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生活质量;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55-03
Comparison of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NG Ping
Cardiac Care Unit,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Department of South Buiding,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improvement conditions. Methods The 200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hinesization version of simple health questionnaire (SF-36) was used to evaluate once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and one week before patient discharge.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was the total score.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13.0 statistical package (t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xcept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disease, gener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Scores of the other dimens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01),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omfort nursing mode can satisfy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o the maximum degree,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Comfort nursing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 000万人死亡,其中80%(4 0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经证实发展中国家约1/4,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1]。在这一患病群体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因疾病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点,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3],如何降低和消除引起疾病发生或者复发、加重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值得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此,我科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或国际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对参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1例,女29例;年龄50~87岁,平均(48.2±4.2)岁;病程5~22年,平均(10.9±3.5)年;冠心病心绞痛21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心肌梗死型14例,心肌病1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7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8例。对照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7~85岁,平均(45.7±3.9)岁;病程6~20年,平均(8.8±3.6)年;冠心病心绞痛19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心肌梗死型16例,心肌病1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4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护士按照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为“治疗护士”、“巡回护士”、“办公室护士”等。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具体的方法为:
1.2.1 生理舒适 ①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促进生理舒适。②患者所用物品摆放合理,满足生理需求。③实施个性化护理促进生理舒适。④通过加强和保证患者机体的清洁卫生促进生理舒适。⑤通过防止医源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理舒适。
1.2.2 心理舒适 ①采用沟通交流和音乐疗法,并通过心理疏导促进心理舒适。②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患者通过信息的获得,缓解文化休克状态促进心理舒适。③利用认知治疗理论,通过建立良好的知信行模式促进心理舒适。
1.2.3 社会舒适 主要通过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而促进社会舒适。包括两个方面:①开展预见性的护理活动,杜绝促使疾病恶化或者加重的诸多不良因素,使患者在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提高其满意程度。②要求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援助以满足患者社会舒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8个维度。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至于生活质量的评定时间为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下文称第1次评估)和患者出院前1周各评估1次。在问卷评定的过程中,排除认为的暗示或者诱导,统一指导语,由专人负责评定,并要求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问卷各条目的回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其中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生理职能、一般状况、情感功能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四个维度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各维度得分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01)。提示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6-7]。患者入院后,从住院环境的安静、整洁、安全、美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到安排特殊患者(打鼾患者)居住单间病室以及到保持床单位舒适(如床铺平整,及时进行调整,利于呼吸和肌肉放松,保持心情宁静,床垫软硬度适中,床单被褥的及时更换)、日用品摆放位置合理等方面,均充分显示了对患者高度的护理人文关怀。根据病情配备合适的膳食,并对注意事项讲解,如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患者保持口腔、皮肤、头发等部位的个人卫生的意义,既体现出对护理细节的管理,使患者获得知识和信息以及服务更加全面,又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和信心起到较好的影响作用。同时加强对各种管道和监护的护理如,加强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为减轻患者卧床疲劳、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而对四肢和受压部位进行的协助按摩等,均有效地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还想尽一切办法如按摩、足浴、降低和消除各种噪声,通过促进或者保证患者有效的睡眠来提高生理舒适度,也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睡眠觉醒节律,防止诱发焦虑、抑郁情绪,避免加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的重要措施[8-10],这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理舒适程度。而针对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影响,采用“认知治疗理论”,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解释其目前的病情转归、治疗和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协同家属安慰、鼓励患者,同病友听音乐、谈开心事,消除恐惧感,既不夸大疾病的危害,又着重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指导并督促、帮助改变以往错误的“知-信-行”模式。同时提供的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拥有并体验到了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情绪体验,从而为患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预见性护理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护士针对影响患者发病的诸多应激因素,如情绪、焦虑、抑郁、婚姻、工作、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等进行研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提醒指导患者避免上述不利因素,对患者自觉健康意识的加强和自觉健康行为效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另外对患者进行的认知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顾虑,取得亲人、朋友及过去的同事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关心和鼓励,并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家属陪床等措施,单位领导、朋友亲属来院探视,客观上给予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主观上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均让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使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舒适。
至于生活质量概念,目前随着在医学领域的引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卫生政策的制订、卫生资源效益的评价等。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生活质量既可以作为一种指标,评价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和结果,验证某种护理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舒适护理模式不但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让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还可以增强患者包括身体和谐、欲望和谐、心态和谐、与人和谐、处事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内心和谐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身心需要,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的康复,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军,刘泽.受体阻滞剂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97-2699.
[2] 孙艳.常见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2.
[3] 薛卫红.老年心血管病整体护理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2.
[4]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5-346.
[5]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6] 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7] 张佩雯,文桂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J].现代医院,2008,8(8):92-93.
[8] 刘华,刘旦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2):410-411.
[9] 王正英,彭敏.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70-71.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管理创新 创造价值、
经济全球化、移动互联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基础和技术支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会计工作也随着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而得到最大程度的扩散。如果还是按照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方式来组织公司的财务工作,势必会造成会计工作量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又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提高了效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实时地获取生产、销售、财务以及仓储等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实时的数据来决定企业的管理决策。“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传统职能部门的服务模式也由分散向共享服务方向转变。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财务业务进行流程上的再造和标准化。企业的财务业务由共享服务中心来统一处理,这是一种新兴的财务事务处理模式,将传统的各自为战的财务处理方式变为统一、联合的方式。统一的财务处理方式保证了各种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如统一的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以及会计结构等。这样就不用在每个职能部门或者每个办事机构都设立会计,于是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财务业务处理的效率。
我们对财务管理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含义和意义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但是具体来说,应该如何搭建这样的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本质就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下面,我们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方面,来具体探讨如何构建财务管理共享服务中心。
一、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束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在自身管理变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发起。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非是“赶时髦”,而是在企业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种类不断增加,由此造成财务管理困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束缚。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打破企业内部“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和流程化的要求,调整财务管理组织框架,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流程再造。其次,引入电子化的财务处理方式和技术,逐步淘汰传统的、手工的、纸质文件的财务处理手段,并且还要加大安全保障力度,确保财务管理电子化操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建立阳光财政,及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公布相关的财务信息,大力宣传正确的财务观念,从而实现阳光财政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支持系统是保障财务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完善的财务信息支持系统才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处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为企业各个部门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财务信息服务。从这一方面来说,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是实现共享服务的关键一步。统一的ERP系统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其与财务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应该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建立“共享服务作业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来支持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其次,建立“影像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将原始的单据通过数据化的方式来处理,实现财务审批。并且在这一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有防伪机制,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对票据真实性作出判断,有效识别财务信息的真假,实现对分支机构的一点结算付款操作。通过资金共享服务,实现原有资金管理平台和网上银行系统的直连,完成资金收付的共享集中。再次,实现财务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即款项支付、凭证审核和账目的汇总核算等环节可以在一个财务系统内灵活开展,实现信息化的查询和核算。最后,财务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方便企业的财务信息整理,其最终是为方便企业管理服务的,因此,除了完善财务系统以外,还要加强人工对于这些系统的处理和监督,防止一些漏洞出现,严格财务流程。
三、多措并举优化企业财务组织结构
我们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那么首先就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求财务部门高效率、多维度地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而传统的集权式或者分权式的财务组织框架无法满足这些基本的需求。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摒除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同时汲取相关的优势,这样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变成企业财务处理的核心和关键部门,让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价值增值的作用。
我们对财务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后,企业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人力等投入到其他的职能部门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地企业管理的控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往的算账角色变成了企业的合作伙伴,财务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规则设计师、决策参谋、数据分析专家、风险管理师,进而体系化地开展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制定统一的制度,进行流程的梳理
我们要构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必须要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流程等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处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有效整合,将相关制度措施切入到企业内部的制度中去,从而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同时,我们还必须制定统一化的财务报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相关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财务审批等进行明确性的规定,从而确保相关制度有章可循,进行规范化的操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本质就是对财务流程的共享,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就是财务流程上的再造。我们在对流程进行再造的过程中,遵循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相关的流程管理机制,进而规划、衡量、优化这个机制,使其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在进一步优化相关财务业务审批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关的电子化报账的要求,在财务系统中设置财务审批模块和相关的电子化审核模块等。同时,还要通过相关的财务培训措施,让全体工作人员明确相关财务报账要求,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五、财务共享服务适用范围
我们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建立财务管理共享服务中心,只有符合以下特点的企业才比较适合建立这一服务系统:
第一,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大,并且形成了众多的分支机构。
第二,企业自身经营种类单一,经营业务并不复杂。
第三,各个分支机构财务管理事项能够实行统一化和标准化处理,能够实行电子化的批量处理。
第四,企业总部有集中财务处理和控制的需求,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较强。
六、结语
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创新行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但其在开展过程中同样面临一些问题,企业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为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工作提供条件,逐步开展,试点推广,并结合其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成功的案例,设计适合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高企业财务的办事效率,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真正实现从守护价值到创造价值的转变。
(作者单位为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梁海涛(1983―),山东泰安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李振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管理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 张漫春,邢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次数据革命[J].武汉金融,2015 (02).
[3] 高建峰,张志荣.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优化[J].上海金融,2014(08).
[4] 魏国雄.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15).
[5] 刘丹.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4 (05).
[6] 梁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与应对[J].统计与管理, 2014(01).
[7] 周继述,王雪松.大数据助推银行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3(14).
[8] 董艳,葛梁.经济下行趋势下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J].新经济,2016(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28例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穿刺法,没有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4例,男性48例,女性16例,最小的50岁,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66.9岁;对照组64例,男性45例,女性19例,最小的51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67.5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先做青霉素和碘过敏试验。医护人员要耐心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降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需要配合的内容。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患者要在监控病房内度过24小时的观察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时,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个体化护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并借助宣传手册或者口头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心脏的生理功能,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介绍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必要性,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康复充满信心。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在手术前的5小时内进食、更衣并排空大小便,并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进行记录,建立静脉通道,进入手术室之前要耐心疏导,排除患者的紧张隋绪。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到导管室之后,导管室的护士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向其解释手术的相关事宜,使患者放松心态。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全程陪伴,随时询问患者的症状,必要时给予安慰,并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情况。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陪同的护士要用温盐水纱布擦拭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和血迹,拔管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并与医生配合,使用心电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意识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应当及时给患者补液,增加血容量。手术之后,患者要由护士和医生护送到监护病房,心电监护24小时,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血肿的现象,观察术肢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及皮肤色泽、温度情况并记录,嘱咐患者多饮水。
1.2.4心理舒适护理
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等,尽可能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社会支持。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平方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
1.4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治疗6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生活质量5个方面,评判时要统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焦虑、抑郁情绪测评分别采用SAS和SDS来表示,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析观察数据可以发现,比较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生活质量的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生活质量的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分析观察数据可以发现,比较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120-03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场所,在这样一个紧张的环境中,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甚至工作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加之社会地位、薪酬水平以及医院之间剧烈的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护士的流失率和流动现象日趋增多。如何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拥有高质量的护士队伍,提供优质的服务,除合理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外,强化有效的激励机制也至关重要,心理授权就是内在激励之一,它是授权对象内心体验的综合体,反映个体对其角色的积极定位[1]。国外研究表明[2],心理授权水平与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关,它不仅能增强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而且对个体的离职率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护士心理授权水平及组织认同感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护士。纳入标准为注册护士,在岗且在本单位工作≥1年;所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调查工具
1.2.1 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量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科室、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职务、职称和工作目的等。
1.2.2 心理授权量表 心理授权量表(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Questionnaire,PEQ)采用的是李超平等[3]于2006年翻译修订的,量表由12个条目、4个维度组成(自我效能、工作意义、自主性和工作影响),每个维度包含3个条目。李超平等对该量表进行文化调试,检验其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2~0.86之间。近年来,国内研究者李秋洁等运用该量表对护士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也证明了其良好的信效度。每个条目应用Likerts 5级评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条目的分值范围为1~5分,维度的得分范围为3~15分,量表的总得分范围为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心里授权水平越高。
1.2.3 组织认同感的测量 采用凌文辁教授等[4]在Meyer和Allen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汉化、文化调试而编制的个体组织认同感量表,包含25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得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以Likerts 5分制计分,分别给予1~5分,量表的总得分范围为25~125分,分数越高,说明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其中感情承诺为0.78,规范承诺为0.71,理想承诺为0.81,经济承诺为0.72,机会承诺为0.74,目前己经在国内推广应用。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严格根据纳入标准,基于自愿同意的原则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开始前,由研究者本人向调查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并解释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由调查者自行填写,最后研究人员进行核对。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达99.5%。
2.1 一般资料
200例调查对象中,男9例(4.5%),女191例(95.5%);年龄30岁以下176例(88.0%),31~39岁22例(11.0%),40~49岁2例(1.0%);未婚121例(60.5%),已婚或其他79例(39.5%);工作年限5年以内157例(78.5%),6~10年27例(13.5%),11~19年14例(7.0%),20年以上2例(1.0%);学历为中专18例(9.0%),大专102例(51.0%),研究生3例(1.5%);职称为护士105例(52.5%),护师82例(41.0%),主管护师及以上13例(6.5%);正式在编36例(18.0%),聘用制164例(82.0%);工作目的为热爱护理事业53例(26.5%),满足家人需求26例(13.0%),满足生存需求及其他85例(42.5%)。
2.2 护士的心理授权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护士心理授权总得分(43.36±7.55)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12.12±1.76)分、工作意义(11.44±2.31)分、工作自主性(10.67±2.51)分、工作影响(9.13±2.79)分。
2.3 护士组织认同感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护士组织认同感总得分(88.13±11.99)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规范承诺(19.18±2.90)分、理想承诺(18.24±3.49)分、情感承诺(17.93±3.65)分、经济承诺(17.55±3.09)分、机会承诺(15.23±3.61)分。
2.4 护士心理授权水平与组织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与组织认同感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674,P=0.0000.05。
3 讨论
3.1 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较低
心理授权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关注个体对工作及自己在组织中角色的感知。本次调查护士心理授权总得分(43.36±7.55)分,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点受我国护理队伍结构的影响,调查对象中88%的护士年龄在30岁以下,并且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占78.5%,这一点得到Spreitzer等[1]研究的支持,由于年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原因,护士所体验到的心理授权程度是有差异的。国内学者李秋洁等[5]和兰佳庆等[6]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本次调查中聘用制护士比例占82%,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士整体的心理授权水平[7]。
本次调查护士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工作意义、自主性,而工作影响得分最低,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5,6],这可能与我国统一的医疗背景有关。自我效能得分最高,说明护士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技术和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工作意义得分反映了该医院的工作活动与护士个人的价值体系较一致,能够感知到工作的意义,说明护士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对工作持积极态度,并且能够与医院的发展规划链接在一起。在工作自主性方面得分不高,说明大多数护士不能选择如何开展工作,并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工作缺乏创新[8],这可能与本次调查中年轻护士居多、资历浅、临床经验相对不足有关。这就需要管理者对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提供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增加护士自主性,从而推动整个医院的创新。工作影响是指护士关于自己能够影响组织战略、管理或者经营结果的信念,或对医院的战略、决策、管理或工作结果的影响程度,该维度得分最低,说明护士感觉自己对医院和自己所在的科室的管理决策、发展前景等没有影响力,进一步说明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并没有使护士参与进来,这与我国权威式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国情直接相关。尽管近年来护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刻板印象尚未扭转。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重视年轻护士的心理授权状况,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培训、参与决策和分享信息的机会[9],从心理上提高他们对授权的体验或认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以适应医院的长远发展。
3.2 护士的组织认同感现状
组织认同感是反映护士对医院的忠诚度和工作投入程度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直接影响护士的离职率和工作绩效。本次调查护士的组织认同感总得分是(88.13±11.99)分,高于兰佳庆等[6]的研究(82.38±9.79)分,这与本医院特殊的管理制度和薪酬体制有关。其中规范承诺得分最高,说明护士普遍能够以职业道德为准则,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工作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点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相一致。机会承诺得分最低,这与本次调查中护士多为聘用制护士、工作时间
3.3 护士心理授权水平与组织认同感呈正相关
由表1可见,本次调查护士的心理授权总体水平与组织认同感显著相关(r=0.675,P
4 研究启示
目前,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及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广大医护工作者带来了恐惧、焦虑、职业懈怠等负性心理问题,使更多的管理者开始思考,组织如何管理员工,怎样鼓励积极的个人行为,才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而不仅局限于职业防护。本研究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需要优化护理职业环境,制定授权管理体制,如建立信息分享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此外管理者要着眼于增加护士积极的心理感知[10],与护士分享医院发展规划等管理信息,按需求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对新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机会,从而促进员工的授权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最终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1.主体转变为师生每一个个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服务号以及学校手机客户端等以移动智能设备为载体的新应用直接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主体面向每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接收到这些管理和服务信息,并且每个人都能够参与这些信息的互动,而管理者也能够实时地了解到每个人的反应。这一变化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产业发展信息、人才需求信息、新技术发展信息以及学校管理服务信息等重要信息在师生之间的快速、高效传播并及时了解师生的反馈提供了渠道,也让学校、教师、学生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外界的变化,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2.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得到提高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师生交流、教师和企业人员交流提供了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更加高效、紧密的应用程序,同时也提供了像钉钉、企业微信等针对办公场景的沟通工具,这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职业教育管理者与企业、教师、学生的联系,可以更加快捷、直观地对职业教育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2)人与信息的沟通效率得到提高
由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个人获取互联网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管理者、推送信息更加及时、高效。在有着多样化需求的职业教育领域内,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职业教育环节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恰恰能够协调、统筹这些信息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教师、学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地参与和使用各项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每个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一特点在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上的体现就是每个人都能平等、无差别地使用信息化管理所提供的各项管理功能和服务,同样职业教育管理者也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看到每一位用户的体验和反馈,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水平要更上一个台阶。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应对措施
1.职业教育管理者应当时时关注移动互联网技术
职业教育管理人员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主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更新已有的教育管理观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迅速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加快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更好地为广大职业教育师生和相关人员服务,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率。
2.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应当服务每一位师生,注重“用户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职业教育管理领域,我们同样需要关注“用户”也就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使用感受。在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听取每一位师生的使用感受,合理改进每一项提高师生体验的举措,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最大限度地方便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特别是加强移动互联网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领域中的应用,建立服务师生的各项管理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师生间、相关人员之间快速沟通协调的效率,有力支持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3.细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分类筛选和推送,制定适应的规章制度
职业教育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特别大,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都需要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支撑,而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和审核就是职业教育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大爆炸的今天。而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时,首先,要建立起更加科学严谨的信息和推送审核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中移动互联网平台使用的流程,更加注重审核质量和效率,正确、科学地发挥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特点,防止因为操作失误或者审核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掌握程度,规范职业教育管理中各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和操作,科学规避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弊端,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效率,确保移动互联网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体系能有序、高效地运行。
4.注重微创新,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师生的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职业教育管理要注重在已有条件下进行微创新,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在信息化管理中的使用效率,根据师生以及相关人员的反馈信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这样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要重视新技术、新平台的运用,综合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有力支撑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目的 探讨手术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提供常规的心理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外,术前由手术室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 实验组焦虑值、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术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手术室心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关键词】 心理干预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焦虑;手术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befor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130 cases of s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5 cases in each;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given to all the cases in both groups by ward nurses while specif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performed by nurses of operation room was added to cases in experiment group; the anxiety index, heart beat, blood pressure and the cognition on operation and anesthesia of the patients in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nxiety index, heart beat and blood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ir cognition on operation and anesthesia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e specif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erformed by nurses of operation room on patients befor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KEY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外科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现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剖腹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和麻醉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1]。为探讨手术室术前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生理指标的影响,我科于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13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符合条件的1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患者男30例,女3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6.38±3.15岁。对照组患者男38例,女27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年龄46.08±3.95岁;本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既往无手术史和心血管疾患,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 对照组
病房护士术前一日遵医嘱行术前准备并告知手术时间、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给与常规的心理护理。
1.2.2 实验组
在病房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内容: 查阅病历了解病情,自我介绍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陌生感,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麻醉方式、配合,同时发放手术室服务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胆囊疾病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主刀医生的技术、手术设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同时教授患者应用放松、深呼吸、咳嗽等情绪松弛方法,以对抗术前焦虑情绪。术日患者入室后, 陪伴患者并与之亲切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抚摸患者的头部并告知患者自己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直到手术结束,采用安慰性的语言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安全感与舒适感,使患者平静地接受手术。
1. 3 观察指标、方法及测量时间
1.3.1 心理指标
采用zung 焦虑状态自评量表( SAS )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值,总分超过40分有焦虑存在,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1]。测量时间为手术室护士术前到病房访视患者前(干预前)和患者入手术室麻醉手术前(干预后)各1次。由患者自行或在手术室护士指导下采用提问方式进行。
1.3.2 生理指标
对患者血压、心率进行测量。分别于2次心理测评之后进行,血压和心率的测量分别采用台式血压计并设专人测量。
1.3.3 自制腹腔镜胆囊手术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与焦虑量表同时发放,由患者自行填写,回收率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0. 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测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的比较(略)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测量结果
见表2。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测量结果比较(略)注:*干预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 3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认知结果
实施手术室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认知结果比较[n(略)]注: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 论
3.1 手术和麻醉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应激源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2],术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逐渐加剧[3]。从表1、2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值、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值、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室心理干预能满足患者对手术相关信息的心理需求,同时患者掌握了放松、深呼吸、咳嗽等情绪松弛训练法,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维持血压心率稳定,保证手术麻醉顺利实施。对照组接受的心理护理内容有限,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未形成完整、准确、适度的认识,心理应激反应较大,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4]。
3. 2 本组患者均为初次手术,从表1可见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从表3可见两组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接受手术室心理干预后,对手术麻醉、手术设备、术后情况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及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3. 3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手术室心理干预在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维持血压心率稳定、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面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同时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得到了连续、全面及人性化的护理,充分显示出整体护理模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5],进一步推动了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全面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8,117,183.
[2]邱丽琴,杨旭云,张研,等.术前护理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场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6):28-29.
[3]英玉,李美清,马育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手术患者焦虑影响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7,10(13):2660.
【关键词】小儿癫痫;健康教育;护理;价值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癫痫患儿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儿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的癫痫患儿,按照相关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经脑电图检查后均确诊,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5.2±3.1)岁;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4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由于癫痫先兆症状不明显,或者很短暂,发作程度多样性,或者治疗长期性,让很大一部分癫痫患儿未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如果患儿长时间服用抗癫痫药物,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发育。其次,应对患儿家属耐心讲解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疾病发作因素等,使其对癫痫病产生一个丰富而全面的认识。(2)安全护理:患儿癫痫发作时应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好,以免患儿咬伤自己;按压抽出肢体时不可用力,以免造成骨折、脱臼等损伤;实施专人守护,在床旁加护栏;尽可能地确保患儿不单独外出。(3)心理疏导:由于癫痫病反复多次发作可能会导致患儿脑细胞缺血缺氧、形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进而造成患儿智力下降。同时,患儿心理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的情况。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还要对其实施心理咨询和干预,尽量消除患儿的恐惧、自卑心理,培养其乐观的心态,提高其治疗信心。
1.3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疾病发作因素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患儿服药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总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8.24%,干预组护理后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癫痫为临床多发病,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1]。癫痫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儿纾解消极心理,消除负性情绪;对提高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2]。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指导患儿家长给患儿用药,使其遵照医生的要求科学用药,以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合理控制癫痫发作,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能随便使用具有一定兴奋功效的补脑药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疾病发作因素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患儿服药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癫痫患儿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减少患儿癫痫发作次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29-02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如何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的恢复达到最佳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其治疗除药物手段外,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重要途径。我院自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良好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1岁,均以黑便、呕血入院,主要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其中41例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临床资料均完整,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不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自由发挥,利用和患者接触的机会进行自由教育,教育内容由护理人员自行决定;治疗组30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规律,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见表1),护理人员每天按照路径表上的护理计划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临床护理的意义,争取其配合。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总结护理经验和效果。
1.3 评价方法。以下列项目为考核指标:①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②对治疗的配合;③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④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治疗时也能积极配合,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见表2),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性病之一,常以黑便、呕血为特征,患者患病后大多焦虑不安,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是保证治疗顺利,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护理人员每天都须依据计划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使患者在饮食、用药和心理上加强科学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病情恢复。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明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06):116-117
[2] 迟俊新,池庆丽,李继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9(24):3221
[3] 李金莲,陈齐凤,林翠珍.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0(03):114-115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知识态度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061-03
目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术。其特点为过程简单,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疼痛性小。由于PICC是一种临床介入性手术,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导管引起的血管栓塞、阻塞等后遗症但随之而来,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
1.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市8家医院22和科室163名从事PICC置管后护理工作的人员。收回完整调查问卷154份,回收率为94.5%。
1.1.2 调查问卷的制定和完善
本次调查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础资料部分,相关知识调查部分和相关态度调查部分。
(1)基础资料部分包括九项,分别为哦年龄,性别,职称,等。
(2)调查问卷相关知识部分本部分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考虑我市临床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问卷的相关知识部分Cronbach’a系数为0.753。
(3)调查问卷相关态度部分采用里克特五分级的评分标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调查结束后计算得分。计算过程如下:得分=(原始得分/最高得分)*100。
1.1.3 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1.2 结果
1.2.1 调查对象的基础资料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我市8家医院22各科室的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人员154名作为研究对象,性别均为女性。调查对象基础资料分布情况见表1。
1.2.2 护理人员PICC置管后护理相关知识得分分析
不同工作所在科室、PICC职业许可、学历和目前职务临床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1.2.3 护理人员PICC置管后护理相关态度得分分析
不同工作所在年龄、护理工作年限、PICC职业许可、PICC相关培训、和目前职务临床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1.2.4 调查问卷相关知识和态度回归分析
将调查问卷分析中的有意义的因素纳入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见影响临床PICC置管后相关知识的因素为PICC许可、目前职务和学历(P
1.2.5 调查问卷相关知识和态度相关分析
将调查问卷和相关知识得分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存在相关性(P>0.05)。
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