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

第1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多企业的领导层的经济管理意识都十分守旧,企业的领导层认为将企业的盈利做好,那么等于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由此导致企业在进行决策和投资的时候仅仅只看到了最终企业能获得多少的利润,但是却没看到在决策和投资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资金的使用率如何、是否产生了资金的浪费、成本应如何控制等问题。企业的领导只看到了外在短期的利益,却看不到企业内部长期的效益。缺少先进的经济管理意识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意识达不到,相应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正确。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意识落后就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都十分落后并且不科学。例如目前很多企业针对内部的经济管理都基本上是一种极其粗放的管理,而正是由于内部管理的粗放,导致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很多经济问题,

    2.企业内部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

    企业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缺少了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部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未正式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部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企业也并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多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和选拔都是由领导或者部门经理私自决定,所以很多员工是否真的适合某一个岗位并未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也是一样,企业首先不重视内部的经济管理,所以在选择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时也会出现随意性较大情况。企业的领导认为只要企业将效益做好,那么剩下的工作做的如何针对企业根本没有影响。所以我国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经济管理,所以在人员的选择上也不予重视,所以导致无经验、非专业的人员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工作的结果可想而知。

    3.企业的经济管理缺乏整体性

    很多企业都会出现不同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都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企业的整体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其实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和能力综合起来并未达到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各部门之间如果进行和有效的配合,那么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缺乏了整性。

    4.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监督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缺少了有效的监督体系,或者企业内部存在监督部门,但并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对于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来说,有效的监督可以防止各部门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产生浪费、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并且针对企业内部的一些贪污公款等现象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止。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都缺少监督体系,或者监督部门没有实际作用,所以最终就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率较低、资金浪费等现象,甚至很多企业出现了部门掌权人携款私逃的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 针对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些建议

    1.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理念

    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要深刻的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领导层应将目光放长远,而不是仅仅放在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上。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除了企业从经营中可以获得利益以外,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防止浪费都是为企业增加效益。所以身为企业的领导必须要首先树立正确的理念。

    其次在领导树立正确理念之后,通过教育和宣传将重视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传达到每位员工的脑中,由此保证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可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遵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2.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并且完善。首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就要保证严格、科学、合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要将经济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并且针对日常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内容、做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要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制定明确的经济目标

    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有效的管理所有的经济活动,由此有效的防止浪费、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所以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应该针对各部门都制定出明确的经济目标。让各部分朝着制定好的目标进行工作和创新。有效的经济目标可让各部门在有  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针对完成经济目标的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作为鼓励,而针对一些为达到目标或者在完成过程中产生巨大浪费的部门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 3.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的领导就应该学习和研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要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

    理并不是过去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根据员工的信息而做出正确的评价,由此就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安排更适合的工作。所以领导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且给予适当的权力。

    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要充分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工作人员。针对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选择必须要从全面给予考虑,最终选择最合适、最优秀的人员来从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

    4.加强企业内部之间各部分的整体性

    企业是一个整体,各部门是组成整体的必要因素,各部门各自独立,但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企业经济管理应采取各种手段逐渐的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都做到有效的整合,让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做到和其他部门的合作。

    5.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企业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监督部门,企业领导层要认识到监督部门的重要性。只有企业监督部门可以[有效的行使其职责,那么针对各部门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针对任何想私占企业便宜的行为都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制止。监督体制的建立对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加强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社会在不断的前行,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做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才能真正的让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在面对任何环境和问题都可以起到作用。

    结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效益,只有企业拥有足够资金和效益才能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好内部的经济管理,只有让资金的使用率最大化并且有效的降低浪费,才能让企业在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田衡.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26)

    [2]李怡,曹卫东.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3]陈敏忠.探讨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4)

第2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建全。每年的农村会议及国家中央召开的会议,都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制度没有建立建全已经是一项遗留的历史的问题,其产生与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的发展,且无法满足及适应当前农业的发展。甚至于此,落后的农业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农业向前发展的拦路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失去动力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农业经济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更上时代管理的步伐,其存在条件管理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例如,农产品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市场问题及再加工问题等等,根本原因是农业缺乏系统的管理,对农产品的产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或是不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其产生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评判标准,生产的流程不规范等等,同时仍然处于被动销售的状态,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销售的手段多是停留在人工在市场被动销售,没有积极采取一些营销的手段或是增加销售的手段,如网上销售,或是加工成品的销售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

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充分发展农业科技。科技是农业得以发展的本源。第一是应对农业人员加以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科技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民,使其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了解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的应用,提高农耕和生产农产品的效率,这最终才能充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第二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水利灌溉环境,并尽可能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的设施,节约水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科技,不仅事半功倍,还可以确保农业现代化持续进行。

第3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瓶颈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定义为“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的产品”。从公共产品理论可以看出,公共体育场馆的产品大都属于非 竞争性弱 和非排他性强的公共服务,属于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一些具 备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诸如高速公路、桥梁、公共体育场馆等产品,适当地依靠市场机制进行 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的经济压力。这为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尤其是公共体育场 馆民营化带来了理论的支持。 

民营化是指将国有、公营的公用事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到民间,引入真正的市场机 制。根据e•s•萨瓦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为委托授权、政府撤资和政府淡出。委 托授权是公共物品供给民营化最常用的方式,它通常通过合同承包、特许、补贴、法律等形 式来实现。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体育场馆一直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 ,实行统一收支、统一管理,致使其功能单一,使用率低。同时,政府对公共体育场馆无所 不包、无所不管,充当着无限政府的角色,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公共体育场馆 长时间低效率的运转和无底洞式的消耗成了各级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近几年,随着我国公 用事业民营化的成功实践,这种改革方式已悄然被引入到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当前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委托经营为代表的公共体 育场馆民营化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改变了过去政府或者体育职能部门运营的单一的 传统模式,通过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以市场化途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改变原有的公 共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体制。“政府引导、民资营馆”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化改革可 选择的模式。然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中遭遇了诸多难题,严重影 响了民营 化改革的进程。如何找准民营化若干瓶颈问题,如何分析与破解瓶颈问题,已成为公共体育 场馆民营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阅读大量的 公共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同时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以及其他互联网查阅大量 国内外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等文献资料,为论文构架奠定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主要内容,针对省、市体育 局等行政部门领导以及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设计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对我 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遭遇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提供了原始材料。 

1.3 实地考察法根据研究内容,选取国内较早采取民营化模 式运营的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绍兴市游泳健身中心、 

金华市义乌梅湖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地 考察。通过 与场馆运营方的直接交流,了解场馆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为论文的撰写提供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瓶颈问题的剖析 

 2.1 理念滞后的问题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转让后,政府及相关体育职能部门更多的是扮演服务者、监督者的 角色。经营主体的转换以及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带来了理念的全新改变。在政府层面上表现 为民营化理念、服务为核心理念等相关理念的浅薄,导致了系列问题。 

2.1.1 民营化理念浅薄 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民营化机制对于许多政府官员、国内私人投资者以及消费者来说,都 是“新生事物”,他们不仅对于民营化机制所涉及的商业、技术、法律和政策各层面的种种 复杂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在理念上也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1) 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公有制是公共体育场馆效率低下的原因,只有引进外资或者民间资本,改 变其所有制性质才是真正的改革;有的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责任认识不清,将 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当成“政府甩包袱、财政脱负担”的手段,错误地认为把公共体育场馆推 向市场后,政府的责任也可以“一推了之”。2)公私双方短期化倾向严重,缺乏长期合 作精神。政府方面对当地公共体育场馆往往是一脱手就了之,对公共体育场馆在民营化实施 过程中支持、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认识不足。同时在民营资本方面,投资行为也存在严重短期 化的倾向,忽视了公共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长期化的特点。3)对公共体育场馆的产业特 殊性以及民营化所涉及的商业、技术、法律、政策等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具体运用上 往往是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对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评估不足。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决策非 常草率,缺乏充分论证,一旦出现问题,各方就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 

2.1.2 服务为核心的理念浅薄 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中,政府依然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拥有高度的调动和配置 社会资源的权力,主导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种过于集中的权力导致政府对社会生产 生活的过多控制,从而限制公众的个人行为,使得社会公共服务仍然停留在管理的层面上。 美国学者e•s•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的著作中提到“西方政府治理的 新理念,在政府角色和职能的定位上,表现为市场价值的回归,表现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 社会化;在政府管理的价值选择上,新理念包括市场优位、顾客至上、服务意识……”,提 出了“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本质,便是由公共社会管理向 公共社会服务转变,不但适用于政府,更适用于具有政府性质的公共组织向社会市场组织的 转变,其中就包括了公共体育场馆。 

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给企业经营,企业就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如何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经 营公共体育场馆,并在政策、制度、监管、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政 府应扮演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或出现了“甩包袱”现象,放纵任其自流,或出现 了“管卡压”现象,处处严厉管制,这种状况有悖于政府的服务理念。 

2.2 制度缺损的问题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本就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 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微观层面上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两个方面。 

2.2.1 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关于加 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全国城市物业管理 优秀大厦标准及评分细则》、《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等系列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公共事业改革保驾护航。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了我国公共体 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的经营、投资等方面,主要的法律依据。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系 列法律法规,还是地方行政法规均未直接涉及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相应领域,可以说,与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基本上属于空白。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 民营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的其他公用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办法,并无明确的关 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立法,用于平时操作性的文件大多只是以政府性发文为主,在执行依据上 尚得不到保证,更不无法确保相应过程中行为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专门性法律法 规的缺失还会在后期监管上带来一个严重后果,使得名正言顺的相关监管行为无法可依,导 致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严重受阻。 

2.2.2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 民营制度选择中风险存在是客观的,然而能否有效地规避,除了过程的管理外,更注重 结果管理,而绩效评价问题是衡量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民营制度 选择 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绩效评价不但是检验最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 内部管理、企业凝聚力等的有效手段。通过定量分析准确地评定体育场馆设施的工作成绩, 是现阶段对我国体育设施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之一。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公益和经营的绩效 评估非常必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直观地体现在相应的收入、利润、税收等方 面,比较便于数据的收集与作为以现代企业形式经营的公共体育场馆,必然存在相应 的财务报表等,便于经营绩效的评价。与之相比较,公益性质的社会效益由于缺乏相应的评 估指标与评估体系,其社会效益评价一直处于被人们忽视的状态。当前,对民营化模式的绩 效评价体系学术界也未达成完全的统一。在实践评价中更是缺乏依据与权威,导致了绩效评 价体系的缺损,严重地损害了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进程。 

2.3 伦理失范的问题 市场机制的引入,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伦理失范问题,主要集中于 受托方的企业经济伦理和以及委托方的政府行政伦理两大领域。 

2.3.1 企业经济伦理失范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经济制度安排、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 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公共体育场馆提供服务是其获得 经济效益 的手段和途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利己性。企业必须追求利润,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 一个企业的天然的追求。民营化后的公共体育场馆,委托方政府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受 托方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双方所追求的效益与目标函数不一致,从而导致了公共体育 场馆民营化后产生了经济伦理失范。其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其一、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过 分求利现象。民营化的公共体育场馆以市场化为导向,其价格虽然由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 调监管,但是由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难以确定,广大消费者难以知道企业内部 确切成本,门票等服务价格的定价相对较高,容易产生企业的过分逐利情况,导致经济伦理 的失范;其二、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公平与效率缺失。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时 ,必然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公共体育 场馆,即使转换了相应的经营主体的亦不发生目标的改变。对于企业而言,是以追求自身经 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其为了保证充分地获取经济效益,有时会忽视社会效益的获取, 破坏了公平与效率。例如,减少规定的开放时间,以降低相应的人员支出与设备的运营费用 。其三、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不道德竞争。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管理企业是一种从私利出 发,基于对回报的期望的合作,在法律、行政、经济等约束手段还尚未形成的过程中,公共 体育场馆民营化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往往出现了违背社会经济伦理的现象。有些公共体育场 馆委托给企业运营没有经过公开竞标,也有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参与竞 标,甚至存在不道德竞争。 

2.3.2 政府行政伦理失范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中,政府行政起着推动与保障作用,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国公 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却遭遇了若干行政伦理问题,阻碍和减缓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 进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行政伦理失范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组织伦理 的缺失、行政人员行政职业伦理缺失以及公共政策制度伦理缺失。政府行政组织伦理行政活 动主体及行为的伦理,而其伦理原则表现在政府行政管理所追求的基本伦理目标——公正、 廉洁、高效。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涉及相关权益的转让或 者审批, 但是相关事宜的最终决定因素却不是法律法规,而是部分行政职能部门或者行政领导的权利 。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领域中,各类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行政人员责任意识的缺乏 ,使得在工作中,不以工作为己任,出现工作拖拉,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其缺乏服务理念 ,使得其工作中与人与事态度傲慢,官本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忽视日常的道德自我教育, 久而久之使得其行政效率降低,更会产生诸多腐败、滥用职权等不良现象。公共政策伦理是 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在公共政策伦理的理论 支持与实践下,制定了有关产业民营化的系列法规与政策,其内容详尽,切合实际,并且与 时俱进,不但符合民营化政策要求,也符合公共政策行政伦理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政府 在法规与政策方面的作用还没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法规制度供给不足,法规制度的规定过 于宽泛,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等,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缺乏专门的法律和法规 ,导致行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无从着手,对政策法规制度认识,对现有政策法规有机可乘、 投机取巧,影响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2.4 监管缺失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时期中逐渐 发展起来的,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管主体单一、 监管内容混乱、监管手段缺失等方面,这些问题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运营方式的 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2.4.1 监管主体单一 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相关监管过程中,直接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的监管 主体还是以政府为主,缺少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等多元监管主体,目前的政府还是不能脱离 建设者、委托方、监护人的三重角色,并且担负着监管基本上全部的责任,导致监管缺乏全 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目前,对民营化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监管的大部分职能分散在政府 部门,尚未建立起职责明确的专门监管机构,而相关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管的专门人才和监管 经验,也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内容与标准,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成本高等问题。我国目 前的情况是政府在监管过程中缺乏与中间组织的必要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这是导致扭曲性管 理的重要原因。监管作为政府管理委托经营性公共体育场馆的一种手段,其对经营企业所施 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监管主体不仅仅是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如在涉及到价格听证的情况下 ,媒体等也就成为行为主体。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影响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而且可以起 到政府监管机构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公共体育场馆涉及的在委托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 改革和创新,涉及到的消费者甚众,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显然是不够的,需要 借助社会力量,借助市场的力量。其中,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 载体,能够影响和反映广大消费者和整个场馆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市场化改革 的透明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既能够辅助政府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管,又能够强化市 场化机制的约束作用。此外,大众传媒还可以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者进行监管,促进监管部门 及其监管者依法行使监管权力,防范腐败的产生,还可以反映民意,成为政府监管部门与社 会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2.4.2 监管内容混乱 在公共体育场馆在民营化过程中监管的主要内容随着民营化的深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限制进入的经济性规制转向社会性规制,相应的监管应该更多的强调了公共体育场馆服务 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水平以及合同的规范程度。目前,我国各级监管主体,缺少对于监管 内容的明确认识,相应的监管机构不了解监管的内容,导致了现有的监管内容混乱,主要表 现在:第一、忽视安全监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前提就是必须确保其正常安全运行,这 是政府有效规制的首要内容。公共体育场馆及其产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影响范围广,影响 程度深,并且将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安全规制必须放在最为突出位置;第二 、忽视价格监管。由于价格规制直接涉及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价格的规制 监督是规制内容中的核心部分。工商部门等政府组织缺少通过不同的类型价格监督的选择, 使得公共体育产品的价格的监管形同虚设;第三、服务质量监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目 标之一就是提高服水平和服务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利益最大化,同时 使公众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品质标准 ,是否令公众满意,直接关系到对民营化的评价。民营化之后,服务水平公共产品质量不但 没有显著进步,反而有所下降,民营化的种种努力就失去了意义,公共体育场馆的民营化也 必将遭遇瓶颈;最后,缺少合同监管。合同监管是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下的新型 的规制模式,通过委托方与受托企业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实施 过程中相应的事项都进行事前详细的规定,这是一种双方约束机制。目前,合同监管严重缺 失,企业合同监管缺少对于进入许可、资格审查以及随时监督和促进合同的履行,缺少切实 的合同的条款来规制受托方企业的绩效。 

3 实现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思考 

 3.1 树立深层次的民营化理念以及公众服务理念 在政府层面上,应当深入研究学习民营化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国内外公共事业领域改革 的成功案例,树立系统地、科学地、深层次的民营化理念,认识到民营化不但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整个经营活动要求站在公众的角度, 以公众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考虑其健身休闲、体育运动等消费行为的需求。以公众为主体的 理念转变,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带来更多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为其今 后进一步民营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3.2 完善民营化法律制度结构与绩效评价体系 在宏观层面上,在不断完善公共事业改革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出台相关的公 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的专门性法律与法规,为其运营、监管等提供法律支持,做到有法 可依,执法必严;在微观层面上,应该采取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 向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提供相关评估制度的 保障。 

3.3 规范民营化经济伦理与行政伦理 针对受托方的经济伦理,通过树立合作的理念来保障双方的共赢,达到利己与利他的统 一,通过对公共服务进行规制,并加强伦理建设,通过社会监督树立诚信的经济伦理;针对 委托方行政伦理,通过树立政府的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政府行政的相关制度与机制,加 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自我修炼,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实行全面严格 的行政人员的准入制度,从行政伦理层面上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3.4 明确多元监管主体与监管内容 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应贯穿于其民营化的全过程,从安全、价格、服务质量、合同等 全方位地进行监管。同时,引入行业协会、媒体等多元的监管主体,推广第三方参与监管方 式,以提高监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从而提高监管的效果。 

 

4 结 论 

 

1)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是我国体育领域内公共事业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但遭遇了理念滞 后、制度缺损、伦理失范、监管缺失等若干瓶颈问题。 

2)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遭遇的理念滞后问题主要是民营化理念浅薄、服务为核心的理念浅 薄等方面;制度缺损问题主要包括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等方面;伦 理失范问题主要有经济伦理失范和行政伦理失范的等维度;监管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主 体单一、监管内容混乱等方面。 

第4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自从对住房货币化进行了改革,使得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2004年上升指数已经达到了高峰。尽管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在2008年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之后又出现了上涨。在2010年,我国政府采取措施遏制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截止到现在,尽管房屋的销售量减少,但是,房价却没有明显下降。

    虽然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因素是长期发展的结构,主要由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政策性因素主要由政府调控行为失当、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等的影响。

    2、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2.1房地产业调控行为失当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主要表现在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经营形式等的垄断。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利益,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压缩住房供需数量,拉大供需差距,从而使房价持续上涨。

    房价的构成主要包含土地成本、开发费用、开发利润等方面。除此之外,政府在拍卖土地时,也可以从中获利,并且还可以从各种税收方面获得利益,土地和税费就占房价的40%。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企业和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各个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用城市优势来不断的壮大自己,然而,这些都增加了住房的需求,城市土地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从深一层次方面看,城市已经成为了政府巨大的投资资源。

    在国内有些地区,土地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达到地方预算收入的40%,然而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政府预算收入的60%。出现“土地财政”直接和土地出让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土地通过买断的形式使用,使得地方政府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这样的掠夺式的开发将直接阻碍到房地产的行业的发展。

    2.2宏观金融政策调控失当

    由于企业低利润或者是负利润状况的出现,使社会上很多闲置资金存到银行的机会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现如今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风险,再加上受实体经济的影响,经济市场发展的速度得到了控制。但是,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远低于房地产的投资,如果将这些资本都投入到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房地产市场,那么将是和真实的消费者争抢房源,从而变相的抬高了房价,使原来人民的商品房转变为了资本房,这也成为了很多资本商家投机的基地。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实际的供给和弄虚作假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了房价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价值,使房地产泡沫形式开始膨胀,同时这又加剧了供需矛盾。

    2.3缺少相关的国家住房保障政策

    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法律的约束,结果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大多数建设在偏远的郊区,尽管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由于缺少基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例如:交通费用,给中低收入的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3、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科学规划建筑用地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我们所说的“炒地皮”,各级地方政府只利用土地出租和转让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些房地产的开发商通过短期向外出租直接获得利益,例如:商品住宅;有些是长期向外出租来获利,例如:大型商场等。然而,在什么样的位置建设什么样的房子等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和谐城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3.2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作用

    根据目前房地产投资的速度和房市情况,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看,目前,当前我国房地产投资正处于一个繁荣时期,房地产市场还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上升阶段。但是,从目前的房市状况来看,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进行调整,然而,所谓的调整指的并不是楼市崩溃进行的调整,而是指导房地产进入另一个比较成熟的稳定发展时期,并且出现了很多性价比优越的产品,促进市场走向成熟化。

    3.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效控制地价

    现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GDP增长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居民住房能力要依靠经济发展创造的市场需求。其原因主要为房地产行业是土地和金融相结合在一起的特殊产业,其中土地是严重缺乏供给弹性的因素,然而,金融在理论上可以无限供给,而且流动性较大。如果房地产行业深入投资因素,那么就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经济泡沫,一旦市场资金出现突然中断,将会直接导致泡沫经济快速崩溃,同时也必然会给相关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和破坏。由此看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效控制地价,才能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顺利的发展下去。

第5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对策

房地产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房地产经济管理是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房地产项目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在逐渐走向系统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新的问题,影响着经济管理质量及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成为了社会高度重视与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导向,但管理目标不明确也是目前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相关政策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房地产政策的时候,往往是从确保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的角度来制定的,房子价格是主要的经济管理目标。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政府往往对房地产行业缺乏一个深入而全面的认识,管理目前在实际中长远性及建设性不足,导致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来开展相应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政策变动大,导致一些开发商存在着投机现象,给房地产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在整个房地产经济的管理。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在房地产管理机制上还非常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政府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由于政府的一些房地产政策在实际中很难得到真正的执行,政策的市场指导、管理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导致在实际管理中,许多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全面的结合市场实际进行制定,本身存在很大的形式化,并不真正的适用于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导致这些政策在实际中缺乏调节力,管理脱节现场严重。

(三)长远规划管控力不足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产价格不断升高,虽然说为了达到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的管理目的,政府采取有许多控制措施,但是由于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管控效果并不理想。长远规划控制的缺乏,一是由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得对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存在认识模糊或者错误的情况,导致长远规划与相关政策不统一;二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房地产尚没有一个长远的市场发展目标,使得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三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方面长期管控规划及有效调控措施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二、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对策探究

(一)明确管理目标,提高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目标及政府政策对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首先就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并提高相关政府政策的科学合理性。在政策制定及管理目标的定位中,应该在正确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制定出科学性及连续性更强的政策,并明确新形式下的长远管理目标,其次,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上也应该体现出区域性及针对性,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及目标的定位要基于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历史情况等的综合考虑上;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基于城市的发展实际及长远发展规划,有效结合安居工程、旧城改造、商品房建设等管理,明确房地产产业发展目标,加强调控,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引导民众进行理性的住房消费,强化房地产经济管理。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

完善的管理机制不仅是房地产经济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而且也是政府调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房地产经济管理。首先,中央一级政府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规范管理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在保持与中央政策理念一致的基础上,在规范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对地方税务中不合理、不完善体制的改革,促进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要正确对待房地产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通过加强国土资源、税收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不断落实调控措施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未来规划管理,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短期管理目标的确定有利于结合房地产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管理工作,但要确保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长远规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应该建立在全面了解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等途径,确定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长、中、短三期目标;其次,中短期目标在过程对房地产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正确界定房地产市场及区分功能的基础上,可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房地产保障体系的加固工作,有效限制不良行为,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全面掌握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管理目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房地产经济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作者:苏明根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处

参考文献:

第6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1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总体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

从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林业资源数量较少,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进而也就难以发挥出林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能,这也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在。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量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少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滥砍滥伐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得不到有效监管和处罚,进而也就导致了森林资源日益短缺,从整体上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林业结构单一特点较为明显

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的发展效果上来看,区域内林业资源的单一性特点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林地区域,其往往采用单一树种进行培育,如此也就失去了林业经济在生态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价值效果,对于最终经济效益的提升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制约和影响。针对这种林业产业结构单一性特点的产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相应的技术含量较低,不具备长远发展和总体协调的效果,最终也就出现了产业单一效果,产品的附加值也比较低,从最终经济效益的获取方面形成了较大的障碍和问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受损。

1.3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工作来看,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表现在相应的管理体制方面,这也是制约林业经济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相应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难以对于林业资源形成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管和规划、保护,进而也就导致了各类问题的产生,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滥砍滥伐问题就是因为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这种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全面导致的,另外一方面,还和具体的林业经济管理人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些落后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都会影响到林业经济管理的效果。

2林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

2.1提高林业资源整体数量

对于未来林业经济未来发展而言,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着眼于全局进行探索和控制,逐步提升整体林业资源,进而才能够为林业经济的有序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基本工作。具体到林业经济管理中整体数量的优化提升中来看,其需要加大林业资源的培育工作,尤其是对于林业资源的后备资源培育,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此才能够为总体数量的提升做出相应贡献,当然,加大滥砍滥伐问题的打击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双管齐下,最终提升林业资源整体数量水平。围绕着这种林业资源整体数量的提升,还需要从地区发展角度进行协调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相应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区分和优化,进而也就能够保障林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最终为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最大贡献。

2.2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在林业经济的管理优化发展中,为了提升其最终的经济效益,还需要着眼于相应产业结构进行协调和优化,尤其是对于以往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链,更是需要进行不断丰富化调整,促使其能够实现真正的产业快速发展。具体到这种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需要着眼于整体规划以及具体林业区域布置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从林业整体发展角度进行探索,结合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如此也就能够选择最为合理的苗木树种进行培养,在选择过程中注重苗木植被的适应性,并且提升其丰富化效果,最终也就能够提升其整体可持续化效果;此外,具体到某一个林地区域的管理中,则需要尽可能做好不同树种的搭配培育,促使相应树种之间能够协调共生,并且能够在最终的林业经济发展中体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对于生态稳定性同样需要进行参考分析,保障该区域生态稳定性得以实现。

2.3完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

提升林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重点从具体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完善和弥补,对于现阶段存在的各类缺陷进行补充,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如此也就能够最终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益。从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中,首先需要制定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划,针对林业经济管理需求进行分析,如此也就能够明显相应的管理目标,将管理目标融入到管理制度中,提升管理的实效性;此外,为了提升其管理效果,还需要针对具体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分配和培养,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并且从管理理念上进行逐步创新优化,综合运用一些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参与到林业经济管理中来,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人员效率的同时,降低问题故障的发生几率,最终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监管控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管理缺陷和问题,相关林业经济效益不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加大监管和培育力度,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作者:赵彩雲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市分校

参考文献:

[1]游国防.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乡村科技,2016,(21):

[2]冯晓东.新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解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09):235.

第7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优化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经济利润的获取、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企业的发展速度常领先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从控制企业成本入手,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可以对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其次,企业开展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发挥科技在企业中的作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已经不能仅仅由人员多寡来决定,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提高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而这需要企业做好经济管理。再次,企业的经济管理使得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将各类生产力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有效调动生产力要素并实现他们的结合与优化,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通过不断的实践,在经济管理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然而,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如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经济管理工作执行不力等普遍存在。第一,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在管理能力和自身专业水平上存在欠缺。从不同企业的调研结果发现,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和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第二,企业在经济管理在观念上落后,在制度建设上不健全。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科学合理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努力实现的部分。很多企业在市场化环境中,只重视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忽视企业经济更新管理的作用,使得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缺乏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阻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企业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领导不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没有认识到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提高经济效率和员工工作热情方面的作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导致企业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影响企业工作氛围,打击工作人员积极性,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第三,企业经济管理方法陈旧,缺乏监督约束。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仍以粗放型的方式管理企业,这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势必影响企业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市场化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改善经济管理方式。企业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取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必须将经济管理工作置于经济管理制度之下。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经济管理机构,配备足够工作人员,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机构应当独立于企业的其他机构,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背景下才可能实现企业的有序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才有足够的依据开展工作,确保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企业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可以讲企业管理内容以手册形式发放给员工,让其了解企业管理制度,自觉按照企业要求行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应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企业管理行为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是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实现发展计划和日常运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

(二)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很大程度由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决定。在我国,企业重视经济利益的提高,却不重视经济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企业自招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时,要注重引进那些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利益提升提供智力支持。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调整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保证管理策略符合企业实际,实现动态管理。高素质企业经济管理人才能不断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步伐,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操作性,为企业经济管理助力。企业要注重加大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力度,让全体成员参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加强员工职业技能训练和道德修养,全力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三)完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

良好的制度不能自我得以执行,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来保障。完善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可能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失去协调,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可能出现问题,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庭.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第8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赵德海教授、和淑萍副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一书已于2010 年 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是第三版。该书基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时引入大量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案例、特别是引入了我国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情况,以中国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为主要阐释对象,把新理论、新观点和新资料及时反映出来,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该书受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资助。它的出版无论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还是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结构清晰,内容详尽,系统性强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是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定位、发展历程及基本研究方法。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对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三个方面对宏观经济学所包含的最基本的理论作全面的介绍。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分别就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供给和总需求、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第十二章对当代西方的主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的发展、基本观点、分歧及新近动向作了简单的介绍。从全书的目录可以看到,作者对其中每个部分的理论和实践案例部分作了若干详细划分,结构清晰。同时,对本学科每部分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系统地阐述和辨析。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语言通俗易懂,可接受性强

宏观经济学在进入中国的很长时间里,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高不可攀,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懂、听得明白的学科,认为那是政府官员的事情,和普通百姓生活没有关系。因此,很多的教材、专著对于宏观经济学的介绍基本上采用的是晦涩难懂的语言,让人敬而远之。读过这部宏观经济学教材后发现作者叙述的语言简练、直白,让读者看后能够感到宏观经济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可以学得懂的。尤其是其中引入的案例,其语言直白、透彻,把经济中的问题用百姓的话说了出来,让人更容易接受。语言的通俗性是这本教材的一大优点。

三、反映了学科的重要进展与主流成果,具有前沿性

作者不但介绍了已较为成熟的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还加入了近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把新理论、新观点和新资料及时反映了出来。如在国民收入核算部分对当前热门话题绿色GDP的介绍,失业与通货膨胀部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分析等,这些都是目前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量的这些前沿性研究资料的引用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有学者在讨论我国学术界的学术规范性时曾说过,判断一本学术著作或论文的价值之高低,资料来源的多寡和可靠性不能不视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从这方面来看,本书的资料是丰富、新颖而又可靠的。

四、宏观理论实践化,兼顾理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宏观经济学真正的舞台是阐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开发心智,令人乐而忘返。在对理论介绍的同时,书中在每一个重要章节甚至知识点之后,都附有相关的案例及分析。例如,为什么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通货膨胀水平和失业率如此之低?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是什么?……这些案例大都分析透彻、精辟到位,能很好地体现出真实世界中所蕴涵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书中出现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了一些作者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所积累的成果。这就克服了时下不少翻译出版的国外宏观经济学著作在联系中国实际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实中,要想从“我听说过”进入到“我懂得”的境界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翻阅《宏观经济学》一书时,给我感受深刻的是以赵德海、和淑萍为首的编写团队甄选相关案例的良苦用心。其实对读者来讲这更是抛给我们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相信此书无论是对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对政府工作管理人士,都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第9篇:关于经济管理的问题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财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其的管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而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基于对审计结果的分析,企业财经管理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财经管理问题,才能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对审计结果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所存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审计结果 企业管理 财经管理 问题 对策

在企业发展中,财经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控制,对企业资金配置进行优化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基于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可知,企业财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运行中,依据审计结果对企业财经管理真实情况的反映,采用科学的对策解决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使企业财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对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极为有利。

一、审计结果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在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财经管理环节,其的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会直接影响到财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审计结果是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真实体现,是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细致审查和监督,而要想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则必须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在企业运行中,内部审计具备一定的监督职能,可以对企业财务资金的具体流向进行严格监督,从而降低企业对不必要经费的过度支出等情况,进而减轻企业将会受到的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

在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不仅具备监督职能,也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在总结企业经济业务实际发展情况的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将企业经济业务情况上报给企业领导者,以便确保企业领导者能够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策略,进而推动企业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二、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所存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一)预算管理缺失问题及对策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基于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可知,企业财经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财经预算流于形式、事后预算等,这对推动企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影响。其中,企业预算流域形式是指在企业预算中,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将其纳入经济业务的范畴,而且在预算记录中,缺乏预算项目的详细的、具体的情况,以至于预算项目的内容不够完整,资金使用明细不够清楚,从而导致资金预算的功能无法得到发挥,进而对去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另外,事后预算也是企业财经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预算本属于前期工作,但部分企业却将预算环节调整到了经济活动之后,从而导致预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受到影响,比如针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利用人为方式对预算信息进行调整,。这会影响到预算信息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财经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经管理水平和质量,企业应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创新,将预算纳入企业财经管理的范畴,要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预算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其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的A算管理体系,设立相应的预算管理部门,加强不同预算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便确保预算的独立化管理能够真正实现,进而在此基础上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进行完善。除此之外,企业对财经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也应予以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风险意识进行培养,促使企业内部预算和市场发展变化之间能够建立联系,从而确保企业财经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企业工程建设中的财经管理问题及对策

在企业工程建设中,财经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形象工程、负债建设等。

其中,形象工程是指在工程建设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度追求自身形象,往往会在不必要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投入大量经费,导致工程建设质量因经费不足无法达到相应标准,进而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工程建设的质量,企业领导者应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改变,创新建设发展观,重视对财经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财经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出现失误或错误的概率,从而确保企业工程建设所使用资金的流向能够更加具体、合理。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记性辨别,选择城市发展所必须的投资项目,并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针对工程建设和财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科学的对策予以解决,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负债建设是企业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企业工程建设中,在缺乏相应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工程项目负责人员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会利用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方式,募集外部资金,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外债借用的恶性循环会导致负债危机的出现,进而对企业工程建设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企业应加强对自身负债意识的培养,对企业资金的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资金配置方案,以便降低负债建设的发生概率。同时,地方政府对工程建设也应予以一定的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以便确保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避免财经管理因工程建设而出现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基于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可知,企业财经管理工作还存在缺乏预算管理、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上文对审计结果在企业财经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的财经管理提供支持,促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雪晶.基于审计结果谈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5,(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