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新媒体运营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技巧

第1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调查发现,参与调查者所在媒体已开通官方微博的超6成,加上近期准备开通的接近8成;已开通官方微信的只有2成多,但加上近期准备开通的则超过6成。

官方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会有什么影响?选择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开辟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方便传统媒体进行内容、活动的营销。

参与调查者所在媒体,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所持的态度,最多的是积极利用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结合起来。有6.25%的认为这些新媒体应用最后会不了了之,把传统媒体做好就行了。

超6成参与调查者认为,微博、微信类应用对媒体而言作用会越来越大。也有近3成认为技术日新月异,能发挥阶段性作用就行了。

近8成参与调查者认为传统媒体官微的碎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内容的独家、深度不矛盾。但也有参与调查者担心微博培养了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会更不愿意看传统媒体。

超9成参与调查者认为,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运营商的关系是互利共赢,而不是传统媒体为微博、微信运营商抬轿子。

下面是具体的调查结果:

1.您所在媒体是否已开通了官方微博?(单选)

A.是 62.5%

B.正在准备开通 15.63%

C.近期不准备开通 10.94%

D.不清楚 6.25%

E.其他 4.68%

2.您所在媒体是否开通了官方微信?(单选)

A.是 26.56%

B.正在准备开通 34.38%

C.近期不准备开通 18.75%

D.不清楚 18.75%

E.其他 1.56%

3.您认为传统媒体运营官方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会有什么影响?(多选)

A.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 75%

B.方便传统媒体进行内容、活动的营销 73.44%

C.顺应受众移动互联网阅读习惯

60.94%

D.开辟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

87.5%

E.精准传播,维系粉丝圈 39.06%

F.微博是把双刃剑,用好才有意义,用不好反而伤及自身 50%

G.传统媒体的官微会对传统媒体的内容产生一些替代效应 28.13%

H.受众若习惯了在官微上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会更不愿意看传统媒体

18.75%

I.通过官微提前设置议题,会吸引受众关注传统媒体内容 60.94%

J.其他 1.56%

4.您所在媒体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持怎样的态度?(多选)

A.积极利用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结合起来 79.69%

B.等发展成熟了再跟进使用,以免试错 15.63%

C.这些新媒体应用最后会不了了之,把传统媒体做好就行了 6.25%

D.人力不够,有心无力 17.19%

E.其他 7.81% (对新媒体、新技术接受得慢)

5.您认为微博、微信类应用,对媒体而言发展趋势如何?(单选)

A.作用会越来越大 60.94%

B.技术日新月异,不会长期使用,但能发挥阶段性作用就行了 29.69%

C.昙花一现,作用不大 4.69%

D.其他 4.68% (不好说)

6.您认为传统媒体官微的碎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内容的独家、深度是矛盾的吗?(单选)

A.是 12.5%

B.否 78.13%

C.其他 9.37% (如果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应该会相辅相成;主要看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方法和技巧;双刃剑)

7.您怎样看待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运营商的关系?(单选)

A.传统媒体做微博、微信,是为运营商抬轿子 9.38%

第2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迄今为止,内容最系统、案例最丰富、实操性最强的企业微博运营秘籍,社会化媒体必看10本书之一)

购买推荐

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企业微博运营的科学策略和全套方法,并辅之以大量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逐步讲解了企业微博运营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适合企业微博营销人士阅读。。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亚马逊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社会化媒体营销市场火热发展。美国的Facebook估值千亿,即将上市也令其愈发抢手。国内无论是腾讯的QQ空间,还是人人网 ,或者微博,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电子商务与社会化媒体的合作加强。未来社会化营销市场一定是个趋势,它激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的研究与探索。

为深入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数位分析师历经数月撰写了《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详见:/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企业微博的神奇功效

1.1 迫在眉睫:企业网络营销新武器

1.1.1 微博发展现状

1.1.2 立即使用微博的理由

1.1.3 不使用微博的危险

1.2 六脉神剑:微博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1.2.1 微博的定义

1.2.2 微博的特点:六脉神剑

1.2.3 与其他工具相比微博好在哪里

1.3 神通广大:企业微博的用途

1.3.1 企业微博20大商业用途

1.3.2 企业微博的其他用途

1.4 思想风暴:营销理念全面大提升

1.4.1 经典营销理念的新理解

1.4.2 新营销理念精华解读

1.4.3 微博营销融入营销全过程

1.5 经典案例:看VANCL(凡客诚品)如何玩转微博营销

1.6 经验总结

1.7 实战训练

第2章 开通与认证企业微博

2.1 开辟阵地:企业官方微博新开张

2.1.1 企业微博使用模式

2.1.2 规划相关账号的矩阵群

2.1.3 注册相关微博账号

2.2 装修门面:精心设计简介与背景

2.2.1 相关文字信息的设计

2.2.2 相关视觉效果的设计

2.3 加盖认证:获取平台认证取得信任

2.3.1 获得认证的目的

2.3.2 企业官方微博的认证

2.3.3 企业高管的个人认证

2.4 约法三章:不是什么内容都能说

2.4.1 不约法三章的危害

2.4.2 其实约法不止三章

2.5 经典案例:Adidas的微博账号矩阵规划

2.6 经验总结

2.7 实战训练

第3章 企业微博营销规划

3.1 精心规划:定位清晰操作有目标

3.1.1 微博营销的基本环节

3.1.2 明确微博营销的定位与目标

3.1.3 微博与其他营销渠道的关系

3.2 步步为营:制订计划步骤要详细

3.2.1 掌握微博参与者特征

3.2.2 微博营销内容规划

3.2.3 微博营销提升影响力规划

3.2.4 微博运营数据管理、分析与优化规划

3.3 考核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可测量

3.3.1 理解设定KPI的重要性

3.3.2 设定微博营销的KPI

3.3.3 确认各KPI的评测方法

3.4 排兵布阵:搭建团队分工须明确

3.4.1 微博营销团队组织架构的搭建

3.4.2 微博营销团队的分工与责任

3.4.3 微博营销团队的成本投入

3.5 经典案例:演出公司微博营销策划书撰写

3.6 经验总结

3.7 实战训练

第4章 增加粉丝提高影响力

4.1 度过瓶颈:增加粉丝神奇训练法

4.1.1 没有粉丝的苦恼

4.1.2 初期增加粉丝的训练法

4.1.3 内容为王始终起作用

4.2 寻找网感:把玩体验寻找新感觉

4.2.1 基本的网络语言

4.2.2 常见的网络风格体

4.2.3 微博的味道

4.3 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促使互关注

4.3.1 哪些账号值得你关注

4.3.2 直接找到有价值的账号

4.3.3 通过观察找到有价值的账号

4.4 参与讨论:精彩观点大胆亮出来

4.4.1 微博评论同样精彩

4.4.2 四条妙招出精彩评论

4.5 经典案例:婚博会微博创意及影响力提升

4.6 经验总结

4.7 实战训练

第5章 让微博帖子更吸引人

5.1 魅力四射:帖子引人注目靠创意

5.1.1 什么样的微博帖子最吸引人

5.1.2 创意为众王之王

5.1.3 微博创意从何而来

5.2 分门别类:不同类型帖子要策划

5.2.1 品牌塑造类微博帖子策划

5.2.2 产品与服务推广类微博帖子策划

5.2.3 活动类微博帖子策划

5.3 把握时机:微博时间有讲究

5.3.1 时间与效果的关系

5.3.2 掌握微博使用的热门时间段

5.3.3 控制好微博频率

5.4 丰富多彩:专业性丰富性宜平衡

5.4.1 专业内容与其他内容的比例

5.4.2 企业专业性微博内容的规划

5.4.3 如何让企业微博内容更多彩

5.5 经典案例:磨铁图书的微博运营策划

5.6 经验总结

5.7 实战训练

第6章 让微博互动更有效

6.1 妙语连珠:力求幽默生动讲礼仪

6.1.1 微博互动的趣味性

6.1.2 微博互动的生动性

6.1.3 微博互动的礼仪性

6.2 以诚相待:注意诚心诚意有耐心

6.2.1 诚恳是微博互动的催化剂

6.2.2 耐心是微博互动的调和剂

6.2.3 促进互动持续的一些技巧

6.3 察言观色:影响对方决策分步骤

6.3.1 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

6.3.2 揣摩对方的心理需求

6.3.3 提供适合对方的方案

6.3.4 请求对方分享好的体验

6.4 经典案例:招商银行的微博互动营销策划

6.5 经验总结

6.6 实战训练

第7章 微博与其他营销渠道整合

7.1 嫁接微博:在公司网站显示微博

7.1.1 在企业官方网站上添加微博模块

7.1.2 在企业官方博客上添加微博模块

7.1.3 添加多个微博账号“一键关注”按钮

7.2 扩大分享:公司信息转发至微博

7.2.1 在微博中插入公司信息的链接

7.2.2 添加分享公司信息的分享按钮

7.2.3 合作建立企业自己的微博平台

7.3 借鸡生蛋:微博账号访公司网站

7.3.1 微博账号直接登录企业网站的好处

7.3.2 用微博账号直接登录企业网站

7.3.3 实现微博账号访问企业网站的方法

7.4 并肩作战:微博与其他渠道配合

7.4.1 微博与线上各类渠道的配合

7.4.2 微博与线下各类渠道的配合

7.4.3 微博与线下商业活动的配合

7.5 经典案例:瑞丽借力微博平台力量的策略

7.6 经验总结

7.7 实战训练

第8章 策划企业微博活动

8.1 公益活动:策划创意及扩大影响

8.1.1 微博公益活动的创意策划

8.1.2 微博公益活动的具体开展

8.1.3 微博公益活动的直播与报道

8.2 促销活动:抽奖细则及结果统计

8.2.1 微博促销活动的创意策划

8.2.2 微博促销活动的抽奖细则

8.2.3 微博抽奖活动的结果统计

8.3 竞赛活动:评比细则及作品公布

8.3.1 微博竞赛活动的创意策划

8.3.2 微博竞赛活动的评分细则

8.3.3 微博竞赛活动的作品评比

8.4 线下活动:活动及接受报名

8.4.1 微博线下活动的创意策划

8.4.2 微博线下活动的组织

8.4.3 微博线下活动的管理

8.5 经典案例:一汽马自达新品汽车微博营销策划

8.6 经验总结

8.7 实战训练

第9章 通过微博塑造企业品牌

9.1 名扬天下:讲述品牌故事放长线

9.1.1 通过企业各类信息综合塑造企业品牌

9.1.2 通过栏目长期讲述企业与品牌故事

9.1.3 微博与其他渠道配合塑造企业品牌

9.2 经营之道:宣传企业理念有技巧

9.2.1 企业理念融化在故事中

9.2.2 企业理念体现在内容中

9.2.3 企业理念表现在互动中

9.3 术业专攻:发表专业观点有益处

9.3.1 企业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

9.3.2 企业相关领域专业信息的收集

9.3.3 微博中专业信息及观点的表达

9.4 经典案例:诺基亚新品活动的策划

9.5 经验总结

9.6 实战训练

第10章 通过微博提供客户服务

10.1 售前咨询:争取潜在客户施影响

10.1.1 利用微博主动发现潜在客户

10.1.2 利用微博争取新客户的原则

10.1.3 利用微博争取新客户的技巧

10.2 售后服务:服务现有客户添满意

10.2.1 微博一般售后服务问题回答

10.2.2 微博复杂售后服务问题回答

10.2.3 用微博的人越多其功效越显著

10.3 应对有方:回答不同问题有先后

10.3.1 微博客户服务的轮流回答法

10.3.2 微博客户服务中的轻重缓急

10.3.3 微博客户服务中的明言暗语

10.4 经典案例:富有特色的戴尔中国微博客服与技术支持

10.5 经验总结

10.6 实战训练

第11章 企业微博监控与评估

11.1 随时掌控:监测微博动态不间断

11.1.1 监测微博粉丝变化的情况

11.1.2 监测微博内容的分享情况

11.1.3 监测微博流量变化情况

11.2 及时评测:评估营销效果找原因

11.2.1 评测企业微博对品牌提升的影响

11.2.2 评测企业微博客服的效果

11.2.3 评测企业微博对销售增长的影响

11.3 对症下药:优化营销方案有依据

11.3.1 优化企业微博的内容策划

11.3.2 优化企业微博的互动方式

11.3.3 优化企业微博的社交关系

11.4 经典案例:星巴克中国微博运营状况分析

11.5 经验总结

11.6 实战训练

第12章 利用微博进行危机公关

12.1 防微杜渐:发现危机处理要及时

12.1.1 了解微博危机公关的基本流程

12.1.2 监测并上报微博潜在危机信号

12.1.3 判断是否构成危机并研究策略

12.2 果断出手:跟踪信息引导要迅速

12.2.1 诚恳表态并判断当事人类型

12.2.2 跟踪信息以掌握事情变化动态

12.2.3 沉着应对以把控事态总体走向

12.3 充分沟通:化解误会证据要保留

12.3.1 与引发危机的用户充分沟通

12.3.2 与各类关注媒体充分沟通

12.3.3 保留有利证据以备打官司

12.4 经典案例:四川会理县PS事件的危机公关

12.5 经验总结

12.6 实战训练

后记

前言

第1章 企业微博的神奇功效

1.1 迫在眉睫:企业网络营销新武器

1.1.1 微博发展现状

1.1.2 立即使用微博的理由

1.1.3 不使用微博的危险

1.2 六脉神剑:微博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1.2.1 微博的定义

1.2.2 微博的特点:六脉神剑

1.2.3 与其他工具相比微博好在哪里

1.3 神通广大:企业微博的用途

1.3.1 企业微博20大商业用途

1.3.2 企业微博的其他用途

1.4 思想风暴:营销理念全面大提升

1.4.1 经典营销理念的新理解

1.4.2 新营销理念精华解读

1.4.3 微博营销融入营销全过程

1.5 经典案例:看VANCL(凡客诚品)如何玩转微博营销

1.6 经验总结

1.7 实战训练

第2章 开通与认证企业微博

2.1 开辟阵地:企业官方微博新开张

2.1.1 企业微博使用模式

2.1.2 规划相关账号的矩阵群

2.1.3 注册相关微博账号

2.2 装修门面:精心设计简介与背景

2.2.1 相关文字信息的设计

2.2.2 相关视觉效果的设计

2.3 加盖认证:获取平台认证取得信任

2.3.1 获得认证的目的

2.3.2 企业官方微博的认证

2.3.3 企业高管的个人认证

2.4 约法三章:不是什么内容都能说

2.4.1 不约法三章的危害

2.4.2 其实约法不止三章

2.5 经典案例:Adidas的微博账号矩阵规划

2.6 经验总结

2.7 实战训练

第3章 企业微博营销规划

3.1 精心规划:定位清晰操作有目标

3.1.1 微博营销的基本环节

3.1.2 明确微博营销的定位与目标

3.1.3 微博与其他营销渠道的关系

3.2 步步为营:制订计划步骤要详细

3.2.1 掌握微博参与者特征

3.2.2 微博营销内容规划

3.2.3 微博营销提升影响力规划

3.2.4 微博运营数据管理、分析与优化规划

3.3 考核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可测量

3.3.1 理解设定KPI的重要性

3.3.2 设定微博营销的KPI

3.3.3 确认各KPI的评测方法

3.4 排兵布阵:搭建团队分工须明确

3.4.1 微博营销团队组织架构的搭建

3.4.2 微博营销团队的分工与责任

3.4.3 微博营销团队的成本投入

3.5 经典案例:演出公司微博营销策划书撰写

3.6 经验总结

3.7 实战训练

第4章 增加粉丝提高影响力

4.1 度过瓶颈:增加粉丝神奇训练法

4.1.1 没有粉丝的苦恼

4.1.2 初期增加粉丝的训练法

4.1.3 内容为王始终起作用

4.2 寻找网感:把玩体验寻找新感觉

4.2.1 基本的网络语言

4.2.2 常见的网络风格体

4.2.3 微博的味道

4.3 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促使互关注

4.3.1 哪些账号值得你关注

4.3.2 直接找到有价值的账号

4.3.3 通过观察找到有价值的账号

4.4 参与讨论:精彩观点大胆亮出来

4.4.1 微博评论同样精彩

4.4.2 四条妙招出精彩评论

4.5 经典案例:婚博会微博创意及影响力提升

4.6 经验总结

4.7 实战训练

第5章 让微博帖子更吸引人

5.1 魅力四射:帖子引人注目靠创意

5.1.1 什么样的微博帖子最吸引人

5.1.2 创意为众王之王

5.1.3 微博创意从何而来

5.2 分门别类:不同类型帖子要策划

5.2.1 品牌塑造类微博帖子策划

5.2.2 产品与服务推广类微博帖子策划

5.2.3 活动类微博帖子策划

5.3 把握时机:微博时间有讲究

5.3.1 时间与效果的关系

5.3.2 掌握微博使用的热门时间段

5.3.3 控制好微博频率

5.4 丰富多彩:专业性丰富性宜平衡

5.4.1 专业内容与其他内容的比例

5.4.2 企业专业性微博内容的规划

5.4.3 如何让企业微博内容更多彩

5.5 经典案例:磨铁图书的微博运营策划

5.6 经验总结

5.7 实战训练

第6章 让微博互动更有效

6.1 妙语连珠:力求幽默生动讲礼仪

6.1.1 微博互动的趣味性

6.1.2 微博互动的生动性

6.1.3 微博互动的礼仪性

6.2 以诚相待:注意诚心诚意有耐心

6.2.1 诚恳是微博互动的催化剂

6.2.2 耐心是微博互动的调和剂

6.2.3 促进互动持续的一些技巧

6.3 察言观色:影响对方决策分步骤

6.3.1 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

6.3.2 揣摩对方的心理需求

6.3.3 提供适合对方的方案

6.3.4 请求对方分享好的体验

6.4 经典案例:招商银行的微博互动营销策划

6.5 经验总结

6.6 实战训练

第7章 微博与其他营销渠道整合

7.1 嫁接微博:在公司网站显示微博

7.1.1 在企业官方网站上添加微博模块

7.1.2 在企业官方博客上添加微博模块

7.1.3 添加多个微博账号“一键关注”按钮

7.2 扩大分享:公司信息转发至微博

7.2.1 在微博中插入公司信息的链接

7.2.2 添加分享公司信息的分享按钮

7.2.3 合作建立企业自己的微博平台

7.3 借鸡生蛋:微博账号访公司网站

7.3.1 微博账号直接登录企业网站的好处

7.3.2 用微博账号直接登录企业网站

7.3.3 实现微博账号访问企业网站的方法

7.4 并肩作战:微博与其他渠道配合

7.4.1 微博与线上各类渠道的配合

7.4.2 微博与线下各类渠道的配合

7.4.3 微博与线下商业活动的配合

7.5 经典案例:瑞丽借力微博平台力量的策略

7.6 经验总结

7.7 实战训练

第8章 策划企业微博活动

8.1 公益活动:策划创意及扩大影响

8.1.1 微博公益活动的创意策划

8.1.2 微博公益活动的具体开展

8.1.3 微博公益活动的直播与报道

8.2 促销活动:抽奖细则及结果统计

8.2.1 微博促销活动的创意策划

8.2.2 微博促销活动的抽奖细则

8.2.3 微博抽奖活动的结果统计

8.3 竞赛活动:评比细则及作品公布

8.3.1 微博竞赛活动的创意策划

8.3.2 微博竞赛活动的评分细则

8.3.3 微博竞赛活动的作品评比

8.4 线下活动:活动及接受报名

8.4.1 微博线下活动的创意策划

8.4.2 微博线下活动的组织

8.4.3 微博线下活动的管理

8.5 经典案例:一汽马自达新品汽车微博营销策划

8.6 经验总结

8.7 实战训练

第9章 通过微博塑造企业品牌

9.1 名扬天下:讲述品牌故事放长线

9.1.1 通过企业各类信息综合塑造企业品牌

9.1.2 通过栏目长期讲述企业与品牌故事

9.1.3 微博与其他渠道配合塑造企业品牌

9.2 经营之道:宣传企业理念有技巧

9.2.1 企业理念融化在故事中

9.2.2 企业理念体现在内容中

9.2.3 企业理念表现在互动中

9.3 术业专攻:发表专业观点有益处

9.3.1 企业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

9.3.2 企业相关领域专业信息的收集

9.3.3 微博中专业信息及观点的表达

9.4 经典案例:诺基亚新品活动的策划

9.5 经验总结

9.6 实战训练

第10章 通过微博提供客户服务

10.1 售前咨询:争取潜在客户施影响

10.1.1 利用微博主动发现潜在客户

10.1.2 利用微博争取新客户的原则

10.1.3 利用微博争取新客户的技巧

10.2 售后服务:服务现有客户添满意

10.2.1 微博一般售后服务问题回答

10.2.2 微博复杂售后服务问题回答

10.2.3 用微博的人越多其功效越显著

10.3 应对有方:回答不同问题有先后

10.3.1 微博客户服务的轮流回答法

10.3.2 微博客户服务中的轻重缓急

10.3.3 微博客户服务中的明言暗语

10.4 经典案例:富有特色的戴尔中国微博客服与技术支持

10.5 经验总结

10.6 实战训练

第11章 企业微博监控与评估

11.1 随时掌控:监测微博动态不间断

11.1.1 监测微博粉丝变化的情况

11.1.2 监测微博内容的分享情况

11.1.3 监测微博流量变化情况

11.2 及时评测:评估营销效果找原因

11.2.1 评测企业微博对品牌提升的影响

11.2.2 评测企业微博客服的效果

11.2.3 评测企业微博对销售增长的影响

11.3 对症下药:优化营销方案有依据

11.3.1 优化企业微博的内容策划

11.3.2 优化企业微博的互动方式

11.3.3 优化企业微博的社交关系

11.4 经典案例:星巴克中国微博运营状况分析

11.5 经验总结

11.6 实战训练

第12章 利用微博进行危机公关

12.1 防微杜渐:发现危机处理要及时

12.1.1 了解微博危机公关的基本流程

12.1.2 监测并上报微博潜在危机信号

12.1.3 判断是否构成危机并研究策略

12.2 果断出手:跟踪信息引导要迅速

12.2.1 诚恳表态并判断当事人类型

12.2.2 跟踪信息以掌握事情变化动态

12.2.3 沉着应对以把控事态总体走向

12.3 充分沟通:化解误会证据要保留

12.3.1 与引发危机的用户充分沟通

12.3.2 与各类关注媒体充分沟通

12.3.3 保留有利证据以备打官司

12.4 经典案例:四川会理县PS事件的危机公关

12.5 经验总结

第3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关键词]招生微信;运营策略;管理策略

随着微信公众号在营销传播方面的广泛普及,各高校逐步重视招生微信的招生宣传效果。各高校成立专门的运营小组负责编辑、维护招生微信公众号,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成为一项常规工作。经过初期的探索阶段,招生微信的内容界定与机制基本成熟。本文以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实践为基础,从内容的采编技巧和策略、审核机制与纠错机制几个方面出发,探索高校招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策略,希望对高校利用招生微信进行招生宣传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提前策划,联合采编

招生微信要讲求时效性,招生微信编辑要主动关注校内外的招生考试信息,及时跟进相关招生政策和动态,针对高中学子的学习考试热点,相关指导学习的资讯,同时要整合校内的宣传资源,结合招生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校内宣传部门、二级学院、教务、团委等部门建立持久联系,形成互动,及时转发有利于招生的信息,提前策划安排宣传内容。以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微信2016年11月内容为例,其中“名人盘点:浙农林大与他们有个约会”“报考农林:您有一个浙农林最好的专业快递,请收货”条目属于10月的策划会上提前确定的题目;“招生政策:浙江高考招生报名提前,不再文理分科,具体程序和细则看过来”属于跟进报道浙江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喜报”“农林要闻”属于整合校内其他媒体资源的文章。

二、围绕主线,利用节点

招生微信定位于招生信息的、查询与招生宣传,其核心任务是本校招生章程、计划等信息的与报考录取信息查询,这是招生微信的主线,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生源质量,展示学校办学实力与优势,一系列宣传文章,甚至可以组织微信线上宣传活动。高校工作是有周期性和预见性的,所以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进行选题策划,每周设定一两个专题[1]。内容的策划可以围绕一些专题进行,也可以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社会新闻热点策划微信推送安排。专题一般包括:(1)招生考试类信息。可以国家、省级、学校的招生考试方针政策、计划、动态资讯。(2)学校整体形象宣传。包括办学实力、办学优势等方面,可以学校、学院概况、育人成果等信息。(3)学子、校友、教师风采。展示人文风采,发挥典型的宣传作用。(4)招生专业、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等。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在“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专业宣传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各校在不同程度地丰富专业宣传的内容,创新专业宣传的形式。利用特殊的时间节点加强招生宣传是微信区别于招生网站的显著特征,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某些时间节点做些文章。比如,重要的节假日、学考日、艺术类校考期、三位一体报名考试期、高考期、高考填报志愿期等。社会热点也可以生发出来,改编成招生宣传的软文,比如雾霾问题,借助这个热点,可以宣传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也可以宣传学校的校园环境等。

三、严格审核,谨慎

一个微信公众号要保持一定的活跃度,才能起到主动宣传的作用。各高校目前都成立专业的工作团队负责微信内容的编辑与排版。当前高校微信多为“指导老师+学生团队”的运营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平台的运营方向不发生偏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增强平台内容对学生的针对性[2],团队成员以在校学生为主,主管平台的教师最后把关审核。审核工作是微信宣传内容是否正确,能有多大宣传效果的核心环节。为了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可以设立形成三级审核制度:编辑校对→运营团负责人审核→招生微信负责人审核。审核主要包括几个关键点:标题是否正确;内容数据是否正确;排版是否精美;是否有侵权行为。审核过程中也可以提出其他详细的修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再次审核。最后得到微信平台负责人的同意,择定合适的时间群发推送文章。

四、及时纠错,维护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对媒体的接受度与信任度的统一[3]。虽然近年媒体公信力整体呈普遍下降的趋势,但社会对招生微信接受度与信任度都很高,招生微信的公信力是招生宣传的生命线,但由于微信宣传高频次与时效性要求带来的超大负荷量工作,在编辑排版的过程难免会出现疏忽与谬误,招生微信的公信力面临着挑战。一旦出现问题,通常采用两种模式勘误,一是删除原文,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删除原文,其后接收者打开文章,即显示原文已删除。多用于误发的信息或者存在重大错误的信息。二是勘误声明,此种办法显示了招生微信的严肃性与科学精神,多用于存在小失误的信息。两种模式具有互补性,可以选择使用。高校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招生微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提前策划,建立合理的采编机制,明确定位,围绕主线,抓住时机扩大宣传效果。同时由于招生信息的严肃性,在管理上要严格审核,形成三级审核机制,招生微信必须维护好公信力这条生命线,出现谬误要用合理的方式勘误,消除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朝峰,石周燕,邱佳铃.高校官方微信的研究现状、运营特征和管理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49-52.

[2]曹世生.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J].媒体营销,2016(5):55-56.

第4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摘 要 文章首先从重视程度、运用能力以及硬件设备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措施,对策建议包括以提高新兴媒体重视程度为核心、以建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根本以及以更新新兴媒体的硬件设施为保障。

关键词 新兴媒体 企业管理 传统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经济增长已由原先的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逐渐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在新常态发展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能再单一依赖传统媒体或媒介在企业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作用,相反需要注重企业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成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兴媒体对企业管理有极端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阻碍其发挥功能的障碍与困境。基于此,文章首先从重视程度、运用能力以及硬件设备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措施。

一、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新兴媒体的程度不够

本文认为要分析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理清新兴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具体而言,新兴媒体是指基于新的信息技术且包含数字化、交互化、超文本化、虚拟化等特性的大众媒体。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首要问题为企业(尤其是高级管理层)重视新兴媒体的程度不够。企业不够重视新兴媒体的诱因是多方面,但企业管理理念落后是最核心的诱因,企业在战略管理和日常管理中往往延续传统的管理理念,并未及时了解新兴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与管理媒介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不高

除了重视新兴媒体的程度不够,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企业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不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该困境一方面受限于企业管理能力与实力,另一方面内生于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即前者为后者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企业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不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与媒体运营部门并未及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应用技巧与能力。其二,虽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与媒体运营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以上技巧,但并未及时向全公司推广,导致新兴媒体运用的实效不高。

(三)配置新兴媒体的设备不足

最后,新兴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企业配置新d媒体的设备不足。毫无疑问的是,企业要想发挥新兴媒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更新,而另一方面要求硬件基础的更新。然而,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并未配套与新兴媒体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包括通讯设施、计算机设备、中央处理设备等等。企业如果未能提供足够质量和数量的新兴媒体设备,那么必然导致新兴媒体无法发挥出预期功能。

二、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措施

(一)以提高新兴媒体重视程度为核心

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首要措施为以提高新兴媒体重视程度为核心。毫无疑问的是,任何事物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重视程度的提高,新兴媒体的应用过程同样不例外。首先,企业中高管理层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企业普通管理层以及员工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但与中高管理层不同的是,前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兴媒体的作用、功能、特点与实施细则,而后者更多的是从制度设计层面加以重视。最为根本的是,企业需要将新兴媒体的应用规划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使其与公司制度、文化、运营、架构等方面契合。

(二)以建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根本

企业不仅需要以提高新兴媒体重视程度为核心,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措施还包括以建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根本。换句话说,人才支持或人力资本支持在新兴媒体应用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根据现有人力资本禀赋选择最优的新兴媒体发展路径,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收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互联网技术、移动APP、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特点,通过在职培训、新兴媒体论坛、互联网+课堂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可选择人才队伍建设方式包括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人才引进,企业只有将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信息技术人才才能在新兴媒体应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更新新兴媒体的硬件设施为保障

除了提高重视程度和建立人才队伍以外,推进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措施还包括以更新新兴媒体的硬件设施为保障。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新兴媒体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的水平,并且将新媒体硬件设施投入到实际运用过程中去,而不能仅仅是一项“面子工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更新硬件设施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理念,尤其在硬件设施选择、购入与维护时必须将设备的长期价值、折旧率与贴现率一同考虑,从而实现既定企业管理阶段下硬件设施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综合以上措施能够达到的效果为企业能够熟练运用新兴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提高企业面对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网络舆情等重大事项的管理能力,避免或消除可能引发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三、结语

综合全文,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到新兴媒体对企业管理有极端重要性,而且需要发现并理清新兴媒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与问题。其中,企业管理者尤其需要在重视程度、运用能力以及硬件设备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相关举措为提高重视程度、建立人才队伍以及更新硬件设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持续保持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5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一、基于经济视角应用市场营销技巧的重要性

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市场营销技术不断得到更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通过对诸多企业多年的市场营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企业普遍运用的诸多市场营销技巧已经与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在传统市场营销观念中认为,产品买卖双方实际利益的实现为产品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而消费群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全局利益往往被忽略。这种市场营销观念已经与当下的经济学组织目标不相符。在我国,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应用的营销技巧应该以经济学视角作为主要根据而制定,同时从消费群体角度、企业及政府角度进行营销技巧设定。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应用的营销技巧制定必须高度重视对消费群体、企业、政府各自利益和三者共同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三者利益得到最大化实现。想要促进消费群体效用得到最大化实现,企业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于政府而言是以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作为根据,对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进行全面考虑,进而促进社会资源整合实现最大化。三个最大化的实现均存在独立性,又存在联系性,三者之间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以经济视角作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方案,运用合理的营销技巧,才能促进产品消费群体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实现不断提升,促进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经济实现长远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使广大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得到不断提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为政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实效,政府也会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运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只有紧密地将消费群体作为纽带,将企业与国家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在这个良性循环的体现中实现快速、健康、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将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指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营销方案制定,选择运用合理的营销技巧,使企业所运用的市场营销技巧均能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经济视角市场营销技巧的运用

(一)口碑营销技巧的运用

消费群体了解企业产品的渠道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渠道是通过媒体广告来了解;第二个渠道是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来了解。例如五粮液、狗不理包子、茅台酒这些在市场营销中屹立不倒的企业均是依赖其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进而在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大众口碑直接关系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树立起良好的大众口碑,这种口碑不仅成为产品的荣誉,其同时也完全符合经济学观点中的口碑营销技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用该种技巧开展营销活动可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口碑营销技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降低企业广告成本。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与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媒体广告相比,建立良好的口碑成效更快、效果更好,同时还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是促进企业利润得到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企业运用口碑营销技巧对企业产品品质的提升存在独特价值。产品在社会中口碑的建立过程实质上就是使该产品的消费者可信任别人的推荐,进而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得到不断提升,增加企业经济效果;最后,口碑营销技巧为一把双刃剑,其在运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该种技巧的运用具有较高要求。在建立产品口碑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维护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保证产品的质量。负面口碑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进而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量,降低其业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二)薄利多销营销技巧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地推动下,市场中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在经济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销售量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各个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销量的提高即表现为薄利多销的营销技巧。因为市场经济存在制约性,各个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普遍运用到“价格战”实施市场营销。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可以自身实际经济能力作为根据对各个产品的性价比进行对比之后再选择消费,消费群体的对产品的选择能力将不断提高。因此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进行营销方案制定,灵活运用合理的营销技巧,进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扩大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经济对产品销售产生的制约性。

(三)服务营销技巧的运用

诸多市场经济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还相对较为滞后,整体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企业在实施市场营销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服务营销技巧的运用。在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多数企业产品的销售均离不开售后服务,售后服务质量不仅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口碑,同时还可为企业提供附加值,进而大大提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兴趣,最终实现产品销售量的上升。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的发展均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服务营销技巧的合理运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运用服务销售技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销售。例如苏宁电器集团营销过程中,将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商品的售后服务作为其营销技巧,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无形增值产品。因为该集团能够合理地将服务营销技巧运用于产品营销中,进而使得苏宁电器的销售量实现不断上升。

(四)拓展渠道营销技巧的运用

在传统营销模式中,多数企业选择使用直接渠道营销技巧。该种营销技巧可直接将中间、利润环节省去,直接将产品售给消费者。但是该种营销技巧的运用会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目前,多渠道营销技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营到市场营销中。在已有的直销模式下,企业积极开拓更多的新渠道,积极进行新销售渠道建立,以企业自身因素作为根据合理将多渠道营销技巧运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例如美国安利公司,其在进入大陆市场之后,实施营销人员直销的营销模式,待公司规模壮大之后积极进行新营销渠道开拓。拓展渠道营销技巧的合理运用使得安利公司占有的市场不断扩大。同时,该种营销技巧的运用还可促进该公司在流通环节中的经济投入得到不断减少,大大降低经济成本,进而促进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五)差异化营销技巧的运用

在经济学的引导下,目前,企业市场营销已经进入了后营销时代,营销技巧的制定必须以经济学视角作为主要根据。现阶段,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均保持在相似的水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加理性。所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市场营销中合理运用差异化营销技巧。例如在存在明显同质化的家用空调中,格力企业在市场营销主要通过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的方式来实施差异化营销技巧。格力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技术对空调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创造出了变频空调,进而使得空调市场的同质化局面被打破,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因此,格力空调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地位。差异化营销技巧的运用要求企业充分应用自身掌握的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生产出既经济又独特的产品,促进生产和产品经济均得到不断突破。

第6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关键词]企业服务品质;公信力;工商企业

1 令人堪忧的企业服务品质现状检讨

自20世纪80年代起,工商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生产或生活上的各类服务时,相继出现注水掺假甚至坑蒙拐骗“忽悠”消费者的现象。不论是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还是屡禁不止、打不尽查不完的假药、劣质医疗器械;小至电信欺诈、网络欺诈、大小超市中的各类价格欺诈,大到各种防洪堤坝“豆腐渣”工程和不时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等,无一不是“道德贫血”的服务品质注水掺假行为!在这种服务品质管理的严重缺失现状下,出现“三鹿奶业”、“双汇”这类行业巨头诚信崩溃、服务责任道德伦理沦丧、市场公信力与市场生命的终止,是毫不奇怪的。

然而,令人错愕的并不是前面所列举的企业服务品质意识退化、服务行为失范、服务品质成本考量缺失的现状,而是迄今为止,相关工商企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仍然对这些现象没有丝毫内疚和检讨、反省的诚意。面对市场对自己企业公信力的质疑,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回应。以2011年3月出现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面对市场上群情激愤质疑双汇集团公信力的声讨浪潮,双汇集团上至董事长下到全国相当部分的经销商,表现出的不但不是诚恳的检讨悔过,反而极力强调双汇是受害者,而且竟然恬不知耻地山呼“万隆万岁”!“双汇万岁”!企业如此应对诚信危机和市场对之服务品质的评价,也许消费者只能错愕和无奈,但“双汇”也必将步“三鹿”的后尘无疑!

2 企业服务品质理念思维失衡的症结剖析

首先,企业大都重市场营销轻品质服务。企业常态运营过程中注重的通常是企业的产销量,在这类企业对外推广的形象宣传材料中,无一例外地重点介绍企业的注册资本和生产规模(产能、产量、产值、销量)、销售收入额、产品在同类市场的覆盖范围、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在同行业的名次排位与市场竞争话语主导权等内容。这类企业讲究的是营销策略、销售手段或技巧,看重的是在各类媒体所投放的广告数量和广告传播覆盖面,以及媒体和企业间的各类合作:如广告或新闻的策划、商业化炒作策略、手法翻新频率技巧等。这类企业往往把媒体或代言人虚拟化或商业化后的美化形象、广告传播服务的话语权当成企业品牌塑造与提升市场公信力主导话语权的主要依据,并以此来作为本企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替代品。在这种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核心价值层面中,是把媒体对企业的商业化炒作当成企业对社会公众推介公信力话语权的方式,从而达到注水掺假式的品牌塑造和企业市场公信力推广的最终目的。

其次,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对政府职能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中介服务等机构的公关策略与战略合作,而忽视企业本身产品的质量与服务。这类企业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瞄准上述机构内某些腐败分子的寻租心理,花费精力与金钱对这些人进行战略投资性合作。这类企业高层领导的价值观,不是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至上,而是把与有权力寻租的各类组织的零距离结盟和战略合作,当做赢取同业市场竞争主动性的“魔杖”的关系至上。无论是早些年拉“中华医学会促进会全国牙防组”虎皮,令不少牙膏生产企业声名狼藉的事件,还是由被执行死刑的原国家药监局腐败案引发的全国药企市场公信力和品牌诚信形象崩溃事件,均是此类典型。

再次,很多企业重话语主导权投机、轻服务创新、对服务品质管理更是严重缺位。在相当一部分工商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尤其是所谓行业巨头的高管的既定思维里,他们往往看重甚至迷信各类媒体商业化炒作引发的“窗口效应”,而忽视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正是这类企业高管强烈的豪赌争市场排位名次的投机心理,使得这些企业总是偏颇地将媒体广告宣传、活动策划等商业化炒作行为的质与量,等同于企业市场公信度、服务、产品的真实品质(商誉度、美誉度)、品牌诚信度等无形资产提升的主要依据。他们误读了品牌的内涵,更曲解了有关话语主导权的内涵。这些高管忽略了品牌的核心构成元素,偏颇甚至偏执地认为企业的品牌塑造过程,只是企业花钱在媒体买时段、买版面来为企业扬名与美化的过程,理所当然地把这种与媒体的战略合作行为认定为企业有效操控市场话语主导权的能力。在他们看来,品牌塑造无须企业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等无形资产的长期艰辛的积淀,而仅需注重媒体广告的投放量、宣传文案的质量及在媒体露脸的时段、版面位置、频率等。他们看中的是经媒体文学艺术化炒作后的品牌虚拟形象幻觉,传达给消费者的往往是那些产品的精美的外包装形象。

值得欣慰的是,也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著名品牌“娃哈哈”生产企业的掌门人宗庆后,对品牌的认识有其独到的见解:“品牌是生产要素的龙头,品牌本身就是生产力”。“与其说娃哈哈经营产品,倒不如说在经营品牌”。有学者强化宗庆后先生的观点:“应让高品质服务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逐步从自然、机器、技术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服务形态的生产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生产力要素和一种主要的生产方式。”这位精明的企业高管向世人宣示的是娃哈哈企业的服务品质创新和企业市场公信力形象的品格魅力,是娃哈哈这家企业高管对市场公信力形象话语权得心应手的掌握与运用。

那么,什么是服务品质创新呢?

服务创新是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新颖服务,并使潜在客户感受到不同于从前的崭新内容;服务创新是企业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运营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提高,向目标客户提供更高效、周到、准确和满意的服务产品,增强客户忠诚度、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和效用;服务创新:一是要以知识为基础和驱动力;二是应看重企业源自外部资源和与他人协作获取服务创新知识的拉力和推力;三是企业高管要发掘企业高技能和高教育水平员工的服务创新潜能;四是企业高管层主动、内在为他人服务的激情。一般来说,企业服务创新包括一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界面、功能等软技术创新或非技术性创新。概括起来,企业服务创新起码应具备这样四个维度:一是服务概念的创新,二是服务技术的创新,三是服务传递(方式,流程)的创新,四是服务客户接口的创新(内容服务展示的接口和服务执行的接口两方面的创新)。企业服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流程及创新的投资市场化和提升频率、速度等,不仅会要求企业提供具备不断创新特征的优质服务,还会要求企业的服务创新过程必须是内在的、主动的;不仅要保留现有的客户,还要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唯如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生存和赢得市场主动权,也才会赢取企业市场公信力形象话语主导权的掌控时机。总而言之,就目前企业市场生存环境而言,工商企业的服务也是创新产品,需要专业地对待其发展、加工、管理和研发。有时候很多物质产品只有和服务创新相结合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企业服务品质的管理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下,已逐步摆上工商企业高管的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深刻感受到“客户感知服务品质已是企业管理的第一驱动力”。日常企业运营中,不论是企业服务战略、服务设计还是服务运营系统都需要将服务协议、操作级别协议、支持合同报告、服务目录、技术与工具等几大要素进行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因此,企业服务品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应该是企业确定,测量并确保服务目标实现的过程。

那么,企业的服务品质管理工作如何入手呢?

第7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刘东明:各位艾瑞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网络社会化媒体在这两年是非常火的一个话题,很多企业开始设计从事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您所了解的企业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认识处于什么状态?

刘东明:近两年,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媒体和营销的一个热点。关于企业对于媒体社会化营销的态度,可以用一部电影的名字来比喻——《山楂树之恋》,这种初恋般的情感。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初恋的感觉:青涩、好奇、渴望,但是同时又很忐忑,有疑虑,试探去看看能不能开展进行。所以这一系列的关键词组合起来,企业面临的社会化媒体呈现了这种初恋般的感觉。

主持人:把企业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定义为初恋般或青涩般的状态,那您认为企业处于这种不敢大胆去尝试的原因是什么?

刘东明: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首先,社会化媒体营销和传统媒体营销的思维模式以及营销模型上的重大差异。当企业面临社会化媒体的时候,就像一辆车来了个180度大掉头,它还没完全找到感觉,甚至还发生了晕车。

用四个点来支撑这种现象。第一,社会化媒体营销带来消费者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因为传统媒体是整个营销传播链中最上端的机构,它掌握着消费的主动权,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社会化媒体的关键词是UGC,即用户创造内容。用户拥有自己的嘴巴、手、脚还有大脑,他们针对社会化媒体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因此,用户的角色扮演由被动变为主动。

第二,媒体的社会化带来传播模式的变化,由大教堂模式转变为大集市的模式。所谓大教堂模式,以央视为代表传统媒体发出一些声音,而普通的消费者只能带着耳朵来听。当消费者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时候,传播模型也就相应变成集市模式,消费者和媒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互动。

第三,消费者决策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消费者决策方式是AIDMA模型,而社会化媒体阶段的消费者决策方式是AISAS模型,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Share。消费者针对各种产品和品牌发出评论和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将营销到消费者的决策。

第四,由以上三点带来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型与传统营销模型的差异。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核心,我认为是“去营销化”“去广告化”。也就是说在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过程中,我想进行的恰恰是不像营销,不像在做广告。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由一种打猎的方式变成钓鱼的方式。打猎是指传统的营销方式使用媒体的猎枪,广告公司、营销公司制造的一些内容的子弹,生硬的把消费者包围起来。而社会化媒体的操作过程中,消费者拥有了很大的主动权,这时打猎的方式已经过时了,需要转变为钓鱼的方式。把营销信息做成好吃的鱼饵,品牌内容做成鱼钩,插入到整体的传播内容里面,吸引消费者上钩。

通过向“去营销化”“去广告化”的转变,一些企业习惯于拿猎枪做武器,对新式武器鱼钩还不太熟悉,只是把社会化媒体当成传统媒体的一个承载体和摆放体,也就是传统的营销思维导致社会化媒体不能正常推展。其次,在效果上,传统媒体像西药式效果,有一个精确的衡量。而社会化媒体更像中药的养生,它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长效的来积淀品牌。

主持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由用户产生内容,这种形式完全由Web1.0转变成Web2.0,之所以谈到Web2.0的形式是因为,很多内容都是由用户制造出来,但是用户可以制造出正面的内容,也可以制造出反面的内容,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规避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刘东明:这也是企业比较关注的一个点。现在嘴巴已经由消费者自己管理,很多危机都是由社会化媒体带来的。第一,规避危机的核心是一定要保证自身的产品和品牌是真正优质的,这个是根基。否则,任何方式和手段都不能扑灭社会化媒体的烈火。第二,如果发生了一些危机,我们如何协调控制危机的蔓延。首先,当危机发生后要有一些相对真实忠实的品牌粉丝站出来把大家向品牌正面方向引导。另外就是具体危机公关层面的预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社会化媒体的状态下,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不要想象危机来了之后再去扑灭,后果可能得不偿失。

主持人:对,企业在媒体营销之前,我们要做好自身产品的建设,尽量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最完美的形式。在进行社会化媒体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某次具体活动,会采取外包的形式操作,或者企业自身长期的运营。您认为是社会化媒体营销运营是外包效果好还是企业自己运营效果好?

刘东明:到底是外包还是自己运营看企业的自身所具备的工作元素是否完全,做好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关于我们产品本身的专家,二是关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专家。只有对产品高度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营销方式。社会化媒体营销专家通过一些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网民能接受的内容以及能够激发网民互动的技巧传播产品信息。如果企业具备了产品专家和社会化媒体营销专家的话,完全可以自己操作。比如DELL,DELL是独立完成社会化媒体营销运营非常成功的产品代表。如果企业这两方面的人才不全具备,就需要外包给外围的营销公司来操作。

对于现阶段中国的企业,我给的建议是“双向培训,协同操作”。因为,我观察到,很多企业对自身的产品很熟悉,但是还不具备社会化媒体营销操作的能力。所以建议他们有个双向性的培训,找一家营销公司来操作,产品专家对营销专家进行培训,营销专家反过来对产品专家培训,双方合理协调共同操作才能出现一个完美的效果。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前途是怎样的?

第8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一)海量内容,凸显聚合效应

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运营商在其自身的组织和管理下,与内容服务运营商一起为互联网电视提供海量内容,既包括传统电视频道的视频节目和互联网的图文及视频内容,又包括嵌入到电视终端的个性化内容。用户通过互联网电视可接收、可选择的视频内容远远超过传统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海量内容并非零散分布,而是强调聚合效应。“内容聚合是指互联网电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节目相关的信息聚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和主要节目相关的信息和内容。”②用户围绕同一主题,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搜索、定制一系列相关内容,不需要再通过其他网络或者其他收视终端就可对该主题有深入而系统地认知,用最低的成本实现视频内容收视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内容聚合实现用户价值增值。

(二)多元服务平台,提升附加值

互联网电视为用户构建了多元化的服务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观看与分享视频,还可以进行网络购物、远程教育、网络游戏、在线支付家里的水电煤气等日常费用等。这些服务平台有效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了互联网电视大众传播之外的服务的附加值。同时,互联网电视也带动了电子商务业,成为电视商务的媒介工具,由此将拉动广告业、公关业等服务行业。

(三)交互式应用,满足个性化需求

交互式应用是互联网电视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用户可在一定程度上自定义用户界面,搜索图文和视频内容,下载、录制、回放视频内容,与栏目内容或其他用户进行互动等。这类交互式应用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传播的特点,通过双向互动既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收视需求,又为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运营商和内容平台运营商提供了翔实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与同样具有双向互动性的其他视听新媒体相比,互联网电视强调家庭群体个性化选择,而非个人的个性化选择,这更体现了对家庭成员共同娱乐的追求。

二.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劣势

尽管互联网电视具有诸多竞争优势,但在现实发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竞争劣势,最严重的劣势便是原创性内容的匮乏。

(一)原创性内容匮乏,缺乏对用户的吸引力

尽管互联网电视用户可以获取海量内容,但是很多用户仍将互联网电视当作传统电视来使用,主要接收传统电视频道传播的节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优秀的原创节目少。近两年来集成服务运营商一直强调并鼓励原创内容,但基于用户数量少、盈利模式模糊等原因,优秀的原创内容仍供给有实力的传统电视频道,而互联网电视现有的原创内容创意又不够新颖、制作粗糙;其二,现有内容陈旧且雷同。现有互联网电视内容多为也可通过其他渠道收看的视频内容,例如收视率较高的影视剧通常已在其他渠道播映过,已通过其他媒介市场知道其有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故而二次或多次播放,尽管这一定程度地保证了点击率,长此以往,无疑会丧失核心竞争力;其三,缺少交互式内容。交互式应用是互联网电视的亮点,但目前的内容资源鲜有交互性,抑或交互设计简单无聊。

(二)版权成发展隐患

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运营商对所有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前期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版权问题,但由于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收看与传播互联网视频,而互联网视频的盗版情况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互联网电视的版权仍旧存在诸多隐患。此外,很多机构期待着国家相关部门放开对互联网电视的行政管理,“如果放开互联网电视在电视芯片中集成内容的口子,互联网电视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上盗版视听节目的下一个传播环节。”③

(三)安全性受到质疑

互联网电视作为可以上网的“电视”,也像电脑一样有可能中病毒,严重时系统将瘫痪而无法使用。早期的互联网电视只能访问受限内容,基本不用考虑安全问题,现在的智能互联网电视在访问互联网、安装各类应用软件时易受病毒攻击,而电子支付、个人数据存储等成为重点攻击对象。

(四)营利模式尚不清晰

目前,互联网电视产业链基本搭建起来,主要包括内容服务运营商、集成服务运营商、网络提供商、终端生产商和用户,明确了各主体的运营范围及相关职责,可盈利模式还很模糊。“免费+收费”被业界认定为是营利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国用户已经习惯于免费,开发哪些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如何合作等成为构建营利模式的难点。(五)网络带宽低影响用户体验传输有质量保证的视频需要的网络带宽要1M至2M以上,但目前国内很多用户的带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电视时,电视画面时常会出现缓慢、中断等现象,大大影响了使用效果,故而用户体验就成为未来互联网电视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互联网电视发展面临的机遇

2012年被称作互联网电视发展元年。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数量赶超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电视面临着诸多机遇。

(一)市场潜力巨大

据据络达咨询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达到2610万户,机顶盒终端用户规模达到600万户。预计2015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达到7800万户,机顶盒终端用户规模达到4610万户。④随着智能电视机的技术逐步升级和价格逐步下降,互联网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会逐年增高,这意味着互联网电视内容市场及其各项增值服务市场的规模将日益增大。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服务商、网络提供商和终端厂商加入,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融资机构、电子商务机构等。

(二)政策支持

从宏观政策上看,文化产业被定为我国支柱性产业,而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使互联网电视行业处于稳定而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从微观的政策上看,国家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与内容有关的业务进行管理规范,先后颁发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等规定,颁发给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百视通、华数传媒、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机构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和集成服务牌照。尽管学界和业界对牌照管理的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统一归口管理减少了舆论安全隐患,降低了版权纠纷发生的机率。此外,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意见,为提升入户带宽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

(三)产业链各主体展开深层次战略合作

互联网电视产业链正逐渐发展完善,各环节主体围绕互联网电视的产业价值增值进行多元化的深层次战略合作。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为例,已与40多家电视内容制作商、电视厂商等展开合作,构建视听专区、应用专区和品牌专区三种产品形态,面向全球受众提供多语种、多类型、多终端的国际化视听内容和服务。“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寄希望于在互联网电视终端集成内容播控的机会,积极拓展合作伙伴,促成以自身为中心的内容、应用、业务为一体的平台。”⑤尽管目前互联网电视还没有明确的营利模式,但是产业链各环节主体正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这些尝试未尝不是给整个行业提供一个个借鉴和思考。

(四)技术升级

芯片的升级、硬盘的普及、基础电信条件的改善与网络接入、搜索技术的升级使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电视成为可能。目前,为了屏蔽底层软硬件的差异,使应用可以运行在不同软件和硬件的终端上,机顶盒、手机等终端软件结构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基于中间件的架构。特别是为了实现与万维网(Web)应用的无缝集成,基于Web技术的中间件有望成为发展的主流,符合W3C标准支持统一的Web将成为互联网电视的主流趋势。

四.互联网电视发展面临的威胁

尽管互联网电视在我国发展快速,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用户数量少、营利模式模糊等原因还面临着诸多威胁。

(一)视听新媒体间竞争激烈

目前,互联网电视与IPTV、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竞争激烈,还未显现出竞争优势。各类视听新媒体内容雷同,几乎都在争夺热播剧、电影的第二轮放映权等,原创和独家内容较少被受众关注。但较于其他视听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庞大而稳定的用户群,也没对营利模式有长足的探索,故而在内容雷同的情况下与其它视听新媒体的竞争,在受众规模、融资渠道、战略合作伙伴等方面都不占优势。

(二)不易改变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

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尽管很多家庭购买了互联网电视机,但是互联网电视的很多功能仍旧处于闲置状态。中国电子商会消费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智能电视的平均激活率只有27.5%。真正的互联网电视活跃用户比例还不到10%。在购买智能电视的用户中,只有30%的用户真正使用了智能电视提供的智能服务,其他七成电视的智能功能基本没被使用。⑥很多老年用户尽管使用需求高,但因难以掌握遥控器的使用技巧而放弃,“被迫”仍旧使用智能电视机收看有线电视频道的内容,而很多年轻用户因为养成了使用电脑终端收看视频的习惯,只是偶尔用互联网电视浏览网络或定制节目。因此,如何使用户形成互联网电视的使用习惯是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大挑战。

(三)用户有效关注程度不高

第9篇:新媒体运营技巧范文

一、美国大选中传统媒体的失效

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美国人,一个看似满嘴跑火车的商人居然当上了美国总统!真让支持希拉里的美国精英阶层大跌眼镜,尤其是从始至终一边倒支持希拉里的美国主流传统媒体集体性的预测和传播失效更是前所未有的现象。那么特朗普是否没有打出“宣传牌”?作为个人传播体的特朗普或许已不需要传统的大众传媒来为其宣传和包装,因为他的过往经历已成为一个品牌,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年从商经验又让其了解了草根大众的需求和胃口,深谙获取大众支持的传播策略。因此,即使大众媒体几乎一边倒地为希拉里发声和赢取支持者,特朗普也能靠广为人知的个人品牌,吸引草根的话语体系,尤其是凭借娴熟的社交媒体传播技巧最大限度地形成自身影响力并赢得支持。可以说,社交媒体在特朗普的竞选总统之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如果说奥巴马是第一位“互联网总统”,那么,特朗普则是第一位“深度互联网总统”。在传统媒体一边倒支持希拉里的情况下,特朗普则选择了通过YouTube(优兔)、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这些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从互联网中对特朗普进行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看电视,你一定会觉得特朗普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然而,在YouTube上特朗普的每一个视频都轻松达到上千万的浏览量。特朗普的支持者在YouTube、Facebook、网络论坛上针锋相对地跟希拉里的支持者作斗争,一个视频评论数往往能达到五六位数。特朗普的粉丝还利用互联网传播拥护特朗普的文章,甚至让许多的老选民都投奔过来。

当然,特朗普的个人品牌塑造和熟练的社交媒体传播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2004年1月8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一档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学徒》(The Apprentice),主演就是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季一播出就风靡了全美国,连续4个月位居收视冠军宝座,平均家庭收视数达2070万,最高家庭收视数达4010万,成为5年中18―49岁成年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学徒》也成了一部真人秀的教科书,从“学徒”到总统就是一场完美的真人秀。

这次美国大选不仅引发了我们对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变革的重新思考,也在传媒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无疑,这次选举表现出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巨大差异。就在竞选的紧要关头,Facebook的老总马克?扎克伯格居然第一个跳出来说,不同意希拉里的很多意见,直接反水支持特朗普了。Facebook之前也是的拥护者,有段时间还因删特朗普的帖子而引起争议。但突然Facebook态度完全变了,Facebook的老总亲自带队给川普铺红地毯。Facebook还专门给川普开通了一个高清电视台,在Facebook页面上实时播放特朗普的各种集会视频。特朗普的Facebook粉丝数暴涨。经历此次大选,一直鼓吹希拉里胜出的传统媒体会加快淡出市场,新媒体将逐渐接管媒体世界。

为什么Facebook会突然转向支持特朗普呢?据说小扎通过分析Facebook的数据,发现已经有90%以上的人支持特朗普,所以立刻转变航向,转而跳到特朗普那一边了。这样的大数据和实际民意获取,传统媒体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Facebook这种社交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报纸和电视都是单向传播,缺乏交互性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虽然也可以用抽样问答的形式来统计,但因为是小样本,存在采样者因个人的主观意愿,很容易对采样人群进行偏向性选择,对各类变量精准把控具有一定难度,造成结果偏离真实意向。

怎么才能最佳地预测谁是下一任总统呢?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全样本的收集。诸如Facebook、Twitter这类的社交媒体往往是典型的双向传播,这些平台上存储了大量网民发表和转发的关于总统选举的文章、评论、照片和视频。较之于传统民调,这些数据往往能更为真实和全面地反映选民的想法。

有人评论这次美国大选:“特朗普赢了,输的可不只是希大妈,还有传统媒体!”特朗普胜选的意义堪称划时代,标志着传统媒体的崩溃。选前主流报纸评论和电视民调全部失灵,抛开党政因素,这在美国大选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资本主义寡头经济和中产阶级精英政治所依赖的传播手段,正面临这个时代的严峻挑战,社交媒体无论在议题、民意、社群和动员能力上都在颠覆西方百年的游戏规则。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引导公众的?t望塔,反而成了误导国家的哈哈镜。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整个美国大选过程,不仅再一次重创了传统上的媒体“皮下注射”效果学说,更为重要的是连传播学界奉为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也被颠覆。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大选的议程设置理论最终在50年后的美国大选中被历史改写。究其原因,莫过于基于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失效以及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社会化传播方式的兴起。

二、社交媒?w发展历程的回顾

“互联网技术先是将全球‘认知时钟’整齐划一,‘草根’先是‘捣毁’了权威的象牙塔,而后交互技术的飞跃式发展(Web2.0)更以前所未见的高效能建立起新型的信赖关系。”[1]目前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已经超越搜索引擎,成为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的占比分别为46%和40%。今天,社交媒体几乎成为新媒体的代名词。那么,明天社交媒体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网络社会呢?在对社交媒体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前瞻性预测前,需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Social Media”,有人译为社交媒体,有人译为社会化媒体。笔者倾向于前者,如若使用后者,可把社交媒体看作狭义的社会化媒体。对于社交媒体的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的内涵。百度百科中的定义为: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及平台。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是构成社交媒体的两大要素。社交媒体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2007年的一本叫作《什么是社会化媒体》(what is social media)的电子书中。作者安东尼?梅菲尔德(Antony Mayfield)将社交媒体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其具有以下特征: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其实,社交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定义的模糊性、快速的创新性和各种技术的“融合”。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Usenet、ARPANET和BBS系统,甚至可以追溯到电脑时代来临之前的电话时代。随后,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相继诞生(见表1)。

有人把社交媒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社交媒体1.0:个人社交时代――内容互通;社交媒体2.0:全民社交时代――关系互动;社交媒体3.0:移动社交时代――物物互联。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和物联网让社交媒体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网络的构建,信息传播进入了关系传播,一些社交媒体成为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从而把新媒体经济导向关系经济。如果说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传播赋权,那么社交媒体则促进关系赋权。喻国明教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对个体的赋权模式发生了范式转变,关系赋权作为一种全新的赋权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个体及其他关系资源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权力格局与游戏规则。

目前社交媒体已形成多种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有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有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如微博;有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媒体,如滴滴打车;粉丝和网红打造了一个个社交入口,而直播和平台则把社交推向每一个角落。在今天,无社交不传播,媒介化与社会化融为一体,社交媒体已经从内容为王发展到连接一切!

然而,2016年为一些严重依赖社交媒体的运营者敲响了警钟。随着社交平台上运营者数量的不断增多,流量已呈现分散趋势,平台外的营收似乎亦达到顶峰。此外,社交媒体也给本已严峻的局面带来了新焦虑。尤其是Facebook,如今人们发现它构成的威胁竟和机遇等量。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等问题也在困扰着社交媒体。当微信面对人际过载、内容过载等社会化挑战时,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对微信团队说,微信达到8亿用户之后,其社会复杂度已是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深水区,除了上面说的场景之外,还必然会有更多更深远的数字化社会难题接连浮现,微信团队面对社会化的挑战,会比5年前从零开始创业的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大。

许多运营者不仅希望能够将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变现,而且渴望发掘社交媒体的连接能力。由于担心社交平台运营对于直接关系的稀释,运营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以点赞和转发为基础的虚荣指标,他们开始专注内容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连接。在社交媒体的关系传播中,关系转换和关系重构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交平台,研究关系转换比研究关系本身更重要。张洪忠教授认为,社交媒体的价值观传播正在重构我们的社会关系,不但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面”上传播关系,更打破了我们的社会一直以来“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建构方式。

三、社会化传播时代的到来

展望未来,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向使各个社交媒体之间会呈现出更多的关联性,它与现实的连接将更紧密,人类会成为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彭兰教授认为,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万物皆媒的泛媒时代正在到来。然而,社交媒体的明天并不是一片光明。在人们纷纷表示对社交媒体的热忱与关注时,也有人在反思着这种趋势的另一面。社交媒体传播的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网络传播的自由空间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致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功能。如“网络串联示威”的出现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但学者马尔科姆认为,社交媒体被大众高估了,数字化的狂热拥趸将新媒体看成无所不能的组织工具。

令人憧憬的是,如果当下仍然处于社交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社交媒体的高级版会是怎样的存在?社交媒体的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社交媒体专家阿耶莱特?诺夫认为,社交媒体将来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不请自来。适当的信息会在适当的时候被传递给适当的人,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社交的概念,人工智能将会让社交媒体变得更聪明,更善解人意。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将是明天社会化媒体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将改变媒介生态和社会形态,需要在伦理的基础上加以治理。

大众传媒的失效以及失效的原因,恐怕需要从传播学近年来的发展上来寻找。笔者试图从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公共传播(public communication)、社会化传播(social communication)这三个概念入手分析大众传媒失效的原因。大众传播强调“受众”被动性,公共传播强调传播的公共性,社会传播强调大众参与和水平传播。

大众传播主要是机构性的,以五种大众媒介为传播介质和不确定数量的“受众”是它传播的对象,多为单向无反馈传播。公共传播是一个近年来使用频繁的新概念,尽管讨论较多,但至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胡百精、杨奕在《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一文中指出:“公共传播定义为多元主体基于公共性展开的沟通过程、活动与现象,旨在促进社??认同与公共之善。”[2]吴飞在《公共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探析》一文中指出:“公共传播学是基于公共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各种社群实践活动,为人类的权利的平等、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支持。”[3]社会化传播,不强调传播主体,而强调传播方式,指传播方式是弥漫的、对象是多样的、广泛渗透的。公共传播可以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社会性媒体进行社会化传播。可见,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无论是大众传播方式还是公共传播理念,都可以借助于社会化传播的方式进行。

社会化传播偏重于运用社交媒体,一般是指一种传播方式或营销策略。但是,社会化传播并不只限于社交媒体,还包括每个互联网上的人,他们都在传播的节点上。有学者指出,传播的5W中的主体有可能会消失。如果从传播战略(为获得某种效果所进行的传播)角度看,社会化传播可能主要偏向于一种客观的或者事后的描述,而很难事先策划和掌控。那么,社会化传播这个概念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不强了。当然,也许正因为如此,社会化传播概念的提出才具有了新意。

然而,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必须说清它是什么和它不是什么,如果一个概念太无边界、太模糊,就容易让人觉得它可有可无,也不利于它得到承认和推广。社会化传播还是有主体的或者说是多主体的,传播也更加多样化和更加复杂化。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并存,传播理论需要重构。

“传播领域正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传播者从专业媒体机构扩展到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内容生产模式从组织化到社会化;传播模式从单向大众传播到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式群体传播;传播渠道从互相分隔到跨界融合;传播对象从被动接受到参与信息生产;传播范围从地方化到全球化;传播效果从传者基本可控到传受双方共同发挥作用。”[4]最近,可口可乐成立了北美社交中心,这是一个实时新闻编辑室,用来管理所有可口可乐商标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事务。可见,互联网世界里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互联网时代即社会化传播时代。

其实,在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传播形态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社会化传播生态已经形成。问题是我们对此研究还不够,社会化传播的理论尚未构建起来,因此未能用来解释和指导传媒变革,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播革命之火已经燃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