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人文素养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1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当代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转型时期,“转型”至少包含两层内涵: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是社会形态的转型。在社会的这种巨大转型中,在传统与现实的交锋中,各种新观念纷至沓来,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以及价值取向,使得小学生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1]。当代小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肩负起中国发展与振兴的重任。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今天,提倡与加强小学生的人文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任务之一。我们要认识到,人文教育有其独具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人文教育才会真正有成效[2]。那么,人文素养教育有哪些特点呢?

为此,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以自己的思想和激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引领学生产生共鸣或心灵的感动,还要创造课堂的人文思想氛围,一种自由讨论与争鸣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古代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能影口向他们品性之真挚、伟大、高雅的那种令人难忘的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小学语文经典文化教育。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极易引起人们的急躁情绪和心理失衡,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有点空荡荡,雾蒙蒙。于是乎,商业文化以它扎实的后盾和通俗的形式,漂洋过海,乘虚而入,大有雷霆万钧、无坚不摧的架势,闹得不少人心荡神迷,追腥逐臭。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肯德鸡、麦当劳,最喜欢过的节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嘴上以夹杂几句洋文为时髦,在哲学方面有些人能够大谈特谈亚里士多德,却不知老子哲学……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他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心,社会道德意识急待加强[5]。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的当今世界,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的精神家园日渐贫乏。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职,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国之兴衰,关乎教育。综观我们的当代教育,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教育,却很少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文化经典的启蒙。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个可悲的民族。基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仍然对此无动于衷,就会造成文化经典的断代和失传,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2、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

当前在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仍比较少,能够深入浅出、比较全面系统并且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课程数量则更少。因此,笔者以为,应加强对小学语文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有较多的掌握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与陶冶。同时开设多门人文课程。将它们列人教学计划,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七门人文类课程且成绩合格才准予毕业。这样,就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又有一定的要求和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陈桃源主编. 小学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教程[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8-100.

第2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实践

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它表现在一个人对社会他人及对自己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准则中,包含了对文学艺术的感悟能力和欣赏水平,也包含了精神境界、内在气质、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进行充分考虑,应努力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学生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塑造学生文化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新教育观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说,更应该对其“人文”的特点进行挖掘。教育的受者是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能够实践、思考的人。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完成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动态、合作的积极方式完精神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1.学习优秀诗篇,沉淀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主要战场是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成为人文精神表现的主要展示区域。教师应该多挖掘一些优秀的诗篇,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文章融合了作者浓厚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让阅读内容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完成内心境界的升华;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以渗透的方式完成学生人格的健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的人。学生通过对优秀诗篇的诵读,可以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这在人生的长途中将会受用不尽。

2.拓宽视野,发展人文素养

由于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具有单一性,要进行阅读的扩展,需要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有效引入课外阅读内容,以扩展的方式完成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与人文素养。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选择能够提炼出深厚人文内涵而且立意鲜明、思想健康的作品。例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以简单朴实的文字将文化精神的情思缠绕其间,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需要进行发展变化。

3.实践社会,应用人文素养

生活是培养语文人文精神的活水源头。人文教育必须尽可能地向教室外延伸,我们应该打破封闭的教室,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进自然,在社会中感受书本的人文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1)关爱自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旅游景点的风景名胜古迹,让学生走进自然,体会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参观中,学生可以和教师畅谈心扉,也可以收集写作素材、写生、采集标本,这样一来,一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情感和东西就会在大自然的淙淙流水、鸟语花香中忽然产生。

(2)主动实践

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社会上实践一些有意义的事,例如到父母单位体验劳动,到乡间做一回农民,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心理与想法,帮助孤寡老人,参加社区活动,打扫街道卫生等,使学生与生活广泛接触,体察民情民风,懂得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来看待世界,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同情心,什么是爱,感悟人间的真情温暖;体验社会的世态炎凉,为弱势群体而忧伤;体验社会竞争的激烈,增强他们的学习愿望。

(3)指导写作

有了平时点点滴滴的课外人文素养和课堂教学的积累,就能要求学生学习写作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讲真话,在每周的生活随笔中使他们写出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学生把内心的人文感受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要进行批改。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批改中教师对学生流露出的希望和爱特别重要。此外,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还需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走入直接与间接、精神与物质、社会与自然、个体与集体的广阔生活领域,用身体、用心灵、用眼睛去对生活这部无字的活书进行阅读和实践,向天下的万物万事学习。

结语

优良的人文素养是个人发展中最持久的动力、最本质的源泉,是人生命核心的潜能。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持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只有师生共同交流,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才可以使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师院校;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77-02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也被称作人文素质,是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形与无形的修为与品质,“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1]。其核心内涵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与权力、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价值取向、情感态度、道德水准、行为规范等思想品位和人格修养;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与他人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际融合能力等。三者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人文知识的积累,但人文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人文素养,必须经过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品质和智慧,否则就会出现“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教养”的错位情况。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提升有赖于人文知识的内化和整合。以上两个方面属于人的心理状态,它只有通过个体的人际交往才能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来。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人文素养的最终表现形态。

二、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高师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对其从事教师职业、服务社会和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H?T?罗德斯指出,家长和社会要求应届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具有自我约束、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方向感”等7种品质[2]。但长期以来,受拜金主义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主体的变化、大众教育的推动,致使一些本该由学生自我习得的能力如人际交往、社交礼仪、口头表达、思维判断等,需要被作为专门的学问来传授。“大学开始逐渐变为提供就业帮助的训练营[3]”。如今,大学生人文素养滑坡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许多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缺失,追求物欲,拒绝进步,躲避崇高,缺乏责任意识、正义感和道德感,不重视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缺乏爱心和公德心。某高校曾组织一次师范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查。当问及“您对社会上丑恶行径所采取的态度”时,选择“痛恨之而无力制止”的占74.2%,选择“不想制止”的占21.7%,而选择“试图制止”的还不足5%[4]。以如此的人文修养和人文追求,将来要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因此,我们在不希望中学变成中考、高考训练营的同时,也绝不允许培养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成为批量生产教师的流水线。

“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方向[5]”。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目标,要力争培养审美品位高、人格魅力大、文化底蕴深、人文情怀广的基础教育师资,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道德感、公德心等方面的责任。“国培计划”、“硕师计划”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相对较低的现状,关键问题还是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加以解决。要加强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培植,使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即人文知识的传承者、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人文情怀的传递者。

三、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第4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一、通过古文化说明文的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职高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有典型意义的文章来反映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文明史。《文房四宝》一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书工具”——笔、墨、纸、砚有“文房四宝”的美称,而每一“宝”都有品名;《中国石拱桥》一文则让学生知道卢沟桥不仅是我国石拱桥中历史悠久的佳作,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中国人民不仅勤劳、智慧,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且英勇不屈,有敢于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了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这些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古文化,激荡着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着他们发奋学习,自觉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二、通过说理说明文的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于某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这一对对矛盾着的双方怎样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呢?又如何认识其中的规律呢?从教学有关说明文中可以得到解答。例如《游褒禅山记》一文,以游山探胜为出发点,说明奇伟壮丽、非同一般的景色常在险远之处,人们要想到达那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力量,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相辅助。文中既强调志,又重视“力”与“物”的思想,正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才能获得丰收的成果。由此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少走弯路,以便搞好今后的工作。

三、通过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时代感,树立开拓意识

通过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要爱党、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明天,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

例如科技说明文《眼睛与仿生学》一文,先从一般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谈起,然后介绍复眼的构造的特殊性及在仿生学中的意义,科学性很强。《奇妙的电子计算机》一文让学生明白,电子计算机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又为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开辟了新的天地。这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奇妙”之所在。但要明确:电脑是人脑制造的,要按人的意志进行运算,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我们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等科普说明文,都向人们展示了广阔而深入的科技领域,证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正确把握今天,勤奋进取,勇于开拓,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四、通过文艺性说明文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5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知识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李瑛(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陕西西安71005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64-01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意对善和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讲,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陷

1.专业与教学的误区。当前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在学会语言的同时,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而且具有较高的人生的境界。

2.教学主体与客体的误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单词,做作业,教师启发式教学、参与式的教学难度大,学生主动参与性不足。多数高校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和计划,师生共同忙于对付四、六级等语言过关考试。然而,毕业生面临的是择业和就业、读研深造等现实,职业市场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很高。因而,改变英语教学针对性,变换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深度与广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日趋成为语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3.教学目标导向存在误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和老师大多围绕着各类英语达标升级考试的指挥棒进行授课和学习,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实践氛围和应用环境,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畸形和各项技能的优劣不一。目前,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为了应付四、六级以及研究生考试,毕业时许多学生虽有四、六级的证书,听、说、写的能力却比较差,这就是目前全国多数大学英语学习目标错位的现状。

三、通过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人才。21世纪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培养既有科学素质又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现代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由过去课堂枯燥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始转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人文教学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变革教学观念,注重课堂人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理解和消化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在大学英语讲授与学习中,英语课本知识的讲授和获得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不可缺少。教师向学生适时、适度地讲授并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构建教学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围绕人生目标,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独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归纳总结规律,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信心的提升,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出创新的热情,从而也体现出教师劳动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探索、观察、创新,必定加深对获取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权利,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健全发展。

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积极转变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变英语技能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大纲》的各项具体指标并在日常教学中抓好落实。要树立技能培养只是手段的思想,明确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并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自觉地在教学实践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以“学习为中心”,运用英语教学逐步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努力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使人文教学有的放矢。一要通过查找并确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失落点,搞清楚大学生目前思想动向并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确定教育方向。二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的思想状态为主动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胆质疑,发表己见。三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提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变“知识传授”为“启发创新”。

3.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仅靠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寻求素质教育的多种形式,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实践和语言背景氛围,给学生介绍英语人文知识,并使其成为英语教学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有组织地开展英语广播、国外人文风俗、电影等教学活动,举办校园英语角及形式多样的英语竞赛等。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教手段,使学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逐步感悟并提高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形成踏实的学术态度,高尚的做人理念,达到教育目的。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英语教材人文教育的作用。一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要尽量做到课堂用语英语化,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二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坚持“严谨治学、身正为范”并以此来感召和带动学生,做好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不断提高师德品质,以自己优秀的教师社会人格,影响并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养成。三是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并授之于学生。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人文知识涵盖面广,借鉴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等,都能给大学生以思考和分析借鉴,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

[2]周莹.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江苏高教,2008(5).

[3]郭爱莲.论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9(6).

[4]李金玲,暴丽颖.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5]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6]王志.关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2).

[7]杨柳群.浅议大学英语分级与人文教学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

第6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业余体校;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着整个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契合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人的根本发展的精神,是人对自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关注和追求。而在业余体校中,我们经常发现,运动员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人际交往中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耐挫力差,更重要的是,在训练至上、金牌为尊的氛围中,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体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运动员的培养和输送。因此,作为体校的语文教师必须理清语文教学与健全人格、夯实人文根基的关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

陶冶学生的心灵。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民主生主体,人文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和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势,真正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尊的关系,学生才会自主、主动。当学生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环境里感受到或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时,就会产生愉悦,学习效果也会较理想。但事实上,体校的学生由于父母的包办代替,教练、师傅带徒弟的陋习传承,填鸭灌输式的教学,都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充分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受自己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性。只有师民主生主体,师生和谐,氛围宽松,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二、人文文本,彰显人文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人文经典,对民族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语文教材,特别是现行教材,古代经典、现当代名篇比比皆是,既有思想内涵,又富含审美情趣。如教学《离骚》时,文中的屈原形象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韧不拔意志力的典型。在学习中,我让学生考虑这样两个问题: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如何面对被

人谗害,遭贬流放的人生际遇而不甘沉沦,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是什么促使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呢?讨论的结果是,因为屈原有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祖国满腔的热爱,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在这一探讨过程中,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三、作文塑造建构人格,人文固化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精神活动,是主体精神和个性特点的自由流泻,是生命源泉、创造力量的外化呈现。所以,我在写作教学中,都力争从凡人善举、生活点滴中发现、挖掘人文闪光点,进行系统训练,以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而塑造美好心灵,构建理想人格。如,以“爱心”为主题写系列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学生以生活体验为根基,把身边人与事,如爷爷奶奶的关爱,教练老师的教导,邻里的互助互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等人文关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从中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和关爱人,人文素养自然外化于行、固化于心。

总之,在体校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人格完善,这是我们体校语文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方向,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优秀运动人才意义重大。让我们为更好地实现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目标而矢志奋斗吧。

参考文献:

[1]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齐欣.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1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9.

第7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小学是学生正式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是人生教育大门开启的重要时刻。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的飞速转变,小学生在成长阶段会受到了各方的影响,还在萌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形成偏差,多大的小学生出现早熟的情况。面对小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人文素养缺失。

语文是小学的主要课程,兼具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工作,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课程。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人文内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就要恰当利用好其科学特点,从语文的基础教育出发,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力求在教学方法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教学,给学生最恰当的人文熏陶,培养他们的人生素养,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美好的人生态度。

一、从教材出发,挖掘人文素养的因素

语文教材有很丰富的人文知识,往往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因此我们通过语文教材出发,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人文素养因素,来通过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深入的去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来引导我们的小学生对课文进行的反思,带领他们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领会课文所表达的生活思想。例如在王安石的诗《梅》的学习中,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充分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多种渠道来向学生展现出来。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诗歌整体的思想倾向,然后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雪中梅的印象和看法,再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先根据诗的表面词义来试着解释,再将它们翻译成句,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背诵,评讲感情最充沛的小组等,最后有老师来讲解出作者的本意,归纳出梅所歌颂的高尚精神。通过细致的诗句分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展现教材的人文感染力,使学生通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实施人文教育

优秀的教师一般都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教育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的核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技巧。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教育事业必经的发展方向,而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更是教育发展和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提高教育艺术的前提就是摒弃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思想,从新方向寻找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例如: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重在阅读,所以在课堂设计时我们不能忽略阅读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另外,阅读时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自身的教育艺术设计学生的阅读环节。如把朗读加在阅读环节中,进行角色朗读,分组朗读,竞赛朗读等,在活泼的朗读气氛中,让学生演绎作者的文章情感,在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作者思想的美。此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学习行为,我们不能强制的限制学生阅读,要带有艺术的刺激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还要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感受,逐步形成语文学习的氛围,酝酿人文情调,久而久之的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修养。

三、培养兴趣,在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生由于生理所处阶段的特殊性,思想行为的跨越度比较大,思维活跃。性格趋向积极发生改变,所以兴趣学习也是比较好培养的。例如根据小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在叙事问题的学习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画加到课堂中,运用动画来模拟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被我们激发出来,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学习,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调。此外,因为学生的新鲜感比较强,我们要选择多角度的兴趣激发策略,如图片的展示,声音的模拟,线性的勾画等等,将这些随时掺插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效应,使他们保守学习的新鲜感,从逐步较深课堂深度,引导他们人文气质的修养。

四、注重教材补充,升华学生情感

在课堂上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趁热打铁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情。如《梅花魂》中作者通过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描述来表达海外游子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其实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引申出更多的思乡情节,在课文讲解时我们插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变化,给学生讲述更多的海外游子在特殊时期游走国外时的中国背景,介绍更多的游子思乡的文章与回国后奉献祖国的故事,更由此可以引发到中国民族的爱国之情等等,在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解的基础上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升华了学生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奉献之情,为培养他们的语文修养打下很好的基础,升华他们的语文情感。

五、延伸课堂,深化人文素养

再强的理论都要结合实际,脱离实际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通过课堂的延伸来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化到生活中,通过日常的生活来变现。

1.课外延伸活动

在课外我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人文实践活动,让他们把课本上学到的道德理论,伟大精神等试着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并将运用事件和收获感受写在日记上,通过评阅来鼓励他们,不断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人文实践上发展。

2.课外阅读的延伸

第8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吟诵、引导学生探究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等方式,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

诗词教学 学生 人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吟诵,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诵读形式是灵活的,或范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分组读,或轮流读。诵读过程中,我还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比如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甚至选老师作为诵读对手,通过相同时间的诵读,然后上台比赛,比比谁诵读得既流利又富有感情,评选出每周一星。同时,我也关注那些平时诵读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们勇于诵读,敢于挑战,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肯定他们的表现,设立进步奖、勇气奖来激励他们。一个月诵读实践下来,学生诵读的热情明显高涨,吟哦讽诵唐诗宋词在班中蔚然成风。更有学生给这些经典诗词谱上流行的乐曲,在班中传唱得不亦乐乎!

通过唐诗宋词的吟诵,同学们深切地感悟到了古诗词“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深深爱上了祖国传统文化中这颗璀璨的明珠。诵读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其语感的生成,让他们在吸收祖国语言精华的同时,文化底蕴也得到蕴蓄,并日渐厚实。更为重要的是,古诗文中蕴含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滋养。如在学白的《行路难》时,我先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了解大意后,谈谈诵读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让他们看到了才华横溢、平日洒脱的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时内心无比的苦闷,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中,又让人看到了一个强者硬汉的形象,面对人生的逆境,李白永不言弃,坚信自己的远大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学生还说我们要学白这种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又如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时,有的学生说从诵读中能体会到岳飞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有的说从中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不可战胜的民族气节,更有同学对词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深有感触,表示青春易老,年华易逝,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好好学习。

二、引导学生探究,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动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多元性,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深层的人文底蕴,营造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展现真我风采。教师应该是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进而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健全发展。

在实践中,我发现经典的古诗词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意蕴,常使诗词言已尽而意无穷。古诗词的深远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人文精神绝非教师能分析得清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获得的知识,远非教师分析所能得到的。为此,我引导学生在品评和回味作品时要写下批注或札记,随读而写,随感而发,旨在写下个人独特的阅读心得,也可以是质疑式的。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与今已大相径庭,有些还存在争议,为此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要合乎逻辑,都予以肯定。当然,为了防止误导,我在最后还会向学生们介绍各位名家对诗词的解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榜样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其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高的教师,才可能是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培养出人文素养高的学生。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灌输来实现的,而应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长远地影响学生。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学而不厌;要想学生有理想,教师必须志存高远。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人格高尚的学生;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学识渊博的学生。

第9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对于什么是人文素养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解释和概括。我们认为:从人文素养的特质角度分析,人文素养应该是人的基本素养的核心,它涉及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心理、爱好情趣、道德修养、人性内涵等等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是人文科学知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而成的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人格修养;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内容,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和幸福为终极目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获得优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良好的人文素养能给予一个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因而培养既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是中等职业学校应有的任务。

但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养教育和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人文教育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一方面是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下滑,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需要更充实的人文精神支撑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中等职校人文素养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有的学校即使有人文课程内容,但其授课方法令学生不满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普遍认为当前人文课程内容有待整合、改革,教学方法上也应更贴近职校学生。因而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引起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首要的问题是解决观念上的问题。而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过分强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重忽视人文类学科的教学,大幅度删减与专业技能教学无关的人文类课程,缺乏既重技能,又重人文的教育氛围,从而助长了学生乃至教师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深深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发展。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人文主义课程,同时把它贯穿于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整个过程,在学校形成既重技能,又重人文的教育氛围。

二、在实践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文化积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必然承担着思想品德的熏陶、情感道德的教育、合格公民的培养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沃土。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时间在校园里度过,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校园的一切,来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特有的文化积淀、文化精神、文化内涵,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借助良好的人文氛围,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显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培养一代有道德情操、有思想内涵、有文化素养的学子。人文教育是一种广博而深邃的文化积淀,是和煦的春光,是文明的洗礼,是智慧的启迪,是职校建设的重心所在。建设以人文精神培养为主的校园文化,去汲取课程中、生活中的文化内涵,使之和谐地统一于校园教育气氛中,从而辐射给学生,不仅能丰富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的作用力,还能真正实现教育应有的价值和功能,使学校成为一个文化磁场,让学生沐浴在人文的光辉里,享受学习和生活的无穷快乐,促进学校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