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手术室护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学

第1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失血性休克;护理

经临床医疗发现, 失血性休克最为常见。失血性休克又名出血性休克, 是指急性大量失血引起休克。失血性休克多数是在手术或者外伤中发生的, 当出血总量达到全身的20%时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过程, 都需要医护人员精心准备, 精密操作护理,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休克救治的作用不容忽视, 为挽救患者生命,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做好护理工作。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5~78岁。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别为1例肝破裂, 6例上消化道出血, 7例全身多处创伤, 8例宫外孕破裂, 8例脾破裂。

1. 2 方法 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护士的积极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一半, 所以护士的护理至关重要, 手术中五个重要的护理要点包括为手术做准备、对病情变化的观察、保持呼吸畅通、手术要积极配合、术后注意事项, 都需要护士去稳、准、轻、快的去操作完成, 具体如下:①为手术做好准备。在手术之前, 护士应该提前在手术室准备清洁鞋和衣裤, 戴好口罩及帽子, 并对手术需要的机械进行消毒。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留置针、药品和所用物品等, 并且细心检查所缺少的物品及时补充物品。护士要对手术的全过程熟练掌握, 熟悉手术过程的步骤, 以达到在手术中熟练操作, 比如递手术刀等。节约时间, 不耽误挽救患者。在手术前运用静脉输入法给患者输入血液和营养液, 以补充能量, 避免因患者体力不足而导致休克。术前准备有一项没准备到位, 就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所以术前准备很重要[1];②在手术过程中, 对于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 有助于减少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所以对于病情的观察必不可少。脑功能障碍在休克早期, 由于血液的重分布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 保证了脑的血液供应, 因而除了因应激引起的烦躁不安外, 没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但动脉血压10 h, 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 内脏器官继发生损害, 心、 肺、肾的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 救治中更应重视。患者尿量的变化, 尿量减少可能就会导致休克, 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要及时给其补充液体, 使尿量恢复正常。随时注意患者体温的变化、脉搏的跳动、血压的高低, 及时处理, 避免因疏忽造成生命危险;③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均匀, 及时为其补充充足的氧气,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过程中, 随时观察患者的病况, 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折磨。补充足量的氧气, 达到呼吸畅通。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的呼吸要保持均匀,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如果患者出现休克、 呼吸困难, 医护人员要及时给患者插上过滤了污染物的氧气管, 因为污染物可能对身体虚弱的患者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和危害, 所以一定要过滤污染物。氧气管是使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 保持均匀畅通的呼吸, 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条件;④手术要积极配合。在手术时, 护士的积极谨慎配合至关重要。护士在配合医生手术时, 要做到熟练操作, 并且要达到准确无误, 比如在手术中, 护士在递刀时, 一定要动作快而轻, 以免失误划伤患者,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护士要有责任感, 正确按照医生的嘱咐, 快速准确执行, 记得清点手术台上的机械物品, 以免将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为保证手术的成功, 护士要积极配合[2];⑤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防止患者着凉, 对于保证手术的质量很重要, 术后注意事项也是手术后期重要的部分。患者术后身体虚弱, 多会有畏寒怕冷的症状, 所以术后患者注意保暖, 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防止着凉感冒引起其他病症, 饮食多吃一些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促进身体恢复。

2 结果

进行治疗护理后, 29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1例患者休克死亡。

3 讨论

由于休克能导致患者死亡, 极大危胁患者的生命, 导致失血性休克护理工作在手术中是不可缺少。缺血性休克因为儿茶酚胺等物质增加, 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痉挛收缩,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后阻力, 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减少, 组织液的静水压高于毛细血管内的有效流体静压, 出现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 增加了回心血量。失血性休克多数是在手术中发生的, 因此手术前的准备, 手术的过程, 都需要医护人员精心准备, 精密操作护理,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休克救治的作用不容忽视, 为挽救患者生命,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做好护理工作[3, 4]。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做到稳、准、轻、快的操作, 才会安全的为患者手术, 挽救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和操作能力, 为休克患者作出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代玲, 赵玉杰.患者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3, 18(20):22-24.

[2] 张秀玲, 张菊英.疼痛强度记录单在疼痛全过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5(11):31-35.

[3] 董如萍.成人疼痛评估方法与疼痛护理新进展.中国现代医生杂志, 2008, 46(7):19-20.

第2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项目;流程;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7-02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1]。本学院对2010级护理本科专业的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对手术室护理技术方面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是将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全部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将2009级护理本科全部10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性别、年龄、医学基础课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的教材及任课教师也都相同。

2.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4名教师共同完成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其中3名为任课教师,1名为实验教师。技能考核工作也由3名任课教师按各项技能操作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①对照组教学模式。采用既往教学模式,即:外科实验课程从属外科护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插入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每次实验课均为两学时,由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②实验组教学模式。采取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即对实验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重新修订本科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的培养计划: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手术室护理技术。将这一学期外科护理学课程划分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即外科护理理论课及实验课,其中理论课学时为40学时,学分2.5分;实验课学时为24学时,学分1.5分,并分别排课,理论课以2学时为一次授课单位,实验课以4学时为一次授课单位。二是将手术室护理技术的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项目进行教学:A.手术基本操作技术;B.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C.手术布类包及器械包的打包、手术器械台的准备、整理,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病人皮肤消毒、铺巾,正确传递手术中的常用器械;D.手术室护理技术综合训练(动物实验)。三是详细制定各项目操作的具体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将四个大的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按仪表、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效果质量评价等流程进行,并且细化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要点,教师教学演示及学生练习均严格按此流程进行。四是学生练习时引入相互监督机制:练习时学生分角色进入一个实验项目中的某流程,其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下一流程中学生的操作,故此,下一流程的学生在操作中可以对上一流程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与评价。五是重视动物实验:用动物模拟手术操作,是手术室护理技术的综合训练。让学生进行活体动物手术的操作,分别担任主刀、助手、麻醉师、器材护士、巡回护士等角色,能强化操作技能,增强无菌观念,还能让生学会怎样与实验伙伴沟通,在实验中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六是完善外科实验室开放式制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这次改革将实验室实施了两种开放模式,一种是单项目式开放,也就是在完成每一个大的实验项目教学后,将这一项目的实验室及设备对上课班级开放;另一种形式是集中式开放,在一学期实验课全部结束后,将本学期所有开设实验项目的设备分别安置在相应实验房间,让任课教师轮流值班,学生抽自己空闲时间到外科实验室练习自己想练习的项目,值班的任课教师可以从旁指导。七是优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3]。实验成绩总分100分,由操作技能考核成绩60分及平时成绩40分组成,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操作技能考核应按实验项目制定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规范及分值,学生通过抽签方式选择考试项目。八是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临床实习中的可能接触到的常见护理操作能更好地掌握,能更顺利地进行临床实习。③效果评价。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评价: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其外科护理实验结束后按2009级统一的评分标准及相同的任课教师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得出其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只将两个年级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进行对比,不包括实验的平时成绩。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学生参加对七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学生对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评价。④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1.2010级与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相比较,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有较大的提高,P

2.两组学生对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中:教学效果好、收获大,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减轻了临床实习前焦虑等五个方面的满意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

三、讨论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简单模仿,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4]。通过实施项目化、流程化等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评价较高。

1.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以往只将实验成绩作为外科护理学总成绩占分较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只重视占分较多的理论课的学习,而对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这必然会让一些动手能力较差但仍然被评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改革后,将外科护理实验课从外科护理学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否则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学生不得不对实验技能操作重视起来。

2.强化了教与学的目标性。将整个实验内容项目化使学生明确了整个实验内容的总体构成,实验教学内容板块化,使其学习更有目的性,避免了以往将外科护理实验插入各章节而导致实验内容凌乱、学习盲目的现象。

3.增强了教与学的程序性。将每个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流程,并且细化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要点,教师教学演示及学生练习均严格按此流程进行。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应做什么”、“怎么样做”,都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顺序错误及方法错误。

4.让教与学更具连贯性。将每次的教学时间由2学时增加为4学时,避免了大的实验项目只能分次上课的现象,让教学演示具有连续性,学生在教师示教后能立刻练习,减少了对演示内容的遗忘。

5.增强了学生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和责任感。每个项目中不同流程练习的学生相互监督,并且将这种相互监督得到的互评成绩计入学期实验的总成绩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进行规范化操作。技能考核时如有合作性内容,考生合作部分的分值相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责任感。

6.增加了学生练习机会。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加入了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对技能操作内容反复练习,娴熟于心,增强其进入临床实习时对相关护理操作的信心,减轻了实习前焦虑。

本次对手术室护理技术实验课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

操作技能成绩,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是一种适应外科实验教学的较好方法。当然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平,陶慧,手海彦.护理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11-213.

[2]杨毅,林晓铭.外科动物实验的阶段性特点及目标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02.

第3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教学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在手术室教学模式改革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实习的2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直接一对一带教,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出科前对其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将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教学模式改进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护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进;情景模拟教学;教学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63

作者单位:330029南昌市江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何璐: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我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需承担十几所大专院校多名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手术室每年完成2万多例手术,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如此众多护生进入临床学习,出现了教学人手不足,重使用轻带教临床教学效果不满意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进行了教学模式改进的尝试和探索,在临床教学中将情景模拟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200名,男11名,女189名。年龄(21.00±1.25)岁。分别来自全国各地护理学院的本科、大专学历学生。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护生年龄、基础教育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由总带教护士统一授课,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规章制度和护理流程、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示范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桌、手术区消毒铺单。(1)对照组分配到各岗位由带教老师直接一对一带教。(2)试验组由总带教护士带领在手术间模拟手术配合场景,由护生轮流模拟手术中的不同角色,即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学习为患者开展全方位整体护理。护生根据操作心得各抒己见提出问题与总带教护士一起讨论,或由总带教护士提出问题,听取护生的回答,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1.3评定方法在护生结束手术室实习前,对护生进行理论、操作能力的测评[1]。理论考核内容为基础护理学和外科学中手术室相关内容[2];操作考核内容为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考核实际手术操作中手术物品准备,整理无菌器械台,器械传递、手术配合的熟悉程度,术中问题解决,术后手术用物处置。各项操作均正确熟练者为优秀;正确但不够熟练者为良好;不熟练且不正确者为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2.1两组护生操作熟练程度比较(表1)

P值0.008

2.2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比较(表2)

3讨论

3.1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规范操作,树立正确观念结果显示,将传统教师带教变为每项要求掌握的具体操作都由总带教护士现场示范后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初期临床实践中学习统一规范操作,及时评价,纠正错误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将教师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当作正确流程带入操作中,加深了对理论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的成绩。

3.2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避免盲目操作由于手术室的相对封闭性,护生除了见习时进入过手术室,对手术室工作不理解,对于手术室充满了好奇和恐慌。改进后的教学模式以直观、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其真正配合手术前让其大致了解手术室内部格局及各岗位的运作,让其对手术室的工作有初步直接的感官认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各项具体操作的学习热情,又可警示护生明确手术室与病房在工作中的差异之处,同时警惕过于大胆学生的盲目操作。

3.3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病房护士向手术室护士的角色转换由于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往往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角色的转换。而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在带教中容易忽视学生的需求,简单要求学生完成某项操作。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将手术室护士主要角色的工作内容进行拆分,通过临床授课时的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及教师的点评等,在互动式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角色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从而减少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的盲目性[3,4]。

3.4有助于培养学生工作中的责任心和严谨性由于手术室操作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对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慎独要求很高。护生刚从病房转入手术室实习,还习惯于有教师时刻关注和把关,家属和患者的提醒。在手术室除了护士外较少有人会去关心护生做得如何,在临床教学场景模拟时,将每一角色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学做事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教学模式改进后,护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同时综合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最终提高了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汝娜,李红,陈艳,等.情景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14-715.

[2]曹君,黄登会.情景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学生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63-364.

[3]尚云,赵翠枝.结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73-1875.

[4]朱前进.情景教学中学生解色的定位与转换[J].新课程研究,2011(1):128-129.

第4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 治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0.38±5.37)岁。另选择同期至本院就 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 年龄60〜83岁,平均(71. 25±5. 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选择本院 手术室护理人员35例,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3〜31岁, 平均(27. 84 ±3. 06)岁,工作时间在1〜6年,平均(3. 41 土 1.25)年。

1.2 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患者内部因素根据文献[3-4],老年人不服老和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独特心理状态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十 分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老年患者在住院时的情绪不稳定, 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使治疗护理的难度增大。心 血管疾病属于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反复的疾病,更由于老年患者 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使得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自身各项功能的失调和混乱,会进一步加 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1.2.2医护人员因素根据文献[5],由于医护人员短缺,手 术室护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始终处在高度紧 张中,使其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极易发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使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变慢。另外由于手术 室护理人员的编制较为紧张,有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护 理知识和足够的经验,业务能力不足以承担手术室紧张的护理 工作,不能对意外事件做出及时处理,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进 而危及手术的完成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方法

    1.3.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规护理的基础上围绕患者的个人需求加入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措施,包括缓解情绪压力、人文关怀等[6]。

1.3.2护理人员的管理调整措施包括主要包括:(1)对手术 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强化和完善,包括手术室内各项 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2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强 化和培训,使每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 术精湛并严格遵守职责;3)在手术室人员的配置方面作出调 整和优化,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通过倒班和 有效排班等各种方式,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调动护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4)将人才 培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护理人员创造出积极融洽的工作 环境,并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能力[7] ;5)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不 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的排除;6)对于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要 更加严谨和慎重,实行动态排班和弹性轮休。

1.4观察指标

    1.4.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观察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 压水平,同时记录心率;(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于 术前和术后对两组患者采用SAS评分;3)患者满意度比较。 于术后患者恢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采用百分 制,满分为100分。(4)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 意、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 满意+十分满意)/本组总例数X10 0%。

1.4.2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的评定指标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 理能力、业务能力等项进行评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代 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王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i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 者在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出 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 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6. 74 ±7. 37)分,对照组 (55. 41±6.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33. 35 ±3. 97) 分,对照组(41. 62±5.36)分。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均明显 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王±s)

组别 n 收缩压(mm Ilg)舒张压(mm Ilg) 心率(次/分)

观察组 80 术前 155.24±16. 42 96. 54±7. 64 87. 25±7. 21术后 129. 64±7. 54* # 82. 91±5. 72* # 73. 14±6. 13** 对照组 50 术前 154. 82±13. 41 99. 13±6. 61 88. 39±6. 84 术后 139. 62±6. 47* 89. 53±6. 57* 79. 73±5.98*注:与术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 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 05)。见表 2。

2.4 护理人员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水平比较见表

 3 讨论

第5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

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工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图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4小结

第6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重度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护理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本次研究中,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重度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以便临床对重度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势发展进行控制,使该类患者救治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5±132)岁;B组:男25例,女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78±127)岁。抽样研究对象的致伤原因包括:车祸、刀刺伤、坠落伤。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将68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A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B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救治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休克症状成功扭转情况、救治过程中和救治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救治成功出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件对比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本次科学对比研究结果证明,B组患者救治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救治成功率、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3 讨论

重症失血性休克症状通常在微循环凝血期比较多发,这一时期与休克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出现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危急、病势非常严峻,单纯采用物理止血或输血抢救的方法,很难达到对病势进行有效控制的作用。因此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手术室进行针对性手术,止血和紧急抢救处理[2]。

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包括[3]:① 术前: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熟悉掌握,对手术中可能用到的一些药物要的药理作用、使用的相关禁忌进行系统了解。并且对手术所需使用的器材和药物所放置的具置要进一步熟悉。该类患者大多数病情比较危急,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做到临危不乱、从容镇定,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术中刀具传递、配合麻醉等相关工作。若有多个患者同时被推入手术室,应按照患者疾病的紧急程度对其进行手术救治。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峻的患者不启用实习护理,应由经验比较丰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② 术中:对患者体表部位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局部包扎处理,以使出血现象减少,在护士长或年资较长、抢救经验较丰富的护士带领下组成抢救小组,如手术组、循环呼吸组,医护人员应该做到各负其责,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且快而不乱。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对手术器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递。并始终保证患者的呼吸处于畅通状态,将患者在手术台上应该取仰卧位,并保证其呼吸道内的异物能够及时排出,并时刻做好气管插管操作的准备。③ 术后:定时对患者的生命特征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特别的情况应该立即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④ 心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应该针对患者的病因,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的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相对较大并对出血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的患者,应该将病理情况向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了解所得疾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帮助患者有效克服不良心理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

总而言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使症状得到迅速扭转,死亡率进一步降低,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保证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申玉萍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时应注意的问题.中国乡村医药,2009,11(06):241242.

第7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①术后患者将进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行常规吸氧;让患者处于平卧状,并将其头部偏向一边,避免出现窒息;另外还需要检测患者的尿量情况,而输液量可根据患者尿量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②口腔护理。患者在禁食期间需进行口腔护理,2次/d;患者在可以进食之后,在三餐之后均需要用漱口液漱口;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不能下咽唾液,进而避免因唾液细菌进入食管后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口瘘。③术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切口处是否存在裂开、感染、渗血等情况,另外还需要保持敷料的清洁度。

2胃肠减压管护理

为了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可加强胃肠减压管护理,术后4d内都需要持续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在降压过程中需详细观察、记录胃肠减压的性质和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若有必要可低压冲洗胃管(一般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以此来保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性,进而有效降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术后24~48h患者胃肠减压管引流液中若出现大量血液,同时患者伴有脉搏加快、烦躁、血压下降或者尿量减少症状时,其表示可能出现吻合口出血,此时需立即报告医生并叮嘱患者禁食。

3饮食指导

术后待患者恢复肠蠕动及排气后便可将胃管拔除,然后可让患者少量引用温水,若患者未出现腹胀或呕吐症状则可在第2d少量进流质饮食,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有流质饮食——半流质——软食,在食物中尽量多食用含有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患者的饮食原则最好以“少量多餐”为主。

4健康指导

由于临床行食管癌手术,其手术的自身原因及对食管癌患者机体的影响,使得在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将出现急剧下滑现象。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术后需要做好呼吸道准备工作,另外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咳痰、咳嗽方法,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等),并叮嘱患者注意保暖以及保持口腔卫生。除上述以外,还可指导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腹式深呼吸或肺功能锻炼活动。

5结果

本组选取的42例病例,其住院时间为14~40d,平均为(28±3.5)d。其中有1例患者并发吻合口瘘,但经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均治愈。本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较高。

第8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术室输血;效果评价

输血是常见的救治患者的临床措施,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意外状况,而导致患者大失血,故手术室输血临床应用频率更高[1]。一般临床用血已经过基本传染病化验,证实安全,才可使用,但由于输血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感染和出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时刻存在着[2]。护理程序是运用系统的护理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的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将其应用于手术室输血中,可有效提高其安全性。现将本校附属医院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校附属医院从2015年1月~6月收治的手术室输血并采用手术室护理程序护理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40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65例,患者年龄21~58岁,中位年龄36.8岁。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输血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手术室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1.2方法

1.2.1护理程序计划制定 首先要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结合患者数量、医疗资源,进行手术室输血护理程序的制定。可给每位患者分配专门的责任护理护师,做到专人专责。另外,对所有参加护理程序的人员进行要点培训,包括手术室输血注意事项、输血速度、操作规程、观察指标、记录项目等。如遇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用药指标等[3]。

1.2.2患者调查管理 对参加本次研究的140例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情况、手术情况均一一调查详尽。术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术式、预计手术时间、预计输血量、预计备血量进行评估,以便在手术时遇见突况及时妥善处理[4]。最后,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的情绪。

1.2.3血液准备 主要是根据手术预计时间对血液进行妥善的保管。红细胞悬液储存温度(5±1)℃,输血前稍复温。新鲜冰冻血浆,一旦溶开,未及时输注,保存超过1d,则不可再次输注。血小板保存温度为(25±1)℃[5]。

1.2.4实施 输血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血型、输液成分等。使用带有一次性标准过滤网的输液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输血速度及患者的输血反应,避免因血液成分堵塞输液器造成输血速度减慢。一般出现在输血前15min。基于此,患者在输血的前15min应保持缓慢滴速,滴速保持为2ml/min左右即可,若患者输血前15min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血液注入[6]。护理人员应该按照手术的具体情况调整好患者的输血速度,并密切观察,在患者输血的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并观察其血液滴速,了解其滴注是否通畅,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以增强患者手术室输血的安全。最后,准确记录输血的起止时间及患者反应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输血并发症:结果显示,140例患者共发生6例输血并发症,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未对患者造成危害。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输血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手术室输血可以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也能针对性补充患者血液成分所需,降低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率,挽救危急生命。但实践中,手术室输血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手术室输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项输血操作时未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实行护理程序可有效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程序的计划制定、患者调查、实施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本校附属医院的手术室输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4.28%,与去年同期本校附属医院手术室输血并发症发生率12.53%相比,大大降低了,充分说明了手术室输血实施护理程序的重要性,也显著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手术满意度。且通过手术过程的记录我们发现,实施手术室输血护理程序后,输血并发症发现均较早,属在并发症发生早期发现,经早期处理后均缓解;过敏患者及溶血反应患者给予立即停止输血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性大大提高[8]。

综上所述,手术室输血实施护理程序,通过一套整体的输血护理方案,显著降低了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输血的安全性,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红,廖思兰,莫恋.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0):3103-3104.

[2]刑英新,刘冬梅,沈淑波,等.手术室输血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71-272.

[3]褚红伟.护理程序在手术室巡回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5):56-57.

[4]梁文仙,孙小晶.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44-1045.

[5]夏云,丁素琴,徐向群,等.手术室输血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749.

[6]郭艳.运用护理程序方法进行术前访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64-265.

第9篇:手术室护理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89-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47

现阶段,重度失血性休克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大量且快速流失所导致的休克,从某种程度上讲,患者的失血速度以及实际失血量是造成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1]。一般情况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会出现微循环凝血,病情相对来说比较危急,单纯性的止血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因此,在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基础上,需要采用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病情的恢复[3]。为了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重的度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72岁,平均(32.5±2.4)岁;失血原因:交通事故11例,高处坠落7例,利器刺伤5例,其他原因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1岁,平均(32.6±2.4)岁;失血原因: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6例,利器刺伤7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护理干预以及饮食护理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医院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科学化心理疏导,尤其是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或者是对出血存在恐惧心理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耐心地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此外,部分患者会对疾病存在一定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是能够被治愈的,彻底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

1.2.2 术前优质护理干预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要做好详细的手术准备,比如要提前准备好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的各类手术器械,并对各类手术器械实施有效清点与准确记录,及时告知手术医生。此外,护理人员必须要清楚掌握手术治疗过程中各种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药物使用禁忌与作用等。在手术治疗前要保持从容镇定,做到注意力集中,并配合手术医生打麻药以及穿戴好手术服等。

1.2.3 术中护理干预 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在患者身体容易被穿刺、容易固定以及血管相对来说较粗的地方有效建立相应的输液通道。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情况科学实施。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且准确的传递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器械,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于手术台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彻底排出呼吸道内部的异物,提前做好气管与插管的准备。

1.2.4 术后护理干预 在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的实际生命体征情况实施监测,然后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现象,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告知医生,然后协助医生对异常情况实施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4]。(2)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具体以WHO形式的生活质量表作为评价依据,包括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疼痛与不适情况、积极感受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以及对药物的依赖性情况,总分为100分,患者积极感受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就越高[5]。而患者的疼痛与不适评分与对药物的依赖性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52,P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感受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