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体系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
关键字: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施工地点一般都远离公司本部,施工人员、设备多且分布广泛,任务重,工期要求紧,涉及特殊工种及危险物品比较多,安全危险性大,从而给的安全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矿山事故频发,因此,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以及强化了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惩治力度[1]。因此,怎样在新的形势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努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进行企业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当前新型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问题和障碍分析
1、运行体系与实际不相适应,执行能力较差
矿山采掘企业的运行和运营模式难以建立与实际相适合的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矿山采掘企业的发展。矿山的采掘施工企业多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同时建立了多种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矿山采掘施工的完善和理论系统。虽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实际的运行体系与实际不相适应,导致了各种管理和理念和安全管理的措施难以发挥实效。实际采掘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的措施也未执行到位,从而整体上导致了安全管理运行的不合理和不科学。
2、岗位责任制未量化,岗位科学程度不够
矿山采掘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采掘施工的运行和发展。整体运营中,采掘企业的岗位设置并未实现责任的量化管理,科学程度也不够,从而难以发挥出相应施工作业人员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由于专业安全管理人才的缺少,矿山采掘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从而也导致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安全管理的制度难以得到切实的落实。岗位设置的不合理、施工作业分工不明确、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将对井下安全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
3、人员队伍的安全素质难以满足安全管理现状
矿山采掘施工企业中的人员队伍的安全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人员队伍的安全素质可以分为外雇协议工以及专职人员的素质问题。矿山的采掘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环境较为艰苦,施工作业中的人员流动性也大,从而外雇的协议工安全素质成为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外雇协议工的素质不高,也不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施工作业中的技能掌握不足也将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工作量大的施工作业也易导致疲劳作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的专职人员素质也应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也将对整体的安全管理的水平产生影响。
二、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抓好制度建设环节,从制度上确保井控本质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分工、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等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加强井控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井控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制度上规范井控管理行为。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实施制度建设:1)逐步建立与完善责任追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 2)推行项目承包责任制;3)推行日常考核奖惩制度[2]。
2、将矿山采掘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
研究表明,从源头上杜绝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是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有效策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把好设计审核环节的关,从源头上确保井控本质安全,保证矿山采掘施工的安全性。然而,设计的本质安全是做好井控管理工作的第一关,把好设计审核关,就把住了防止井喷失控事故发生的源头,就能有效地实现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的目的。
2)对作业人员做好相关演练培训,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从技能上确保井控本质安全,加强井控技术培训与井控演练是进一步提高职工井控意识、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以及现场技术操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3)确保装备配套环节质量过关,若要有效地保障措施井控本质安全,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如环形防喷器、配齐双闸板防喷器、旋塞阀等井控装备的配备,同时,强化井控装备运行管理。此外,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设立专业施工人员负责作业井试压,达到第三方试压要求[3][4]。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矿山的采掘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康、安全、环境的三个方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以预防为主、全员参与以及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在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过程中建立了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整体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具有实际安全管理优势的矿山采掘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能构建安全管理的动态调整和发展体系[5]。
三、结束语
本文从制度建设、隐患源头消除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当然,这些措施与建议仅仅是企业应当考虑的几个方面,真正要促进企业安全、稳定、高效生产,还需要真正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龚士朋, 闫永平. 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 (4) .
[2] 沈南山.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 (2): 89-91.
[3] 朱相东. 浅析矿山电气安全管理与技术[J]. 四川有色金属, 2009, (2): 42-45 .
一、江苏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形势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态势。2002年至2007年,在全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我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经保持了六年“双下降”,年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57%和7.26%。2007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27263起,死亡6644人,同比分别下降36.04%和12.79%,为降幅最大的一年。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四项相对指标全部控制在国家考核指标范围之内。
当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由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赶超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在江苏集中出现,使现阶段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高发、易发的时期。特别是江苏人口密度大,境内道路、河湖密布,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工矿商贸企业面广量大,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同时从全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和事故发生的分布情况看,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比如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12346家化工生产企业,且小而多、广而散。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河流两边、环湖周边,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群众转移等重大社会问题。全省34对矿井年产2800多万吨煤炭,多数矿井采深接近或超过1000米,生产条件复杂,直接从事煤炭开采的作业人员3万多人,煤矿面临瓦斯、煤尘、水患、火灾、冲击地压等方面的威胁,属于高危行业。
二、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
目前,江苏省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除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段性特征外,也有其特殊性。一是社会化特征。当今,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安全生产范畴,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宗教、公民意识、社会道德准则等,都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二是继发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空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区域性特征。目前江苏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盲目发展,形成了化工、建筑等高危行业集中区,使生产事故的预防、应急、控制等呈现出区域性。四是隐匿性特征。我们对一些新增生产领域的危险、危害,尚缺乏明确和科学的认识,加之安全生产监察技术发展方面的缺陷,使得对一些新的隐患难以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监察。
江苏省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主要矛盾,除带有安全生产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外,也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重要影响。一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如: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安全管理松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二三违”现象还较严重等等。三是一些高危行业重要岗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化工行业为例,据江苏省安监局调研,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绝大多数不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全省中小化工企业中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80%以上是省内外的农民工和临时工。连最基本的化工学校中专文凭都不具备。让不懂基本知识的人来操作生产最危险的环节,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2001年以来江苏省发生的8起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中,有6起是由于盲目蛮干造成的,占事故总起数的75%。
三、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省情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注重源头治理,构建“制度、监管、科技和文化”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安康幸福,实现社会安定和谐。
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体系。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一是要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配合省人大开展立法调研,着手修订《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办法》。二是建立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执行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等。三是对煤矿、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四个行业,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江苏安全质量标准体系。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从业人员培训、应急救援、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夯实基础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监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生产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安全监管:一是严格行政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将行政许可与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评估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尚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予审批发证。二是全面推行监管监察制度化。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三定”(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职责,分行业规范检查督查制度,完善危化品、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企业制度化监管监察。三是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完善安委会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信息调度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重大隐患。四是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健全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规范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北站,山西 太原 030009)
摘 要:安全生产是企业稳定的基石和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但是,安全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通过介绍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的决策。
关键词 :安全生产;动态化;加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57-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李建(1965-),男,山西武乡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员工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稳定企业的基石和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要重要的问题。但是,安全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科学严密的系统工程,伴随在企业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且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而安全动态化管理是应对变化、消除隐患的有效管理方式。因此,各个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
一、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的概念
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对内部数据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安全管理体系、修改和补充相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在管理上要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有效性、针对性,使安全形势始终处于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状态。
二、实行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的必然性
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生产要素状态、发现排查问题隐患等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工作,既是促进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增强安全生产可控性的有效措施,也符合安全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
1. 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摆位、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定位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入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体现出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面对如此形势,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必须随之做出改变,以适应国家对安全工作的新要求。近年来多数重大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对安全生产监管不力。例如:安全资格证超期未审、设备运行动态掌握不准确、特种设备人员操作证过期、安全动态化管理不落实等。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动态性因素管控不力,导致秩序失控,从而引发悲剧。试想,如果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的各项措施,弥补管理方面的漏洞,发现并排除动态性的隐患问题,消除事故因素,事故自然就不会发生。因此,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正是弥补这些缺口的有效措施。
2. 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不断向前发展,必须要提搞人员素质、升级设备、运用新技术等。企业的发展进步必然会引起工艺流程、作业标准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及时跟进,提出与之相应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及时更新,才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一成不变的安全管理模式、规章制度、控制措施是无法适应企业健康发展需求的,更无法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动态化的管理理念,树立先期介入的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前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 生产过程的特点,要求实行安全动态化管理
生产过程是企业工作中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和失控的环节,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安全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需要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地建设。众所周知,生产过程是一个涉及到设备、工艺和操作的动态过程,既然是动态的过程,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控制措施。而控制措施确立的关键是,要做好安全动态化管理,依靠安全动态化管理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发现病害、消除隐患,把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三、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需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体系,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做好制度建设、分析预测、安全教育、监督检查、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干部职工言行举止的标准和规范。做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需要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体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岗位作业标准、操作程序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保障安全生产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加强对工作起到规范、约束和指导。因此,与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的制定应以确保安全稳定、有序可控为目的,责任要清晰,职责要明确,要立足实际,紧密结合作业现场。同时,要考虑是否能执行、是否能被作业人员接受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作业职工对规章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保证出台的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运行。
2. 加强对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内部数据的分析
安全工作要有超前性,以季节特点、工作环境、人员素质、思想动态、设备状况、生产规律、典型案例等为依据,通过收集、整理、分解、论证,对生产过程中诸要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例如,问题属于必然性或偶然性、规律性或随机性、长效性或阶段性,从而找到办法解决问题。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进一步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堵塞管理漏洞;第二,从控制手段上予以重点强化,未雨绸缪,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让大家都知晓安全关键控制点和防范措施,增强全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同时,把它作为安全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牢牢把握安全的主动性。第三,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内部数据进行分析,建设好安全应急机制,以保证在突况下,相关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最大限度的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安全应急机制也要进行动态化管理,适时开展模拟演练,找出不适应的环节,及时修订完善。
3.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人是安全诸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最具动态性的,再完善的体系、再健全的规章,归根到底是要靠人去落实的,因此,人的安全意识、思想动态、技术素质都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把重点放在安全意识方面,以增强职工自保互保意识为目的,组织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教育,使员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法律责任、意识到自己是发生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意识到事故发生带来严重后果,引导员工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职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因此,安全教育还应注重培养职工的安全行为规范、提升安全防范技能。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技术业务培训、技术比武、生产运动会等多种活动,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学习,努力提高应对生产过程中动态性变化的能力。
4.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
生产过程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问题的多发环节。加强对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防止问题蔓延和扩大。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数据传导监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也可采取视频监测的方式,通过画面掌握现场生产情况,还可采取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各种监督检查的方式要适合现场生产的实际,尤其是对人的监督检查,应注意方法和频度,防止人员因过度紧张和分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的思想,文化力的效果更深刻、更长远。如何提高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是安全动态化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只有干部职工真正树立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理念,才会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安全是硬指标、高压线,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也是刚性的,大多时候要靠强制手段来执行的。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在企业安全文化中植入“柔”的元素,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必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在发生过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比例是70%到80%左右。这一数字表明了,大部分事故是由于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疏忽而酿成的。一方面,从职工层面讲,由于企业职工素质不高,存在不安全行为,经常发生不按章程办事、违规操作,或者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主管问题。另一方面,从管理阶层来讲,虽然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也开展了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但迫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压力,很多管理者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从客观上讲,由于化工企业的工艺过程和辅助系统庞大而复杂,对于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来说,往往由好几道工序组成,工艺的前后安排,各自涉及到的设备、参数、操作相对复杂和严格。如果操作人员不小心操作失误,则会造成安全隐患或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化工安全生产的对策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关系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职工的工作安全。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是化工企业的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任务。针对上述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2.1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化工企业使用的生产原材料大多属于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物质,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首先要做到在原材料的运输、储藏、管理、生产使用等过程中,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在储藏时要做到通风环境,同时杜绝明火或者吸烟的情况发生。对于有腐蚀性的原材料需要特殊处理避免泄露。其次,设备安全上,加大维护成本和检修力度,定期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遇到需要修理或者更新的设备需要第一时间更换。同时,每道工序中涉及的设备都需要安装防护装置,并设立应急预案,防止由于职工误操作造成人员伤害。
2.2强化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1)需要确立专门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小组,保证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2)广泛宣传安全生产。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并根据职工的知识文化程度分批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在化工企业内容树立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一些具有良好安全生产行为的个人或集体予以奖励,同时,对安全理念认识不深刻的、或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工作给予相应的批评;(3)操作规范的培训,在人的不安全因素中,存在客观上的原因,这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根据每一个岗位的特点,给每一位职工进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只有培训合格的职工才能参加工作;(4)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证安全。将安全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安全生产实践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用来约束每一个人,提高警惕性。(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这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分别用于安全隐患预警和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告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应急救援体系快速抢救和处理,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结束语
(一)加速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安全监管责任。
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搞好企业达标、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另一方面,加大安全工作科技投入,加强安全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二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按照要求,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员工,确保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责任到位。
三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各级政府主要领导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职尽责,将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各行业部门要承担起行业监管责任,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二)重视制度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
一要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围绕安全生产职责、隐患排查整改、员工管理、责任落实、应急管理情况等方面,完善各种制度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及有效的奖惩机制。
二要加强法制建设。要紧紧围绕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加大安监投入,培养专门人才,提升监管能力。
一要按照中央和我省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充实、增加安监人员力量,逐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专项经费,提高安监执法的物质保障能力。
二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吸纳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配备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复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所在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各异,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比较多,涉及专业领域广,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也不同于普通工程建设。而且水利工程施工的工序比较繁杂,涉及到多种工程。例如爆破工程、模板工程、涵洞工程等。在所涵盖的工程中存在具有危险性的工程,而且所有工程的施工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单薄。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庞杂,大部分工程施工人员不了解有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方面的制度和法律,缺乏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未能有效地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没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利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比较小,施工方更重视水利工程的生产效益和施工进度,却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水利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并不相同,存在差异性,在对施工安全的理解上也有所不同,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了解,不利于其开展有效的安全施工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既耗费时间,又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而所谓的安全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四)水利工程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水利工程在安全生产方面缺乏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不充足,水利工程单位不能按照相关行业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工具以及现场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限的安全生产资金往往被挪作它用,所使用的安全设备较为落后,难以实施有效的安全保护作用。
二、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水利工程施工保障体系。为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保障体系,以使得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在制定水利工程施工保障体系的时候,应当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状况来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健全施工生产责任制度,将水利工程的施工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身上,以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要设立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体系,由专门的部门来对施工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严格按照有关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工作,以提高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
(二)完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奖罚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则必须制定健全的奖罚制度。对于能够遵循安全施工生产要求的员工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不遵守水利施工安全守则的施工人员予以批评和惩罚,以促使水利施工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实施安全施工生产工作。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对水利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其充分学习与水利工程施工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掌握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施工人员的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施工是自身利益的保证,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施工要求,主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在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向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规范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设备操作,创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使其更具安全性。重视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宣传,从思想层次上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员工行为。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使施工人员的操作符合要求。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引方向,可为生产经营单位带来更多的安全生产效益,为水利施工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规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生产行为,要实施全面的施工责任制,采用“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以保障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可实行性。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engthen building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of sugges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生产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管理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主题,是生产的保证,也是员工效益的最大体现。“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拥有了安全,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就一定没有一切。事故大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的发生告诉我们安全是天,不论在任何时候和地方,我们都要处处小心,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总是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因此,我们说安全为天,并不仅仅要求大家增强对不安全生产危害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对安全生产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认识。只有全面认识到生产事故的复杂性、突发性、严重性,才能更好地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站在时展的新高度,深入分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需要。
2监督管理模式的构建
2.1建立三种体制
建立规范、科学、依法行政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体制;建立完善、有效、持续改进的企业自我约束工作体制;建立从业人员敬业、守信、满足岗位能力,能有效改善生活、生存环境的人员培训、使用及保险、保障体制。
2.2建立三个体系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筑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企业改革、人员流动的安全培训体系。
2.3建立三个机制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评价、认证、发证管理保证机制;建立建筑安全的方案措施、教育培训、检测检验等技术保证机制;建立安全生产条件许可、审查、检查、评价、奖惩的激励保证机制。
2.4建立三个系统
建立快速反应的行业、企业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系统;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识别、整改、控制系统;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和安全技术推广应用系统。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3.1建立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整改、销案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处理、结案制度;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起重机械设备及大型安全设施检测合格、登记备案制度;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登记档案评查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2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
起码要求是应有和行业监管制度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还应有覆盖本企业主要工种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作业工法或指导书标准化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施工技术设计、计划、方案审批制度,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论证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大型设备、设施安装验收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危害监测控制制度,企业及项目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等。
3.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把握处理的若干关系问题
作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它的功能定位主要应为管理、监督、考评和奖惩方面。如何把握安全达标工作问题:在目前形势(认识和社会氛围)、经济因素(费用无来源、欠款、压价)、人员素质(领导者、安监人员、一线民工)等情况下,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事事;要争取做到:目标合理、责任分解、管理有序、技术先进、精品要精、有奖有罚,积极进取。相关方人员各自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角色、作用如何发挥问题,主要应当做到:按法规、规范标准要求,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3.4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把握好的七个关键管理环节
(1)抓好年度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计划,合理分解目标,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2)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安全管理;
(3)抓好对企业年度评价,把好安全许可、考核、发证及年审关,严格执行奖罚激励机制;
(4)抓好对项目过程安全评价,树好典型和精品工程,考核项目经理业绩;
(5)抓好多发性事故专项治理,落实安技措施方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6)抓好对总包企业安全监督,考核第一负责人,督促指导企业体系运转;
(7)抓好等级以上事故处理,严格按法规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3.5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率,试点推行施工现场“数字化”监控,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化”采集,实现“适时监控、及时决策”,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3.6监督管理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
搞好六个结合: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相结合;对企业安全行为监督与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达标与文明施工效果相结合;专项治理活动与安全管理活动整体推进相结合;典型引路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突击性检查抽查与日常规范性巡查相结合。
实行三个转变:由监督工程实体安全状况转变为监督企业安全行为为主,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为辅;由跟踪过程监督向事前预防、事后结果考核监督转变;由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监督机构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规范科学的内部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文中只是探讨了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等问题。在实践工作中, 作为安全监督人员,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施工安全预防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丰剑;吴新江;对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现状的建议[J];才智;2010(05)
[2]唐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建材;2009(08)
我市是扬州地区开发区兴办时间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县市之一,各镇还举办了许多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工业园区、外商投资区。如今,我市各类园区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建设规模逐年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已大大超过全扬州市平均水平,成为扬州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利用外资的重要基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各类园区的快速发展,其建筑施工队伍、建设监理单位、建筑管理部门等均很难跟上发展的要求,加之各类园区的管理部门的精、少、独立等特点,综合造成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园区建筑安全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也较为突出。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当地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施工企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建设项目未经施工许可开工建设,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上岗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园区安全检查,特别是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
3、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大量涌向园区建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4、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
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如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对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园区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二、措施与建议
1、落实园区工程项目参建各方责任,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坚持安全生产企业负责的原则,依法确定建设、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推行由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在开工前签订《园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书》。坚持和完善园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园区施工企业综合考评办法、园区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担保暂行办法,加强对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其它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促进市场和现场的联动,严把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清出的安全审查关,奖优罚劣。
2、夯实基础性工作,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一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为核心内容,在园区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以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控制能力为目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努力实现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的秩序化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二要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与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结合起来。今年规划市建筑安全监察站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园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和示范工程现场会,介绍先进经验、表彰示范工程。
3、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今年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将以大型房屋建筑、大跨度工业厂房为重点,将高处坠落、深基坑支护、模板支撑体系、高层和超高层外脚手架、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和钢结构安装作为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根据园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情况和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加强系统管理,突出阶段重点。为了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同步,具体拟将园区的专项整治工作分为二个专题进行,具体为:第一专题:规范参建各方的安全行为。主要从承发包行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两个方面展开整治。第二专题:保障安全生产经费的有效投入。主要从市场到现场,参建各方形成共识,展开整治。
4、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监管力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省、市级文明工地的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以典型引路,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将进一步明确创建责任,加强目标管理,狠抓措施落实,积极引导建设、施工单位参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园区建筑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整体形象。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大检查、执法力度,除了日常检查和季度大检查以外,要进一步加强巡查,增加随机抽查频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动态监控。
5、深化培训教育、普及安全知识。要认真宣传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组织培训《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要分层次、分渠道、多形式,要重点抓好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的培训;组织好项目部成员的年度轮训,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