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学术科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术科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术科研总结

第1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有效学习,是导致行为有效地健康地转变的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讲究科学方法的课堂,要注意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即要掌握“对待定理的方法、处理习题的方法和对待评价的方法”。

1.要理解定理的语言。一般的数学概念或定理至少有两种语言:汉语语言和符号语言,而几何学中的概念或定理还要加上图形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定理的“三种语言”,即汉语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例如几何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三种语言如下:

(1)汉语语言:根据汉语词汇的积累,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就明白了定理的真实意思。即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都分别相等。

(2)图形语言:就是几何图形。从图形中就能看出来定理的结论,可以形象地帮助我们分析几何问题。

(3)符号语言:利用统一规定的几何符号,简捷地条理表达,有效地同他人交流。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已知)

AB=CD,AD=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从三种语言的角度,我们可深刻地理解定理、有效地使用定理。一听到平行四边形,就想到“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就知道哪两条线段相等;如果需要交流,就即刻写出该定理的符号语言。

2.要具备处理习题的技巧。数学的学习,不能将自己置身于题海之中,那样只能更多地感受到一个字――累,让数学“展现出冰冷的美丽”,让自己逐渐降低对数学的温度。对待课堂作业和辅助练习,我们要以“验证的观点”待之,在定理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验证定理,真正把定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如何对待课外习题呢?我建议用“读题”的方式去解决,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定理去分析,理清思路即可,题题过堂,必将大大地降低学习的效率。

3.要拥有科学评价的理念。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艺术。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如:认真对待每次课堂作业和辅助练习,感受定理的用途;抓住课本和教辅练习上的单元测试,安排好课外时间进行自我测试;要教会学生“天天反思、周周总结”,善于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尤其是总结和反思,是学生实施自我评价最有效的方式。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感受。

二、善于借风

放风筝最难的就是如何让风筝在出手以后顺利地飞上天空。初学者常常是风筝一出手就栽到了地上,而有经验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风。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数学教师苦苦求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师也要善于“借风”。

1.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对话、交流、碰撞,才有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在教学时,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让学生思维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2.创设优良的课堂情境。人的思维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激发。现代课堂应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格局,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安排课桌位置,尽量腾出较大的空间便于学生展示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能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3.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提问,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4.精心设计数学开放题。好的开放题,对初中学生而言应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学生运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同时,教师要注意题材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并有所获。

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而有的教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

1.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就让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

第2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这一学期一来,我们数学科组的全体教师遵照学校工作计划和科组教研计划,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学实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本学期我组各位教师除了经常阅读有关的专业资料和网络资料外,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学习了新的教学技术,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落实教学常规,丰富教学活动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做到“三备”(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力求做到挖掘“深”,设计“新”,内容“实”,并且在活动中相互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得失,使教研组活动稳实而高效。

2.本学期开展了3节校内公开课。我们认真组织了老师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便于互相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每次上完课后都及时组织老师们认真评课及交流。真正达到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认真反思,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每次听都能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并写好听课评议。通过这样的听课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3.各数学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准时上、下课,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时利用课外辅导、家访等查漏补缺,培优转差。

4.本学期配合学校的安排,组织了4次月考和1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都进行了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起到了检测的作用。还开展了期末计算比赛活动。

5.各位老师积极参加教研室及片区的教研活动,多次走出去听课和学习经验,做到取长补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

6.本学期数学科组教师积极配合教导处定期进行教案、作业检查,每次都能及时检查、及时记录、及时反馈。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

第3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1、大力开展课题培训活动。为了加强学校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月10日,我校举行了新教育课题“让学生在书香校园中快乐成长”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首先学习了该课题方案,明确了课题实施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大家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王校长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希望,要求大家勤实践、勤动笔,围绕课题扎实开展研究。培训活动研讨的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满腔热忱和对提升学校品位的关注。我校把狠抓教科研校本培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已经形成制度化。

2、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育实验。本学期伊始,新教育实验像一股春风吹进了老师们的心田。我们与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实验方案,明确每位教师工作内容,要求将实验方案中的要求细化到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去,不断积累教学、教育素材,做教育的有心人。我们主要借助校园博克开展新教育实验。我们把教师随笔分为

“教学反思”、“热点聚焦”“教海拾贝”“专题讨论”“他山之石”等类别,开阔了老师们的书写空间,让诗情自由流淌,让灵感瞬间闪现。老师们热情参与,发表在校园网上的随笔素材有师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是德育方面的;有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也有教学中的沉痛思考。在表达方式上,或平实地记叙,或委婉地议论,或大声地呐喊,或缱绻地抒情,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哪怕是那些稍纵即逝却湿润我们眼眸的丝丝灵感,都即时地将它写下来,凝聚成一份最美丽、最快乐、最温馨的记忆。

3、积极参加教科研竞赛评比活动。本学期组织参加了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江苏省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苏州市教育学会教案设计比赛,常熟市各科论文比赛,常熟市“孝心”案例征集等。

4、积极参加各类课题活动。本学期,整理、撰写了主课题“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资料;参加了省十一五课题的中期评估,我校“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整合研究”课题获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5、办好校刊《溪水轻轻流》,展示我校教师的教育风采和科研成果,引领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

6、为深化科技特色教育,扬科技特色风帆,5月4日,我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2007年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共有7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赛事,我校包揽了其中四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常熟电视台、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

附: 本学期教科研主要获奖情况:

1、2007.06, 《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获省级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2、2007.01,计亚娟的《几分钟?几分钟!》获苏州市论文一等奖,苏州市教育协会;

3、2007.03,王袁老师的《刍议环境教育活动的策略》发表于《教育情报参考》,《“四化”校园》刊于《2006江苏美境行动》,中国新时代出版社;

4、2007.05,陈丽欢论文《趣——让小班幼儿在感统活动中体验快乐》,陶英老师的论文《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获“早期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优秀奖;

第4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在我国,早在2003年左右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期间,就有不少人研究过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本校也把“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课题向广西教育学会申报,并于2008年底获准立为广西教育学会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敌视”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个别教师态度极其顽固,坚决不愿参与实验。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敌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到今年,本校承担的这一课题研究已到了结题阶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探究式教学也将随之结束。目前仍存在的种种问题正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 在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继续试验,以使研究不断深入,使探究式教学不断完善。

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探究式教学带进课堂,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第5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科技型社团 团队式培养

【作者简介】 蒋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报关与国际货运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救济。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2-0057-02

2012年7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我国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占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构建高职院校学术科技型创新社团建设的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一条值得探索的改革路径。

一、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家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把它们作为一种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来探索、构建,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

1. 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创新氛围的形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有较强创新养分的“土壤”。一所万名以上学生规模的高职院校,大都有20个以上的学生社团。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扶持或创立一定数量的学术科技型社团,配置适当资源,引导、激励他们开展符合他们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到创新实践的乐趣,这些学生社团就会成为吸引学生投入创新活动的“强磁场”,这将非常有利于学校优良学风、创新氛围的形成。

2. 有利于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以类聚、兴趣驱动、以老带新,很容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团队文化。在团队中,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遵守团队的规范,传承团队的文化,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机协调起来,目标一致,分工协作,多学科交叉,相互交流,传帮带。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养成。

3. 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一个学术科技型社团,成员少则二十人左右,多则五六十人。若形成创新氛围,各社团在自主学习、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必然会产生良好影响和示范效应。这种各有特色、内涵和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对学校和社团吸引优质生源、吸引企业关注和投入,促进社团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学校以社团为阵地,多元化、规模效益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就业质量与办学水平都颇有助益。

二、高职院校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发展滞后

受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传统思想及早些年高职院校软硬件发展状况的制约,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规范、提供保障服务的硬件条件有限、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表现在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发展方面尤为突出,导致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功能难以突显。

1. 文化体育类多,学术科技类少。高校大学生社团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若按高校专业或学科群的设置对应归类,大致可分为学术科技型、文化娱乐与体育竞技型、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型等,其中也有相互交叉重叠之处。根据对湖北省十余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学生社团的登记数量一般在20-50个之间,文化体育型占50%左右甚至更高,学术科技型占20-25%。其中一所高职院校,20多个社团中仅有2个学术科技型社团。

2. 自我发展多,获得的发展资源少。高职院校众多学生社团建设虽然或多或少地获得了各自学校的支持与激励,但如前所述,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他们获得的可用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验室、项目、经费与智力指导等资源极其有限。大部分社团,特别是学术科技型社团,实际上处于自力更生、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社团虽仍在学校团委登记着,但名存实亡,没有队员和任何活动;有的社团只勉强存在了一个学期。

3. 动手实践多,创新含量少。各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一些诸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的全校性活动,各社团自身也开展一些日常活动,这些活动,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但因缺少指导、缺少项目、缺少实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高职院校需要从多层面破旧立新,创造条件,引导学术科技型社团以信心和勇气,积极开展有一定学术性和创新性的科技实践活动,赢取一个良好的开端。

4. 注重活跃校园文化的多,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少。教育工作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功能的理论探讨与管理建设实务操作,大都局限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而没有把社团的育人功能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来探讨和探索。对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育人内涵的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削弱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巨大潜力。

三、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的几点建议

创新教育不是奢侈品。高职院校若能整合、挖掘出有效资源,将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为创新才人培养的沃土,就能在创新教育和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方面做出更瞩目的成绩。

1. 归口管理,多元化多模式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高职院校可在“团组织归口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格局下,多元化、多模式地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以人的主体地位来谋划,可以发展学校引导,学生以老带新、自主发展的社团模式;专任教师或教辅人员主导创办,全程指导的模式;学校职能部门创办并全程指导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模式;学校引导,企业、校友或其他社会力量指导的模式等。以社团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谋划,可发展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技术研发服务师生或企业,以参与或完成真实科研项目,以研究性学习和调研建言,以创新性成果和技能创业,以策划和组织公关、推广、咨询活动等为主要目的的社团。

2. 改革评价体系,重点鼓励教师创办学术科技型社团。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通过顶层设计,及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可从教学工作量、社会服务评价指标、科研申报条件、年终考核或聘期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社团重大成果奖励等多方面纳入量化规定,制度化地倡导、激励教师创立和发展壮大各种学术科技型社团。

第6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4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举办的青岛市小学英语基于学科素养阅读教学研讨会及学科基地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会。早晨6:30准时出发,下午4:30返回,满满一天的教研时间,感觉收获也是满满。

     上午首先观看了学校的专题片,了解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不禁让我对学校和其整个教师团队肃然起敬。接下来平度的孙娜老师和莱西的史春辉老师分别出示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阅读课,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孙娜老师的英语素养,微课的运用,学生课堂的精彩表现,都让我深感震撼。这样的课堂展示,绝非一日之功,老师背后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史春辉老师设计的阅读课,环节清晰:阅读前的导入,阅读中的问题引领和信息收集,以及阅读后的拓展,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两位老师上的同是阅读课,给我们带来的确是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课后学生展示的课本剧及英语模仿秀,再次让我们领略了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风采。

下午青岛大学的宋蕾教授给我们做了阅读教学专题报告,讲解了阅读课中的阅读类型,阅读策略,可设计的阅读活动。让我们对英语阅读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正像平度开发区的谭湘彦老师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节课都或多或少的会有缺憾。所以,我们追求的脚步不能停止, 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能带给孩子们新的希望和学习上的快乐。

第7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王建利 薛喜娟 刘雪峰 郭曼飞 北京农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2014 年大学生本科科研训练项目(市级)成果。

摘要:学科竞赛是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本文以2013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通过北京农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二所学校竞赛相关环节作一比较,就提升都市型农业院校学科竞赛质量的路径设计进行思考。

关键词 :都市型农业院校 学科竞赛 竞赛质量 路径设计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于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首都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首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创新创业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本文从提升都市型农业院校学科竞赛质量路径进行思考。

一、2013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况统计分析

从竞赛层面来看,赛事承办单位均为校团委,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2013年围绕首都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求,三所学校从前期准备、项目答辩、学院及学校推荐各环节,分别推荐本校学生作品参加首都高校竞赛及全国“挑战杯”竞赛,基本情况如下。

1.学校竞赛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属于“985”、“211”层次高校,北京林业大学是“211”层次院校,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院校,三所高校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各具特点,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差别。2.校级竞赛时间安排

中国农业大学竞赛的时间安排是:申报立项阶段是2012年10月25日至11月19日,作品完成完善阶段是2012年11月19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期检查阶段是2012年12月1日至31日,学校评审阶段是2013年3月16日至31日,最终推荐作品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北京林业大学竞赛的时间安排是:竞赛宣传和报名阶段是2012年11月1日-2012年11月30日),作品初审阶段是2012年12月15日前,作品复审阶段是2013年3月,决赛评审阶段是2013年4月,最终推荐作品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北京农学院竞赛的时间安排是:竞赛报名2013年2月27日-3月8日,竞赛培训3月11日-18日,作品提交是3月18日-25日,作品评审是3月底-4月中旬,择优推荐作品参加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3.校级竞赛参与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全校参加竞赛项目约立项241项,共37件作品获得奖励,其等奖和一等奖件作品15件,评选产生二等奖作品10件,三等奖作品12件。北京林业大学参赛作品达319件,进入复赛的138份作品进行了复审,42份作品进入决赛。北京农学院共有130余件作品进入评审环节,共评出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

4.省部级、国家级获奖情况

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情况:中国农业大学获得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北京林业大学获得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北京农学院获得3个二等奖、7项三等奖。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情况:中国农业大学获得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获得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北京农学院无参赛作品。

二、提升都市型农业院校学科竞赛质量的路径设计

从多年来“挑战杯”竞赛效果和高校参与竞赛对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挑战杯”竞赛有助于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上述分析来看,北京农学院作为市属都市型农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参与省部级、国家级竞赛,在参赛过程中培养、锻炼青年学习,通过竞赛结果展示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效果。

1.充分认识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

“挑战杯”竞赛学科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高校大学生科技盛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高校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促进学风。学科竞赛是一种更为有趣且更为有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在参与学科竞赛中,同学们不断地努力去深入研究,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进而推动了学风的改善,有助于形成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良好学风。

其次是促进教学检验。学生的学科竞赛成果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成果,学科竞赛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新形式。不管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每个同学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在这个发现与寻找的过程中老师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再次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1世纪的教育更侧重于综合性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文化的学习,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创新,一个新时代的代名词,只有不断地创新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在学科竞赛中,如果能做到让老师感到耳目一新,那么就比别人更胜一筹。所以说,学科竞赛更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完善。

2.做好竞赛宣传组织动员

鉴于都市型农业院校学生行为特点,竞赛组织方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做好服务保障,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动员或者指派专业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工作。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疑是学科竞赛活动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尤为重要。要通过宣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科竞赛和专业学习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同时还要把学科竞赛趣味化,使学科竞赛活动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广大学科爱好者的参与,如活动的策划不在局限于刻板的考试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形式来进行学科竞赛活动。

其次是做好教师的动员工作。鉴于都市型农业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的竞赛基础、竞赛素养,指导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积极参与、鼓励与支持更能够让同学参与学科竞赛,进入竞赛状态,发挥其最佳水平。学院通过集中训练,专业老师再进行课外辅导等形式,加强对科技竞赛的指导。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促进参赛质量的提高。

3.引导竞赛题目的遴选

选题,实质上是选择引导人们进行研究活动起点的科学问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参赛作品来看,竞赛选题至关重要。作为都市型农业院校,需要竞赛组织者、参赛学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科特点,做好选题。

首先是选题要接地气。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结合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站在学生个人角度,使问题细化,不要选大而空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设计等多个环节,选择容易完成的项目,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选题要创新性。题目要有创意且新颖,体现大学生创新思考力、创新实现力和创新意识,选题价值才能得到更好体现,才能凸显学科竞赛的属性。从评比环节来看,一个不仅新颖而且有内涵有深意的题目则可以为整个作品增加不少印象分。

再次是选题和专业相结合。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和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科竞赛要素,选择所掌握的理论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形成新的学习。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及科研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竞赛过程的全程指导

建立健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锻炼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首先是前期指导,在竞赛过程的前期,指导老师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就学生参赛的学科应给与更深程度的地指导,学生应该具备过硬的学科基础。前期的指导应该指明学生研究的方向,避免其偏离主题,同时,竞赛内容的大体框架以及学科的基础素养也应该被落实。前期的指导其实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了解竞赛学科大体的内容框架。

其次中期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己的努力为主,而老师也是最为辛苦的时候,老师要时时刻刻的为学生解疑答惑,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也是学生创新的一个绝好时机,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了创新就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举办学科竞赛活动的目的,中期尤其要避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偏离主题,一旦在这个阶段偏离主题,则很难在后期再补回来。中期,是一个深入研究,开拓视界,丰富框架,不断创性的过程也是此项活动的主要内容。

再次是决赛辅导。后期的学习其实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可以稍加以放松,调节自己的状态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心态的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很重要,整个学科的研究也告一段落。后期的学习应该纵观全局,查缺补漏,侧重于解决一些细节方面的小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将一些重点核心内容给学生做一总结,或者辅助学生理清整个学习过程的思路。

5.竞赛成果的凝练提升

在竞赛后期,我们应该以学科竞赛为载体,通过发挥学科竞赛的品牌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学科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打造“品牌团队”,策划“品牌活动”,培养“品牌学生”,扶持“品牌项目”的目的。促进竞赛成果的凝练提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科技作品可以引导创业,学科竞赛所衍生出的科技作品,为以后学生的自主创业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优秀的获奖作品更容易被转化为创业的模型。自然科学作品转化为成果,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实践,将在大学中所学到的最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将一些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优秀自然科学作品转化为现实成果。

社会调查报告转化为文案,在科技竞赛的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许多凝聚着新思想、新方法的优秀作品及调查报告,将这些调查报告转化为文案对于竞赛作品的凝练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h t t p : / /bj.tiaozhanbei.net/d1/article/15/

[2]王鸿军,郑旭,刘巍.浅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J].时代教育,2014(3)

[3]蓝荣聪.以科技竞赛为主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

[4]陈伟,张伟,孙国梓.高校多层次学科竞赛机制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12)

[5]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2(2)

第8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以下是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讲座预报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上学期,学术讲座预报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学术部统一汇总由各学院学术部搜集来的讲座简要情况(讲座时间、讲座地点、主讲人等),并将信息到翔网上,以便于大家及时获取有效的讲座信息,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感受学术的魅力。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讲座信息的更新问题:浏览翔网学术部一栏,我们发现最新的讲座信息还停留在2007年3月份,显然还有很多学院并没有及时上报。针对这个问题,校学术部在本年度将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与分团委学术部进行交流,要求其及时上报,我们也将及时整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家,以供选择。

本学期,我们还将于10月到11月,组织“学术之光”系列学生科技讲座,每院至少两场,我们会通过最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讲座带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做好挑战杯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众所周知,对于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挑战杯的获奖率和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历届以来,挑战杯都是学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学术部也将努力加大挑战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挑战杯,参与挑战杯,营造学术关注的良好氛围,创建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大“挑战杯”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层次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宣传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挑战杯的整体情况,加强对于挑战杯的认识,早做准备,为以后参加挑战杯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计划于在11月上旬大学生社会调查优秀成果总结交流会,届时将会邀请挑战杯获奖同学与06、07级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新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学术部将联系有关专家老师在课题选择和立项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二)学术部牵头,在团委各部门协助下,将于10月至11月举办第8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择优秀作平参加挑战杯。

(三)搜集整理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榜样作用.

校团委学术部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配合团委其他部门举办2007年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征集,将一些优秀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科技作平成果作成集子,展示师大学子风采.

三.开展学生科协试点工作,加强科协的建设管理.

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简称学生科协)作为学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但是还不成规模,目前只有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初步建立了科协,其他学院都还停留在雏形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本年度,校学术部将在文科和理科院系中各设一个试点,组建科协的学生干部班子,以被选中学院为实验基地,试行科协的一些工作,然后通过调研等形式搜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科协最开始的一些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争取在本年度内在每个学院都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学生交流和讨论,为挑战杯比赛培养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二)校学术部和各学院学术部将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领导,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为科协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设计和材料整理。

第9篇:学术科研总结范文

1、在政治素质方面,能够坚持进行党性修养和政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及校园的安全稳定。

2、在思想道德方面, 遵守社会公德,顾全大局,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树立并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学习科研方面,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具有良好的学风、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

4、在法制法律方面, 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纪现象。外出严格遵守请假、销假制度;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保持宿舍、工作室安全卫生;维护网络安全。

5、在集体活动方面,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班级、党团支部活动以及各类文体、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爱护学院名誉;关心集体,爱护班级,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参加学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爱护学院公物。

本人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以系内举办的学术seminar和学院举行的学术讲座为主。通过以上学术活动,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对公卫专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