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应急处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处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处理制度

第1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预防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的事前控制机制,是通过计划、规划等行政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预防为主”是针对环境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问题的解决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于消除与恢复,甚至不可逆转。如果事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往往要耗费巨资。而且环境问题时空上可变性大,问题的产生上有缓发性和潜在性,这些特性在次生环境问题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人类对环境的损害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与认识。但当问题出现,往往已无法挽回,或者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种情况要求人类活动必须谨慎注意对环境的长远的、全局的影响,防患于未然。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基于“末端治理”局限性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保护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社会的关注领域逐渐扩大,生态环境问题在各个领域开始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末端治理”兴起,同时人们吃惊地发现,尽管某些地方环境污染的剧烈程度有所减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全面爆发,并且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已影响到经济增长、人体健康、文明延续、政治稳定等社会发展的所有宏观和微观层面。总结历史和反思现实,末端治理的致命缺陷显而易见。末端治理是一方面犯了“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错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末端治理既不能完全处理废弃物,又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消耗着资源。在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末端治理”的局限性的过程中,“源头和过程控制”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对环境负责,防患于未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本着“源头控制,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理念,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一项事前预防制度。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将一些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还可以对一些可能的环境问题事先制定出预防机制,应急预案及替代方案,对环境问题做出全方位的预测与防范,减少环境问题。

经济学理论基础

为了经济发展却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在本质上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在经济学领域,社会的发展的考量主要以工业上正常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为分析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社会发展的考量推到更广阔的领域,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以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分析环境—经济问题。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分析理论,即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再生产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与技术。在环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突破传统的成本观念,将环境污染、资源损耗及改善环境、维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经济成本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已成为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思想对于生产和经营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随意处理,很少将处理这些废弃物、污染物的费用计算在成本中。就我国而言,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市场经济自身弊病自发性、盲目性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所导致的。对利益的追求使得大多数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发展时忽略环境成本,这种成本通常被他们以“外推”的方式,以损害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的形式转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整个社会是一个负效应,因而又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为了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必要的制度建设成为必然,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就是对预期存在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全面、战略性的评价活动进行制度化、法制化规制,以实现降低环境治理增加的经济损耗———外部不经济性的法律保障。

结语

第2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利润;会计处理

作者简介:刘欣(1973―),女,甘肃靖远人,天津市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结算中心中级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F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78-0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对此,本文将从新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以及对企业会计利润影响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组的认定

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财政部,2006)。

认定资产组最关键因素是该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企业的某一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等,如果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等创造收入、产生现金流,或者其创造的收入和现金流入绝大部分独立于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的,并且属于可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通常应将该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等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如果管理层按生产线来监控企业,可将各生产线作为资产组;如果管理层按业务类型来进行企业监管,可将各类业务中所用资产作为一个资产组;如果按区域来进行企业监管,可将各区域所使用的资产作为一个资产组。

几项资产组合生产的产品(或者其他产出)存在活跃市场的,无论这些产品或者其他产出是用于对外出售还是仅供企业内部使用,均表明这几项资产组合能够独立创造现金流入,应当将这些资产组合认定为资产组(于晓镭,徐兴恩,2006)。

企业集团或事业部的资产,包括总部或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属于总部资产,难以脱离集团或事业部的其他资产或资产组而产生独立的现金注入,而且其账面价值也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因此,对于某项总部资产,应当先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再确定其是否发生减值(于晓镭,徐兴恩,2006)。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的关键就在于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做法,采用经济性标准。由于经济性标准在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已考虑各种“可能性”因素,因而不再要求对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之所以选择可变现净值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是因为在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企业在一项资产是处置还是继续使用的两个方案的选择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通常会选择为企业带来较高利益的方案。如果处置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较高,企业就会处置该资产;如果继续使用资产所带来的利益较高,企业就会继续使用该资产。处置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可收回金额是选择可变现净值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还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资产存在下列情况的,可以不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财政部,2006):

第一,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远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第二,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本准则列示的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该减值迹象的,比如,当期市场利率或市场投资报酬率上升,该上升对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影响不大,可以不因上述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三)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及现值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为净现金流量,是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现值扣除为使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及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所必须的预计现金流出的现值,加上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支付金额现值后的净额。

财政部是这样解释其预计方法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合理的,应当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加总计算。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应当在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如果折现率考虑了这一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考虑;折现率没有考虑这一影响因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不应考虑。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差异的情况,以评判预计当期现金流量依据假设的合理性。通常应当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是为了维持资产正常运转或者资产原定正常产出水平所必需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将其考虑在内。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的,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2.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投资报酬率。也就是说,如果用于估计折现率的基础是税后的,应当将其调整为税前的折现率。如果在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已经对资产特定风险的影响做了调整,确定的折现率则不需要考虑这些特定风险(财政部,2006)。

当考虑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风险时,企业可以采用不调整未来现金流量而将对风险考虑体现在折现率中的方法,此时企业应当选用能反映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作为折现率,也可以先按资产的特定风险调整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方法,此时计算折现率不应对这些特定风险予以考虑。如果企业难以找到这种利率,也可用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增量借款利率和相应的市场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根据该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在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予以折现后的金额确定(财政部,2006)。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二、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及影响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

1.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是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减值不得转回”,这可能是新会计准则给业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资产减值准则第17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不是中国首创,美国也是这样规定的,目前从形式上看,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唯一的表内确认与计量差异就是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敖德萨,2006)。

2.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

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

3.更具有操作性

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郑庆华,赵耀,2006)。

4.明确了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准则规定,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如果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二)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它是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变革。实施新准则后,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政策将有效地防止一定的利润操纵行为,即收购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巨亏,收购成功后再将资产减值准备冲回形成账面利润。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情况。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但是并不能误认为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减值准备转回的大门,企业就完全丧失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利操控的手段。

事实上,减值准备禁止转回只是关掉了一个口子,企业在应用新准则后仍然可以继续沿用减值准备来操控利润。从2003年的实证研究数据看,1101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8项减值准备净额主要由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构成,分别占总计提净额的78.45%、13.34%、6.57%和4.21%(朱炜,2004)。这表明,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的操控大门,但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利操控。

如企业可以在未处置资产之前,先计提减值准备,下一年处置就形成了利润。如果是企业不想真正处置的资产,也可以找个隐蔽的关联方(新准则对关联方的识别并无新招),先处置掉形成利润,下年再以某种方式购回。因此,当上市公司利用这项准则形成利润时,就应该有相应的补充规定,例如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应转为资本公积或者处置损益过高应视为不公允交易处理等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另外,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2006年业绩将有较大影响,比较直接的就是企业将赶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将以前计提的秘密准备冲回,例如,前期为平滑利润等目的计提的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但隐藏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中的潜在利润仍可以继续潜伏。所以,要注意区分具体公司的减值准备计

提情况,要分析其构成,不是所有累计减值准备金额大的公司都将产生巨额的冲回利润。

三、结语

新会计制度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涵盖了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体系,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不仅仅是准则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这意味着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博弈,而资产减值会计所涉及的利益之争尤为复杂。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还直接关系到企业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之争,这些矛盾都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通过以上有关我国新的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有的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固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并不是说新的还未实施的资产减值会计就是最好的,它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2.

[2] 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3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大多数高层建筑的基础由于其几何尺寸较大,因而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何防止早期混凝土由于温度应力过大或内外温差过大而形成裂缝,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和抗侵蚀性能,已成为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2006年主持江门市区一大型商住小区内的两幢高层建筑整体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的实践,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选材、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混凝土温控措施等方面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与广大同行们交流和探讨。

一、工程概况

江门市金海湾花园是高层商住小区。笔者主持施工的两幢高层建筑为20层,每幢建筑面积近18000m2,包括主楼和裙房两部分,主楼有地下室一层,平面形状呈“箭头”形,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筏板面积约为1100m2。厚为1550mm,筏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设计无后浇带,要求筏基整体一次性浇灌,故每个基础整体一次浇捣的混凝土量为1700m3。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抗裂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过大而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以及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原因,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选材及配合比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由于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

泥的早期水化热量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热量小,故本工程在试配时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级为42.5。经过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和温度应力计算,表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符合抗裂安全要求。

2、适当控制水泥用量。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升是与水泥用

量成正比,所以应在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本工程经过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确定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70Kg,相应的水灰比为0.54。

3、由于该筏基混凝土浇筑是采用泵送及塔吊输送,为了在适当减少水

泥用量和水灰比的情况下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掺入了Ⅱ级粉煤灰作为混合料,并添加了FDN2000泵送剂。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1所列:

表1

在该配合比设计中,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掺入膨胀剂,使混凝土的收缩得到补偿,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掺入泵送剂,对泵送混凝土起到增塑、缓凝及一定的早强、增强作用,各项措施的采用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4、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预冷却。筏基混凝土是在2006年6月上旬浇筑,正值夏季,经测得当时日间室外气温最高在32℃左右,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利。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以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施工时采用了降温法,即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混凝土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

⑴对混凝土的拌和水采用加冰屑的方法进行降温。以混凝土浇筑时的

环境气温为30℃,要求拌和温度控制在25℃左右,经计算,拌合水的温度应控制在8℃左右,为此,拌合水的加冰率约在25%左右。

⑵为保证有足量的冰水供搅拌混凝土使用,事前在搅拌站旁设置了容

量为约8m3的钢制冰池。施工时,组织人力将冰块破碎成冰屑,投入化冰池融化成冰水。同时,在池顶加盖遮阳棚。冰水的温度设专人测温控制。

⑶在冷却拌和水的同时,组织专人对碎石喷淋自来水预冷降温,而在

拌和水中扣除碎石的含水量,保证含水率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

5、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19号楼筏基及20号楼筏基平面面积均约1100m2,筏基板厚为1550mm。筏板的纵横长度均接近厚度的3倍。经研究决定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统一由筏基平面形状的“箭头”向“箭尾”方向分点卸料,一次打出底板面,即“由箭头向箭尾,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办法。采用这种办法能使混凝土自然流向形成斜坡,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另外,分层振捣密实能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尽快散失,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有效地控制裂缝。

6、混凝土的表面进行碾压处理。由于筏基厚度较大,混凝土浇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多。在浇筑后2~8小时内,先按标高用长刮板刮平,然后反复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平整密实。在初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并用铁搓板压光,以增加表层混凝土的密实度,闭合表面初期出现的收缩裂缝。

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筏基混凝土浇筑期间为夏季,室外气温在 26℃~32℃。故在混凝土分段浇筑成型后,在终凝前12小时内,在混凝土表面淋水养护,待混凝土筏基全面浇筑完成后在整个筏基面进行蓄水养护。蓄水前,在基础表面四周砌砖,蓄水高度为15cm,其养护时间保持14天。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计算[1]

根据本工程的现场条件、混凝土的用料和配合比,以及所采取的浇筑工艺,对筏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和最大内外温差进行计算。

1、确定混凝土温升计算的基本参数

本工程混凝土温升计算所需的基本参数见表2、表3。

表2

表3

2、计算各龄期阶段混凝土的计算温差

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绝热温升的最大值为

Tmax= = = 53.08 ℃

各龄期阶段混凝土在非绝热温升状态下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为

Ti-j = Tmax[ξ(i)-ξ(j)]

由于混凝土一般是从浇筑后第4天开始降温,故从第三天开始计算,且每3天作为一个龄期阶段进行降温温差计算,于是得

T3-6= Tmax[ξ(3)-ξ(6)]=53.08×(0.49-0.48)=0.53 ℃

同样方法得

T6-9=4.78 ℃ T9-12=4.78 ℃T12-15=4.26 ℃T15-18=3.18 ℃

T18-21=2.65 ℃T21-24=1.59 ℃T24-27=0.53 ℃T27-30=0.53 ℃

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为

Ty(t)= ε°y (1-e-0.01t)·M/α

式中M是考虑水泥品种、水泥细度、骨料品种、水泥浆量、捣实方法等因素的调整系数,本工程取值为1.3,于是得

Ty(3)=3.24×10-4(1-e-0.03)×1.2/1×10-5=1.25 ℃

同样方法得

Ty(6)=2.45℃Ty(9)=3.62℃Ty(12)=4.77℃ Ty(15)=5.87℃

Ty(18)=6.94℃ Ty(21)=7.98℃ Ty(24)=8.99℃ Ty(27)=9.97℃

Ty(30)=10.92℃

各龄期阶段的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为

第4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我国经济发展节奏迅猛提升,其中中职教学重要性获得全面彰显,后期调试质量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瞩目。为了有效适应创新规范指标,教学主体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合理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中去,力求挖掘各类创新调试渠道,全程贯彻有效英语学习指标需求。但现实状况中,我国中职英语课堂之中存在各类隐患问题,尤其在阅读讲解层面上经常延续单方面口语灌输手段,学生在模糊思维之中无所适从,后期感应与实践应用积累实效当然不足。具体来说,此类教学模式长期挫伤学习主体的积极回应态度,创新能力长期受阻,使得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愈演愈烈。

1 我国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内部学习主体普遍缺乏阅读兴趣

中职生由于在英语基础应对上长期处于薄弱节点位置,词汇量与特定语法掌握不够扎实,使得综合阅读流程中承受百般限制,透过起初阅读次数减少过渡到恐惧阅读反应,并且情况危机局势势必愈演愈烈。课堂之中消极学习气氛凝重,精读方法根本毫无用处。例如:实际阅读环节中,中职生不可进行连贯性阅读,注意力便自然集中在单个词汇的猜测工夫上,整体理解速度与质量都相应降低。后期研究结果证明,一旦说某篇文章陌生词汇量达到5%以上时,中职生阅读效果必然受到制约。

1.2教师教学手段不够科学

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对学生基础阅读能力判断上不够上心,涉及课堂中的和谐交流气氛与积极渗透情境根本不曾顾及,学生后期阅读能力又怎可悄然上升。教师本身就已经士气大减,对于课堂教学方案创新设计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这部分学习群体毫无现实理解与判断能力。必要语法知识尽管在中学阶段都有接触,但大部分中职生仍旧遗留模糊认知隐患,尤其在长句之中层析关联分解不清,中心含义也就无法做到实质性跟进。英语的句子是按照特定语法规则组建的,要真正读懂文章,就必须结合语法结构进行系统认证,理清谓语、修饰语搭配样式,句子理解程度便自然收到良好绩效。但是目前教师往往焦急于学生不堪入目的基础语法应用能力,使得课堂讲解节奏不断加快。要知道,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借助主观适应心态加以兴趣感知,其间特殊情境创造工作不可获取。目前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应用迹象广布,教师应该联合既定资源进行有机整编,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训练活动,例如播放英语会话视频等,令学生感知其中趣味性,主动探索语法结构搭配要诀。这样持之以恒,对于语句主干节点以及特殊语法应用技巧便产生全新界定概念,后期阅读题目解答质量便也提升不少。

2 人本主义对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流程的启示

截止至今,我国在中职英语阅读学习研究工作上一直处于被动境地,学习主体情感在此期间遭受全面搁置,特定情境设置进度便也停滞不前。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深切掌握各类衔接要点,学习者阶段回应情况必须得到有效掌控。人本主义理论内涵架构形态丰富,中职教学工作由此获得全面启示。面对着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现象,国家对中职教育工作重视力度逐渐加强,方便为后期规模化技术人才供应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依照具体社会界定标准观察,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1强化学习主体的英语阅读的动力

学习英语阅读能力绝对是推动后期会话技巧的必要途径,这也是决定应试成败结果的必要成因。教师在激发学习者阅读深入研究动机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积极情境加以科学引导,确保隐性特征得到适当抑制,推动学生阅读跟进效应,英语高质量学习风尚由此开辟。因此,在特殊语法以及词汇灌输时,应该主动开辟学生内在与外在动机标准,唤醒其久违的主观兴致感知欲望,重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2.2建立长期和谐、宽松的师生交流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在创新平等师生关系之中探寻调试经验,教师作为系统阅读活动的组织人员,理应吸纳各类先进资源并创设合理情境格局,令学生兴趣感知点得到全面激活,能够注意语法衔接关系,对于陌生词汇能够运用全局性角度思索。教师应该将个人正向情感态度全部投入,与学生产生共鸣关系,充分校正学生科学阅读习惯,能够随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真正提升个人语句理解能力,为后期交际活动积累丰富适应经验。

第5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 前手勾拳击打技术初探 针刺“下极泉”穴对中风后手指肌力的疗效观察 运用生物力学因素浅析下肢发力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的影响 拳击前手拳动作的作用与教学 浅析音乐对拳击运动的影响 不同负重条件下下肢对振动冲击加速度峰值衰减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下肢平衡力学因素的影响 可口可乐的上勾拳 拳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以拳击手为模拟敌手的大成拳攻防操略 后手 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鞭打动作技术分析 久蹲后快速与缓慢站立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基于隔离开关操作速度对特快速瞬态过电压的影响 康复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手拳在拳击比赛中的重要性 心意拳的找劲与发力练习 心意拳的找劲发力 心意拳的找劲发力训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6] 郭峰,张日辉.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4): 65-68.

[17] 李强.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0-31.

[18] 邱俊,张胜年,刘广奇.武术少年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测试评价及训练方法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 2008,44(1):131-134.

[19] 刘耀荣.快速力量分类与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6):11-13.

[20]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50.

第6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初次审计收费;低价承接

一、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审计独立性是指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在执行鉴证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独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主要依赖财务报表判断投资风险,从而作出投资决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的《审计暂行标准》(The Tentative Statement of Aduiting Standards)中指出:“独立性的含义相当于完全实诚、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

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保持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做出结论时不受影响其职业判断因素的干扰。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信息及事项后,认为注册会计师所作出的职业判断是客观、公允的。

二、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从审计理论界,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的现象会损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独立性,即“low-balling”。

迪安格罗(DeaIlgelo,1981)将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的方式定义为一种沉没成本,他认为这种策略本身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没有影响,但最初的低审计费使注册会计师获得审计委托,通过“干中学”,在任注册会计师就会拥有相应的成本优势,在以后较长的任期内获得特定委托人“类租金”,这样就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西蒙、弗朗西斯(Simon、Francis,1988)在其1987年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延长时间跨度,再次对“low-balling”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得出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以下现象,即在第一年或最初几年,审计费较低,在随后的几年内,审计收费恢复到正常水平。

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审计费用支付方式及其额度对独立性的影响上。综合分析和考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由于当前国内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完全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存在着所有者与管理经营者人员职务及权力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清,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对象同一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和持续,打破了原本相互独立“三位一体”的审计关系。管理经营者在事实上掌握着确定审计费用金额和选择支付方式的主动权,这极大弱化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收费谈判的势力,从而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定价谈判中劣势的一方。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期望签订长期客户审计业务的合同,并试图在以后较长的审计业务期限时间里提高审计收费。基于此,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其审计客户签订初次审计业务合同时会同意先以低于审计成本的报价来争揽审计客户。其次,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其主要审计成本是智力投入,其中的物化劳动只占极少的比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审计成本变动的空间非常大。在实际审计业务中,国内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实务以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证据的搜集数量等方式来降低审计成本,这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尽量采取措施,减少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

三、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现象的成因

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的现象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普遍存在。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审计委托关系、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现象的成因。

(一)从审计委托关系的视角分析

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少公共利益实体只是在形式上已具备了某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我国公共利益实体中普遍存在董事会成员身兼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现象,这导致作为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层成为实质上的审计委托人,且拥有商定审计费用的主动权,而从使得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审计主体在经济上转而依赖于审计客体。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其主要审计成本是智力投入,物化劳动只占极少的比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审计成本变动的空间非常大,比如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证据的搜集数量等,从而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维持审计市场占有率,大多数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在初次审计业务收费实施低于行业成本的低价竞争策略,以此争取到该笔初次审计业务。这无疑从另一方面加剧了当前审计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

(二)从投入产出理论的视角分析

基于成本因素关的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可以把初次审计业务的成本看做一种沉没成本。初次审计业务成本主要是包括对审计客户咨询调查费用、谈判费用等。当会计师事务所以低价与审计委托人签约时,该事务所如果连续受聘,则无需再耗费初次审计业务成本,还可以从提高的审计收费中弥补前期损失。而客户因事务所提高审计收费,则需要对比增加的审计费用成本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交易成本。如果增加的审计成本小于交易成本时,客户会继续选择该事务所。反之,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前者发生的情况较多。因为更换事务所发生的交易成本往往大于提高的审计收费,这就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现象的主要因素。

四、治理低价承接初次审计业务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审计委托决策机制

应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正常的审计委托关系。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和聘用,须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在审计委员会提出候选的名单中集体讨论,并作出聘用决策,做到优中选优。审计委员会须完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并至少包括一名财务专家,该独立董事不得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获得任何形式的其他报酬,只能获取担任独立董事职位的薪酬,同时独立董事的所有报酬需要在公司的年报中予以充分披露。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运作,可以使缺位的审计委托人归位,真正建立起委托人、审计人、人三方审计关系。

(二)强化审计收费信息披露制度

一般而言,公开披露审计收费信息不会产生低价竞争行为。公开审计收费信息有助于监管机构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披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聘任及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情况、按委托项目支付给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以及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任何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披露审计费用。建议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审计收费披露的内容,尤其强化对于审计费用发生重大变化事项的披露要求,同时对不按要求披露有关信息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处罚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建议出台审计业务收费定额标准

参考建筑行业中的造价定额标准,建议可以尝试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年报审计市场的收费价格定额标准。采用以审计行业基本收费标准定价为主,以地区及其他差异系数调整为辅的收费指导模式。各会计师事务所要按照中注协出台的审计业务收费定额标准进行报价,开展公平竞争。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检查,中注协负责定期抽查,抑制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依靠低价的恶性竞争。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统计、分析各自审计业务最终成本费用,与中注协制定的收费定额标准进行对比,对额定中部分与实际费用存在的偏差,可以提请中注协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审计收费定额标准与实际市场成本相匹配的目标。

(四)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度

继“安然事件”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后,美国政府强令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分拆其大部分非审计业务,规定上市公司每五年要强制轮换审计师,并成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建议我国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可以联合建立并执行更为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度,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任期过长与被审计单位产生密切关系而导致审计合谋行为的潜在风险,对不按要求执行定期轮换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处罚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社会出版社,2013(03).

[2]赵保卿.“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第7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的稳定器和安全网,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任。同时,在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析在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一、理论基础

⑴宗教的慈善思想

资本主义为基督教的慈善事业打下了物质基础,而基督教中的慈善思想也为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精神依托和理论基础。宗教文化在欧洲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一直提倡慈善事业。基督教宣称“世人均是上帝的子民,四海之内皆兄弟”,上帝恩赐世人以财富,所以世人应该共享财富。在早期欧洲,宗教伦理中“仁爱”与“慈善救济”思想的宣传深刻影响了后世,在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早期基督教社团所实行的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为英国制定福利分配方法提供了依据。宗教有着庞大的组织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讲,它将济贫纳入了统一的组织形式,但教会本身消耗了大部分吸纳来的财富,用于济贫的数量有限,而且“有时似乎是对社会不满的一种止痛药片”,它有减轻的作用而没有治好的效力。[1]以教会为主的贫民施舍逐步被政府所采纳,变为政府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扩充调整之后,又广泛介入贫困、疾病、失业等重要社会问题。这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普遍性原则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⑵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自由是有限的,但自由应该以大多数人的自由为目标,而不是旧自由主义认为的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新自由主义学说一改传统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的反对,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主张“国家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必须进行干预”。[2]可见新自由主义者强调一种新的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社会与个人之间一种互换的责任和义务。它认为国家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自由主义及其经济体制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但这种干预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限度的,个人的福利与社会福利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干预并非最终目的,应该把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协调了起来。“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拿走个人的部分财产,这是因为国家对维护个人的安全是必要的,个人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3]新自由主义者还强调社会问题更多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

⑶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费边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个人或个体的综合,而是诸多个体结合起来形成的,个人与社会之间也有一个合适的协调关系。以整体为重,以社会的延续为目标,通过一定的互助、合作达到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上,每个人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力。在政治上,国家有确保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权力和义务。[4]但当两者发生冲突,费边主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改良,解决社会问题。只有让社会体系中的每一个人平等、自由、民主的生活,才能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增进社会效益。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强调了国家和国民的双边责任和义务,即两者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英国当时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不十分合理,但费边社会主义并不是强调一定要资本主义,而是强调要建立类似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民幸福的体制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因此,费边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对英国建立起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⑷凯恩斯的思想

资本主义体系并不完善,不具备自我调节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带来破产和失业。凯恩斯认为只能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来控制和调整其功能和效率。他阐述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希望国家调节国民分配,增加国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与此同时,凯恩斯不但提出了政府应该干预经济,而且阐述了如何干预,及其干预的程度。比如建立累进税制和推行最低工资等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支出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这一理论明显影响了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

二、现实背景

⑴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的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工业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这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农民转变成为工人,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很容易陷入贫困无助的境地。在面对贫困和失业日益加剧以及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统治阶级为了消除工业化的恶果维护自身的长远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认真的调整当时的社会福利政策,相应的提出了一些立法政策,并在这个时期成立了以扶贫为主要使命的国家机构,提出一种新的保障方式,在保障劳动者生存风险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⑵贫困和失业率对国家的威胁

尽管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革命也使英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平均。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资本家依靠原始积累使其资本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另一方面,缺少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则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英国社会处于两极分化时期。19世纪以来,严重的贫困问题和失业问题使得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影响了英国国内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此时,英国正在实行对外资本主义扩张,在海外不断的拓展疆土和殖民地,但却有大部分英国军人应征者体检不合格,这都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没有稳固的军队不仅不能进行对外资本扩张,还威胁着本国的安全。可见贫困问题除了影响了英国的政治经济以外,还严重影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军事效率和管理效率等。统治阶层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分配方式的改革,对这些贫困者,失业者予以一定的扶持,让其不挣扎在贫困线上,是保证国家稳定的基本措施之一。[5]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消除贫困以及贫困带来的贫富之间的悬殊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战争中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开始扩大,英国的经济随之出现繁荣。但好景不长,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几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危机的沉重负担渐渐转嫁到广大劳动人们身上,英国也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出现了严重的生产下降,大批工厂倒闭,许多企业经营者的积累瞬间化为泡影,商品大量过剩,社会物质财富被破坏,生产力大量被闲置、被毁灭;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在一时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失业人员剧增,许多人因为无力支付房租、水电费等而被赶出公寓,到处流浪;许多学校不再招收学生,即使是公立学校也被迫关门,导致几十万学生失学;信用危机导致银行倒闭,全部银行都陷入瘫痪状态,进一步扩大到货币危机,世界贸易也陷入萎缩和停滞;农产品价格暴跌。为了恢复经济,各国又开始争夺市场,本国货币贬值,结果世界市场更加狭小。1937年又爆发了一次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空前的危机状况,英国政府开始真正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范畴,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问题,全面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英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国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了,战时政府把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了一些,尤其是在儿童福利和医疗保健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的军人需要重新就业,他们的疾病以及伤残问题、阵亡者遗属的津贴补助问题等等需要解决。战后和平提高了国民物质文明水平,英国政府开始主动积极的制定社会保障计划,让每个国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体面的生活。于是社会保障计划逐步的由只是对军人的特权扩大到军人家属再到全体公民,发展和改善国民的住宅、生活和城市环境,帮助失业者和贫困者摆脱不幸等等。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下来。这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战时为了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的临时应急措施的状态,而是作为一种长期战略,促进英国经济制度的广泛发展和不断完善,保障英国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是英国重建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W.J.Ashley 著,郑学稼译.英国经济史及学说(下册)[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73:307

[2]丁建定.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J].史学月刊,2002(3):46

[3]陈晓律.英国福利国家的由来与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7):76

第8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子纸 灰度等级 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

近年来,电子纸是一类新兴的阅读设备,其凭借着低功耗、阅读舒适、节能环保、视角宽广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电子纸柔性材料的发展,电子纸的视觉效果与传统纸质材料非常接近,但又比传统纸质材料轻巧、便携、存储空间大,因此,电子纸显著提升了用户的阅读舒适度。

然而,由于电子纸灰度的实现采用PWM波形驱动方式,灰度等级的实现会受到帧扫描频率的限制,通常只有16个灰度级,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将彩色高灰度图像转换为16级灰度才能在电子纸屏上显示。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半色调技术,利用误差扩散算法,然而传统误差扩散算法并未考虑图片缩放后边缘模糊的问题,同时处理后的图片有龟纹,以及扫描方向导致的图片滞后现象。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首先根据图片原始分辨率以及电子纸屏幕物理分辨率对图片进行自适应缩放处理,然后采用16级的自适应阈值算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子纸图片显示的对比度,有效消除了图片的龟纹现象和与处理方向有关的滞后现象。

1 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

1.1 传统灰度处理算法原理

由于电子纸显示灰度级有限,传统的灰度处理方法是采用误差扩散算法,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W[k,l]为误差扩散器,Q[.]为阈值判定器,原始图像像素灰度数据g(m,n)与之前像素扩散到本像素的误差相加,得到一个新的灰度数据g*(m,n),将g*(m,n)与Q[.]中已设置好的阈值相比较,得到一个灰度级输出。并将新的灰度值与原始灰度值求差,得到误差e(m,n),该误差将通过W[k,l]扩散到下一像素点。

然而,这种灰度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并没有考虑原始图像分辨率与电子纸图像分辨率不一致,导致缩放后图像边缘模糊的问题;其次,误差扩散算法的阈值选择已经预先设置好,并没有考虑原始图片自身的特点。最终导致电子纸图片显示效果不理想,图片边缘模糊、有龟纹,以及扫描方向导致的图片滞后现象。

1.2 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原理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该算法分为两步进行:首先根据图片原始分辨率以及电子纸屏幕物理分辨率对图片进行自适应缩放处理,然后采用16级的自适应阈值算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子纸图片显示的对比度、有效消除了图片的龟纹现象和与处理方向有关的滞后现象。

1.2.1 自适应缩放处理

传统的误差扩散算法并未考虑电子纸图像缩放后图片边缘模糊、对比度下降的问题,加之误差扩散时固定阈值的选择并未考虑图像自身的特点,导致最终图像显示效果不理想。

因此,原始灰度图像在缩放之前,需要预先判断像素灰度值之间的关联度,若像素组处于平滑区域,则此时插值的结果不会影响图像缩放效果;但若像素组处于图像的边缘区域,则此时插值的结果将影响到电子纸图像的显示效果。

选取像素组x0、x1、x2、x3,定义:

为1阶差别度,为2阶差别度,像素差别度越大,表明像素之间差别的程度越大。在进行图片的缩放处理之前,需要预先判断2阶像素差别度。例如,若x0、x1、x2、x3分别为100、50、50、50,此时,若选取x0、x1、x2、进行插值,则等于50,若选取x1、x2、x3进行插值,则等于0,因此,x0、x1、x2差别度较大,处于图像的边缘区域,而x1、x2、x3差别度很小,处于图像的平滑区域,因此,最终应该选择后者进行插值,才能保证图片边缘清晰,避免缩放后图片模糊的问题。

1.2.2 自适应16级阈值设计

由于电子纸的灰度等级有限,仅有16个灰度等级,因此需要将256级灰度图像转换为16级灰度图像,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预先设置阈值,但该方式并未考虑图像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自适应阈值处理方式,根据具体图像各个灰度出现的概率自动生成16个阈值,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灰度图像,统计像素灰度的最大值graymax

(2)统计整个灰度区间[0,graymax]上各个灰度出现的概率,设ni表示灰度值为i的像素出现次数,N为灰度图像总像素数,则灰度值为i的像素出现的概率p(i)计算方式如公式(1)、(2)所示:

(3)得到各个灰度出现的概率p(i)后,即可对灰度进行分级:对灰度概率p(i)进行求和,每当求和结果恰好为1/16的倍数时,所对应的灰度值i就作为其中一个阈值,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获得灰度级的16个阈值

(4)阈值分割完成后,即可对原始高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将每一个像素值与16个灰度阈值比较,从而得到最终的灰度值,并将误差扩散至下一像素点。

在Matlab中对本课题提出的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进行仿真,如图2所示,其中,图2(a)为一副256级灰度图片,图2(b)为经过传统误差扩散算法处理后的16级灰度图片,图2(c)为经过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处理后的16级灰度图片,可以看到,传统误差扩散算法处理后的图片会有明显的龟纹,16个灰度等级可以清晰分辨,而经过自适应灰度处理后的图片,龟纹现象有效消除,图像过度平滑,且视觉效果更为接近原始图片。

2 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软件实现

对于整个电子纸显示控制系统而言,其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是其软件控制的核心部分,该算法的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首先需要从SD卡上读取原始的图像数据,并判断图像数据是否为灰度数据,若不是灰度数据,还需要将彩色图像数据转换为灰度图像数据;接下来,根据电子纸自身的物理分辨率,对原始图像进行自适应缩放处理,从而使得图像分辨率与电子纸物理分辨率达到一致;然后,根据图像灰度数据的特点,进行自适应阈值设定;最后,根据设置好的阈值,确定最终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并将误差扩散至其他像素点。待数据处理完成后,即可将数据传送至电子纸显示控制芯片,进行图像显示。

图4为采用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的最终效果图,图4(a)为原始灰度图像,现对图中方框部分(分辨率为50×50)进行缩放,使其分辨率达到200×200,并使其在电子纸上显示,如图4(b)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经过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之后,电子纸图片显示的对比度有所提高,并有效消除了图片的龟纹现象和与处理方向有关的滞后现象。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根据原始灰度图片的自身特点,对图片进行自适应的缩放以及自适应灰度阈值设置,同时,本文给出了基于自适应灰度处理算法的电子纸显示的软件实现,该算法有效提高了电子纸图片显示的对比度,并消除了图片的龟纹现象和与处理方向有关的滞后现象。

参考文献

[1]陈俐雯,钱金维.电子纸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现代显示,2009(98):54-57.

[2]刘正林,肖建平,邹雪城.基于边缘的实时图像缩放算法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8,13(02):225-229.

[3]胡敏,张佑生.Newton-Thiele插值方法在图像放大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15(08): 1004-1007.

[4]林夏薇,林东.多级半色调技术在电子纸书显示优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03):31-37.

第9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产科; 重度出血性疾病; 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02-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56

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是临床产科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产妇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但仍然有少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不切除子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护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例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动脉数字血管造影(DSA)介入双塞治疗。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28.7±2.3)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其中8例经阴道分娩后大出血,4例剖宫产后大出血,8例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分娩前大出血,出血量为1700~3900 ml,大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休克。出血原因:7例子宫收缩乏力,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例软产道血肿,3例子宫假性动脉瘤。全部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在进行输血、补液、积极抢救休克同时予以按摩子宫、宫腔水囊压迫、软产道裂伤缝合等,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

1.2 方法

(1)治疗前准备工作: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输血,以纠正休克。(2)介入双塞治疗:于右侧腹股沟韧带下0.6 cm处进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气管插管,将5F导管鞘置入右侧股动脉处,以5F导管分对同侧髂内动脉及对侧进行插管,并同步行盆腔DSA,以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动脉分支,一般大量造影剂外溢处的地方即为出血部位,根据造影结果快速行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或者子宫动脉插管,将栓塞剂注入固定导管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或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然后根据DSA造影结果提示栓塞成功[1];术后观察30 min,观察患者血压稳定性,阴道有无出血,若患者血压稳定,阴道无出血,则拔管后,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处理。(3)术后处理:术后平卧24 h,制动患者右下肢制动,持续6 h,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现象[2];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触觉、温度、颜色是否正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有无阴道出血、休克、贫血等情况,以及时纠正休克及贫血;保留导尿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 结果

统计分析本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中,11例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9例行髂内动脉栓塞,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35~65 min,所有患者术后阴道出血停止;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第2天有轻度发热13例,持续1~3 d后消失;术后第2~3天有轻度发热7例,持续2~4 d后消失;术后患者生理指标正常,术后24 h可进行轻微活动,治疗2周后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1)术前护理:由于产妇重度出血性疾病的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采取介入栓塞治疗的重要性,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安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除此之外,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血压稳定。(2)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患者送入病房后,每隔30 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1次/h,观察4次后改为1次/2 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现象,对穿刺点使用沙袋压迫7 h,制动患者右下肢24 h,以保持穿刺点的清洁无菌[3];观察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触觉、温度、颜色是否正常,若发现肢体温度低、皮肤苍白,需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术后将患者置于安全、舒适的病房,患者卧床休息24 h,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以预防压疮发生;注重外阴清洁,使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d;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待病情好转后,禁食高蛋白、富含铁质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留置导尿管24 h,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24 h后拔管;并发症护理,当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发热,需常规抗感染治疗2~3 d,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采用温水擦洗等方式,引导患者多饮水,以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若不见温度降低,需给予药物降温,同时进行皮肤及口腔护理;对于疼痛护理:术后大多患者因栓塞动脉造成血供缺乏而引起下腹疼痛,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同时也可以采取感情支持疗法及触摸疗法等方式,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等两种保守治疗方式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但前者治疗的手术创伤大,且手术操作技术有一定难度,不利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治疗[5]。虽然子宫切除术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破坏了女性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大量应用介入栓塞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其成功率高达92%~100%[6-7]。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中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生育功能及止血迅速等优点,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有效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见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治疗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查越平,叶晓东,翁侨,等.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66-1167.

[2]翁侨,王志群.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4):368-370.

[3]姜秀杰,胡元清,马数艳,等.介入治疗在重度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4):6-7.

[4]韩娟.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27例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97-98.

[5]陈芳荣,许艳,施蕾,等.65例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14):2153-2155.

[6]李葆敏.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