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

第1篇: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高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A1009-3044(2010)09-2282-03

Deliberation of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n Xinjiang

LUO Liang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 School. It dissects the pilot project in experimental area, summarizes its apt experience and makes several thoughtful suggestions for the recent launch in Xinjiang. 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school,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 group,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2004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作为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使其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从而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肯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也得到了确认。本次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从国家教育层面上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完全转变。课改首先从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省、区起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有步骤展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2008年9月正式开始进入高中课改。

1 课改中的信息技术课程

新课程标准实行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全部课程采用学分计算学习过程与成绩。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在高中各学科总共116必修学分中的4学分,学生在信息技术科目中须取得4学分(必修选修各2分)方可获高中毕业资格。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共6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 “信息技术基础” 一个模块,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文化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价值观及责任感。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后续,又为支持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2 国内试点地区经验

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成为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四省区分布南北东西,经济发展以及由其制约的信息技术、科技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以这些地区作为被试,研究如何在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推进新课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作为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积极关注。

广东省于2004年5月下发《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以规范和引导课程实验,因事先准备充分,教师培训效果好,政策制定与管理工作到位,课程改革开展的卓有成效。广东省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模块的选修量依次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在课改过程中有所提高;不少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职称升迁等方面都有提高。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欠高。贫困地区学生的水平较低,而发达地区学生又觉得必修内容过于简单。部分学校设备条件仍存在不足。[2]

2004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定51所高中(每个地市3所)作为省级高中新课程定点联系校。教育厅委托9个“课程研究中心”定期召开省级定点联系校联席会议,发挥联系校“提前实践,发现问题,参与研究,典型示范”的作用,为全省813所高中树立样板,并辐射、带动全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健康发展[3]。这些“定点联系校”在课改中确实起到了先试先行的示范、带动作用。山东省于2004年12月底公布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该方案为四试验省区最早公布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考方案。该方案首次将信息技术置于基于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考试科目内。虽然山东省并未在方案中划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分值,但从2007年高考真题分析,与信息技术课程直接相关的题目所占分值为八分,按60%折合成实际高考分数计算约为五分。虽然分数不多,却是高考中第一次有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海南省地域面积较小,教师人数较少,因而统一组织省级培训。海南省主要选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两家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教材的选用量顺序依次是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除进行统一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外,还以多种形式组织、引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研究,辅以多种形式的跟进培训和教研指导等。海南信息技术课改的经验还包括:开办课程网;成立信息技术教研中心组,并以每位教师作为教研活动的中心。以中心组成员为核心,召集有关教师集体备课,之后将备课结果投放到网上,与全省教师共享;出台相关的配套机制,逐步完善学校硬件条件[5]。评价考试方面,海南省与山东省同期,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纳入07年高考考查范围。与山东直接出题不同,海南省使用将信息技术基础会考成绩的10%加入高考总分的方式。并在高考方案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课程所占分值为五分。以2007年高考真题相比较,海南省的分值小于山东省,但因该分数由高中会考成绩决定,而2006年会考试卷的考核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所要求内容的89%(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试题涉及内容占考试说明内容要求的85.7%,“网络技术应用”模块试题涉及内容占93.3%),从而在考试内容层面为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提供了保证[6]。

宁夏全区104所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于2004年秋季起进入新课程实验。宁夏的科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内地省份比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到位,初中设备设施条件不足致使高一学生起点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零起点”问题较为严重。为解决各校教师队伍薄弱,人数较少,无法展开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困难,银川市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集中几个同(市)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联合备课,共同攻关。该方法使银川教师水平普遍提高,并有数名优秀教师在全国性的新课程教学比赛或者展示中名列前茅。

综合以上四省区第一轮次课改实践,各省均形成了一套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课改路线,其中的许多优秀经验如广东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山东的“定点联系校”形式,海南的课程网、高考改革,宁夏的集体备课都极具特点,对于后续各批次加入课改试验的省区市,具有积极的示范效用。

3 启示与思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筹备高中新课程改革。2007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和兵团教育局联合召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并举办了第一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训班。2008年8月25日,教育厅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信息技术)》指导文件,对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涉及到的6个模块课程进行解释说明,提出教学意见和可供参考的模块开设方案(每个模块32课时,每周2课时)。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从近一年的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3.1 样板学校的建设

自治区教育厅于2007年11月10日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州教育局在当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学校,建立一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设立样板学校,可以在课改中起到示范作用,也使各级教育指导部门可以通过样板学校,考察课改进展,为修正相关政策、指导方针取得第一手资料。

选择学校须照兼顾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客观条件好与一般的学校,民语学校等因素。因此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市辖68所普通高中,包含重点高中6所,民汉合校高中12所。重点、民汉合校和其他普通中学的比例是6:12:50,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各抽取1 、2、 8所学校。样本学校的选择本身并不是难点,而如何实践样板学校才是难点,为此可吸取先进省区经验,譬如山东的“定点联系学校”形式。可考虑具体的实施措施如每学期召开全区各地样板学校代表参加的集中研讨会议;每半学期召开各地区内部样板学校一线教师课改研讨会;每月召开由各地样板学校先进教师与该地区附近非样板学校课改一线教师参与的经验传播会议;三种交流会议可使样板学校之间、样板学校与非样板学校之间、全区各地之间的课改经验得以全方位、立体式共享。

3.2 师资力量的培养

该领域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即未来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养。

未来教师培养层面,需要将区内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包含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如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院、昌吉学院、喀什师院等纳入到这一范畴之内统一规划。将课改精神与各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已有课程(包括网络技术、程序设计等本科课程)与课改的连通性;2)增设高中课改的课程整合课程,组织编写适应地区课改现状的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师范生教材,供有志于从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学生选择;3)改造大学课程教授方式,使学生更注重方法学习、思维方式的树立及信息素养的养成,而非单一技能的传递。4)建立师范生新课改学科毕业考评认证体系,对希望从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生加以认证,方便用人单位选择合适人选。

在职教师培训层面,主要采用集中培训模式,在参与由自治区统一组织与其他同期课改地区同步培训的同时,增加由区内四所高等师范院校引导的跟进培训计划,由各学院联合组织编写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的在职培训、课辅教材,采用远程培训与本地授课的方式开展培训。

3.3 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课程资源的建设本身是教育学领域讨论的热点。课改过程中,应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特点,向先进省份,如海南省的经验学习。与本地情况相符合的发展路线可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向先进省份申请其资源的访问权限,共享其课程资源。使区内教师切实体验到课程资源网的便利。此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本地化的迫切要求会成为第二个阶段的重要动机。第二阶段,由于全区资源的集中化可使投资与管理成本最优化,因此选择在首府架设集中管理的课程资源共享服务器,给予全疆课改领域教师以访问、建设权限,并视全区课改教师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贡献给予不同级别等级奖励,以此调动教师荣誉感,使之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第二动机。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其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参与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培训其他学科的教师,使其加入资源建设的过程,并使资源种类从单一的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到课改范围内的全体学科。

3.4 交流平台、机制的构建

课改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并共同促进的过程,新疆在地理人口等客观环境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存在较大的区别。将国内其他省份的某些经验直接照搬是不可行的。

综合现状,本地区可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交流模式。交流模式的建立需要从平台和机制角度考虑。由于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均具备技术能力,而区内互联网公网及教育网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一模式的硬件基础,因此,可利用公网与教育网的相关软硬件资源,将各地区学校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疆范围的立体交流平台。交流机制建立方面,教师之间交流讨论气氛的培养需要一个培育期。首先,从校内建立课改教研组起步,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所面临的教学、课程问题,均会成为教师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动机,因此这一过程相对较短。其后,需要将本地的、面对面式的交流方式扩展至基于网络的交流方式。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但其他学科教师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发挥引导、及支持的作用。

3.5 地区内软硬件优化整合问题

受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新疆在软硬件两方面都与内地发达省份存在差距,疆内南北疆城市之间、城镇团场之间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对课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程的开设上。新课标规定学校需开设五种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而我区大部份学校在软硬件方面不具备开齐五种课程的条件,学生因此不得不选择学校有条件开设的课程。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也因此并不能得到积极引导与发展,选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

因此,如何缩短需求与软硬件条件之间的差距,使区内软硬件资源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是课改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疆这样一个地缘辽阔,人口稀少的地区,全区范围的软硬件共享成本甚高。各学校自身利益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如何加以保障,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欲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一整套优化整合的方案

现阶段可以实现的方式是划分区域,形成区域内共享机制。该机制应细化至具体学校。2-3所地理位置较近的学校形成一个“组”,在开设学生选修量较大的课程的同时开设一门“冷门课程”,集中建设该课程的软硬件资源。 “组”内学校课程互补,学生感兴趣而本校尚无能力开设的课程,可鼓励学生就近跨校选课,在具备该课程开设能力的组内学校完成该项课程的学习。此方式可使学生的意向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保障。另外,由于“互助组”内学校相互“协助”,自身软硬件资源在为其他学校所用的同时,也在使用着其他学校的资源。学校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学校自身利益,可以得到保护。此方案,不仅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也可以推广至其他具备相同条件的学科中。

3.6 少数民族教育特殊问题

根据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至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209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71.26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0.7%。全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0232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58%;专任教师2797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约占56%。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课改必须对少数民族教师、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考察。近年来随着全疆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民汉学生、民汉教师在一起互相交流,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语言的环境明显改善。这些一方面对推行课改创造了一定的有利环境,另一方面有对贯彻课改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学生渴求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而符合新课标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均为汉语教材甚至加有大量外来英文词汇。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语言的转化,进而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难度。少数民族教师在学习、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相对汉族师更大的精力。这就需从各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教师予以更多的关注。

可采用如下策略:1)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区内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课改专家、民语专家及高中课改一线优秀教师联合编译民语版信息技术课新版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2)政策上继续推进民汉合校,逐步加大双语学校中第一、第三种模式中使用汉语授课的课程的比重。将信息技术课逐步纳入到汉语授课的范畴当中;3)鼓励民汉合校内学科教研组内汉族教师与民族教师的交流,组织汉族学生与民族学生的交流,地区内民语学校与汉语学校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

[2] [5] [7]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B/OL]..cn/ReadNews.asp?NewsID=325.

[3]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报告.[DB/OL]./Article/UploadFiles/2006220115527518.doc.

第2篇: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xx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2)由初三年级“中心教研组”牵头,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研究组”为骨干,利用专题讲座、研究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研讨活动等形式,分“常见的酸碱盐”、“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复习”等若干专题,每月进行1~2次

教研活动。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能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2、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3、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xx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

(5)由高三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针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开研究课2~3节。

三、课题研究

1、围绕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国家课标组的直接指导和华师大科研处的领导下,展开一个有系统、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网络。

2、在南师大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的领导下,成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正式启动研究工作。

3、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寻找研究课题,尽早组织研究队伍,展开专题研究。

4、开展“XXX市市中学青年化学教师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课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较高层次的挂钩单位,正式启动研究课题。

四、学科竞赛

1、3~4月份,认真做好江苏省20xx年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

2、5月份前,认真做好20xx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工作。5月份,做好20xx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

五、基地建设

1、加强学科基地化学组的教研力度,省常中、一中、三中、田中和新桥中学重点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近5年化学高考试题走向研究”。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课堂教学提效为重点议题,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

2、XXX市一中、三中、田中、实验初中、十五中和新桥中学将与教研室一起,共同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研究。基地学校要通过研究,积累课改经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加强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六、师资培训

1、开学初,各年级以“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与评价”和“本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为重点,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活动。

2、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青年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以“化学工作室”为基本力量,平均每月组织1~2次电脑使用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技术的学习活动。维护与完善化学教学资源库;创建有

XXX市市化学教研特色的“XXX市化学教研”、“化学新课程试验”和“XXX市市化学工作室”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有关烃类物质的知识;

2、有机化学有关烃的衍生物的知识;

3、有机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

;

5、有关合成材料的知识

;

6、常见有机物的实验室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改进;

7、有机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

1、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

2、各类有机反应的特点的理解

3、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基本思路;

4、有机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

2、揭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3、有机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4、有机化学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及解题思路的清晰、准确性。

【教学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启迪为主线

3、以学生自学、思考为重点

4、以现代化工具手段

5、以“活”、“新”为原则

6、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

【课时计划】

第五单元

烃……………………………………………………9课时

第六单元

烃的衍生物…………………………………………12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3课时

第七单元

糖类、油脂、蛋白质………………………………3课时

第八单元

合成材料……………………………………………3课时

会考复习及考试……………………………………………………24课时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

三、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对自己的要求:

1、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进度安排: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1

9.3—9.9

引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2

9.10—9.1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3

3

9.17—9.23

物质分类1、2

4

9.24—9.30

离子反应

1(运动会)

5

10.1—10.7

(国庆)

6

10.8—10.14

离子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1

7

10.15—10.21

氧化还原反应2第二单元小结测试

8

10.22—10.28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2

9

10.29—11.4

物质的量小结

10

11.5—11.11

期中复习

11

11.12—11.18

期中考试

12

11.19—11.25

金属的化学性质1、2

13

11.26—12.2

金属的化学性质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14

12.3—12.9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2、3

15

12.10—12.16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单元小结

16

12.17—12.23

无机非金属材料-硅1、2

17

12.24—12.30

(元旦)

18

1.1—1.7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2

19

1.8—1.14

硫和氮的氧化物1、2

20

1.15—1.21

硝酸

硫酸1、2、3

21

第3篇: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坚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遵循08学年工作思路,围绕“研究、指导、培训、管理、服务”的工作主题,以教育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研工作的全局,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研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要求

1、积极探索,注重实际教学问题,有效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08学年是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3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并将面临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本着高度重视,积极准备,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保证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努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再提高。各学校要对课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提炼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客观分析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推动课改实验工作走向深入。

2、立足课堂,加大教学调研力度,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研员必须深入学校,融入课堂,把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作为重点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调研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努力缩小校际之间在教学上的差异,减小课改理念与行为的落差。调研的重点将着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引导教师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指导教师抓好课堂练习设计和课堂独立作业精选,确保相关知识当堂过关,能力训练到位,三维目标及时达成。

继续开展“百家论坛”和送教下乡活动,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调研、指导力度,着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切实指导,力争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等方面的关系。

3、关注学生,精细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和教学指导

(1)抓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采取扎实措施,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总结。各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下功夫,抓好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好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努力促进教师由抓作业练习转移到钻研教材上来,把精力用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着力提高备课、上课的有效性。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引导教师增强备课实效性,作业针对性,能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加强对学困生的有效指导。

(2)抓关键环节的督查落实。重点抓住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和服务,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段都要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反馈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3)抓教学质量检测。抓好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和成绩分析,规范检测试题的命制、批阅、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学科教研员对本学科负总责的机制。各学段都要按照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认真组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重视对检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和,有效发挥检测的导向、调节、矫正与激励作用,逐步改进检测办法,完善检测内容,提高检测效果。

(4)加强09年高考复习备考的研究。省2009年高考方案已经确定,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等会对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有较大影响,必须密切关注、研究和分析。各学校都要制定各学科高三复习备考方案,使高三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和复习内容上做好充分准备;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科基础、训练思维方法、突出能力培养、践行新课改理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设置新颖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科学素养和学科潜能不断提高。

(5)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按照有利于推进课改、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都将加强考试命题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命题水平和命题质量。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督促各学校抓实教育质量监控,促进教学管理上水平。坚持教学目标和过程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召开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扶持薄弱学校,使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创新思路,转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实效性

(1)加强教研组建设。各乡镇、学校要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落实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评价,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各学校要树立优秀教研组典型,举行优秀教研组经验交流。

(2)强化校本教研。各乡镇、学校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狠抓校本教研。本年度教研活动,各学科要从影响教学质量的现象入手,寻找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归纳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开展针对本学校、本学科实际的课堂教学小专题研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校本教研中。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将作为今后全市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长期坚持,不断创造新载体,努力谋求新突破。

(3)鼓励网上教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效信息,鼓励教师利用论坛、博客,加强网上交流。

(4)以课题引领教学研究。各学校要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立项、开题、研究、实验、总结、交流、评比等程序,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提高学科教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教研员根据学科的特点,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引导学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注重实效,重点抓好一批对学科、对课题组成员自身成长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课题”,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课改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培养梯队,深化校本教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培训。继续加强新教材研究,教师业务培训以对新教材有效实施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准确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切实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深入进行教法研究,充分利用学科研讨会、日常课例研究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引领和探索学科教学的最优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新晨

(2)抓好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外派培训学习、分担教研任务、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重点中学、实验小学要总结骨干教师的成长经验,促进学科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壮大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好已有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这支骨干队伍力量。各学校要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重视新生骨干的培养工作。各乡镇、学校要采用“名师新秀”同上一课书、同课异构、沙龙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关注常态课的诊断,增强教研的实效性。

第4篇: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这一年下学期我担任了学校的地理教学工作,初三两个班的,并担任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参加了初三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

  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转瞬间,一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认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地理知识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考虑地理思维和学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

  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

  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我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在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可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在明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本学期必修一自然地理又比较难,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教学难度较大。

  2、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带书,讲闲话,睡觉等。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项措施

第5篇:初中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

工作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2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3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

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

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期中,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上级组织和学校工作计划,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将本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与安全、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除了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外,还注意结合地理教学内容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广泛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尤其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针对所任七年级地理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严格执行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坚持参加校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积极参加公开课听课和评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吸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和新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通过课内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视、听、说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外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地理这门功课,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努力,所任各班教学质量连续不断进步,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学校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2019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2020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5篇

教师地理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本

学校地理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最新5篇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