有宽敞的店面,更别提漂亮的装饰和摆设了。他只有一尺见方的帆布摊,上面放着一些补鞋工具。

……

有一次,我的球鞋不小心划了一道口子,当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去补,身无分文;回家,会挨一顿打。忽然,我眼前一亮……

俗话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德行。”如今,每次走到那个地方,看着那位身残志坚的补鞋叔叔,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我的下水作文算不上典范,却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这次作文课比较成功,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多具有新意,角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位学生写自己最敬佩的人是爸爸,因为爸爸在一次父子对话中坦露了自己过去的错误。他认为爸爸很诚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逆行性下水

逆行就是结合学生习作中的同一类毛病写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给他们提供一个识别错误的机会,还可以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近段时间,我们学了描写农村风光的文章,在学生自行作文时,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个共性:开头喜欢以“今天”起笔。春夏秋冬的描写顺序被排除在外,再好的文章也会被他们的“今天”毁了。于是,我写了这样一段:“今天,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去田野玩。田野真美啊!……”学生读了文章,很赞赏文中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但对我这篇文章的开头不太满意。有学生提出可用刚学过的诗句开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也有学生提出这样写更生动:“冬天刚过去,春天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到处都像约好了似的,一齐换上了春装。我不禁约了几位小伙伴去欣赏家乡春天的田野。”这样修改,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犯同类的错误。

下水作文不需每次都很完美。我认为下水作文太完美会让学生产生望尘莫及之感,使下水作文失去意义。下水作文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修改补充;要让学生在读了下水作文后,对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表扬、批评,让学生觉得作文也不过如此。

三、下水作文的语言、内容、技巧儿童化

(一)下水文的语言要儿童化

下水作文是写给小学生看的,成人化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觉得有距离感,不容易接受。因此,下水文必须用儿童的语言描绘生活,把长句分成几个小短句,把哲理性比较强的句子改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词句去表情达意,从而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习作亲切自然,可学可用,不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我在《第一次做家务》的下水作文中这样描写:“我把鸡蛋调好后倒进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呲’的一声,一朵美丽的黄牡丹盛开了,多美的一朵花呀!………我不小心手指被针扎了一下,伤口顿时冒出了一颗红珍珠,吓了我一跳。”形象生动、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达出了儿童的独特感受。

(二)下水作文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我们教师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与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写下水文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看待事情,体验生活。选材时,教师应该尽量选取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写作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系列之所以为广大儿童喜爱,就是因为选取的事例是孩子平时经历过的,他们产生了共鸣。我们教师虽然不是儿童作家,但只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肯定能选好材料,从而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以“我手写我心”。记得一年春节过后,学生们来报到的第一天,我和他们聊起了春节中最开心的一件事,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是拿压岁钱、放烟花、做客、和小伙伴玩耍……谈起每一件事,他们都无比兴奋。我选取了放烟花的事情,我这样写道:“我拿着‘魔术棒’,只听‘呲’的一声,‘魔术棒’里冲出一簇五颜六色的火花,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花儿的世界。呵呵,真好玩!我放了一根又一根……红色的烟花冲天而起,然后‘嘭’的一声在空中绽放,像湖里的荷花,又像芭蕾舞演员跳舞时舞动的裙子,真好看……”

还没有听完我写的作文,学生就拿起笔写起了自己的作文。我的下水文与他们的经历相似,他们产生了共鸣,有了新的想法,激起了一试锋芒的写作欲望。

(三)表达技巧要与儿童水平同级化

第9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短句范文

关键词:初中科学;古诗词;光学原理;参照系原理;物候原理;生态原理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有各种联系。自然与人文之间也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科学史,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过程。本文的选题着眼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小范围的角度去研究学科中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叶永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席话:“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许多诗词中包含科学原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因此,我开始留意起古诗以及古诗中的相关科学知识。我发现,自然科学领域光学原理、参照系原理以及物候原理等都能在古诗词中找到影子。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词中描述的是光学和分子运动原理

光是地球生命能量的来源之一,是人类生活的依据。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时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由于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因而许多作品中生动地再现和应用了光学知识原理。后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本词从色彩角度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了江南春景的迷人之处,这“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绝非诗人的夸张遐想之作,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事实写照。清晨大气层中的雾气较重,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衍射能力最强,故穿过雾区进入人眼的成分相对其他色光要多得多,因此在早晨看到的太阳是红彤彤的。当旭日冉冉升起,它发出的霞光照在江面上,将江水浪花映照得“红胜火”。而在可见光中,人对绿光的视觉最为敏感,绿光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两岸青山披绿,空中蓝天白云,它们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里,自然是绿更浓,天更蓝。

再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也是蕴涵着光学知识的。“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故有“半江红”的美景。“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那是因为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则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地球遮挡而形成的月相。

除此之外,储光羲的“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涉及了光的折射、视深问题,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包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等知识,而孟浩然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还可以找到一些,看来真是“光”照万代。

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词中的参照系原理

身处在地球上的我们,无时无刻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固定的某一参照物而言。所谓参照物,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

我国古代敦煌古曲中有这样一首诗: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在这首诗中,诗人对山的运动状态的描述并不一致,是诗人写错了吗?非也。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有选择参照物的必要性,而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就不同。山动,是以行驶的船为参照物,那远处的景物即向后退去了,船中之人就有了“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山不动”则是改以河岸为参照物了。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诗讲的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诗人乘船出游,小船畅游于“花红榆绿”的美景当中,诗人仰卧船头中,心情该是何等闲适和惬意。看着天上白云悠悠静而不动,诗人心中不由生出疑问:不知道这云是不是同“我”一起东去了呢?通过诗人陈与义的“云”“我”思辨,我们可以去认识一些身边的物理道理。“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这一句诗,诗人用了两个动词“飞”和“风”描写了静态的“花”和“榆堤”,从而衬托出船速之快。就当“花”和“榆堤”似飞如风一般地掠过,诗人却写下“卧看满天云不动”的诗句。同是船上观景,为什么看两岸花木是一种感受,看天上白云又是另一番感受呢?这是因为诗人是以自己为参考系。船(或车)上的人看远处的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是因为选择自己为参考系,就有了远处景物跟着人向前行的感觉了;天上的云、月离人太远,人移动时,云、月在人眼里的视角变化很小,所以可以忽略,而周围的景物在人的眼里的视角变化却很大,这样人就有周围物体向后移动,而云、月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感觉。这时人再参照周围景物,明白自己是在运动的,所以就有了云、月随人动的感觉了。

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词中的物候原理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国向来以农立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许多物候知识以指导自己的农事活动。简单地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

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的特点。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山下气温要低6~7℃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人间”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古诗中还有许多类似佳句。例如,《采草药》中“岭北乔木望秋先衰,岭南小草临东不凋”描述秦岭南北的气候差异。秦岭东西横贯在中国的中部,就像一道巨大的挡风墙。秋冬季节弱冷势气流很难越过秦岭影响秦岭以南地区,所以南方一年一绿的小草临近冬天还不凋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同样描述的是秦岭的气候分界的作用。春季弱暖气流也很难越过秦岭影响秦岭以北的玉门关。

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词中的生态原理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实际上是彼此流通的一个循环过程。诗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除了为世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词妙句外,更向世人揭示了朴质的科学原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五言古诗的前四句,指出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岁岁循环不已的生物生命周期特点;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而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更是将生态平衡中的物质循环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落花和落叶一样,是大自然物质再循环的必需品。当落花落入土壤中,即被分解,养分被植物重新作用,落花层还能蓄养水分,为种子提供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温床。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美丽的花朵和蘑菇。原来,死亡和新生、丑陋和美丽之间,竟有如此奇妙的联系,大自然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白居易《鸟》中“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告诉我们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我们应树立生态伦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大千世界,山山水水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也都有着科学灵气,弥漫着科学文化。正如朱熹所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文人们在用感性的笔触记录下眼中山水风雨的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理性的光芒,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弗里曼・古森所说:“诗歌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娱乐品,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人们从自己不能言喻的内心深处吸取某种智慧的最好力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诗词佳句,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诗歌资源,将文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不仅能使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美诗句,同时也让学生巩固了更多的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可谓是“艺理交错意趣生,读诗辩理知识明”。在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中,本文所摘录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先哲圣贤们前瞻性的思维,不经意的记录,诗意的栖居在丛墨卷香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审视、去敬仰。

参考文献:

1.刘诗枫.例谈诗词中的物理知识.科学课:7~9年级,2005(04).

2.《清澈的理性》选编组编.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