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科普范文

手术室护理科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科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科普

第1篇:手术室护理科普范文

关键词: 细节护理;普外科手术室;效果

细节护理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指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在考虑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将包括心理、社会在内的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在内[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选取了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60例,以其作为分析对象,研究的具体情况及各项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60例相关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18~77岁,中位年龄为58岁;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为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如下细节护理:①术前:巡回护士提前1天对患者进行探视,护士需面带微笑,语言轻柔,注意措辞,避免给患者加重心里负担;第二,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在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前、术后,如保暖等,消除患者的疑虑及心理负担;第三,要关注患者有无轻微或剧烈的情绪波动[2],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第四,认真仔细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关于护理方面的问题;第五,注意用时,避免拖沓,留更多的时间进行手术准备;第六,对手术所需物品及设备进行准备并严格检查,手术室消毒,部分特殊物品需提前准备好。②术中:手术当天,对今天手术所需物品及设备再次检测及核对,确保无误,调节手术房间内温度;至手术室后扶至床上,进行必要的外周静脉穿刺[3],注意局部保暖,根据医师要求进行补液或留置,等待麻醉医师进行相关操作;完成插尿管等其他操作,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麻醉全程陪同在患者旁,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颜色,及时更换患者及无影灯位置,关注静脉补液是否通畅,及时更换,需冲洗时,提供温盐水;术前、术后清点物品;术毕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用温生理盐水擦净患者身上的血迹等。③术后:对其严密观察,在手术房间或PACU[4]内等待患者苏醒,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结束并成功;送患者回病房,再次对其进行体征、情绪方面的观察,向患者询问不适主诉,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缓解可能的不良情绪;再次介绍术后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如切口护理等;向病区护士解释术中有无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于患者出院前一天进行再次访视,并完成相关量表。

1.3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均于患者出院前一日进行测评。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统计资料均采用双侧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问题,合计为100分,>90分为很满意,76~90分为较满意,60~75分为不满意,<60分为很不满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填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术前评估中,两组焦虑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两组抑郁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

2.3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

对照组焦虑自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自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本身也应有所提升,更新护理理念,不仅要治疗,更是关心,以患者为中心,营造一个温和、和谐的护理、治疗环境。在手术中这种提升可以通过细节护理实现,细节护理对急、慢诊手术患者也是极其重要的[5]。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而且对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释放压力以及防治心理疾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缓解护患矛盾、术后患者的心理压力、焦虑情绪都是极其重要的,其他研究人员也有类似结论,但细节护理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努力,更取决于医院对细节护理的重视程度,医院对医疗安全及患者满意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细节护理本身,既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贴心服务,又可以辅助手术及患者心理的恢复,值得长期应用或推广。

作者:陈静 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秋桐,安洁,马小允,等.不同医学模式下护患关系的发展历程[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2.

[2]周力.手术室护理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5~7.

[3]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7~58.

第2篇:手术室护理科普范文

1临床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0 月普外科围手术期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 :男 68 例、女 52 例 , 年龄 16~85 岁 , 平均住院时间 (11.711.85)d, 排除各种精神疾病 , 120 例患者均能独立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

2方法

2. 1术前舒适护理

2. 1. 1心理舒适 普外科患者因不同病情及严重程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 而患者由于对手术中及术后恢复的担心很多 ,会因恐惧使心理压力增大 , 造成情绪激动、易怒、烦躁等。此时 , 护士应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呵护 , 并以亲切的态度、和蔼的微笑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 , 主动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及身体的不适。使患者将心理不良情绪及负担全部宣泄出来,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 讲解疾病经过及术后效果 ,使其认识到不良的负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 , 以期改善患者的情绪 , 配合治疗护理。

2. 1. 2 环境舒适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 温湿度适宜 , 给患者创造一个适宜身心健康恢复的环境。做好患者的晨晚间护理 , 整理床单元 , 保持清洁的环境 , 集中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 给患者创造良好安静的治疗修养环境 , 避免环境因素引发患者的不舒适。

2. 2术后舒适护理

2. 2. 1 心理干预 采用时效性激励原则进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 , 控制家属的紧张情绪 , 避免由于家属的紧张而给患者造成影响 ;患者清醒后要及时询问有无不适症状 , 并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 , 伤口很快就会愈合 , 并以赞赏的语气对患者术中的配合表示感谢 , 激励患者下一步的治疗配合。

2. 2. 2 舒适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 必要时采用动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记录手术切口状况 , 密切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保证术后各引流管畅通 , 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数量 , 并在交接班时认真交代患者的情况 , 以防意外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紧急正确处理。

2. 2. 3 安置舒适 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及术式采取不同。实施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 护士要协助家属为患者取平卧位 , 头偏向一侧 , 避免由于患者恶心、呕吐引发窒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 6 h ;术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 , 为防止发生压疮 , 需每 2~3 小时为其翻身 1 次并按摩骨隆突处并注意患者肢体的保暖 , 避免着凉。

2. 2. 4减轻疼痛护理 患者手术后切口的疼痛往往是患者难以忍受的 , 对患者术后的饮食、休息、睡眠以及生命体征都会造成影响 , 可采用镇痛泵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 同时为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通常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及播放一些娱乐节目或与患者交谈来缓解患者的痛感 , 使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最大化。

2. 2. 5 治疗舒适护理 为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 , 应做到动作轻柔 , 输液治疗时 , 给患者创造舒适的输液 , 为了便于加药及方便患者手部活动 , 尽量选择手背部和腕部的血管。为输液侧肢体进行保暖 , 防止药液过凉刺激血管引发患者不适。若患者发热引起体温过高需要进行物理降温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切忌冰袋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 使患者提高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

2. 2. 6 其他舒适护理 术后应及时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 , 避免引起口腔炎症的发生 , 如口腔溃疡等。女性患者加强会护理 2 次 /d 进行会阴消毒 , 留置尿管患者 2 次 /d 进行尿道口处理以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2. 2. 7 鼓励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术后活动。对于胸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在床上做四肢运动并做深呼吸、排痰、咳嗽等动作, 逐渐下床活动, 并根据个人的体力量力而行,切忌操之过急。当患者出现心慌、不适、脉弱、出冷汗等情况时应立即卧床休息 , 并请医生进行诊断。

3结果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出院患者的医疗回访 , 患者满意度达 99%。且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无患者及家属投诉。

第3篇:手术室护理科普范文

【关键词】 亚健康;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22-01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它介乎于疾病与健康之间,是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出现精力、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故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实际上是身心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被认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士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压力性职业。[3]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探讨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措施,以至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如下:

1 亚健康现状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目前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65%,[2]我院手术室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70%。

2 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封闭的科室,外来人员很少出入,但室内使用电刀产生的废气,电刀、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空气消毒机等仪器产生的噪音及空调、全麻机等排出的废气得不到及时更换、净化,很容易使室内缺氧,长时间停留使机体易感性增加,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等对护士及家庭造成一定的侵袭,小心谨慎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卫生事业补贴不到位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职称晋升护士靠边站,护士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迫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影响睡眠,以至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

2.3 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就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知识的更新、高超医疗设备的应用、复杂疑难手术的配合等,无疑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亚健康状态。

2.4 自身状态与心理素质 手术室护士人员少、夜班勤、急症多、速度快,手术时间长短不一,护士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失衡,生物钟节律被打乱,加上体力消耗、神经紧张,常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健康不佳,极易造成疾病。

3 防治措施

3.1 面对现实 接受现实 手术室护士应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并主动适应现实,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现实,满腹埋怨。而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展兴趣和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事处事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怀着满腔热情,接受工作的挑战。

3.2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应落实到位,采取机制,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保障其社会地位,使护士角色期望恰当,行为准确;使护士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充分得到体现,努力发展自身潜能。

3.3 增加人员 减轻负荷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风险度高,其正确性和准确率要百分之百,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所以尽量减少值夜班的次数,适当的减少紧张工作时间,减轻负荷,有一定的时间用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因此医院要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适时培训,保证质量。

3.4 调整心态 控制情绪 能适当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多种制度和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调整好心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心理科普教育,了解心理症状,进行自我调节,合理膳食,合理搭配,保障睡眠,适时参加各种锻炼,以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降低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4 讨论

亚健康作为一个当代医学的新概念,在21世纪必将对医学尤其是保健医学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4]所以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她们的身份、职业、地位、环境与众不同,肩负着人类生命健康这一重大使命!牵扯到千家万户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心!影响到成千上万家家庭的幸福!所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亚健康这一现象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体魄,才能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病人无微不至;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安全,确保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阳阳.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4):94-96.

[2] 贾秀琴.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成因与预防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120-122.

第4篇:手术室护理科普范文

关键词:医院护理 人力资源 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单位的护理人力资源,对保证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截止2012年底该院的752名护理人员为人选对象。

2.研究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医院截至2012年底所有在编在岗的752名护理人员,从床护比、年龄、职称、学历、用工性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二、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院有752名护理人员,其中事业编制318名,编外合同制434名,女护士746名,男护士6名。临床科室护理人员714名(其中病房护理人员510名),非临床护理人员38名。全院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性别情况分别见表1-4。

1.病床与护理人员比例方面

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理人员比例: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0.63,略高于卫生部1978年经过测算与讨论提出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所规定的床护比(该草案规定5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床护比应为1:0.58~0.61),但低于2011年浙江省等级医院检查要求床护比1:0.65的标准,显示医院在重新核定床位后护理人员配置总量不足。按照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3号文件)要求:医院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但该院却有38名护理人员未从事护理工作,占全体护理人员的5.1% ,这提示该院在合理有效的使用护理人员上还存在局限。

普通病房床位数与护理人员比例:实际开放床位中普通病房床位数为1173张,752名护理人员中有502名从事病房一线工作,按照此数目计算则床护比为1:0.43,达到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评分标准(病房实际开放床护比≥1:0.4),但低于2011年浙江省等级医院检查要求床护比1:0.45的标准,更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的水平(世界许多国家基本保持在1:1以上 )。

重要部门床位数与护理人员比例:实际开放床位中ICU床位数为27张,ICU护理人员有64名,则床护比为1:2.4,低于2011年浙江省等级医院检查要求床护比1:2.8的标准。手术室设有手术台有12张,配备护士41人,则床护比为1:3.4,达到2011年浙江省等级医院检查要求床护比1:3的标准。

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这点与其他行业的“减员增效”等举措有所不同,因为护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即便是高科技智能机器人,也无法取代护患之间这种人与人的交流和心理满足的需求,这是护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医院管理者要转变“多用护士多赔钱”的观念,重视护理工作。

2.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方面

表1显示,该院全体护理人员中21-30岁有466名,占全体护理人员的61.97%,这类人员精力旺盛、进取心强、可塑性好,是未来护理事业的生力军,但大多数此年龄段的护士们正面临恋爱、结婚、生育、考试等诸多问题[1],多重角色、各种事件使其所经受的职业身心压力较大。从而使这个队伍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对临床护理质量有着潜在影响。31-40岁之间的护理人员占全体护理人员的18.75%。此阶段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丰富、心理成熟、工作能力强且工作效率高[2],是她们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段,如何对她们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此外,该院临床科室>40岁的人员,占全体护理人员的15.82%。她们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发现问题和处理各种急危重症以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强,对临床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年龄增长及精力减退,沉重的工作负担必将会影响她们优势的发挥。因此,她们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更应偏重于指导性、监督性以及科研方面的工作。总体上,该院护理人员的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人员占全体护理人员的84.18%)。由于护理专业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最佳的年龄段为中青年,平均年龄以25~40岁为最佳(经验、能力、体力、效率兼顾)[3]。因此,这种呈“橄榄形”的年龄结构属较合理的,值得继续保持。

3.学历结构方面

表2显示,该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占50.66%,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4.9%,大学本科学历占34.44%,研究生高学历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层次呈现纺锤形。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该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85.10%,已经超过规划纲要标准。这与近几年对新招聘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至少达到大专学历有关,同时也说明医院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效。但需招用高学历护理人员,尤其是研究生的数量,从而提高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4.职称结构方面

表3显示,该院护理人员中正高(主任护师)、副高(副主任护师)、中级(主管护师)、初级(护师、护士、见习)的比例为0.4:6.3 8:17.29:75.93,呈“金字塔形”。初级职称人员占较大的比重,这与自2006年起每年招聘大量的编外合同制护理人员有关,且大部分为大专学历,职称基本晋升至初级。按照卫生部等级医院标准要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的比例为1:3:5:7,较临床医生的标准相比,可见该院护理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相对比较低,尤其是主任护师更为缺少,这些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渊博的专科护理知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她们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显然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发展相对滞后,护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不足,从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5.性别结构方面

表4显示,护理人员中女性比例占绝对优势,达99.2%,男性比例极低。男护士在体力、精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岗位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工作,安排男护士就比较合适。此外,男护士可缓解某些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护患间的因性别差异造成的紧张与不适情绪。招用一定比例的男护士,对于改变单一女护士的护理格局,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用工性质方面

该院事业编制与编外合同制护理人员比例接近3:4,编外合同制护理人员的数量已超过事业编制。通过招聘大量的编外合同制护理人员以解决护理缺编的问题是国内医院的普遍做法。这种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但在编外合同制人员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离职率高、专业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增加等。而与事业编制护理人员相比,其社会保障和工资待遇都相对较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必然降低工作敬业度,由此可能对临床护理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表1 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表

表2 护理人员学历结构表

表3 护理人员职称结构表

表4 护理人员性别结构表

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对策和建议

1.制定护理人力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医院的发展需要有明晰的思路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人力资源的规划将是决定整个规划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参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规划目标: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的标准,根据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实际制定中、长期规划,结合每年的离职率和退休人员数和医院床位每年增加的数量,规划与之相匹配的护理人员的数量。规划当中要有年度的计划加以体现,每年要确定招聘护理人员的数量,及时申报卫生行政部门。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医院也要制定编外合同工护士的招聘计划,但要适当控制编外合同工护士的比例。为了优化护理人员配置结构,医院在具体制订招聘计划时需考虑 :(1)增加本科及研究生护士的聘用,提升护理队伍知识层次,为护理科研队伍奠定基础;(2) 聘用并培养男护士,以调整护理人员男女比例,改善女性思维的主导影响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

2.动态管理 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人才,建立稳定有效的内部人才市场,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与不足的问题,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有效配置,避免人才浪费,并可以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梯队,充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的作用,保持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总医院提出了较合理、灵活的护理人员调配方案,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其护理人员调配方案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去普通病区、学历层次较高的在专科普通病区、临床独立工作1年以上的入急诊科、临床独立工作 2年以上的进ICU、有较长临床工作经验的到独立岗位、已生育子女的可以到介入科工作; 建立“急诊护士入病房制度”,以促进急诊护士基础护理水平的提高;“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 ,即护师在晋升主管护师、护士长在上任前必须经4~6个月的监护室轮转学习,使其能够操作监护仪器,掌握重症监护技能,并且在以后的科室护理工作中能更敏锐地发现护理问题及病人病情变化,更敏捷地配合危重症抢救[5]。

3.实行弹性排班制和优化工作流程

实行弹性排班: 病区护士长每天对所在病区护士进行工作量的评估,根据病人总数、重危病人的数量、手术数等情况分别在中班、夜班的某些时段增加人力,白班人力也随机调整,做到合理用人、按需用人,以保证工作量较大时有足够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工作量较少时,将多余的人力安排做其他工作或安排休息。

优化工作流程:实行病区护理分工扁平化,责任分组动态化,力求每位责任护士只分管不超过8个病人,责任包干制使护士有精力完成本职工作,且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同时,各护理单元根据专科动态特点调整工作流程和班次分配。

4.减少非护理性工作,加强后勤保障系统的支持作用

物品、药品等实行下收下送,后勤队负责病人的外出检查、转科等后勤工作,切实减少非护理性工作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病人的直接护理上,减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5.配置助理护士,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

针对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现状,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不断深入开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部分科室可聘用具有护理中专学历的助理护士,比招聘没有护理知识的护工具有较大的优势。上岗前,进行了岗前培训,并严格规定助理护士只能在护士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力资源成本。

6.严格执行岗位设置,减少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比例

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等规定严格设置护理岗位,清理非护理岗位的在编护理人员。同时严格限制临床护士向非护理岗位流动,确因工作需要的,一律按岗位的要求转换身份,不再享受护理津贴等相关工资待遇。

7.加强专科护理人员和护理学科带头人培养 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要转变护士培训观念,将医院的发展和护士个人发展相结合起来,追求双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确定最佳培训时机。根据护士工作业绩考核分析结果,制订定期培训计划,在护士最需要培训的时间进行培训,确保其高昂的工作热情。在最恰当的时间、在最需要的方面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不进入维持和僵化阶段,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是非常关键的[6]。侧重护理科研队伍建设,发掘和培养护理学科带头人,从而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

8.加强编外合同制护士管理,防止护理人力资源流失

领导关心重视,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编外护理队伍: 护士长、科主任乃至护理部在各方面关心她们,及时了解思想波动,经常谈心,对工作中成绩突出,任劳任怨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在生活上danwei尽量帮她们解决困难,逐年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使她们从中感受到自身的职业价值,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

建立平等意识。 使编外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享有同等权利,同工同酬,工作满一定年限,考核优秀的编外合同制护士可以转为事业编制。

参考文献:

[1]潘银莺.采用人性化管理充分挖掘高年资护士的潜能.中国校医,2005.19(4):432 - 433 .

[2]杨翔宇,成翼娟.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16-18.

[3]代艳梅.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浅析.四川省卫生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3,22(2):153.

[4]李迅.培养男护士的必要性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0-91

[5]李萍,王芳,候铭,宋长爱.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3):2336-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