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内科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

第1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PBL;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在各大医院见习生数量也随之提高。因此,临床带教是医院实力显示的重要标识。在临床见习教学中,PBL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见习。神经内科见习生要更为细致、认真,选择PBL教学方法,可有效引导、鼓励学生,站在学生角度,加强问题研究、分析,有效激发见习生学习积极性,使临床带教效果得以明显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100例见习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见习生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9岁~21岁,平均年龄21.1岁。受教育程度:中专21例、专科17例、本科12例,每隔4w一批见习生,一批6例左右。对照组见习生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9岁~21岁,平均年龄21.6岁。受教育程度:中专19例、专科18例、本科13例,每隔4w一批见习生,一批6例左右。两组见习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强化临床医师培训,针对临床带教医师,需提升他们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采取PBL教学方法,必须牢固基础知识,具备丰富、优秀临床经验。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能够预见答案。学生临床前,选择符合资格医师,加强PBL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医师在临床带教时,需加强知识学习,做到积极备课,能够竭尽所能回答学生问题。

PBL教学:①教学准备。在临床带教前,需认真收集神经内科相关知识,准备一些针对性问题,编制好问题手册,待每批见习生到院见习后,第1w即可发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②临床带教。在临床带教时,带教医师善于运用提问教学,主动向学生抛出问题,针对每批学生,所学生回答问题存在一定缺陷,必须及时给予补充和完善。③集中讨论。在每批见习生见习到最后1w时,临床医师可选择一个病例作为案例,提出相关医学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查找资料和医学问题思考,各位见习生的答案和意见均不同,临床医师再给予评价和总结。

1.3评价方法 对于PBL教学法,应选择双向评价方法给予评价:①对学生评价。每批学生在出科之前,总教学老师在医学试题库中,抽取题目制作为试卷,对学生开展理论考试,其中集体讨论发言约为30%、问题回答正确率为20%、理论考试约为50%;②对教师评价。制定"满意度调查表"、"教学评价表"给见习生,采取匿名填写的方式,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两组见习生经过见结后,研究组见习生教学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两组见习考核成绩比较:研究组见习生大于80分人数比例比对照组明显要高,小于80分人数比例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研究组见习生考核成绩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对于大多数医院而言,神经内科是重点科室,在临床带教中,对见习生的要求自然更高。若采取传统教学法,存在如下问题:

3.1理论脱节于实践 见习生长期处于学校,习惯了被动学习,书本知识脱节于临床实践,理论不能有效联系实际,对于实际工作,缺乏一定感性认识,不能将所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更好运用。

3.2岗位感和责任心缺乏 针对见习生,在手术台前,通常是束手无策,少数见习生岗位感、责任心取费,不注重基础医学,遭遇挫折时,则怨天尤人。

3.3技术不过关 因见习生和手术室接触实践补偿,对环境较为陌生,在未掌握医学知识基础上,在实际手术中,学习医学技术速度不快,逐渐增加了见习难度。

采取PBL教学法,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见习,通过平时学习、临床带教、成绩考核、教师评价等方式,在临床带教中,向见习生灌输医学理念和医学技术,让学生更为主动掌握医学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组实验结果得知,研究组见习生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这表明,对于神经内科见习生的教学,采取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值得神经内科见习临床带教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董翔.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19):8-9.

[2]丁建平,贾建平,李军杰,等.PBL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431-432.

第2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4-02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分支,神经医学的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普通的医学分支时非常不同的,其主要的研究层次是微观的,并且集中于人体神经部分的各种疾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发生的一些疾病的原因以及引发这种病的一些刺激等,如果能在研究中发现神经疾病的发病的病因,那么就可以针对病人提出特殊的一些治疗手段,这样就可以增大神经疾病的治愈机率,如果医生对于神经疾病的各种症状不能正确的判断,那么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就不能准确的下结论,这样就非常不利于病人的治疗,所以神经内科的各种护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防止神经疾病的病人各种病情加重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1 神经内科治疗的重要性

大部分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患通常情况下都患了非常严重的疾病,甚至有些都到了晚期,治愈的机率就变得非常地小,有些患者在发病的时侯,会出现意识模糊不清,并且对家人和医护人员的一些指导活动无法正常理解。由于神经的认知阻碍,因为神经系统控制着身体的各种反应,所以一些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治疗的期间就会有非常多的危险,在神经系统受损的同时也比较容易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对这样的严重的病患需要做好各种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并且需要在日常的护理中加强安全防范,只有认真仔细的医护工作才能顺利的提升神经内科的医疗品质,医院的各种卫生状况也需要有所提高,要尽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严格的保障治疗的效果和品质,这样才能保证在医疗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纠纷,因为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也是非常地激烈,甚至有的患者非常不信任为他们治疗的医生,所以现在医疗系统需要作一些改变,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改变现在的医疗现状,才能为神经内科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所以神经内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需要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出解决的对策。

2 神经内科护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现有的神经内科护理设施比较落后,设备不完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医学的相关研究以及技术的发展也以一种比较快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就现在的我国国内的许多医院的神经内科的治疗设备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各种对患者非常有帮助的一些设备还比较紧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不能很好为患者医治,所以即使病人在一些手术之后能够得到暂时的康复,在以后的后续治疗中还是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在医疗设备的完备性上继续努力,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才能为病人做出贡献,医院的大多数神经内科病患在患病之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一旦病人的身体瘫痪,那么再日常的行动中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就会有非常多的阻碍,使得患者的行动不便。

2.2 相关法律不完善,医院没有制定针对神经内科非常有效的医疗制度。虽然我国的医疗制度逐渐的完善化,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国家针对相关医疗问题还没有制定有效的法律,所以在大多数的医院没有制定针对神经内科的有效的医疗制度,这样一来,就不能对病人提供很好的保护,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障碍,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院缺少神经内科的监管部门,因此多数的医护者对制度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淡薄的,因此就缺少自我维护的相关意志,一旦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病人就是听天由命,医疗人员也对病人比较冷淡,不能以一个热心的态度来进行医护治疗工作,在医院,大多数的神经内科的医疗护理人员日常都是只做单一的日常护理工作,不能对住院病患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样就不能保证患者的权利得到保障,多数的医院未能制定很好的制度,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在治疗中,神经内科的治疗过程都是一些操作流程比较单一化的治疗手段,不能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特殊的治疗方法和过程,但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病患都是不同的,如果不能一对一的进行治疗,那么就不能成功的对病人进行治疗,所以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是现在大多数神经医护工作的弊端。

3 解决神经内科护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3.1 添加一些治疗设备,改善神经内科护理的客观条件。如果想为神经内科的患者提供做好的治疗,就需要在能力所及的状况下提供一些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改善治疗的条件,为治疗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所以如果能够在医院的神经内科的患者恢复区域安装一些有助于患者恢复的医疗设备,就可以在患者的恢复中提供帮助,也可以为患者的一些疾病的研究做出贡献,比如为患者提供一些有助于走路等的器械,这样患者在发生一些摔伤、坠床、滑倒等意外事件时,就可以收到充分的保护,发生问题的机率也会大程度的降低。

3.2 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医护环境。如果想对患者的治疗更加的有成效,就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护理环境,这样一来,在医护人员的认真护理之下,病人才能更好的康复,所以需要针对病人自身设计合理的有效的康复计划,这样就能保障每个病人的康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神经内护理的问题还需要继续的进行研究,只有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能为神经内科护理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景梅.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5)

[2] 王凤,王会.浅谈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

第3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44-02

神经内科的病人存在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易发生病情危变及多种并发症,是医疗风险大、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探讨减少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的措施,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主要安全隐患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出院的整个过程,患者、陪护家属、医护人员以及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对护理工作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分析

1.1患者的病患类型及程度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易变,是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发生以下安全隐患事故:①走失。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高,对环境的认知度较低、自身记忆力衰退甚至伴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如果缺少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陪护,很容易在不熟悉的环境走失。② 自伤。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具有精神不正常的问题,在受到环境、事物等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出自伤、伤人等过激的反应,如癫痫患者在发病时严重抽搐而导致自身舌头被咬伤等。③烫、冻伤。神经内科患者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对环境的感觉能力存在障碍,如使用热水或者冰袋时,可能会因为局部皮肤对温度没有感觉,从而导致局部皮肤细胞被烫死或冻死。④窒息。年龄较大的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多痰,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等问题,在吃饭或者咳嗽时,可能会因为食物或者痰卡在喉咙处而发生窒息,后果十分严重。⑤ 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运动神经障碍的问题,肢体灵活性较差,年龄较高的患者表现的尤为突出,不但在日常行动中比较缓慢,而且经常在早晨刚起床或者晚上去厕所下床时失去平衡而跌倒,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抽搐等问题。

1.2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

神经内科患者所患的病症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且在短时间内容易复发的特点,而患者本身常存在感知障碍等问题,对病患的认知及表达能力有限,对病症和自身感受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更多的则是依赖于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医疗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医院都引进了新的设备或仪器,如果医护人员对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存在问题,则很可能对患者的病理检查做出错误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在很大比重上具有营养过剩的特点,加上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的血管难以辨认,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1.3医院的病房环境

神经内科患者对所居住的环境普遍具有依赖感,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产生抵触甚至过激的心理反应,如果医院的病房环境较差,例如空间比较窄、光线比较暗、周围噪声比较大等,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很容易引起患者焦虑、不安甚至狂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4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目前,我国的医护人员队伍年轻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而年轻护士难免存在经验少、资历浅等问题,在给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可能会由于不熟悉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患者心律异常、体温变化等问题,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正常治疗。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等,在巡视病房时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在给患者打针、输液时操作不当,造成药剂量偏大引起患者不适等,亦或在患者家属

询问病情或者护理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态度生硬等问题,回答的内容往往不够全面,容易让家属造成误解,给患者的护理质量增添了隐患,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2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控制措施

2.1增强医护人员技能水平,规范设备使用

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是减少或消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措施,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甚至特殊疾病的特征和护理重点,并且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次,医护人员要加强训练各种护理技能的操作,如神经内科患者的静脉穿刺等,对仪器的使用不能局限于如何使用,还要了解仪器的原理,否则可能会由于盲目操作而给患者带来伤害,只有熟悉掌握这些护理技能和仪器的使用,才能减少出错的几率。此外,医护人员更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对患儿和陪护家属的要求尽量满足、耐心解释。

2.2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加强药物管理

护理人员要具备充分的法律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从自身意识上减少护理工作中误操作的几率,确保患者的正常治疗。为此,医院方面也要加大护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如果发现某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认真而威胁到患者正常治疗的情况,要及时对相关人员给予适当的惩罚,甚至辞退。同时要定期组织加强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加强药物管理和医疗检测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坚决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侥幸心理,发扬慎独精神,书写护理记录认真、及时、完整、准确、规范。

2.3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控制安全隐患的源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管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得到安全及高质量护理的前提。此外,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以便护理人员日后相互进行学习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心中有数,以求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第4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60-01随着各种静脉用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已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占据大比重的护理操作,亦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早期操作之一。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属多见,输液过程中外渗的药液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及时准确的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损伤及不适,所以此举措在输液治疗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发生的100例静脉输液外渗事件,通过分析发生原因,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发生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事件100例,其中包括男58例,女42例,年龄区间为43岁-92岁。外渗面积以局部组织肿胀面积为准,其中面积最大者15.5×11cm,最小者5×5cm,平均7.7×5.5cm,且其中1例患者左上肢手背部至前臂出现重度肿胀,有散在水泡。此100例患者的液体外渗均采取常规液体外渗处理后痊愈,愈合时间3-60d。2.发生原因分析

2.1神经内科患者是发生较大面积输液外渗的高发科室人群。本组病例中84%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论生理、心理功能正处于退行性状态中,存在对痛感觉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皮下组织疏松,血管硬化、脆性增大等因素,所以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穿刺针头移位的情况,且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对痛觉不敏感,发生液体外渗后,反应迟钝,而不易觉察。另外,因神经内科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如:躁动、昏迷,液体渗入皮下后,护士和家属不易察觉。

2.2各种刺激性药物的输注亦是发生较大面积外渗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同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对血管的损伤也不相同。神经内科用药多为一些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氨基酸、脂肪乳等药物,均对血管的损伤较大。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因其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多应用留置针穿刺,易造成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用药,加大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并且一旦出现静脉炎或血管损伤时,更易发生大面积药液外渗,药物渗入皮下组织,刺激压迫皮下组织并可导致血管四周皮肤红肿、疼痛。

2.3穿刺人员操作水平亦是决定是否发生输液大面积外渗的关键因素之一。操作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时,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所用药物,选择粗细合适、部位合适的血管及穿刺针头,穿刺完毕要妥善固定,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各项注意事项。对于我科新入科低年资护士,在平时抓紧培训和介绍经验的同时,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穿刺完毕后注意巡视患者,也是减少及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重要途径。3.高度重视易导致患者液体外渗原因

因神经内科患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液,所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穿刺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输注的药物等情况,提前做好血管评估,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输液时宜选择健侧上肢粗大、直行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嘱家属留陪。②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继续加强,为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液体外渗的相关知识,嘱其配合观察。并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巡查,全面掌握所管患者输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应用的药物全面掌握,在患者输注刺激性较大液体时给予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长期连续输注刺激性较大药物者时可采取双通道交替输注,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输液,避免大面积渗漏的发生。④加强对科室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方面度培训。新入科及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相对不足,经验欠缺,对输液相关知识相对贫乏。因此,科室可针对性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些专题讲座,讲解静脉输液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将静脉输液及穿刺的新知识、方法和技术引入临床,亦会取得较好效果。4.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对于局部组织回复有效[1-3]。护理人员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可以避免或将发生静脉外渗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几率降至最低。如果发生静脉外渗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采取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参考文献

[1]股美容.静脉滴注药物外渗损伤31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10.

第5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法;实习医师;神经内科;血管超声;多媒体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常用的检查方法很多,血管超声检查因其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常常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1],所以掌握一定的血管超声知识,是在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全面理解、诊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且随着血管超声在影像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有关血管超声的知识成为在神经内科实习同学的必要学习内容之一[2]。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培训体制下,进入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通常是临床专业,并未接受超声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血管超声的认识不足,且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部分内容局限,要在短期内较好的理解及掌握血管超声,对尚且从事超声专业的医师都颇具难度,对血管超声知识基础欠缺的实习医师更是极大的挑战[3-5]。笔者在数年对本院神经内科实习同学进行血管超声教学的过程中,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

1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血管超声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诊断水平、理念及模式都已历经几代变革,在诊断、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医师看见的往往是带教老师对血管超声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对该项检查的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及检查意义、报告解读等缺乏了解,以致于不能将该项检查技术灵活应用,只能机械地照搬照做。究其根源,是实习医师的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所致。其原因有二:(1)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少,内容局限,课时短,其课时数远远低于放射、CT、磁共振等其他影像教学。这必然导致授课老师在理论授课时知识讲解不充分,也无更多的时间去扩展或深入知识点,以致学习效果差;(2)课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发展及最新的研究,教学课本未能概括引用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目前临床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2实践操作的缺乏

血管超声是声学、医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血管超声图像抽象、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多样,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需要学生掌握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对操作手法、仪器调试和图像存储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之前,鲜有实习医师针对血管超声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及操作练习,对超声仪器的按键及作用均陌生,故在其进入神经内科实习时就进行血管超声操作是不合适的。

1.3教学方式的单一

进入本院神经内科的实习医师通常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实习医师跟随带教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其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强度大,能够通过重复劳动锻炼出熟练的临床基本技能,但神经内科的实习目的既需要掌握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知识,还需要学习血管超声知识,所以传统的“带教老师讲,实习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实习医师的积极互动和参与,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的探索

2.1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改进方法

针对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必须的。解剖是血管超声的基础,所以让实习医师了解血管走形、分布及比邻结构,是血管超声学习的第一步。在带教时,应将与目标血管相关的解剖图谱、解剖模型、甚至是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型介绍给实习医师,让其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在脑中绘制出立体的解剖位置重现,这对于实习医师理解超声图像的切面至关重要。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也是血管超声的基础知识,同时是辨别血管、推断血管病变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其较为抽象,涉及到较多物理学的知识,如层流、湍流、剪切力等,是超声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难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物理知识的普及,使实习医师对血流速度、方向、血流阻力、剪切力等概念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学习。

2.2实践操作的缺乏改进方法

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操作,该学科的学习必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医师时间有限,长期的实践操作训练不现实,大多数医院也不具备足够多的仪器设备及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指导。可将实习医师进行适当分组,每组实习医师不宜太多,不超过4人,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血管超声检查室进行实践观摩学习,于课后,小组内实习医师互为模特,互相上机操作实践,带教老师在旁进行现场指导及问题解答,这样既能在互相操作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教学方式单一改进方法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必然不能引起现代临床实习医师的兴趣,应当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实习医师对血管超声的兴趣。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s,PACS)的广泛应用,使得优质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影像图片能够下载拷贝,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也为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制作提供了可能[6-7]。目前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的多媒体种类繁多,各教学医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8-12]。微课,即带教老师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短小视频,在视频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在进行正式授课前发给实习医师进行预习,并要求实习医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解答问题。这种全新的多媒体具有诸多优势。微课小视频,可以在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上播放,对学习时间及场地要求低,便于实习医师利用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且该视频可重复播放,使得学习具有可重复性。通过这种灵活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实习医师的自学能力,更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13]。还可以将病例讨论引入到血管超声的教学中[14]。可定期回顾临床的真实病例,结合病变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症状等特点,进行详尽分析,弥补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的不足,加深对血管超声检查的认识。

第6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是焦虑抑郁的高发人群,经常存在头晕、失眠、阵发性胸闷、心悸、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可能加重病情。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神经内科患者抑郁或焦虑患病率在27%-70%[1,2]。在神经内科门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病人树立正性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积极作用。2010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开始对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对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心理障碍的16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84例,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3.6±3.4岁。心理干预组:8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其中男性5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2.9±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并积极配合调查。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干预方法

1.2.1认知性心理干预: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这些症状是在什么应激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应,让患者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参与治疗。

1.2.2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在倾听中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能明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消除孤独感,缓解焦虑抑郁心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2.3疏导性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遇到患者焦虑抑郁严重但又隐私不愿说出的情况,要通过谈心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争取患者的信任,给予开导,让患者情绪得到合理释放。

1.3调查量表

1.3.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焦虑,每一条目评分0-3分,分别计算焦虑条目和抑郁条目两个总分。焦虑和抑郁的最高分均不超过21分,最低者为0分。焦虑与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

1.3.2症状自评量表(SCL-90)[4]: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比较进行X2检验。2结果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心理干预组焦虑平均得分为(7.85±0.67)、抑郁平均得分为(6.68±0.83),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见表1。2.2两组患者SCL-90得分情况:心理干预组SCL-90总均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具体项目方面,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平均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和偏执的平均得分与常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躯体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焦虑抑郁障碍往往伴有头晕、失眠等躯体症状,患者常因身体不适到神经内科就诊,导致被误诊或漏诊。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检出率均较高,心理障碍也是就诊人群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应该引起医生的注意。为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我院神经内科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以后的干预治疗提供借鉴。

第7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6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 发病骤急, 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1]。患有急性脑梗死的部分患者, 虽然脱离了死亡的威胁, 但其神经功能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甚至会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 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身心的巨大痛苦, 还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2]。有关资料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 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2012年1~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62.7±7.1)岁, 病程3 d~3个月。其中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能配合进行康复训练, 并排除了由其他疾病造成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的可能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饮食及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对患者进行宣教工作, 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耐心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如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使患者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有正确的认知;多与患者沟通, 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对脑梗死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使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积极地就医用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到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应积极的和患者交流, 满足患者精神的需求, 有利于患者治疗心态的稳定;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 缺损程度越严重。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如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 说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态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神经缺损程度均明显减轻(P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对比( x-±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13.8±2.7 10.2±1.9a

观察组 30 13.4±3.0 7.4±1.1ab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

2. 2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 受到了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视。急性脑梗死在发病时, 严重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 严重者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患者一旦患有急性脑梗死, 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同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3]。因此, 如何有效的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是十分重要的。

第8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质量管理;神经内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68-01

压疮(pressure ulcer)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缺乏营养,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正常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破损和坏死[1],是神经内科病房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神经内科长期卧床的患者不断受压疮的困扰,轻者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甚至患者死亡。近年来对于压疮的预防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临床效果,但压疮仍是神经内科病房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患者一旦发生压疮,护理工作量将增加一倍[2],我院神经内科对预防压疮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压疮高危患者112例及压疮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后2011年7月---2012年6月压疮高危患者140例及压疮患者152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压疮程度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如下。

1.压疮基础质量管理。(1)专门成立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神经内科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科护士长质控小组、护理部三级监控,要求病区所有护理人员参与,建立压疮上报和质量控制制度;制作压疮上报表、压疮评估表、压疮监控表;制订压疮预防护理质量检查表,包括压疮Braden评分表、护理措施实施、健康教育、压疮跟踪记录等。(2)临床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如下:a.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被褥保持整洁,二便后及时清洁会,尤其大小便失禁患者,可使用润肤软膏保护会皮肤。b.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水枕、小米垫,对不宜翻身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使用减压敷贴等。c.侧卧、抬高床头角度均不超过30°,并避免拖拉拽等。d.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压疮危害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护理,共同预防压疮,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要求科内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压疮Braden评分表正确使用、预防压疮护理措施掌握、健康教育实施、压疮跟踪记录护理表格记录等[3]。

2.压疮环节质量监控。(1)对神经内科新入院患者均进行压疮Braden量表评估,同时对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有压疮者或Braden评分小于等于12分填写压疮上报表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2)各班护理人员严格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每3天Braden评分一次并记录护理单,有变化随时评估并记录压疮风险表。(3)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日查看压疮高危患者皮肤完整性,每周质控并签名。(4)护理部对神经内科上报的压疮和高危压疮患者立即安排科护士长进行检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并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指导[4];每月护理部压疮质控小组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质量大检查一次。

3.压疮终末质量监控。护理部对压疮及高危压疮风险患者存在的问题定期总结反馈,并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和质量。

三、压疮的观察方法

采用压疮护理质量表对压疮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并结合Braden评分量表。

四、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P

结 果

2组压疮高危风险患者上报符合情况比较见表1;2组高危风险患者发生压疮情况比较见表2;2组压疮患者漏报比较见表3;2组压疮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讨论

1.在神经内科实行全面质量护理管理预防压疮具有临床意义。压疮增加患者病死率,有研究表明,神经内科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病死率增加了4倍。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局限,压疮预防性不强,压疮管理不完善,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是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2.对住院患者实行压疮风险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Braden评分表建立表明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意识增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临床预防护理压疮技术提高[5],压疮高危患者符合率明显提高,P

3.压疮重在预防。每月护理部压疮质控小组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质量大检查一次。护理部对上报的压疮和高危压疮患者安排科护士长进行检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并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指导;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日查看压疮高危患者皮肤完整性,每周质控并签名。通过全面质量护理管理,压疮漏报率明显下降,P

小结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对压疮的预防、治疗护理很重要[6],同时护理质量管理以优质为中心,强调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全面护理质量管理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也使临床患者压疮的防治效果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Soppi E. Pressure ulcer-occurrence,, patho 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J]. Duodecim,2010,126(3):261-268.

[2] Patriek M,Andre A,Anneke LF,et al. An economic appraisal of the Australian Medical Sheepsk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cral pressure ulcers from a nursing home perspective[J].BMC Health Serv Res,2010,10:226.

[3] 王丽华.神经内科护理用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国误诊医学,2008,8(32):7895-7896.

[4] 施小英,韦小花,吕小英.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压疮管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护理杂志,2011,28(12):62-64.

[5] 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10:67-68.

[6] 张秋丽,张莹.压疮的护理及治疗.现代护理,2010,7(8);93-94.

作者简介:

于小免,女,护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第9篇:神经内科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内科; 动态护理; 健康教育; 图解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Dynamic Nursing Graphical in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OU Xue-qun,WEI Li-ju,LAN Yan-m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2):098-1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ynamic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of the "Dynamic Nursing Graphical in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in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ethod:366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s of gastroenterology, cardiology, neurology and endocrinology of Hech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tained 186 cases, all of which were given the dynamic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Dynamic Nursing Graphical in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book. The remaining 180 cases made 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hospitalization introduction, knowledge of disease, drug use guidance, special examination, diet guidance, discharge guidance (P

【Key words】 Internal medicine; Dynamic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Graphical

First-author’s address:Hechi People’s Hospital,Hechi 54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2.0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也在朝着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也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健康教育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健康教育一直以来也是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3]。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4]。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配合度得到显著地提升,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5]。为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2014年1-5月本院消化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运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的动态健康教育指引指导下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6],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5月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3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消化道出血56例,肝硬化31例,心肌梗死98例,肺源性心脏病35例,脑卒中61例,糖尿病85例;366例患者中危重者58例。患者年龄42~83岁,平均56岁;病程4 h~30年;文化程度从小学到本科均有分布,以初中居多;患者智力及神志均无异常。将36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根据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读本,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内容要全面,无遗漏。

1.2.2 观察组 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书中动态健康教育指引的指导下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每项评估结果根据患者接受程度用完全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表示,使用本院自制的评价记录单记录评估结果,每项内容对应填写。根据本次的评估结果和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教育,然后在下次宣教前宣读本次评估结果[7]。为了避免各种因素对评估产生影响而出现误差,护士长选择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小组,每周至少对每位患者进行1~2次评估[8]。具体做法:患者住院后,护士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身心状况、文化水平、理解判断能力及视、听、语言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方式,一般患者入院2~3 d后,结合病情进行有家属在场的健康教育最受患者欢迎,护士将健康教育与治疗护理工作有机地结合,既避免了无声操作,又融洽了护患关系[9]。可通过聊天获得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同时给患者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建议,说话时注意语言技巧,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时间,经常与之交流,融健康教育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督促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并重视患者与家属的配合[10]。

1.3 评价标准

1.3.1 健康教育效果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与疾病相关的调查问卷,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前填写问卷。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填写,则由与患者有亲密接触的家属进行代填。问卷表,共有10项,每项包括3个选项,分别为掌握、部分掌握和不掌握。掌握问卷的评定标准为所有选项均为掌握,如果有两项及两项以上不掌握,则为不掌握问卷,其余情况为部分掌握(患者出院前所有项目评价为部分掌握以上为健康教育合格)。

1.3.2 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本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患者调查时间为住院期间。问卷表的内容一共有11项,每项包括3个选项,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问卷的评定标准为所有选项均为满意,如果有两项及两项以上不满意,则为不满意问卷,其余情况为基本满意[11]。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调查问卷显示,两组在入院介绍、疾病知识、药物指导、特殊检查、饮食指导、出院指导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076,P=0.000),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例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融洽医、护、患关系,建立信任感的基础[12]。在传统的健康教育中往往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技巧性,大多护士疲于灌输知识,完成任务,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健康教育流于形式[1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4]。目前,疾病护理常规还局限于长期以来定格的静态“疾病护理常规”,缺乏对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的动态护理,对患者的护理很难到位。而《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一书的特点是:以图解的形式涵盖了内科84种疾病的概述、常规护理、动态护理、健康指导、紧急病情变化指引、用药指引、家庭护理及护理效果评价的关建措施与知识。具有对每种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护理规范、动态实用,专科用药指引清晰,疾病健康指导具体,是一本前沿、实用、专业性强、可操作、易掌握的强调个性化护理的专科护理书籍。按《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书籍对疾病进行护理,可进一步规范护士对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进行动态护理,提高临床护士专科护理整体水平,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及患者需求适时进行动态健康教育。而且每次健康教育完成之后,首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对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未能掌握,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加强教育,既有针对性、预见性,又容易被患者接受,既体现了个性化服务,又确保了健康教育的质量[15]。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更加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表1和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186例患者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书籍引导下进行动态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的动态健康教育指引指导下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琦.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36-137.

[2]邓维英.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15(3):175.

[3]郑银萍.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06.

[4]郑美凤.PDCA循环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6):120.

[5]沈小芳,陈璐,陈湘玉,等.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09-2011.

[6]李冰,闫革,韦利菊.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5-320.

[7]韦利菊,张小蝶,韦文合,等.用临床路径对使用诺和笔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2007,13(12):1148-1149.

[8]李鸿,陈晓红,戴妙霞.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313.

[9]陈月秀.骨科健康教育实施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4):863.

[10]曹春阳.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3(3):40-41.

[11]蒋晓蓉.浅谈医患之间的语言交流[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4):199-200.

[12]郑美凤.PDCA循环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6):120.

[13]谭其玲,谷波,马登艳.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研究,2011,25(4):915.

[14]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2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