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

第1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规范化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簪,企事业的市场竞争面临着越演越烈的趋势。然而,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形势下,企事业的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化直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财务会计作为企事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事业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新会计标准全面落实,迫切希望企事业单位认识到自身财务会计的不足,全面推进财务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一、企事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

(一)企事业财务会计模式方面

第一,企事业财务会计在进行管理时,忽略了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将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环境分离开来,只关注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经济业务成绩,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事业单位扎起社会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有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模式直接服务于企事业的业务成绩,过分强调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企事业在社会中的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公民、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等职能。

第二,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只关注企事业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核算,对于知识资本,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往往不够重视。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事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事业的发展潜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占据市场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和公布,可以丰富企事业的财会信息,为企事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企事业的无形资产核算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信息质量。

第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片面性,且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在企事业的财会模式下,核算的内容仅仅是有形资产和与企事业经营状况相关的信息,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全面性。非财务信息是企业领导者和政府部门了解企事业的依据,也是企事业投资人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的依据,是客观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信息,因而是不可以缺少的。此外,现在财务会计信息针对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历史性经济行为和活动,对于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披露有限。

第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对于新衍生的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缺乏列报,仅仅是在批注中进行简单的说明。各种衍生的金融工具的产生使得与之相关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成为财务会计的重点对象,简单地在批注中的说明或备注使得企事业管理人员对于金融工具的控制和管理存在困难,最终使企事业单位的经营陷入困境。

(二)企事业财务会计操作方面

第一,企事业的财务会计缺乏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和管理层面缺乏沟通和交流,财务会计工作很难得到落实和开展。有些企事业单位中,管理层对于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财务会计和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门缺乏联系,在信息流通不畅的情况下容易使得财务会计工作难以规范化。

第二,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团队建设比较落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理解不到位,使得财务会计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障。企事业的财务会计的团队建设水平决定了企事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成效。但是,现在的有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于新会计标准的内容了解和利用不够,不会根据新会计标准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工作,使得财务会计的整体质量受到损害。

第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诚信问题缺失,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进而造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无法规范化。有些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公然存在造假舞弊现象,严重损坏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质量。随着会计舞弊案的频频曝光,企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行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但是,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诚信问题缺失依然是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第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财务会计的开展应该以制度为基准,全面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的质量。如果忽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很多企事业会计工作对于制度规范化的执行力度依然不够。如果企事业单位没有实行绩效考评和奖励惩罚制度,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随意性不断加大,对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

(一)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加强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

首先,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引导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根据新会计标准,结合企事业单位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本企事业单位的实施办法,并明确实施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和进度安排,是企事业单位工会应该推进的工作。工会在做好自身规范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指导工作、推广办法、示范带头和引导实施等方法,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工作。

其次,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舆论引导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义,让职工认识到加强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对于保证资金安全,财务信息质量,精化企事业单位管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投身到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中来。

再次,企事业单位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以活动引导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企事业单位可以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为推进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企事业单位可以开展参观活动,让职工参观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的代表性单位,让职工亲身感受到实施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的益处。企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和参加评估活动,正确自身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增强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最后,企事业单位要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意识,以责任引导他们明确到财务会计管理对于企业和职工和自己的重要意义。将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工作落实到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中来,包括工会中的主要负责人岗位中去,使他们意识到推进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切实实施将是一种失职行为,会受到责任追究和承担责任的风险。强化责任意识,增加他们的压力,进而形成动力和活力是推进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加大集中管理力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首先,企事业单位要加大集中、统一财务会计管理,保证单位的货币资金可操控和可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合理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利用情况,通过合理调配资金使得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利用率高。加强财务会计集中管理力度,一方面可以实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集中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制度资金中心管理办法。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分散,账户多且乱,使得一方面需要向银行贷款才科实现资金周转,而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的大量闲置资金无法得到利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了资金的“散、乱、差”问题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财务管理问题中的资金问题。

其次,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推动制度得以实行。按照新会计标准要求,对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财务制度进行整理,对有缺陷和漏洞的地方及时补充,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形成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会计管理有制度可循,有依据可依,有力推进了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进程。

最后,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过程控制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控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清晰,管理牵制性不强,导致部门之间户型推脱责任和资产运用效率低下。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企事业单位应该针对固定资产的运用和管理建立权限清晰的管理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构建、动态管理、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此外,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于知识资本、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核算,发挥无形资产对于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检查指导,强化审计监督

首先,企事业单位确定好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后,要严格细化检查和加强指导,切实落实整改,确保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企事业单位建立分级负责,分级检查的制度,促进各单位逐一进行会计行为的检查和指导,以便及时纠正会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针对程序过于简单,账务处理不符合规范,签章不齐,表述有歧义的会计行为要着实整改;对于不工整的记账凭证,要监督其拆开重新装订;对于档案记录不完整,档案管理不完备的要督促其及时整理清楚,补记齐全,完善相关程序;对于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软件,使用会计电算化娴熟的,要当面指导,促进其合理使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和登记等需要其他部门或人员协同解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整改限期。在检查和指导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发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要及时记录和总结,分析出现的原因和条件,以便作为依据改进相关不合理的制度,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其次,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并落实考核制度,促进各部门规范行使会计职权。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工会的作用外,还要发挥经审会的作用,通过经审会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化。通过监督和管理,工会的经费实现了核算的独立性,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了资金支持,提高了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

最后,总的工会应该制定严格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考核办法,落实考核制度,保证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监督、核算、电算化等工作的质量。通过建立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工作计划和流程,对会计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电算化等多方面的考核,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得出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部门给予奖励和支持。例如,财务打分制的考核制度,对每一个单位或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分数高低评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优秀单位、先进单位、达标单位等,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获得达标单位的单位取消本年度的评优评先资格,及时促进各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各地区开展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成效情况,展开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思考,提出有利于企事业单位自身内部管理的措施。但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激励制度等是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应该做到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范治俊.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J]. 中国工会财会, 2011,(01)

[2]施健伟. 浅析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与财务会计的比较[J]. 现代会计, 2011,(02)

[3]杨梅芳. 试论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J]. 中国外资, 2011,(21)

第2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一、岗位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职场精英们都希望每一次工作变动都能更上一个台阶;刚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也盼能进入知名甚至五百强企业。这些“又好又强”的企业都有一整套成熟的企业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对某一岗位进行了规范,对某一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有了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试想如果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没有制度,那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制度化的建设完善与规范管理。同时制度的制定也要具备较高的水准,因为人性格的特点有勤奋和懒惰、积极和消极、主动和被动等不同,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导致制度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认知度,所以制度必须是带有刚性的,是执行力的体现,是维护企业生存是第一要素,企业只有稳健和长期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价值;只有企业强大了,才能改善员工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让员工有发挥的平台,因此希望加入知名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类企业提供了更成熟和完善的平台和上升通道。

二、制度建设的优点

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单位部门实际,要兼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一执行都是衡量一项制度优劣的标准。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如《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可能很多同事不太理解制度建设,认为就是条条框框,剥夺了自由,更甚者认为是为了抓小辫子为了处罚,就是让职工老老实实的干活,事实上制度建设与管理存在五大优势:

(一)搭建了一个公平的平台。每位员工在单位内都按照统一尺度执行,都有标尺可以参照,奖惩一致,避免了随意性;

(二)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的制度能够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扬长避短,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有利于加强员工对单位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按照单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让员工能够更快进入角色,使工作更顺畅;

(四)因为有统一标准可以参考,员工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提升自我价值;

(五)对单位而言,制度化建设不仅能保证机构持续稳健的运行,还能根据个体差异及时做出调整,让优秀人才思想转化为单位优势,促进整体发展提高。

三、加强制度的执行

单位的管理主要是制度化的管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单位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比如像专门组织考试部门,对在组织考试过程中,必须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保密制度。然而要求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的。如何执行到位,作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对制度的理解也存在差别,因此通过宣传和组织学习,统一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标尺,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单位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单位部门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部门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沟通也有多种方式,一般可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三)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管理层或骨干的一言一行是行动的标杆,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相反,如果干部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单位制度执行力的下降,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职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他们接受处理意见,在被处理后有改进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职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整体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3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会管理;规范化;数字化

企业将筹集的资金、现金流通、工程盈利等在特定的目标下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用,并且全过程的管理整个事项的资金使用状况的管理,即财会规范化管理。维护财经纪律和执行财务标准制度都离不开财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财会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并不规范,尤其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多部门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财会人员素质低下,还有不少只是重视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有时会计核算也常有违规操作现象发生,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与预算单位无直接经济责任利益关系,核算效果加强,监督职能削弱。为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的需要,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

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建设,就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培养学习意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学习规范化标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找出差距,从而不断进步。同时还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包括电算化、收支管理办法等。管理环境和工作范围内容等不断更新,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财会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财会管理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经济活动要合理合法,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和财经纪律;要有利于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财会业务操作的流程要合理规范,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确保实现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另外要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

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软件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财会管理信息体系。

要明确各自业务分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光靠财务部门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做好规范化会财会管理工作的,必须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才行。各部门要做好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凡是能够影响资产,利润的事项都属于财务管理。财务事项往往最容易在各部门产生,所以各部门要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凡事要有计划,积极做好预算工作。树立部门财务管理意识,各部门的事情,一般由各部门承担财务管理责任。做到事有章程、行有规约、罚有依据,奖有规定。

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管理的一场伟大变革,财会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理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数字化管理思想已经在一些先进的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中初见端倪,我国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企业单位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但目前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质上只不过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翻版,虽然表面看上去好像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而且可以说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很远,还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最大缺陷是我国会计软件的财会工作参与管理的功能不足。办好以计算机、通讯、电脑软件等为主的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产业将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实施数字化管理,没有先进的基础实施和管理软件是不行的。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财会管理观念,财会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性工具。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潮流就是数字化管理,而数字化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所谓创新就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全体财会人员要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总之,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财会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应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合理科学利用财会资源,强化财会管理规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优质的服务。(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吴立敏.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J].会计之友,2006(10).

第4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一、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使会计基础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各自为政、差错严重、违法乱纪等现象产生。多年来电力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十分重视,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内部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在部分单位和部门中,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也不甚了解,认为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不大,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将会计基础工作仅仅定义为单位日常的收支活动,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单位领导既不重视会计工作的规范管理,又不重视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更不会对会计基础工作提供大力支持与帮助。没有为会计基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会计基础工作在实际展开时有许多方面与财经法规的具体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的发挥。

2、会计基础工作目标不明,管理混乱

在实施工作时,由于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没有将会计工作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到企业的方针中,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在制度上也没有结合财经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细化和修订,在工作中也就无法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去受理和办理。另外,由于工作不规范极易导致个别部门或个人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私设“小金库”、偷税逃税、粉饰业绩等不法行为。使得单位财务收支失控、负责人、、违法犯罪。

3、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个别部门和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对下级进行应有的监督和检查,使部门或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无人问津。针对会计工作规范管理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是一部分仅仅是走个形式,应付了事,检查不能做到全面深入。对制度的执行和财会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了解,检查的重点也不明确,检查的关键指标不具体。对会计人员和机构设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等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无人问津,完全取决于单位会计人员。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要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以此统一各单位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使其对会计基础工作有全面哦认识。可以通过几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 加强培训和宣传

为了使各单位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要组织必要的集体学习,使全体人员都意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加强财务管理服务,从而保证企业获得长远发展,而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的;通过培训,使全体人员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掌握行业相关的业务知识,及时了解《规范》的各项规定,了解会计工作的质量及基本要求,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工作方法。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广泛普及《规范》,使其深入到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心,在工作中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成为社会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标准和依据。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顺利开展,要全面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企业自身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认真进行检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与距离,完善并落实符合实情的企业规章制度。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指导会计工作全局的行动文件,为了使《规范》更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有助于《规范》的实施落到实处,企业要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或补充规定,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使《规范》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指导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依据,使企业能依据《规范》的要求,对自身的问题切实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水平。

3、加大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内部由专人负责,而除此之外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履行监管职责。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上级主管部门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负有重要的监管重任。会通过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检查,能从中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主管部门一是要加大检查力度,将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常规化,关注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执行以及内部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二是要加强对财务负责人的监管和问责力度,要求财务负责人全面承担起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三是要推动审计工作的进行,进一步与审计部门加强监管协作,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冰山,李玉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第5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从工商业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在用企业精神、市场原则改革政府组织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经验也开始推广到公共管理领域,国外许多公共机构如医院、学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也开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我国,2000年9月深圳市国税局蛇口分局通过了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河北省地税局也开始学习深圳的经验,在基层机构进行ISO9001体系试点建设。

综合起来,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程序性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应当说,在政府组织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组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规范化管理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或自律。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显著特质,诚如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所说:“第一,政府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政府行动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的形式多种多样,法律和社会舆论是对政府的外在约束,或政府他律,而规范化管理则是政府的自身约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消除政府失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工商组织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机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向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规范化管理应运而生。在80年代,我国曾经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过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比起规范化管理有许多不足。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终极结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弊端,而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能够促使政府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规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组织的特性。

政府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办事。所谓规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是程序。简言之,政府按程序办事,就是规范化管理。政府组织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运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程序办事,主观随意性、长官意志以及以职谋私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的还发生犯罪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大量减少这种不规范行为和犯罪行为,最终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与效率。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质量。应当将这个目的作为统帅政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以致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消极面,搞形式主义。

规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和强化考核标准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度建立的依据是法规和惯例。法规比较明确,也容易执行。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与现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条文相冲突。而惯例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且从行为结果上看具有利弊双重性特点。过去在没有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时候,实际工作也按照许多工作惯例来运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规范化管理应力求将惯例趋利避害,将好的惯例转化成制度安排,将不好的惯例通过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为此就需要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机构。首先,标准应是指标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标准起着导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来设计一套标准体系。ISO9000引入公共组织,就是一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还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立其他标准化体系。其后,对运行情况需要有外在的独立机构对政府组织进行考核。政府同级组织或上下级组织之间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较难以做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

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难点及解决

全面推行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这与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和承担功能有关。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与工商组织有许多不同,这直接影响政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的设立。政府的行为绩效应当不同于工商组织绩效,不能以政府机构取得的收益当作考核标准,或政府基层组织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而应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说,由于政府面对的社会经济事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走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实事求是地说,政府规范化管理不是万能的。

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为合法与合理悖论问题。要么政府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办结果导致不合理行为的发生;要么政府行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为了便利服务对象的需求,省去繁琐的办事程序,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到底以哪种标尺来规范政府行为,没有统一意见,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是依据现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如火车站内厕所收费;以改革精神来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如对娱乐、休闲场所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工作讲求实际效率和办事遵从程序形式的矛盾。应当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将效率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虑,特殊情况时时出现,需要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规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说,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规范化管理中也要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留出空间。21世纪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这种理念的传播,使得许多具有创新特性的工商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以及创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作为侧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组织,当然不可能照搬这种弹性工作制,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组织也会遇到如何处理效率与形式的矛盾,为此,需要上级关注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做法,及时地将一些不符合惯例或已有规定的做法纳入到制度创新中。不能忘记,规范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政府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建立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检验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关条件的具备和落实。毕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较繁琐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许多政府机构还不具备制定这三类文件的条件。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将政府组织机构分成四种类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生产型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工艺型机构;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应付型机构。显然,只有生产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组织才具备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我国,窗口服务性的政府机构可以参照服务业的ISO9000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和调控性的政府机构主要围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细化制度,责任量化到人。政府组织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实。实际部门的经验比较看重领导的重视,以及抓落实就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实际上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实的作用。为了将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对政府组织的管理绩效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和不具体,今后这应是政府组织理论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3.尽快建立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对政府组织行为是否规范,从根本上讲不能由政府组织自身说了算,而应当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受益方社会各界来评价。目前我国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及其考评主要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努力,这是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值得高度评价。但是从长远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约束应当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会他律。实现社会他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

4.强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规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由于与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有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将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相关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这样从外部增加了一条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检查渠道。实际上,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让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规范化管理制定规定,会更加有利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与管理素质。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管理素质对完成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管理的自觉性。

6.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政府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的需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规范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电子政府可以满足政府改革的多种目的和要求。因此,把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构成要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电子政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D.S.皮尤.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CarHeyel.TheEncyclopediaOfManagement[M].VanNostrandErinholdCompany,New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1982.

第6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涵义

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仅需要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保留,还要编制与新制度相适应的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国家的会计法律体系,依法加强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随后,健全企业会计的完整记录,充实企业的计量工具,配备专业的会计计量人员,选择最为适宜的科学定额管理测算值。最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还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岗位。这不仅要求企业制定岗位责任制来保障会计工作正常运行,还要求会计人员互相监督。

二、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会计基础薄弱。多年来,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并没有将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放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只是将会计基础工作作为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而已,并不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电力企业会计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将会导致企业整体会计信息失效。

(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通常,电力企业会计人员往往只是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办事,并不能完全遵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处理和监督工作。同时,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账务处理并不规范,造成企业会计资料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等错误状况。

(3)会计制度不健全。因为电力企业会计控制机制并不完善,这会严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企业会计行为不能完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上企业会计人员过于听命于管理者,往往会由于听命而违规操作,以便能够增加利润,这就会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

(4)会计监督力度不够。电力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审计难以落实到实处,不能为会计监督工作作出贡献。

(5)会计岗位设置违规。许多电力企业中岗位设置较不规范,存在许多无证上岗人员,也存在不按规定设置总会计等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将更多地精力集中于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率,而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2)企业财务控制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财务法律法规来制定自身的财务控制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制度也不能将制度落实到实处,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甚至企业会计常常会因为自身利益或上级压力等原因对财务报表进行人为调整。

(3)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在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均隶属于企业管理者管辖范围内,并不能够独立行使会计权利,而是需要在管理者管理范围内行使自身权利,这就导致会计工作难以发挥自身的权利,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4)会计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于会计法律法规,许多企业并不能够完全依照法律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同时也存在企业不能严格执行遵守法律法规,且即使违法法律也不追究的现象。一些企业因为某些部门或者某些领导者的自身利益,而强迫企业会计弄虚作假,不得不对会计信息进行虚假处理。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为会计工作提供具体的资料各项基础工作,它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奠基石。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仅仅依靠于财务部门和政府机构的督促力量,还需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进行监督。此时,企业首先需要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还需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实处。

2.加大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力度

首先,各个地区的财政部门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来行使自身职能,进一步统一会计制度及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的企业应当严令其进行整顿,同时对做的较好的企业予以表彰。

其次,各级业务主管应当严格制定会计基础工作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力度使企业达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

最后,各个企业的管理者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企业管理者必须能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当前,我国企业应当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培养员工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知识和制度的培养等等。同时,还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锻炼员工的语言能力。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组织能力、调节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7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档案工作 规范管理

所谓房地产企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房地产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电子等行业起步较晚,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新兴产业,对档案管理方面的关注与研究也相对比较少,而且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档案管理更是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然而,档案工作是房地产企业运行和生产的参考和依据,事关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房地产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

一、房地产企业档案

1.房地产企业档案的范围

房地产档案一般是指房地产权属档案,包括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以及声像、电子文件等历史记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房地产权属登记档案只是一小部分,房地产企业档案还涉及建设项目档案、文书档案、合同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可能是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也可能是房地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形成的。

2.房地产企业档案的特殊性

首先,房地产企业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房地产企业档案是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权证、合同、文件、图纸、照片、光盘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记载了房地产产权的归属和沿革,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状况,是在特殊的专业背景下按照专业要求形成的,有相对统一的格式和行文规范,并且专业术语较多,如土地界限认定、房地产面积丈量、房地产平面图测绘等,专业性十分明显。

其次,房地产企业管理类档案的构成以合同为主体。从土地开发到经营、管理、服务,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要签订合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运作离开各种合同就不可能得以完成和推进。通过这一系列的合同,将各个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和完成一个项目。据统计,合同在房地产企业管理类档案中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在进行房地产企业档案的规范管理时,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房地产企业档案具有综合性。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档案与专门的房管机构不同,不仅有房地产权属登记档案,更多的是专业的项目档案、合同档案,以及企业内部行政、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涉及内容庞杂,领域宽泛,种类繁多。这就要求在档案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要通盘考虑,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以防出现规范没有涉及到的空白区。

二、房地产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然性

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档案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房地产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深入,标准化、规范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时代需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其必由之路。

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档案管理是房地产行业单位诸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工期长,在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多。特别是由于其关联和涉及的部门和单位环节众多,因此需要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是难以实现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了。

三、房地产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行为

加强档案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理档案,这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依据和保障。首先,我们应该以《档案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结合房地产企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制定企业自己的档案管理规范,明确档案工作原则和管理方式,界定文件形成、积累与归档职责,规定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利用要求等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制定管理制度,构建包括立卷归档制度、保管制度、鉴定销毁制度、提供利用制度、统计制度、保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并编印成册加以落实执行。同时,要随着时间、环境、事物的发展变化要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

2.梳理业务流程,明确需求,规范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

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运行情况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或业务活动的关键节点、信息化管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完成程度、实现深度等。对业务活动进行调研,明确各业务环节所要形成的档案,这是制定归档范围的首要步骤。规范、合理的流程是应用系统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必然选择。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下,流程梳理更为重要。按照形成、整理、鉴定、归档、再整理、保管、利用、销毁等工作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保障每个环节之间能够互相检查、校对、制约,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及时纠正。

3.明确职责和分工,保证工作质量

所谓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明确岗位职责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用工的科学配置,有效地防止因职务重叠而发生的工作扯皮现象,提高内部竞争活力,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规范操作行为。房地产企业的岗位职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企业层,企业应将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纳入各部门、项目及专项工作职责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分管领导、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二是部门层,各职能或承办部门及项目文件形成者应负责积累文件,并对归档文件的齐全、准确和形成质量负责;三是档案人员层,专兼职档案人员应负责收集、整理应归档的文件,对归档文件的整理质量负责。

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优化档案工作环境,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既懂档案管理,又精通房地产管理和熟悉计算机知识的档案专业队伍,同时还需要企业全员的支持和参与。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员的培训,既要培训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加强对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还要使其了解企业各项业务工作及其形成的文件,熟悉房地产管理活动。同时,加强档案宣传,使企业全员树立档案意识。因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或个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活动记录,而这些记录的一部分会对以后的活动具有查考价值,需要归档保存。为了保证档案收集的及时、规范、完整,必须需要全员的参与和支持。

5.不断评估、优化档案管理,提升规范水平

第8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在市旅游局、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我们旅游协会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办会宗旨,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带领和团结会员单位,积极探索,扎实工作,较好发挥了协会作用,促进了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回顾年协会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立足协会发展,加强了协会自身建设。首先,加强了协会组织机构建设。针对年是市民政局批准协会成立的第一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机构,为协会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加强了协会制度建设。为确保协会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程序,起草修改了《襄樊市旅游协会章程》,制订了《协会成员单位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加强制度管理,使协会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第二,立足发挥协调作用,加强了行业自律工作。为改变我市旅游企业恶性低价竞争,制约全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利局面,协会成立之初,我们积极主动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道,以全国治理整不顿旅游市场秩序为契机,加强了行业自身管理。以遏制旅行社对外报价不统一为突破口,向会员单位发出了统一产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的倡仪,得到了会员单位的响应和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支持。为使自律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我们还制订了行业诚信公约,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使行业自律迈向了更高层次,有力推进了全市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受到市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好评。

第三,立足发挥参谋助手使用,加强了调查研究。针对全市旅游企业经营一盘散沙、全市旅游发展水平不高的现实,与市旅游局一道,多次组织旅游企业召开联谊会、座谈会,了解情况,交流信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搞清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症结,撰写出了《关于把我市建设旅游大市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并被推荐给全市WTO研究会结集出版。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旅游协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协会开展工作的渠道比较单一,协会活动难以组织、难以开展等,影响了协会作用的发挥。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将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后,我们将在市旅游局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牢记协会宗旨,积极克服困难,力争为会员服好务,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新的起点上做出新的的成绩。

第9篇:企业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建设范文

在市旅游局、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我们旅游协会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办会宗旨,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带领和团结会员单位,积极探索,扎实工作,较好发挥了协会作用,促进了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回顾2011年协会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立足协会发展,加强了协会自身建设。首先,加强了协会组织机构建设。针对2011年是市民政局批准协会成立的第一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机构,为协会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加强了协会制度建设。为确保协会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程序,起草修改了,制订了。通过加强制度管理,使协会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第二,立足发挥协调作用,加强了行业自律工作。为改变我市旅游企业恶性低价竞争,制约全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利局面,协会成立之初,我们积极主动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道,以全国治理整不顿旅游市场秩序为契机,加强了行业自身管理。以遏制旅行社对外报价不统一为突破口,向会员单位发出了统一产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的倡仪,得到了会员单位的响应和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支持。为使自律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我们还制订了行业诚信公约,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使行业自律迈向了更高层次,有力推进了全市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受到市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好评。

第三,立足发挥参谋助手使用,加强了调查研究。针对全市旅游企业经营一盘散沙、全市旅游发展水平不高的现实,与市旅游局一道,多次组织旅游企业召开联谊会、座谈会,了解情况,交流信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搞清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症结,撰写出了一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并被推荐给全市wto研究会结集出版。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旅游协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协会开展工作的渠道比较单一,协会活动难以组织、难以开展等,影响了协会作用的发挥。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将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后,我们将在市旅游局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牢记协会宗旨,积极克服困难,力争为会员服好务,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新的起点上做出新的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