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09-02
一、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职”
我们一直崇尚“师道尊严”,但这都主要是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没有从管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以及消费经济学等对人类的影响、作用以及经济、管理与人类的相互适应性、适合性和适度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因而会计教师的执业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受到一些视利性或趋利性、自利性或自由性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更可能在政治与经济、社会与个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纠缠中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会计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教育工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其是否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理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因此,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就是在其职上要有正确认识:一方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要正确认识,到底以谁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到底为谁执业服务和作贡献――是以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还是以本单位局部利益、少数人私利得失或个人欲望追求为出发点,服务自我、满足小我?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角色作用和工作职责要充分认识:有没有师道、有好高的师道,师道是不是严、有多严,是否真正在传师道、所传师道是否“真和正”,所有师道究竟传到给受教者没有、传到了多少。
2.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业”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类职业道德一样,并不是纯理性的意识形态,它与会计教师的执业活动密切相关,其情况如何,在会计教师执业活动中会立即表现出来,或最终在教育实践或其受教者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或验证。并且,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既与强制性的法律不同、又与命令性的行规有异,它是根据会计和教师各自的执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原则、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约定俗成或良法良治而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心理意识导向;会计教师违犯职业道德,将会影响其执业声誉,必定会遭到其所在会计行业和教育行业以至整个社会的严厉谴责和处罚,甚至被逐出行业外。
3.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道”
作为教师重要构成部分的会计教师,其天职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而这种“道”应是广范围的,是包括为人处事之道德、言行举止之道理、忠孝国家之道义在内的一系列教人成人、成材、成仁、成功和全面成长之道。同时,会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也要求会计教师必须坚守这种“为师之道”和“会计之道”。
4.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德”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之“德性”主要在于会计教师的执业品质,即会计教师从事执业活动时应具有的品行、作风、态度、良心、观念、责任、义务和荣誉等。会计教师良好的执业“德性”,可以调节好会计教师所处的教师职业和会计职业内部、会计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之间、会计教师职业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关系,可以在教育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规范上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可以促使人类文明素质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如果会计教师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方面或多或少有所短缺,那么他还可以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弥补;他虽不能再做教师,但至少也还可以算个好人。如果他在职业道德上有所缺陷,那么他连人可能都没的做了。由此可知,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成为会计教师从业、立业和创业的生命线。
二、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目标
1.以会计教师职业判断能力增强来带动所有会计执业者进行科学判断和估计
现代会计的特点就是需要会计执业者经常作出一些专业估计和判断,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来看,会计职业估计判断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会计执业者进行职业和专业判断与估计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职业估计和判断在理论或政策上又基本无法加以准确、具体的规定,它更多的是需要会计人员在理论和政策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较为切合实际的、较大科学主观的识别、推理甚至估计等估计判断行为。
2.以会计教师职业纪律习惯培养来触动所有会计执业者养成良好纪律和习惯
没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就会导致作风散漫、作为出偏;没有良好的职业纪律,就可能产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知“法”犯“法”的不正之风;没有良好的职业纪律习惯,就易陷入有令难行、屡教难改、明知故犯的“囚徒”困境。因此,通过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规范建设,就有利于培养会计教师的职业纪律习惯,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以会计教师执业能力作为提高来促动所有会计执业者增强执业的能力和作为
将会计职业道德和教师行为规范等融入对会计教师的评聘用、监管考、升降退等,增加和强化对其道德方面的硬性规定和约束,有利于促使会计教师学习、运用新知识,提高其执业能力和实力,从而使其所传之道能为受教者领会接受、所授之业助成受教者就业立业、所解之惑利于受教者明理求真。同时,会计教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正确与否、合法与否、有效与否,将会在根本上决定着会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三、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从学校看,应建立一个配套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和机制,不仅要对潜在和现实的会计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和执业期间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之中;而且要对会计教师的受教者的整个受教过程强化职业道德的培育、修炼和考评。这方面的具体措施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正规统一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和课程运用于会计教育实践和会计工作实践;定期开展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培训、竞赛、检查、评比等活动,帮助会计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会计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使其在从业之前就树立崇高而合理的职业理想、在执业之中就具有扎实而高尚的职业品质;严格会计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资格,规范会计教师的执业管理和执业考评,使其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习惯、奠定坚实的道德品质基础,具有良好的“博学、德高、身正、敬业”精神和形象。
从社会看,应严格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管,通过专门培训、典型案例宣传广播,专门活动的组织参与、资格认证等形式,灵活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建立健全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事务档案,加强会计教师的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应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的教育以及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修炼结合起来,形成以在校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为特征的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构;应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培训中心、刊物、电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把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应教育会计教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利观,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四、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环境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教育界、会计界的事,它需要企业、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面对日益复杂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必须适应教育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积极改善教育和会计环境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影响;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环境,以优良的社会环境来促使会计教师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升华;必须高度重视会计教师的直接上级和主管部门领导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问题,以使其正确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良性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必须建立包括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追踪记录制度、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委员会、会计教师信用档案制度在内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监管组织和机制,促使会计教师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必须健全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利于保障会计教师合法的社会地位;必须建立健全社会职业道德评估与监测机制和会计教师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会计教师依法执业、自律执业,职业有道、职业有德;必须多角度正确宣传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规范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操作程序,形成浓厚的职业道德社会氛围,构筑牢固的职业道德防线。
我们必须时刻抓好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使会计教师及其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仅仅是技艺精湛的数豆者,更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耕专业而超越专业、有着较高综合素养和理想人格的君子。”
参考文献:
[1]谭月娥.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53-154.
[2]蒋姝蕾.略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37-138.
[3]陈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120-122.
[4]于文清,董保忠,王莉.会计人员如何提升职业判断能力[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96.
[5]杨仕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论[G]//虞翔.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第4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85-187.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奠定更好的职业道德基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对策研究
学前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未来。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职教本科学生,基本是从高职考上来的“三校生”,生源不理想,文化知识不扎实,学习自觉性不高,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个人行为素养较差,思想政治觉悟较低,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中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思考解决对策,完善工作机制。
1
重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大职业道德课程比例,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即幼教行业的职业道德课程,课程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原则以及如何践行职业道德。学校应在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形成明确的职业定位,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除了重视理论课的设置外,还要注重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通过实训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等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2
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应要求职业道德课教师定期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切实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而无说服力。
3
注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做好幼师职业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分析,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步确立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过程中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借助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树立起职业信念。
4
强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保教并重;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为人师表、团队合作;尊重家长、热情服务”等品质都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身处地地向一线优秀的幼儿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切实与幼儿教师和孩子相处,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反思,了解学前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并通过见习、实习后的总结座谈,让学生分享在幼儿园实习感受,深刻体会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5
建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的教育考核制度
建立完整、有效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学前教育专业职教本科教学计划(2014年修订)》中对培养目标的界定是:“本专业培养拥护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面向学前教育行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将对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才能使其具备幼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总体上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以及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水平进行量化评比,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学分密切结合,定期考核。在幼儿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跟踪评价,以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学习 道德 培养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目前对其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学习模式的探讨中,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及教师道德培养的建设。
本文章基于移动学习模式架构下,突出时代特色,强调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就道德培养进行综合研究。本部分以理论探索、实践分析、模式建构为内在逻辑线索,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研究。
1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研究
对于任何一项研究,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厘清概念。要想获得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研究的正确认识,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认真剖析道德、学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道德学习的阐释。
1.1 道德学习概念辨析
1.1.1 道德的内涵
今天我们讲的道德,指的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特别要提出的是,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必须是道德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表现的统一,否则不能称之为道德。因此,将道德定义如下:道德是特定社会形态下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一致要求,依靠一定的社会附属物和道德主体的实践共同实现。
1.1.2 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很难将其归入某一种理论或模式。因此,依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学习可分为三类:第一,知识学习,其本质是一种接受性学习,第二。技能学习,其本质是一种操作性学习。第三,道德学习,它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原则、社会规范和道德榜样。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1.1.3 道德学习
所谓道德学习就是个体对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进行自主建构,使道德品质内化、道德行为外化的价值性学习。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道德教育,就自然地产生了道德学习,道德学习的现象贯穿了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但在我国对道德学习的确认与专题研究才刚刚起步。道德学习不是“道德”与“学习”地简单相加,也不是某些人理解的“学习道德”。正如不能将“道德教育”置换为“教育道德”,“道德学习”也不同于“学习道德”。“学习道德”是以“学习”为中心语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本身的指认,并没有触及“道德学习”的价值内涵。
道德学习是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精神追求,体味情感魅力,发现、完善,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道德学习是学习主体进行的一种探询,通过探询,不仅学会理解道德规范的应然和所以然,辨识道德品格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使学习主体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1.2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从国内各样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道德总体上是好的,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相当突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甚至成为普遍现象并可以影响全局。
1.2.1 道德价值认同、取向多样化
高校学生道德价值认同、取向多样化,是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大学生敢想敢做,用于追求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存在基本道德价值混乱的问题,包括是非观念模糊、理想信念不明确、基本规范不清楚等。
1.2.2 道德认知与实践脱节
如果说大学生基本道德价值观(即道德认知)没有问题,那么其道德实践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通常叫做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这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1.2.3 对社会及他人的道德要求与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
大学生道德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社会及他人的道德要求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人严、对已松,对社会及他人道德不良反感,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放纵。
1.3 高校学生道德学习行为培养的策略
大学生道德学习存在的问题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整体道德学习水平有待提高。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教育作为有计划的教育,在大学生道德学习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学习水平,应该有计划地进行道德学习培养。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存在的问题,大学生道德学习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3.1 正确认识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学习现状,提高对加强道德学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阶段是道德学习成熟和定型的关键时期。道德学习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对当前高师学生道德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加强道德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确立道德学习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的观念。
2 发挥学生在道德学习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道德学习培养的过程,是将社会道德学习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人内在品德的过程。因此,在道德学习培养的过程中,教育者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道德学习培养中的主置,激发道德学习培养的内在动力,增强接受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实现学习道德培养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道德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意义重大。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高校应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切的了解到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要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营造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
道德学习氛围是学生道德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道德学习起导向作用。要在各类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学习教育,要建立健全道德学习督导,对不符合道德学习规范的行为及时纠正,对违背道德学习规范的学生进行处罚,并帮助其查找思想根源。通过这些措施的结合,营造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感染和引导。
5 教师的道德培养研究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在教育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节教师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是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然而,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缺乏职业理想、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对施教对象的关爱、不注意为人师表、不能做到教书育人等。
5.1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1 缺乏职业理想
各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上,仅有少部分的教师表示乐意从事教师职业;二分之一的教师仅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超过五分之一的教师表示有适当的机会就转行。
5.1.2 缺乏敬业精神
有些教师经受不住物欲和金钱的诱惑,往往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忙于从事教学任务以外的“副业”,个别教师甚至一心经营商业。出于这些原因,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备课不认真,消极应教,一个教案一种教法数十年,甚至上课迟到早退,教学效果极差。
5.1.3 缺乏对施教对象的关爱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爱不纯、情不真。他们教学方法粗暴简单,有的缺乏责任心,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还有的逃避问题、推卸责任。
5.1.4 不注意为人师表、不能做到教书育人
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吸烟或精神萎靡、使用不文明用语;现在,更有甚者,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
5.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做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
5.2.1 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给予重视
教师的素质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未来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看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5.2.2 加强当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教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学校应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教师整个工作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教师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践的强大动力。
5.2.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职业道德的修炼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决定教师本人是否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提高教师素质关键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就应教育每个教师努力做到明确修养方向,强化教师意识,坚定信心。同时,还应正视困难,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才能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获得进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上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5.2.4 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各类学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标准,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制定出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每学年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一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装入教师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升的依据,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各种关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教育的使命也越来越重要,国家与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可见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中离不开教师的贡献,尤其是大学教师更是承担着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英才的重大责任,教师职业道德的改进与完善是目前对高校的最大考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7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以实施职业教育,对教育对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增强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职业具有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不同职业对于从业者关于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不尽相同。所谓职业道德,即是关于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的统称。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主要指从业者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责任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比如,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是热爱教育事业、善待学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以及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亟待于解决的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其具有鲜明的、灵活的职业特征。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服务当地经济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培养目标,突出“技能型”和“高素质”为关键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相互糅合:注重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匹配的教学规划,通过“模块式”的教学法加强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主要是通过专业课教学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例如,财会专业课可适当融入诚实守信和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要求;文秘专业课可适当融入服从领导、尊重同事等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自身和教育教学内容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它使广大职教教师深刻领悟到,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们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另外,期中、期末考试时应增加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日常表现和实践操作等诸多考核方式。
2.2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作为实施教育行为的主体,其品德修养、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直接对学生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学校必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等综合素养,使教师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发挥由浅入深的作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德育渗透教育,将德育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需要教师不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又要结合教材深入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3 不断促进学生在自我休养中进步: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必要途径。提升自我休养主要通过“内省”和“慎独”两种方式。 “内省”即是自我剖析和自我检讨,不断规划自己的以达到职业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必须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言行的评价,并找出突破点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在职业活动中达到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和要求。“慎独”主要指脱离外界监督的条件下,行为主体自身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慎独”是一种长期的、深入的自我锻炼和提高的方式,必须从各方面和各细节充分着手进行加强。比如制定座右铭和名言警句等逐步激励和提升自己。
2.4 加强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表现为职业性和实践性两种鲜明特征,将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提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较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时,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促使学生逐渐掌握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以促进相关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譬如,在学生进行军训实践时,使学生深刻体验军人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和严守纪律的职业道德精神;进入工厂进行实习时,让学生深入体验工人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风范。总之,必须确保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促进自身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全面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这样才能达到增强职业道德素质的根本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社会各种不同岗位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需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无疑给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制定符合各种行业特点的不同内容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应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精神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现代化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贵平.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职生的敬业精神[J]. 学周刊:A, 2012, (5):195
[2] 罗绍明. 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0):240
[3] 侯新锋. 新时期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0):136
关键词: 中职学校思想道德现状德育教育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2.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
性格上任性、自私、唯我独尊,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出口成“脏”、抽烟、打架、早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但仍然明知故犯。
3.缺乏学习信心,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由于不爱学习,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学生转移生活重点,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歌坛动向和网络游戏等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二、部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
中职学校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多,以弥补职业技能教学的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甚至有很多中职学校把职业教育办成了对口升学教育,根本谈不上什么技能的培养。这样的学校教育现状,也从根本上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2)学校没有自身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领导的工作没有开拓性、创新性,按部就班。教职工的工作思想几近“黄昏”,学校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得过且过。
(3)没有把专业建设放在首位,无法打造自己学校的“拳头”专业,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等没有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4)学校生源不足,主观放松德育教育。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三、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1.学校领导层应注重学习,全面提高,以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要改革、要发展,面临诸多老问题、新问题,不学习,不创新,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没办法改革和发展。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不学习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学校领导学习,是教师学习、学生学习的示范、指导和体现。一个学校的领导如果不能研判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那么一个学校也就不能准确定位办学指导思想,更谈不上建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新的教育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平台。
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大家应该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平台,以此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3.道德要求要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持之以恒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德育外延的扩大,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德育教育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目标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实践道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中学生道德同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4.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1、职业道德教育
所谓职业道德,即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内心思想的变化和对具体工作内容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由来已久,自社会分工出现之后,职业道德就备受人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增加了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毕竟大多数社会人在社会中均扮演某一行业工作者角色。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具体职业活动中所需要遵循的具体行为准则,它不仅包含有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还包含有员工与员工之间,职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某一个具体行业中所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从概念上看更为具体化和形象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认知过程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和信念,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养成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同样也有不同的职业行为规范。这一点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肯定要围绕不同行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做到全局把控、细致入微的效果。此外,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通过具体工作实践来加以检验,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方式,而不是仅仅通过一次讲座或者几年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质的变化。
2、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措施
(1)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即是指学生自己把自己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自觉依据相关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具体自我教育过程。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主观能动的具体表现,自控实际上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会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等等都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方,首先应该以学生职业道德需求为出发点,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是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实践者,他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具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道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全面调动和增强学生对自我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其次要全面激发学生职业道德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让学生懂得职业道德对于其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一点,调动他们自我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学校可以多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等等,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2)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加强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作为教师肯定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制定详细计划,定期安排教师进驻具体企业挂职锻炼,进而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师能够将第一时间的职场动向传授给每一名学生;第三,从企业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或者优秀工作者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一方面既能够充实自身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能够拉近学生与这些优秀人员的距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感染周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高武,徐媛媛,张环.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问卷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1:83-87+91.
[2] 钟佐彬,徐敬洁.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2010,03:173+190.
【关键词】 师德建设;社会整体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62-01
一、师德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振兴教育的基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和师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理顺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能通过自身的激励功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促使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当前加強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教师就被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教师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因此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更要具备非常好的职业道德。正如革命前辈徐特立先生说的那样:“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一代成为有共产义思想品质的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显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巨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值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影响着青年一代。应该说从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来看,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还是较高的,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够
一个教师现有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是以往接受训练和实践锻炼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才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教师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本来是应该以教育事业利益为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的辛勤培育,为祖国造就出一大批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但是,由于这样的教师的存在,因此就无法更好地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
(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泛起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体制以其自主、灵活、竞争等特点激发了广大教师巨大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而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物欲主义的天然影响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更趋向于功利性。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凡事讲报酬,对工作 “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甚至用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与同事、学生间的关系。对经常送礼请客的学生关爱有加,反之则很少理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为工作付出辛勤劳动,不能自觉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工作辛苦,收益不多,因而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千方百计谋求改行,把从教当成锻炼自己的跳板; 有的身在讲台无心谋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师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三)个别教师存在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不良行为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我们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 严密课的组织教学, 处理好突出事件, 发挥集体力量等,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根据我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体学生的视线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提前到操场准备,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运动,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思想。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现在社会的特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完成课的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 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持之以恒,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要使他们胜不骄, 败不妥,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 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生活实践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最后,思想教育要耐心到位。
中职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 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坚定、急躁、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 勇敢顽强, 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等等。而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物流专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是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一、物流专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1)爱岗敬业精神。物流行业是一个工作相当繁杂相当琐碎的行业,它的教育与教学也具有相应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糅合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求各位教师将特别精细的操作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特别的热爱这个专业,要特别的具有耐烦、细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准备以及行为方式。第二、团结协作精神。现代物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是一个环节众多的行业,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整个的链条就会断裂,物流企业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使各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第三、准时精神。准时就是要求物流公司在配送商品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延误,要在客户指定的时间正点到货。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要坚持准时原则,上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准时,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必须准时。
二、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滑坡,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完全“铜臭化”,“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盛行。
(1)缺少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敬业精神,也可以说是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敬业精神亘古就应该是每一个想成为好老师的首要标准。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不思进取,缺乏敬业奉献精神,精神状态不佳,得过且过,无意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工作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有的教师受“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影响,接受工作不是以服从学校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前提,“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有的教师认为校内的课时费太少,不愿接校内的课,而到外面去讲课挣钱。有的教师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而获得的资本,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等等。
(3)少数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个别教师无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觉得这三尺的讲台实在太埋没了他的许多能力,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行色匆匆,分秒必争,以至于让人分不出哪个是本职,哪个是次职。如此忙碌,耽搁一、二节课,或请其他教师代课,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的教师流路出不想教书的思想,但又因“没有别的地方好去”,也只好教书混日子。因此在工作中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加之当前高校盛行量化管理,论文的多少往往成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标志,教师凭论文可以解决评职晋升问题,而其社会地位、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又与能否晋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量化管理又催化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功利心态,在教学上得过且过、敷衍塞责。
二、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成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研究不深入,教育抓得不严
一般高等院校很少对师德师风进行深入的研究,关于师德师风的读物市面上不多,学校也很少采购。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非常笼统和形式主义,比如说,只要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等,没有制定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如人文素养、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性格特征等都缺乏详细的考核指标,对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就只能人为裁决而不是制度裁决,从而使得职业道德建设缺乏说服力和可持续性。这些指标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本身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目前,不良社会风气主要表现为求财、恋财、贪财的观念与行为普遍,同时,社会舆论也是“财富大比拼,煮酒论英雄”。尤其是物流专业的教师接触到物流行业很多的草莽英雄,导致自己的心理失衡。这样的社会现象这样的价值观念,导致许多教师有意识地放松职业道德学习、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让自己道德堕落,比如说上课经常迟到、上课不注重讲知识而一味讨好学生、利用考试谋私,拼命从事第二职业,正常的课堂教学马虎应付。大事小事皆不管,只顾赚钱事;风声雨声都不听,独寻利好声。学校的事、系部的事、学生的事,如果不能带来好处就不去理它。
(3)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招生比例已大幅提高且居高不下,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独生子女比重不断扩大,家长的溺爱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加上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偏差与高中应试教育形成的巨大反差,导致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它的进入门槛相对更低一些,从而学生素质也要更低一些。然而高校仍然实行混合教学而不是分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组织越来越难,学生思想工作也越来越无效,许多教师也对大众教育产生了理解偏差,将“大众教育”等同于放松教育或随便教育。许多教师因教育难度加大便知难而退,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也就导致了教师素质下降。
(4)教师引进把关不严
扩招导致高校教师严重不足,其应对方法有三:一是原有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但这是透支生命的做法,它会导致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迅速恶化,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二是将学校原有不合格的教师从性非教学岗位上重新换回教学岗位;三是饥不择食般地引进教师,只要是硕士毕业生,不管专业对口与否,一律引进,凡是对口专业的本科生,稍加审查也引进。
这样一来,相当部分不具备教学能力或存在某些道德缺陷的教师上岗了,但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教师根本没有培训期,比如说让他们先做两年教辅工作,先了解和熟悉教学和思政规律,而是一进来就往讲台上赶,“打铁先须自身硬”,让自身素质不过硬或存在道德缺陷的教师匆匆忙忙上讲台,其结果自然是越搞越糟。
(5)考评机制不合理
相当多的高校,包括部分重点本科院校和绝大部分的一般本科院校,在教师考评时严重偏离了教学和育人,滑向了科研能力的评比。诚然,科研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学校长时间出不了科研成果,那么它跟普通的初中高中就没有区别了,也就谈不上发展了。但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学校的科研不是建立在良好教学的基础上,那么这个科研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久就会倒塌,因为教学与育人水平很低,导致生源不断萎缩,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皮将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在这种只重科研不重教学的指导思想下,加上教师奇缺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沉重,于是,教师们只能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降低教学与育人的水平,腾出时间来搞科研。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敏丹.市场经济与教师职业道德[J].江西社会科学,2000,(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