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财务职业道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职业道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1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由于轨道交通企业所经营的轨道交通业务属于公用服务类,具有经济效益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特征,导致轨道交通业务发展程度和盈利水平都将面临一定的宏观经济周期和政策变化的风险。宏观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企业的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预警、管控,是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一项重大任务,结合本企业特点谈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思路。

二、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本人认为,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可避免的:一是偿债支付能力风险,主要有建设借款归还、利息支付、维修资金的支付、资金的监控等;二是轨道交通线路投资管理风险,主要有线路会计核算与项目概算的衔接有利于预警投资控制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三是可持续经营风险,主要有运营现金流缺口、运营成本增长、轨道交通延伸业务难有突破等。

三、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还本付息和大修更新改造资金等支付能力的风险

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融资由政府主导,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轨道交通的突出定位和强大的资金保障,将为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运营多年后大修更新改造资金逐年上升,企业已无法用运营收入来弥补,又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大部分给予解决。而对企业来说管理好资金规避风险才是首要的。

面对本市轨道交通集中投资,设立了地铁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对各项资金收付以及流向的监管职责。包括集团公司与银团、银行之间的资金监管、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资金监管以及资金中心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资金监管。

地铁集团公司资金中心具体负责对资金调度的结果、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信息反馈,综合分析资金统筹管理的效率和成果,并收集金融产品的最新信息加以研究,以便多渠道、多方式地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如中期票据发行,各线路借款结余在线路之间的调拨,降低了资金成本。特别是集团公司实施网络银团贷款融资模式,项目贷款按基准利率下浮执行,不仅工程建设融资得到了保证,而且每年度可节约财务费用几个亿。

(二)轨道交通线路投资控制、资产管理的风险

在此主要论述投资控制财务核算及时跟踪。轨道交通投资如何在会计核算中及时反映,又要与概算执行过程有效对比,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特点:投资额大,一条线路建设成本,少则几十亿元,多达几百亿元;建设周期长,一般需要4-5年;固定资产单件多达万余件;工程建设人员迫切需要跟踪概算执行情况等。对此,在2001年初,本市轨道交通率先实施了会计核算的账套设置与工程概算明细的衔接,按审定的工作量全额反映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下的各辅助项。在财务会计核算上全面动态反映了概算进度对比情况,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兄弟省市同行的肯定,并在兄弟省市单位得到了推广。

建成固定资产的风险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而轨道交通要明确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相应的控制措施,前提要建立一套账卡物一致的明细资料。在会计账套设置时,已与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进行了衔接,把握住了固定资产管理要点。轨道交通固定资产除车辆外均需要安装,设备投资每个末级级次下可归集多则几佰件,少则几十件设备,先列入设备辅助明细核算,待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构成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2006年初,地铁集团公司财务人员在有关人员配合下,编制了本市第一部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决算资料,其中单列了万余件固定资产明细。

建成实物资产由线路项目公司向运营公司、维护公司移交使用权、维护权的衔接,避免了固定资产管理漏洞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如1号线延伸段共和新路项目2006年建成后,经所有者、使用者、维护人三方对账、卡、物核对一致,避免了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资产明细账目不清、不相符的状况。通过10年运作,在线路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有者、使用者、维护人各司其职,明确了运营使用者、维护人的职责,为线路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三)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

1、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现金收支难以平衡风险

轨道交通客流持续增长,票务收入增幅略低。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的扩大,地铁客流持续增长,但网络换乘点增多,方便乘客换乘,且以最短里程计算票价,既方便乘客出行,又使乘客实际承担票价相对下降,票务收入的增长始终低于客流的增长。同时,由于本市轨道交通客运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票价自2005年调整以来至今已10余年未有变化,票务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客流的自然增长。面对运营现金流不足的风险,目前主要对策有:地铁集团公司将年度票务收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运营单位、各条运营线路,并通过覆盖全路网的票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票务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确保当年票务收入目标的完成:全面落实地铁集团公司《票务收入管理规定》,加强票务收入的管理和考核,力争超额完成预算指标;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定期分块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实现运营收支的积极平衡。

2、运营成本的增长,也使运营现金流平衡难度加大

地铁集团公司对线路运营成本全面实行精细的定额管理,运营成本总体受控,但人工等成本呈刚性增长,一是员工人数增加,二是合同工占全员人数比重提高,近几年都在4%以上增长。三是工资自然增长。同时,世博会后安检安保常态化以来,地铁集团公司承担安检安保支出,费用逐年增加,另外,企业仍需自负部分大修更新改造资金。随着大修和更新改造项目的增加,缺口资金将越来越大。面对运营成本增长风险,对此,地铁集团公司目前采取以下积极措施,一是降低资金成本,继续实施网络银团贷款融资模式,坚持做到项目贷款按基准利率下浮,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如中期票据,相比同期银行基准利率,每年财务费用有所下降。二是加强成本控制,全面推行运营成本定额化管理。在运营单位实施人员、能耗、设施设备维修等定额管理,完成了运营单位定责、定岗、定编的“三定”工作,对维护保障专业和站、场部分设备设施全面建立单项预算定额,对其他设备设施分系统按车站数建立预算定额,并全面推行定额成本预算。同时,深入调动运营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其通过灵活用工方式、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等途径来节支增收。三是节能办公室,下达年度节能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各运营单位及运营线路,加强对节能管理的检查、监督落实和考核,同时持续加强节能课题研究,开展新技术试点和推广应用,实施运营线路节能改造,实现年度节能单耗指标同比下降。四是2012年营改增采用可抵进项税方法,每年税负减少亿元以上。通过近几年的运营成本控制,运营资金流缺口得到有效控制。

3、经营业务稳中有进,存在效益提升压力风险

第2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摘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自2012年1月全国开展无纸化考试模式以来,该课程的通过率一直是考证科目中最低的,影响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因此,有必要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改革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一)无纸化考试的特点及带来的挑战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财政部2009年4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和展开,2012年1月以来,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全国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由原来的单独出题改为全国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无纸化考试。

在传统的笔试考试模式下,《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成绩通过后一年内,通过《会计电算化》上机考试,考生就可以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无纸化考试模式下,每个考生的考试试卷都是随机组成的,并且考试成绩即时生成。考试方式为实行《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科连考,考生各科成绩必须一次性同时合格才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基本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是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之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既有会计法的知识、又有票据法、税法、财政法等法律知识,容量大、知识点多。为降低同一考场不同考生试题重复率,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模式下,题库的题量非常大,考核的知识点既全面又细致,教材上的任一知识点都可能被抽到。因此,《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中通过率最低的一科,意味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是否通过直接决定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二)我院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情和学情分析

我院财经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近40年来,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一向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通过率。然而,2013年7月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范围内实施无纸化考试,三科连考且必须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新模式,使得从业资格考试难度加大,考证通过率迅速降低。截止到离校前,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级学生考证通过率累计37.44%左右,远远不及以前传统试卷模式下的通过率。

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入学的录取分数要低很多,也就是说,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而且高中时代在学习上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多,多数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传统纸质考试模式下,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和考试经验给学生梳理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做笔记加上记忆进行强化巩固,多数学生都可以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但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下,随着考核的知识点范围的扩大,教材上任一知识点都可能成为考试试题的命题点,这一变化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即使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会记住这么多的知识点,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自信心。

二、无纸化考试下我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学习的难点较为集中,考试时模棱两可,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没有兴趣学习,因而无法记住相关知识点。本文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无纸化考试下我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考点融合

为激发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动力,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点结合起来。教师在教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既适合教学又适合考证的教材,并且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对零散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便于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并掌握。

2.建立模拟考试平台并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由于有些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再加上对考试操作界面不熟悉,容易造成考试时慌张,进而影响发挥。

通过模拟考试和相关练习,有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并促进教师对此部分教学点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通。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兰贝斯会计无纸化考试模拟教学软件、长沙青蓝软件系统和网中网会计技能竞赛等学校网络资源平台进行测评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考试测评检查自己学习过程中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并且通过无纸化考试模拟测试丰富实际考试时的经验。

3.改革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

整合资源,改革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引入情景式教学法。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影像和flas视频等再现教学内容中所描述的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该课程与专业技能比赛、课堂知识竞赛相融合。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其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在本专业技能比赛方案的设计中,应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知识点的比赛内容和项目。②为营造班级内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课教师应经常组织课堂知识竞赛,并制定一系列的的奖惩措施。

(3)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章节案例,然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我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往年的可准标准给定的考核c评价标准虽然包括过程性考核(40%)和期末理论考核(60%)两部分,但是过程性考核只包括考勤(10%)、作业(10%)和章节测试(20%)三个方面,尤其作业和章节测试可能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并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调整过程性考核的组成部分,除考勤、作业和章节测试外,还需加入学生与教师平时上课时的互动,包括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教学评价改革后过程性考核依然占期末总成绩的40%,但其组成内容改为考勤(10%)、作业(5%)、章节测试(10%)、个人表现(10%)、团队表现(5%)。

四、无纸化考试下我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备注:由于15级会计专业学生仍在校学习,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做统计。

通过对13级和14级会计专业学生离校前考证累计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2014级学生离校前考证累计通过率75.45%左右,和2013级学生37.44%的通过率相比,明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排除考证次数增加带来的考证通过率提高的因素,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考证次数及通过率做了调查问卷,由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得出:13级会计专业学生单次考试通过率平均为47.67%,14级学生单次考试通过率平均为60.53%,15级学生单次考试通过率平均为73.53%。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朱小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转变[J].职业教育.2014(26).

[2]雍媛媛.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合模式下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

第3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制度作保证,还要靠职业道德来实现。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诚信教育

在当今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时代,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真正“不做假账”,其前提条件是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当今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深入贯彻《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自身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自身的基本业务素质,规范财务人员的从业行为,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标准。重视对在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位财务人员内心,增强每位财务人员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财务人员必须熟知财经法律法规,精通管理知识、会计业务、坚持原则、奉公守法,切实履行监督财务收支活动,维护财经纪律,监管国有资产,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推动会计基础规范化,确保投资人合法权益,对会计报告真实性、合法性与法人代表共同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加强财务人员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财务领域反腐倡廉,自觉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而且在财务工作中坚决不做假账,杜绝不正之风,为会计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会计水清之日,中华民族振兴之时。

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财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要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1、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财务人员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培养财务人员高尚的品德,不仅要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财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2、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个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清正廉洁之风。

财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财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现实生活中,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经过财务人员之手。诚然,这些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是财务人员,但与我们的财务人员不坚持原则,屈从压力大有关系。财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财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财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诚信水平。

在各种法律规范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财务人员存在不遵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因此,我认为加强财务职业道德建设措施,提高会计人员诚信水平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财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财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

2、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是为个别人、单位或自己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弄虚作假;二是要求一切从事实出发,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财务人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以事实为依据;三是会计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把诚信原则放在首位,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这样才能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3、净化会计行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着重要意义,而会计环境的净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只有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营造出建设财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只要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4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教育事业改革尤其是高职教育改革上升到了国家新的教育战略高度,高职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可以预见,高职会计学生在日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当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高职教育期间,由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尚未最终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大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促进其内在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经过会计专业系统化学习,学生毕业后往往在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供职,对会计相对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其职业道德水平也就直接影响会计账目,甚至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可见,在高职教育阶段就重视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法律意识,在今后工作中为未来从事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正确引导会计学生职业道德观念高职是培养学生正式进入社会的前沿阵地,对学生普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通过教育学生认识职业道德养成对于日后从事具体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违反职业道德,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观念。

(二)深切细致教导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育内容可以以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遵守公序良俗等为核心,同时伴有具体事例,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的使学生日后的会计行为能够得到有效规范

(三)重视加强警示教育警示教育以具体涉及法律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或对实际案例法庭审判等进行录像播放,或对案例进行剖析讨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警示,为会计专业学生设置职业红线,加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开展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途径

(一)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原有的基础学科当中,例如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基础学科以上,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概述、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等。设置系统的教学制度和考核制度,让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认识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今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

(二)改进职业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体会会计职业中遇到的一些道德以及法律涉及到的问题,所以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才能够认真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可以通过以下集中方式:

(1)开设会计道德教育专题讲座,会计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具有其特殊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据教师,而教师本身又缺乏实践知识,因此,聘请专业的企业会计人员和从事会计审计方面的专家,应用一些实际的案例、重大知名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思考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讨论或者辩论大赛。在学习中,往往实践的具体事例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通过有组织的进行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进而引起学生兴趣,学会如何辨别各种会计相关的虚假信息,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逐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3)增设模拟法庭。对国内外重大的经济类犯罪进行模拟法庭辩护,让学生成立单独的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国家审计等部门,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创新学生思维,树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院校不仅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单一阶段培养能够达到训练目标的,而不注重在课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教师,或者教师本身的会计职业道德低下,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5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有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计犯罪、违规事件也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多数进入到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正常运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和职业操守,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案例一:“王某,23岁,会计专业专科毕业后到某市某国债服务部工作,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任职期间多次从金库偷取出国库券用于炒股,截至案发,王某共贪污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例分析:案例二:“陈某,22岁,利用其担任广州市番禺区某电子厂财务会计,负责该厂员工工资计算和发放的职务之便,每月在工资表格合计栏上,加大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的金额。两年期间,陈某加大工资额共计人民币78万元转入账户并占为己有。陈某被判处犯职务侵占罪,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案例三:“刘某,29岁,担任某公司出纳职务。陈某喜欢奢侈消费,但收入不高,她便将犯罪的手伸向了公司的财务上。陈某的异常引起了公司怀疑,公司悄悄安排人查账,发现她挪用了公款44万元。江北区检察院指控,其中19万余元,是她用作废的支票存根记账的手段非法侵占,另外20余万元是她直接挪用的。”③

2.分析总结。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犯罪人员特点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毕业不久,刚找到工作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问题之外,也说明大部分的高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仅掌握了会计的专业技能,对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刚刚步入社会,经不住外界诱惑,道德防线不堪一击,最终走上犯罪之路。面对当前会计犯罪出现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高职院校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不断地改革创新,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使得高职院校更加坚定走技能教育路线。学校重点传授的是会计记账的方法与电算化操作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大赛成绩也非常重视。与之相比,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差甚远。一名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标准要求自己。

2.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仅有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简称《财经法规》)。虽然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但由于本课程涉及法律条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感觉比较难讲,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由于课堂上讲授的是比较枯燥且理论性很强的法律条文,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生动的案例,再加上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亲身体验,无法真正理解会计职业的意义。这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课程内容枯燥,难以记忆,仅仅为了考试背诵,缺乏学习积极性。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在讲授空洞的法律条款。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了在《财经法规》这门课上讲授法律条款,就是教师在专业课上寥寥几句,蜻蜓点水一样地提一下“职业道德”。对于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修养,要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操守,如何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荣誉感等,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类问题。④在考核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没有完善的考评体系,学校无法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导致会计专业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学生因为职业道德无需与成绩挂钩,更加认识不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其不予重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侧重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该将与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规范和品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时刻不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积极贯彻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业道德教育课程上,应该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坚持原则,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开源节流,讲求效益,保守秘密。在《经济法》和《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清楚法律条款,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互动、开放的方式将职业道德知识贯穿课堂,把抽象的条例条文形象生动地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消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定期地去搜集会计违规违法案例,将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在讲授案例时,可以让学分组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讲座教学是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会计实务界资深专家、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会计实务,通过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进行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以此达到自警自省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相关法律人士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来校进行《会计职场舞弊案》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务廉洁警示教育。此外,增强与企业间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外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会计职能、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等相关事项,在实践中提高会计实操技能,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真正理解会计人员担负的责任和意义。

3.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要主次分明,有侧重点,不可盲目地一把抓。因此,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内涵逐一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发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技能”、“坚持准则”、“诚实守信”三个方面。⑤其它内容由于受学校教育的限制相对要弱一点。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将“诚实信用”的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此外,应该在学生考评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可以追踪学生各个阶段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学生日常的一些表象,进行评价考核。如对学生抄袭作业、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表现、考试作弊等与职业道德相关行为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签写“考试诚信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方式来测试和锻炼学生的坚持准则、诚信、公平公正等方面的意识。

注释:

①王静泉.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DB/OL].

②广州日报.广州22岁女会计私设账户划走单位78万被判刑[EB/OL].

③重庆晚报.女会计挪用44万公款买名牌被判五年半[EB/OL].

④邢广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3-26

第6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十分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当今社会之中,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会计犯罪的犯罪趋势也朝着年轻化、高学历的方向逐步发展。

1、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企业以及社会之中重要的一项职业,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能够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伪造、变造的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其造成为危害是无法想象的。会计犯罪行为能够靠严厉的惩罚制度进行制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他律,但是在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在这个法治社会,虽然法律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很多人员已经忽视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在会计行业中会屡屡的发现一些作假事件呢?也只是因为其忽略了自律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作为为未来会计专业工作人员的价值灌输和培养道德的重要场地,应该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能够时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

2、技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的学校中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中,重点讲的是财经法规,在职业道德方面就几句带过,也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工作之后,面对公司进行的岗前培训中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的职业道德无所适从,就进一步的造成了虽然说学生的会计方面专业技能比较高,但是相对的来说缺乏一些职业道德观念,给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会计专业的特征

职业道德的特征就是职业性、继承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但是在目前技术院校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职业性是当前技术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职业道德教育,这其实就是社会之中所有的从业人员必须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二就是行业职业道德,这就是某一个行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当前的技术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额过程中往往注重的就是基础道德教育,忽略了会计专业的特征,比如说教师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努力勤奋、遵纪守法等但是却没有教育学生要保障会计信息额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学生会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不大,直接的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在会计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措施

3.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说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是体现在会计一般原则之中,会计一般原则说的就是在学生没有任何会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就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想让学生能够了解其含义并且融会贯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学效果势必会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中,但是这个问题是教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那么僵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中,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在像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与财务处理之间济宁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熟练的运用职业道德。

3.2科学合理设置职业道德训练模式

设置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拥有高素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组织职业道德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之中,并且要注意学生之间职位的转化,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公司财务部门不同会计的职责,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职业道德的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提高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写力度,同时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这样一来,教材就能够更加适应本校,并能偶组织建立属于本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强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从机制上强化技术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3不断丰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的丰富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所使用案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如果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会影响终身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积极的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期刊、文献、报纸等,及时的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相关的案例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们也了解违背职业道德的严重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震慑的作用,另外也能够弥补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对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的缺陷,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4、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事关重要的,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更为重要。最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当然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殷之 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民.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4.19

[2]刘美琴.会计教学中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第7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近几年,偷税漏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现象屡屡发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公信力、诚信度成为会计行业教育的重点。会计职业道德是为会计职业活动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体现的是会计职业特征,用以调节、规范会计职业关系,具体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强化服务等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在会计的教育学习中,应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

在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较少,存在过多的案例内容。学习者对于会计行业的案例了解较多,但对于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却缺少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而造成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注重的是各种会计证的考取,教师的教育业偏向于考试。这就造成学校较多的注重对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公共德育的教育,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这方面的教材也就偏少。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也将存在某种程度的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欠缺的表现。

1.2 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教育中,对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多数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职业道德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将应试教育作为重点,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职业修养。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为理论依据,以考试为导向,对于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道德问题涉及较少。在教学模式方面,缺少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教学方式,局限于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不全面,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思考不充分。

1.3 缺乏对学生实践的培养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普遍的缺少实践环节。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少导致课堂教授的知识不形象生动,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与实际生活偏离较大,不能使学生直接、深刻的理解、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几节课堂、几本教材的学习就能养成的,对其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学生缺乏会计实践,对会计行业的现状不了解,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危害的认知不足,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计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财产安全等。

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改善

2.1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诚信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将案例与职业道德相联系,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员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同时,榜样在道德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便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会计职业道德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对会计行业的认识。还可组织教师、学生听会计专业人员的典型诚信案例讲解,增强师生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德认识。

2.2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结构

由于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单一、内容简单,职业道德的课程主要是《会计法规》及一些会计考试所规定的法规课程,且这些课程的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的目的也是以考试为主,教师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介绍、背诵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就需要对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确立职业道德课程的地位,以提高教师、学生对其的重视。应将部分职业道德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加大讲解的内容,还应增加有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以职业道德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合理的开展课程,调节课程结构。

2.3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学生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业务能力。对于初入会计行业的人员而言,往往会因为业务能力不强、判断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因此,中职学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例如,学校可安排学生去银行进行实习,熟悉结算方法,了解有银行业务的办理程序,对银行的出纳等工作职责进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税务局学习,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纳税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偷税”“避税”的危害。在学校内,可组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第8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Key words: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financial regulation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course;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21-03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各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展开研究。然而,该课程现阶段仍以理论为主,缺少职业引导,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完善,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与该课程,通过工作任务驱动来设置实际会计岗位情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紧扣考试大纲,针对会计岗位能力分析,强调从业要求,突出会计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重视财经法规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然而,本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难题,如理论、概念、法律、法规、条款多,内容抽象、繁琐,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多,理论性极强,比较枯燥乏味;章节之间没有系统性,教学时内容较分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且涉及面广,显得比较庞杂,往往是课程学完,只知其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本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内容是枯燥的。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应任务而存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知识点记忆,最终强化授课效果。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被各级各类教师广泛接受以及推崇,但将其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类理论性为主的课程的教师仍然凤毛麟角。笔者大胆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2.1 结合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紧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知识点及要点,有效设置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及质量。教师在深入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后,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及知识点尽量清晰明了地表述出来,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且也要联系学生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创造具有探究性、生活性、易操作性的驱动任务。使学生首先明确目标,然后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知识要点,最后完成任务,尽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招聘启事。任务背景:某企业由于扩大经营的需要,急需招聘一名出纳,请结合所学“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中的相关知识点,为该企业起草一份招聘启事。知识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成果:出纳岗位招聘启事。

2.2 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相互引导,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单要设置好驱动任务,更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相关情景,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同时,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设置简单易懂的任务,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操作和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会计法律制度知多少。任务背景:利用校园网、电脑、手机等媒介上网查询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讨论“什么是会计法律制度?”“它由哪几个层次构成?”并结合思维导图法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图。知识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任务成果: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

2.3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启示。评价过程中,不要否决学生的做法,而多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可以对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任务分工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发现同伴的优点,看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自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合理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参照评论量表内各项目,逐项给自己打分;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定。评价量表中应适当留有空白,学生可以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改进建议,以便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习惯。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不能为“设计任务”而组织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辅助教学,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而准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能仅仅考虑方法的运用,而忽略实际教学内容,这样只会本末倒置。例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重点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可以设计任务,但该任务却无法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任务就不应该去设计。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导入案例或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不要仅仅纠结与如何体现“驱动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单一存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是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2 避免设计过大的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项目教学法,不是将整个章节项目化去完成一个整体项目,而是紧扣每个单元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最好不超过2节课时中完成的任务,以驱动课程的展开。任务设计也应该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思考、动手的兴趣;如果任务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抵触教学内容。

3.3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处理,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把握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找方法、完成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充当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融入到学生的任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取得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4 应用的部分成果

经过两年深入扎实的研究和探索,本教改项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4.1 创建并运用“学习包”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以“驱动任务”为主线创建“学习包”(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驱动任务、案例、视频、习题集、试卷等)。紧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会计岗位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心设计驱动任务和任务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物演示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视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组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利用考试复习资料及练习题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资格考试。并将“学习包”运用于实际教学,最终反思、完善、修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研究及实践。

4.2 改革期中考核考试方式

因为该课程为考证课,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所以没有改变原有考核模式,仍按“平时(10%)+期中(20%)+期末(70%)”计算总评成绩。但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采用任务讨论、分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需要凸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故,笔者将期中成绩(20%)从笔试成绩调整为过程评定=学生作品展示(15%)+研讨式评定(5%)。学生作品展示,即设计开放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展示作品;研讨式评定,则根据课堂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定。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3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本项目在课堂运用过程中,利用驱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学生互评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评价:“角色扮演使我更能了解实际工作,并对课本中不懂的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去掌握,印象深刻,比传统教学法中的满堂灌要好的多”;“我非常喜欢小组互评的方式,为了对别的小组负责,评分客观,我们只能认真扣知识点,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再一次复习了重难点”;“与传统教学法的灌输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我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师的事,老师知道的再多,也不可能帮我考试,只能自己掌握”等等对本项目的肯定。

第9篇:财务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当前高校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和目标都是相悖离的。在分析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基础上,指出传统审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的实际情况,提出为实现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高校审计教学改革应首先回归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并践行这种“新常态”。

关键词:

审计职业道德;审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审计职业道德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早期的审计职业道德观是一种“朴素”的操行观。认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正直、公道、廉洁、朴素,简而言之就是“客观公正”。彼时,我国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但自此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方兴未艾。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内容不尽相同,形式也多种多样。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类大学,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使毕业生既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又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1]。应用型人才培养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实际上,此政策出台之前,全国各地都有地方本科院校把办学定位和方向制定为“应用型”,学生培养也以“应用技术型”为导向。那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下,高校审计课程教学又将如何改革以适应之?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得先审视和正视当前高校审计课程教学的一个症结:审计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缺乏“灵魂”的教育———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2,3]

(一)顺应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审计执业质量的好坏。为达成行业内部监管与事务所控制风险的目标,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对审计执业质量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为了符合公众的期望,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职业道德也愈加重视。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变革,已经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非鉴证服务项目的拓展。这对审计职业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过程中,如若缺失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的缺乏职业素养的“人才”是难以符合行业内外部环境需求的。

(二)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审计行业的信誉危机,归根究底是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导。每个审计人员都是审计行业的一份子,应从每个个体加强自身道德素养建设开始。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就需要把高校教学中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使学生在读期间就能够正确认知审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内涵,以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学生时代抓起。

(三)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向内涵式跨越的客观需要

互联网发展致使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取得速度快、成本低,即使是获取专业的知识信息亦如此。人才优劣竞争很大程度上已不是取决于知识丰富与否、技能高低与否,而在于职业道德素养。强化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其在以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稳定工作岗位,有效促进高校就业率的提高,实现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二、高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审计人员行走于专业领域的“两只脚”。但目前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问题。特别是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容易走进“轻德育、重智育”这样一个误区,导致培养出来的是“不健全的跛脚人才”。高校审计教学中,就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安排上忽略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市面上各版本审计相关教材,无论是以国家审计为主线编撰的,还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编撰的,普遍著有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章节内容。各高校审计教学中,往往由于课时数有限的制约,审计职业道德章节的教授却是“蜻蜓点水”,甚至是未纳入课程考试考核范围,学生亦不以为然。据了解,福建省开设审计学本科专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有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仰恩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四所,在其各自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几乎均无审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或教学活动。无独有偶,这几所高校均提出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审计学专业培养尚且如此,更毋庸说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其他财会类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安排了。二是,教学方法上仍沿袭“填鸭子”式的道德灌输。审计类各门课程有个共性,就是知识表述上偏理论,职业应用中又偏实践。加之审计职业道德本身又是高度抽象化的理论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学生的确是无法通过执业过程来体会、感悟和树立职业道德的。但是,如果课程教学中,只一味向学生灌输审计就是要秉持“独立”、“客观公正”云云,学生的感受只能是在“被洗脑”,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人才培养目标更是达不到的。既然存在这样的矛盾,就需要广大审计教育工作者努力尝试各类教学方式方法,寻求有效之道,而不是弃之避之。三是,教学内容上过于侧重审计“执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外延灵活、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始终贯穿于整个岗位、职业、行业中并对审计工作者进行约束,而不仅仅是在执业过程中才得以体现。作者以为,审计职业道德从一定程度来看,可以分为“审计执业道德”和“审计认知道德”。前者是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譬如独立性若受到损害则应回避该项业务、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客户商业秘密应予以保密等;后者则是执业过程及工作时刻以外,社会公众全员基于对“审计”这个职业的共同认知,所形成的普遍职业道德诉求与期望。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亦能要“以身作则”。道德规范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补充。审计工作人员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当前审计课程教学普遍侧重“审计执业道德”的教育,或许能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但轻视“审计认知道德”,可否培养出优秀的“社会的审计人”则值得打个问号。

三、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教学中的常态化

审计职业能力建设上,强调执业能力的获得与保持。这两方面,目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监管结构、行业组织等形成系统性的“合作链”。审计职业道德培养上,则着重道德素养的树立与升华。但当前审计职业道德培养显然在“上游”就已经断链,职业道德培养的源头环节———高等院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普遍被弱化。无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树立,何来职业道德素养的后续升华。鉴于此,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审计环境和社会需求,实现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高校审计教学改革应首先回归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

1.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首先要求态度上的转变和认识上的重视。常态化,即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在审计课程教学中,开创和持续性进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应充分意识到社会需求的是“知行合一”的审计应用人才,德才缺一不可,摒弃以往专业培养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适当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作出调整补充。

2.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应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联系性的教学活动。常态化,即要求在各门审计课程教学以及各类相关教学活动中,均可结合课程活动特点,即时开展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时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树立。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专业认知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学生活动来进行,而不是单独开设一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课程。

3.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常态化,即要求有优秀的师资和大量的教学素材。高校教师接触实务的机会不多,对审计职业道德的体会和把握可能还不够深入,掌握的素材也有限,但高校教师熟谙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运用,了解学生学习规律。这与实务界审计工作人员达成优劣势互补。

4.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常态化,即要求有新式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持续性吸引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反思深层次的道德意义,树立起职业道德素养。审计职业道德教育采取传统的讲授、灌输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作出变革,不然将是昙花一现。

5.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常态化,应辅以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伦理教育。常态化,即需促成学生在审计职业道德上达到“他培”向“自培”、“他律”向“自律”的两个转变。因此,有必要在审计专业课堂以外,向学生开放人文素养熏陶和专业伦理学习的有关教学活动,作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达到内外兼修。

四、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审计伦理

审计伦理理论及其研究在西方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中国相关研究起步则较晚[4]。审计伦理是指审计工作人员以合法手段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时,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审计伦理是借助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审计工作人员职业良心对审计执业进行约束。从这个层面来看,审计职业道德属于较低层次,而审计伦理则属于较高、较抽象的层次。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应是“准则规范”,本质上更多偏向“制式”。与此不同,审计伦理的核心是“职业良心”,本质上则属“自式”。虽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强调执业操行和职业态度,具有一定的专业伦理要求。但不可置否,现阶段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只在审计行为应当遵守的下限的划界上产生了一定作用。而审计伦理却能从个体信念、品行及能力等更为本质、内在、深刻的精神层次来影响并提高审计执业质量。这表现在,职业判断水平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在促进审计行业发展、提升审计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而审计职业判断直接与审计伦理息息相关[4]!辨析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伦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为了确定孰优孰劣。而是进一步指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教学中常态化的高阶目标及深远意义,也就是树立和培养“审计伦理”。国外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伦理水平并不与教育程度的增强、工作经验的增加呈正相关[4],且审计伦理水平能否通过教育得到改善存在着争议。但这不是我们放弃审计伦理教育的理由,而是我们更努力去探索审计伦理教育有效性的动力。审计工作中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有通过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伦理判断能力并改善其伦理行为才能有效缓解和遏制。故审计伦理教育是审计教育的核心内容[6]。而审计伦理教育的基础和先锋,就是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常态化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五、结束语

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德才兼备”,既要求专业知识技能的牢固与扎实,又须强调职业道德素养的树立与培养,两者不可偏废。特别是在充满机遇与挑战、时刻面临物质与精神诱惑的今天,如若继续承袭审计教学传统,只注重专业应用技术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一句没有灵魂的空话。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教学改革的头炮方向,应是重新审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这也是文章探讨的目的之所在。而后,需要研究的则是如何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审计教学活动中常态化,并践行这种“新常态”!

作者:林进添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汪明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8-10,36.

[2]梁淑红.加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6(1):23-24.

[3]吴凤琼.加强审计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3):66-67.

[4]苏文兵,周齐武,丹蒙•弗莱明,等.审计伦理测量及中美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审计伦理水平的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