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能源环保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环保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环保管理办法

第1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绿色管理;绿色档案管理Abstract: low carbon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eriod. How to adapt to the era of low-carbon economy, promote gree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we must face the issu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work, from the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ife concept,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management staff,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igher Educ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 ofcollege archives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green archives,college green archives construction problems.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file management incollege age of low carbon economy.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ife; green management; gree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本人结合自己从事的成人高校档案绿色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管理概述

1、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3、低碳生活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

3、绿色管理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延伸到绿色管理,绿色管理就是将低碳经、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科学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科学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科学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的原则。

4、推行绿色管理重大意义

第一、绿色管理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成人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及影响,高校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也要消耗资源,合理、科学消费是高校必须创导的和必须努力去做到的。所以说绿色管理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二、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消费者趋向于绿色消费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为社会及广大消费者谋福利的同时,造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迫切要求治理环境污染,要求企业停止生产有害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他们迫切要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及高质量的消费,亦即要求绿色消费。

第三、实施绿色管理,体现社会责任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即“绿色回合”。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我们必须实施绿色战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成人高校的绿色档案管理

成人高校的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者,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不断走上正规,不断加强绿色档案管理意识,加强绿色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档案功能,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

1、贯彻《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普通高校外,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也不断得到发展,而且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显然原《管理办法》中只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所以新《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有利于促进所有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2、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绿色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

3.创新绿色档案管理,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

4.大力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不断探索绿色档案管理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成人高校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教育教务管理软件,从录取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姓名、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将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以便于检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专业、成绩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同时,成人高校要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形成的重要文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档案双备份,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努力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工作。

三、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档案馆建设

1、引入绿色低碳档案馆建筑理念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入绿色低碳档案馆建筑理念,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档案馆建筑的节能减排达到相应的能效标准。

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档案馆建筑发展研究工作需要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学习吸收其他建筑低碳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思想,抓住目前绿色建筑概念带来转型升级机会,打造与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相衔接的档案馆建筑特色品牌。

2、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库房环境设计

目前有关科研机构已开展了系列的档案馆绿色技术研究工作:如档案库房空气污染源调查、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研究、市场绿色建筑材料调研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与改善技术及装置最新技术成果研究等。只对于建筑和设备的高效运行和环保节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3、科学制定节能措施,合理布局设备设施

档案馆建筑由于功能使用的多样性,集对外提供利用、对内人员办公和档案保管等功能于一体,因此服务于各种功能的设备设施也相对于其他建筑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以达到设备配置节能、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目的,以实现较高的建设投资效益。

4、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推动绿色档案馆建设

档案馆建筑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管理者要开阔视野,将其他绿色建筑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技术应用到档案馆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早日设计出标志性的绿色档案馆建筑,尽早制定一部符合实际的可参考可操作的绿色档案馆建设指南,这些都是开启档案馆建筑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时代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绿色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模式,更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途径,我们要转变观念,努力工作,彻底改变现状,促进成人高校绿色档案管理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36-137.

第2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节能理念;节能管理

1节能理念用于建筑行业土木工程管理中的意义

1.1有益于改善环境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若能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合理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则能较明显地改善工程周边环境,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经济与科技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新型技术涌至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其不仅能助力建筑行业长的效发展,还予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定的保护。节能环保技术用于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能取得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果。比如,门窗节能技术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能将技术实用性较充分的表现出来,保证了门窗安装的严紧性,而且能起到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节能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下,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在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能为居民创造出一个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节能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建筑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力度,若能大范围地使用环保型材料,则会明显降低能源的耗损量,这在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方面也体现出良好效能。

1.3节能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其宗旨是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将施工操作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水平。节能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其能为工程建设创造更多的环保效益。在工程建设中,能源耗损在所难免,土木工程也亦如此。但若能合理使用节能管理措施,则能实现对过往工程施工模式的有效改进,减少或规避资源浪费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节能管理措施,等同于落实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

2土木工程节能管理现状

2.1节能环保意识不健全

如果想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保证节能管理措施能全面贯彻落实,就需要施工单位认识到节能施工在建设中持有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自觉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在工程管理实践中长期沿用传统管理方法,没有重视施工行为对周边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后续发展进程形成一定制约性作用。

2.2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一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尽管认识到节能管理的必要性,并在生产实践中也重视节能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使用,但是因为尚未建设完善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造成管理措施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存在明显的疏漏,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投机取巧,未能严格依照环保技能技术标准与程序进行施工作业,很可能造成工程验收阶段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延长工期,此时施工单位也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此时节能管理的效能也被削弱。

2.3对施工材料控制不严

土木工程施工期间会使用到数目庞大、类型繁多的材料,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与使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市面上的很多施工材料质量能较明显地提升建筑物的保温功能、隔热功能、保湿功能及隔水功能。如果在工程建设期间采用了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原材料,则不利于保证与提升建筑实体功能,且还会降低建筑使用过程的舒适度,也会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对工程施工材料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购材料时,相关人员没有认真审查生产许可、性能检测证明、合格证书等资料。(2)针对砌体材料,对其外形结构完好性没有进行全面检查,也没有较客观地评估其密度、规格与工程设计标准的相符性。

3建筑行业土木工程节能管理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3.1自觉确立节能的意识

为在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的破坏程度,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节能管理措施用于工程施工阶段中体现的优越性,自觉树立节能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1)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着手,定期开展讲座,动员全员参与,大力宣传节能管理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及相关支持理论;并积极引进节能技术,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协助他们扎实掌握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点、难点与必要性等,进而真正确立节能施工、管理的思维。(2)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职责素质与技能水平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其晋级、工资等挂钩,以此方式强化其节能意识,拓展对节能管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的深度性,在现实施工中能乐于协助项目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能源的耗损量及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打造出“绿色型建筑”,同时也能建设出节能意识强、素质高、技术优良的施工团队。(3)积极向社会广大群体宣传节能环保理念,提升社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进而保证工程管理措施更有效落实,助力于土木工程节能、高效建设进程。

3.2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

为将节能措施在土木工程建设期间将自体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施工单位一定要主动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政府机关的参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颁发有关规定,明确设定建筑节能材料的评估标准,加强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的宏观调控。施工单位也应立足于工程建设实况,依照施工现场实况对节能管理机制作出进一步完善,明确设定不同岗位、施工人员的节能职责,确保建筑每一个流程、节能措施能落实到个人,进而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有效推进,更淋漓尽致地彰显出节能属性。施工单位还需增强节能管理机制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将能源浪费量及对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水平。政府机构一定要落实宣传工作,推行相关法律条例,以确保建筑开发商与施工企业能自觉落实节能办法,协同创造美好家园,助力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进程。大多数土木工程属于一项复杂的大型工程,在具体施工进程中会涉及诸多领域范畴,工程施工管理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并存,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节能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正因如此,施工单位为应建设一个完善化的节能管理机制,促使节能技术和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进程,此时节能管理措施的效能也充分发挥出来。

3.3加强节能措施的管理力度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为有效落实节能措施,则应该增强管理力度,主要从地质勘测、工程设计、施工现场等方面着手,以严格化的管理为支撑,减少或规避重复施工、施工材料浪费等情况。(1)地质勘测阶段:工程早期地质勘测数据对后续施工建设起引导性作用,若在阶段出现问题,则势必会影响后续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增加返工情况的发生率。故而,一定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项目经理需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与气候条件,依照工程设计要求与施工特点,探析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与解决。(2)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施工单位拟定建设方案、处理各施工细节问题的基础,若设计图纸或方案有不合理地方,均可能导致工程项目返工、重复施工情况,而在以上过程中建筑材料、人力资源损耗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节能施工效果形成较明显影响。所以,在现实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整体审核施工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提前发现其内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节能理念为支撑,对其实施优化设计措施,减少具体施工期间设计变更的频次。(3)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保证材料管理的科学性,是落实节能措施的重要措施之一。采购人员应依照工程设计,预测工程建设期间所需材料的数量、费用等,进而拟定材料购进方案。在材料选购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并加强对供货商社会资质的检查等。针对项目建设期间的一些重要材料的购进,建议采用招标方法进行,这是保证材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应该加强购进材料的管理,积极落实防潮、防火、防晒等措施,以减少由于材料管理效果偏低而出现再购进的情况,有益于减少施工单位资金支出额度。

第3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输变电;运用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要本着环评与验收相结合、具体项目环评与长远工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依法履行环保手续,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工作。为了协调好建设项目与周边居民的关系,要认真做好新改扩建项目增容减污、增产节能,并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不断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做好环保配套工程。

1.全过程管理是根本

对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做到全过程管理,要正确把握环保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

环保工作要从工程建设入场开始,为此,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建设公司对投标商的环境保护准入资质严格把关。在评标工作中,要对投标商在工程建设中拟采用环保措施进行评审,把因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设公司要建立和健全了与施工现场相适应的环保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分管工程项目的副总经理是工程项目环保工作的责任人,要配备专(兼)职环境管理专业人员,负责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的编制与执行,并贯彻落实环保措施。

施工者环保意识的提高源自于环保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工程建设项目部把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计划,适时开展全员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环保竞赛活动;组织全员学习本工程项目环评报告及环评批复文件内容,了解环境敏感点情况;教育参建人员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和有关标准建设,落实环保措施,大力倡导绿色施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自觉执行环保措施意识,防止和尽量减少造成诸如噪声扰民、植被破坏等环保问题,同时做好与当地群众的沟通工作。

加强对重要环境风险因素的控制,是建设者们的重要经验。根据制定的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标准,建设者在项目开工前通过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专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查,制定“环保实施细则”,严格环保方案监督落实。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整重要环境风险因素控制计划,实施动态管理。

2.环保机制是保障

定期检查机制、环保投诉应对机制、环保验收管理机制,多种有效机制的建立为输变电工程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按照“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安监人员行使环保监督职责”的原则,建设要公司广泛开展环保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危险因素和环保措施没有落实等情况,果断实施警告、制止乃至叫停。一是开展以“精细梳理、过程控制”为主题的机动式检查,就环境保护工作“查细节、摆问题、找原因、补措施、求实效”;二是结合安全大检查活动,或结合工程建设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环保监督检查。

对于工程的环保验收,建设公司要按照“稳妥推进、试点先行、分批打捆”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梳理环保验收管理流程。先行试点,摸索环保验收工作程序,把住关键环节,通过不断改进,形成一套系统的环保验收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其次,加强工程验收管理。要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中,解决直接影响环保验收的工程建设问题,如拆迁遗留问题、影响生态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噪音问题等,及时消缺整改,闭环管理,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为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创造条件。再次,超前做好环保验收工作。在投运前3到6个月,委托开展环保验收调查,并及时签订合同书;提前组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书编制单位深入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现场验收之前,提前与工程所在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尽早解决地方环保部门提出的问题,避免影响环保验收整体安排。

3.绿色施工的具体运用

3.1环境保护

(1)施工区和生活区选址尽量分开,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对生活区的影响;

(2)食堂设置在工地下风向,食堂产生的油烟经处理后排放,避免直排;

(3)现场生活生产垃圾集中收集,对于有机易腐败的垃圾设立封闭式垃圾箱,专门处置;

(4)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隔油池以及化粪池(过滤池),条件允许情况下对不同废水、污水采用专门管道疏导、收集和排放,现场污水、废水能进行达标处理的处理后排放或回用,对施工现场排出的水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5)高噪音设备以及易产生光污染的施工区域尽量设置在对附近居民以及现场生活区影响小的位置,使用低噪、低振的施工机具,做好相应光线遮挡措施和隔离降噪措施,现场噪声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6)合理设置现场入口,减少机械、人员到达工作地点的运行距离;现场进行硬化及必要绿化,做好密网覆盖、洒水等措施避免出现扬尘。

3.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现场临时道路选线设计与永久道路相结合,尽量在永久道路位置布置施工临时道路,施工时基层材料以永久道路标准施工,永久道路建设时只进行面层施工,以后进行面层施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2)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等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加强现场材料贮存管理,做到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装卸方法得当、制度健全,责任落实,防止材料损坏和遗洒;

(4)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围栏等再利用材料的循环周转和使用次数;

(5)优化工程的孔洞预留、铁件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做到一次到位,避免二次施工;

(6)采用低损耗、高性能新材料(设备),如低耗能变压器、新型导线、线路金具、高强钢杆塔等,既节约施工用材料,方便施工,同时也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现场输水管线严格按相关工艺标准,施工并定期维护,避免管线渗漏;

(2)生活区水龙头采用节水型产品,避免采用传统旋转式龙头;冲厕、道路清洗、绿化等优先采用施工过程产生水体、雨水、河水等非市政水源以及处理后的再生水;

(3)根据用水点位置对施工用水输送线路选择以及阀门预留位置进行设计;

(4)安排污水收集和处理设备布置场地,布置处理后再利用水体的输水管网。

3.4节能与能源利用

(1)施工现场临时房屋采用保温型材料建设,如夹芯彩钢板;

(2)施工现场照明设备采用节能型,如节能灯具,感应开关;

(3)现场采暖及空调采用节能型产品,如变频技术空调,采用具有环保标志以及相应认证的产品;

(4)现场采暖及空调设备与服务空间大小相搭配,根据设备的推荐使用空间大小进行配置,避免浪费;

(5)针对现场的耗能设备建立节能使用制度,如离开办公室超过十分钟就要将灯具和采暖空调设备关闭,气温低于30℃高于18℃不能启用空调,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能低于26℃,现场安排专人负责照明灯的打开和熄灭,杜绝长明灯的发生;

(6)对现场可以使用的绿色能源,如风能、地热、太阳能等进行可应用性评估,尽可能采用的绿色能源;

(7)配电箱以及电路布设应充分考虑线路损耗,对线路进行优化,避免沿线损耗大;

(8)材料堆场以及加工厂尽可能布置在塔吊等垂直运输设备的作业范围内,并考虑靠近施工道路,减少场地内材料及构件的二次搬运。

3.5节地与施工用地

(1)输变电工程在设计规划时应采用紧凑型、紧缩型、单位土地面积高输变率方案,如变电站可采用全地下型和半地下型结构,输电线路可采用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方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施工后应恢复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或者种植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减少地貌植被损坏造成的土壤侵蚀。

4.结语

输变电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关键要依靠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丰富,积累技术和经验。

第4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经营战略;绿色经营;钢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32-0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构建低碳环保型社会的过程中,实行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环境经营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钢铁企业又是污染严重型企业,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是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以确保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1.1新时期带来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201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宏观调整政策,直接指向钢铁行业,诸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调整等。钢铁业是工业领域众多高耗能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新的钢铁行业标准,公布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规定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可见,新时期下钢铁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法律法规要求更加严格。国家旨在引导中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形势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2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的新要求

很多钢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减少环境成本支出,不进行环境治理,直接把大量废弃物排放到企业外部,使当地居民蒙受了巨大的环境损失。过去由于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而现在,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公众关注的环保范围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是否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生,就会受到公众的抵制和批判,甚至对企业提讼。因此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公众会使其失去生存空间,最后因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发展。这种情况迫使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3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环境法规、条例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要求钢铁企业达到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能否达到这些环境标准的要求,成为关系到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而进行的废弃物处理,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物质排放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支出已成为企业的必要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并不单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负担,环保投资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际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加强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开发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钢铁企业必须认识到,要通过创建环境经营新体制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基本对策

2.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目标规划

树立绿色经营的指导思想,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首要任务,即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1]其次,钢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SWOT分析结果,制定环境经营的战略目标及规划,把企业各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功能。最后,落实环境经营规划措施。对钢铁企业原有组织系统进行调整,构建适合于绿色经营的组织系统,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贯彻,使企业环境经营目标和规划真正得到落实。[2]

2.2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培养全员绿色意识

环境经营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建立能反映整个企业绿色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使命、经营思想、行为准则等,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3]企业可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网站、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相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使全员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使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合力,共同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而努力。

2.3推行清洁生产模式,生产环保产品

清洁生产是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能源和原材料的选择和投入、产品制造、产品产出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做到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钢铁企业要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首先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力量,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快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原有落后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淘汰产能低、污染严重的设备。其次,始终贯彻实施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变单向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产业链,减少不合理消耗,提高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5][6]

2.4采用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确保实施效果

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报告对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会计核算不仅要求钢铁企业将为达到环保标准企业内部发生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和污染治理费用)纳入总成本费用中进行核算,还应当将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外部环境污染引发的清理费用支出和赔偿金支出,也列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这样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做出全面和正确的评价。此外,企业实施环境经营,还需要通过环境报告书向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公布自己的环境经营业绩。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环境业绩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5实行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绿色市场营销也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钢铁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在材料的选择,产品的使用、回收等方面,做到省能源、省资源、易使用、易回收处理;创造绿色品牌,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争取绿色认证和产品的绿色标志,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其次,钢铁企业应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广告突出产品的绿色功能,通过绿色推销增加消费者的认知,通过媒体的评论文章、社会公益活动等绿色公关手段,树立企业绿色形象。[7]

3环境经营战略在钢铁企业中的实践

钢铁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宝钢环境经营战略的实践为例进行阐释。宝钢于2009年提出环境经营的理念,并将“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作为愿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减排和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展绿色经营,寻求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型绿色产业,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宝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工厂,是国内冶金行业首个通过ISO 14001认证的企业,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钢铁企业。

宝钢坚定不移地与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在生产过程中,将能源管理融入制造流、价值流、能源流和设备状态,动态分析环境,实施能耗源分级管理。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工作计划》,对集团内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并启动CO2排放清单研究。强化环保管理区域责任制,开展钢渣堆场综合环境专项整治,构筑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实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每日环境污染观测通报和每月环保问题分析制度。[8] 2010年由宝钢集团立项,国资委、国家财政部、国家会计学院共同参与开展了“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2011年5月,宝钢正式亮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份《绿色宣言》,[9]以及首批五大类主流产品的《环境声明》。同年,宝钢国内钢铁行业首个《绿色采购指南》,以提高寿命、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循环使用为原则,建立优先、限制及禁止采购目录,将更多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制造措施引入宝钢自身产品的生产流程,带动供应商改善自身管理,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2012年6月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首次对外完整地披露了宝钢环境经营的目标、内容和绩效,完整、客观地呈现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并鼓励更多的子公司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使报告真正成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工具[10]。宝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了绿色产品技术营销的行动计划,即主动开展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用户绿色采购基准的应对工作,建立环保评估工作流程和评价保障机制。[11]可见,宝钢多年来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已逐见成效,它在此领域的前沿探索已逐步迈入国际同行先进之列。

宝钢在生产经营中均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在各个环节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不仅拓展了企业生存空间,并通过这种差异化战略,领先于同行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结论

我国的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受制于环保压力、被动性地开始污染治理的阶段;少数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步入环境经营的起步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钢铁企业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机遇,推进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提升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刘建华.浅谈企业绿色管理战略[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1):24-26.

[2]陈雪莲,傅秋生.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研究[J].上海节能,2010(11):23-25.

[3]朱晓林,唐丽丽.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6):584-588.

[4]李静江.企业绿色经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5-197.

[5]王浩,朱晓林.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25.

[6]高宏适.新日铁公司减轻环境负荷对策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节能环保),2011-01-04(22).

[7]凌茜.绿色营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营销策略,2012(7):18-19.

[8]宝钢集团有限公司[DB/OL].http:///group/index.asp.

[9]杨伟中.宝钢股份钢铁业首份“绿色宣言”[N].上海证券报,2011-05-25(F10).

[10]宝钢新闻中心.2011年宝钢社会责任报告(环境部分)[R].2012.

第5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港口;环保;资源节约

摘要:近年来,连云港港快速发展,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吞吐量不断攀升,尤其散货吞吐量增长迅速,因此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港口人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在港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不断关注港口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港口,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港口。

关键词:生态港口;环保;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U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推进,连云港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临港产业建设步伐加快,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将加速建设成为我国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连云港港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吞吐量快速攀升,200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从此连云港港迈入我国沿海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6月连云港市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区位优势越发明显,连云港港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连云港港的不断发展壮大,港口对港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对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港口而言,影响环境的因素有:船舶操作的影响;港口运行期间的灰尘、噪音、气体和污水;海岸沿线情势的变化;疏浚弃土以及港区里的生活垃圾等[1]。连云港港口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港口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的客观要求,是城市品牌形象对环境的诉求。

1、生态港口概述

“生态港口”即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港口开发营运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港区的生态环境系统能自动“恢复”。在谋求港口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应积极稳妥地平衡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在注重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港口的土地资源、水域、空气、动物、植物和人类自身,保护他们相互之间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或者要把可能的破坏控制在最低程度,也就是说港口的运行与环境能够维持平衡,对环境的利用在其弹性范围内,环境系统能够自恢复,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总体能量的平衡[2]。

2、国内其他港口生态港口的建设现状

目前,上海港、天津港、秦皇岛港等港口相继提出建设生态港口的口号。上海港于2005年初在我国率先开展生态港口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探索“上海港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天津港采取了消除与限制并举的治理措施,优化港口布局,将港口分成北疆港区和南疆港区,形成“南北疆并举,黑白分家、南散北集、两翼腾飞的战略格局”,积极推进货场喷淋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港区绿化建设以及“北煤南移”战略的实施。秦皇岛港制定了《秦皇岛港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秦皇岛港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并通过制定煤尘、粉尘、污水、噪声等考核指标,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管理好坏直接联系起来,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3]。

3、连云港港生态港建设现状

连云港港2010年5月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港口的目标,同年7月启动连云港港连云港区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报告编制工作。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报告明确各作业区装卸货物种类,解决散货装卸存在的多点作业问题,有针对性的配置散货粉尘污染治理设施。对污水收集管线、污水处理场、堆场喷洒设施、车轮冲洗设施等环保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对有限的环保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期发挥出最佳效果。

连云港港全面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环保法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目前已完成了港口总体规划环评工作,从专业角度对规划实施提出了优化建议和措施,在规划层面上避免了产生重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其他各项工程比如正在施工的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工程、焦炭专业码头工程、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15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等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环评通过率、及环保验收通过率基本达到100%。

积极实施生态补偿。开展了59#泊位工程、68#69#泊位工程、焦炭专业化泊位工程、庙三顺岸工程、庙三突堤工程等一系列项目都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保护了港口海洋生态环境。并逐步推行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监理,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实施了有效监管,为港口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不断推进节能减排。连云港港加大资金投入推广绿色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空气能等绿色能源逐渐成为港区的主要能源;研发并引进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在庙岭集装箱作业区全面实施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油改电”技术改造工程;加速推进轨道式龙门吊等高能效港口装卸设备的应用;引导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同时在港口绿化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实效,着力做好树种选择和四季色彩搭配,科学种植,使绿化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大力提升港区绿化的品位和档次,逐渐形成 “乔、灌、草、藤、花”合理搭配的生态型绿化配置结构,力求打造港口绿化建设完整性、系统性、景观性、功能性的有机统一。

4、连云港港生态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连云港港虽然积极采取了多种措施打造生态港口,但由于港口布局不尽合理、装卸工艺较为落后、散货作业点多面广、污染货种较多等局限,港口粉尘污染仍较为突出,环保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港区绿化景观亟待优化;同时港口的生态环境建设大都停留在港区绿化、污染源的治理等低端层次上,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以及港口环境管理体系的创新等诸多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

5、连云港港生态港建设对策分析

要保证港口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必须处理好港址选择、港口运行管理、集疏运系统选择与管理3个问题[4]。

连云港港口功能不断优化调整。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一体两翼组合港,连云港港将逐步发展成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现代化物流中心,《规划》对各港区的功能布局加以调整,其中:连云港区作为综合运输枢纽,包括马腰、庙岭、墟沟、大堤、旗台五个作业区,将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散、杂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区;赣榆、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且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功能;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

完善港口环保管理体系。加强港区环保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港口环保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计划,确保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健全港口环境监测体系。

鼓励港口环保技术创新。大力推行港口科技创新,鼓励港口集团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探索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的新型港口作业工程技术方法,促进港口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如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全面实行清洁生产;改进落后船舶的动力装置,提高燃料利用率,鼓励使用新型能源等。

6、结语

建设生态港口是连云港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发展模式,按照港口总体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不合理格局,改变落后工艺,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景观协调、碧海蓝天的现代化港口。

参考文献:

[1]姚荣,陈晓峰,张娜.绿色生态港口简析[ J].人民长江.

[2] 吴鹏华.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初探. 海洋环境科学,第28卷第3期.

[3] 邵超峰,鞠美庭,楚春礼,胡翠娟.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生态学报,第28卷第11期.

第6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金产,虽在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环保电厂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太大,但是存货是直接为生产经营所消耗、设备故障处理中维修、环保达标排放所耗用物资,以及日常管理而储备的,以高度责任感,始终把企业安全生产、环保达标排放的放在首位,因此存货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安全、持续稳定运行。现以一家环保发电企业管理存货为例。

二、存货的日常管理

(一)采购环节

1. 每月下旬由生产、安全、维修等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及实际仓库库存量,提出原材料、备品备件及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经审批后,交由物资采购部门在下月负责实施采购工作。

2. 对项目公司设置一定金额权限,在金额权限以下存货,项目公司自行采取招标或询价方式开展,“货比三家”,以降低公司运营和管理成本;对共性的大宗物资、生产原材料、以及价格高、周期长的备件可统一进行商务谈判,以降低各家项目公司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3. 各采购信息资源共享,搭建共享平台,各项目公司可随时查到各公司备件库存情况,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经上级单位审批后调用紧急备件,大金额备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板块子公司可共同建立紧急备件库,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燃眉之急,且降低资金占用。

4. 加强存货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建立供应商库,根据存货的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分为四个档次,分别为:≥90分为一级供应商,80≤综合评分

5. 对于存货的采购资金纳入每月资金预算中,对预算外存货采购需另外报送采购计划,并写明预算外的原因,获审批后方可采购。

(二)出入库管理

1. 所采购的各项存货物资必须及时入库,并由专业工程师对型号、品质及数量进行验货,环保耗材还必须由化验室进行检验成分,符合验收条件后,仓库管理员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公司在领用存货时,必须由领料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办理领料手续,经审批后,仓库管理员凭审批过的领料单给予发料。

2. 存货管理要实行信息化,选择合适的供应链软件,建立存货供应链管理系统,设置采购、仓库、成本核算等岗位,利用计算机对存货进行管理,对采购、仓库、成本核算岗位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存货信息化管理,可以完全实现信息共享,随时掌握存货信息,大大提高存货成本核算效率,也提高了成货管理水平。

3. 公司存在两类备件,随机备件:随整套设备购进,确保设备在一定时期内正常运转所需重要备件(含赠送备件),在财务账面上无法单独体现价值的这类备件;修旧利废备件:在现场设备大修、日常检修、技术改造等过程中更换下来的旧设备或零配件,采用自行维修、更换部分零部件或维修等方式,对已经损坏但尚有修复利用价值的设备或备件加以修复利用,以节约备品备件成本。在一些企业中,这两类备件管理成为盲区,因此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1)仓库保管员负责对随机备件和修旧利废备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并纳入财务供应链库存业务管理,仓库实物管理同其他存货。

(2)领用备件时,尽量将随机备件和修旧利废备件先领用,领用手续同其他存货。

(3)对于可修复再利用的备件,给予判定是自行维修,还是外协维修,包括维修费用都应报上级部门审批,报公司领导同意后实施,修复费用凭相关报销凭据报销。

(4)随机备件和修旧利废备件由于在财务账面无价值,在财务系统核算不能进行金额核算,因此在财务软件供应链系统只能以数量进行核算,不同于常规存货核算,出入库通过“其他入库单”和“其他出库单”中进行出入库核算,在基础数据中增加事务类型种类,增加事务类型设置为“不参与核算”方式,当涉及到这两类备件出入库时,均应选择“不参与核算”事务类型。

在财务系统中,随机备件和修旧利废备件从入库到出库只涉及数量的统计和管理,期末结账不影响成本核算,仓库管理员应及时登账,并随时可查看即时库存,月底结账可凭财务系统库存数量核对实物数量,确保仓库中这两类备件账实相符。将两类备件有效、规范管理起来,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降低备件消耗,控制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存货的保管

1. 公司设立专门仓库,用于保管各项物资,仓库设置专职保管员,实施专人管理,仓库管理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确保存货的安全、完整。

2. 仓库保管员必须分门别类,有序保管好各类存货,逐笔登记存货出入库,按月清点,仓库管理员必须按月和财务部门对账,财务部每年两次对存货仓库进行抽盘,发现问题按规定及时处理,每年年末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存货的核算

1. 存货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核算内容包括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等;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包括材料买价、运输费等其他应计入的成本。

2. 存货到货,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门凭业务部门报销单及仓库部门的入库单,按实际成本计入原材料科目,生产消耗、维修领用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基建工程等部门领用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将不予抵扣的进项税转出;出售材料时,将实现的营业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并结转出售材料实际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3. 存货的计价法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公司需针对存货制定统一的领用、报废手续和流程,严格控制审核报废申报,对长期闲置的存货或废品要及时处理,取得废品收入必须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并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条款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形成摆设,图有虚名,执行力不强。

2. 每月成本核算不准确,有些企业为了核算便利,当月购入存货,当月未全部使用完,月底就将其全部领用,多增加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由于材料发票未到,期末又未按暂估入库,账面无法作领用处理,因此就无法真实反映当月材料的实际成本,无法深入分析成本数据。

3. 内部管理待完善:有些企业出现仓库管理、仓库做账、验货和报销由同一人完成,这会给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增加了违观的可能性。

4. 采购存货计量不统一,比如企业在采购钢材,入库时往往以发票计量单位“吨”入库,而实际领用时是以“平方米”,造成计量单位不一致,无法准确核算成本。

四、通过什么途径来有效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1. 对存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订行之有效的条款,来规范存货管理各项业务;确定存货管理业务中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建立采购、仓库、成本核算等岗位职责,使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2. 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每月真实反映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在月末按规定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卡、物三相符。

3. 对于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量,对于不经常更换的大金额备件,各板块项目公司可设立共同的大额备件仓库,根据需要调用大额备件,这样减少了公司资金占用,同样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加强存货采购管理,采购员要从生产技术部中选取,对整个生产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了解,充分掌握设备维修、备品备件使用情况及材料耗用材料,有经验的采购员和仓库管理员对计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也就迎刃而解;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采购物资价格要透明;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统一由板块来实行招投标采购,这样既满足了生产所需存货,又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的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仅能确保生产经营所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的完善,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健康、稳定、持续的经营。

参考文献:

[1]姜燕军.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1).

[2]许娟.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3(02).

第7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基建 财务管理

为把基建项目建设成一个高质量、高速度、低造价的一流项目,财务除应发挥其核算、反映、监督等核算历史的基本职能作用外,更应在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基建投资成本的控制、税收筹划等面向未来的方面发挥作用,为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便不断改善工程管理、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基建项目能够如期顺利投入运行。

一、规范会计核算

(1)主动熟悉工程情况。财务人员应从一开始就应参与到项目建设中,通过了解项目、熟悉概算、参加会议、实地走访、现场请教、审核招标文件、会签合同等,为开展会计核算做足功课。

(2)科学选配核算软件。根据企业的统一要求、项目建设特点及项目投产后的财务核算要求,科学选配财务核算软件,为及时进行财务核算做好准备。

(3)合理设置财务账簿。根据项目投资概算,对照概算所列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分门别类设立完善的明细账和辅助账,为明细核算项目投资打好基础。

(4)准确核算项目投资。做好在建工程明细科目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项目建设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账款相符,正确计算工程、设备、材料及交付使用财产成本,准确反映项目投资情况。

(5)完整建立合同台账。按照合同类别和编号对全部合同进行逐份登记,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单位、合同标的、合同金额、付款节点、付款比例、合同开户行及账号、合同变更情况、实际付款时间、付款金额、付款方式、经办人等内容,以便统计、分析、检查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

(6)定期整理会计档案。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投资概算、财务预算、资金计划、财务分析、合同协议、审计报告等全部会计资料,应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并建立财务档案查阅登记制度。

二、完善财务报告

(1)按时报送财务报表。全面、准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完整地反映项目建设情况,按时向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

(2)定期编写财务分析。对照项目投资概算,通过对概算金额、合同签订金额、实际支付金额、投资完成比例、款项支付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财务状况、投资完成情况、节约超支原因等,按月编制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信息。

(3)适时提供财务建议。加强项目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收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适时向领导报送财务合理化建议。

三、强化财务监督

(1)科学制定财务制度。建立财务报销管理办法、财务审批管理办法、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税务业务管理办法、基建财务管理办法、财务印鉴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往来款项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项目前期费财务管理办法、建设单位管理费财务管理办法、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严格按照制度审核。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和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流程等进行日常报销、支付业务审核,决不能徇私枉法。

(3)认真参与合同会审。对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中的发票开具、付款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比例、付款方式等条款应字斟句酌,并提出税收筹划建议。

(4)建立财务监督体系。针对项目建设的特点,建立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的财务监督管理,建立部门监督、财会人员监督相结合的财务监督体系,保证公司利益,防范经济风险。

(5)形成定期沟通机制。财务人员应保持与相关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经常性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正确处理发现问题。财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向相关领导汇报。

(7)全面配合内外监督。财务工作接受财政、统计、国资、税务以及内外部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优化资金筹集

(1)督促股东缴足资本。督促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约定时间和金额,及时足额缴足注册资本。

(2)认真收集筹资材料。财务部应注重日常收集项目相关材料,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选址报告、土地预审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核准文件、公司章程、相关会议纪要、股东单位资料等,为项目融资积累材料。

(3)树立互利共赢理念。保持经常性与各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交流沟通,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明确树立银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理念,争取银行最大限度授信、合理适度放款、最低利率水平结息。

(4)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项目公司未注册前,争取集团公司委托贷款;项目公司注册后,通过不同方式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沟通,取得银行授信;通过与券商沟通,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券;项目建设中后期,可与融资租赁公司沟通,用在建的机器设备等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贷款;积极与财政等部门沟通,不失时机地取得所有可能的政府补贴。

(5)合理确定贷款额度。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需要加强资金计划管理,按月、季、年制订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筹措计划,以便提前筹措和安排资金,保持合理的贷款额度,既要保证项目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不能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五、严格资金管控

(1)规范开设银行账户。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设一个基本结算账户和若干个一般结算账户,所有账户的全部收支业务全部纳入财务核算和管理,坚决杜绝“多头开户”和“私设小金库”。

(2)严格执行资金计划。根据各部门报送的资金需求计划,按照项目投资计划、资金情况、工程进度等实际情况,经上下反复平衡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3)履行资金审批程序。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审批制度的要求履行审批手续,手续齐全的支付款项,及时安排支付,不得无故拖延,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损害企业形象。

(4)建立支付预警机制。财务应根据合同约定,重点审核工程超概算和概算外项目是否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计划支付金额、累计支付金额、累计付款比例等,建立资金支付预警机制,既要防范超付,也要防范到期未付。同时,财务应全面掌握资金的使用状况,防止资金滥用现象的发生。

(5)及时扣回预付款项。预付的工程备料款,应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结算价款中陆续扣回;严格核对甲供材料使用情况,对于多领未退的材料款应及时扣回。

(6)留足工程质保资金。质量保证金按合同约定比例或质量保修合同规定的比例提留,在质量保证期满后,由项目归口部门出具合格证明,财务按合同规定条款支付。

(7)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按期与有关单位对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减少资金占用。

六、加强投资控制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全部支出均应列入年度财务预算,未列入财务预算的支出、超出财务预算的支出,一律不予安排。

(2)严格控制投资概算。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投资概算、工程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合理节约建设资金。

(3)有效控制工程变更。要求设计单位图纸深度必须达到施工要求,有效控制和减少工程变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4)尽量减少现场签证。规范工程管理,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严格现场签证审批,为控制工程造价打好基础。

(5)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工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抓好工程管理,优化现场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保持顺畅的协调机制,充分调动施工现场工队、监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设期间的各项管理费用支出,应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集团公司、项目公司的相关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7)尽量控制财务费用。按照项目投资概算、年度投资计划、年度财务预算、月份资金使用计划、账面资金余额等,合理确定贷款提取额度,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控制贷款利息支出。

(8)合理筹划税收支出。通过多抵扣进项税或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支出,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七、搞好税收筹划

(1)增值税做到应抵尽抵。通过对投资概算进行分析,对项目所有设备、材料进行分类,梳理出可抵扣增值税的设备和材料目录清单;合理划分标段,筹划好招标文件,在合同签订时确保有关条款满足税收筹划要求;设备材料类合同应选择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签订合同;工程类合同重点应关注可抵扣进项税的装饰性材料;尽量扩大甲供材料范围;乙供材料筹划进项税抵扣;建设期间购买的车辆、办公耗材等均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所得税取得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提前准备申报材料,向税务局申报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符合企业所得税抵免条件的节能、环保、安全设备应进行单独分类统计;对于取得的政府补助应争取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3)城维税合理确定税率。根据项目所在地合理确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4)印花税不少缴不多缴。根据合同台账分类统计合同金额,准确划分应税凭证与非应税凭证,既要足额缴纳,又要不多缴纳。

(5)土地使用税区分对待。准确划分免税土地与应税土地;在合同中明确土地交付时间;选择正确的区域税额。

(6)房产税合理降低原值。合理区分房屋和建筑物,准确划分房产组成,合理降低房产原值,达到减少房产税的目的。

八、做好竣工决算

基本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应及时组织完成全部单项工程的结算审核;组织竣工决算清理,检查所有合同是否执行完毕,所有预付款项是否已经结转,所有履约保函是否退回等;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完整反映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财务决算数据和投资概算进行比较,分析项目投资效果;总结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生产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九、准备生产核算

在项目建设期间,财务应提前考虑项目投产后的生产核算,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财务核算流程,制定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结转等核算办法,制定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等,为生产核算做好准备。

十、提高服务意识

(1)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报账人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2)按时按点报送资料。

(3)随时完成财务审核。财务报销审核工作,一般情况当天完成,任务量集中时有序安排完成,但绝不能在财务积压。

(4)及时安排款项付款。及时安排经领导审批过的付款事项,急件随时完成,一般件当天完成,绝不能无故拖延。

(5)认真完成工作要求。认真完成领导安排或职工要求的其他服务工作。

十一、结语

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抓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对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一定要在项目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为把基建项目建成精品工程做出财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少丰.关于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思考[J].商,2014.

[2]刘淑芳.关于基建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第8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市民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基础完善与科学治理相促进、区域合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相同步,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新机制,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严厉整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灰霾、臭氧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为把建成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江南名城而努力。

二、行动目标

经过4年努力,到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控制在较低水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降尘强度比2013年下降1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气污染源头防治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和落后产能淘汰政策,提前完成水泥行业“十二五”淘汰任务。结合本市实际,制定范围更广、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建立提前淘汰落后产能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快生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大力淘汰热电、印染、化工、货架等行业的落后和低端产能。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板块,严格控制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到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超过200家。(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各板块。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压缩过剩产能。建立以提高节能环保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压缩过剩产能。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停止建设。各镇、各板块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完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各板块)

3.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两高”产业准入目录和产能总量控制政策措施,坚决遏制“两高”行业扩张产能,全市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市各相关部门不得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两高”项目。(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

4.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行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要按照国家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新增供电、供水。(责任部门:经信委、环保局、国土局、安监局、住建局、金融办、供电公司、各板块)

(二)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5.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严格执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对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定期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到2017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少于580厂次,推进各类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高费方案的实施率。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审计,全面评估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的效益及清洁生产水平。到2017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大力推广缓释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品种,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施用过程中气态氨的排放。(责任部门:环保局、经信委、农委)

6.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到2017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责任部门:环保局、商务局、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相关板块)

7.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化工园区及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行业污染调查工作,2014年底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省规定时间和排放限制标准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等先进技术,加强化工、医药、印染、表面涂装、涂料生产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完成重点化工园区(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开展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作,加强汽车维修、露天喷涂污染控制,推广绿色汽修技术,使用节能环保型烤漆房,配备漆雾净化装置和有害挥发性气体净化装置,有效过滤漆雾和有害挥发物。开展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大气污染预防预警能力。(责任部门:环保局、交通局、经信委、质监局、相关板块)

(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8.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计划,制定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将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分解至各板块及重点行业企业。到2017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75%以下,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严格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重点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相关板块。)

9.大力提高清洁能源保障水平。将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保障纳入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制定清洁能源发展、利用激励政策。着力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场(站)项目、加气站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发电项目建设。禁止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使用。到2017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力争达到10%,光伏、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电规模装机总量达到10万千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重。(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交通局)

1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4年底前,根据全省节能改造推进计划制订本市计划。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大力实施现有用能大户节能改造,重点抓好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工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到2017年,实现改造节能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降低10%左右。(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质监局、相关板块)

11.积极推广绿色建筑。2014年,根据全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出台《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学校、医院等政府性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政府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审批项目时明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大力推广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2014年新增40万平方米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到2015年,全市项目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到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责任部门:住建局、发改委、质监局、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

12.优化集中供热布局。落实《市热电联产规划》,除上大压小外,全市不再新建燃煤热电厂,对现有燃煤热电企业进行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小热电企业的整合淘汰,到2017年,全市整合淘汰3-5家热电企业。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推进发电厂30万机组集中供热改造,逐步扩大供热范围,提高供热能力。(责任部门:发改委、环保局、相关板块)

13.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制定全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市政府划定的“禁燃区”建设要求,“禁燃区”内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各类设施于2014年底前予以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全市单台容量≤10t/h或额定功率≤7MW的燃煤锅炉于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机组替代或淘汰。全市城市建成区、集镇区、生态红线区、禁燃区以及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锅炉;镇级以上工业园区禁止新建单台容量<20t/h或额定功率<14MW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禁止新建单台容量≤10t/h或额定功率≤7MW的燃煤锅炉。(责任部门: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质监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14.提升燃煤设施污染治理水平。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电力钢铁行业烟气治理工作,完成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烟气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确保按期达到国家、省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四)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

15.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强化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实现市镇村公交全覆盖,加快城市公交专用道、客运枢纽和换乘体系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吸引力和出行分担率。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推广智能交通管理,推进绿波示范道路建设和城市交通微循环改造,提高道路通畅率。2015年6月30日前,出台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方案。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责任部门:交通局、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

16.科学规划机动车发展。科学制定机动车发展规划,通过提供通勤班车、校车服务,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等措施,鼓励绿色出行,合理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责任部门:发改委、公安局、交通局)

17.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制定出台《市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补助办法》,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依法查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我市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激励机制。2015年底前,淘汰2000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微、轻型客车和中、重型汽油车,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以及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中、重型柴油车。到2017年,再淘汰一批老旧机动车。(责任部门:公安局、环保局、财政局、商务局、交通局)

18.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在出租、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或“油改电”,加快加气站等清洁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到2017年,全市推广使用15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城乡公交和出租车清洁能源化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部门:发改委、交通局、财政局)

19.提升燃油品质。按照市油品升级时间表,供应符合标准的汽、柴油,定期开展储油库、加油站油品质量监督检查,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油品进入市场,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工作。(责任部门:发改委、质监局、商务局、环保局、工商局)

20.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对新登记注册和外地转入的汽、柴油车全面执行国Ⅳ排放标准,对不符合车辆不予注册登记。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完善机动车检测监控平台建设,机动车年审排气同步检测率达到100%,机动车排气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公安部门不予办理签章手续,环保部门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逐步将摩托车和低速汽车纳入环保定期检验范围,推广使用环保电子卡,实现环保标志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加强在用车排气监管,2016年底前,建成机动车环保标志电子智能监控网络和机动车排气遥感检测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开展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中、重型柴油车尾气治理。(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财政局)

21.开展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积极实施杂货码头移动式装卸机械“油改气”或“油改电”以及港区水平运输车辆(集卡)的“油改气”技术改造,到2017年,杂货码头装卸设备“油改电(气)”比例达90%以上;实施港口LNG加气站建设,为港作船舶、港作车辆及其它流动机械使用LNG清洁能源创造条件;推广低碳绿色照明工程,鼓励港口码头运用LED节能灯具,并采用分段、分时控制照明亮度、调整功率、无功补偿、高精度稳压等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大力推进内河船舶“油改气”,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淘汰一批非标船型和老旧船。(责任部门:港口局、交通局)

(五)规范建设行业管理,有效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

22.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探索建设城区扬尘污染控制区,推进绿色文明工地创建。落实《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严格按标准设置工地围栏,施工场地100%实现围栏作业;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件按平面布置分类分规格存放,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放在工地的,应设置围档并覆盖,定期洒水;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大力推广预拌砂浆,全市行政区范围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面使用预拌砂浆。(责任部门:住建局、发改委)

23.强化对拆除工程现场的扬尘控制。城镇建成区、生态红线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拆除工程全面杜绝野蛮施工,做到洒水压尘后方可施工,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或者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以上预警时,应当停止拆除工程。(责任部门:住建局、国土局、相关板块)

24.加强渣土车辆管理。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和工程运输车辆管理的意见》,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和运输企业准入管理,全面完成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造及动态监管平台终端安装和系统建设,完成城区建筑渣土固定储运场和终端处置场建设。(责任部门: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财政局)

25.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高效清洁的城市道路清扫作业方式,扩大“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设备比重,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规范道路机扫操作规程,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对重点地区、主要道路进行冲洗作业,切实降低道路尘负荷。(责任部门:城管局、财政局)

26.实施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强化工业企业煤堆、物料堆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加强港口、码头、车站等地装卸作业及物料堆场扬尘防治,使用仓库、储罐、防风抑尘墙、防风网、挡风屏和整体覆盖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措施,避免工业企业煤堆和物料堆的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积极推进粉煤灰、炉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堆放量。(责任部门:环保局、交通局、港口局、发改委、相关板块)

27.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城市绿廊、城市湿地及城郊大环境绿地建设,构建城郊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2014年,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1.95%、绿化覆盖率达45.2%,到2017年绿化覆盖率达46.01%。(责任部门:绿委办)

(六)全面控制城乡污染,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处理。

28.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严守生态红线,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责任部门:规划局、住建局、环保局)

29.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落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2-2030》,制定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开展餐饮业布局调整工作,严格新建餐饮服务场所的审批,非商用建筑内禁止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内开设餐饮服务场所。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在250座以上的餐饮单位,应当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加强对露天烧烤的治理,对有门面的烧烤店一律不得在路面烧烤,对无门面的设立集中区。强化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单位的环境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餐饮单位。(责任部门:商务局、规划局、环保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城管局、相关板块)

30.强化生物质禁烧和综合利用。禁止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木材、锯末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贯彻《关于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的实施意见(2013-2015)》,加大秸杆禁烧巡查督查和考核力度,落实禁烧工作责任,实行全行政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编制秸杆综合利用规划,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建立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到2015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责任部门:农委、环保局、发改委、城管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31.开展有机溶剂产品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或低挥发性的水性涂料、环保型溶剂等,逐步减少高挥发性油性涂料、有机溶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任部门:质监局、经信委、商务局、环保局)

(七)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32.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源专项调查,2014年底前建立我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逐步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单长效管理机制,动态更新排放清单;加强灰霾、臭氧的来源解析、迁移规律等研究,找准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原因,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的针对性。(责任部门:环保局、相关板块)

33.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完善超级站建设,提升各子站的监测能力,形成以超级站为中心、若干子站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及时真实监测和反映全市空气质量状况。完善环保、气象等部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互换监测分析资料,到2015年形成预测预报能力并建成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责任部门:环保局、气象局)

34.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2014年完成《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并采取工业污染源限排限产、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机动车限行、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加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理等应急控制措施,将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责任部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35.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开发“天气”手机APP应用软件,利用媒体、网络、手机软件等渠道及时空气质量状况。建立重点排污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公开企业自行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以及企业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责任部门:环保局、气象局、相关板块)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对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年度考核,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责任部门: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

2.强化政策引导。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制订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扩大排污费征收范围,适时开征工业粉尘、工地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建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完善排污权交易等相关规定,2016年,在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全面实施《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试行办法》。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对涉及民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燃煤锅炉整治、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责任部门: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国土局)

第9篇:能源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环保;科技;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环保科技、发展绿色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解决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环保科技工作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汉中环保科技工作概况

“十一五”以来,汉中环保科技工作围绕能力建设,在加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院等原有技术单位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成立了市环境统计调查中心、市清洁生产指导中心等兼有技术和管理职能的机构。成立了市环保产业协会,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环保科技工作。在重点解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同时,在重要领域完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

(1)全市污染减排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托环保科技工作的技术支撑,通过强化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程减排三大措施,遏制了污染排放连年增加的趋势,确保了全市“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

(2)基础性环境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加强。开展了多项环境基础数据调查工作,编制完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建立并完善了部分环境基础数据库。

(3)重点研发技术领域投入加大,部分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实现了突破。重点项目实施专项科技攻关及产业化开发,有力促进了生物秸秆饲料、草制品、免烧砖等资源及废渣综合利用类环保产业项目的发展和重点污染企业清洁化生产。

(4)环境政策理论研究对环境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不断加强。先后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可行性等重大理论研究。

(5)环保科技工作的“产、学、研”体系正在形成。陕西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在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生态保护、节能环保材料研究、生化制药行业环境保护等方面拥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实力,为校企合作不断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2.汉中环保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汉中环保科技工作取得了以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环保科技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调查研究少,一些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研究解决的质量不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能力不高。二是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属科技人才特别是环保科技型人才匮乏,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环保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和再创新能力不强,成果应用转化率低。三是全市环保科技工作缺少统一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污染治理产业化、集中化、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产、学、研”体系相互支撑作用还不强,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以及先进技术及时向产业化生产转化的机制和保障体系。五是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滞后。六是环保科技基础信息获取与共享能力薄弱。

3.汉中环保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二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大。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持水环境质量稳定良好压力巨大。三是环境污染呈现压缩性、复合型和叠加型。工业化过程中各类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处理难度大。四是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城市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秸秆焚烧问题、黄姜皂素企业污染治理问题。五是农业和农村环保问题凸显并有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和扭转,饮水安全、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六是环保管理技术手段薄弱,能力滞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4.汉中环保科技发展方向及需求分析

针对目前的环保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环保科技产业现状,今后一段时间汉中环保科技工作需求包括以下方面:

4.1环境管理科技领域

深入研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区域、流域的环境规划控制和环境准入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体系及核定方法,开展盆地大气联防联控、汉江干流水污染防治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环境产业发展等领域重大技术理论政策研究。

4.2污染治理领域

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治理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作,包括医药化工废水治理技术、矿山和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镇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置技术、生活垃圾和废旧资源分类收集及回收利用技术、污泥稳定化处置技术等。

4.3环境风险防控领域

在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监控与预警、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沿江沿河工业企业、沿江沿河交通干线、工业聚集区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4.4基础性研究领域

研究市域内污染类型、分布的变化趋势,开展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复合型污染问题研究,就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碳汇等问题,研究污染物的产生、演变、转移、衰变、归趋机理和调控机制。

4.5环保产业及循环经济领域

环保产业领域,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依托汉中环保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在环保新型材料、有机农业、生物质能源、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积极利用本市的科技资源在环保装备制造业开展技术研发,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平台技术,从三个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开发废物资源利用的环境污染评估、控制技术,探索促进废物资源利用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二是开发资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带动性强、对重污染行业传统技术的重大替代性技术。三是开发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有机农业技术,探索生态市(县)建设模式。

4.6能力建设领域

依托高校科研院探索建设市级环保重点实验室;依托市环保产业协会探索建立产学研联盟及环保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培训中心,通过环保科技、产业力量的整合,研究开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和关键工艺、设备,将环保科研成果系统化集成、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