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护理培训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培训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培训建议

第1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护理;规范服务;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4-01

为满足临床护理发展需要, 如何强化护理人员自我培训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013年5月我院护理部开始着手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探索以临床护理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培训模式,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860张,全院现有护士1499人,男10人、女1489人,年龄18~55( 39.00±12.21)岁。学历:硕士13人,本科378人,大专717人,中专391人;职称:高级20人,中级372人,初级及其他1107人。入职一年内(N0级)96人,入职2-3年(N1级)325人。

1.2方法

1.2.1院内护理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 医院专门提供场地作为培训基地:设有培训病床单元4张,备有各种规范操作技能的物品和器械、人体操作模型、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护士礼仪、护患沟通等护理知识光碟以及计算机、投影仪等护理教具。

1.2.2管理方法 培训基地由护理部负责培训工作的副主任负责, 另配2名专职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专门负责护士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

1.2.3培训方法

1.2.3.1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护士需求,制订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计划。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的应用能力,增强护士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1.2.3.2 分层次培训管理 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级:N0级:入职一年内,培训护理基本技能项目7项;N1级:入职2-3年,培训项目为6项,N2-N4级为工作三年以上,以不同学历和职称划分,为3项;另外有目的地进行专科护士选拔和培养,通过规范化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临床护理人才。

1.2.3.3确定培训内容 确立护理技能培训计划;修订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并提前下发; 为临床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提供了指导和评价标准。

1.2.3.4组织全院N0-N1级护士到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轮转培训:护理部制定培训项目,各科室派护士到示教室进行培训,指导老师给做示范后,护士在示教室进行练习。每季度在示教室对各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抽考。

1.2.3.5 培训具体实施: 每次进行培训前,护理部专人负责具体培训安排,包括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准备模型、各种培训物品、安排各科室的培训时间等。

1.2.3.6改变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由原来集中培训 1 种方式变为 5 种,增加了小组培训、开放练习、多媒体示教、走动式培训等方式。

1.2.3.7培训效果评价: 每次培训考核后,将考核成绩通过 OA 系统向全院护士公布,对培训考核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利用全院护士长会上进行逐一反馈。

2效果与讨论

2.1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基础理论、技能不扎实,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够,进入临床工作很难适应。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升华过程。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为培养新护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专科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全面的提升[1]

2.2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了护士技能操作的综合能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改变考核方法使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临床应变、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关键手法等方面均得到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护士机械记忆操作的现象[2]。采用启发式培训,在考核中结合操作进行理论提问,激发护士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3创建了护理特殊专业走动式培训模式

针对手术室、ICU等专业性强、护理时间相对固定的护理专业,护理部调整培训计划,实施“走动式”培训,专职培训人员在本科室现场培训、讲解、考核,既保证培训效果,又提高培训参与率,还保证科室工作有效运转

2.4培养了广受好评的护理人才

在2013年全市青年护士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护理专业技术团队体总成绩一等奖、皮内注射单项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2.5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能操作的满意度≥97%。培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也得到了 90%以上的护理人员的满意和认可。

为培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护理人才,我院确立了“扎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鼓励创新”的护理培训指导思想,在扎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在面向应用的基础鼓励创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黄丹莉,魏毅.规范化培训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评价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86.10

[2] 林惠珠,柳芳登.ICU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 17.

[3] 蒋进枝.以点带面法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73.5

[4] 李洪艳,朱学敏.浅谈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及其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5,20(6):48 50.

第2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导医护士 预检分诊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84-02

门诊预检分诊是指护士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就诊次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1]。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4000~5000人次,门诊设立专科达50多个,分布于门诊4层楼中。门诊患者进入医院首先接触到就是导医护士,挂号前的预检分诊主要由导医护士承担,因此门诊预检分诊是否准确及时,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治,也反映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和门诊的管理水平。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院门诊采取多种方式对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导医护士进行了系统培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对门诊导医护士进行提升预检分诊能力的规范培训

1.1 门诊预检分诊相关知识的培训

因医学诊断学知识的缺乏是导致预检分诊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邀请预检分诊专家对导医护士进行门诊预检分诊知识的培训,强调分诊的要点及原则,就门诊病人主诉和常见症状指导护士如何进行快速思考和科学分析,然后做出初步判断,指引患者准确挂号。同时邀请各专科的主任和护士长对门诊护士进行各专科知识的讲座和答疑,丰富和更新导医护士临床医学知识,熟悉各化验单及特殊检查报告的正常标准,结合临床准确预检分诊,为病人提供最优的诊检程序,实现门诊病人“快看病,看好病”内心期望。对亚学科或医院新成立的临床科室及时组织导医了解相关信息,向病人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引导。参加临床科室门诊典型病例诊查、诊疗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将导医护士预检分诊能力纳入业务考核,不断提升门诊导医护士的预检分诊能力。

1.2 预检分诊沟通技巧的培训

因门诊预检分诊失误而导致误诊的另一个原因是护士与患者沟通不畅。因此门诊邀请护理专家对门诊导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和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专项培训,指导护士如何在与患者短暂的交流中,能根据患者的叙述,不同症状和体征来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检分诊,逐步提升导医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要求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微笑服务,目光平视,给患者亲近、亲切和信赖感,反之则可增加患者的紧张感和不信任,无形中加大了护患之间的距离[2],不利于患者准确表述自己的病情,给导医护士的判断产生错误导向,易导致误诊,影响预检分诊的效果和质量。

1.3 开展现代服务理念和护士礼仪的培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求医看病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不仅注重就医的结果,更看重就医的过程和感受。门诊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导医护士作为患者的第一接触者,其主动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交流,影响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门诊部采取授课和聘请礼仪教师现场指导的形式对导医护士进行现代服务理念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同时对预检分诊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使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能心怀尊重,以同情、仁爱、帮助的心态对待患者。预检分诊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不仅感受到专业的就诊指导,更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关爱的内心满足。

1.4 提升导医护士对急危重症预检分诊能力的培训

门诊患者病种繁杂、病情多变。加之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长期在门诊就医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因患者的医疗知识缺乏使在门诊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比例日益增多,易出现病情突发变化而引发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门诊部对导医护士进行急危重症预检分诊专项能力的培训。在传统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急诊医学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特邀急诊专家对导医护士进行急危重症症状的快速评估和初步诊断的培训,组织现场模拟演练,同时安排门诊护士到急诊门诊轮转,使导医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急危重症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治措施并正确选择搬运工具护送患者到急诊科就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1.5 对导医护士进行预检分诊常用维语的培训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而我院又地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区域,因此在门诊就诊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以维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少数民族患者,多数存在汉语交流困难,为方便导医护士与少数民族患者沟通交流,确保预检分诊的准确性。门诊对负责预检分诊的导医护士在人员安排上实行民汉搭配,同时采取“每周一句话” 的方式对导医护士进行预检分诊常用维语的学习和实践考核,不断提升汉族护士的维语听说能力,方便汉族护士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沟通,在提升预检分诊效果的同时有效缩短了与少数民族患者之间的距离,易使其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

2 效果

2.1 门诊预检分诊失误率明显下降

在2007年至2008年度中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导致的投诉为 11例,而自2009年对导医护士进行规范的预检分诊能力培训后,2009年至2010年度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导致的投诉仅为3例,下降73%。

2.2 导医护士的价值感提升

导医护士在传统观念中就是一个“指路者”,而通过对导医护士进行规范的预检分诊能力培训后,明确导医工作重点是为患者进行准确、科学、快速的预检分诊,然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就诊指导,这使导医护士感到能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病人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

3 讨论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预检分诊工作是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及时性、准确性体现和反映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体现“病人第一”宗旨的最直接表现[3]。导医作为门诊患者的第一接触者,进行提升预检分诊能力的培训势在必行,导医护士运用自身的经验、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帮助和指导门诊患者准确及时的就诊,在患者认可和满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导医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护士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形成护患情感的正性循环和门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桂芳,陈梦春 . 门诊预检分诊失误原因的探讨及对策. 现代医院管理,2010,6(3):47-49

第3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划;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62-03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家有关中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状况,深入了解、总结教学改革成果,我院教改工作小组于2010年3月30日至5月15日先后深入武汉市的兄弟院校、医院、社区等部门以及我院各教研室、各专业教学班进行了教学改革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对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部分学生的访谈,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对学生、教师、医院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调研的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一)调研目的

第一,了解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教改背景,了解兄弟院校教学计划改革、执行情况,结合我院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重组课程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市场化。

第二,了解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训课程教学的比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上岗、就业应对能力。

第三,通过调研,提出修改教学计划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促进学院特色教学。

第四,通过调研,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可行性教学计划。

(二)我国中等卫生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趋势调查

资料收集 查阅武汉大学图书馆、江汉大学图书馆、我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收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卫校各专业先后使用过的7版全国性教学计划(卫生部颁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分别是1978年版教学计划(1978—1981年执行)、1982年版教学计划(1982—1993年执行)、1994年版教学计划(1994—2000年执行)、1997年版教学计划(1997年以后执行,四年制,执行学校较少)、2001年版教学计划(2001—2007年执行)、2004年版教学指导方案(2004年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007年以后执行)。

结果分析 (1)2007年版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变化。2007年5月,卫生部颁发的新一轮《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培养目标叙述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上一版“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设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实业型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2007年版教学计划中首次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说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院部分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课程设置的变化。2007年5月16日正式颁布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计划中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变化不大,但课时数变化很大,压缩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时量,基本体现了“适度、够用”的原则。医学基础课课程设置变化不大,课时量得到精简和压缩;增加了心理、社科人文方面的课程及学时数,但学时数有争议,建议改为讲座。专业课学时数没有减少,增加了技术实训课程学时数,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我院调整中职教学计划调查资料来源及分析

资料来源 2010年4月1日至5月15日,教改小组成员对学生、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参加调查的学生为随机抽取的7个班学生,包括2007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8个班;2008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5个班。此次调查发放给学生自制调查问卷458份,收回442份,有效回收率96.5%。发放给教师调查问卷104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6.2%。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的、课程安排、选修课设置等。参加座谈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5%,教师占总数的60%。调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对调查涉及的内容认真进行了回答,座谈会上发言热烈。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院中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就业为主,高达77.5%;选择专业动机大多受家人的影响,占65%;认为需加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认为专业技术操作课时够用的仅占18%;愿意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占49.52%;通过专业实习,认为需加强专业技能实训的学生占54.8%;认为公共课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占52.4%;自习课上希望参加培训(执业资格、普通话、医学英语等)的占54.8%,愿意参加对口升高职的培训者占67.3%。资料分析表明,中职生还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基础差,没有自信。因此,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中职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识,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知识为主向学做人为主转变,教学计划应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中职生机械记忆力强,综合归纳理解能力差;不喜欢课堂学习,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计划要减少理论课,重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操作和训练,有些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回顾和复习。中职生毕业后意愿不同,有的愿意升高职,有的想直接就业,有的希望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活动应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四)我院部分执行2007版教学计划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没有执行学分制。(2)没有执行模块教学。(3)没有开设选修课。(4)周学时过多(30-31h),总学时过多,选修课设置三个拓展模块没有特色。(5)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虽有升高职意愿,但所开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升学要求;部分学生以就业为主,但没有开设相应的应试技巧等职业培训课程。(6)学生操作技能欠缺:专业课学时数够用,但学生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操作技能不达标;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操作技能不占优势。(7)大部分学生喜欢选修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课程,但没有开设。(8)专业方向过于单一。

改进建议 (1)建议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制度。(2)建议实行模块教学,开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3)建议开设选修课,并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对口升高职拓展模块、就业指导模块。(4)建议减少总学时,周学时由28学时减到24~25学时。(5)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及课时比例。建议公共课中减少必修课学时数:①建议英语课学时数按全指委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建议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开设涉外英语课程,体现涉外护理方向的特点。②建议将数、理、化等放在选修课对口升高职模块中。③建议德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减少必修课中德育课的学时数。④建议减少必修体育课学时,针对学生特点改革、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以组织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加体育选修课。建议医学基础课在课程门数及教学要求上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建议专业课增加实训课比例(技能训练课占专业课的1/2以上),严把实训质量关,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助产专业在第二学期增加2周的医院见习(其中有2~3天见习前的强化培训,见习内容为基础护理;药剂专业在第二、第三学期各安排2周见习,见习内容为制剂配制、配药、制剂加工等。)建议将部分与执业考试不相关的课程放在选修课的专业方向模块中。建议改革专业课考核方式(笔试、操作结合,各占50%)。建议毕业考试改为操作技能考试和实习小结相结合,实习前技能考核占50%,实习结束后交实习小结占50%。建议与执业考试相关联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基护等课程的笔试题型与执业考试一致。建议强化《健康评估》中病例书写内容的学时数,并将第三学期健康评估改为考试课。建议将外科护理安排在第四学期作为考试课以代替老年护理。建议开展操作技能比赛。建议根据实习单位要求,实习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训。(6)建议修改课程授课计划及教学大纲,与执业考试、中专升高职保持一致,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7)建议开设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班。(8)建议增设专科护理方向。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3个模块的比例

(一)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

新教学计划课程总体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助产、护理、药剂、口腔专业学制均为3年,其中,理论教学2年,毕业实习1年。理论教学中还包括2~4周的课间实习。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见表1。

在新教学计划中,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的课程有:精神护理、涉外护理英语、中医护理、人际沟通、数理应用基础。优化整合的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要分别为内外妇儿科、五官皮肤科。社区护理中含预防及卫生保健内容。母婴保健分别含在妇产和儿科护理中。目的在于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时数由多变少的课程有: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解剖、药理、生化、遗传与优生。课时由少变多的课程有: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模块类别与比例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必修课划分为3个模块,开设的课程比例如下:公共基础模块共386学时,占26%;专业基础模块共334学时,占23%;专业模块共740学时,占51%。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18%。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内涵,形成特色。我院具有中职规模大、口碑好、办学早、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合理课程设置等优势。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执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两个证书。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准确定位,打造优势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真正把中职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满足学生就业上。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开设“三年两证套读电大专科班”的衔接课程,使有意深造的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学专课程,毕业时同时拿到国家承认的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蔡雅谷.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

[3]曹世民.高职高专二段式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第4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导乐陪伴式分娩 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26-03

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据统计孕产妇死亡50%发生在分娩当天,70%发生在产后一周,与产时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围产期保健尤其是产时保健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新的产时服务模式“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应运而生。我院自开展全程导乐式陪伴分娩以来,产科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产科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对此项服务的监督、管理和持续性改进起重要作用,现将具体的实施和管理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及管理

1.1人员培训

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由专家讲课,目的是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产科模式的转变,陪伴分娩的开展对保证母婴安全的适宜技术。

对产房工作人员做重点培训,要求转变观念,认识其重要性,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复训。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培训内容:专业理论,产科新生儿窒息抢救、人际交流及技巧、健康宣教、产程中对产妇的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1.2陪产工作人员的管理

1.2.1助产士的工作安排

我院由助产士担任导乐陪产,取消功能制护理为整体护理,即由原来的3名助产士分别护理3个产程改为1名助产士全程护理。产房20名助产士分为4个工作小组,工作时间安排为:1组白班(8:00——16:00)、1组夜班(16:00——次日晨8:00)、另外2小组休息(1组夜班休、1组周休)。产房设护士长1名,负责产房的护理管理工作,每小组设组长1名,负责小组中的日常工作,并负责安排助产士对孕妇进行陪产。

1.2.2助产人员职责和工作常规

制定导乐的工作常规制度和导乐的工作责任,陪产助产士在陪伴孕产妇待产分娩过程中除观察产程,接产以外,还要为产妇提供信息和建议,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产妇选择,生活护理,指导陪产丈夫。产妇分娩后尽早母婴皮肤接触,婴儿吸吮,鼓励母乳喂养,并指导含接姿势。产后两小时母婴各方面情况好,即送回病房。陪产助产士还要负责物品的添加,分娩房间的清洁,消毒、通风,为下一位孕妇使用做好准备。

1.3陪产家属的管理

1.3.1设立陪产家属须知单

将家属进入产房时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制作成陪产家属须知单,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告知,要求家属进入产房陪产前认真阅读,知情同意后在须知单上签字。

1.3.2陪产家属着装

孕妇家属自愿参与陪产,医院鼓励丈夫参与陪产。孕妇临产后进入产房,如提出陪产申请,由当班工作小组组长安排房间及陪伴人(助产士),鼓励家属全程陪护。为减少母婴感染的机会,家属进入产房前须更换专门的陪产服、拖鞋,陪产服装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拖鞋为一次性使用。

1.3.3陪产过程中免费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饮水,一次性水杯、吸管、毛巾、牛奶、小糕点等。陪产助产士负责对孕妇及家属的指导和照顾,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回答。按陪产的要求给予孕妇全方位的支持,如改变、按摩、擦汗、协助进食、入厕等,同时助产士也要关注陪产家属的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

1.4陪护质量管理

1.4.1设立陪产观察表

为更好地督促助产士做好陪伴分娩工作,设立陪伴助产观察表,由陪伴助产士记录陪产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实施的护理措施,用药、应用的等。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由护士长负责检查陪产观察表的记录质量。

1.4.2业务学习

产房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负责业务及管理。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对需要及时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利用早晨交班后时间做简短讲话,确保陪产服务的质量和母婴安全。对开展的新技术、新的服务项目在实施前也要组织学习。

1.4.3征求意见制度

设立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度。分娩后,产妇及家属离开分娩室前由负责陪产的助产士征求对陪产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写在陪产观察表中意见和建议栏中,并对他们给予工作上的支持表示感谢。产后2小时观察无特殊情况后,将母婴送回母婴同室病房。

1.4.4产后访视制度

(1)助产士访视及征求意见:在产妇住院期间,负责陪产的助产士按要求到母婴同室病房对产妇进行访视,访问内容包括:简要共忆分娩过程,对产妇分娩过程的表现再次给予赞扬,如会阴有切口者还应了解伤口愈合情况,最后对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

(2)产房护士长定期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反馈给相关陪护助产士,帮助分析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以督促工作进一步提高。

2效果及体会

2.1助产士观念转变

陪产服务的实施以及对助产士的不断培训,使助产士的观念逐渐改变,在工作中以孕妇及胎儿、新生儿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的服务,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给予孕产妇全面的支持。

2.2孕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

在产程中给予孕妇精神、情感、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顺利分娩,保证了母婴安全,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3产科工作质量提高

通过导乐陪伴分娩的实施和管理,产房护理工作及助产质量得到了提高,产程时间缩短。

自开展导乐陪产以来,自然分娩率逐年提高,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逐年降低。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主动与产妇及家属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并安慰产妇,宫缩时指导产妇如何保持平静、放松、呼吸、按摩子宫和腰骶部等以减轻疼痛,树立分娩的信心。鼓励产妇进食、自由活动、指导产妇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产时指导产妇用力和争取适当的。细心观察产妇的各种情况,以便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按医疗常规处理产程,接生及新生儿的处理。指导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产后观察2小时、送回病房。通过导乐助产使产程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保证了母婴安全。

第5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问题解决措施

社区护理亦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一、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发展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越显突出,其原因主要有:①由于近年来受生育意识、经济压力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逐年递减,人口老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在原有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所面临的医护需要是非常庞大的;②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医疗费用过高,其中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如今就医费用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民面临的头号问题,已经超过其所能接受程度。社区护理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③由于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亚健康疾状况相当严重。一些重大慢性病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社区健康知识传播、普及及便捷救治也越显重要。

二、社区护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社区护理工作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由于部分地区相关医护部门领导在思想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专业功能的认知不足,从而致使社区护理人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其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产生阻碍。

2.护理人才短缺,人力配置不合理: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因此,这种情况一是,反映出我国社区社区护理人才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社区群众的护理需要,阻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分配置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社区护理人员职业知识、技能补充不及时,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社区护理在职人员应不间断进行职业知识,技能进修以完善自我职业素养。其进修主途径就是参加培训。但我国社区培训工作亦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各地社区护士转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培训内容过于套式话,实质培训内容不能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无实质意义;有个别培训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达到转岗培训的目的。随着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社区护理人员对知识及技能的及时补充是至关重要。

4.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问题管理体制中的存在的问题包括分层监管导致管理制度传达不到位和部分地区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因某一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到位或因分管机构工作内容、性质的不同造成上下传达阻碍,基层单位不能及时了解上级传达精神,导致社区护理工作的有关政策不能及时落实

其次,某些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将社区护理管理摆上议事日程,未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的体系,未明确专人分管护理管理工作,以致存在对社区护士的执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5.服务收费中的问题物价政策支持不到位,影响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允许收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体现不出护士的价值,这也是导致社区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社区护理问题的建议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提出建议措施如下:

1.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生活需求做详尽了解,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以缓解、消除其不良情绪。最大限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确保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开展重要前提。

2.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培训体系制度。一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做合理划分,以确保在其能力及精力范围内工作,以免其出现工作怠倦、疲惫情绪,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二是,相关部门要落实好社区护理人员再教育问题,制定完善的再教育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为在职人员提供良好的进修条件,为其工作服务打好后盾。

3.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协助其开展宣传社区护理意义的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区护理的影响力,让居民从心理上认识并能主动寻求其帮助以解决健康问题。从根本使社区护理工作得到有效发挥。

4.制定合理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无经济方面的顾虑,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畅通社区护士职称晋升的渠道建议按照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的条件、方法、形式等,畅通社区护士晋升的渠道,促进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发展和社区护理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韩英.社区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5):1409—1410

【2】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2):1.

第6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电话回访;满意度

医院的满意度调查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医院都是自己在病房内发放问卷或患者出院后电话回访调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依赖在病房内发放问卷或患者出院后电话回访的方式来提高满意度,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特别在当前医患矛盾普遍存在情况下,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和方法,提高整体医护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众多医院工作的关键所在[1]。我院通过社会服务部对新入院的患者家属进行1月内4次的电话回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院Ⅰ科、Ⅱ科的老年患者共120例(排除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男73例,女47例,年龄63~92岁,平均(73±1.2)岁,糖尿病45例,冠心病55例,慢支37例,脑卒中33例,COPD25例,帕金森症15例。按入住的科室将1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Ⅰ科)和对照组60例(Ⅱ科),两组患者的性别、疾病、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调查方法

1.2.1对照组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护士长、床位医生,责任护士等及住院环境、作息时间、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提出的问题及入院后的不适应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并给予心里安慰。

1.2.2研究组 除以上方法外再予以1次/w即新入院1月内予以4次的电话回访,电话回访由3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社会服务部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对回访的护士进行电话沟通技巧,回访内容等统一培训。回访时态度和蔼,语言简洁柔和,首先问候家属,表明身份,取得信任,再了解家属对患者在我院是否满意,如病房的设施、环境、膳食、护理员及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技能等有哪些不满意需要我们改进或建议等。回访者详细记录每条信息,并对意见和建议在下一次回访时进行跟踪和反馈。回访时间为每天的8:30~11:00及13:00~16:00,为期1个月。

1.2.3调查时间 入院1月后予以问卷调查,不能填写的,由家属填写。调查问卷当天收回,如有问题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改,问卷回收率为100%。

1.3效果观察及评定标准

1.3.1评价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2名调查员对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在院患者满意度调查。

1.3.2评价标准 调查问卷采用医院研制的《在院患者问卷调查表》,包含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两部分,封闭式提问共16项,每项涉及5个选项(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开放式提问共2项,用于了解患者对医院最满意及最不满意的事、工作人员及建议等。评价标准:满意100分;较满意90分;一般70分;不满意40分;很不满意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1月后问卷调查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患者满意度是指医院服务达到患者期望值的程度[2]。是衡量医院工作的的最大尺度,也是影响患者选择医院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更是医院发展和生存的前提[3]。而在老年患者入院1月内给予家属电话回访,在医患之间互不熟悉、了解的情况下,电话回访增加了医护、患者、家属三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对医院的行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3.1人性化服务,拉近医患间的距离。老年患者因住院更换了自己长期居住的环境,一定有很多的不适应,又因医患之间的不熟悉,碍于面子和不想麻烦人的心理,而不会及时跟医护人员和护理员交流沟通,长久下去易引起误解而发生纠纷。但老人会跟自己的子女倾诉,通过我们主动的电话回访,把我们的关爱、真诚传递给患者及家属,通过相互交流,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同时,通过我们的电话回访也增加了患者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更让老人们感觉到子女、医院对自己的双重关怀,从而在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3.2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患者满意度。社会服务部对家属反映的问题及建议第一时间与科主任、护士长反馈,科主任、护士长针对反映的问题及建议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双方的互动,解决矛盾,消除误会,杜绝潜在的纠纷,采纳好的建议。同时社会服务部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实施跟踪服务。电话回访把对住院患者的人性化服务延伸到家中,也及时了解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总体评价,从而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3.3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新时期医护人员形象。社会服务部对每次电话回访记录的表扬、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归纳、统计,反馈相关科室,同时对有投诉倾向的,约好时间使患者、家属、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的医护人员面对面进行沟通,家属全程参与,有误会的当场消除,是我们做的欠缺的当面道歉,给患者最贴心的服务和关怀,同时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3.4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服务质量。根据社会服务部对回访资料综合分析,患者对服务不满意的主要有:①护理员方面:护理员在患者呼唤时不能及时应答或态度生硬,在护理患者时细节方面不遵循患者的要求;②护士方面:护士在患者呼叫时到场不及时,解答疑问时态度不和蔼,不耐烦;③医生方面: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注意事项解释不到位,缺少沟通。分析原因:①护理员个人素质有高低,主观上个别护理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客观上护理员与患者之间由于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导致;②护理工作繁忙,人员配备不齐,导致护士不能及时到场,个别护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善沟通、交流引起了患者的不满;③个别医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责任心和耐心有所缺失,客观上又存在人手不足,在患者多得情况下,医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抚患者的情绪,解答疑问,而导致患者和家属的误解。针对电话回访所反映的问题,我们从这几方面着手:①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细节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培养工作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提高患者满意度;②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弹性排班,确保工作繁忙阶段的人员配备;③专业技术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医院服务质量。

总之,在老年患者刚入院1月内,给予电话回访,不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互动,更增进了患者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形成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电话回访,又在医患之间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解除了误解和潜在的纠纷,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华君.电话回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36(17):20-21.

第7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谵妄;评估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219-03

ICU是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谵妄发生率高,据报道可达11%~87%。ICU谵妄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认知和生活能力下降,老年患者痴呆率及患者死亡率升高,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多,加重了患者的家庭负担。通过谵妄的监测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而临床中护士是和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护士能否进行谵妄的早期识别对ICU患者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ICU谵妄的评估工具、影响护士评估的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相关概念和现状

谵妄是一种注意和认知功能的急性改变,表现为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缺损、思维紊乱和意识模糊。发生于ICU的谵妄被称为ICU谵妄。ICU谵妄早期曾被命名为ICU精神病、ICU综合征和急性意识模糊状态,而后美国精神病协会推荐,采用统一的名称。ICU谵妄主要有三种临床亚型:兴奋型、抑制型和混合型。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ICU谵妄评分工具主要有:CAM-ICU(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ICDSC(ICU谵妄筛查表)、NEECHAM(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2013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ACCM)/危重病学会(SCCM)针对疼痛、情绪激动和谵妄的临床实践指南根据现有证据,建议使用CAM-ICU和ICDSC这两种信、效度高的工具对ICU患者进行常规的谵妄监测。但国内临床工作中护士使用的谵妄评估工具较少,且采用的工具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护士往往只是凭借临床经验和观察对患者进行简单评估,并不科学。

2.ICU谵妄评估滞后性因素分析

2.1组织因素

目前,我国ICU护理人力资源仍处于短缺状态,编配及结构安排尚不合理。护理管理者和组织可能会因人力资源问题而不愿开展谵妄评估工作。加之护理管理者自身对谵妄的了解及重视程度不够,正向引导和行政强化不充分。很多ICU没有制订针对谵妄的护理程序或提出具体干预措施,评估工作往往依据临床经验,缺乏制度规范,导致护士的谵妄评估执行力滞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学院教育还是职业继续教育,在谵妄及其评估工具的培训上均显不足。很多有求知欲望的临床护士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却苦于没有可靠的学习途径。张丽丽等研究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通过院校教育获得相关知识的,反映了护理教育中的不重视程度。此外,临床医生未根据护士对谵妄的评估结果调整治疗策略和用药方案,导致护士对评估目的产生质疑,积极性不高,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提示护理管理者在谵妄评估的推广中必须对医护合作问题做出考量,不断优化评估程序,有效利用评估结果,促进患者谵妄的良性转归。

2.2护士因素

ICU护理人员对谵妄及评估工具认识缺乏,护士尚未认识到谵妄评估与患者预后的密切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有效评估。护士存在着谵妄识别是医生的责任不属于护理工作的误区,对谵妄早期识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ICU谵妄评估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就成了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ICU工作繁重,护士不了解这些工具在谵妄评估用时上的优势,担心评估程序会增加工作量,甚至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主观上不愿进行评估。另外,特殊的工作环境导致ICU护士更易出现职业倦怠,致使护理工作呈现机械性,影响ICU护士的共情能力。护士不能充分地同情患者,进而疏于对患者的谵妄管理。

2.3患者因素

ICU患者病情复杂,气管插管比例大,某些患者视力听力不正常,或病情导致的理解能力差,配合度不高,影响护患沟通效果,造成护士进行谵妄评估有一定困难。

3.对策

3.1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培训机制,促进医护合作

加强危重症护理经验交流,达成共识,建立标准体系,指导临床护士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规范评估。完善培训网络,组建谵妄相关的专家及师资队伍,将谵妄评估纳入到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健全学院教育及继续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结合纵向梯次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结合讲授与情景式教学、床旁教学等复合式教学方法培训效果显著。积极的医护合作能够发挥团队作用,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护理安全性。陈静等建议,采取行政干预、跨学科仿真模拟训练、开设跨专业教育等措施,能够加强医护人员间的信任合作,促进良好医护关系的形成。护士将谵妄评估结果汇报医生,医生能够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策略,给予护士相关反馈,定期总结,形成医护相互促进,共同开展谵妄评估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良性循环。

3.2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护士评估积极性

对ICU病房护士采用培训手册、教学录像、评估程序图等来自ICU谵妄网站的资源进行培训,利于护士迅速掌握评估方法。经过短期培训,护士可熟练使用CAM-ICU对患者进行评估,平均用时可达1~2min,可帮助护士打消对工作量和耗时的忧虑。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借鉴以往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利用现有工具,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效果。护理管理者可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和人文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用奖励的办法促使护士参与到谵妄评估中,并形成工作制度和习惯。倡导护士的爱伤观念,给予患者充分的同情与尊重,转变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定期对谵妄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及时修正不足,适度调整工作程序,找到契合我国国情和医院院情的推动方式,促进谵妄工具的发展和应用。

3.3灵活使用评估工具,改善患者配合度

采取字母法或图片法,灵活使用评估工具,对于视力障碍的患者选择字母法,对于听力受损、不能说话、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选择图片法,保证谵妄评估的效果。也可采用手势或书写等途径改善护患沟通效果,提高患者配合度,实现高质高效的谵妄评估。此外,临床中实行弹性探视制度,通过家属的安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是提高患者配合度的一种可选方法。

第8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4-01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2 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9篇:护理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护理管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治疗的现象愈发普遍[1]。在现代医院医疗体系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宣教,由于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使得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工作成为护理上的难点及盲点,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防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设置

设置专科护理组长1人,专科护士3人,要求专科组成员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至少有六年以上的内分泌科工作经验;能够对糖尿病患者从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以及适量运动等方面综合处理,同时也强调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性;对本专业有一定的独到的见解,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调能力强。专科护士相对固定,每二年轮转一次,这样有利于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技术优势,保证专科化和全面化协调发展。专科组长固定上班的时间,不参加科室倒班,专项负责糖尿病患者全面的护理。

2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工作内容

专科护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月月底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当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进度及重点;每位小组成员就本科室存在的糖尿病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小组会议上提出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同时对每月所开展的工作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

2.1 业务培训:采用集体和个别授课的方式对全院其他护士开展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帮助其获得糖尿病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知识,每年讲课2~3次。

2.2 院内进修:非专业科室的护理人员安排到内分泌专科,针对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糖尿病护理小组根据来科进修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进行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考试。

2.3 专科护理会诊:对全院出现的疑难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会诊,对其他科室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指导,各科室遇到糖尿病病例时,书写“专科护士会诊单”,糖尿病护理小组接到会诊单后及时安排专科护士到患者床边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指导,会诊及指导内容包括:糖尿病饮食、健康知识宣教,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以及糖尿病足护理指导等。

2.4 专科护理督导:对医院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本院存在的糖尿病护理不规范的地方,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工作成效

我院于2008年l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患3 261人,包括第一诊断为糖尿病的384人.合并糖尿病的有3645人。通过建立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的专科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专科疑难问题,期间有11例患者通过护理会诊提高了遵医行为,同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纠正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不正确护理6例,在未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每年度因缺乏糖尿病专科知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lO―18起,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建立,院内因缺乏糖尿病专科知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下降为4起;病人出院时填写“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凋查病人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上年度同期对比.满意度均有提升。

4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病症,病情各不相同,临床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满意,只有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与综合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2]。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相处的技术、能力和技巧方面,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专科护理,患者能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非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糖尿病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健康管理技巧,护理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科室,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可进一步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带来了方便,共同推动全院糖尿病护理工作快速发展。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会诊,专科护士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教育和指导,如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帮助患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建立健康观念,提高遵医行为,可以促进患者健康,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我院自糖尿病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积极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同时带动了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使其他科室护士对各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