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科普知识探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普知识探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普知识探索

第1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然而在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就目前中小学生课堂来看,教师的单向输出仍主导着课堂和学生们死记硬背的情况仍比比皆是,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如何提升学生们的互动学习和实现自主学习是很值得处于科技时代的我们深思的一大问题。

科技产品助力课堂教学,来实现充分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短焦互动投影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具体将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优秀的投影画面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就不得不谈到爱普生CB-595Wi了,此机在3LCD技术的支持下,可呈现出清晰、明亮、自然的 影像,方便教学演示过程中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由于教室规模的限制,普遍安装的是超短焦投影机,而出现的问题就是光线刺眼和阴影干扰问题,也是影响投影效果的一大问题,爱普生CB-595Wi不仅能解决光线刺眼问题,而且还将大大减少阴影干扰,让学生们对演示效果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利用投影机一目了然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课堂氛围。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生搬硬套地去背概念、规则是属于传统课堂时代的,已成为历史,无法适应现代课堂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新模式。现代课堂强调的是调动学生们的互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互动的必备“道具”同样是投影设备。

一般情况下,互动投影机均可使用电子互动笔进行互动学习,爱普生CB-595Wi的最大优势就是还支持手触控,可对其展示的图形等随意拖动和缩放,也可进行批注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营造“交互、探究”的教学环境!

从目前大中小学校的教室来看,无论是普通教室还是阶梯教室的规模均大同小异,而且配备的投影机普遍采用了吊架方式,方便教学内容的演示。不可忽视的是要想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这样单调的投影方式是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需要生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沟通与分享,因此多样的投影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爱普生CB-595Wi可进行多样投影方式,不仅可以吊架,还支持桌面水平投影,照样投出大画面、若课堂教学进行到小组讨论环节,可将投影机进行桌面垂直放置,有效引导学生们深度参与学习,引发头脑风暴,让互动交流更轻松!

第2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关键词 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30-02

1 互动性科普知识与传播方式

1.1 互动性

所谓互动性,指的是在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强调交互的性质。每一个接受科普知识传播的人,其个人经历和知识底蕴是不同的,因此,在参观科技馆的时候,这些人所需要接受的知识和需要解惑的部分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加强知识传播的效率,将互动性体现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以求能够在更高的维度上实现科普知识传播的初衷,达到提升人们知识底蕴的最终目的。

在以往的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知识传播的链条是单向的。宣传单位只是将科普知识机械地展示出来,以宣传板或者科普讲座的方式来向受众单方面的展示。作为科普知识的接受者,参观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却不能够就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将互动性的理念引入到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对于提高全面的总体知识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科普知识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普通群众理解和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提高全民素质成为了我国当前宣传教育工作当中的重点。在强大经济后盾的支持下,科普知识的传播有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式,而相关知识的丰富和传播,也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普知识的传播应该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2个重点。首先应该强调传播的内容应该符合科学规律;其次,应该强调传播知识的亲民性。在传播知识的内容上,应该竭力做到让观众易于理解,并能够通过讲解提升观众的知识水平。

1.3 传播方式

在传播过程当中,传播方式的选择对传播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传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文字传播。文字传播这个是以文字为媒介,向受众传递客户信息的整个过程。文字传播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富有逻辑性。通过文字的描述,阅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来直接获得与科普知识相关的信息。其次是声音传播,声音传播者的是以声音为媒介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过程。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声音传播的手段这两种,第一是讲解员现场讲解,第二是录音讲解;第三种是影像传播,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影像,来帮助观看者了解相关的图像,影像传播适用于描述和表达宏大的场景。在真正的传播过程当中没有将以上具有传播方式都综合利用,并力求将作品用恰当的方式推,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2 互动性科普知识的几个传播途径

2.1 设置二维码功能模块

为了达到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可以考虑为每一个产品都设置一个二维码,让受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知相关的信息。在以往的科普展位旁往往都设置长篇幅的文字信息,来帮助受众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只对陈列物本身感兴趣,对于长篇幅的文字往往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在产品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让读者能够主动的想要去了解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创造一个互动的回路的基础上,激发观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这里,二维码作为一个存储介质,可以将于陈列物相关的物品都放置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扫一扫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的好奇心被大大的激发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户会更加认真的阅读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由于很多不法的行为都是通过用户扫一扫这个动作来实现的,因此为了保证参观者的信息安全和利益,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乘虚而入,诱导参观者扫描虚假二维码,在二维码的制作上应该坚持统一性。首先应该坚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其次应该坚持张贴位置的大体一致性。并且让清洁工定时清理陈列物周边的环境。

2.2 设置微博功能模块

上面提到的二维码,只是能够简单的介绍与陈列物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传播信息存在着有限性的问题,针对某一个科普知识进行的讲解,内容往往不会太多,同时由于科普陈列物的多样性,相关信息也不能够做到及时更新。为了保证更好等互动性的传播效果,应该考虑开设微博来加强科普知识传播的互动性。

在微博上可以与展览相关的即时信息,并且对展览馆相关变化对客户进行及时通报。在微博上,用户可以与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借用微博的平台进行良性的互动,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问答,这一方面激发了普通群众对于客户信息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让客户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展示。

大体上,微博更新的数目是可以不受限制的,但是每条微博的信息仅限于140个字之内,这就要求在微博的时候要尽量简单明了。能够通过简单的字句将相关科普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尽管微博上可以转发视频类的信息,或者也可以将长段文字制作成图片,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微博中,第四种方法来达成长段文字的展示,但是分析微博用户的阅读特点我们发现,以碎片化为特征的微信用户阅读,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这类长信息,因此,建议微博的运营者在进行科普知识的互动传播过程当中,对信息进行简明化的处理,以适应微博用户的阅读习惯。

2.3 设置微信公众号功能模块

随着微信的不断普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作用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互动性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应该善加发现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当中的,优势作用,通过设置微信公众号,来为科普知识的传播提供助力。

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的影响力的产生,主要是依托于微信的高普及性。根据统计,当前我国活跃的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依托于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来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可以大大增强传播的效果。同时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有留言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依托公众平台,与用户进行密切的联系。两者通过留言和回答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是零成本的,可以大大缩短专业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科普知识传播过程当中的互动。

由于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加上微信用户的用户粘性更强,因此区别于制作微博信息,在进行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制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精品化的路径,对推送内容单加编排。同时由于单条推送的信息量不受限制,因此,可以考虑推送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介质的新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此外,为了实现互动性的初衷,应该指派专人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运营,对于读者的后台留言,一定要多加重视,对于其提出的与科普内容相关的疑惑要认真解答。

3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引入互动性的元素。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的当下,综合利用二维码、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方式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和传播,对于推动我国当前互动性科普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的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薇薇.浅谈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几个途径[J].科技风,2012(7):3-4.

第3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多震区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和期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地震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度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后,省政府印发了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市地震局抓住公众了解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技能的需求空前高涨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热潮,紧密结合省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家喻户晓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及时将相关宣传材料发放到全市各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农村、家庭,有力地提升了全民防震减灾素质。

一、市政府贯彻十项措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情况。

省政府关于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10项重大措施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丽政发〔〕11号)、《关于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通知》(丽政办发〔〕75号)、《关于修订部门各类应急预案的通知》(丽政办发〔〕131号),提出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7月9日,永胜县召开全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会议当晚,姚安县就发生6.0级地震,地震波及的乡镇参会领导迅速赶赴灾区调查灾情,开展应急工作;11月2日,宾川地震后,市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调查灾情、积极汇报、争取支持。充分体现了应急快、布置快、行动快、救灾快的特点,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市政府以第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相关责任,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十项重大措施的实施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建立了跟踪检查、进度汇报工作制度,明确了启动问责程序和办法。市地震局及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工作分解及实施意见》(丽震发〔〕32号,制定了宣传工作要点计划。

《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丽政发〔〕1号)对于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目标任务是:普及防震抗震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主要措施有:1.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发放到全市各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大中型企业、社区、农村等做到家喻户晓。2.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年度常规宣传。结合“2·3”地震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技日、“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及三月会、七月会等有利时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采取专家讲座、上街咨询、政风行风直播热线、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强《防震减灾法》等防震减灾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3.建立科普宣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地震系统防震减灾宣传方案,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认真开展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等活动。组建地震科普知识宣讲队,制作宣传展板、印刷宣传材料,定期到乡镇、街道、村庄进行宣传,扩大对社区、农村的宣传面。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改进新闻报道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及时、主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4.建立应对重大地震灾害新闻制度。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的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以正面宣传为主,重点宣传报道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和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三、牵头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四、协助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地震局、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协、报社。

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和《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对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明 确要求。

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按比例配发到各县级地震部门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省局为市发放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100件共0本、《宾馆酒店防震避震知识卡片》7000份、《防震避震常识手册》100件共0本、《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00问》50件共10000本、《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小)》800件2万套共16万张、《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大)》400件1万套共8万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挂图》20件共400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蝶蟾童(ⅰ、ⅱ)》5件共500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蝶片-地震来了怎么办》5件共750张、《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碟片4件共800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问答》7件共658本、《云南省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应急大行动画册》20件共200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资料为我们深入全面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市地震局收到宣传资料后,及时将宣传资料按各区县人口比例分发到各区县地震局,同时将各区县地震局科普资料发放补助经费及时下达给区县地震局。各区县地震局也及时深入农村乡镇,利用集市等时机,将宣传材料及时分发到学校师生、干部群众、来丽游客手中。

三、及时向学校、乡村、政府部门、酒店等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情况。

市地震局重视科普资料发放工作,收到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后,市地震局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安排强化宣传工作,并初步制定了工作计划及内容,就宣传工作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对区县地震局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区县地震局利用“2·3”地震、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针对性开展强化科普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普宣传热潮,形成合力,以大规模、大声势达到大成效。

市地震局以点带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联系乡永胜县顺州乡中学、新河村中学、小学及村民送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知识100问》等科普材料共4000册,做到联系村中小学及群众人手一册,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市属大中小学校师专、实验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发放了知识挂图和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

市县党委、政府文件交换系统向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及党委、政府部门发放了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防震避震常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及市地震局编印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等宣传材料。

通过全市司法系统、中小学和市政科普宣传专栏广泛张贴《防震减灾法》及《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宣传挂图。

积极协调市旅游局,由市旅游监理公司将省地震局配发的酒店宾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插页7000份分发给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由于市酒店宾馆客房标间达5万多,省局所发材料严重不足,将实际情况上报省局震防处。

在市、县、区人大、政协“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市、县、区地震局为与会代表和委员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知识》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面向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界别、各级领导、各种民族的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向他们开展专门的科普知识宣传取得了带动示范作用。

在新春佳节之际,市地震局为全市中小学地震兼职宏观信息员寄去了春节慰问卡和防震减灾知识挂图、dvd、《防震避震知识》、《地震知识100问》,为全市中小学在新的一年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供了条件。另外,还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分管领导寄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及《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共寄出防震减灾知识材料3000余份。

市县(区)地震局以学校为重点将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及时发放给各学校,做到人手一册,宣传挂图做到了入班、入村。玉龙、古城、永胜、华坪、宁蒗各区县地震局还组织了科技化宣传、乡镇街天强化集中宣传、交流会强化宣传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欢迎,宣传效果极为理想。

永胜县地震局于7月10日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向与会代表《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共234本;于8月3日在永胜县大安乡召开“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培训会”,向参会人员发放宣传资料800册、dvd光盘10盒;9月在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校校长会议时,向参会人员发放dvd光盘《蟾童》120盒、《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1000份;于9月23日组织参加了永胜县“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地震知识咨询,摆放防震避震宣传展板,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近千人次观看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多份。在民主广场的科普画廊内展出8平方米的宣传材料;11月19日,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大篷车宣传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分管领导、县直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共80人举办了科普宣传报告会。科普大篷车到十字街进行街头宣传,播放《蟾童》、《应对地震灾害自救互救常识》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发放《防震避震 常识》、《地震知识100问》等地震科普宣传材料近5000份;12月11日我局召集全县十五个点的宏观观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发给宏观观测人员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多份。

玉龙县地震局在纪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向全县各部委办局发放地震宣传知识手册1500余份。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到玉龙中学、玉龙县五中、白沙中学开展了防震避震常识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共发放地震知识宣传手册余份。

古城区、华坪县、宁蒗县地震局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及时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发放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单位、家庭。

四、利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开展宣传活动情况。

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市地震部门都认真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年度计划要点要求,切实做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全市地震系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通过开展讲座、上街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刊登文章、播放宣传片、张贴挂图、悬挂横幅、播放标语口号、短信宣传、知识竞赛、网络宣传、通过公共汽车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走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活动。切实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画面、网络上有专栏。全市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以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为重点等,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学习宣传活动。

5月12日前后,全市地震系统深入基层农村、小区、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以中小学师生为重点,实施了科普知识全覆盖工程,发了科普宣传材料近20万份,开展知识讲座20场。在5月12日,与全市各主要减灾职能部门一道开展了规模大、影响大、效果好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全市电视台共播放宣传片600分钟(含重播、新闻)、宣传口号共40余条。

2月3日,在大地震14周年之际,市、古城区、玉龙县地震局联合开展了纪念1996年“2·3”大地震现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市、区、县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到红太阳广场、束河古镇等地向行人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科协网络通讯“5·12”专辑》等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回答行人有关防震避震方面的问题,讲解介绍防灾减灾法规。本次活动共发放地震科普知识材料5000余份,圆满完成了宣传任务,对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永胜、华坪、宁蒗县地震局也在2月3日当天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县城市政广场和主要街道开展现场宣传,县挂宣传标语条幅3幅,发放科普知识读本共6000份、开展现场咨询780人次。

在每年的“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全市地震部门都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果显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情况

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创建工作要以“加强校舍安全建设”为基础,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学校科普宣传教育和紧急避震逃生演练”为重点,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开展了经常性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通过全市各级教育、地震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意识普遍增强、应急避险能力有力提高。

到目前为止,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各县地震局都建立了两所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古城区祥和办事处白龙潭小学、永胜县第四中学两所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科普示范学校。永胜县“红石崖·天坑”地震遗址于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全市初步形成以学校为重点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网络,正在发挥示范、带动、影响的作用。

六、其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积极争取省局支持,《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专题dvd蝶片制作项目得到省局支持。投入15万元,将立足实际,强化人对本市多地震的市情了解,切实增强忧患感、责任感,并从思想根源重视防震工作、做好应急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意识,融合现实性、观赏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提供较好的教育素材。dvd宣传片已进入制作后期。

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了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并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认真组织全市师生收看省电视台少儿频道每月一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地震百科》和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电视录相。

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大篷车”活动,11月18-19日,在古城区、永胜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巡回宣传、发放材料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加强对市防震减灾网的管理、更新、维护工作,按照把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强化宣传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新兴媒体优势,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和影响面广的优势,协调市电视台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台综合频道分别于5月12日、综合频道于1月31日黄金时间晚8:05分播放了《汶川地震启示》、《蟾童》(ⅰ、ⅱ)及《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等宣传片,并于次日在公共频道重播,效果显著。积极开展每年的政风行风直播热线活动,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市防震减灾事业成就,就感兴趣的科普常识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广泛宣传了地震工作和科普知识。在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座谈会、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利用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学校科普知识讲座及紧急避震逃生演练、全市地震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防震减为重要活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情况,市广播电视台、日报都及时进行定传报道,有力地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颁布、地震纪念日之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都在《日报》及网等媒体上刊登署名文章,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知识。利用《年鉴》、《腾飞-建国六十年纪念册》、《统计年鉴》等媒介广泛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

永胜县积极争取世界宣明会资助,制作乡土宣传手册,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把乡土科普宣传资料送到学校、送到贫困山区,把防灾知识作为扶贫、扶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的喜爱。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家喻户晓全覆盖工程,由于领导重视、思想统一,通过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近两年来的扎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以机关为重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以学校为重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学校建设取得突破,学校科普教育和紧急避震演练做到常态化;以厂矿及次生灾害容易发生企业和生命线工程为重点,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准备检查工作经常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地震平安示范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以熟悉、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抗震防震常识为标志,全民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第4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成立之初,学校就把科普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张校长亲自任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分管副校长直接负责科普工作的日常事务,明确了任务。张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工作开绿灯,从人财物上向科普工作倾斜。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新华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争创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普教育的探究中。

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分学科科普活动室、科普成果展室、科普画廓等。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

六年来,充分利用科普活动周、科学技术课、科普读书活动、科普创新活动、科普实践活动,确保了科普进课堂、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生活。收集展出了学生科技作品,学生科普手抄报、小论文等相关资料,并对学校六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列表统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

二、科普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和丰富多次的科普活动

为确保科普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在六年来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等,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每学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2、注意科普教师的培养。只有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动科学的科普工作。我校基于这种认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不断钻研科学知识,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培养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担任科技辅导员。我校开展321课改后,大力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科研处、团委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普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第二课程等,围绕科普目标,针对本学科实际情况,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加强学科科普知识的渗透。

3、开展读科普书活动。我们通过开展新华风采读书活动及专题读书会等形式介绍同学阅读身边的各类书、报、杂志等。在“崇尚文明、反对”读书活动和“安全就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中,我校共有马双、周新阳等54人荣获县、市一、二等奖。

4、在每周两节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选修项目,如科技创新制作、网络技术应用、奥赛科技知多少、信息学竞赛辅导、普法小课堂等。我校教师邱金红、王立强等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所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奖或发表80余篇。

5、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如电脑协会、摄影协会、奥赛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制作小组、环保小组、身边的安全小组等,成功举办了30余次展览和比赛,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6、开设科普画廊。在校园宣传墙开设“科普画廊”专栏,通过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科学发明的故事,介绍学校科技活动内容、获奖信息等。

7、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如省科技大赛,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信息技术比赛、科普夏令营等。六年来,我校先后有王珏、高琳、魏深、申宏展等280余名同学获各类国家、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

8、充分利用校内网、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9、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科普知识讲座等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

第5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一、领导重视。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

尊重知识,经过多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乡镇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平谷镇成人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科室科长主要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定期召集各社工站分管科普工作的干部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一年来,科普宣教工作直接影响到农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本着一切从村民出发的思想。学校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挤出有限的财力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设施建设,如新开放两间社区学校教室,一个配有28部电脑的社区信息苑,一个多媒体教室。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年内,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各类辅导班。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科普内容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复杂,而我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科技教育质量。因此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对农村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识水平和科普辅导能力。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农村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农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探索。

一年来通过乡镇,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农村,学校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为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

1文体活动

先后举办了篮球比赛,全民健身、重在参与”充分利用农村各类文化资源。全民健身操舞比赛“欢乐中参与,比赛中提高”这是村民们共同心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了村民的普遍好评。

2服务农民。

又举办了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奋斗目标”科普讲座,今年8月上旬。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学习。

3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宣传

充分发动村民从现在做起,做好科普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陋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村民科普意识。

4.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学校本着“立足农村、突出特色”这一服务宗旨,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科普工作。开放了社区信息苑。将市民学校、人口学校和青少年辅导站等相关教育培训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逐步形成农村教育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农民们通过信息苑的网络,学习养生保健、生活百科、计算机等知识。

第6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关键词:航天科普基地建设 建设思考 特色 优势

中图分类号:V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5-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天津航天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秉承“弘扬载人航天科学精神、普及航天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宗旨,围绕着《天津市“十二五”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纲要》要求,积极开展航天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2015年8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协同当地科协或根据基地自身特点及公众和社会的科普需求,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着力展示基地风采,展现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对我国航天科普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普基地特色与优势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平台,主要从事大型、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及总装测试工作,具备总装、总测、数控加工、钣金成形、表面处理等专业领域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制造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为主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依托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和现有资源,在设施较为完善的科普建设点向参观人员集中展示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稳步推进,逐步提升能力。

基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科普感受。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络平台、科技教育、仿真模拟为一体的展示体系。基地不断地丰富科普内容,用系列火箭模型、基地沙盘、屏幕音像、文字介绍等展示形式,进行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的情况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建有电子触摸屏,系统的介绍现役火箭及在制火箭的科普查询系统,随时向公众提供航天科普知识宣传;建有一条开放的参观走廊,近距离的接触火箭总装系统,了解火箭总装全貌。迄今为止,基地已开展逾万人次的科普参观、接待活动,包括各地政府、学校及企业的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科普宣讲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参观路线。

基地目前获得“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专利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称号,成立了“崔蕴技能大师工作室、刘琦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与天津市各大高校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1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创新人才2人。综上所述,天津火箭公司航天科普基地具有基础条件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聚集、科技资源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是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2 基地建设思路与内容

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了都市科学文化的内涵,为科技传播创造了一个载体,也是贯彻科技兴国战略的一个新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远,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身的建设,才能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宏伟目标。

2.1 强化管理,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形象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长,离不开各项规范措施,否则放任自流,就失去了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1]。要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科普工作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科研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性、有效性;设立科普工作奖惩措施,将科普工作纳入公司工作计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使大火箭科普基地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强科普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保障科普活动场所

科普知识的宣贯需要多样化传播媒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集科技教育、现场观光、仿真模拟为一体的航天知识普及体系。目前基地已启用总装车间展厅作为公司形象宣传的科普点,采用透明显示器技术,参观人员可以通过点击操作屏幕,了解系列火箭及在制新型运载火箭系统知识。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其他车间也可以适当建设参观走廊,制作各车间具有专业技术特点的展示宣传牌,使参观者从参观走廊直观的了解火箭生产的全过程,全面的了解火箭产品零件、部段的构成和生产。并完善已有的参观走廊建设,将宽阔廊道空间建成科普宣传的文化长廊,让科学氛围无处不在,让科普基地的墙壁也可以“说话”[2],设立专栏介绍航天科普知识、前沿科学技术、著名航天专家以及航天技术在生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让参观人员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2.3 配制有效的管理机构,确保科普工作高效开展

科普基地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核心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牵引,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组织架构势在必然。依托工艺技术部门成立公司科普工作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公司科普工作,协调组织科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立各主管单位和配合单位的职责,围绕“科普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示范单位”等做好大火箭基地科研科普建设工作,提升科普工作能力。

2.4 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科普人才是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智力保障,是科普工作实施的主体。配备科普教育兼职宣传讲解人员,是开展科普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基地各单位组织一批讲解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科普宣传教育小组;对宣传教育人员不定期的进行专题培训讲座,强化讲解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宣传能力;组织宣传教育人员参观其他科普基地及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交流科普工作经验,扩展知识视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地提高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2.5 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公众航天知识认知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航天科普知识的宣传更能拓展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的认知,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基地科普工作要组织多层次的展览活动,开辟完善科普线路;联合北京航天科普基地、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天津市科协、天津市开发区科协等单位,加强与大中小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现场参观、仿真模拟体验、人物事迹展示等科普活动,积极互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促进航天科学知识的宣传,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2.6 加强对外联系,提升基地科研科普管理能力

航天科学知识是科普宣传的内容,科技创新是科普宣传的不竭源泉。企业型科普基地依托自身各项专业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研发优势等丰富资源,提升科普宣传力度,推动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天津航天科普基地的发展以实习基地、科研合作研究伙伴等形式和国内知名学府、技术专家开展合作,促进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与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等北京关联单位合作关系,推进京津两地科普工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将大火箭科普基地推向全国,并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国内了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的科普窗口;加强与天津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提升公司在社会及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人才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外部资源。

2.7 积极创新拓展宣传渠道,扩大科普基地影响力

科普基地的宣传工作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公众对航天基地的认知,对科普基地社会化效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微信、门户等对外宣传报道和形象展示的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遴选科普知识和动态信息,定期利用平台。利用网络互动,做到线上问题线下实际体验、线下问题线上思考研究,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模式[3],提升公司的公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基地科普工作信息,加强对外宣传,营造大火箭科普基地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3 结语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在科普基地优化改造、能力建设、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提升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通过各项活动、承担科普项目共享科普资源,增进公众对航天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让公众通过科普活动近距离的接触航天知识,了解中国航天梦,让“大火箭”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科普名片。

参考文献

[1] 徐超.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从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开始[J].华东科技,2010(7):34-35.

第7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根据张小林主编的《中国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北京科技报》开通了网络版,迈出了网络科普设施建设的第一步。其后科普网络发展迅速,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地理科普网站,如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cn)、中国科普博览(http://.cn)、中国国家地理网(http://)、华夏地理杂志(http://.cn)、新浪环球地理(http://.cn/)、网易探索(http://)等,特别是中国数字科技馆(http://)的建设更是地理网络科普中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实际上,在地理网络科普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地理网络科普必要性缺乏认识,致使地理科普主体的社会化难以实现

据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百分比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地理网络科普是社会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社会公众对于地理科普教育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地理科普教育的社会氛围,未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社会公众普遍对地理科普教育比较轻视,对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专业人才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作用与价值缺乏认识。目前,我国地理网络科普教育在学校依靠中小学少数热心教师建立的个人网站,如地理频道(http://)、地理教师(http://)等,在社会则主要依靠学会专业科普网络设置的地理栏目,如四川省地理学会(http:///index.asp)等,同时我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造成两种科普教育不能进行有效融合与补充,直接影响到社会地理科普教育的发展。把地理科普教育简单地作为地理基础技能与知识的教育,并习惯性认为中小学地理知识就已经达到地理科普教育的目标,造成政府对社会地理科普教育投入较少,社会各团体组织与个人缺乏参与地理科普教育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地理科普主体的社会化难以实现。

2.对网络新媒体特点缺乏认识,致使地理科普成果的高效化难以实现

盲目跟风,以为信息化的建设就是网站扩张,用门面传递一些信息。利用网络从事地理科普也一样,科学技术普及当然想借助高科技手段来传播,所以对网络这个新媒体总有一厢情愿的热情,特别是当网络铺天盖地影响全球时。但网络地理科普的影响相对其它科普形式并没有想象那么大,科普的效果并不明显,至少和传统媒体的电视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从表面看,存在的最大问题好像是信息有效集成不足、原创内容少、信息更新慢、知名度低、访问量少,使网站基本处于自拉自唱的局面。从深层次分析,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办科普。据《2005年中国科普报告》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希望科普网站“内容更多些、更有意思些”,“科学图片多些,游戏多一些,益智类多一些,试验多一些,与科学家对话多一些”。不可否认,虽然在实践中已经使用新媒体进行科普,可是对新媒体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还是用传统的传播理念进行地理网络科普,仅把新媒体当成传播科普的一个途径,而没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尽管利用网络高科技手段,效果则达不到理想要求。

3.网络科普内容的科学权威性、通俗性不强,致使地理科普的接近性难以实现

接近性是所传播的科普信息必须拉近与接收者的关系。目前地理科普网站由于缺乏科学权威指导,其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难以确保,内容雷同现象极其严重,尤其是地方或个人主办的地理科普网站,除了活动报道等信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之外,涉及科普知识的内容基本没有差异,虽然覆盖内容面广,但知识体系尚不够完善,这使得用户很难系统地获得相关地理科普知识;同时地理科普内容的通俗性不强,公众喜闻乐见且具地理思想的“扫盲”素材严重缺乏,社会和公众认可的优质地理网络科普作品更是极其稀缺,致使地理科普的接近性难以实现。

4.传统科普网站表现形式单一,多元化欠缺,致使地理科普的互动性难以实现

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地理科普网站的发展相对于网络本身的发展而言,显得较为缓慢。传统科普网站存在诸多不足,如传统科普网站为了体现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往往仅以图文等严肃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而不会运用多元形式对其进行“包装”,表现形式单一;知识体系不完善或不系统,原创信息少,特色不明显;互动性差,不能与浏览者形成及时的交流互动;有些网站虽然更新频率高,但内容以地理新闻、地理活动报道、科普设施为主,关于地理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较少,起不到科普作用。

二、解决地理网络科普现存问题的策略

1.地理网络科普的结构策略:真正认识科普需求,走民间科普与系统科普结合之路

由地震导致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的中国“抢盐事件”还令人记忆犹新;“毒奶粉”、“毒胶囊”、“皮鞋果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公共事件更是让老百姓对科学知识的诉求一度升温。由此发现一个现象:公众关注科学,并不一定会关心科学知识本身,而是更加关注科学的社会影响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显然情景式、主题综合式、问题导入式的科普方式更受老百姓欢迎。因此,网络科普的重点,应当是某一地理事件一旦发生,马上就能为公众提供有效可靠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由事而普”能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效果的特点,抓住公众眼球,引导百姓关注,从而达到科普目的。当然对地理知识本身进行普及的“有科而普”方式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能将某一方面的地理内容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展示,所以地理网络科普必须将以“由事而普”的民间科普与以“有科而普”的政府科普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公众对科学知识个性化、复杂化、多元化的需求特点。同时需要各级政府重视网络手段,拓展科普对象和内容,提高科普的效果,同时改变科普既不能当研究成果,又不能为升职增加砝码,从事科普创作效益不佳的局面,增强地理工作者参加地理科普活动和积极投身科普创作的动力。

2.地理网络科普的对象策略:突破时空限制, 走科普对象平民化之路

科普的市场是社会、是公众,就要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充分了解社会形形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为人展示、为人服务、关心人的感受、满足人的需要。网络科普能快速灵活地应对周边世界每月、每周、每天的变化,让受众有机会与重大科技信息保持最新接触。地理网络科普系统不像传统科普那样有地域和时间的局限,它面向全球传播的特点更便于较好地了解社会需求,也更容易知晓社会评价,因为它的触角就在受众身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的《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故中国网络科普市场具备良好的用户基础。与许多新兴网络应用扩散规律相似,网络科普教育的早期使用者是学历较高的人群。由于互联网接入条件、网络使用能力、教育理念等关系,家长学历越高,让孩子使用互联网获得科普教育的比例也越高,大专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家长中,让孩子使用网络科普服务的比例分别达到43.5%和44.5%,而学历在小学以下的家长中这一比例仅为6.4%。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充分认识网络科普发展的这一规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科普网站展示多方面不同深度的科普内容,使不同层次的网民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科普网站,查询地理科普知识,参与网上地理科普活动,同时能让不方便去参观、聆听现场科普报告的人也能在网上获得科普教育,这样不仅能大大拓展地理科普对象,实现科普对象平民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科普效果。

3.地理网络科普的方式策略:利用网络传播特点,走科普互动发展之路

作为科普网站,一旦上网就成为媒体,要充分考虑网络的特点,办出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网络大众传媒。新知识从产生到普及不再经过许多层次漫长的传播,社会结构呈现扁平化;知识接收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根据接收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构,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网络科普如果失去了互动作用,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互动的地理网络科普模式是地理科普发展的趋势,遵循网络传播的特有规律进行多元展示,在现实与虚拟网络进行全方位互动,使读者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融入网络科普环境之中,让科普活动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从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播,发展为强调学习和发现及探索的过程,使地理科普走上互动发展之路。

4.地理网络科普的内容策略:强化科学指导,走科普特色化之路

第8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活用教材,丰富认知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个学期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究。其实,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给了教师一个展开教学的借鉴平台。像“植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师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课堂上的40分钟,学生要想领略植物生长、动物繁衍的过程,只能通过说教或利用多媒体介绍来让学生了解;可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是不满意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要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与知识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但要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对学生进行比较到位的生命教育,信息化手段就显得比较简单了。而科普活动可以帮助科学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比如,学生学到“植物的一生”单元时,就可以开展种植活动。给学生一块种植地,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他们自己种出植物。教材上可能只是介绍了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而现实的种植活动,则可以让学生种植多种植物,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

合理策划,施展个性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个体的差异,有部分同学对“天文”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同学对“地理”比较感兴趣,还有部分同学对“微生物”比较感兴趣;还可以发现,有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科普知识比较丰富,有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整理能力强。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能在“科学”这个舞台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呢?看来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而科学教师作为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只要合理精心策划一些科普活动,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保证活动的丰富性 由于不同的个体对活动内容有不同要求,所以,教师可以策划不同内容的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双星伴月”天文观测、天文观测进社区、须茂园农作物种植、科普图片展览、科普器材展览、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赛、长桥杯风筝比赛、天文社长竞聘、科学幻想画创作、科学宣传画制作等不同内容的活动。这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乐意地参与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力求活动的多样性 在保证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活动的多样性。既有科学讲座的严肃性,也有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既有重在科学知识的积累,也有重在科学技术的探索;既有经常性的劳动基地的实践,也有临时性的天文观测活动;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示,也有集体智慧的碰撞;既立足校园,也面向大众、走进社区。这样,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彰显自己的个性。

注重活动的层次性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年级的特点,所以,在策划活动时,除了要考虑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应该考虑活动的层次性。科普教育活动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后花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低年级小朋友,还是六年级毕业生,都可以在活动的菜单中选择适合自己年级段开展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的熏陶。这也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普及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在活动中真实地走近科学,探索科学,享受科学,从而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能。

彰显成效,激发动力

愉悦了学生身心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势必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有的同学在风筝比赛中掌握了放飞的技巧,有的同学在天文观测活动中感受了大自然的奥妙,有的同学在创作科学幻想画的过程中放飞了心灵,有的同学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当收获这些科普成果时,学生是愉悦的,这也就势必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科学的动力。

奠定了学生信心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表彰,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课堂教学以课堂为本,针对的是固定的个体,故而表彰力度不是很强。因此,可以通过“科普节”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在全校进行表彰,请校领导进行表扬,更可以请更上级的领导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不同科技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这个表彰力度,相对就要强得多。通过这样强力度的表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有更强的自信,这也能推动学生向科学高峰攀登。

第9篇:科普知识探索范文

一、前阶段工作回顾

1、加强领导,进一步拓展了科协影响力。一是领导重视。镇党委、政府把科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书记办公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科协工作和创建工作,专门以掌委[20__]22号文件下发创建宁波市科普示范镇,明确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经发办二位副镇长为副组长;同时,人均1元的科普经费列入了年初的镇人代会的财政预算报告上。在镇委对行政村的考核文件上又把科协工作摆上考核范畴,具体是社会事业发展中占5分。二是部门协作。镇明确了经发办、农办、妇联、团委、文化站、教办等部门负责人为重点成员单位,在各项工作中各负其职,密切配合,既分工又合作。三是村企配合。各村都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科普小组和科普工作队伍,组建了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5个科普示范基地。在16家重点或技术型企业中,物色了16个科协联络员,经常开展科普宣传和活动。通过努力,使得广大干部群众逐步提高了对科协工作的认识,科协的影响力不断拓展。

2、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了科技渗透力。不断发挥科协的独特作用,为镇经济建设服务。在工业方面,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行业、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技术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全镇新培育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目前止已批建技改项目15项,其中纯设备投资5项,占三分之一,已投入技改资金15525万元,设备投入的比例加大,达7725万元,占总量比重近50。宁波奇乐公司加大投入,依托科研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许多新产品,使之行业最先进的地位更加巩固,公司已于去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农业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所加大,新增果蔬面积500亩,新引进农业优质品种4只。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并成功举办了宁波市农业科技信息会暨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目前正和农办商量申报农业科普示范基地。随着科技和科普知识的不断应用,科技的渗透力在经济领域不断增强。

3、注重建设,进一步深化了科普吸引力。一是健全科普网络。科普工作要向企业延伸,在企业中建立相应组织,重新调整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科普志愿者网络,今年力争建成1家以上的企业科协。二是抓好阵地建设。突出做好镇科普画廊、村科普示范窗等科普资料的展出,刊出的的科普知识4次;充分发挥农函大、党校、村民学校、职成校等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四个一千”培训,已培训300多人;为培养青少年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于其中学开展了“电脑机器人”、“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航模”兴趣小组,取得了一定成效和不俗的成绩,学校也被评为宁波市科普教育先进学校。三是设计科普载体。为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镇科协与文化站联合在有关村和企业建立了17个新型型科普文化点,镇里适当添置了科普报纸和图书,方便村民学习科普知识。3月份镇科协配合农业部门进行大型的“信息、技术、农资、法律法规”四下乡活动,不断在镇民普及科学知识。通过宣传和培训,科普知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农民学科学,知科普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普的吸引力不断深化。

二、下步工作思路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必将对科协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要不断深化科普示范镇创建工作。对照宁波市创建科普示范镇考核办法的六大项目标22项分目标,明确创建任务,确定创建重点,并逐项分解落实到人,抓好科普设施建设,收集近三年来科普工作资料,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如期实现创建目标。

二要不断深化科协工作范畴。把科普工作与群众性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加强和农业、教育、工业、计生等部门的联系,树立大科普

的概念,更大地增加科普工作的覆盖面,拓宽领域,深化内涵。要整合本地人才资源、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科普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