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新媒体运营条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条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条件

第1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媒体集团化被认为是我国媒体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做大做强”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但是,现在有的媒体集团都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而非市场竞争中的产物,所以,在新旧制度交替中,实际运营有着难解的尴尬,其核心问题是集团的活力受到大多限制,资本不能起到它的积极作用。因此,集团化以后,媒体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地位应该怎样确定,如何尽快掌握集团运行规律、规则和各种惯例,成为媒体集团化能否加速进行的重要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媒体都是靠国家拨款,支持其一切开支和费用,无须搞什么经营管理,没有成本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逐渐“断粮”,特别是明确其产业属性后,经营管理上了日程。媒体集团化就是近年来没被许多人看好的战略性措施之一。除少数媒体集团外,大多数媒体集团同人们原先的期望差距甚大。

首先,体现在资本运营上。媒体业是目前颇受瞩目的高赢利行业,资本运营商虎视眈眈,但是政策基本不许媒体企业外资本进入媒体行业,资本创造的活力在业内受到限制;同时,媒体赢利资本在行业内投资领域过窄、局限过多。其次,体现在市场准入上。没有健全的准入机制和相应的退出机制,这种做法不利于媒体结构的优化。再次,体现在地区经营和多媒体经营上。报业集团虽然拥有全国统一刊号,但没有跨地区扩张和经营的资格,市场是分割而治。报纸、电台、电视台、期刊之间不能互相投资和经营,使得多媒体受到约束。同时,公平待遇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级别的媒体享有不同级别的政治优势,市场竞争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

考察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成功的媒体集团的组建往往不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我国新闻传播界在建设媒体集团过程中,却出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情况,无视媒体集团建设的基本规律,行政领导机关的强行介入,成了媒体集团建设的主导力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建设媒体集团要具备一些条件,而且提出了量化的指标,比如建立报业集团必须由五家以上的子报子刊等。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许多地方便出现了以本地传统上最具实力的党报为核心的报纸兼并热潮,将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甚至经营不下去的报纸拉入了党报的建制之中,强行为组建报业集团创造条件。其结果是,从数目上看,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是够了,而实质上进入所谓报业集团的这些子报子刊并没有几个能为报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的成了母报的包袱。所以,如果不是按照市场的规律,让媒体顺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媒体集团建设的阶段,而是运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运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对媒体集团的建设进行管理和干涉,将不利于我国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市场的竞争。

“作为一项产业,意味着不管它从事的是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或是精神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在资本经营的层面上具有无差别的意义。”因此,资本的逻辑必然渗透进媒体信息采集、制造、营销、传播以及相关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使信息“增值”几乎是每一个信息业经营者的愿望。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对公平、公证、透明的市场环境的要求。可见,产业资本的诉求点是:资本的保值、增值与健全的市场环境。对比政府和产业发展的诉求点,我们会发现,两者并无大的冲突,因为政府要占领和控制舆论阵地必须保证媒体有强大的经济后盾,而媒体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政府保证资本的安全运行。明白了两者相互依存的共同点就能找到突破口。

第2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折叠订阅号和推出阅读数,对微信自媒体们来说算是两轮比较大的洗牌。现时,自媒体在微信公共平台的爆发期接近尾声,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个观点即使算不上是共识,也是很大一部分从业者的看法。毕竟取个好名字,到处扒扒素材,每天花点时间拉拉互推,就看到粉丝蹭蹭蹭往上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要想白手起家做个新的微信订阅号来达到屌丝逆袭的目的,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如此,最近“一条”还是创造了上线一个月累积百万关注者的新传说。可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新的自媒体项目还是能做成的。所以,不如讨论下现时搞微信自媒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好?

先说说自媒体类型的问题

大致上,微信订阅号应该说是自媒体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微信订阅号可分成4类:

I、媒体型:微博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包括微博),而且这个载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比公号要大得多。基本上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的微信公号都属于此类,微信可以算作是整个媒体运作的一部分。

II、草根型:没有或只有极少数原创内容,大多数内容通过编辑整理某类主题的相关资讯或内容构成。比如“魔鬼销售学”这样的账号,主题明确编辑得当,关注的人质量也不错,但依然是草根的路子。

III、个人型:由个人维护的微信公号,风格印记强烈,内容多为原创。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账号背后大多数融进了记者、博主、专业人士的个人兴趣或者第二产业,也有一些是全情投入当成事业来做的。这些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己玩的媒体。

IV、团队型:由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团队共同运营,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类型订阅号的背景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像“罗辑思维”这样商业上完全独立的团队,或者像“新闻哥”这样的在大媒体下相对独立的内容团队或运营团队。

这四类中,I类不属于自媒体的讨论范畴,撇开不谈。集中谈谈II、III、IV这几类的情况。

草根型:市场饱和尽量避开

因为草根型自媒体不需要生产内容,只需要对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草根型的自媒体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略低,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草根型的自媒体是总量最大的自媒体类型,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的饱和度比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把每个微信订阅号都提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主题,比如“电商”、“健康”等,其中热门度比较高的30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对接着过百个微信公共账号。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大约占5~10%左右。这样一来仅排名前30的关键词,背后就有上千个草根自媒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本身草根自媒体已经具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同主题的账号间的内容有很高的重合度,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现在新出现的草根自媒体,大多数都是一些草根订阅号的运营方在触到运营瓶颈后拓展的新号。通过原有的账号,他们可以为新的账号倒去一部分关注者,解决前1000个关注者的问题。但新一批设立的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并不太值得期待。从我间接控制的一些账号的数据来看,与一年前原始账号的推广速度相比,新一批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普遍哟下降30%以上。显然,文摘式的草根账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触碰到增长瓶颈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如果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比起怎么搞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不要搞。至少,不要抱着太大期望来搞。

个人型:作为试金石试试就好

个人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情况相对好一点。互联网一直流传着1:9:90理论,事实上代表内容的1和代表互动的9都是偏大的预估,长尾所占的比例比90还要更长。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总有被挖掘出的一天。比如起点造就了网络文学行业,bilibili挖出了一堆剪片up主,微博让段子手赚地盆满钵满,虎嗅发掘了新的商业科技。

这些内容创造者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这些人都聚集到微信之后,这下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垂直平台的内容编辑其实充当了挖掘机的角色,找对平台做好自己的内容,自然能让别人看到。但当所有人归集到微信这个大一统的大平台后,这个挖掘机和流量通道就不在了,好的内容没了出口,如果运营者又欠缺运营的能力或者积极性,那内容基本就被闷死在自己的微信公号里了。

当然完全闷死的情况还是少数。物以类聚,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之间的关注者交叉,由此达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内容生产者要同时处理运营、商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能力足够,精力也是问题。以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组成一个2、3人团队,他的效率提升是成倍的。个人自媒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过渡形态,如果内容生产者已经在垂直平台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那在微信上稍稍试水后,还是尽快组团地好,绝对好过单刷副本。

团队型:定位+内容+通道=搞定?

由于团队型的自媒体品种比较复杂,养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还是直接用例子来做解释吧。

“新闻哥”是一个关注人数极大的微信公号,从阅读数反推其关注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真实用户。他本是腾讯新闻的一个独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把最奇葩、好玩、吸引眼球的新闻找出来整理在一起,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找出来用搞笑的配图和易于阅读的配文来解读。腾讯新闻将这个栏目单独延伸到了微信端,后来这个栏目就火了。现在“新闻哥”是各个微信排行榜时事类榜单和总榜单的榜首常客。

为什么要用“新闻哥”做例子呢?因为相比于其他榜首常客,比如“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虽然“新闻哥”也有官方背景,但从形态上来说,他是最接近自媒体的一个,可以看作是条件最“完备”的自媒体。

“新闻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定位。自媒体的定位和草根订阅号的主题,这两者之间看似相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内容的生产成本。既有取材成本,也有原创成本。“新闻哥”的定位是时事内容娱乐化的二次编辑,这样的定位本身就很讨巧,是否能被大众认可也很容易验证。而且这个定位一旦确立,就表示“新闻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取材成本极低。此外,基于这些素材的二次编辑,也可以达成低成本的原创。

虽然取巧的定位让“新闻哥”看起来简单。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本身腾讯新闻在内容制作上的实力就毋容置疑。对于眼球型的娱乐选题,更是驾轻就熟。这种发现新闻和遣词用句间的专业能力依然不是大多数纯草根所具备的。所以虽然定位决定了内容,但内容本身水准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低于定位。

然后就是推广的通道,“新闻哥”当然是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不过对自媒体来说,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腾讯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载体,“新闻哥”也没有受到微信的额外照顾,所以如果自媒体能通过内容与外部稳定的流量源达成合作,同样可以将用户引导到个人微信上。除了刚才说的起点、bilibili、虎嗅等,其他内容聚合平台优酷、知乎、猫扑、虎扑,或者像是雷科技这样还在萌芽期的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稳定的关注导入来源。毕竟一开始就说了,内容还是稀缺的。

有了可复制的定位、高质量的内容和稳定的推广渠道,其实只要肯花精力猛干个翻云覆雨,多多少少都是能有些小成的。当然如果有土豪在背后撑腰,同时对自己的内容有自信,可以学习“一条”直接花钱砸粉丝的做法,初步看来是非常有效的。至少相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一条”在这上面的投入也不算是太大。

第3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关键词:资本运营 报业 非时政类报刊 转企改制

目前,随着报业发展领域的不断扩展,报纸媒体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不仅要为全媒体业务的拓展留下充足资金,还要积极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因此报业资本运营越来越成为媒体发展的热词。但综观现阶段我国报纸媒体的资本运作情况,却是试水者多但成功者少。如何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某种意义上对于报纸媒体的新五年发展至关重要。

一、报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性

报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资本运营能实现有效扩张,推动报纸媒体在做大做强中应对国际传媒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的媒体相比,我国的媒体资金实力普遍偏弱,难以形成规模庞大的传媒集团。当国外的传媒集团已依仗着资金、技术、运行机制的优势,逐渐向我国受众市场渗透,在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方面与我国媒体展开竞争之时,我国报业必须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以雄厚的资金支撑实现超常规发展,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快地形成强大的产业价值链,才能应对国际强势传媒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媒体自身发展壮大的角度,还是从国家舆论阵地巩固的角度来考虑,都应该积极进行报业资本运营。

其二,资本运营是盘活报业资产的重要举措。我国报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产,但资产总量并不大,而且运作效率并不高,没有真正将其转化成能发挥效能的有价值的资产。积极开展资本运营,正是盘活这些资产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报业集团可以将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调整经营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三,资本运营将报业无形资产有形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报业的优势。在我国,报纸媒体对有形资产的重视不言而喻,但对无形资产却重视不够。其实无形资产的价值可视为一个媒体的灵魂或命脉,资本运营势必要对媒体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盘点与估价,将无形资产“有形化”。其中,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是用好无形资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与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中,将版权、报纸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乃至团队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作为筹码,将无形变成有形,引入媒体发展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引进合作伙伴之后,合作方的市场资源、战略思路和良好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报纸媒体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反过来是对原有无形资产的维护、延伸和提升。

其四,资本运营能够推动体制的创新,推进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本运营,意味着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接受市场的考验,服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因此,报纸媒体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机制、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主体,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举措,实际上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促进报纸媒体建立高效的发展治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媒体在领导体制、用人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二、报业资本运营现状分析

对媒体资本运营的概念、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论述。报纸媒体的资本从有形资产方面来说包括企业的现有资金、房产、印刷机器、采编设备等;从无形资产方面来说,包括刊号资源、创办报纸产生的版面以及有影响力的品牌等。报业资本运营,就是将报社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当作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扩张资本规模,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目标。

在计划经济年代,收支两条线,赚了钱交给国家,要钱用时向国家要,报社自然不会去考虑如何搞好自身的资本运营,同时也没有专业的资本运作平台让媒体经营者去实践。传媒业比较开放之后,大部分媒体实行“自收自支”的财政政策,起初靠“小打小闹”过小日子不成问题,但随着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报业经营者才开始考虑拓展资本运营的空间。因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一批又一批成立起来的报业集团有了强烈的扩张冲动。

这期间,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媒体开始通过上市或者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企业等方式与证券市场结合融集资金,吸纳社会资本为自身经营发展服务。

但限于政策桎梏和自身发展原因,上市对于许多报纸媒体还略显遥远,相对而言,媒体与媒体合作筹措资金办媒体,或与上市公司、其他大型资本集团合作设立企业,介入媒体经营则便捷得多,这也是目前报业进行快速融资的有效方式。从目前来看,有报业与报业共同出资合办的项目,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也有超越传媒领域的合作项目,如在保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北大青鸟与人民日报社合办的《京华时报》,上海复兴实业牵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其中《21世经济报道》由于合作的起点比较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资金层面或业务方面的合作,而是一开始就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奠定了《21世纪经济报道》乃至以后的21世纪报系成功的基础,报纸与子项目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但遗憾的是,尽管目前报业“三跨”发展与资本运营已并非新生事物,但限于各种障碍却是试水者多,成功者少。

三、转制改企为报业资本运营带来良好契机

由于我国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可能并不会轻松上阵,报业也不例外。因此,报业资本运作将不能完全按照一般企业那样,而是必须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的平衡,在结合点上下功夫。

为了寻找结合点,这些年报纸媒体一直在积极探索,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对旧有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主要是强化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成立公司,用经营公司的名义与企业合作进行资本运营。这种体制创新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为推动媒体市场化和资本运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然而,这种运行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事业单位”的框框,既要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又要确保不把完整的新闻产业链条割断,很难两全其美。

同时,成功的资本运营还要求报业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运作,但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纸媒体在体制上仍然有很多弊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步伐。此外,政策的限制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资本运营造成了一定阻碍。

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在重庆举行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明确提出:“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会议公布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报刊业的转企改制将全面铺开。在这一发展契机下,目前各地报纸媒体正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逐步推进转企改制工作,除党委机关报等时政很强的报纸或一些特殊的报纸外,大部分报社单位都将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这对那些早已参照企业机制操作并渴望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的媒体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报业应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转企改制推进传媒资本运营。

参考文献

第4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一、CAS系统

条件接收系统(CAS,ConditionalaCCeSS system)由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加解扰和接收控制组成,其中每一部分均是一个特殊的信息过程。采用多重密钥传输机制。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密钥分别是:(1)解扰密钥(Cw,Controlword)它用于对伪随机序列发生器起始触发,产生新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加解扰;(2)业务密钥(Selvice Key),对控制字进行加密,形成授权控制信息(ECM),并插入传送流;(3)用户组密钥(Group Key)和用户密钥(Private key)。对业务密钥进行加密,形成授权管理信息(EMM)。上边的所有密钥对于每个运营商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以保证运营的安全性。

在数字视频广播(DVB)传输系统中,加扰过程是用一个伪随机序列对复用后的传输流(Ts)进行加扰,而这个伪随机序列的生成由控制字发生器提供的控制字(Cw)来确定。节目有条件接收的核心就是控制字传输的控制。控制字是一组随机数,是数据流的加密密钥,每隔几秒钟随机变化一次,在接收端要在同样的控制字的控制下来的解密。系统同时通过业务密钥对控制字进行加密、形成授权控制信息(ECM)在接收端用户要解扰就必须要首先在ECM中解出控制字,用控制字将加扰的TS流解扰出来。要成功地从ECM中解出控制字。必须先通过用户授权确认这一关。在条件接收(CA)系统中用户的授权信息被用户组密钥和用户密钥加密。形成EMM。

广播网络条件接收系统是对广电网络进行集约式管理基础设施。集约式管理是指在广电多媒体宽带分配网络的头端(Head-end)用复用器对提供的节目或服务进行管理,使用用户管理系统(SMS,Subsc6ber Management System)对每个用户的要求实现记录、统计和管理,使整个系统提供的服务精确到每个终端,在用户端用机顶盒来实现系统提供的各种多媒体服务。CA系统贯穿在这三部分构成的整个系统之中,目的就是根据每个用户申请的服务将相应的码流构成完善的加解扰系统,使每个用户在按时交费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服务,使广电网络真正成为一个能够自我积累发展产业。

二、CAS系统的使用功能

全国多个城市采用双向互动型机顶盒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他们以创新先进技术发展业务的思维方式走在全国前列,值得每个运营商借鉴。有线电视整体转换的首选择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支持着业务的发展:

1.高安全性。做到对节目的加密安全传输,使合法的用户才能观看节目;

2.强大的寻址能力,节目的灵活打包,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比以往模拟系统强在控制用户,达到点到点的效应;

3.完善的业务支持。使得用户观看节目时可以选择包月,或者从电子钱包中按天扣费,增加了运营的灵活性和用户的自主性。

三、整体转换提供优质的服务

全国很多城市正式开展整体转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近千万用户的转换,在短暂的时间内克服种种困难。有效地使广电事业又向前迈进一大步。CAS系统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持:

1.严格测试进行市场的机顶盒在CAS系统的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2.大力配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与CAS系统的对接工作;

3.提供双机热备方案,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4.及时供货,使转换工作按计划进行,无出现停滞状态;

5.定期进行技术交流,总结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第5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的几个重点:用定制服务创造新的需求;寻找适合传统媒体的社交平台雏形;将公民媒体新闻采集手段融合到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采集、编辑、、互动体系中;将新兴媒体建设与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协同;探索清晰模式,实现持续赢利。

【关键词】媒体;社交;传统;新兴;移动互联网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美国帕帕斯机构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推特(Twitter)用户在2012年夏季已超过5亿,2008年仅为600万;脸书(Facebook)用户从4年前的1亿增长到9亿;奥运期间优兔(YouTube)视频内容日访问量从2008年的1.33亿次猛增到2012年的40亿次。推特上有关伦敦奥运会的信息为1.5亿条。2009年8月推出的新浪微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相关话题总讨论量达3.93亿条,其中2.24亿条来自移动终端,1.69亿条来自网页终端;新浪奥运视频平均播放量为平时体育视频播放量的3倍。拥有伦敦奥运会北美地区独家电视转播权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奥运期间黄金时段电视收视率提高了12%,已有的统计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强力推升了电视收视率。NBC在伦敦奥运会之前宣布与脸书和推特的合作伙伴关系。数据显示,NBC观众中五分之一在收看奥运电视节目的同时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网进行社交活动。NBC在其网站提供所有奥运比赛的现场直播,网络直播下载量达6310万次,远远超过北京奥运会期间的1400万次,直播和非直播节目下载量为1.54亿次,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两倍。脸书商业伙伴和运营总监贾斯汀・奥索夫斯基说:“体育赛事天然具有社交性。体育爱好者很少独自欣赏比赛,他们相互联系,共同庆祝,分享欢欣或忧伤。”

以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观察对象,社交媒体在过去四年的奥运周期里显然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影响力急剧扩大。全球最广泛人群使用的社交工具,如推特、脸书、优兔、谷歌社交(Google+)、邻客音(LinkedIn),无一不是成功地颠覆既有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对实名或准实名用户的有效抵达,并在自主掌控渠道和实现有效抵达的前提下,不断推出既“好玩”又“有用”的创新服务。同时,通过传统或非传统的营销策略寻求赢利,持续增强产品和服务的黏性,提升品牌忠诚度与核心价值。

一、社交网络的价值理解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提出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信息高速公路”也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缩写为NII),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首先实践并迅速扩散到全世界,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在完成了早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后,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呈现出自由、开放、免费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驱动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理念。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嬉皮士运动提倡的自治和民主精神深刻影响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方向,也造就了包括斯蒂夫・乔布斯在内的一大批利用新技术追求自由理念并热衷于创业的创新者。美国作家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名言“信息理应免费(自由)”被许多创新者奉为信条。布兰德说:“一方面,信息理应收费,因为其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信息理应免费(自由),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总会越来越低。”大型计算机诞生之初曾被认为是集权控制的化身,技术领域的嬉皮士通常自称为黑客,他们意识到并利用计算机极大的潜能,将其转变为实现自由的工具。无论是发明小型化个人计算机,还是互联网应用蔚为大观,无不体现出自由、开放、免费的内在逻辑。

21世纪头十年,建立在信息自由交换基础上的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其中最成功的脸书和推特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用户数量的爆发性增长。

脸书的名称来自美国高校通行的入学新生名册,一般带有照片、个人简介、联系方式。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网上学生名册并于2004年2月上线,起初在哈佛大学内部流行,后来向其他学校开放,用户需使用以代表教育机构缩写edu结尾的电子信箱进行注册,实际上确保了用户的真实性。这是脸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帮助社交网络实现媒体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脸书充分呈现了“好玩”的特点,注册用户可以与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互发信息,互送礼物,分享视像,了解联系人的行踪。但如何实现“有用”进而获利呢?刚开始只是学生之间嬉笑逗弄的网络工具,在用户数量持续扩张、用户平均访问时间不断增加的同时,网站黏性因为“好玩”而不断提高,终于带来了“有用”――毕业后仍习惯于使用脸书的联系人不但交流个人感受和朋友信息,也用来沟通工作信息、传播即时新闻、评论热点话题,在同质性较强的朋友圈中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不同朋友圈的交集成为朋友圈有效扩大的纽带。“好玩”有利于扩大用户群,“有用”造就了社交网络的核心价值。脸书对于广告业界而言的巨大价值,正是朋友圈的“口碑效应”和实名用户网络行为数据挖掘使精准投放广告成为可能。2012年10月,脸书宣称其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它的发展带来的启示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移植到网络上,不仅节省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能将现实生活中基于人际交往而产生的赢利机会移植到虚拟空间。美国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2011年2月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网站的特性总结为社会化(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化(Mobile),各取三个词开头两个字母生造了一个新词SoLoMo。2009年3月上线的四方网(Foursquare)较好地体现了以上三种特性。四方网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手机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并鼓励手机用户与他人分享其所在位置信息。利用四方网的服务,手机用户可“检入”餐厅、商场、学校等全球任何一个地点,用户完成“检入”后,网站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该地点附近的相关信息。这实际上蕴含着极大的商机:商家长期以来非常想了解并研究潜在客户群的组成情况、日常行为及常客的具体信息。四方网依靠真实世界的社群游戏吸引并集聚用户的同时,实现新的赢利机会:一是为购物优惠券、商业关注度排行榜、赞助商等提供广告空间;二是为商家提供用户流量分析工具,手机用户分享的地理位置信息越多,商家越有可能了解用户的行动与购物习惯。

正是因为“嗅”到了这项新的技术应用背后巨大的商机,脸书在2012年5月收购了创业不久的移动定位服务网站Glancee。这个网站的服务比四方网更“可怖”――不需要移动用户同意并执行“检入”操作,只要开启GPS定位功能,就自动发送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寻找位置附近的所有社交关联。

诞生于2006年6月的推特因使用便捷、传播迅速而很快受到用户追捧,全球注册用户目前已超过5亿,其中70%的流量来自美国以外。Twitter是鸟叫的象声词,创始人认为短、频、快的鸟叫符合网站内涵。作为社交网络的推特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用户将最新动态或感想以类似于短信息的形式发送到网站,而不针对特定个人。推特已成为用户直接信息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这是其他社交网站所无法比拟的。推特在2008年美国大选时初露锋芒,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案发生后在全球声名鹊起。2009年1月15日美航客机坠落纽约哈德逊河后,有人第一时间在推特上更新信息和现场目击景象,时效远远超过主流新闻媒体或新闻网站。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及中国人与西方用户不同的网络行为习惯,上述西方流行社交网站在中国要么发展受限,要么不为用户广泛所接受。腾讯旗下的微信产品,目前在国内发展较好。依靠网络即时通信工具QQ占据中国7亿以上用户市场的腾讯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份额近年来迅速扩张的态势,2011年1月21日推出微信,下载微信的智能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也可多人群聊。下载应用软件和使用所有功能都不收费,下载和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则由网络运营商或移动运营商收取,与基本由移动运营商垄断的语音通话或短信的收费相比,实质性地降低了信息交换的费用。腾讯宣布,微信注册用户在2012年3月突破1亿大关。腾讯既允许微信用户通过腾讯既有的QQ用户名注册,也极具战略眼光地将用户群指向各个运营商拥有的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只需用手机号码注册,就可把手机上存储的联络人名单自动发展成潜在的微信好友。腾讯研发微信产品的意图起初是“有用”,即用户可通过微信免费发送文本和语音信息,从而规避移动运营商收取的单条价格虽低但累计数额不少的手机短信息费用。在拥有的用户群不断扩大后,微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通信工具――通过“朋友圈”“漂流瓶”“摇一摇”等具有社交特色的功能,把“有用”的产品变得“好玩”。掌握了渠道和抵达终端用户的手段,微信又开始传播“腾讯新闻”,这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已构成直接威胁。

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等信息产业巨头已开始显现出包揽硬件制造、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开发、渠道控制、互联网应用、数据存储和挖掘、增值服务等“包打天下”的势头。脸书、推特、微信等用户群的急速扩张已开始对传统新闻媒体构成极大的威胁。目前,传统新闻媒体很大程度上仍在生产内容而非运营内容。社交网络天然具有传播信息的特性,信息技术进步又为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的多媒体传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社交网络爆发式增长并将其势力范围越扩越大,侵入传统新闻媒体的固有领地将易如反掌。假如传统新闻媒体固守价值链中的内容生产,而把内容运营、传播渠道、用户抵达拱手相让,就将在新闻传播业分工中落入极其不利的境地:既承担了投入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内容采集与制作,又因渠道受制于人而难以掌控内容产品的定价权。信息产业的发展总体上印证了摩尔定律,互联网经济时代价值观的理解应有异于传统观念。在纯粹的信息技术成本和互联网应用的价格越来越低的条件下,任何创新思想、技术、产品、服务的真正价值将越来越不附着在外在设备或劳务上,而更加依赖与用户建立并长期保持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传统媒体的对策

即时性、参与性、交互性、开放性、延展性、多媒体是全球主流社交网站的主要特点,移动、定位、社交是其主要功能。社交,根本上是人的活动,网络社交实质上是人与人真实关系的数字化呈现,体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性。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及“类新闻”传播者的挑战,新华社在深入思考自身优势后,提出“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三个“拓展”中最根本性的变革是将过去以服务机构用户为主要目标发展成为机构用户和个体受众并重,直接抵达终端受众。新华社发展新兴媒体的根本目标,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尽快形成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借鉴社交网站的成功经验,通过掌控渠道实现新兴媒体产品和项目的赢利。

中国新闻的国际传播是新华社的“拳头产品”之一。可是,开发以国际传播为目的的中国新闻新兴媒体产品并掌控传播渠道,当前还存在许多困惑、制约和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化与中国国力的增强既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带来机遇,又对我们长期形成的外宣思维形成重大挑战。国际主流媒体现在对中国的关注已从以往政治外交等个别领域以及重大灾难或突发事件扩展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不再局限于负面新闻。中国新闻国际传播的叙事方式长期以来也形成了固有模式――通常以一个具象的故事或人物描写开头,通过重点描写试图呈现一类带有普遍性的主题,常常设计并安排人物的引语,穿插介绍社会和时代背景,把“文以载道”的目的曲折且若隐若现地贯穿在内容编排之中。这种一度被评价为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形象的较好模式,在当今时代已然失去了以往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海外市场对于这类稿件的需求急剧萎缩。这种固有模式是在中国隔绝于外部世界的年代形成的,这样的写法、主题的选择相较于以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重大题材刻板保守的传播方式而言,确曾引起一定程度的好感。但在外国记者、游客可以在中国自由活动的今天,再固守这样的操作手法,发展空间必定会越来越窄。中国新闻新兴媒体产品应该突出“中国视角”,重点提供新闻性、原创性较强,个性鲜明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产品,同时加强与终端用户的互动。在题材选择上,加强对政治、经济、商业、财经等重要领域的深度报道,重点研究终端用户对中国经济发展、投资贸易、市场研判等方面的新需求,开发高端经济新闻信息产品。在彰显个性方面,应做强观点鲜明、语言犀利的意见和言论品牌,在重大涉华事件发生和重大涉华舆情出现时,尽快“靶点”准确的评论和专栏文章,发出“中国声音”。

传媒业的重大变化和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要求我们重新界定中国新闻国际传播的战略与重点、目标受众与抵达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兴媒体产品。在构建直抵终端用户的传播渠道时,要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的“无疆界”性,妥善把握抵达海外终端用户与境内涉外用户(在华经商、学习、旅行的海外人士)的辩证关系,按照不同目标受众的差异化要求,实现中、外文语种的协同配合。在新兴媒体传播平台上尤其要重视采访原创内容产品与编辑整合内容产品的合理配比,为终端用户提供区分普通产品、协同产品、增值产品、高端产品、点题定制产品的差异化服务。与此同时,内容、技术、市场团队要协同提高新闻产品生产和运营能力,通过挖掘并分析相关核心数据,包括新兴媒体产品的下载量和下载地区分布、内容选择、浏览时间、转发次数、评论次数等用户行为等,及时调整新闻报道的重点、数量、配比,实现针对海外用户的真正“精准报道”。

三、探索新兴渠道传播

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上演着颠覆既有技术和市场的破坏性创新。观察移动通信的发展不难发现,移动运营商用移动通信和数据服务颠覆以语音通信为全部内容的固定电话网络。固话和移动运营商都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资,而网络服务商则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免费等特点实现对通信基础设施的颠覆,以苹果为代表的应用商实质上也是网络服务商,但把发展重点放在了移动互联网上。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苹果和安卓系统,颠覆了移动运营商通过类似会员制的方式构建的内向、封闭的移动通信服务网络――只要拥有移动智能终端,就可跨过移动运营商进行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的数据交换。开发新兴媒体业务,既要重视控制渠道制高点,如移动操作系统,也要重视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以及通过开放、免费的网络应用商店下载,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还不能忽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通过技术进步构建的网络渠道进行的非对称竞争,如能掌控智能终端设备的制造与销售环节,就可通过在智能终端上预装应用程序的方式实现新媒体产品的渗透。这种渗透可以突破移动运营商、网络应用商店、移动终端品牌的渠道控制,但用户是否使用预装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还得取决于新媒体产品的品牌、质量、用户感受及相关的营销策略。

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一)用集聚平台集中资源和优势,用定制服务创造新的需求

尽快抢占技术制高点,采用国际标准尚在制订中的HTML5技术开发集聚式的移动客户端,摆脱目前由苹果和谷歌控制的应用程序下载渠道,不仅有可能获得更有前景的赢利空间,还可不依赖任何渠道独立掌握对后续发展极端重要的用户数据。HTML5是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缩写(Hyper TextMarkupLanguage),现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浏览器目前已支持HTML5技术。这项技术能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友好的用户体验,尤其是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今后必将被大量应用于多媒体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网络游戏等。对于多媒体呈现占主导地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言,HTML5技术可以使嵌入到动画中的内容被搜索引擎读取并索引,这个特点将使网站或应用程序获得更多点击量,从而带来潜在效益。同时,传统媒体应以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多媒体原创产品为主体,以意见言论等个性化内容为特点,研究特定用户的需求,结合多媒体数据库产品的商业化应用,用定制服务创造新的需求,通过兼具展示、点题、互动、交易等多种功能的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订单式新闻信息内容服务和定向广告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环境无处不在,消息源越来越透明且准入平等,加上大同小异的编辑处理方式,独家新闻实难一见。绝大多数内容虽可被复制,但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依然大有可为,如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等内容,完全可以以追求动感、视觉、呈现、互动等方面的极致效果而令产品更上一层楼。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潮流,借助最适合的技术、设备与传播介质、材料,依靠高端精致的制作引导用户发现需求,进而创造新的细分市场。

(二)寻找适合传统媒体的社交平台雏形

要实现传播平台的社交属性,根本要求就是“有用”且“好玩”。社交网站的实名或准实名、黏性高等特点都将为新闻信息的内容传播及未来实现赢利创造有利条件。技术上不占优势、市场感知(尤其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感知)能力不足,限制了传统媒体开发社交产品的可行性。然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也构建了一些与用户较为松散的联系,这种弱联系若能按照社交网站的特性进一步发展,未必不能构建起独特的社交网络。传统媒体应在旗下所有产品和业务中仔细筛选出用户群庞大且忠诚、实名或准实名、用户关键需求明确、用户间有沟通或互动需求、现实关系网络化虚拟化可行且成本可控、易于向主流社交平台扩展、细分市场门槛较高、与整体品牌和机构形象契合度较高的项目,以此为雏形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交平台,继而衍生出“有用”且“好玩”的网络社区。

(三)将公民媒体新闻采集手段融合到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采集、编辑、、互动体系中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采集并传播新闻,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信工具,向社会第一手新闻报道,催生了公民新闻和公民媒体。传统媒体在设计构建新闻信息移动采编系统时,不应只针对本机构采编人员或仅扩展至社会上其他专业人员,也应为蓬勃发展的公民媒体乃至网民个体提供开放、友好的互通界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公民媒体等新闻信息采集手段。

(四)将新兴媒体建设与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协同

传统媒体应在传统渠道和社交网站上同时塑造更为强势的整合平台,加强重大新闻、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在舆论引导方面,可尝试通过新媒体进行议程设置,但须强调贴近网络传播实际的因势利导。在国际传播方面,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培育国际传播重点区域和重点目标人群。

(五)探索清晰模式,实现持续赢利

新兴传播渠道的兴盛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开阔了思路。在先进技术引领下的新媒体产品将会实现较高的利润。传统媒体运营新媒体产品,不应只将传统的内容整体平移到新的传播载体上,但新媒体产品归根结底还是会受到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巨大作用。新兴渠道的传播与消费方式未来可能层出不穷,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传统媒体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传统媒体在考虑新媒体营销策略时,需精心设计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的方案,如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或非营利机构、跨国公司、本地企业等,实施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传统媒体应以实现新媒体产品赢利为重要指向,不断提高内容质量,通过战略伙伴关系或市场机制与先进研发机构及私营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并自主掌控新媒体传播渠道和新媒体产品品牌,通过反向营销、事件营销、广告、与运营商流量分成、定制服务等多种手段,形成可持续的赢利。

第6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关于微信收费问题,成为近期公共传媒、网络媒体、社交门户网站的讨论热点。与此前多数公众热议焦点话题不同,这次争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收费合理性的争论上。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更多体现了说理的客观性、论证的现实性。通过对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论的反思,我们可以把握公众对于这种新社交软件的认识,从而对新媒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争论是介于通信运营商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由于微信使用者是受众群体,社会争论也主要源自于社会公众,其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在公众热议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微信使用的广泛性和其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微信客户又有所增加。议论话题除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企业表态发言以外,多倾向于以下方面:

(一)微信收费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使用便捷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服务区地域局限等特殊优势。更重要的是,微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微信交流在社交生活、移动通信愈发普遍。微信较通信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通话等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其广泛采用也挤占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此次微信收费,必然会冲击微信使用者现行的通信交流模式。公众关注点在于谈论微信收费的具体方式,对于自身花费开支的影响。鉴于收费,微信必将丢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使用普遍性降低,这也对微信大众性形成挑战。

(二)微信收费的自身合理性

微信作为通信服务软件,是对传统通信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流量代替传统业务成为公众消费的主要支出已经成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微信使用者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因此在软件使用上如单纯对微信收取费用,合理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客观条件在于,中国移动通信使用者众多,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通信运营商,已经较难承载巨大的数据业务。运营商还要对微信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疏导传送,这也占用了通信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并增加了通信服务商的工作成本。在现有基础设施较难满足多方需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

(三)微信收费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国内通信业尚属垄断行业。在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博弈中,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决定收费的结果及具体模式。在公众看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身支付成本。公众研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希望运营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趋势,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自身的变革,进一步扩大公司运营的实际效益,而并非通过垄断价格保持原有的利益蛋糕。

(四)微信收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横向看,世界通讯业先进的国家都已开发出与微信功能相似的软件。公众也将争论放在了微信收费可能性与各国提供服务及收费方式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上。如果微信收费具有不合理因素,必然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热度降低,将使即时交流新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我国通信业长远发展。可以看到,公众这次争论更体现了理性客观。而并非如同以往关于社会焦点问题那种跟风、无秩序扩散,虚假信息横传等特点。由此见得,公众对于此次微信收费的争论,具有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提示我们,作为通讯、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准确知晓公众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

二、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的新特点

随着网络社交网站、微博等方式逐步成为公众信息传播、接收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应运而生。相比其他新媒体,微信操作简易、使用人数多,且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人们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通信服务功能

微信的大众性决定了其通信交流的可行性。通过通信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的锐减,可以看到微信已成为公众进行短信息交流、语音沟通的新方式。微信软件开发较早,与国内相似的通信软件尚不能在影响力上与微信比肩,微信更全面的占领了手机业务的主要受众。微信既具有通信服务功能,其依托智能手机,又具备了网络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集合了手机通信、网络传播等方面等全方位地服务功能,受到公众青睐。

(二)公众知情便捷

微信在软件自身发展上几乎无所不包。在社会焦点、公众关注热点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同时,以央视新闻公共账号为例,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召集公众讨论,合理分析热点问题,使得公众对于热点焦点问题知晓更加全面客观。由于微信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以往网络平台虚拟性的弊端,也使得信息者责任感的提升。公众账号的微信信息即时,每一个使用者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接收信息,且更加快捷,全面。

(三)实现舆情有序管控

相比网络新媒体,微信在实名参与、信息者追溯的可行性更高。对于信息整理、舆情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更容易把握。以各交往圈子为例,各交往圈子的参与者多数价值理念相似,热点关注趋同,意见更易集中统一。这使我们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群体的关注点及时掌握。对于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不良信息管控、重大事件防范等方面改善了以往政府部门信息来源不足的缺陷。

(四)社交模式理性回归

微信在新闻信息,社会热点研讨等方面,更多体现了参与者理性、客观的一面。与网络新媒体不同,微信中的个体,信息透明度高,也更容易受到认可。参与者具有身份的真实性,就更要为自身的言语、观点负责。有效降低了此前不负责任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非主流不良观点横行的局面。微信信息量巨大,且参与者对于有效信息摄取的要求较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微信信息交流环境较网络社交更优越。由此,微信受众广泛且质疑声少更说明了其发展的合理性。

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发现,微信火爆可以改变以往的通信交流模式,也促进了社会理性回归。从计算机、手机广泛使用开始,软件、通信方式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微信的优势,也代表着下一步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的合理趋势。

三、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对新媒体发展的启示

微信本身的出现充实了网络社交、移动通信的发展,丰富了新媒体的服务功能,锻造了更高层次的社交文化。通过这次关于其收费合理性的争议。我们对其特有优势及引导方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有利于服务公众

微信的开发及广泛使用,在于其为公众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迅捷、成本降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效用。随着网络通信发达、新媒体使用广泛,公众对于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趋向于快速、便捷、权威、客观。微信在语音和文字信息传播方面有特有的交流模式,在新闻传播、个人信息、公共交流等方面也与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社交网站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微信的服务人性化、信息大众化、舆论导向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进微信不断更新模式,改进效能。作为文化产品,微信及新媒体要进一步贴近民众,在便捷实用、号召更多民众参与方面做出探索。

(二)有利于公民意识塑造

作为新媒体,较好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软件开发者和通信运营商的本分。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民文化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新媒体开发,要在有效维护个人信息保密性的同时,权衡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心态的塑造。在网络信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供应方面,创新供应模式,做好民众参与引导共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功能开发方面,合理满足民众需求,做好信息管控,抵制庸俗、奢靡等社会不正之风,既保持主流媒体信息正面性,也契合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圈,体现实用性,促进文化交流,有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三)有利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

第7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关键词:媒介整合 媒介生态 媒介组织 媒介市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也为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实现再造与重生,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电视作为具有多重优势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遭遇了挑战,也最有可能在媒介融合中率先突围,在重新布局中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重新布局的主要依据

媒介融合是现实与趋势的召唤,技术创新的眼花缭乱使融合充满了想象空间,而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具体操作,则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分析。首要的问题是,新媒体到底改变了什么,还在改变什么。这是实施全新布局、介入与深化媒介融合的依据与着力点。理论总结刚刚兴起且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一个基本观点是新媒体的出现与崛起使传播生态、媒介产业、媒介组织、传播对象及其相关的各种传播模式与方式、媒介要素聚合与离散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面临着舆论场收缩、影响力衰减、受众群瓦解、收入比下降等严重挑战。而循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至少在关乎媒介生存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发生了革命性、本质性、结构性的牵动全局的变革。

一、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影响媒介生态的诸多条件中,技术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新媒体的出现,都或快或慢地改变着原有的媒介生态,从而改变着所有媒介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今天,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全新“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无疑正在建构着全新的媒介生态。相对于前互联网时代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核心建构的大众传播生态圈,新的媒介生态正在迅速生成。其主要特点,一是社交媒介迅猛发展,迅速崛起。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QQ、客户端、APP等为代表,形成了以私人圈、交友圈、粉丝圈、产品圈、营销圈等为特征的无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圈,构筑了庞大的社交媒介圈,大有冲击、整合、吞噬一切媒介之势,成为新媒介生态的最鲜明特点。二是随着社交媒介圈的无限膨胀,传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核心的单一媒介生态,演变为由大众传媒与社交媒介双圈互动,新型的人际传播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形成新的颠覆传统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跨大众――人际传播模式构成的复合媒介生态。三是复合媒介生态的主体相应由原来的大众传媒为主,演变为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多元、多层、多维的泛主体、自主体、微主体等。四是新的媒介生态中,信息与新闻传播路线与方式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由原来大众传媒的单向、一对多、体系内转载,变为互动、几何式转发、病毒式复制,信息的瞬间聚合离散能量与能力爆炸式扩散。五是媒介生产、传播、效果评估、评论等媒介综合评价方式方法与体系均呈现出重大变化,相比新的社交媒介,传统大众传媒的传播、生产、评估的盲目性、模糊性更强,针对性更弱。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新型媒介生态中主要工具。

二、媒介组织发生了重大质变。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均以某项传播技术和某种编辑方针为核心和主业,展开新闻报道和媒介产业。具体的媒介组织形式表现为通讯社、报刊社、电台、电视台。近年来,媒体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即是媒介组织再造,表现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成立,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全省一张网等。媒介组织的变革总是有原因的,在报业、广电改革为重点的媒介改革时期,改革出发点大多是为了做大做强、整合资源,甚至期望整合后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升级。新媒介组织包括的资源大多是原有社刊资源,频率、频道资源量的增加与衍生的子报、电视剧、广电购物等传统资源的再放大,变革动力也大多是行政主导的外部推动。然而,当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陆续开设了网站、网址。如果说此时只是媒介组织增加了一个部门,变化不大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当某一版面、某一记者、某一栏目、某一频率频道发出自己的第一条微博、第一条微信,收获了第一条评点、第一个粉丝时,或者说,当这些林林总总的新型媒介的评论、粉丝、好友突破一千、一万、十万、百万乃至更多时,当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这些变化不定的新媒介时,媒介组织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主要表现,一是由传统的增加业务即增加部门,改变为全员向新媒介发力,而新媒介又呈现出个人化、个性化的明显特征。二是由此媒介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签发变为即发、快发、碎片发,媒介管理权限也不得不下移至最基层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空间由媒介空间向现场空间转移。三是媒介采、写、拍、制、播的技术、管理和传播全流程发生了变化。四是媒介产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单一产品改变为同一信源多向多时多维分发,单一产品正变为复合式的“产品包”,包中的产品组合则根据多种终端的需求不断重新塑型、全新烹制、重新上架。五是就媒介拥有而言,所有的媒介组织都将变为拥有多种大众与社交等传统与新型的媒介集团,因而所有的媒介组织都面临着媒介组织再造,而再造的重点、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三、媒介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前互联网时代,媒介市场中报刊、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分割着伴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广告投放。先是以都市报为标志的报业崛起,再是汽车时代到来的广播繁荣,而电视则依其一定时段内的技术优势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会发生结构固化的量变,传统媒介共享着经济持续增长推动的媒体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一切被快速打破,媒介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一是新媒介异军突起,作为新增板块进入媒介市场并快速增长,媒介市场原有结构被迅速打破。二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快速结合甚至融合,使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兼营、兼容乃至融合新媒体,新媒体的理念、技术基因迅速植入传统媒体。媒介市场原有结构被迅速打散,不断重整、重组。三是新媒介本身的内涵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快速刷新,媒介市场传统的超稳定结构被打破,并将持续变动下去,呈现出结构变革的动态性特点。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的调查研究中,到2043年,日报的读者将归零,到那时,媒介市场又将呈现出全新结构。

重新布局的突围重点

实际上,依据上述三大变化,宏观上媒介融合的重新布局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端倪、方向与范畴。

一、在新的媒介生态中重新布局,建构全新的大众――社交媒介生态圈。在互联网时代,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面对的已经不是以大众传媒为核心建构的大众媒介生态圈,需要在巩固、维护、升华大众传媒生态圈的同时积极调整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建构以媒介价值和品牌为核心,以观众――用户为对象,以服务――参与为模型,以体验――收获为基础,以共享――共生为目标的开放型、成长型的全新媒介生态圈。

(一)大众传媒生态的重新布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电视应当如何保持、提升自身的生态优势,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排除干扰和影响电视发展的机制、体制、资源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只有更加明确了电视与具体电视台自身的优势与力量,才有可能进一步行动。对那些频道多、收入少的台来说,首要的就是按照宣传要求和成本核算,大力削减现有频道数量,以便优先保证新闻生产与传播,集中力量凸显自身优势。其次,要深化改革,把频道分为公益性与经营性资源,保证公益性频道的国家、公有属性,牢牢建构电视舆论格局,同时,大量释放市场性、经营性频道,不以行政区域划分频道资源,而以市场方式分配非新闻性频道资源,形成几个全国性、区域性强势电视集团。微观而言,电视台需要明确理清自身的价值、品牌、服务对象和成长方向,借鉴国企改革的方式,对收视、收入双低迷又没有成长价值的频道和栏目实行关停并转,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有概念、难实施的办台模式和思想,集中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办好一两个主要频道,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制播分离运营本地或外地的频道和栏目,守好舆论主阵地和经营主战场,以改革的精神和方式开拓区域性、全国性和平台性的电视、视频市场。特别是在城市台中,许多弱势频道、边缘栏目的收视人口往往不及主持人的微博、微信的粉丝多,无论从舆论引导、服务观众、经营发展、成本核算等角度,都应该及早决断,关停止损,把有限的力量投送到更有影响力,更有前景的领域和方向中。目前,许多省市台已经实现电台、电视台合并,完全有条件在新的框架、基础上,重新布局区域性的大众媒介生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做好加减法,形成主频道、主品牌、名主持、名记者构成的有影响力生态要件,形成精、奇、特、新的生态特点,把更多的力量向新的社交媒介生态转移。

(二)积极介入建设布局以电视媒介核心价值为内涵的社交媒介生态圈。在第一个布局后才能进入新的媒介生态中全新布局的第二个方面。有统计表明,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每两名中国网民中就有一人在超过一家社交媒体网站进行过注册。电视在社交媒介生态圈中要建构形成以自身品牌为核心的社交媒介生态,将大众传播力延伸融入社交媒介,并形成影响力。首先,要进行社交媒介战略布点,根据自身的实力、特长、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在不同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建立客户端,可以媒体、频道、栏目、名编、名记、名主持人的多层次、多种类、多侧面的公共和个人账号,形成直接、间接、整合的社交媒体群,这也是多数国际国内媒体正在积极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普遍做法。问题是要突出重点,有所突破,不少媒体社交账号要么形同虚设反应不及时,要么进入瓶颈不知如何突破,反应一阵之后便是沉寂,沉寂之后便是放弃。这都不利于社交媒体的发展。其次,精心培养社交媒介的品牌大V、品牌大圈、大群。要从媒介整合的战略出发,重点培养人格化、标志化、品牌化的社交媒介标志性的有影响力的大V,并以大V为核心建构品牌大群、大圈、大客户端,在信息传递、新闻首发、重要评论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品牌大V,不断提升他们在社交媒介生态圈中的影响力、引导力。第三,加强社交媒体的转发能力建设,在社交媒体战略布局中,划分层次、领域,研究媒介大V和公众大V的圈群成份和影响力边界,形成定向、定量、定时的社交媒体转发覆盖能力,确保以此强化舆论引导,保证社交媒介生态中导向正确,真消息、正能量占上风。第四,采取多种模式,建构媒介社交平台。有条件的新型媒介集团可以自建社交媒介平台,没有条件的电视媒体要依托现有社交媒介平台,建构自己的媒介社交平台。同时,要以社交媒介的思维方式运营好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新媒介、新媒体在新的社交媒介生态中的作用。第五,提高与社交平台合作的战略层次,要从电视媒体发展和媒体整合的战略高度主动提升与社交平台合作的战略层次,在开设账号的基础上,要与社交平台开展区域性或全局性的资源、宣传、技术等合作。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与投入,把视频云端、大数据与社交平台合作托管,进行再开发、版权合作等;另一方面,社交媒介也可以获得更充分的资源,推广、推介、植入电视媒介品牌,更好地满足电视媒介的整合需求与品牌成长,探索出整合的更多更好模式。最后,紧跟技术潮流,及时实现媒介升级与叠代。例如,不少电视台的网址受制于出口流量限制和内容质量与数量的限制,已经没有大的传播与市场价值,应该尽早通过叠代解决,实现台属网络媒体的重组。

实现了上述两个布局,只是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同步开展在大众传媒圈和社交媒介圈的交互布局,这才是真正的在布局中融合,在融合中布局。重点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整合这两个生态圈的媒介布点、媒介手段,最终形成一个后台、两圈呈现、多维分发,进而在实现技术交互的基础上,实现思维交互、组织交互、呈现交互,进而融合成一个媒介集团,拥有多种传播领域和传播阵地。因而,只考虑大众传媒生态布局,或只注重单纯社交媒介生态布局,都是不完全、不完善的。当然,这是一个技术、组织、战略运营的实践过程,但交互与融合的方向、思路与战略应当是基本的遵循。

二、在媒介组织再造中重新布局,建构生成全新的媒介融合组织。在新的传播技术出现之初,人们对媒介融合的关注大多停留在技术融合层面。实质上,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新旧技术的融合乃至扬弃只是媒介融合的最基础部分,技术融合提出并推进媒介融合,而作为传媒组织,媒介融合要求组织再造以适应――推动――提升媒体融合,最终生成新型媒介集团。因此,就媒介组织而言,媒介融合中的重要问题是媒介组织再造,这要求对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组织进行重新定义与定位。

从产业视角观察,传统的电视台是内容生产与渠道控制叠加的内容+渠道型的媒介组织,不同的台因内容生产与渠道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导致实力不同。应当承认,因上星政策、区域覆盖、区域经济的千差万别,中国的大多数电视台市场化程度不高,内容生产的广告转化率与版权价值也不高,传统播出渠道如无线覆盖已经基本无直接市场价值。有线网络则一方面因全省、全国一张网而日益进入集中化垄断化的产业经营,与台的关系远近不同;另一方面,三网融合与新的互联网电视平台与各种盒子极大地冲击着、消解着传统的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的价值处于波动之中。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台的传统定位必须改变,要在技术融合、市场细分与价值链整合当中重新定位新型电视媒介组织。

(一)要注重内容生产,成为视频为主的内容提供商。首先是做好新闻等公益性内容,这是电视台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和应有资源,做出适合不同新媒介的终端产品,发挥其最大的传播价值与市场价值。其次是向市场提供特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电视被视频的大海包围,也只有投入到视频的海洋中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新价值体系。因而,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自产自销式的内容生产,打破改版再改版的封闭的恶性循环。在所有的新节目中注入新媒介基因,注入超越本台的市场基因,绝不能再为了满足播出和填补时间做节目了。最后,要作好视频内容的版权管理与评价,不制作没有版权价值的节目,改变小而全的电视台频道与栏目结构,结合大众传播生态的结构变化,集中力量做好新闻与特,其他的内容生产力量全部面向市场,重新集结,为市场制作内容,使电视台从电视频道内容提供者向视频平台内容提供商转变。

(二)拓展传播渠道,成为渠道参与商。在前互联网时代,电视台控制了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两种主要的视频传输渠道,而在互联网时代,渠道呈现了多平台化、多通道化、多终端化的立体、网状、非线乃至量子与混沌的复杂结构,没有一种渠道可以被某一机构垄断,或者说,被垄断的渠道其价值日益衰微。因此,电视媒介融合必须把重点放在渠道拓展与利用上。首先是保持并增值传统频道。如保持并维护好公益性的无线传输,积极参与、控制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在本区域实现台网一体,这既是确保舆论、导向之道,也是电视台内容分发增值的主要渠道。同时,积极参与控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高清化、平台化、智能化,把有线电视网建设成为城市智慧化、家庭智能化的基础平台,实现多元增值。其次是以多种形式积极开拓多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渠道。可以推送多种特色化的网络节目和APP,以产品开拓渠道;可以整合多个媒体,共同推出联合平台,如全国部分媒体共建的全国城市网络电视台CUTV;可以和网络、电信运营商合作,建设新的区域平台和渠道,有条件可以资本投入方式参与新渠道建设与运营;可以建立区域化的媒体网络联盟、新媒体网络联盟和社交媒体网络联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用现有的社会化平台与渠道,占领那些最热的社交平台。总之,要通过掌控主渠道,参与新渠道,借力社会渠道,合作多种渠道,形成自有内容产品的分发、分销、分享平台与渠道,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与有利的内容产品增值渠道体系。

第8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关键词】手机 手机媒体 盈利模式

2006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浪网向手机短信新闻用户了第一条新闻信息,之后有人将手机誉为“第五媒体”。它是指以手机作为信息的采集和展现工具,以通讯网络和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网络而开展信息传播活动的媒体。①手机媒体以其互动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等优势逐渐在新媒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手机媒体的盈利业务

从业务形态和类型上看,手机媒体的盈利业务可以分为语音通讯业务和手机无线增值业务。语音通信是手机成长初期就具备的基础业务,也是核心业务,但随着手机业务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语音通讯业务增长乏力,移动运营商开始推出通话套餐、全球漫游等套餐业务来增加语音通讯的后续发展动力。手机无线增值业务是一种综合性业务,是除了语音以外的数字服务,包括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旨在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

手机媒体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媒体,它为新媒体开创了值得借鉴的盈利模式。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可分为:

1、手机阅读

手机报订阅费是手机阅读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在第五媒体的盈利模式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用户定制彩信手机报获取包月订阅费;二是采取WAP网站线上阅读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我国基本上采取第一种模式。在我国手机报每月5到15元的订阅费中,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只得20%的收益,剩余的由网络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获得。即使如此手机报仍然盈利甚少,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个性化内容仍待解决。

2、手机支付与B2C模式

据调查显示,手机媒体由于受伴随性、互动性的影响,用户冲动消费、情绪消费的可能性大,这无疑给手机市场提供了又一盈利机会。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是一种手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终端直接消费、支付的形式,由运营商代收费或将手机与银行账户绑定,消费额直接从银行账户中扣除,完善了互联网时代的B2C支付问题,使买卖环节进一步简化。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付费、捐款投保、缴话费、充值等等,而公司向用户收取1%-2%的手续费。2008年,联动优势用户已达2000万,每天交易15万-20万笔,平均每笔交易金额在100元。②

3、手机广告盈利

我国目前的手机无线广告市场没有挖掘充分,其中隐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仍然没有被厂商看到,手机广告盈利模式尚不明显。受到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手机广告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用户的反感,特别是手机游戏领域,若没有好的经营策略和创新环节,运营商很可能承担流失客户的风险。这一点也是国内厂商对于广告营销的顾忌所在。

4、无线增值业务收费

增值业务包括手机视频、手机音乐、彩铃、游戏等等,这三者都要依靠移动通信网络才可下载操作。目前国内只有短信和彩铃被广泛接受,成为增值业务中的支柱,其他业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无线增值服务市场仍然潜力巨大,呈现出用户年轻化的趋势,毕竟在新媒体时代,拇指经济和掌上娱乐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同时,我国的游戏市场盈利也远不如日本、韩国、欧美,其中,日本手机游戏业发展成熟,美国手机游戏市场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手机游戏提供数量巨大。

5、专项服务盈利

专项服务指移动运营商为集团、企业或特定用户群体专门定制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体系。例如:中国移动为农民推出的“农信通”,还有面向集团的“blackberry”业务等,此类业务信息除了按条收费以外,GPS移动定位系统也包括在内。

6、信息服务收费

短信、电话服务是手机自发展以来的主营业务,虽然利润额巨大,但不能代表新媒体的盈利趋势。

三、手机媒体盈利模式的特点

手机媒体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其发展方向、把握市场规律有一定作用,其特点有:

1、角色分开,利益分层

内容供应者和渠道供应商分属不同的利益群体,各司其职,这是手机媒体最大的盈利特点。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看,手机媒体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六个环节组成。③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是由编辑部门生产编辑当日的版面内容,嵌入广告,再由印刷和发行部门大规模印制和销售。整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是依赖嵌入在信息产品中的广告,并且从内容管理到发行销售都是由同一利益主体来承担。

手机媒体不会出售有形的信息载体,也就是手机不由内容提供商生产,除此之外,也必须有由移动运营商介入的内容送达渠道才能实现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但是在利益链条中,内容提供商和渠道供应商的利益分配却是由服务提供商(SP)占主导的。在新媒体中,占有渠道者得天下。

第9篇:新媒体运营条件范文

“突破一点”,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青岛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十年磨一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1998年创办,此后几年中,青岛日报电子版发展成为青岛市的新闻门户网站,使青岛新闻网从报纸的电子版提升为新闻网站。第二阶段:改制。2004年吸收社会资本,组建了青岛新闻网络传播公司,实现了公司化、市场化运作,使青岛新闻网从集团的内部部门转变成市场主体。第三阶段:发展。2006年以后,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青岛新闻网快速发展,总体实力不断提高,2010年总收入达到6000万。网站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独立IP访问量日均170万,网页日均浏览量达到1154万人次,“青青岛”社区注册达300万。随着网站业务的不断拓展,已形成了网络传媒、户外传媒、无线业务、平面媒体和电子商务五大业务,已从一个登载报纸电子版的网站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地方网站之一,山东最大的新闻网站。

青岛新闻网的发展,使集团在传播能力建设上有了新突破,使集团在宣传舆论引导上有了制高点,使集团转型升级有了支撑点。更重要的是,青岛新闻网的发展,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提升新的传播能力,是报业集团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力推动”,加快报网融合,推进全媒体发展

加强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做大影响力,提高引导力,是全媒体条件下提高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在全媒体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建设不是对报业的否定,而是建立在报业的品牌优势、内容优势和人才优势基础上的全媒体发展,是由单一纸媒报道向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的转变,是由单一文字传媒向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立体化传播的转变,是由单一规定时间、规定方位向全天候、全方位、互交式信息交流的转变。

目前,我国报业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报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仍然是主流媒体的主干。报业的全媒体发展,不是对报业的全盘否定,而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这种分析,我们在“全面推动”中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提升报纸优势,不断增强报纸的传播能力。青报集团有60年办报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这是财富,不是包袱。近年来,集团通过“三改一提高”全力提升报业优势,使报纸的可读性更强、发行量更大。2007年以来,《青岛日报》强中有升,《青岛早报》、《青岛晚报》分别增长45%和30%,《青岛早报》成为青岛城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青岛画报》实现发行量翻番。报纸传播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新媒体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源。

第二,整合集团资源,做强报网互动品牌。2010年,以青岛新闻网为主导,《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联合承办,青岛电视台、青岛广播电台积极参与的“民生在线”大型网谈栏目,实现了报纸网络全程跟踪报道。“民生在线”以“汇民智、达民意、系民生”为宗旨,着力打造百姓与政府的沟通绿色通道。2010年一年,举办网谈81期,参加群众达到103万人次,解决民生问题1.7万个,充分发挥了“三报一网”的作用,深受市民欢迎。2010年12月《人民日报》以《青岛网络自主品牌 凝聚网民力量》为题,对“民生在线”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第三,改造传统报纸,实施全媒体运作。《青岛晚报》按照建设《青岛晚报》全媒体集群的目标,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成立了青岛掌控传媒公司,大力发展新媒体,初步做到了“随时贴身用手机,海量互动上网站,深度权威看报纸”。依托《青岛晚报》拓展了本地最大掌上媒体――《青岛手机报》,创办了城市生活消费第一门户――青岛全搜索网。《老年生活报》2009年改制后,按照公司化、产业化、全媒体发展的思路,积极实施“3+1”战略(即报网互动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新闻宣传与活动策划结合)建立全媒体的传播运营模式。结合《老年生活报》特点,创办了中国养生健康网,正在筹建《健康手机报》,报纸发行量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实现了实质性突破。2010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6.05%,利润实现翻番。

第四,高度重视移动终端,扩大传播覆盖面。青岛新闻网手机版、青岛早报iPhone版、青岛晚报手机报上线,目前,集团正在积极推进青岛信息平台和移动全媒体项目。

“不断提升”,依托全媒体推进转型升级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全媒体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媒体的传播方式也是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提升的渐进过程,特别是由于各报业单位的情况差异,在选择载体形式、内容构成和技术平台上会大不相同。因此在推进全媒体能力建设中,只能求“进”、求“升”,不要求“全”、求“同”。

根据青报集团的情况,我们今后要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继续抓好纸媒发展,只要有发展空间,就紧抓不放,继续做强纸媒的影响力和实力。二是继续做大做强青岛新闻网,在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力上牢牢占领省市区域性制高点、话语权。培育集团网络集群,使网络产业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三是在各报刊公司化运营的同时,构建集团新的技术平台,实现全媒体发展,为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闻产品集群,创造更好的条件。四是加快移动客户端发展,构建城市信息平台,抢占终端市场,带动集团由新闻宣传为主向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并重转变。五是高度重视全媒体条件下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全媒体运作和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全媒体条件下的传播水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