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网络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世界,自媒体以其平民化、自主化、普泛化的独有特性,通过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迅速成为公民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媒体,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的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交信息传播媒介。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使这一关键因素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效应。自媒体凸显的是个体的特性,这种特性往往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规律,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组织的团队性,往往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可循的规律。因此,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既是助力,更是挑战。
一、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的多样性。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这人可能是一个教师、一个医生、一个出租车司机等等,他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说就说”,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二)传播内容的广泛性。由于传播主体的多样性,所以导致传播内容是广泛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他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都使得他们传递的信息千差万别,你会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自媒体。
(三)传播速度的快捷性。速度是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比如新闻,时效性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更加快捷。自媒体的传播完全突破了传统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需要新闻记者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才能传播,但是在自媒体时代里,在新闻记者还没有获得爆料之前,亲眼看到、听到的网友就通过自媒体渠道对事件进行了传播,等到新闻记者收到信息赶到现场时,新闻事件已经在全网传得沸沸扬扬。
(四)传播手段的简易性。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但是,对于自媒体而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社交软件、手机APP,以及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传递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虽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和精力,但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五)信息传播缺乏把关。传统媒体和大众媒体往往具有严格的把关程序,这些把关人会把一些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尽量规避,从而使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主流意识。而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没有把关人这一过程,信息的传播全凭传播主体的自律和自身素质。因此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传者不负责任,受者缺乏判断,往往会导致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快速传播。
二、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多数人的必备,这些产品的广泛使用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用手机获取信息,而这就带动了企业关注自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自媒体各类招聘信息,建立与大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这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改变传统观念,融入时代潮流人们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刻板印象是严肃、严格、严谨的管理体系,它与人力资源这一特殊群体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位置,更强调一种主观调配、管理和引导。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神秘性。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发展需求,它们的作用是可预测的,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稳定的。而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有比较复杂的前提要求,作用的发挥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冲击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过去的人们由于信息比较闭塞,思想比较单一,服从观念较强。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将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资源等同于普通物质资源,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服务意识不强。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即使这些信息未必完全正确,也会使得人们的思维意识越来越活跃,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指令一味服从,而是会更多地考虑自我的需求,他们很轻易的可以通过自媒体明确的或暗示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并且由于自媒体传播速度极快,从而迅速形成巨大的反应,这些意见或观点往往不是很正确或者很全面,经常是道听途说、脑洞大开的产物。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主要从组织和管理方面考虑,而是要改变传统观念,将人力资源个体的实际需求同组织发展的愿景目标结合起来,由以管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服务、激励和引导为主,从而调动人力资源个体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组织与个人是一体两面的,虽然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但这只是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组织和个人对于招聘方式的观念,逐步开始迈向以自媒体为主体的新时代。从组织角度来看,在采用传统招聘方式的同时,自媒体的使用为组织招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颠覆了招聘刻板严肃的形象,使得招聘也可以变得有趣和时尚起来,如创建组织自己的公众号,定期有关企业文化、形象、工作等方面的资讯,以轻快简单的方式向众人介绍企业及企业需求。从个人角度看,以前求职者普遍认同的求职方式是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而自媒体时代对人力资源招聘方式带来的改变可以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组织的需求并同组织建立联系。组织与个人都在自媒体时代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方式,这种和谐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具备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创新技术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就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们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组织部分,如何利用自媒体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一项重要课题。虽然相对于大众传播工具,自媒体信息传播对组织而言具有很多局限性,但是如果利用得当,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手段。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会让人力资源主体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贴近他们,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距离较远。自媒体以微信、微博等新兴方式代替传统纸质传播,人力资源管理者只需将信息公示到指定服务器上,便会有用户阅读、分享,传播效果大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利用议程设置理论,将组织要强调的信息在组织传播的主要媒体和自媒体上同时,主要媒体的权威性和自媒体的亲切感,会使人们对信息发自内心的信任并执行,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自媒体方式传播,且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备,如“企业培训网”CEO李毅先生成功推出“企业培训网”APP,提供有效系统的培训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进行学习。此外,许多企业也建立了自己内部的员工培训APP,如富士康云端自主学习、海尔冰博士APP、培伴APP、飞课移动学习APP、培训小e手机版等,这些APP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接收方式,既能够避免枯燥无聊,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一举多得。自媒体的应用在为组织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类人力资源管理APP开发公司带动了软件的升级换代,如今,APP开发功能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招聘、培训、考勤、绩效等众多需求,比如在人事管理方面,可以实现人事调动、合同管理、奖惩管理、离职管理、复职管理、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管理等众多功能;在绩效考核方面,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各种考核,如月考核、季考核等,考核结束可立刻得到分析和结果,考核项目可自定义,做到全程无纸化,为组织节省资源。这些都能够极大满足组织的需求。广州APP开发公司别样网络研究发现,采用高级员工管理分析APP软件的企业能够显著提高利润,提高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和绩效情况。
(三)提高素质要求,保持组织活力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媒介接触素养、舆情管理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等。自媒体涵盖的信息可以很单一,也可以很广泛,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用于专门招聘信息,也可以涵盖组织形象宣传、工作内容介绍、趣闻轶事、各类小贴士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者更多细节方面的信息,扩大组织的宣传力。自媒体可以针对特定组织,也可以涵盖各类组织,现在较为流行的APP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能够集多种优势资源于一体,提供网络招聘、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在内的多种人力资源服务,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信息。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工作更加认真,服务更加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使用自媒体的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传播私人信息,都应当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辨别力,因为在别人看来,你的一举一动都已经打上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烙印,代表的都是组织,哪怕是你的私人信息跟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也会被关注者结合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加以解读,从而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针对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作出快速反应,消除不良影响。
三、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自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趋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要正确对待,并善加利用自媒体,使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
(一)正确对待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一位政府新闻工作的老领导曾经说过:“媒体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不过这个朋友是带有挑战性的。”传统媒体如此,自媒体更是如此。由于自媒体的草根性特点,往往有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将其视为“民间自发组织媒体”,是不经过把关的、有噪音的信息传播渠道,认为自媒体传播的很多信息不准确,或不予重视。然而,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最信任的媒体依次是电视和报纸,网络排第三。但30岁以下年轻人更信任网络,如果发生某一事件,在开通了微博的人中,44.4%的人更相信微博上的信息,比信任新闻联播的38.7%略高。自媒体传播的威力不可小觑,比如雷阳事件、女教师因癌症被辞退、辱母杀人案等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快速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公众们的极大关注,并对涉及到的有关政府部门、学校、个人等,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对自媒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深入研究自媒体的特点,不能因为它的草根性而忽视它的强大影响力。同样,也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不加判断地轻信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并且以讹传讹。自媒体就只是一个工具,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掌握它的人们。
(二)善于利用自媒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发展到今天,自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顺应趋势,转变观念,善用自媒体,争取主动。要重视并研究自媒体平民化、普泛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善于利用自媒体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组织目标。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招聘人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薪酬保险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并使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手机微站,在宣传组织人才政策、招揽人才等方面,比组织官方网站,更加具有主动性和互动性,手机微站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社交网络进行主动传播,而不是被动等人来看。微信圈、QQ群的建立,使得信息的传播随时随地,24小时不间断,一些紧急事务可以不会耽搁。并且由于这些网络社区成员彼此熟悉或者信任,对于好友的信息经常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推荐。同时,会针对好友的需求,主动寻找信息,并进行定点推送。这就使得自媒体上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一点在组织招聘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系统软件,如人员培训移动客户终端,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既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也有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使得受训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不再是被动去听,而是主动要学,培训效率自然提高。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由于工作条件和观念所限,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是组织的管理层,而对于组织普通员工的管理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只重视中高层管理忽视基层管理的体制,直接影响着组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导致组织公信力有所下降,不利于组织的健康运营和稳定发展。在自媒体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的工作架构已经逐渐出现了改变。自媒体信息传播具备了自我传播、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众多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规避了它们的缺点。比如利用自媒体进行个体传播,既有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又避免了一些面对面的尴尬。人力资源管理者只要善加利用自媒体,主动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员工的距离,积极接受员工的监督,接纳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就一定可以不断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三)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组织目标达成以及战略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组织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们的素质结构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从面对面招聘到网站招聘,再到现在最为普遍的微信、微博等方式的自媒体方式招聘,人才挖掘方式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出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要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学习先进的自媒体传媒方式的同时,以自媒体传播的方式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可以双向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者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相应的知识结构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中的自媒体文化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形成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加强自媒体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倡导人们进行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提升。
总之,自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能力,才能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为组织发掘优秀人才。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扩展知识面、完善自身体系,行业人员要做好从传统向现代网络方式的转变,紧跟时代潮流,去了解、使用新科技新思维。当前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但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如何通过高速信息传播创造高效益仍是我们该考虑和突破的问题,在掌控和利用信息传播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柳格,周伯鼎.浅析自媒体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招聘[J].经贸实践,2015(8).
[2]李颖.我国企业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金静,赵学清.由微博看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与管理[J].社科纵横,2014(8):55-57.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是提升教学实效性,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下,各式各样嵌入型社交类应用软件的推广,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对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
伴随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全球一体化有利有弊,为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发达国家依托先进的自媒体技术,借由文化交流之名,在全球宣扬自身的文化、价值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一些国家的人民群众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一步致使以民族文化、民族特性的民族精神被消解,最终对国家政权巩固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潜伏于全球化内在的意识形态斗争的真正意图,我们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二)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自媒体时代下,中立、同质、异质等文化形态不断进入到人们视野当中,主流文化的“垄断”地位已然受到了动摇。人们对主流价值观、主流教育逐步产生审美疲劳,对新事物好奇心理的驱使使得关注中立或者异质文化。此类文化主要是为了牟利,借助自媒体平台,从人的趣味着手,采取现代营销手段来攻占文化市场,削弱主流文化在各领域的话语权,导致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三)信息碎片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不断消减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有着信息碎片化的显著特点,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各式各样信息,然而却不进行深刻的分析、理解、思考,获取信息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遣时间、转移注意力、释放身心压力等。自媒体时代下,社交平台客户端得到广泛推广,使得信息碎片化频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多元文化很大程度上转移、分化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信息碎片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不断消减。
二、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的策略
(一)拓宽知识来源渠道,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者话语能力
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当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强化对网络基本规范、常识的学习,掌握网络用语,增强自媒体工具操作应用技能,拓宽业务知识来源渠道;提升对时政、社会动态的关注度,勤思考、勤总结,可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主题班会,以促进达成社会共识,拓宽时事知识来源渠道;依托自媒体群组,强化与同行的互动交流,借鉴引入成功管理经验,拓宽知识的来源渠道。
(二)重塑主体角色,增强思想教育工作者主体作用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构筑独立的人格、风格,提升对参与型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洞察力,以理性克制情感,达成虚拟网络向现实社会、网民角色向学生身份的回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筑极具感召力、生命力的话语,抵制自媒体平台话语霸权,促使一系列话语比重得以均衡,为大学生意见表达提供合理空间,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三)增强公信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
在网络舆情侵袭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厘清教育管理思路,提高媒介意识,有序攻克自媒体文化阵地,开展好信息传递工作,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高校应当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能力、素养,进而获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摆脱失语困境,建构话语权,直接关系着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是否具有实际的影响力和制约力。鉴于此,相关人员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积极促进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尹朝晖.自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困境及其重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183-186.
[2]贾亚君.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
在新媒体环境之中,对高校就业创业的指导,要充分合理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让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让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模式改变,如此,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处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就业创业实现科技化和信息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創业指导工作的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创新,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新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也随之出现; 新平台的搭建,让就业创业工作阵地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师资力量得到重新整合,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团队也得到构建。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做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宣传的信息并不完全都是有利于学生就业观念的,大环境之下也充斥着不好的信息,由此让学生的就业观念可能得到改变。因为新媒体上的言论自由,可能让更多不诚信或者违法犯罪的行为在新媒体运营环境之中产生。这些负面的影响也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一)新媒体环境下不良信息的充斥影响着学生就业观念
第一,新媒体宣传的信息可能会让学生的就业信心变得更加小,比如网络上的大学生卖猪肉等新闻报道,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就业心理负担,随之产生一些就业心理问题。第二,新媒体宣传的信息可能过于夸大事实,这样就会让一些虚假的招聘信息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还有可能上当受骗。新媒体也具有自由性和匿名性的特征,虽然这些特征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祸害学生终生。
(二)弱化毕业生诚信意识
新媒体环境下言论自由,由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诚信意识逐渐被弱化,开始为获得就业岗位捏造虚假信息,包括个人能力及在校期间所获殊荣,最终对个人与用人单位极度不负责任。
(三)职业技能培训逐渐由线下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
“自媒体”就业宣传兴起之前,高校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是通过线下讲座、课程等方式进行的,宣传方式也是通过就业指导中心通知相关辅导员、活动海报等线下方式进行。“自媒体”时代的职业技能培训,出现了线上线下其配合的新特点: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宣传,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讲座或课程的内容与参与嘉宾,自主选择有意向参加的活动;同时,在一些公众号中出现了在线简历修改、职业问答等新型职业培训。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就业创业工作新理念
因为新媒体的运用和发展,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也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高校就业创业的工作者,就应该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让就业创业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也让新的工作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树立。首先,学生有效合理运用新媒体进行选择职业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其次,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最后,我们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网络实训基地。
(二)“自媒体”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
传统的就业渠道有宣讲会、招聘会、以及学校或辅导员老师的就业实习信息。“自媒体”时代,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比较大型的如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之类的招聘网站,这些网站会与企业合作,每天推送上千个实习、全职岗位,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位下投递简历;又如各企业的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推送的就业信息,学生可以简单地在手机上关注,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信息;高校也逐渐铺开了以学校为单位的就业指导微信、微博平台,定期就业消息。
(三)增强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能力
现代就业指导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一门专业的学问,目前许多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在进行工作时往往是凭借经验,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培训。而“自媒体”时代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老师能够更加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因此就业指导老师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的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就业指导老师在利用新媒体途径进行就业工作时,需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还要对整个就业市场、行业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更加高效、更加系统地进行就业指导,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积极探索完善新媒体就业服务体系
第一,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加入网上平台。可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整,设置网络化的就业指导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以传媒类专业为例,可以根据传媒类专业自身的发展特性,设置播音训练等方面的课程,将传媒优势具体地展现出来,这样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为具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保障。第二,视频面试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面试方式使用人的单位与大学生应聘者之间通过视频面试的方式做好双方初步的了解,进而在符合选拔标准与选拔意向之后进入到复试环节,这种全新的面试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节约面试时间,也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尝试中纠正自己的就业观。
结束语
现代社会,“自媒体”因其互动性、便捷性、门槛低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就业模式,不仅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路径,还对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方便和帮助,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就业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培养学校以及大学生的“自媒体”素养,对高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自媒体;虚假失实报道;刍议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05-02
2014年11月17日晚,一名河南农村的小学教师在微博上发出一条信息《河南南召黄梨销售难,果农忍痛喂猪》,两天后的11月19日早,央广网就爆出另一条完全反转的消息,题目为《河南南召县黄梨滞销系谣言 发消息者为当地教师》。原来经记者实地采访调查落实,实际情况与网传消息大相径庭。这是一则由自媒体播报虚假不实消息的典型案例。为何类似这样的虚假失实报道,每隔一段时间总能听到、看到?本文试从炮制这类报道的主客观动机及表现作一点粗浅的探究,希望能对净化自媒体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1 自媒体是把“双刃剑”
自媒体是传播技术极大发展的产物,同时顺应了人们行使话语权的内在需求,所以从其诞生至今短短几年,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便极为惊人。《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一书中这样说:“一场由web2.0引发的革命,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中国甚至比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更早进入‘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兴起,改变了多年来传统媒体垄断新闻源及其单向传播的垄断地位,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从地位关系上实现了平等。不少人给自媒体画像,“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人人都是爆料王”。
的确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众将自媒体作为了信息传递、知识分享、意见表达、舆论监督等的主要渠道。
像2001年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灾难性事件的第一都是自媒体。还有影响巨大的“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万元餐”、“故宫文物损毁”、“表叔”、“房姐”、“宝马女”、“晋济高速隧道燃爆事故”等事件也均由自媒体首先曝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些事件的及时、公平、公正处置。可以说,在重特大突发事件、舆论监督和反映社情民意上,自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积极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像本文开始提到的“河南南召黄梨滞销”“爱心客商寒心”,便是利用网络进行恶意传播的例证。与此类似的乌龙新闻并不在少数。如“江苏兴化山芋滞销”“武汉城管打死商贩”“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诈”“央媒‘打’苹果”“凤凰传奇解散”等,往往曝出时间不长,刚刚形成舆论关注热点,事情却遭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山芋产量高收购行情看涨”“死商贩诈尸复活”“老外无证驾驶无牌照摩托交通肇事”,引起一片哗然。
2 自媒体时代虚假失实报道动机及表现
探究编发虚假失实报道的动机,可归结为三个字:“功、名、利”。
传统媒体时代,造成虚假失实报道的主观因素主要有:未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不深入一线和现场,不了解实际情况,但凭道听途说再加上“合理想象”和“创作”以致报道失实;受利益驱动而放弃职业操守,或为追求个人名利、或为迎合某人某部门的利益需求,利用手中的写稿权、播发权而策划编造虚假不实新闻或进行新闻炒作、新闻敲诈等。客观因素主要有,采访不深入、业务不熟练、素材掌握不全面、理解出现偏差、以偏盖全或把部分说成整体等。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手机、网络的极大普及使信息的采集和报道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加大了管理上的困难。所以这一时代的造成虚假失实报道的根由除兼具传统媒体时代的种种表现外,又有一些新的表现。以下主要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及接受者三方的不同心理状态作一分析。
从中不难看出,消息者完全是出于个人私利,其中又抱有一丝游戏和玩弄的成分,最终落得在全国人民面前大曝光、丢人现眼不敢露面。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其未曾预料过的。
从传播渠道来看,网络和主流媒体都是虚假不实报道传播的助推者。主流媒体转载网络信息,心理状态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抢新闻、抢时效、抢“眼球”。一味的“抢”,以致忽略了新闻的第一原则“客观真实”,忽略了对新闻事实的调查与核实。又由于主流媒体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一旦转载便更加助长虚假不实信息的以假乱真、及至愚弄更多人。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自媒体在无序自由状态下发展了几年之后,自我约束力逐渐增强、自我完善效果明显。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4)》介绍,“互联网舆情经过不断升温,终于在2013年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对较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舆情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安全类问题如社会治安、环境污染、领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高。”
从接受者来看,多数接受者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都有一颗善良心,特别是看到或听到这样那样的社会救助信息,常常动容解囊,慷慨生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但发现是虚假不实信息后,不免因受上当受骗而致爱心受伤。
3 虚假不实报道的危害及对策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自媒体时代,虚假失实报道都是要造成危害的。自媒体时代,因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更加巨大和深刻。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危害,给当事人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折损了媒体的公信力,伤害了社会的爱心。
消除虚假失实报道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一曝十寒。须结合其形成根由,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坚持不懈。
就政府层面,希望能出台有关自媒体的法规律条,加强自媒体监管,引导和规范自媒体理性发展,让恶意传播无处遁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博客”“播客”和“公民记者”,组织成一支编外社会力量监察队,他们将大有可为。
对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新闻观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闻采编审制度,在新闻采编环节中,要擦亮眼睛,多质疑,勤核实,认真核查新闻事实,把好新闻源头这个“总开关”。
虚假失实报道,其本质同假冒伪劣商品一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精神层面的假冒伪劣产品。当前在全国新闻系统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充分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精神,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既确保了消息和新闻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增长了编辑记者的社会阅历,倘若下次遇到类似的报道,凭借自己练就的一双“慧眼”,“功力不足”的虚假失实报道便能一眼识破,就地戕灭。
最后,借用阎肃老先生《雾里看花》中的一句歌词,把它改编一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认真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信息世界,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虚假失实报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媒体融合;山西;农业科技传播;乡村e站;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34-02
1 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农业科技传播的必要性
1.1 媒体融合背景
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实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随后,“媒体融合”得到了传媒领域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媒体融合”元年,标志着我国进入媒体融合发展阶段。
1.2 农业科技传播的含义
农业科技传播是科技传播的一个分支,结合一些现有观点,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传播是指一定的传播主体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平台和渠道,向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客体(包括个体农民和农合组织机构等)进行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扩散和共享(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等基本过程,进而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1.3 创新农业科技传播的必要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正加速改变着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生产方式、传递方式及实际效果。据2016年8月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为31.7%;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因此,农业科技传播亟须进行探索与创新,以确立互联网思维,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
1.4 媒体融合对农业科技传播的促进作用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共享、一体化发展,具有高速、海量、开放、即时、立体、互动以及跨区域、跨时间、跨媒体等特点。媒体融合对农业科技传播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一是媒体融合实现了农业科技传播由单向、低效转变为综合、高效,提高了农业科技传播效率;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种传播媒介的综合应用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了基础条件,进而促进农业科技传播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三是农民及农合组织等客体可自主选择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及时方便地获取农业科技信息,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科技传播内容的能力。
2 山西农业科技传播的探索实践历程
山西农业科技传播的探索与实践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和传播媒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传统媒体传播,以“站、栏、员”为代表
这一类型的特点是信息由传播主体向传播客体单向传播。自2005年开始,山西省科协开始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其中“一站一栏一员”工程在全省建起一站、一栏、一员1万余处,覆盖了全省17 100多个行政村,搞活了11 6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并培训了2万余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惠农信息员队伍,从信息、技术、人才、农资等方面向农民进行农业科技传播。
2.2 新型媒体传播,以中科云媒为代表
新型媒体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数字媒体。山西省科协自2003年开始建设今日农业网、农科110网、科普惠农网等专门的农业网站;2008年3月在山西首家创办农业手机报,至今仍有农民用户10万余人。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2012年由省科协直属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中科云媒。中科云媒集纳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多种手段,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富媒体等全媒体传播方式,能够提供专家远程互动培训、专家留言咨询、惠农网购、农科110专家服务、健康365专家服务等内容互动式科普信息化服务。
2.3 媒体融合传播,以乡村e站为代表
媒体融合传播的特点表现在不止是传播介质的融合,更是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关系网络的融合,以2015年开始建设的科普中国乡村e站为代表。
2.3.1 乡村e站及其主要功能
乡村e站是山西省科协直属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自2015年以来,为做好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项目“科普中国・乡村e站”而在全国农村建设的实体站点。截至2016年9月底,已在全国24个省份建设2 166个乡村e站。具体而言,乡村e站通过整合农村科技传播手段和内容,依托强大的专家团队,通过PC端、App、微信、热线、微博、码上致富溯源系统、精准科普推送系统、中科云媒等,为农民搭建实用技术学习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即时信息查询平台、农村电商创业平台、专家在线服务平台等,打造农村科普O2O综合服务体。
2.3.2 乡村e站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创新
首先是对农业科技传播主客体的创新。乡村e站从传播主体而言,包括科协、传统及新兴媒体传媒业者,还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专家以及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从客体而言,包括普通农民、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个体农民,也包括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农合组织等。与此同时,通过互动和融合的媒介平台,主体和客体可进行有条件的转化。
其次是对农业科技传播媒介的创新。乡村e站的传播媒介包括PC端、App、网络、微信、热线、微博、码上致富溯源系统、升级改造的中科云媒系统等,并开放科技成果与技术信息数据空间,进行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再次是对农业科技传播内容的创新。乡村e站在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东、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及北京、上海等全国24个省份的乡村进行建设,因此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既有共性内容,也有具有一地特色的个性内容,同时还包括c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文化、健康等内容。
2.3.3 乡村e站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效果及影响
乡村e站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9月底,乡村e站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传播体系,发放科普报刊29 760份(册)、挂图2 760套,配发移动智能终端1 000余部,开展了54场线下宣传推广及培训活动;乡村e站网站累计完成科普培训视频1 006个,完成技能培训文章7 265篇,总浏览量10 126万次,活跃用户26 882名;共开办农技协专区3 375个;资源总量885G。全国20多家科技报刊刊发乡村e站新闻70余次,腾讯、新浪、网易、全国各涉农网站均不同程度进行转载转发6 000余条次,百度搜索“乡村e站”相关结果206 000个。
3 媒体融合如何推进农业科技传播创新发展的思考
3.1 营造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良好环境
应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利益保障机制,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和统一的行业管理办法等措施为农业科技传播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2 构建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
以现有的各类相关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为主体,通过与各媒体主体的有效对接,形成共同的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并进一步探索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各参与主体的互惠共赢。
3.3 培养专业化的农业科技传播者
应不断提升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更权威、科学、即时、实用的内容;发展培养一支农业科技传播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广泛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参与农业科技传播。
3.4 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传播媒介
随着传媒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农业科技传播的媒介也必将越来越多样。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更新,掌握农业科技传播技术的前沿动态,拓宽农业科技传播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3.5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要针对不同的农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利用媒体融合技术媒介的能力和信心,同时鼓励农民也参与到科技传播中来,这样其主动接受动机就会越高,从而提升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
总之,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农业科技传播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应通过营造环境、构建平台、培养队伍、创新媒介、加强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对农业科技传播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卓,陈明.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3):26-27.
[2]熊,谢小蓉.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2013(2):5-9.
[3]程琳.科技传媒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97.
[4]王彰奇.农业科技传播的理性思考与模式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2010(8):5-8.
关键词 自媒体 德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40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WeMedia Age
HE Xueyan
(Cong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media, from the media age of the arrival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How to adapt to the way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media ag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 wemedia;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其中,青少年已经成为了自媒体使用者的高比例人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中职德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职学校可以把自媒体作为提升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工具。
1 “自媒体”的界定及“自媒体时代”的界定
2003年,“自媒体”率先被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在《We Media》研究中明确提出,所谓“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新闻的途径”。①简单来说,自媒体就是普通大众以个人终端为载体,依靠多媒体技术,根据自身的喜好,向外界传播、接收信息的媒介总称,常见的有微信、微博、QQ、Facebook等。随着我国网民的增长,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广泛应用,一般认为,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时代就是以智能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基础,依靠微博、微信等平_,人人都可以制造和传播新闻,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每个人都掌握话语权的时代。传统媒体绝对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新闻传播的途径也被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提高了,大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也随之增大。
2 自媒体给中职学校德育带来的机遇
2.1 为改变德育的刻板印象提供契机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的内容单调乏味,脱离学生实际,理论说教为主,难以引起学生关注。另外,学校主要依靠班会课、德育课、学校大会开展德育工作,形式单调,过于严肃,难以引起学生关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人都可以随时接收和信息。人们越来越乐于参与移动互联网活动,喜欢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转载和讨论最快最新的社会热点。茶余饭后,人们更喜欢拿着手机关注当天的动态、热点话题。对于自己获取的信息,可以有选择地收藏、分享、精读,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大家更喜欢转发和发表评论,与其他网民互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大家关心参与社会事件的积极性,公民意识不断增强。中职学生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对信息更加敏感,在自媒体时代,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迫使中职德育更加地接“地气”,教师通过关注网络热点、关注生活、关注与中职生紧密联系的信息,丰富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解答学生的德育疑问,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2.2 拓展了德育途径
自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如果将其应用到学校德育,可以拓展德育的途径,有利于解决学校德育形式过于呆板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时,可以借助自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广泛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开放更多的教育空间,延长接受德育的时间。
2.3 改善中职德育的困境
当前,中职德育课由于缺少像普通高中政治高考的刚性压力,也没有中职专业课的统测压力、考证压力,中职学生往往不重视,德育效果低下。中职生自制力弱,对枯燥的德育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但热衷于游戏与娱乐新闻,对国内外新闻事件极少关注,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德育课堂的积极性。过去尽管社会热点层出不穷,但受到传统媒体的新闻审查制度和传播滞后性的影响,比较难吸引学生。自媒体时代,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速度可以近乎秒计,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迅速扩散,容易受到学生的追捧,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职德育难以引起学生重视的这一困境。
3 自媒体给中职学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3.1 中职生的三观受到冲击
自媒体时代,人们通过自媒体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传播信息,而这些网络信息带有碎片化的特点,即传播的信息可能只是新闻事件的一部分。这样,信息接收者就难以看到新闻事件的全貌,特别是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学生,他们会对整个事件在缺乏考证的前提下随意评论和转发,断章取义,这很容易歪曲事实。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造谣、误导舆论、混淆视听、扭曲价值观的信息,这必然会冲击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的三观。如果不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很容易发生认知扭曲和价值偏离,甚至出现政治信仰淡化和意识形态危机。②自媒体环境下面对多元的价值选择中职生显得无所适从。
3.2 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德育信息的控制者和传播者,学生是德育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学生认为老师就是权威。但自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行获取信息资源,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甚至呈现出一种“我知你不知,你知我不知,我知你也知”的局面,教师在知识上不再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学生更加重视彼此之间经历的分享,平等、自由的交流,对灌输式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3.3 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自媒体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适应,传统的德育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部分教育者观念落后,没能及时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对自媒体的关注较少,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仍然传承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许多德育工作者对网络技术修养不足,对自媒体的使用仅停留在通知、查看作业、聊天等内容上,对后台的回复、监管等操作一窍不通。同时,网络热点问题出现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向学生做出分析和引导,就会容易导致谣言的散播、评论的失误,严重影响德育的效果,无形中也增加了德育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不足:他们在使用自媒体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却忽略了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忽视了网络法律法规的约束。部分学生情感冷漠,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道德价值取向错位,出现了言论失误、行为失范等现象。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的自媒体环境中,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4 优化自媒体背景下中职德育的实效性的途径
4.1 升级软件:更新理念
在当前移动互联的社会背景下,自媒体已经成为大众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中职生获取资讯、分享生活点滴的阵地已经转移到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早在2009年,教育部等六个部委就共同提出: “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德育原则,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因此,在中职德育中,教师更要充分利用QQ、微信及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强大功能,树立起积极应用自媒体的新观念,主动参与到自媒体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的学习中去。中职德育工作者应通过自媒体平台,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做到内心自发地拒绝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正化自身的三观。
教师是德育的教育者,学生是德育的对象,这一关系早就被确立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对他人的德育影响,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德育的主导权。面对自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在学校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方式,而应该合理地引导,发挥自媒体的积极作用,扩大学生在德育中的正向影响。当今的中职生追求个性独立,喜欢标新立异,乐于在自媒体平台展现自我,因此,德育工作者可以因势利导发挥他们在自媒体德育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影响他人的同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教师不能固守课堂的“一亩三分地”辛勤耕耘,应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充分利用学生在同伴中的正向影响力,让他们参与到学校自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中,合理利用自媒体开展道德学习,正向辐射他人。
4.2 打造硬件:发展平台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积极建立起德育的自媒体阵地,将传统的德育方式和自媒体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和维护学校的自媒体平台。学校的自媒体平台可以设置为:“校园快讯”、“师生点滴”、“最新社会热点”、“国内外时政”等栏目,并且要及时更新,吸引眼球,提高可读性。还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的朋友圈和状态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的转发和群聊功能,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加强引导。如:学校可以建立官方的微博、微信公号、微信群,在这些平台上经常性地发表话题展开交流,邀请学生通过留言或私信的方式参与话题讨论,吸纳“粉丝”,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问题,判断是非黑白,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灵活、迅速与便捷的优势,及时通知,共同探讨网络热点问题。通过上传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记录活动、表彰好人好事,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同时,通过关注班级微信群和QQ群的动态,以及学生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到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4.3 内部提升:提高素养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挑战,师生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对教师而言,教师的媒介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敏感度、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技术素养以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的能力。一方面,在自媒体时代,新的社会热点、新的观点层出不穷,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必须对社会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剖析和思考,将热点问题与德育相结合,提升德育的生活化程度。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多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可以利用微信群开展“网络课堂”,提供课堂德育内容的延伸材料,和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入理解,提升教师在自媒体时代的主导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提升德育课堂的吸引力。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要富有生活气息,并且是学生喜闻乐道的,实现教学内容与自媒体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自媒体作品作为德育素材,关注学生的态度与追求,重构与学生自媒体生活紧密联系的德育内容。最后,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素养,学习相关的自媒体技术培训课程,提高自媒体的操作能力,熟知自媒体的后台运行,有能力建立和维护德育平台,及时更新资讯,监测动态,更好地发挥自媒体在中职德育中的优势。
中职学生追求个性自由,但心理还未成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从众,这就很容易在庞杂的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价值观扭曲。学校要加强网络法制与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社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抵制不良信息,促使学生了解自媒体的传播方式、运行机理和操作技能等,理性运用多媒体为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发挥自媒体的积极作用。
自媒体的出现,对中职德育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职学校更应该在总结和归纳既有德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升级软件,打造硬件,内部提升”的办法,与时俱进,努力开启自媒体时代中职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并将自媒体引入到德育的实践中,克服其本身的弊端,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 程翔宇,泰戈,徐东.高校利用自媒体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探讨[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1):61-63.
② 鲁凤.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解析与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24-126.
参考文献
[1] 沙刚.“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策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4):23-25.
[2] 方玉成.自媒体时代青少年德育新思路探析[J].文化学刊,2015(11):184-186.
[3] 陈昶.自媒体时代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2016(2):164-165.
[4] 黄丽萍.自媒体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4-6.
[5] 陈亚敏.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7-81.
[6] 袁钱芳.“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232-23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及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普及,推动着社会进入泛媒体时代。在泛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内容生产力得以解放,内容的地位凸显,其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更加丰富。
一、泛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变化
所谓的“泛媒体”是相对于过去专门化的“媒体”而言的,在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面向公众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的专利,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可以自建媒体,生产内容信息并向外。相对于过去,泛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业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为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传统的出版社、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纷纷向移动市场迁移,“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逐渐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标配。互联网巨头BAT、“数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线等,利用资本手段合纵连横,在移动端展开角逐,通过阅读市场布局,衍生到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
2.移动端自媒体平台壮大。在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的带动下,自2015年以来,多款移动应用先后平台化,面向用户纷纷开通自媒体频道;这些移动性媒体平台不再像以前所说“我们不生产内容,我们仅是内容的搬运工”,它们通过直接聚拢用户和内容创作者,成为原创性内容集聚、的平台。目前,自媒体平台已经覆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服务着大众所需的新闻资讯、消遣娱乐、亲子阅读、教育培训等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
3.商业传播(广告、品牌形象等)对专业媒体的依赖减弱。现在,商业机构纷纷开设自媒体,作为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和联络客户的工具,同时也生产和传播与本企业及所在行业相关联的内容,以吸引用户关注。据尼尔森网联的《2014企业移动营销现状调研报告》,截至到2014年5月,五分之一的在华企业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信息产业、餐饮行业和传媒文化是开通公众号最多的三个行业,大多数企业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基本定位,展示、宣传和服务是定位中最常被提及的词语。另据2015年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和腾讯的数据分析,中国近19%的微信用户将企业作为首要关注的对象,还有5.9%的用户首要关注品牌。可见,企业微信所代表的商业机构自媒体已经在整个传媒格局中占一席之地。
泛媒体时代传播平台的开放、传媒格局的变化以及移动化消费,使“人人传播”、“万物皆媒”成为可能,从而带来内容生产的解放和内容价值实现途径的拓广。
二、泛媒体时代的内容解放
泛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从过去专门化的传媒机构中解放出来,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使内容生产主体增多,内容地位上升,内容生产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1.内容生产主体的解放。首先,专业媒体人的独立性增强。在泛媒体时代,过去依附于传统传媒机构的媒体人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由过去传媒机构中内容生产流程的一个环节转变为独立的内容生产者。近两年来,一批资深的传统媒体人先后进军新媒体,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和专业特长创办并运营新媒体,获得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罗振宇、王凯、秦朔、徐列等媒体人先后离职创办新媒体,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群。同时,一些媒体人在坚守传统媒体岗位的同时,开辟新的传播平台。其次,内容创作阶层迅速兴起。目前的各大传播平台上都汇聚着规模庞大的内容创作者,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可通过开办栏目、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网络电台等各种媒体,创作并传播自己的内容;所以,专门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群体迅速壮大,带来内容创作阶层的兴起。据统计,我国的网络文学注册在2013年已达200万人;到2015年底,微信公共账号已超千万个,平均60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拥有一个公共号;2014年7月上线的移动创作平台“汤圆创作”APP平台,到2016年2月在线用户已超过500万,其中移动文学创作者达85万,月活跃作者破20万。
最后,新的机构性自媒体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工商业主开办自媒体,构建与公众、客户、利益相关方直接的沟通渠道,适时生产和传播其独有的信息和知识。以政务自媒体为例,到2012年底,中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较2011年底相比增长近2.5倍。内容生产主体的解放无疑会带来内容创作规模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
2.内容本体地位上升。随着内容平台和传播渠道的日渐丰富,内容产业中的媒体平台、内容和用户的关系发生着变化。首先,内容从过去与平台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其相对于媒体或平台的地位和价值凸显。媒体平台的丰富和相互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媒体平台功能、定位、用户的细分,在为内容提供更广阔而自由的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传播的窄众化和碎片化趋势,从而促使内容拥有者进行整合传播,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以充分实现内容的价值。据《2015年内容创业白皮书》的报告,在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以内容为中心的平台运营逻辑下,平台从过去直接面对用户、传递割裂内容的角色隐退,转而通过吸引、服务创业者来产生优质内容,建立用户粘黏性。
3.内容生产良性循环发展。伴随内容产业法制环境的改善和产业运作方式的优化,内容生产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推动着整体内容质量的提高。最近几年,从国家到行业、企业直至内容创作者等各个层面,版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都在加大,内容生产的创新性压力增大,促使着内容的生产者和平台经营者提高内容的原创性和品质。另一方面,以优质内容为中心的多元化内容经营模式的兴起,使内容的生产和经营模式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以网络文学为例,IP运营在2015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带来了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转变:由过去主要依靠点击量而获得阅读付费和广告收入的模式,转为版权综合经营的模式。它对产业链带来良性联动效应:促进网络文学写作方式的调整和作品创意水平的提升,促进以网络文学为中心的创意资源的扩大;还会激发网络文学的经营者们在产品和用户两个方面发力,更加注重阅读产品的体验效果、社交功能,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三、内容价值的实现途径
这里的内容价值实现是指内容生产者借助内容获得经济回报的活动。在当下环境中,内容价值实现的方式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成熟的有如下四种。
1.直接收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带动了网民和新媒体用户规模的增长,还提高了个体用户的阅读率和新媒体接触率,整个数字阅读市场规模扩大。据报告,在2012-2015年间,我国移动阅读的用户量从2012年1.34亿上升到2015年的3.28亿。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还引发了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终端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移动阅读的场景化、碎片化、个性化、交互性和社会化趋势加剧,读者的阅读行为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新的阅读和内容消费形态涌现,为数字出版带来无限新的商机。在电子书、微博、微信、APP等产品的推动下,移动用户的活跃度明显提高,移动阅读和移动支付的习惯已经养成。移动端的付费阅读和广告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微博、微信的打赏机制也得以确立,移动阅读的收入规模快速提高。在2012-2015年间,移动阅读的市场规模从1.34亿元,成为我国阅读市场增长率最高的产业。
2.广告模式。广告作为媒体和平台经营最基本要素,也是当下内容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广告经营角度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内容平台商业生态与传统媒体并无根本区别:平台通过内容连接创作者、用户、广告商三方,广告商为平台版面付费,平台为创作者提供内容生产和分发服务,用户消费内容,广告商背后的商家赚用户的钱。最近,各种平台为吸引优秀内容的聚拢和生产,纷纷提高对创作者的广告分成比例。例如:搜狐视频自媒体平台的自媒体用户日常广告分成比例为40%,而独播的分成比例更高,这些收益可实现次日结算,转化变现快捷;腾讯企鹅自媒体平台在2016年3月1起施行对内容创作者更大的激励政策:文章页面上的所有广告收入100%归自媒体人所有。可见,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通过广告获取经济回报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式。
3.版权开发。2015年,我国网络文学衍生版权开发呈井喷之势,以版权为核心的网络娱乐产业链释放出巨大商业价值,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创收视新高,其改编的游戏也能迅速获得大规模粉丝的关注;而影视和游戏的改编又反哺了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促使其商业价值的扩大。2015年初,由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整合成立的阅文集团,利用其庞大规模的内容储备、作家作品和多元化的跨终端产品等优势,运用“泛娱乐”的IP开发战略,与游戏、动漫、影视等行业进行合作,以文学作品为源头,打造起了贯通出版、游戏、影视、周边等新兴产业链。据易观国际分析,2016年我国将迎来IP的高速发展期;同时,网络文学及相关行业IP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应用,将有助于IP模式运作理性化发展。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由于我国的城市形象网络传播起步晚,人们对城市形象网络传播不甚了解,不愿意在城市形象网络传播上投入过多。第二,专业人才缺乏。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一批懂网络、懂传播、懂策划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城市形象研究发展较晚,城市形象传播教育发展滞后,缺乏网络媒体传播城市形象的专业人才,导致许多政府部门不知道如何进行城市形象定位,不会开展城市形象网络宣传。第三,策划性和互动性差。当前,一些城市已开始进行网络宣传,地方门户网站、商业网站、新闻网站等都有城市形象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些杂乱无章,有政府在网上进行的有偿宣传,有市民、旅游者、投资者等无意的信息,也有新闻报道时涉及的内容,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难以留给受众整体形象和深刻印象。城市形象传播离不开政府和受众的有效互动,如城市形象定位、设计等不仅应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等因素,还应考虑市民及受众的观点,许多城市的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和反应机制,不能对城市形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
二、加强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策略
1.加强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领导工作。
城市形象的网络传播主体多为政府部门、企业、市民等,政府是城市发展的策划者与领导者,政府的宣传方式、目标制定等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城市形象问题实质上是政府公关问题,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等,需要有专门机构组织和协调城市形象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成都市就成立了由房管局、旅游局、成都传媒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城市提升形象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城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因而,地方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城市形象领导小组,整合本市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门户网站等网络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形象网络传播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城市形象网络宣传的投入力度,多在省级、国家级网站上宣传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大力培养城市形象网络传播人才。
要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城市形象,就需要培养一批懂网络、懂传播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政府应成立城市形象传播机构,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宣传队伍的质量。此外,地方政府应主动与知名网站、高校等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依托高校、企业丰富的资源优势,培养专业的人才,如让领导干部到高校参加学习培训或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传播能力和舆情表达能力。
3.科学确定城市形象网络传播定位。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容,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既能够体现城市的现代化特色,又能够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精神理念。城市形象定位涉及城市视觉、行为、理念等形象,视觉形象主要指城市建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志等,行为形象主要指城市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行为理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理念形象主要指城市使命、城市精神、城市道德观、城市宗旨等。在城市形象网络传播中,应将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环境与功能等结合起来,在准确把握城市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形象定位,重点推介城市的发展环境、独特资源、政府形象、城市文化等。在城市形象定位之后,应打造城市形象关键词,从不同侧面支撑城市形象定位,如果关键词选择不合理,就会使城市形象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长春市的整体形象定位是“东北亚文化名城”,在传播城市形象时又提出了“电影城”“雕塑城”“汽车城”“大学城”等,但由于这些并不能很好地支持“东北亚文化名城”这一城市定位,从而影响了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效果。
4.运用多种网络传播方式。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具有高度包容性开放性的自媒体盛行情景下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媒体情景下遇到的新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解决: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仍需要立足于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其次,教师要增强媒体敏感度,但同时把握方向,坚定立场;再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最后,学校借助自媒体平台创办信息平台,丰富班级校园媒体文化。
关键词: 自媒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 困境 有效策略
一、自媒体概述
由于国内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新闻的传播媒介由传统的大众化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过渡为新媒体传播媒介(如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自媒体由于其高效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平民化的传播理念等特点,成为青年一代了解世界和社会、展示自己生活状态、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近年来自媒体平台极大地丰富、优化和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交往的重要部分。自媒体(We Media),又名“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平民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大众或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We Media”被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里斯两位作者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①更通俗来讲,自媒体是提供给大众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所见所闻,参与网络社会生活的载体或者平台②。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播客、个人社交网站、个人主页等,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有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以及百度贴吧、游戏平台、直播平台等。自媒体打破了原有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话语权的下移,然而,放大了的包容性、平民化互动性的自媒体平台导致网络空间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灰色化、娱乐化、随意性等局限使得自媒体平台变成戏塘者狂欢的借口、乌合之众的畅想,导致网络的传播鱼龙混杂,“曲低和众”的趋势不断盛行。
二、自媒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的问题
自媒体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使人们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释放,它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与众不同,也给当今高中生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等造成了深刻影响,使得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易适应新情况,不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面临着挑战。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困难性
具有影响力、典型性、普遍共识性案例的匮乏是新媒体时代下案例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其核心内容就是有典型的、长效性、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来实现。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都是多元的,信息来源的多极化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各种持续变更的信息源吸引。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典型性的话题和素材已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原有单一的案例在当今思维灵活、视野广阔的高中生群体中已经失去了一定吸引力。首先,造成案例准备阶段案例选择难度增大,如何选择一个具有时效性且有一定班级普遍认同的案例在备课过程中成为教师的难题。其次,案例讲解的角度、讲解方式出现困难。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多涉及社会热点、国家政策,然而自媒体引导的娱乐至上的休闲方式使得学生对传统的案例讲解方式和角度有所质疑,这使得教师在讲解案例时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和有效关注。
(二)学生群体思想的复杂性
德育教学过程中面Φ难生群体思想的复杂性是自媒体情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又一问题。当今高中生的思想动态的复杂性、多元性让一些传统教师不易做到因材施教。首先,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单一繁重的课业生活需要青少年有一个释放压力的空间,而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对学生的约束极少,对自媒体中的新鲜事物的关注和反馈使得青少年的倾诉欲、表达欲得以满足。然而,我们同时注意到自媒体中多以舆论话题、搞笑视频、网络红人为主,这些低俗性、娱乐性倾向的内容大多杂乱无章、取向低俗暧昧。所有这一切都给自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观点、价值选择带来困惑,他们的情绪易变,又容易受自媒体舆论引导,这使得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一些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传统教育者权威地位的丧失
教师所拥有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教师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自媒体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文化资源的迅速丰富,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讯息迅速老化,与瞬息万变的知识脱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忙于一线教学任务、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较少有时间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及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教师掌握资讯有限,学生却成为文化资源的拥有者,自媒体真假难断的信息使得学生对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课堂展现、教学理念存在一定质疑。学生与教师对信息兴趣的差异,使得学生对教师展现的信息关注度、认可度降低。教师设定的班级规定在落实过程中遭遇各种困境,学校管理的难度、课堂掌控的难度不断增加,学校、教师的权威地位遭受着挑战。
三、提升自媒体情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德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正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所言,本课程应当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教师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该审时度势,加强对自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反思,积极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对自己备课讲课进行适度修改。在选择案例时,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素材,同时倡导开发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随机应变,采用小组讨论法、情境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创设民主灵活、生态的课堂,更加灵活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开放的互动教学。抓住课堂这一德育平台,争取赢得当代学生对思想政治这一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实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教师媒介素养
教师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通晓自媒体环境与使用,另一方面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自媒体的认知偏差,全面认识自媒体给教学和德育带来的机遇和困难。首先,作为德育的主力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自身参与自媒体时需要把握好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用专业的视角和严谨的调查鉴别自媒体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及时接受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培训,研究自媒体的内容导向,了解青少年对自媒体关注的相关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在研究学生思想状态同时,对自我的认知偏差进行反思,主动关注主流媒体的动态,以及国家对媒体的规章制度和发展政策。最后,教师需要与家长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倡议家长对自媒体中的内容增强辨识度。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学习成长,自觉对自媒体平台及其传播的信息进行监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势利导,取长补短。
(三)选择适当方法引导学生
自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更加宽容,以发展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评估学生思想观点,对学生的情绪化的表达不轻易做出诊断性评价,而是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构建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采用疏导、访谈咨询等方法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亲身走入自媒体、体验自媒体、了解自媒体的优点及积极影响,了解学生兴趣,但同时要注意防微杜渐,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注意观察学生在生活、课堂上的观点想法,对沉溺于低俗化自媒体平台的学生需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另外可以亲自参与到自媒体中,通过自媒体平台整合德育相关信息资源,以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言论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领学生思想动态。
(四)建立透明公开的信息平台
面对当今深受网络自媒体影响的青少年,作为德育主力军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回避,而应当主动从这些自媒体平台上了解学生思想观点、思想动态,并用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对自媒体中的内容进行辨别。同时学校应该及时正视这一现象,建立透明公开的信息制度,把网络监管与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建立自己的自媒体频道,及时厘清社会谣言,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即时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学校应配备专业的网络维护人员,不断更新维护自媒体平台,保证校园文化的纯粹性与多样性,控制学校舆论方向。
注释:
①[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
②[美]E.M.罗杰斯.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05-106.
参考文献:
[1]曾.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25-26.
[2]张娜娜.自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3]许艳霞.浅谈自媒体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1):209-212.
[4]刘富娣.自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伍沈平.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