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经济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京津冀;物流业;经济增长;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一、京津冀区域物流现状分析
1.京津冀物流市场需求状况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生产力布局由南向北推移以及该区域特有的政治文化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等特质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京津冀已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强大的经济发展势头催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促使市场物流供给激增,京津冀物流市场整体呈现繁荣景象。
第一,总体物流需求。近年来,京津冀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全社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见表1-1)。
第二,工业企业物流需求。社会物流总量中,工业品所占物流比重最高,一般要占到社会物流总量80%以上,说明一个区域的工业越发达,物流需求越多。京津冀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天津与河北,工业基础雄厚,机械制造、化工、现代冶金、建材、汽车等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均占有较高比例,产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
第三,商品市场物流需求。京津冀商品市场较大,其中2014年该区域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存都占全国水平的20%左右,产生大量的物流需求。
第四,投资规模逐渐扩大的外企物流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利用外资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行招商引资政策,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很多外资企业主要从国外购买原材料,产品大部分返销,带来了很大的物流需求(见表1-2)。
2.京津冀物流市场供给状况
本文将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物流服务企业等方面来阐述京津冀物流市场的供给状况。
(1)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状况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分析京津冀地区的运输基础设施现状很有必要。
①公路
京津冀目前已经形成京张、京承、京通、京津、京廊、京石六个方向的公路网,基本上形成了密度大、范围广、等级高的公路网网络格局。
②铁路
京津冀的铁路是该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也是我国铁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其中铁路干线主要包括京广、京沪、津秦等高铁;秦沈、石太等客运专线及京津城际铁路;京广、京沪、京山、石太等普速铁路。并且邯黄铁路已建成通车,大秦、朔黄、京秦铁路等提速扩能,张唐铁路也已在加速推进,构成了网络状的铁路网,通向区域内部及全国各地。
③民航
目前为止,京津冀地区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北京南苑机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和邯郸机场等八个民用运输机场。2013年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14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16.1%,可见京津冀机场航空业务量已形成很大规模。
④水运
京津冀濒临渤海,拥有众多重要港口,如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唐山港和曹妃甸港等,天津港和秦皇岛是其两个重要优良港口,以其强大的集输运能力在该区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天津港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4亿吨,同比增长7.9%,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1%。秦皇岛港2014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74亿吨,实现了港口吞吐量的持续稳增长。
(2)京津冀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物流是一个集运输、配送、仓储、搬运装卸、信息处理、加工包装等多环节为一体的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某一家物流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具备所有的物流资源和功能,因此建立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区是整合物流资源、以较少投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好形式。京津冀主要的物流园区有:
①北京空港物流基地。依托航空物流企业,以国内外专业物流及总部型企业为主体,以国际中转、分拨、配送业务为主线,以高附加值物流加工企业为补充。以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建设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发展国内航空物流和航空指向不明显的生产性物流、商业物流和流通加工产业为导向。
②房山良乡物流基地。以大型公铁联运物流区为定位,以提供世界一流的多式联运的物流商务平台和基地服务为目标,集内陆口岸功能和铁路集装箱中心服务功能、公路物流园区的货运、仓储、运输、加工、配送、货代等服务功能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基地。
③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园区。依托天津港保税区功能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完备的设施,以吸引国内外航空货物的仓储、分拨、配送、整理、加工及展示、展销等业务为其功能定位,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大、面向东北亚、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物流基地为目标。
④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运输组织,仓储装卸,分拨配送,中转换装,煤炭、焦炭、矿石批发,市场交易,信息咨询,加工增值,综合服务等多项服务于一体,是我国北方最大、功能最强、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性散货物流的核心基地。
二、京津冀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前存在着很强的关联。为了研究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分别选取物流业的增加值和货运量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京津冀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物流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
首先选用京津冀地区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物流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建立GDP对物流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由于统计年鉴中数据统计口径的变化,本文选取2004―2014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统计数据作为该区域的物流业增加值,具体见表2-1。
设GDP对物流业增加值的回归模 型为:,其中代表GDP,代表物流业增加值。用Eviews作出2004-2014年京津冀物流业增加值与GDP的关系如图2-1(左),可以看出物流业增加值与GDP明显正相关,由此可设模型为:。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京津冀物流业增加值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图2-1(右)结果,因此京津冀GDP与物流业增加值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拟合程度很高。F统计量为329.3357>,相伴概率值p=0.000
2.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
除了物流业增加值外,货运量也一直是物流发展水平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使结论更具说服性,这里将对货运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作为上述分析的补充。该分析选取2001―2014年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见表2-1。
设GDP对物流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为:,其中为GDP,为货运量。同理,先用Eviews对2001-2014年京津冀货运量与GDP作散点图,如图2-2(左)所示,可以看出货运量与GDP明显正相关,由此可以设模型为:。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京津冀货运量和GDP的回归模型,结果如图2-2(右)。得到数学模型:。从回归结果看,,拟合程度很高。F统计量为126.15>,相伴概率值p=0.00
三、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作用,然而该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资源配置上,京津冀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重复建设严重,布局不合理,影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而且也造成了物流基础设施“小而全”,不能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三地应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协调和发展,达到基础设施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衔接,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在技术上,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偏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导致货物查询困难,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再加上现代物流人才短缺,而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物流人才的缺乏将造成物流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国际激烈化的竞争及未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三地应加强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建设,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将区域内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产业基地的信息平台进行对接,最大程度上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标准的对接和信息共享。并加大力度推广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来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强城市间及部门间的联系,推动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并消除物流发展中的部分信息孤岛。此外,还应加大对物流教育的投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在制度上,由于京津冀仍然是三个独立的行政区,三地经济利益的博弈主体是地方政府,当自身利益与区域利益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会采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而不考虑整个区域的利益。因此制度上应使京津冀突破行政边界约束,取消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使得三地考核指标一体化,三地政府建立共同利益体系,成为“利益命运共同体”;在协调保障上,应促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加强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使得三地在进行物流整合上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孙浩杰,吴群琪,汪蕴悲.现代物流业优化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6):28-30.
[2]张颖.基于SD模型的京津冀地区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钟俊娟,王健.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基于产业融合视角[J].技术经济,2013(2):40-43.
[4]潘省初.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1-48.
[5]甘信华,刘峰.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9-44.
[6]敬春菊.现代物流业与其相关产业灰色关联度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47-52.
[7]何国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及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l):33-37.
[8]徐优丽,潘瑞玉.影响城市物流需求的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8(5):62-64.
[9]郭晓平,张岐山.基于计量模型的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08(2):55-57.
[10]王惠萍,张敏.上海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1-23.
关键词:港口物流;经济增长;协整;误差修正
资助情况:2012年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JL05);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J113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港口物流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动态计量实证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5月4日
世界上几乎所有港口城市在兴起与发展过程中都有一条共同的发展规律,即“以港兴城,港城共兴”。沿江各区域均把开放开发港口及其港口城市群列为优先发展的地位,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之便,发展流域经济,九江区域的开放开发亦不例外地从九江港开始。港口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和腹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港口与其所在区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以九江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计量的方法研究九江港口物流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并建议地方政府推动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功能。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一)数据来源。本文所用的样本取自1995~2012年度数据,选择九江市GDP数据和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数据。九江市的GDP数据来自于1995~2012年的《九江统计年鉴》,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数据来源于九江港内部统计资料。用GDP代表九江市国民生产总值,用Q代表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以上两个指标,凡是会受到价格影响的指标,本文都将其价格因素予以剔除,将其全部转化为1995年不变价格。同时,为消除时间序列指数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影响原序列的协整关系。指数化变量的自然对数形式可表示为LNGDP、LNQ。(表1)
(二)单位根检验分析。检验方程的选取根据相应的数据图形来确定,采用AIC、SC最小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运用ADF检验法对变量LNGDP、LNQ以及它们的差分系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应用eviews软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我们可以看出,LNGDP、LNQ以及他们一阶差分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5%、10%时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LNGDP、LNQ以及他们一阶差分都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但是,LNGDP、LNQ的二阶差分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5%、10%时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序列LNGDP、LNQ二阶差分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综上所述,LNGDP-I(2),LNQ-I(2)。
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一)求长期均衡方程。由于LNGDP与LNQ序列为二阶单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直接采用OLS法估计变量LNGDP与LNQ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求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利用表1中数据,用简单回归分析,使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求得九江港口物流长期均衡方程:
LNGDP=8.118+0.516LNW
T:(3.369) (2.667)
Adjusted R2=0.9264 F=215.1179
从上面长期均衡方程来看,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因此,可从长期均衡方程计算出ECM(误差修正项)序列:
ecmt-1=LNGDPt-1-8.118-0.516LNWt-1
(二)计算误差修正模型。根据误差修正模型方程,设定九江港口物流误差修正模型为:
LNGDPt=α0+α1LNWt-γecmt-1+εt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到九江港口物流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LNGDPt=0.0562+0.572LNWt-0.406ecmt-1+εt (1)
(4.643) (4.752) (-1.121)
R2=0.935 F=15.462
ρ=0.001(方程失效的概率),可见整体性明显满足。
(三)模型经济含义及若干结论
1、推动力分析。在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的误差修正模型中,LNQt前面的参数α1可以看作是货运吞吐量(Q)对九江市经济(GDP)的推动力系数,根据以上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的误差修正模型方程的系数进行推动力分析。在方程(1)当中,LNQt前面的系数为0.572,这说明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Q)对九江市经济(GDP)的推动力系数为0.572,即当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增长1%时,将带动九江市经济增长0.572%。这是很重要的结论,定量给出了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对九江市经济推动作用的大小。从以上的推动力系数来看,九江港口货运吞吐量对九江市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推动力系数较大。因此,加快九江港口建设对推动九江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误差修正项(ECM)分析。ECM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的估计值为-0.406,因此可判断,调整的力度还是很大。调整的过程大致是:
LNGDPt=8.118+0.516LNQt
若(t-1)时刻,LNGDPt>8.118+0.516LNQt,则ECM为正,调整项为负,使LNGDPt减少,从而使t时刻的GDP增长变慢;若(t-1)时刻,LNGDPt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业付.长江航道建设投资对流域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6.
[关键词] 发展方式 物流 支柱产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今后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物流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对促进国家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原材料和产品流通的质量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水平、增强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把发展现代流通作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性
在“九五”计划纲要中,我国就正式提出了“两个转变”的目标要求,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多方面有所改善,但总体效果不够理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的矛盾依然并存。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1.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因此,只有在宏观上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干预,才能实现和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即高质量)又快(即高速度)地发展。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第一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也已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包括经济体制、市场供求格局、经济运行环境和物质基础在内的良好基础条件。简言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因此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要防止经济由偏快变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重视物流对经济发展好中求快的促进作用。
2.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拚原材料消耗,消耗大批廉价劳动力,是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还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我国在世界上人均占有资源率比较低。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人类过分的陶醉于对大自然界的胜利时,在每一个胜利背后,自然界都会给人类沉重的报复。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与管理创新,这更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巨大转变。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
近几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以来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却一路走低,由41.5%降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到38.6%。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0年的63.8%降到2006年的38.9%。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发展物流产业。
4.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求
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组合能否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并持续地保持和发展这种生产力,而不仅仅是依赖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各区域基础设施状况的整体改善和以优惠政策为代表的各地区投资环境差异的日益缩小,原有的政策、环境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各地区正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各地观念的更新,创造良好的投资竞争环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发展物流是一种则是必然的选择。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蕴涵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社会的和谐等。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的核心是落实在经济发展的“质”上,因此,必须重视物流产业。
二、物流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促进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结合世界产业变动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突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点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取得重大新进展。[2]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是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对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1.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发展物流,能够起到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质量和抗御危机的作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在分析和总结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时发现,以现代物流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和香港具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通过现代物流,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2.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 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也需求把单纯的仓储货运转变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现代物流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发展物流,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就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同时也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可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
3.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三个产业的比例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年来,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三个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1∶34,一产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了9个和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等量投资计算,第三产业容纳的劳动力比工业多2~3倍,尤其是缓解结构性失业上,第三产业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物流产业包括了分销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仓储业、加工配送业、包装业、国际货贷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等等。那么,从业人数不仅基数大,而且年年在增加,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一产业的就业人数。
4.有利于解决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将成为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的调节器,物流产业促使经济运行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与平衡更趋向于合理化和科学化,它不仅对生产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高效率与高效益的自动调节作用,而且还可以加速商品流通领域中相关产业如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商品零售和批发业等行业发展,同时也是国家赖以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领域。物流产业的社会职能正在悄然改变着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发展格局,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因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完成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即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飞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和货币等手段对市场供求进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以流通部门为载体对流通领域市场物价水平进行调控,而物流产业对加速商品流通,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调节市场供求,作为流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贡献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5.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发展企业内部物流降低企业在内部物流上的成本是企业发展中的要求。因为这意味着企业产品的成本价格下降,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通过物流的开展和整合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而且通过改善和整合物流还可以促使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从而进一步降低消耗,减轻负债。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进行柔性化生产。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可以直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为顾客提品的定制服务并通过物流体系直接与顾客建立联系等等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企业物流除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外还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
现代物流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及各产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条件。物流产业及其组织的知识、技术与资金含量较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将予以大幅度增强。目前,国家已经要求将物流独立开来,单独进行统计,并以此寻求产业快速成长的途径,以对其进行总体的宏观调控及管理,使我国物流产业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逐步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赵泉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经济发展方式〔IN〕.解放日报.2007.10.24
[2]白津夫: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望.2007(31)2
【关键词】物流金融 经济发展 金融风险
一、当前物流金融发展的可行性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和主要模式
物流金融,简单讲就是在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从而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商业银行将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不大的物流产品质押,通过一些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客户全过程提供多种银行结算和融资服务业务,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物流金融既可以让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环节中为客户提供物流和金融的集成式服务,又可以为客户降低企业资金占用率,还可以增加物流企业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和经营利润。
物流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
1.物流结算模式:利用各种金融产品和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客户融资的金融服务,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等形式。
2.物流仓单模式:包括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模式和其他物流仓单模式,在物流仓单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质押品的保管问题。
3.物流授信模式:主要包括统一授信模式、物流保理模式。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物流金融产品很多,国内多家银行和物流企业已经运作的包含不动产质押融资、代收货款、保兑仓、融通仓、海陆仓、垫付货款、仓单提单质押、池融资、保理等多种业务模式。
(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础
1.物流金融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大
从某地级市各家商业银行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来看,此类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以某家商业银行为例,其对外宣传推出的物流金融产品有以下一些品种:
(1)信贷业务: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人民币额度借款、票据业务(票据承兑和票据贴现)。
(2)结算类及中间业务:日常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保证业务(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延期付款保函和保理)。
(3)现金管理类业务:依托网上银行与重要客户管理系统两大核心平台。
分析上述产品和业务,其实一大部分就是商业银行通用的金融产品,真正涉及物流金融的专业品种很少,而且,物流金融也因条件不成熟该银行尚处于试水阶段,业务开展不广。当地其他各家商业银行在物流金融业务上基本也是同样的现状。
2.融资难迫使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据某地级市的2012年上半年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该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9.1,比一季度下降11.5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0.5点,创下三年来该市市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新低,处于微不景气区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市部分企业出现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张、民间高利借贷旺盛的状况,尤其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受到冲击较大,其中建筑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更是低于2008年和2009年的同期水平。
从该市的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该市的内资企业户数超过15000户,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近年来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了很多努力,但融资难问题依然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
一是贷款难。现在银行普遍对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加上客观上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信誉度不高,使得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额度低,期限短,品种少。据了解,6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资金,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40%。
二是抵押物少,抵押额度低。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按照现行政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有些企业是集体企业转制,因未办理土地变更手续,其土地和厂房均不能抵押;在建船舶、原辅材料、出口退税单等一般都不能作为抵押。可作为贷款抵押的,抵押额度也较低,如船只只有50%-60%,土地、厂房只有60%-70%。企业的资产主要是设备,但企业设备银行一般不愿抵押,即使抵押的抵押率也较低。
三是担保难。该市经信委备案的担保机构共有7家,其中全额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5家,政府与民营企业合资1家,全部由民营资本入股1家;这些担保公司为全市中小企业缓解资金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却没有相应增加,各类担保机构也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缺乏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操作不够规范、行政干预比较多的情况,与市场化操作、法人化管理还有不少距离。担保面不宽,大量资金集中在少数重点企业,而且有的资金被长期占用,使多数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担保。
据了解,该市的大多中小企业依然存在着应收账款周期偏长,应付账款周期偏短的问题,正常现金流周转受到影响。同时该市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信用等级低,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原因,以其固定资产抵押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虽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但资金短缺问题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运作效益。因此,该市的中小企业迫切希望一种能以其流动资产进行质押贷款的融资形式的出现,而借助物流金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3.商业银行业务拓展需要
面临利率多次下调的局面,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资金结算平台和融资理财服务,一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可以相应增加自身的中间业务收入,三可以随时掌握质押物的动态信息,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给金融机构带来的相关风险,四可以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现代物流业的管理也日渐受到重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日渐多样化,推动着物流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物流经济不同管理模式入手,对物流经济战略发展决策进行探讨,为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决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物流经济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物流经济的发展可谓独具优势。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流行业,人们也赋予了其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推动物流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因此,物流经济在大众需求和政策兼具的大背景下面临了众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多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随之衍生出来。本文立足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流经济发展对策,对推动我国物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呈现的主要模式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甚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的缴纳也开始依托电子网络平台。截至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社会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淘宝网每日包裹量突破1000万,占中国快递业的业务量60%以上,仅北京市的物流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1686.1亿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和物流发展中,电子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贡献十分巨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便利的电子支付前提下愈发显示出发展潜力。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的影响下,极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开始出现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十分倚重的环节。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定额管理模式在产品从生产到完工后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标准的人力、物力、财力,即被认为是定额。某一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情况,也可以通过定额反映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定额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实现推动物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即:需要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只有健全的定额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物流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和阻碍其发展。在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产品储配、送货的定额进行确定外,其需要明确的内容还有产品的综合管理定额,这一定额指在送货服务中,物流企业将产品无任何问题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所产生的消耗。另外,对最小工作环节进行明确在定额管理模式中也非常重要。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极大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经济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促使企业的运输压力得到极大减轻,促使企业内部具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将存储这样的业务分给物流企业管理,企业只对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负责,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但在整合供应链方面,企业往往经验和设备不足,而通过物流公司则可使供应链整合更加高效与合理。所以,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公司与企业有着日益加强的交流和合作,为了有效发挥供应链功能,还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共建,促使企业与物流公司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获得双赢。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可与客户取得直接联系,促进供货以及退货速度的提升,同时将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在促进客户管理加强的同时,通过更加优质服务使客源更加稳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时期物流经济管理战略发展建议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现代物流业的流动性与高效性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如何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促使我国物流行业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物流经济管理正在面临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物流经济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战略管理:
(一)着重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行业也需紧随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MIS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Internet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还应加强对大型动态数据库的构建,并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加快应用步伐。以沃尔玛为例,物流网络的高度完善,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尤其其具有大型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卫星系统支持,使沃尔玛总部可对库存信息随时掌握,同时还可对车辆运输路线及车辆自身情况随时掌握。在面向社会与企业流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系统方面,我国物流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将帮助我国物流企业整理和分析大量收集到的数据,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给所有物流企业,使物流企业可在信息共享中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促进物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跟踪系统、集成系统等新兴物流网络技术的出现,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其的应用。通过对物流跟踪系统的应用,可全程跟踪物流的各个环节,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沟通与联系的强化。在物流供应链中,技术与管理是其整合的重要基石,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即依靠它们来实现,通过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和竞争理念,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为扩大物流行业对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提升,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另外,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也是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必然要求,尤其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正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越来越高的素质。虽然我国物流经济发展从规模上看已经初具雏形,但目前发展质量仍然不高,缺乏专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处于要求之下。物流行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不过是运输行业,在他们看来物流从业人员作为体力劳动者只需要强健的体格即好,但事实上这种认知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在运输能力方面,物流企业对其供应链管理与整合有较强的依赖性,供应链整合中地位的重要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密切相关,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应着重中心城区建设。在物流行业中,物流网络的形成与运转,对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经济正在逐渐兴起,这一态势促使各地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其的重视,但各地物流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规划,相比物流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我国可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大培养力度,使地方物流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带动下得以加强。在物流经济发展中,供应链管理顺利运用的重要基础,便在于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经济的作用。为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打造得更加科学合理,我国应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在全国各地中,当前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为了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实施非常严格的地方保护,使得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客观上受到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调控,保证地区间合作更加协调,打破重复建设的普遍存在,尽量避免面子工程,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物流经济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此外,我国还可优化政府职能,通过对社会力量的集中,将物流经济管理拓展向二、三线城市,促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
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刺激下,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物流经济发展和运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基于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从当前物流情况出发,通过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形成、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等各种战略决策,不断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2.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3.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4.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5.王静,马荣全.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9)
1商务英语的涵义
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或EnglishforBusiness)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经济、贸易、营销、管理、信息、法律、金融、财会等等都属于商务领域。从语言层面上看,商务英语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范畴。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更大的扩展。
2物流经济的发展
物流,顾名思义是指“物品的流动”。它将经济活动中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费用。物流是一个新兴的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生的现代化产业,涉及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行业。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几乎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从进出口总额来看,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328亿美元。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7年保持在15%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拉动了社会物流总额的持续增长。2008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514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2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3.6%。2008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3.6%。2008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4%;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19.1%。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物流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3商务英语在物流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物流活动伴随着商流活动区域的扩展日趋国际化,英语也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日常沟通、单据书写、包装标识、信息传递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使用英语。跨国公司的商流活动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是全程化、一条龙和门对门,信息的传递也要求必须是英文的,这就要求物流业务人员,不但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与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准确的沟通,还要具有草拟和设计英文合同的能力。我国的物流经济与世界分不开,要想在世界之间发展物流经济自然离不开商务英语。凭借商务英语可以“纵横天下”的优势,锐不可当的气势,人才辈出的态势,一定会推动物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减弱国际供应链壁垒,增强国际供应链系统
中国现代物流经济增长也是从增强供应链来实现的。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通用电气,惠普,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转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中,供应链的成员遍及全球,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生产的组织、销售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得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企业要想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增加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拥有大批能用商务英语从事全球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的人才,以减弱国际供应链壁垒,增强国际供应链系统,降低企业成本,寻求资源利用率和利润的最大化。
3.2融入国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说明我国的某些物流企业已具备在国际竞争的实力条件。一方面,我国的物流企业参与跨国企业在华物流业务,扩展市场范围。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物流业务。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强了海外服务能力。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人们达成一种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要实现物流无国界,自然离不开语言这个交流和沟通工具,商务英语无疑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3更多地分享新技术成果
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技术的落后。目前国际通用的而我国发展落后的就是EPC(electronicproductcode)技术,即产品电子代码,它是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为载体的物品编码标准。根据埃森哲中国RFID/EPC技术应用调查,我国EPC实行起来还有很多的困难。值得欣慰的是,在2006年7月1日正式启动欧盟“BRIDGE”,即利用RFID技术给全球提供解决方案。我国积极参与到EPCglobal的计划当中,中国香港还作为实验地区。要分享这些新技术成果、措施和经验,自然也离不开商务英语。我们需要一批精通商务英语的人才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介绍、采购、引进、采用、实施、推广国际物流经济技术发展的各种新成果、新经验和新做法,实现分享和共赢,共同推动国际物流经济的发展,抵制各种危机,规避各种风险。
[关键词]物流经济;因素分析;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28-01
1 同构物流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学界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传统认识,认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制度决定论则认为有效率的制度和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就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强调外贸、外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市场国际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物流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分析框架
2 确立指标和模型
研究物流经济的增长首先需要在对宏观经济增长因素认识的基础上同构或重构物流经济的增长。上图中的制度因素还包括产权制度的变迁,暂假定物流业无产权制度变迁等制度因素的影响。数据来自《中国物流年鉴》,收录了自1991年试算以来到2009年的数据。根据上图的框架选取指标如下:
①物流业制度因素只考虑对外开放度(XM),采用进口货物社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计量。
②劳动力(L)。
③资本(K),对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采用永续盘存法计量,景气动向研究发现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存在5年左右的周期,假定固定资产可以使用5年,且1991年之前固定资产形成为0。
④结构因素(CY),使用物流业增加值总额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的比例计量。
⑤人力资本投入(HC),采用劳动者报酬总额计量。
⑥物流业增加值(L_GDP)。
模型的选取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引进人力HC、结构因素CY和对外开放度XM变量。采用的模型是:
L_GDP=AKαLβ(HC)γexp(λ1×CY+λ2×XM+ε)(1)
其中α+β+γ=1,ε为随机误差项,λ1和λ2为人力HC和对外开放度XM的系数。
建模时发现,劳动力L、结构因素CY和物流业固定资产K不显著,因此不考虑这三个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
3 结 论
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知,人力资本及制度因素对物流业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由于数据的局限还没有对制度因素中的产权变迁、市场化程度和分配格局等三方面进行考证,所以从物流统计的角度,应该深化物流增加值统计、物流人力资源统计,并且细化对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各个环节的统计内容。目前不成体系的物流统计同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应逐渐实现物流统计标准化,并将物流服务、物流节点的统计纳入物流统计的内容,建立健全物流评价指标和物流运行指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