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

第1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学生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引言

作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时,高校档案管理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许多高校都对自身规模进行了扩建,这使得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在高校管理中显得更加重要,而管理中的问题也是更加明显。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寻求新的道路,改进管理手段,利用新的技术,对高校学生档案进行管理,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平,笔者对此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1、未来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高校教学评估以及高校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日益推进,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重要内容的档案管理

显得愈来愈重要,高校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工作现代化不仅涉及新的技术装备、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档案事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现代化问题,涉及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现代化以及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等几乎档案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

档案管理现代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即将整个管理工作视为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整体系统,注重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二是信息化,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缩微复制技术、声像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等实现档案工作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三是定量化,通过统计与计量的方法实现档案的量化管理,把定性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智力化,注重人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此外,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档案管理现代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尤其注重档案的动态管理,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1.2 档案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趋势首先体现在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受过系统档案管理专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来担当。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更体现在档案管理组织、手段与技术的专业化。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及相关机构与教学部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学生档案管理视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强化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与监控,力求实现其专业化管理。

1.3 档案管理规范化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档案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高校评估制度的推行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挑战,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

作无论在管理体制、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各方面尽快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必然作为评估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

内容而受到普遍重视。同时,从档案管理现代化趋势及档案本身的内在要求来看,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这就势必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

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态势无疑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如下方面的素质。

2.1 系统、创新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校本身是知识与人才聚集的地方,档案管理专业化发展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的要求相对更高些。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趋

势不仅仅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学历结构上实现向专业化的转变,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档案专业知识体系,有扎实的档案专业工作能力,同时还

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确保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更新,创新性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日益更新与高校档案管理现

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需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进修、研讨等多种方式定期强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以确保其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新的时代下高校

学生与高校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在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创新。

2.2 全面、高效的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全面、综合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档案管理工作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往往是远远不够的。除必

需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能力外,还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向综合化、全面化转变。一是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二是需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相关学科知识及管理科学与相关法律知识。三是需要具备一系列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

2.3 人本、务实的服务能力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中的人本化趋势其核心也是要求在整个档案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的主体和第一资源来实施。这不仅要求高校切实关心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切身需要与利益,充分调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服务热情与奉献精神,同时也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切实以学生及档案利用者为本,努力提高人本、务实的服务能力。

首先是良好的敬业、爱岗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工作,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与工作量甚至还要远超过其他档案管理,这尤其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存真求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这样才能在平凡岗位的工作中创造出有值的工作业绩来。其次是尊重、帮助档案服务主体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质的提高,使其更好的服务与学校,服务于社会。(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鑫.从大学生就业谈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04.

第2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要做好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因为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种类较多,分支也比较多,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归类是一项非常费脑力的工作。但是,这样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部分疾控中心的领导者根本没将这一项工作放在眼里,认为这项工作过于繁琐,而且对疾控中心也没法创造一定的利益,更何况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做好它,缺少对它的重视,从而让部分珍贵的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资料丢失,导致传染性的疾病一旦来袭,找不到与其类似的病例,无法进行有效的预防,让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二)当前,疾控中心资料管理库缺乏规章制度的约束,部分疾控中心管理库的硬件设施都过于落后,导致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归纳工作停滞不前,有些疾控中心资料管理库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培训,对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整理工作也是粗心大意,有些更是没有整理,随手扔到架子上,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零零散散的摆放在书架上,让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查阅资料,根本无法查起,无从着手,这样就大大降低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使用率,就像一堆废纸一样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三)疾控中心的资料库缺少高科技软件的配备,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这个信息时代,各个单位要开展工作,都会配备计算机,但是疾控中心资料库就缺乏计算机的配置,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管理完全是纯手工记载,没有高新技术支持,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遇到困难,因此,要借鉴当代图书馆的书籍分类方法,应用高科技手段对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让每一份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都有其自己的标签,同时也便于查找,给疾控预防工作者带来便利。

二、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要做好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人员是第一基础,只有档案管理人员对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才能花时间在上面,才能在疾控中心在库的防病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上做好创新。档案管理人员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工作,了解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疾病类型和致病机理,通过多看书,才能对资料库中的防病业务档案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快速的找出这本资料所处的位置。其次,疾控中心资料库的管理人员也要与其他部门的同僚进行交流,通过互帮互助,促进彼此业务的增进,可以向有经验的同僚进行提问,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从事防病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升疾控中心的社会地位,从而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

(二)加大对疾控中心防病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培养他们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一些基础传染病的知识,让他们在工作当中游刃有余,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疾控中心通过培养一批高素质和懂业务的防病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能更好对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进行维护,能让这些资料得到合理的保护,在传染病来临之际,有知识技术支持,避免传染病的扩散。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大对疾控中心资料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让他们掌握高科技的资料整理技术,这样不仅方便他们的工作,更方面其他工作人员的寻找,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培养这一批高素质的防病业务档案管理团队,能让这些珍贵的防病业务档案得到切实的保护,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第3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摘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实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会比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实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会比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二)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手工地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陈旧的档案管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三)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

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二、制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之时,应服从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在分析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

(一)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应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档案部门的各种物质载体形式加工转化成数字化的信息,建立起档案目录数据库,以提供服务。形成数字档案管理办法也不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消亡,两者应,相互补充。

(二)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着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档案人员素质建设已成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及对策

(一)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要有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档案人员应该更新观念,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资源。

(二)以高素质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应该把档案的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一体化系统,把本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统筹考虑进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系统效益。对纷繁复杂的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标引、分类和有效管理,使档案信息能充分发挥最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当前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的好坏是衡量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尺度,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使其充分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浩.打印字迹材料的耐久性[J].中国档案.1997,11:28-29.

[2]张文浩.电子档案信息保存生命周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1:59-61.

[3]张文浩.永久保存真实的电子文件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5:49-51.

[4]张文浩.电子文件信息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7,3:85-87.

[5]张文浩.信息视角下的电子文件“信息生命体”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08,2:63-66.

[6]张文浩.电子文档保管与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策略[C].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环境 新理念 新技术 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43-252.

第4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委托;电脑行业;售后服务商;选择模型

一、 引言

委托理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委托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日益受到经济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并逐步应用于分析社会各个领域的委托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界提出了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等概念,并认为动态联盟是未来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众多关于动态联盟的研究中,合作者的选择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实际上,供应链可看作是动态联盟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其中最为稳定、最为实际化、最具操作性的一种组织形式。因而,在供应链合作者选择的研究中可以充分借鉴动态联盟中关于合作者选择的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供应链合作者选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合作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与方法上,对供应链合作者选择过程模型的研究并不算多,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同的研究体系。下面,本文将探讨供应链上服务商选择的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电脑行业售后服务商选择的实际应用策略。

二、 供应链上售后服务商选择的应用策略

本文认为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商的选择过程由服务商选择的目标确认、服务商初选和服务商精选三个环节构成(如图1所示)。

1. 服务商选择的目标确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对服务商进行选择之前必须对市场上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自身的状况来确定与服务商合作的基础,从而确立选择服务商的目标和选择范围。

(1)充分搜集市场信息和正确定位自身状况。市场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动力。核心企业应首先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市场机遇,确定进行哪些方面的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能发挥什么作用以及除了自己所拥有的核心能力之外企业还需要什么等等。也就说要分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所需的其他能力。此后,企业就可以进一步考虑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企业应将属于核心竞争力的部分留给自己,而将其他部分外包出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确定合作关系的类型与服务商选择的目标。企业进行服务商的选择,必然有其特定的目标。降低成本是电脑行业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外包最主要的目标。此外,分担风险、节约现金流、增加敏捷性等也是电脑行业的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外包的目标。当然,各目标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因此,在制定的目标无法都达到最优的情况下,应该在达到其中最重要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总体目标最优的选择。另外,企业还需确定合作关系的类型,即确定信任度与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时间长,相互的信任度就高;反之,合作时间短,相互的信任度就低。

(3)确定服务商的选择范围并制定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了服务商选择的目标和合作关系类型之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是确定服务商的选择范围,即进行对服务商的粗选。市场中的服务商很多,能提供核心企业所需的售后服务的服务商应该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企业必须在服务商的粗选中锁定进行精选阶段的服务商。

在确定了精选阶段的服务商之后,接下来企业就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精选阶段服务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核心企业对服务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隶属关系和层次结构的有序集合。指标体系在设计时要尽量满足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服务商的粗选。在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企业界对供应链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关于自己实力和优势的信息到企业自己的网站上或是互联网上相应的门户网站。因此,核心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找到众多有希望称为其售后服务外包合作者的候选企业群。而每一个企业其信息或真或假,其资质或优或劣,如果对每一个都进行评估,显然是不经济,也是不合实际的。所以,核心企业应首先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候选企业群中的服务商进行粗选,将进入精选阶段的服务商企业数量确定到合适的范围之内。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判断法、参考法和关键指标法。

(1)直观判断法。根据信息搜集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相关经验人士的分析判断对候选服务商群中的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主要是吸纳有相关经验人士的意见,或直接由企业中原来从事售后服务的管理人员凭借其经验进行判断。

(2)参考法。搜集电脑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外包服务商选择的信息,从中分析该企业选择服务商的原因和判断依据,将这些企业已选的售后服务商作为候选企业,然后结合本企业的具体要求和选择目标进行判断。

(3)关键指标法。根据本企业确定的售后服务商选择目标制定粗略的指标要求,通过相关的数据筛选程序对众多售后服务商候选群中的企业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由此确定进入精选阶段的企业名单。

第5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政府在城市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基层政府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基层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机制创新 浅析基层政府在应对洪涝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问题与对策 关于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方法分析 无限政府的危机应对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5]李昕.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29-37.

[6]李严.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状况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7]江受林.基于村民满意感的基层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8]刘学民.公共危机治理:一种能力建设的议程[J].中国行政管理,2010(5):73.

[9]尹伶俐,张芹芹.煤矿塌陷区的治理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1):93-94.

[10]葛维琦.中国煤矿采空区塌陷灾害治理对策[J].中国能源,2006,26(10):27-29.

第6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1.创业管理教学教师缺乏实践背景。创业管理教育对大学主讲教师要求相对较高,教师除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实际教学中兼具理论与实践素质的教师十分缺乏[1]。目前,大多数从事创业管理教学和实践的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学校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二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老师。这两种师资的弱点主要是由于自身缺乏亲身创业经历,在进行创业管理教学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演练较少,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多为纸上谈兵。

2.创业管理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业管理教材包括创业过程管理的主要理论内容,但大多都是泊来品,创业课堂上传递出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业成功案例,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国内小企业,创业管理课程应从创业精神的内涵入手,对创业管理涉及的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创业计划、新创企业的管理、以及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进行分别讲述,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模式、程序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创办企业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能够通过建立创业团队撰写创业商业计划报告,以便为学生将来自己创办企业奠定一定基础[2]。同时,讲授的课程缺乏实践设计和实验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参与环节,不能提高学生参与创业管理实践的兴趣。

3.创业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足。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创业管理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创业大赛和情景模拟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创业管理案例教学,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创业管理模拟机会教少,学生对创业管理流程的了解停留在理论和案例分析里。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创业实践基地,大多受到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实习机会相当有限,实习的内容单一,甚至没有教学基地来开展实践环节的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虽然设置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基金项目,但提供数额较小,且运行方式也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业计划。

二、创业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由于创业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在进行创业管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业管理理论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1.加强创业管理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管理教育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创业管理课程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创业管理教学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要求从事创业管理教育的教师需要对以上各个领域有所了解。高校应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同时选派教师到外校进行研修交流,并就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开拓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相关法律人士等各类专家担任创业管理教学的兼职导师,打造一批“双师型”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2.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业学实践教学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创业大赛等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尝试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方法的长处。①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准确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3]。在创业管理教学中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对知名企业家成长经历、知名企业经营案例开展系统研究,可增进学生对创业管理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成功案例、失败案例的对比分析、讨论,帮助学生从现实中学习,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性层面。②建立课程教学小组教学模式:某些课程的教学不单由某个教师讲授,而是由教学小组共同承担,有些课程可以聘请企业家为主讲教师,这些企业家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这种“课堂教学、名家讲座、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并融会贯通创业管理知识的能力。③创新仿真化教学:以企业实务为主,设定情景,让学生实地演练企业人员、模拟运营企业包括市场机会评估、赢利模式分析、开业危机应对、摸清市场情况制定产品市场营销计划等,结合创业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创办企业的流程,增强感性认识。④撰写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他发展目标,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读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以商业计划书为主强化训练是提高创业管理教育授课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4]。由教师指定项目,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根据项目的性质分析创业思路,明确经营理念、与顾客沟通解决商业模式、运营思路的核心问题,来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计划书,对企业经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思考。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在美国和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中,一个学生光有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意愿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去经历创业的过程。高校应该经常开展创业大赛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创业成功者创业现身讲座,分析创业者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借鉴。事实上,创业大赛是培养创业能力的良好平台,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活动,并与创业管理教育课程相衔接,用创业管理的知识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创新思路。

第7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要尽量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情景;注重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是: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学习社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情景展开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者只有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中,应精选案例,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来分析案例,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开展,可以整合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同传统课堂案例教学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设计与、学生自主探索、网上互动交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总结评析五个环节。1、案例设计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和编排案例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教学案例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难度与深度不应过于超出学生目前知识与能力的接受程度。二是典型性。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三是启发力。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案例中留待学生挖掘处理。案例设计中的问题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能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得到答案。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事先把案例资料公布在精品课网站或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2、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案例分析相关材料,并在网上设立课程资料区以及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和协助式的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阅读案例,以掌握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和关键事实,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阅读案例、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会分析案例,对案例形成自己见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充分领悟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网上互动交流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对案例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上,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当小组成员都准备充分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案例分析更深刻、更全面,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网上案例的讨论,在吸收借鉴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完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理顺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分析、问题诊断与分析、备选方案的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等。5、总结和效果评析案例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析。总结评析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后续效果。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省去了这个阶段,这样会大大削弱案例教学效果,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应付过关的心理,不愿认真思考和分析案例,不认真学习和巩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点评学生案例讨论情况,分析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出本次案例的思路、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总结指导性的结论或答案,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案例讨论是否充分、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指导是否恰当、案例总结是否有助于解决方案的形成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案例总结可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成果,发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为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撰写案例心得体会,对学习过程总结反思,总结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第8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审计责任审计风险案例分析;频繁辞职

一、案例介绍

德勤是全球最大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然而近来德勤的表现,却让众多的中资企业表示“对德勤感到失望”。从2011年底至今,德勤采取了更为主动的策略,清理在香港的客户群。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共辞去了中国建筑长江实业、博士蛙等18家公司的审计工作,其中数名客户均深陷造假风波。不仅如此,日前遭到廉政公署调查的郭氏兄弟的新鸿基地产,会计师行恰恰也是德勤!究竟一切分别是误会还是巧合?在其顾客频繁出事的背后,作为审计师的“德勤”能否以“辞职”一举“独善其身”?

二、案例分析

频繁地抛弃客户而选择辞职,将会导致客户对“德勤”的失望,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德勤深陷诚信危机。从“德勤”的举动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对于舞弊审计责任一直都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从审计责任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从最初把查错揭弊作为其主要工作目标,到后来为了规避舞弊审计责任,选择了以财务报表的合规公允性来替代,到现在因为公众的压力与政府的监管要求而不得不直面这一责任,我们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是不愿意接受查错揭弊这一责任的。他们对于舞弊揭示责任的消极态度,使之在面对舞弊审计这一职责时,无法真正的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因为一旦被审计单位破产,受损害的审计委托人及第三者具有可能想审计单位所要赔偿,审计师为此将可能承担很大的经济及声誉上的损失,以“辞职”来避免自己应负的“审计责任”也是对于“德勤”来说也许一条“不差”的出路。在所能查阅的资料中看到,德勤是在东南融通被提出业绩造假质疑后,才表示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不信任的表态。我认为,在这背后无论是谁的过失,作为中介机构的“德勤”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出了事情就辞职,以“辞职”为借口将自己的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不免令投资者大失所望。“德勤”应该在审计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减少和清楚审计风险因素,竭力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规避因此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虽然辞去这些单位的审计师职位,不会对德勤的营业收入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频繁地辞职让德勤深陷诚信危机。通常情况下,在经过认真地审计之后,审计师完全不知道企业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旦被曝光,就会连带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很多事务所在被审计单位一旦出了事就辞职拜托干系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不仅要对审计客户单位负责,更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在连续年度的审计工作中,德勤应该能够注意到各年度报表数据的关联和异常,并且应当进行及时地披露,而并非等到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质疑调查之后,迅速抽身将自己的过失和责任推卸给管理层。收取高额的审计费用,德勤更应该对自己的客户“负责”。

三、对于我国审计行业发展借鉴意义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流通,形成自由流通的资本市场;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建立新的审计委托关系。有必要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完善公司治理能力,提高财务报表真实性,减少审计风险。(2)加大了审计师在未能揭示管理当局舞弊时的法律责任。审计职业界为了适应法律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准,不得不修改既有的审计规范或者更新过过时的审计理念,从而提高揭示管理舞弊的审计能力,也缩小了与社会公众的审计期望差距。(3)为了规避审计风险,次次在面对外界对审计质量质疑之时主动请辞逃避风险,造成自身在审计行业中“诚信度”下降。注册会计师必须解决的是尽量消除可接受风险,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付无法消除的风险。其中所涉及的一个要素就是确保其取得的报酬与其准备接受的风险程度相当。

参 考 文 献

第9篇: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1.环境现状概述。我国的生态环境虽然在一些地区、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但总体而言趋势在不断地恶化,这是我国的环境现状。改善和治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

2.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

2.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成为当前环境破坏的主要标志,重污染天气持续增加,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污染缺乏有效手段予以遏制。而雾霾成为大气污染的关键词,由雾霾引发的雾霾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部公布的2014年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十城中,京津冀占八席,且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1.6倍以上。

2.2水污染。对于水环境,环保部称“质量不容乐观”。在中国饮用水的标准处于较低水平,无论农村或城市都存在水污染和水质下降问题。日益加剧的水污染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并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饮用污染水而造成2000万人死亡,水污染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头号杀手”。在我国2013年的山东淄博地下水污染事件和2014年甘肃兰州的饮用水污染事件都是典型的案例。

2.3土壤破坏。由于工业迅猛发展以及过度开发,导致森林锐减、土壤剥蚀、土地沙化情况严重,加上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持续积累,不仅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威胁。而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挑战。而土地的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不易被发现,这种危害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并且一旦污染了是不可逆转的,很难治理.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新闻会上透露,中国约有5000万亩土地因污染严重无法耕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22.8%的土壤为三级或劣三级.治理土地污染已刻不容缓。

2.4气候变化,生态破坏。二氧化碳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高淹没人们的生存领地。而气温的升高也会对农业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全球变暖引发的厄尔尼诺现象带来巨大危害;温室效应对南北两极造成的破坏,将使全球陷入疫症的恐慌,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二、从公共危机的角度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1.公共危机的概念及危机管理的界定。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具有巨大现实或潜在危险(危害或风险)的事件。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政府及其它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的管理活动,并认为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人。

2.环境问题具有公共危机的特征。环境问题具有迫切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能麻痹大意、推诿拖延;环境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突发环境问题具有不确定性,需要科学的管理决策。

三、以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治理环境问题

1.建立健全预警预案体系。居安思危,树立环境保护的危机意识.环境问题既有突发性的,也有长期累积性的。可根据问题本身计划性地做好预警监测,加强预测信息的统一管理,对其进行统计评估,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其及时、客观、全面。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性环境问题。统计表明,有效地应急预案系统,可以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无应急预案的6%。

2.建立决策指挥机制。决策指挥不能仅仅停留在突发性重大环境问题发生以后,而应更加注重环境问题的常规决策.在宏观上有总体规划,分阶段、有步骤进行事前决策。因为许多环境问题是逐步演变成不可逆转的灾害,等到那时再想改善为时已晚。

3.建立管理责任制。在我国,应对环境灾害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主管部门从宏观上承担责任,地方部门是当地环境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在环境破坏问题上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环保机构内存在的弊端责令严改,对于那些瞒报、谎报问题的以及在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于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执行机制。在环境保护的执行上,既要有上级部门从宏观大方向上的把握,也要下放更多权力给地方,只有上下级合理分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环境保护是个复合型问题,不能仅拘泥于环境保护部门,应设立协调小组实现部门间的合作。

5.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环境治理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环保部门是否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怎样将执行效果和责任制紧密结合,这些问题都要求建立完备的检查监督机制.领导亲临一线是有效的举措。

6.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公众自身的环保主动性,增强其对环境危机的认识,训练其在突发性环境危机状况下的自救及相关应变能力。在环境灾害的危机管理中,应强化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吸纳各种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共同应对,建立全社会群防机制。

7.建立相关保障机制。通过政府、民间机构和个人三方面来构建保障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建立环保基金,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以及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法制和环境伦理建设并通过对资源的统一调配来构建这种保障机制。

8.建立评估学习机制。对环境破坏情况,产生的原因,改善和恢复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估;建立案例分析库,找出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更好地为国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四、以公共危机下的社会心理管理正确面对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